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于党源自于党的伟大

忠诚于党源自于党的伟大

国际关系学院 李安义

在2008年底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上,军委主席胡锦涛郑重提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把它概括为五句话:“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价值定位,而是一种价值体系。毫无疑问,在这一核心价值观的体系构建中,忠诚于党是第一位的,是决定性的。做一个忠诚于党的新时期的革命军人,这是对人民军队的最重要的政治要求,尤其是对于我们外交战线、隐蔽战线的军人来说,更是首要的必备的素质。

什么是忠诚?《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忠,敬也,从心。”也就是说,军人对党的无限忠诚,并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方式,也不是因为条令条例的约束而产生的被动遵守,更不是追求个人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使用的一种手段,而是建立在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把握、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历史的经验总结,以及对中国社会美好未来追求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性自觉。忠诚于党只有成为我们的一种理性自觉,才能内化为价值认同,固化为稳定的情感归属和持久的责任行为。那么忠诚于党为什么应该成为我们的理性自觉呢?我从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忠诚于党,是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人民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党,而不是那个党,就是因为人民相信这个党更能代表人民的利益,会为人民谋福利,正因为这个党

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它才能使人民群众服从他的领导、拥护她的政策,忠诚于她。换句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只选择那些能代表自己的利益,并能更好地为自己谋福利的政党。

清朝中期之后,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然而封建中国却日趋没落。国力衰退、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社会各团体、各党派不断寻找富国强军,救国救民的道路,然而在这诸多的不同的党派团体中,历史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因为人民最终相信只有她真正代表了人们的利益,并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

(一)太平天国运动给我们的启示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如火如荼,要求在现世建造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盛世,很受人民群众的爱戴。所以,“太平军至,争迎之,官军至,皆罢市”。由于“乡民处处助贼(这里指太平军)打仗”,太平军攻城掠地,从广西打到湖南,从湖南打到江苏,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势力波及18个省。但是,革命尚未成功,起义军的高级将领们的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开始突现,脱离了将士群众,原来“全是兄弟之辈”的男子,“全是姊妹之群”女子开始被强迫入营当兵、住馆劳动。为自己修建“金碧辉煌”、“侈丽无匹”的王宫,供给自己锦衣玉食,吃喝玩乐。连李鸿章都感叹“然奢纵不伦至于此极,似古之叛逆亦未必尽如是也!”

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是深受人们拥戴的,但是为什么它最终没有逃脱被人们抛弃的命运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将领们没有跳出历代统治者的思维方式:民是手段,而非目的。了解中国历史的同志们都知道,在中国历朝的统治者那里,大都推崇“亲民”“利民”“惠民”“安民”的政治主张。但是与这种推崇相关连着的是“德”“得”相通的政治理念,而不是“为政以民”的思想觉悟。这使得所有的统治者们都是从“术”的角度去认识“民本”这一思想的,在他们那里,总是通过“为

了人民”,去实现“依靠人民”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更能为自己谋福利者,而人民一次又一次是沦为手段。而中国共产党与太平天国将领完全不同的是,他不仅把人民群众作为手段,更作为目的。我们常说,1921年,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正是因为他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正是因为他不只是把人们群众当作手段,更把人民群众当作目的,所以他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自己行动的方针指南,不仅是在执政前,更是在执政以后。

(二)百日维新给我们的启示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实现变法自强,进行了一次壮烈的百日维新运动,经过103天的努力,最终失败了。回顾一下维新变法的内容: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我们应该知道,它的任何一项措施都是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的,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的,但是为什么短短103天就失败了呢?原因很多,但是有一点肯定的是,它没有得到一定的社会力量的支持,他没的抓住最强大的顾客群。要知道,在那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强大的上层官僚反对,坚实的下层群众不了解不支持,纯粹靠几个下层官僚地主、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努力是无法站稳历史的舞台的。他不仅“为了群众”没有做到,甚至连“依靠群众”也没有做到。

百日维新的历史告诉我们一点:一个政党、一个团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与他所掌握的社会力量成正比的。历史的发展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一个党派要想左右历史的发展,必须要掌握社会上绝对优势的力量。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就是一个不断地寻求更大多数人价值认同的过程,正是这种越来越多的群体的

认同,使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成为一个拥有七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

(三)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党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孙中山之后的中国国民党,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我想我们在这里就不必要再说了。连那个美国人琼•切斯诺都知道“它的权力是建立在保守的管理人阶级和亲西方的企业家阶级的联盟基础之上”的。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政党,最有实力的政党,那样的财大气粗,那样的目空一切,不顾人民死活,但是在49年之后溃逃台湾。为什么?因为它遇到了共产党--一个更能赢得更多数人支持的党。

