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第一框的理论归宿,也是认识论的重要理论之一,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我们要重视发挥人的自身能力,即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除了要了解本课的基本观点之外,重点要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主客观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关系。2、能力方面:着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3、觉悟方面:初步进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有益
1、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首先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是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才能区别于唯心主义对主观能动性的夸大与机械唯物主义对它的否定。其次,这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要顺利进行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2、难点:“客观条件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认识和利用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按形而上学的思维习惯,制约就意味着纯粹的“限制”看不到限制中所存在的自由。四、教学方法:
本框可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事例论证法解决理论重点与难点,尤其是难点的突破,更要选取典型事例证明,另外,应运用多媒体手段强化效果。五、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多媒体播放“三峡水库”建设的一系列技术、实践难关的图片或画面,提出问题:“这些技术,实践难关的突破靠什么?从而引导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通过举例说明:得出第一个原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板书)]在此,选取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如,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南联盟等,以及其他的一些外交政策。比如,对台湾问题、反恐问题双重标准,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这些眼花僚乱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即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然后再由事例引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第二个原因:[2、利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板书)]这儿,我们再用三峡水库的事例进行分析,我们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来修建的。教师提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会不会一帆风顺呢,由此引出第三个问题: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3、战胜困难、挫折和失败(板书)] 在此,可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并从中引出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由学生讨论,一个人的决心、意志、干劲对于成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通过过渡引出下一个问题。[二、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板书)],由学生讨论得出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客观因素,所以,要想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1、按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板书)]这里从两个层次分析:第一个层次,从质上讲,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量上讲,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第二个层次: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更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此,可举三大领域的事例来说明。只有从实际条件出发,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客观条件之外,我们还要[2、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板书)]这里关键讲如何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从而加强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最后,总结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并用练习来巩固知识。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利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3、战胜困难、挫折和失败 二、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按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出发 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制约,而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初步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2) 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教学设计构思: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事理结合的方法,从事中引出道理,用道理去分析事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模式上,采用导与学相结合,以学为主,师生共同讨论,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师:同学们,《爱拼才会赢》这首歌里面有这样语言: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
我们面对人生中的起落、好运、歹运怎么办?(发挥主观能动性)
生:(略)
师总结:是的,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时起、有时落”,有“好运、歹运”,要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讲授新课]
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页至7页的倒数第二自然段,然后教师归纳。(板书)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精神状态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的。
(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
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条件出发:(板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板书)(这是本框
的重点,是唯物论、辩证法在认识论中的运用)
关于二者的关系有这样几种观点:
一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否认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夸大主观能动性;二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只看到了客观决定主观,不能理解主观能动性在受制约的同时,仍然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这都是错误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地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先看例子:
师问:1958年(大跃进)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可谓
“干劲冲天”但为什么当时的经济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呢?
教师归纳:当时我国脱离了国情,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尽管我国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效果不大,甚至没有取得积极的效果,这说明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效果的性质上来看,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效果的量上来看,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有时会“事半功倍”,有时会“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才需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以便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几种错误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制约它的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板书)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某贫困地区为了脱贫致富,该地区人民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
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的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的分析,该地区人民认识到本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请同学们讨论:这段材料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略)
教师分析:客观条件同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受二个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与人们所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现实的客观条件的制约。
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与一事物相联系的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要认识和改造事物,就必须用一定的条件作用于该事物。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这句话既表达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又表达了规律和条件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共同制约性)因此,客观条件也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客观条件虽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的,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这些客观条件,既有利的,也有不利的,我们应该以规律为指导,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抑制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
反对几种错误观点: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小结]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我们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页结束,总结归纳:主观因素包括那些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师分析: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机能,但不等于说主观能动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在社会生活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形成的、增强的。这些不断增强的因素,就成为制约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以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和利益出发点等。积累的主观因素制约着“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会增添新的主观因素,这些不同的主观因素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不同的影响。
邓小平的一生可以用“三起三落”来概括。但邓小平以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对前途的乐观和自信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他的坚强意志来源于何处?
生:(略)
师总结: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对祖国、对人民那种深沉的爱,支撑起邓小平的坚强意志。这说明利益出发点问题是制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主观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具体怎么做呢?)学习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总结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略)
根据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的、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堂练习]
1.有些菜农在蔬菜大棚中安装了自控装置,它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自动给水,自动段水,向上进行喷灌,向下滴灌,既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电源、水源,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这说明 ( A )
A.人们能自觉的创造条件,改变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方式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人要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 ( C )
A.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B.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C.既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本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起点,哲学应当从整体上研究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那就需要对人自身予以说明,而本课正是对人的特点予以说明,通过这一说明,为认识论提供理论基础,所以本课是认识论的基础尤其重要。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应深入理解“主观能动性”这一概念。2、能力方面:初步理解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分析与原理相结合的能力。3、觉悟方面:提高学生重视自身能力的自觉性,增强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信心。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首先:主观能动性的概念比较抽象,中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其次,这三个表现为后面的理论学习奠定基础。2、难点:主观能动性的第二个表现,因为这里涉及一个到底是先想后做,还是先做后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
本课的理论在第二课中有部分涉及,所以在方法采用上,可以启发诱引式主为,辅之以讨论、阅读,特别是在重难
点突破上,要运用以前的知识加以启发诱导,可做到事半而功倍。五、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活动的动画的播放引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导出本课第一个问题:[一、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板书)] 是什么?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人与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叫自觉能动性。那么,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呢,它又包含哪些内容呢?引导学生复习第二课的相关内容:(发挥能动性,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指导实践,按规律办事),从而引出第二个问题。[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板书)],它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及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 [1、想问题(板书)] 。它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阅读回答,找出关键词“表现在”和“还表现在”概括出想的两点,一是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人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在此,还可用美国在对台湾问题、反恐问题的双重标准这一现象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利益这一本质,可用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行分析人类认识的预见性与创造性。那么“想”的目的是什么呢,过渡出第二点。[2、做事情(板书)]2、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及结合第一课主观能动性与第二课规律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引导。着重讲清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正确地处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这里,可以运用“三峡工程”修建这一事件加以分析说明。再通过过渡引出第三个问题。[(板书)人具有的精神状态]。3、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板书)。此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加以分析,强调决心、意志、干劲的重要作用,以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觉悟,最后总结。教师可以以“‘自信心’在学习中的作用”为题组织学生讨论,结束全课。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1、2、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的内容 2、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教案
执教者:顺德市李兆基中学 周 晖
教学地位:本课是第二课教学中的中心内容和理论重点。
教学目标:
本课通过只有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教学,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知识方面,要使学生明确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深入地把握其内在联系。
在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辨证思维的能力和运用实事求是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觉悟方面,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和乡情教育,使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既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原因。
难点: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工具:电视机、录象机、投影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懂得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
规律的道理。(转入新课)
设问:请同学思考一下,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互不相干的,还是相互统一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打开教材P83)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理论重点)(板书)
设问: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能否离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按规律办事,即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而这些能否离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前面所学有关规律的特点来分析。
设问:认识客观规律能否离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出示投影片,用投影片说明)
认识规律(板书)
[举例]发现苹果落地的人很多,而从中发现万有引力规律的人却只有一个,这是为什么?
