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
侯德云
阳光从窗口跳进来,在墙壁上悠闲地漫步。病房里的一片白,便白得耀眼了。窗外是一树梨花,同样白得耀眼。
他的心头沉甸甸的。医生说过了,他的妻子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就是这三两天的事了”。他知道,结局是不可逆转的。一种生活即将结束了。他的心头沉甸甸的。
他日夜守护着病床上的妻子。他轻轻握着她的手,深情地看着她,看着她的消瘦,看着她的苍白。他突然不忍心再看下去了,扭过头,叹一口气。唉,就是这三两天的事了。
就在这个时候,病房里响起了歌声。歌声很微弱,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像是从遥远的青年时代传来。
是他的妻子在唱。她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像阳光一样。他的眼睛也渐渐明亮起来,像阳光一样。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他的思绪随着歌声缥缈起来。那是哪一年呢?当梨花开遍天涯的时候,他成了一个“右派”,被发配到“天涯”劳动改造去了。途中,他被“隔离”在一个小小的仓库里边。他很绝望。他看不到自己的出路。
那是历史上最黑的一个夜晚。有一种重量慢慢地压下来,压下来。他的呼吸急促起来。他有了一个不好的预感,也许他会做出一种举动,让自己成为这夜晚的一部分,永远融入到无边的黑暗之中。
谁能想到在这个时候会传来一阵歌声呢?那歌声是用青春唱出来的,是用希望唱出来的: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向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这的确是一个姑娘的歌声,从隔壁的房间里传来。他不知道,隔壁的房间还“隔离”着一颗年轻姑娘的心。
他的呼吸再一次急促起来。
他知道,在当时,这无疑是一首“违禁”歌曲,平日里是不敢唱的。
隔壁房间里的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是同一首歌,是《喀秋莎》。
他沉浸在歌声之中,内心的黑暗渐渐消隐,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黎明的曙光。
情不自禁,他的嘴唇也动了起来,小声哼哼。很快,他的歌喉便舒展开来。于是,女声独唱变成了男女声二重唱。他注意到了,由于他的加入,对方的歌声停顿了一瞬,但很快再次响起,而且更加嘹亮。
他很想跟那位姑娘交谈几句。他试过了,可是不行。姑娘听不见他的问候。他只好闭上嘴巴,改用拳头去交谈。拳头打在墙壁上。咚,咚,咚,三声,你好吗?这回姑娘听到了,回应他的是同样的声音,咚,咚,咚,你好吗?
他心花怒放了。咚,咚,咚,三声,我爱你!
是的,就在那个瞬间,他爱上了那个姑娘。
然而,拳头毕竟不能完全代替嗓音。无奈,他们只好一次又一次展开歌喉,还是男女声二重唱,还是《喀秋莎》。他们一直唱到天亮。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他在往事中徘徊,徘徊又徘徊。
躺在病床上的妻子还在唱。歌声仍然很微弱,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像是从遥远的青年时代传来。
情不自禁,他也展开了自己苍老的歌喉: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他的眼睛湿润了。而他的妻子,早已是泪眼模糊。
在歌声中,他的妻子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他久久无言。
窗外那一树洁白的梨花,正随风飘零。
[思考题]
1.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试用“陌生化”分析其特点。
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以“喀秋莎”为题有何含意?试结合文中的例子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解析:
1.交代悲剧的环境,小说以医院的白色墙壁以及梨花的白色,突出环境的特殊。为人物出场做好铺垫,交代地点和环境为下文主人公的出现做好准备。渲染悲剧气氛,环境暗示小说主人公将不久于人世,为人物情感变化做好铺垫。小说透过医院的环境,将大家熟悉的医院的场景展示出来,但是给人陌生感的是:小说的环境将带给人们一个悲剧,而这出悲剧,则带给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而主人公这段凄美的爱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2.“喀秋莎”是小说主人公爱情的见证,象征着主人公的爱情。小说体现了男女主人公生死不离的坚贞爱情,喀秋莎就是女主人公追求爱情的过程,与情节相关。小说结尾女主人公在歌唱之中辞世,渲染了一种凄美的气氛。
3.女主人公是一位勇敢追求爱情,不怕艰难困苦,对爱情始终如一的贤妻形象。在男主人公处于最失意的时刻,是她用爱情鼓励丈夫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刻,依然用歌声唤起丈夫甜美的爱情回忆。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爱情不老,真情永在,歌颂了爱情的巨大力量,使读者深受感染。