27年之后被国民党不断妖魔化了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赶不尽杀不绝,而且不断地壮大,由长征之后的红军3万人,党员4万人,发展到1940年的八路军50万、党员80万。为什么?那是因为人们群众在现实中发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正因为如此,他们会为了保护党员、为了保护八路军,宁愿牺牲自己生命,宁愿牺牲全村人民的生命。

1946年,国民党部队430万,共产党部队127万,一边是飞机大炮坦克、一边是小米加步枪,共产党越打越多,国民党越打越少,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220万,解放军400万,为什么?纯粹是战略或战术上的问题吗?我看更重要的是人心的向背问题吧 ! 由于人民群众认为共产党是可以信赖的,解放军是可以信赖的,她是为咱们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所以他们会用“小推车”来帮助解放军去对抗国民党的飞机大炮。

(四)党的执政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但是,一个党是否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仅仅从他在执政之前的行为是很难判定的,关键在夺取政权之后。

今年是我们建国60周年,回顾我们党执政的60年,你会发现我们党真正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首先,体现在党的执政理念上。在对待党群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一以贯之地坚持了毛主席所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理念与中国古代统治者“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体现在无数的党员模范实际工作中。党的宗旨是需要靠党员的实际工作去践行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内都涌现在许许多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典范,真正地做到了不折不扣地践行党的宗旨,如大家都知道的焦裕禄、雷锋、孔繁森、任长霞等等,正是他们一点一滴的行为,去实现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再次,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富强,人们富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回顾一下新中国的建设历史,你会发现,我们党的任何一项举措,任何一项制度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出台的。面对一穷二白的面貌,我们提出了工业化建设的总路线;为了纠正一五计划造成的工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强调了农业发展的急迫性;为了让农民群众吃饱肚子,我们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了纠正领导干部的特殊化现象我们党制定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二元化问题,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们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全民的根本利益。

二、忠诚于党,是因为党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地进行思想解放、理论创新

一个政党,仅拥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不足以获得人民群众的忠诚的,他必须有一种能力,一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能力。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不仅是因为它拥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品质,更主要的是因为她拥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党的服务水平,集中地反映在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不断进行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勇气与能力上。正是正确的思想路线引领我们党不断地克服困难,走向胜利。

(一)“实事求是”是我们党认识问题、把握规律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一词,大家都知道是东汉史学家班固首先使用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长沙岳麓书院将“实事求是”作为院训,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受到这一院训的影响。1938年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给实事求是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性定义。1945年,“实事求是”确定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作为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我们党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原则,同时还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一方面,它对党的品质上有较高的要求。他必须要放弃自己的利益或价值倾向,以使他在对事实的判断、对本质的把握上不会发生指廘为马的错误,不会发生主观主义的错误,从而对事实做出一个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另一方面、它对我们党执政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他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认知事物的能力,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辩证地分析问题,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以制定出更好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去指导实践。

实事求是不是简单的说教,我们党为了能够使自己真正地做到实事求是,做了许多制度上的安排,譬如,集体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度,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多党合作制度等等,这都是为了能使我们党做到分析正确、决策科学。

(二)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党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错误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曾经做出过一些错误的决定。如三十年代的肃反运动、五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六十和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有人以此说事,以此来说明我们党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政党,他也有着历史的遗憾的。

这种认识本身就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们可以有完美的理想,我们期望有一个永不犯错误的政党,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承认,错误总是难免的。邓小平在批评两个凡是的时候曾经说过:“毛泽东同志自己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他说,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又说,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 这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问题的关键不是会不会犯错误,而是如何对待所犯过的错误。

回顾历史,我们又会发现,我们党是一个勇于承认自己所犯错误的党,他绝不隐瞒自己的错误,并能及进改正自己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通过两种方式去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第一种,党内思想斗争的方式。即通过思想的交锋,完成对现实的批判,对错误的纠正。我们通过这种方式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纠正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纠正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回顾与反思的方式完成的,并通过这种方式去实现历史的批判。最突出的表现是1981年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们28年的革命历史与30年的建设历史中的各项重大工作做了客观地分析与评价,承认了在国情认识

上的主观主义的错误,承认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承认了经济建设上的急躁冒进错误,并对其进行了反思与修正,真正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我们的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党,是一个勇于和善于解剖自己、反思自己并改正自己的党。这样的党不应该值得我们信任吗?