(归纳)因为规律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的东西,也即规律具有隐藏性的特点。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板书)
设问:把握规律能否离开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投影片说明)
把握规律(板书)
[举例]为什么苹果落地,而卫星能上天,我们要把握其中的规律,首先得区分使苹果落地的力和使卫星上天的力有什么不同。问:这两个力是否相同?各是什么?(苹果落地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而卫星上天则是火箭推力作用的结果。而要认识重力和推力的不同特点,需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归纳)因为规律是具体的,不同的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规律,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表现,人们要把握规律,首先得区分规律,而这一切都得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举例]另外,人们要将一颗卫星送入指定的轨道,并作正常运行,必须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在这整个过程中它要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万有引力和推力)这些力的作用是不变的,还是变化的?怎么变?(地球万有引力对它的作用随它的上升而减弱,而其加速度则不断增加;火箭的推力则只是将它送入轨道,而非作用于卫星的整个运行过程。)如果卫星专家们不能意识到这些变化,则不可能将卫星送入指定轨道,从而造成巨大损失。
(归纳)规律是具体的,又是变化的,人们要在运动中去把握具体的规律,就要使自己的思想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这一切都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设问:利用规律能否离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规律(板书)
[放录象:“鳗魂虎泊——养鳗池的变迁”]
提示:养鳗是人们利用规律的一种表现,同学们能否从养鳗池的变迁中悟出一些哲学道理呢?
讲解:同学们知道鳗鱼的故乡在哪里吗?鳗鱼本来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其营养价值极高,有“水底人参”之称,因为产量少,在国际市场一直供不应求。随着水泥池人工养鳗实验的成功,养鳗业不断发展起来,鳗鱼的市场供应量逐渐增大,价
录象中介绍的这位顺德市农民梁建中为了探索养鳗的新路子,通过5年的实验研究,终于取得了泥塘养鳗的成功,使每亩鱼塘的成本同水泥池比降低十几万元。于是梁建中领导下的养殖场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采取大胆的举措,迅速扩大养殖面
积,并获得了巨额利润。梁建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鳗大王”。
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展人工养鳗,需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为什么?(实干)第二,当水泥池养鳗丧失发展条件后,梁建中发明泥塘养鳗,他有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为什么?(他要探索养鳗的新路子,从实际出发创造新的条件,使养鳗业得以进一步发展。)
(归纳)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利用规律也就是人类利用或创造条件使规律造福于人类,而人工养鳗就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的一种表现。对于养鳗的人来讲,他们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去实实在在地干,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必要的条件,这都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小结)实践告诉我们,人们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都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设问: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呢?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板书)
[放录象:“森林的呼唤”]
讲解: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可以肆无忌惮的向大自然索取呢?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还是有条件的呢?事实证明,过分地掠夺自然资源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看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呢。
沙漠化
[举例](1)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 水土流失 ——→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气候恶化
(2)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改良气候土壤——→人类生产环境改善
设问: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第一,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在实践中失败;第二,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符合实际和客观规律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归纳)1、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板书)
设问:是不是说只要人们的做法符合客观规律,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能达到最佳效果呢?
[举例] 梁建中的泥塘养鳗,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利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水泥池养鳗却被逐渐淘汰,请问:水泥池养鳗是否违背了客观规律呢?(否)。既然两者都没有违背客观规律,为什么却取得不同的效果呢?这里显然存在一个人们对客观规律掌握程度对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的影响问题。梁建中通过深入研究全面了解鳗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懂得了泥塘养鳗的条件,结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水泥池养鳗的人们仅仅依靠传统经验,不寻求突破,没有更好地掌握鳗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不懂得鳗鱼的生活环境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从而降低成本,所以就取得良好的效果。
设问: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第一,尊重或掌握规律的程度越高,收到的成效就越大,从而做到事半功倍;第二,尊重或掌握规律的程度越低,收到的成效就越小,甚至出现事倍功半。
(归纳)2、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程度的高低,受尊重和掌握规律程度的制约。(板书)
(小结)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符合规律,尊重规律,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框总结)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观点,即:人们只有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而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立起来,片面夸大一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有害的。(板书)
离开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会给实际工作造成损失,如乱砍滥伐。
只空谈尊重客观规律,不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的工作能不能顺利进行呢?
[举例]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纷纷转制,力求突破传统计划经济的模式,全面走向市场,寻求企业的出路。但不少国有企业转制后并没有由此而焕发生机。是发展方向不对吗?不是。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企业的负责人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模式,对于经济规律还仅仅是纸上谈兵,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去探索经济规律,运用经济规律。而顺德糖厂转制的成功经验却给了我们一些启发。顺德糖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型国有企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顺糖面临严重困境,并且负债累累。1993年在全国国有企业转制的热潮中,有四位年轻的企业家大胆地承包了这家企业。之后他们通过努力工作,走访各地参观考察,搞市场调查,并且针对市场的特点对企业大胆进行股份制改造,将顺糖改造成为拥有12个子公司的集团公司,改单一经营为多元化经营。经过一年的奋斗,他们还清了两千多万元的全部债务,使企业的发展出现了转机,职工的收入也增加了40%。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市场,善于驾驭经济规律的人,才有可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一味地纸上谈兵,而没有实际行动的人必将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所以,我们只有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才能将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复习巩固
*布置作业(出示投影片)
讲解:
1、材料一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果违背规律,就会使我们的实际工作遭受损失。材料二说明: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我们只有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充满革命热情,又要有科学的态度,我们才能在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
(1)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到客观因素即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又给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而这一制约也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运用:
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制约它的因素之间辨证关系”原理,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教学重点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
自学、议论、讲解相结合
教具材料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多媒体幻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精彩回放
思考回答:(1)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表明了什么?