喀秋莎
侯德云
阳光从窗口跳进来,在墙壁上悠闲地漫步。病房里的一片白,便白得耀眼了。窗外是一树梨花,同样白得耀眼。
他的心头沉甸甸的。医生说过了,他的妻子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就是这三两天的事了”。他知道,结局是不可逆转的。一种生活即将结束了。他的心头沉甸甸的。
他日夜守护着病床上的妻子。他轻轻握着她的手,深情地看着她,看着她的消瘦,看着她的苍白。他突然不忍心再看下去了,扭过头,叹一口气。唉,就是这三两天的事了。
就在这个时候,病房里响起了歌声。歌声很微弱,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像是从遥远的青年时代传来。
是他的妻子在唱。她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像阳光一样。他的眼睛也渐渐明亮起来,像阳光一样。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他的思绪随着歌声缥缈起来。那是哪一年呢?当梨花开遍天涯的时候,他成了一个“右派”,被发配到“天涯”劳动改造去了。途中,他被“隔离”在一个小小的仓库里边。他很绝望。他看不到自己的出路。
那是历史上最黑的一个夜晚。有一种重量慢慢地压下来,压下来。他的呼吸急促起来。他有了一个不好的预感,也许他会做出一种举动,让自己成为这夜晚的一部分,永远融入到无边的黑暗之中。
谁能想到在这个时候会传来一阵歌声呢?那歌声是用青春唱出来的,是用希望唱出来的: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向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这的确是一个姑娘的歌声,从隔壁的房间里传来。他不知道,隔壁的房间还“隔离”着一颗年轻姑娘的心。
他的呼吸再一次急促起来。
他知道,在当时,这无疑是一首“违禁”歌曲,平日里是不敢唱的。
隔壁房间里的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是同一首歌,是《喀秋莎》。
他沉浸在歌声之中,内心的黑暗渐渐消隐,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黎明的曙光。
情不自禁,他的嘴唇也动了起来,小声哼哼。很快,他的歌喉便舒展开来。于是,女声独唱变成了男女声二重唱。他注意到了,由于他的加入,对方的歌声停顿了一瞬,但很快再次响起,而且更加嘹亮。
他很想跟那位姑娘交谈几句。他试过了,可是不行。姑娘听不见他的问候。他只好闭上嘴巴,改用拳头去交谈。拳头打在墙壁上。咚,咚,咚,三声,你好吗?这回姑娘听到了,回应他的是同样的声音,咚,咚,咚,你好吗?
他心花怒放了。咚,咚,咚,三声,我爱你!
是的,就在那个瞬间,他爱上了那个姑娘。
然而,拳头毕竟不能完全代替嗓音。无奈,他们只好一次又一次展开歌喉,还是男女声二重唱,还是《喀秋莎》。他们一直唱到天亮。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他在往事中徘徊,徘徊又徘徊。
躺在病床上的妻子还在唱。歌声仍然很微弱,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像是从遥远的青年时代传来。
情不自禁,他也展开了自己苍老的歌喉: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他的眼睛湿润了。而他的妻子,早已是泪眼模糊。
在歌声中,他的妻子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他久久无言。
窗外那一树洁白的梨花,正随风飘零。
[思考题]
1.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试用“陌生化”分析其特点。
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以“喀秋莎”为题有何含意?试结合文中的例子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解析:
1.交代悲剧的环境,小说以医院的白色墙壁以及梨花的白色,突出环境的特殊。为人物出场做好铺垫,交代地点和环境为下文主人公的出现做好准备。渲染悲剧气氛,环境暗示小说主人公将不久于人世,为人物情感变化做好铺垫。小说透过医院的环境,将大家熟悉的医院的场景展示出来,但是给人陌生感的是:小说的环境将带给人们一个悲剧,而这出悲剧,则带给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而主人公这段凄美的爱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2.“喀秋莎”是小说主人公爱情的见证,象征着主人公的爱情。小说体现了男女主人公生死不离的坚贞爱情,喀秋莎就是女主人公追求爱情的过程,与情节相关。小说结尾女主人公在歌唱之中辞世,渲染了一种凄美的气氛。
3.女主人公是一位勇敢追求爱情,不怕艰难困苦,对爱情始终如一的贤妻形象。在男主人公处于最失意的时刻,是她用爱情鼓励丈夫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刻,依然用歌声唤起丈夫甜美的爱情回忆。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爱情不老,真情永在,歌颂了爱情的巨大力量,使读者深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