(2)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公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伟大载人航天精神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活动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完成的又一个伟大壮举,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耸立的又一座里程碑,是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取得的又一个辉煌成就,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航天事业作出的又一个重要贡献。这一伟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极大的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巨型航天工程。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 和全国人民学习。
这种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的铸就,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今天学习和发扬伟大的航天精神,也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怎样才能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多媒体: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首先,请回顾:主观能动性包括哪三个方面?
人的活动具有自觉性和预见性、创造性,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活动,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那么,人们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客观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于抽象思维,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正确的指导人们的行动。
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但是,客观事物会不会自然而然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去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人具有决心、意志、干劲等精神状态。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否是一帆风顺的呢?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然会碰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多媒体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 为什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 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正确的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 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去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 精神状态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挫折、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否意味着人就可以为所欲为呢?
多媒体:漫画:蛮干。这幅漫画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
多媒体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忆一忆:什么叫规律?为什么说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对人们的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多媒体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是难度高、规模大、系统复杂、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强的工程。我国科技工作者始终依靠科学、加强管理,严慎细实、一丝不苟,坚持把质量建设作为生命工程,把确保成功作为最高原则,以现代科学管理谋求最大效益。从哲学上来说,这说明载人航天取得成功不仅需要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什么?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那么,客观规律是如何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
学生自学思考后回答
教师加以简要说明。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拔苗助长”的故事,俗语“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告诉我们的是哪一个道理呢?“磨刀不误砍柴工”告诉我们的是哪一个道理呢?
由此可见,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那么是否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呢?
多媒体 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但这种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呢?认识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还要求我们做到什么?学生阅读7—8页然后回答。人们按规律办事,不仅要区分不同的规律,而且要区分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按规律办事,还要注意当事物由一种存在状态转为另一种存在状态时,其中的规律也随之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按变化了的客观规律办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所说的时世造英雄,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讲在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多媒体 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飞天梦想。20世纪60年代开始,当苏联和美国进行如火如荼的太空竞赛的时候,中国人也开始了载人航天的研究。如今,在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今天,载人航天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问:为什么载人航天的梦想直到今天才能变为现实呢?
多媒体 客观条件同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那么能否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联系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客观性,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就必须用一定的条件作用于该事物。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因此,一定的条件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不顾条件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做法同样是错误的。
多媒体 辨析下列观点: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那么,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是否是无能为力的呢?
多媒体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呢?学生思考回答。总结:客观实际是整体的,全面的,变化发展的,要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实际,有效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也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的过程。学生看书回答:“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说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分析条件,发挥有利的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学生思考回答:多媒体 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怎样的?要求我们怎样正确处理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呢?
总结: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这种制约又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就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想一想:古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观点有何合理之处,又有和不合理之处?
这里的“天”可作两种解释。一是迷信色彩的“天”,是神的象征,主宰世间的一切。二是,对宇宙极其运行规律的最高抽象,规律是不可违反的。“成事在天”,可以唯物的解释,也可以唯心的解释。从唯物主义角度来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然有合理之处。“谋事在人”,强调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事在天”,强调规律和条件的重要性。
多媒体(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多媒体 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公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精神属于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制约主观能动性的主观因素有那些呢?这些主观因素都是正确的吗?不同性质的主观因素起什么样的不同作用?
载人航天精神属于主观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随着实践和学习的不断积累而增强的。这些不断积累的人们的主观因素主要有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当然,积累的主观因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积累的正确主观因素越多,越有深度和广度,月有利于人们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看书中材料回答: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必须坚持正确的取向,使我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起码不应当集体、国家、人类的利益。 总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堂总结 多媒体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为什么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才能充分利用规律和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去改造世界;
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总之,人们要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观
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受主观因素的制约,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所以,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堂练习:多媒体
不定项选择题
定1、《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的哲学寓意是(ABCD)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B、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
C、不同的能动性带来的结果不同
D、违反客观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2、人们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发挥的基础是(CD)
A、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B、要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的消极坐等的机械论、宿命论;又要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因为这两种做法都是(BC)
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割裂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C、割裂了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关系
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
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给我们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第一,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第二,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第三,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第四,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登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题: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型:新授
目标:知识方面:1、理解基本观点:第一,人们认识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因素(即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和主观因素制约。但这种制约又给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指明了方向。2、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明确否认和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能力方面:着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在强调“能动性”的时候,不应忘记“制约性”,在强调“制约性”的时候不应忘记“能动性”)。
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制约。
难点:客观规律、条件的制约恰恰又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条件(按照形而上学的思维习惯,“制约”就意味着纯粹的“限制”看不到限制中所存在的自由→思维的难点)
教法:谈话→讨论→讲解→训练
教具:多媒体
利用教材事例:学生阅读思考→说明:材料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
一、为什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事物„„(认识世界)
第二:事物„„(改造世界)
第三:人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精神状态)
二、怎么样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受客观因素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关系
①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
a、从质的差别看: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效果。(例:拔苗助长) 事信功半
子半功倍
→学习方法
b、从量的差别看: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
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积极效果程度
②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人们才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总结: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方法论: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①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唯心
②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形而上学
辨析:劈柴不照文累死劈柴人
1:原理:→方法论
2、这句话强调、尊重规律按„„否则。
3、这句话未反映出,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4、所以„„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
①客观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为什么?
②客观条件虽然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广阔的余地→为什么?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①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唯心
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形而上学
辨析:“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句话说明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做好一切工作。
解题思路: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以规律为指导,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或排除不利条件影响,以达到活动最佳效果,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主观能动性发挥有两种不同情况
①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理解为可以脱离客观规律、条件,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是错误。
②主观能动性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
(1)主观因素有哪些?
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
(2)主观因素怎样形成?
在实践和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3)主观因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总结:略
板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客观因素制约。
2、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主观因素制约。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教案
导入新课:
高二哲学上册主要讲述了客观世界的本质、状况和发展规律。但人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仅要了解外部世界,还必须了解人自身的问题,对人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和动物相比有什么特点?人在客观世界面向该如何做?人有没有能力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怎样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等,即人的想和做的问题。这就是下册所要学习的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
讲授新课:
夜空中高悬的那轮明月,古往今来曾勾起了人们的多少幽情,也给人们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月亮是诗人笔下的白玉盘,还是科学家所描绘的庞大星球?那里果真有琼楼玉宇和翩翩起舞的仙子,还是万赖俱寂,并无生机?我国古代早就产生了嫦娥奔月的神话。多少年来以它那永久的魅力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喷着巨大的火焰冲向了太空,飞向月球。7月20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打开阿波罗登月仓,成了登上月球的第一人。“嫦娥奔月”的神话终于变成了现实。值得我们自豪的是,2020年左右,中国也可望登上月球。人类登月的这一事实说明,要做成任何一件事,离开了人的努力即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的,那么,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第一框题――主动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第一节 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板书)
提问: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呢?
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也就是说,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板书)
在理解这一问题时请同学们注意把握两点:
①首先,“人区别于物”的“物”既可泛指人以外的一切物,也可以专指动物,但主要是指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与物的区别的。 ②注意: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这里的“自觉”,同现时生活中的“自觉”的意思是一样的,比如说,请你自觉一点。这里的自觉就是指主动用自己的意识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的要求。显然,其它的动物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说,主观能动性或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那么,这种能力与活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主观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板书)
请同学们粗读教材第2页至第5页,看看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哪三个方面。
(1)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想”(板书)
什么是认识?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们在同客观世界的接触过程中,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认识。有人会说,动物同客观事物相接触,不也产生认识吗?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人类的认识活动有什么特点呢?
人类认识世界是积极的能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即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①人的认识活动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当面对滚滚洪水,动物只能逃生,而人却在思考着洪水的成因和怎样战胜洪水,并积极地同洪水搏斗。人可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制造仪器设备,建立实验室,设计各种方案,去探索事物的奥秘,不达目的决不罢体。(提问:这是属于认识能力问题,还是认识活动问题?)这一点主要是讲认识活动的特点。
我们知道,河獭会造“堤”来防洪。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河獭关进笼子,里面放上沙石、泥土等造“堤”的
原料,本来,笼子里的河獭已经没有被水淹的危险,但汛期一到,它照样造起“堤”来。这个实验表明,河獭造“堤”时并没有“防洪”的指导思想,它的这个行为完全是盲目的。
②人不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的现象,而且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通过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鱼看见钓饵就咬,并不了解钓饵中的钓钩,更不清楚钓鱼翁所包藏的祸心,甚至咬钩后侥幸逃脱,下次遇到钓饵照咬不误。狗对主人有表示依恋、感谢等感情的能力,但却抽象不出主人的本质特征。恩格斯说,“狗认为它的主人是它的上帝,尽管这个主人可能是最大的无赖。”经过训练能从缸里舀水灭火的黑猩猩,当遇到着火的时候,如果周围没有水缸,只有河的话,却也不懂得从河里舀水灭火,因为它没有“水“的概念,它不知道缸里的水与河里的水都是一样的水。可见,动物没有抽象思维能力,无法形成概念,无法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属于认识能力,还是属于认识活动?)这一点既是指认识能力,是人高于一般动物之处;又是讲认识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特有的认识活动。正是因为人的认识的这一特点,才有各门科学理论知识,才使人超出了动物界。
③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只是反映既成事实,反映现实,还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人可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预见自然和社会的变化,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预见未来;人们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那些现实中暂时还没有的事物,这也是人在认识世界方面不同于动物之处。这一点同样既反映了人的认识能力的特点,又反映了人的认识活动的特点。
教材中提到了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李四光等断定我国有丰富的石油矿藏,都是在认识世界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吗?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表现在认识世界方面,更表现在改造世界方面。
(2)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做”(板书)
人类在改造世界方面与动物有什么不同呢?先请看马克思的一段论述。
出示投影: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它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
请大家想一想,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在哪里呢?
(同学回答后,老师总结)人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在于人能用意识指导自己的行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动物也能改变环境,造出精美的蜂房,但这只是一种自然本能,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人则不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①人能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改造客观世界。这是人类改造世界活动的特点。大家回想一下,百万大军战洪魔的震撼人心的雄壮场面,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②人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人们利用规律创造了许许多多自然界没有的东西,从天上到地下,数不胜数,现代文明,今天的美好生活,不都是人类创造性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果吗?
③人类能改变或创造条件,利用规律。
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还有一点要说及的,那就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精神状态。
(3)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等(板书)
从自然力来看,人不如许多动物。人不会飞,不会游,跑不如猎豹,跳不如猿猴,力不如大象,等等。可是人却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经过学习、积累、继承、创造,成为地球的主宰,人的精神,人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能不令我们自己都赞叹。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精神因素在人类以及个体的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越来越大。这些精神因素都是什么呢?
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一种自觉活动,因此,人们可以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锻炼自控能力,并通过心理活动来影响或调节心理机能。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意志可以对人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既是精神性的,同时又是和高级神经系统相联系的生理物质运动的结果,它可以和其它生理运动形式之间发生转变,从而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我们知道,人生气时,体内会产生有毒物质;情绪好时,疾病都可以被降服;同学们最深的可能是,考试前一晚上,复习到晚上也不会打磕睡。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人的精神力量有多么大。
在近些年来,人们发现情感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它是智力发展和发挥的动力系统和监控系统。同学们或许有体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时表现出犹豫不决,有时表现出不符合常规的言行,并不都是无知,而是因为情感失控;很多时候阻碍智力和智慧发挥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训练不足,而是内部动力和监控存在着缺陷;等等。因此,人们提出了“情商”的概念,认为在现代社会,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成功因素。为此,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就应该更加重视主观能动性中精神因素和精神的力量。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第一框的理论归宿,也是认识论的重要理论之一,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我们要重视发挥人的自身能力,即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除了要了解本课的基本观点之外,重点要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主客观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关系。2、能力方面:着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3、觉悟方面:初步进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有益
1、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首先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是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才能区别于唯心主义对主观能动性的夸大与机械唯物主义对它的否定。其次,这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要顺利进行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2、难点:“客观条件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认识和利用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按形而上学的思维习惯,制约就意味着纯粹的“限制”看不到限制中所存在的自由。四、教学方法:
本框可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事例论证法解决理论重点与难点,尤其是难点的突破,更要选取典型事例证明,另外,应运用多媒体手段强化效果。五、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多媒体播放“三峡水库”建设的一系列技术、实践难关的图片或画面,提出问题:“这些技术,实践难关的突破靠什么?从而引导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通过举例说明:得出第一个原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板书)]在此,选取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如,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南联盟等,以及其他的一些外交政策。比如,对台湾问题、反恐问题双重标准,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这些眼花僚乱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即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然后再由事例引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第二个原因:[2、利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板书)]这儿,我们再用三峡水库的事例进行分析,我们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来修建的。教师提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会不会一帆风顺呢,由此引出第三个问题: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3、战胜困难、挫折和失败(板书)] 在此,可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并从中引出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由学生讨论,一个人的决心、意志、干劲对于成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通过过渡引出下一个问题。[二、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板书)],由学生讨论得出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客观因素,所以,要想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1、按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板书)]这里从两个层次分析:第一个层次,从质上讲,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量上讲,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第二个层次: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更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此,可举三大领域的事例来说明。只有从实际条件出发,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客观条件之外,我们还要[2、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板书)]这里关键讲如何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从而加强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最后,总结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并用练习来巩固知识。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利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3、战胜困难、挫折和失败 二、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按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出发 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制约,而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初步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2) 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教学设计构思: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事理结合的方法,从事中引出道理,用道理去分析事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模式上,采用导与学相结合,以学为主,师生共同讨论,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师:同学们,《爱拼才会赢》这首歌里面有这样语言: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
我们面对人生中的起落、好运、歹运怎么办?(发挥主观能动性)
生:(略)
师总结:是的,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时起、有时落”,有“好运、歹运”,要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讲授新课]
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页至7页的倒数第二自然段,然后教师归纳。(板书)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精神状态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的。
(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
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条件出发:(板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板书)(这是本框
的重点,是唯物论、辩证法在认识论中的运用)
关于二者的关系有这样几种观点:
一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否认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夸大主观能动性;二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只看到了客观决定主观,不能理解主观能动性在受制约的同时,仍然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这都是错误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地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先看例子:
师问:1958年(大跃进)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可谓
“干劲冲天”但为什么当时的经济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呢?
教师归纳:当时我国脱离了国情,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尽管我国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效果不大,甚至没有取得积极的效果,这说明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效果的性质上来看,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效果的量上来看,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有时会“事半功倍”,有时会“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才需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以便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几种错误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制约它的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板书)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某贫困地区为了脱贫致富,该地区人民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
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的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的分析,该地区人民认识到本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请同学们讨论:这段材料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略)
教师分析:客观条件同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受二个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与人们所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现实的客观条件的制约。
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与一事物相联系的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要认识和改造事物,就必须用一定的条件作用于该事物。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这句话既表达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又表达了规律和条件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共同制约性)因此,客观条件也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客观条件虽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的,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这些客观条件,既有利的,也有不利的,我们应该以规律为指导,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抑制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
反对几种错误观点: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小结]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我们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页结束,总结归纳:主观因素包括那些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师分析: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机能,但不等于说主观能动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在社会生活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形成的、增强的。这些不断增强的因素,就成为制约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以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和利益出发点等。积累的主观因素制约着“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会增添新的主观因素,这些不同的主观因素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不同的影响。
邓小平的一生可以用“三起三落”来概括。但邓小平以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对前途的乐观和自信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他的坚强意志来源于何处?
生:(略)
师总结: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对祖国、对人民那种深沉的爱,支撑起邓小平的坚强意志。这说明利益出发点问题是制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主观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具体怎么做呢?)学习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总结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略)
根据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的、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堂练习]
1.有些菜农在蔬菜大棚中安装了自控装置,它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自动给水,自动段水,向上进行喷灌,向下滴灌,既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电源、水源,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这说明 ( A )
A.人们能自觉的创造条件,改变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方式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人要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 ( C )
A.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B.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C.既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本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起点,哲学应当从整体上研究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那就需要对人自身予以说明,而本课正是对人的特点予以说明,通过这一说明,为认识论提供理论基础,所以本课是认识论的基础尤其重要。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应深入理解“主观能动性”这一概念。2、能力方面:初步理解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分析与原理相结合的能力。3、觉悟方面:提高学生重视自身能力的自觉性,增强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信心。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首先:主观能动性的概念比较抽象,中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其次,这三个表现为后面的理论学习奠定基础。2、难点:主观能动性的第二个表现,因为这里涉及一个到底是先想后做,还是先做后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
本课的理论在第二课中有部分涉及,所以在方法采用上,可以启发诱引式主为,辅之以讨论、阅读,特别是在重难
点突破上,要运用以前的知识加以启发诱导,可做到事半而功倍。五、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活动的动画的播放引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导出本课第一个问题:[一、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板书)] 是什么?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人与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叫自觉能动性。那么,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呢,它又包含哪些内容呢?引导学生复习第二课的相关内容:(发挥能动性,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指导实践,按规律办事),从而引出第二个问题。[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板书)],它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及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 [1、想问题(板书)] 。它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阅读回答,找出关键词“表现在”和“还表现在”概括出想的两点,一是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人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在此,还可用美国在对台湾问题、反恐问题的双重标准这一现象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利益这一本质,可用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行分析人类认识的预见性与创造性。那么“想”的目的是什么呢,过渡出第二点。[2、做事情(板书)]2、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及结合第一课主观能动性与第二课规律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引导。着重讲清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正确地处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这里,可以运用“三峡工程”修建这一事件加以分析说明。再通过过渡引出第三个问题。[(板书)人具有的精神状态]。3、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板书)。此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加以分析,强调决心、意志、干劲的重要作用,以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觉悟,最后总结。教师可以以“‘自信心’在学习中的作用”为题组织学生讨论,结束全课。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1、2、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的内容 2、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教案
执教者:顺德市李兆基中学 周 晖
教学地位:本课是第二课教学中的中心内容和理论重点。
教学目标:
本课通过只有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教学,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知识方面,要使学生明确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深入地把握其内在联系。
在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辨证思维的能力和运用实事求是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觉悟方面,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和乡情教育,使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既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原因。
难点: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工具:电视机、录象机、投影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懂得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
规律的道理。(转入新课)
设问:请同学思考一下,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互不相干的,还是相互统一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打开教材P83)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理论重点)(板书)
设问: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能否离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按规律办事,即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而这些能否离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前面所学有关规律的特点来分析。
设问:认识客观规律能否离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出示投影片,用投影片说明)
认识规律(板书)
[举例]发现苹果落地的人很多,而从中发现万有引力规律的人却只有一个,这是为什么?
(归纳)因为规律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的东西,也即规律具有隐藏性的特点。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板书)
设问:把握规律能否离开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投影片说明)
把握规律(板书)
[举例]为什么苹果落地,而卫星能上天,我们要把握其中的规律,首先得区分使苹果落地的力和使卫星上天的力有什么不同。问:这两个力是否相同?各是什么?(苹果落地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而卫星上天则是火箭推力作用的结果。而要认识重力和推力的不同特点,需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归纳)因为规律是具体的,不同的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规律,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表现,人们要把握规律,首先得区分规律,而这一切都得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举例]另外,人们要将一颗卫星送入指定的轨道,并作正常运行,必须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在这整个过程中它要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万有引力和推力)这些力的作用是不变的,还是变化的?怎么变?(地球万有引力对它的作用随它的上升而减弱,而其加速度则不断增加;火箭的推力则只是将它送入轨道,而非作用于卫星的整个运行过程。)如果卫星专家们不能意识到这些变化,则不可能将卫星送入指定轨道,从而造成巨大损失。
(归纳)规律是具体的,又是变化的,人们要在运动中去把握具体的规律,就要使自己的思想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这一切都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设问:利用规律能否离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规律(板书)
[放录象:“鳗魂虎泊——养鳗池的变迁”]
提示:养鳗是人们利用规律的一种表现,同学们能否从养鳗池的变迁中悟出一些哲学道理呢?
讲解:同学们知道鳗鱼的故乡在哪里吗?鳗鱼本来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其营养价值极高,有“水底人参”之称,因为产量少,在国际市场一直供不应求。随着水泥池人工养鳗实验的成功,养鳗业不断发展起来,鳗鱼的市场供应量逐渐增大,价
录象中介绍的这位顺德市农民梁建中为了探索养鳗的新路子,通过5年的实验研究,终于取得了泥塘养鳗的成功,使每亩鱼塘的成本同水泥池比降低十几万元。于是梁建中领导下的养殖场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采取大胆的举措,迅速扩大养殖面
积,并获得了巨额利润。梁建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鳗大王”。
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展人工养鳗,需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为什么?(实干)第二,当水泥池养鳗丧失发展条件后,梁建中发明泥塘养鳗,他有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为什么?(他要探索养鳗的新路子,从实际出发创造新的条件,使养鳗业得以进一步发展。)
(归纳)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利用规律也就是人类利用或创造条件使规律造福于人类,而人工养鳗就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的一种表现。对于养鳗的人来讲,他们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去实实在在地干,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必要的条件,这都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小结)实践告诉我们,人们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都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设问: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呢?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板书)
[放录象:“森林的呼唤”]
讲解: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可以肆无忌惮的向大自然索取呢?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还是有条件的呢?事实证明,过分地掠夺自然资源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看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呢。
沙漠化
[举例](1)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 水土流失 ——→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气候恶化
(2)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改良气候土壤——→人类生产环境改善
设问: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第一,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在实践中失败;第二,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符合实际和客观规律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归纳)1、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板书)
设问:是不是说只要人们的做法符合客观规律,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能达到最佳效果呢?
[举例] 梁建中的泥塘养鳗,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利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水泥池养鳗却被逐渐淘汰,请问:水泥池养鳗是否违背了客观规律呢?(否)。既然两者都没有违背客观规律,为什么却取得不同的效果呢?这里显然存在一个人们对客观规律掌握程度对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的影响问题。梁建中通过深入研究全面了解鳗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懂得了泥塘养鳗的条件,结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水泥池养鳗的人们仅仅依靠传统经验,不寻求突破,没有更好地掌握鳗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不懂得鳗鱼的生活环境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从而降低成本,所以就取得良好的效果。
设问: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第一,尊重或掌握规律的程度越高,收到的成效就越大,从而做到事半功倍;第二,尊重或掌握规律的程度越低,收到的成效就越小,甚至出现事倍功半。
(归纳)2、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程度的高低,受尊重和掌握规律程度的制约。(板书)
(小结)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符合规律,尊重规律,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框总结)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观点,即:人们只有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而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立起来,片面夸大一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有害的。(板书)
离开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会给实际工作造成损失,如乱砍滥伐。
只空谈尊重客观规律,不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的工作能不能顺利进行呢?
[举例]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纷纷转制,力求突破传统计划经济的模式,全面走向市场,寻求企业的出路。但不少国有企业转制后并没有由此而焕发生机。是发展方向不对吗?不是。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企业的负责人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模式,对于经济规律还仅仅是纸上谈兵,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去探索经济规律,运用经济规律。而顺德糖厂转制的成功经验却给了我们一些启发。顺德糖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型国有企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顺糖面临严重困境,并且负债累累。1993年在全国国有企业转制的热潮中,有四位年轻的企业家大胆地承包了这家企业。之后他们通过努力工作,走访各地参观考察,搞市场调查,并且针对市场的特点对企业大胆进行股份制改造,将顺糖改造成为拥有12个子公司的集团公司,改单一经营为多元化经营。经过一年的奋斗,他们还清了两千多万元的全部债务,使企业的发展出现了转机,职工的收入也增加了40%。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市场,善于驾驭经济规律的人,才有可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一味地纸上谈兵,而没有实际行动的人必将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所以,我们只有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才能将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复习巩固
*布置作业(出示投影片)
讲解:
1、材料一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果违背规律,就会使我们的实际工作遭受损失。材料二说明: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我们只有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充满革命热情,又要有科学的态度,我们才能在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
(1)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到客观因素即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又给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而这一制约也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运用:
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制约它的因素之间辨证关系”原理,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教学重点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
自学、议论、讲解相结合
教具材料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多媒体幻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精彩回放
思考回答:(1)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表明了什么?
(2)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公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伟大载人航天精神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活动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完成的又一个伟大壮举,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耸立的又一座里程碑,是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取得的又一个辉煌成就,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航天事业作出的又一个重要贡献。这一伟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极大的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巨型航天工程。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 和全国人民学习。
这种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的铸就,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今天学习和发扬伟大的航天精神,也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怎样才能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多媒体: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首先,请回顾:主观能动性包括哪三个方面?
人的活动具有自觉性和预见性、创造性,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活动,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那么,人们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客观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于抽象思维,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正确的指导人们的行动。
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但是,客观事物会不会自然而然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去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人具有决心、意志、干劲等精神状态。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否是一帆风顺的呢?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然会碰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多媒体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 为什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 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正确的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 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去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 精神状态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挫折、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否意味着人就可以为所欲为呢?
多媒体:漫画:蛮干。这幅漫画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
多媒体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忆一忆:什么叫规律?为什么说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对人们的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多媒体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是难度高、规模大、系统复杂、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强的工程。我国科技工作者始终依靠科学、加强管理,严慎细实、一丝不苟,坚持把质量建设作为生命工程,把确保成功作为最高原则,以现代科学管理谋求最大效益。从哲学上来说,这说明载人航天取得成功不仅需要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什么?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那么,客观规律是如何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
学生自学思考后回答
教师加以简要说明。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拔苗助长”的故事,俗语“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告诉我们的是哪一个道理呢?“磨刀不误砍柴工”告诉我们的是哪一个道理呢?
由此可见,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那么是否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呢?
多媒体 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但这种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呢?认识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还要求我们做到什么?学生阅读7—8页然后回答。人们按规律办事,不仅要区分不同的规律,而且要区分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按规律办事,还要注意当事物由一种存在状态转为另一种存在状态时,其中的规律也随之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按变化了的客观规律办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所说的时世造英雄,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讲在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多媒体 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飞天梦想。20世纪60年代开始,当苏联和美国进行如火如荼的太空竞赛的时候,中国人也开始了载人航天的研究。如今,在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今天,载人航天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问:为什么载人航天的梦想直到今天才能变为现实呢?
多媒体 客观条件同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那么能否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联系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客观性,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就必须用一定的条件作用于该事物。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因此,一定的条件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不顾条件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做法同样是错误的。
多媒体 辨析下列观点: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那么,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是否是无能为力的呢?
多媒体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呢?学生思考回答。总结:客观实际是整体的,全面的,变化发展的,要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实际,有效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也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的过程。学生看书回答:“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说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分析条件,发挥有利的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学生思考回答:多媒体 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怎样的?要求我们怎样正确处理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呢?
总结: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这种制约又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就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想一想:古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观点有何合理之处,又有和不合理之处?
这里的“天”可作两种解释。一是迷信色彩的“天”,是神的象征,主宰世间的一切。二是,对宇宙极其运行规律的最高抽象,规律是不可违反的。“成事在天”,可以唯物的解释,也可以唯心的解释。从唯物主义角度来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然有合理之处。“谋事在人”,强调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事在天”,强调规律和条件的重要性。
多媒体(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多媒体 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公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精神属于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制约主观能动性的主观因素有那些呢?这些主观因素都是正确的吗?不同性质的主观因素起什么样的不同作用?
载人航天精神属于主观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随着实践和学习的不断积累而增强的。这些不断积累的人们的主观因素主要有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当然,积累的主观因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积累的正确主观因素越多,越有深度和广度,月有利于人们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看书中材料回答: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必须坚持正确的取向,使我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起码不应当集体、国家、人类的利益。 总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堂总结 多媒体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为什么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才能充分利用规律和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去改造世界;
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总之,人们要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观
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受主观因素的制约,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所以,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堂练习:多媒体
不定项选择题
定1、《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的哲学寓意是(ABCD)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B、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
C、不同的能动性带来的结果不同
D、违反客观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2、人们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发挥的基础是(CD)
A、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B、要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的消极坐等的机械论、宿命论;又要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因为这两种做法都是(BC)
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割裂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C、割裂了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关系
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
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给我们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第一,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第二,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第三,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第四,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登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题: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型:新授
目标:知识方面:1、理解基本观点:第一,人们认识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因素(即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和主观因素制约。但这种制约又给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指明了方向。2、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明确否认和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能力方面:着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在强调“能动性”的时候,不应忘记“制约性”,在强调“制约性”的时候不应忘记“能动性”)。
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制约。
难点:客观规律、条件的制约恰恰又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条件(按照形而上学的思维习惯,“制约”就意味着纯粹的“限制”看不到限制中所存在的自由→思维的难点)
教法:谈话→讨论→讲解→训练
教具:多媒体
利用教材事例:学生阅读思考→说明:材料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
一、为什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事物„„(认识世界)
第二:事物„„(改造世界)
第三:人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精神状态)
二、怎么样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受客观因素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关系
①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
a、从质的差别看: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效果。(例:拔苗助长) 事信功半
子半功倍
→学习方法
b、从量的差别看: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
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积极效果程度
②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人们才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总结: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方法论: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①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唯心
②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形而上学
辨析:劈柴不照文累死劈柴人
1:原理:→方法论
2、这句话强调、尊重规律按„„否则。
3、这句话未反映出,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4、所以„„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
①客观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为什么?
②客观条件虽然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广阔的余地→为什么?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①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唯心
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形而上学
辨析:“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句话说明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做好一切工作。
解题思路: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以规律为指导,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或排除不利条件影响,以达到活动最佳效果,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主观能动性发挥有两种不同情况
①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理解为可以脱离客观规律、条件,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是错误。
②主观能动性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
(1)主观因素有哪些?
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
(2)主观因素怎样形成?
在实践和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3)主观因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总结:略
板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客观因素制约。
2、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主观因素制约。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教案
导入新课:
高二哲学上册主要讲述了客观世界的本质、状况和发展规律。但人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仅要了解外部世界,还必须了解人自身的问题,对人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和动物相比有什么特点?人在客观世界面向该如何做?人有没有能力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怎样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等,即人的想和做的问题。这就是下册所要学习的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
讲授新课:
夜空中高悬的那轮明月,古往今来曾勾起了人们的多少幽情,也给人们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月亮是诗人笔下的白玉盘,还是科学家所描绘的庞大星球?那里果真有琼楼玉宇和翩翩起舞的仙子,还是万赖俱寂,并无生机?我国古代早就产生了嫦娥奔月的神话。多少年来以它那永久的魅力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喷着巨大的火焰冲向了太空,飞向月球。7月20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打开阿波罗登月仓,成了登上月球的第一人。“嫦娥奔月”的神话终于变成了现实。值得我们自豪的是,2020年左右,中国也可望登上月球。人类登月的这一事实说明,要做成任何一件事,离开了人的努力即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的,那么,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第一框题――主动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第一节 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板书)
提问: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呢?
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也就是说,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板书)
在理解这一问题时请同学们注意把握两点:
①首先,“人区别于物”的“物”既可泛指人以外的一切物,也可以专指动物,但主要是指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与物的区别的。 ②注意: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这里的“自觉”,同现时生活中的“自觉”的意思是一样的,比如说,请你自觉一点。这里的自觉就是指主动用自己的意识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的要求。显然,其它的动物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说,主观能动性或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那么,这种能力与活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主观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板书)
请同学们粗读教材第2页至第5页,看看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哪三个方面。
(1)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想”(板书)
什么是认识?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们在同客观世界的接触过程中,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认识。有人会说,动物同客观事物相接触,不也产生认识吗?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人类的认识活动有什么特点呢?
人类认识世界是积极的能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即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①人的认识活动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当面对滚滚洪水,动物只能逃生,而人却在思考着洪水的成因和怎样战胜洪水,并积极地同洪水搏斗。人可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制造仪器设备,建立实验室,设计各种方案,去探索事物的奥秘,不达目的决不罢体。(提问:这是属于认识能力问题,还是认识活动问题?)这一点主要是讲认识活动的特点。
我们知道,河獭会造“堤”来防洪。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河獭关进笼子,里面放上沙石、泥土等造“堤”的
原料,本来,笼子里的河獭已经没有被水淹的危险,但汛期一到,它照样造起“堤”来。这个实验表明,河獭造“堤”时并没有“防洪”的指导思想,它的这个行为完全是盲目的。
②人不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的现象,而且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通过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鱼看见钓饵就咬,并不了解钓饵中的钓钩,更不清楚钓鱼翁所包藏的祸心,甚至咬钩后侥幸逃脱,下次遇到钓饵照咬不误。狗对主人有表示依恋、感谢等感情的能力,但却抽象不出主人的本质特征。恩格斯说,“狗认为它的主人是它的上帝,尽管这个主人可能是最大的无赖。”经过训练能从缸里舀水灭火的黑猩猩,当遇到着火的时候,如果周围没有水缸,只有河的话,却也不懂得从河里舀水灭火,因为它没有“水“的概念,它不知道缸里的水与河里的水都是一样的水。可见,动物没有抽象思维能力,无法形成概念,无法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属于认识能力,还是属于认识活动?)这一点既是指认识能力,是人高于一般动物之处;又是讲认识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特有的认识活动。正是因为人的认识的这一特点,才有各门科学理论知识,才使人超出了动物界。
③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只是反映既成事实,反映现实,还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人可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预见自然和社会的变化,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预见未来;人们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那些现实中暂时还没有的事物,这也是人在认识世界方面不同于动物之处。这一点同样既反映了人的认识能力的特点,又反映了人的认识活动的特点。
教材中提到了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李四光等断定我国有丰富的石油矿藏,都是在认识世界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吗?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表现在认识世界方面,更表现在改造世界方面。
(2)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做”(板书)
人类在改造世界方面与动物有什么不同呢?先请看马克思的一段论述。
出示投影: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它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
请大家想一想,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在哪里呢?
(同学回答后,老师总结)人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在于人能用意识指导自己的行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动物也能改变环境,造出精美的蜂房,但这只是一种自然本能,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人则不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①人能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改造客观世界。这是人类改造世界活动的特点。大家回想一下,百万大军战洪魔的震撼人心的雄壮场面,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②人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人们利用规律创造了许许多多自然界没有的东西,从天上到地下,数不胜数,现代文明,今天的美好生活,不都是人类创造性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果吗?
③人类能改变或创造条件,利用规律。
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还有一点要说及的,那就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精神状态。
(3)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等(板书)
从自然力来看,人不如许多动物。人不会飞,不会游,跑不如猎豹,跳不如猿猴,力不如大象,等等。可是人却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经过学习、积累、继承、创造,成为地球的主宰,人的精神,人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能不令我们自己都赞叹。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精神因素在人类以及个体的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越来越大。这些精神因素都是什么呢?
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一种自觉活动,因此,人们可以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锻炼自控能力,并通过心理活动来影响或调节心理机能。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意志可以对人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既是精神性的,同时又是和高级神经系统相联系的生理物质运动的结果,它可以和其它生理运动形式之间发生转变,从而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我们知道,人生气时,体内会产生有毒物质;情绪好时,疾病都可以被降服;同学们最深的可能是,考试前一晚上,复习到晚上也不会打磕睡。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人的精神力量有多么大。
在近些年来,人们发现情感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它是智力发展和发挥的动力系统和监控系统。同学们或许有体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时表现出犹豫不决,有时表现出不符合常规的言行,并不都是无知,而是因为情感失控;很多时候阻碍智力和智慧发挥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训练不足,而是内部动力和监控存在着缺陷;等等。因此,人们提出了“情商”的概念,认为在现代社会,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成功因素。为此,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就应该更加重视主观能动性中精神因素和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