(三)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党,能够不断地进行思想解放,理论创新。 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不是党的目的,反思自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人的思维必须要不断地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才能使认知与实践相符合,才能提出能够更好地指导社会进步的理论,这就是理论创新。一个不能适时进行理论创新的党,是不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的,必然被历史所淘汰。所以我们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的进步历史,就是一个善于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党。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坚决地抵制那种不顾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推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制定了一条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十年“文革”后的邓小平理论,更是彻底否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和“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反思自己,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新一代领导集体,又开始重新反思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要求重新认识“发展”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弃GDP崇拜,改变不平衡发展战略,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统筹兼顾。

回顾党的思想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党的理论是不断创新的,他绝不会抱残守缺,绝不会一成不变,他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自己,使自己更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自己永远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拥有这种品质的中国共产党是值得信任的。因为它代表了一种能力,一种永远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能力。

三、忠诚于党,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了党的正确与伟大

忠诚于党,必须是一种理性的自觉。而理性要求这种忠诚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论证基础之上的,但是最科学的论证方式不是靠理论的推演,而是靠实践的检验。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正确的党,这一判断不是一种理想状态,而是被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证实的历史结论。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党的伟大与正确

大家知道,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之后的历史阶段,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生产力冲破了生产关系的束缚,才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大家也应该知道,现实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并不是建立在这种逻辑基础之上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可是建立在经历了百年战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基础之上的。由于战争的破坏作用,生产力水平不升反降;由于国民党的掠夺,社会资产大量流失。建国之后的中国经济,工厂倒闭、商店关门、工人失业、物价飞涨,社会秩序极为混乱。更为严重的是投机商人,混水摸鱼、使中国经济雪上加霜,人为制造了“银元风潮”、“粮棉危机”。针对当时混乱情况,有人说“共产党军事100分,政治80分,经济0分。”正是在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面前,我们党制定政策、稳定物价、统一财政。49年到52年,三年经济恢复,奠定了中国经济

起飞的基础,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随后制定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实施了一五计划,从53年到57年短短5年不到,粮食产量增加了46.8%,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近60%,建成大中型项目500多个,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极大提振了人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由于对形势的过于乐观的估计,我们的党在50年代的后期犯了主观主义与急躁冒进的错误,直接导致了59年60年61年三年的经济大萧条,极度的乐观受到打击之后产生了极端的悲观认识,60年代初,毛泽东又把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都归入“过渡时期”,认为“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以前,都属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说这个时期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同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时间。由于这种悲观的认识,导致了我们又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文化大革命之后,痛定思痛,我们党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认识社会发展阶段,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1978-2007年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4%,中国同期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9.8%,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2.8倍,是美国的

3.2倍。1978年一年的GDP在2007年只用6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要知道中国经济取得的长期的高速发展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这可以从周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中感受到: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19年,年均增速9.2%;新加坡经济高速增长20年,年均增速9.9%;香港经济高速增长21年,年均增速8.7%;台湾经济高速增长26年,年均增速9.5%;韩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年均增速8.5%。大家更应该知道,我们30年的9.8%的高速增长,可是在一个占地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多的超级大国上发生的。这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必然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2.5亿,占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是到2007年减少到13

00万,只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一。所以世界银行说:过去25年来全球脱贫所取得的成就中,约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人们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活得越来越滋润了,由温饱而营养、由营养而健康,在2007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786元中,只有三分之一用于食品的消费。其它钱呢,冰箱、彩电、洗衣机、汽车、电脑、度假、旅游。三十年前,这些东西是可以想象的吗?生于70年代以前的人肯定都应该知道,70年代人们最伟大的理想,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饭不用愁、点灯不用油”。所以说,变化是比较出来的。

中国30年的努力,改变了自己。同时也改变了世界。2003年到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为世界GDP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达13.8%,仅次于美国的19.8%。在2007年开始的波及世界的金融风暴的冲击中,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避风港,有统计表明,中国2008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达到22%。更有甚者估计,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50%。由于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提高了,国际影响力极大增强。有报导说,英国首相布朗带领内阁集体学习“十七大报告”,希望找出解决英国社会问题的对策,印度总理辛格呼吁要“人人捧读”温总理讲话,《韩国每日经济》强调韩国要虚心向中国学习。这一切都说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大家知道,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史在70年代之后就不断地走向低谷,在同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89年之后,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和平演变的道路。所以在1989年,美籍日本人弗兰西斯·福山就曾断言,说他正亲眼目睹“历史的终结:人类意识形态演变的终结。”但是大家对比一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对比一下当今世界对中国的态度,可以知道,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社会主义在九十年代之后并不是在逐渐走向没落,而是在逐渐走向新生。它正在完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已经被证实。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新世纪所突现出来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社会医疗保障问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作为新时期的革命军人,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在这里我有三点需要提醒大家:

第一点,问题就是问题,它不是目标,它不是我们党所追求的东西。因为大家都应该知道,政策选择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一个利弊权衡的过程。我们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目的是为了先富带后富;我们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因为它更能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更能有利于人们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们率先对东部地区进行政策优惠,改革开放,为的是能更好地实现第二个大局。世界上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政策,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仅仅是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副作用。

第二点,问题在不断地被解决。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党同样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断地出台各种政策来积极地解决各种问题,以阻止问题的严重化。如八十年代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以解决环境问题、九十年代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来解决地区差距问题。如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各种改革,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在现在,新世纪、新阶段,在这个经济发展的敏感时期,我们党提出要转变“发展”观念,重新进行一次思想革命,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同样是为了解决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三点,新问题还会不断地出现。社会建设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对于身边的人,

我们讲不能求全责备,对待社会主现实,我们也不应该用理想主义的态度去看它。没有问题的社会只存在于天堂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当所有问题被解决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里又会产生出新的问题,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总是感觉生活里悲剧的一面。这种状态正如约瑟夫·坎贝尔说的,“爬到梯子顶上,才发现梯子靠错了墙。”为什么我们总是发现自己错了,就是因为当一种需要被满足的时候,我们又会产生新的需要。需要与现实永远存在着冲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佛教选择的方法是消灭欲望,而共产党人选择的方法是改变现实。事实上,我们正是按照我们的需要去改变现实,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近了,而不是越来越远。

问题的存在是常态的,但是问题并不是实践的全部。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用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应该有积极的态度,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有能力解决好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它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进,先实现一个全民的全面的小康,然后再迈向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不仅仅因为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主要的是因为她具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这不只是理论上论证,更是近百年社会实践的历史结论。作为当代革命军人,只有真正认识党的伟大,把忠诚于党内化为自己的理性自觉,才能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才能找准人生的坐标,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下一篇: 廖玲浦: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忠诚于党源自于党的伟大

国际关系学院 李安义

在2008年底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上,军委主席胡锦涛郑重提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把它概括为五句话:“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价值定位,而是一种价值体系。毫无疑问,在这一核心价值观的体系构建中,忠诚于党是第一位的,是决定性的。做一个忠诚于党的新时期的革命军人,这是对人民军队的最重要的政治要求,尤其是对于我们外交战线、隐蔽战线的军人来说,更是首要的必备的素质。

什么是忠诚?《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忠,敬也,从心。”也就是说,军人对党的无限忠诚,并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方式,也不是因为条令条例的约束而产生的被动遵守,更不是追求个人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使用的一种手段,而是建立在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把握、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历史的经验总结,以及对中国社会美好未来追求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性自觉。忠诚于党只有成为我们的一种理性自觉,才能内化为价值认同,固化为稳定的情感归属和持久的责任行为。那么忠诚于党为什么应该成为我们的理性自觉呢?我从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忠诚于党,是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人民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党,而不是那个党,就是因为人民相信这个党更能代表人民的利益,会为人民谋福利,正因为这个党

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它才能使人民群众服从他的领导、拥护她的政策,忠诚于她。换句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只选择那些能代表自己的利益,并能更好地为自己谋福利的政党。

清朝中期之后,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然而封建中国却日趋没落。国力衰退、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社会各团体、各党派不断寻找富国强军,救国救民的道路,然而在这诸多的不同的党派团体中,历史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因为人民最终相信只有她真正代表了人们的利益,并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

(一)太平天国运动给我们的启示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如火如荼,要求在现世建造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盛世,很受人民群众的爱戴。所以,“太平军至,争迎之,官军至,皆罢市”。由于“乡民处处助贼(这里指太平军)打仗”,太平军攻城掠地,从广西打到湖南,从湖南打到江苏,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势力波及18个省。但是,革命尚未成功,起义军的高级将领们的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开始突现,脱离了将士群众,原来“全是兄弟之辈”的男子,“全是姊妹之群”女子开始被强迫入营当兵、住馆劳动。为自己修建“金碧辉煌”、“侈丽无匹”的王宫,供给自己锦衣玉食,吃喝玩乐。连李鸿章都感叹“然奢纵不伦至于此极,似古之叛逆亦未必尽如是也!”

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是深受人们拥戴的,但是为什么它最终没有逃脱被人们抛弃的命运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将领们没有跳出历代统治者的思维方式:民是手段,而非目的。了解中国历史的同志们都知道,在中国历朝的统治者那里,大都推崇“亲民”“利民”“惠民”“安民”的政治主张。但是与这种推崇相关连着的是“德”“得”相通的政治理念,而不是“为政以民”的思想觉悟。这使得所有的统治者们都是从“术”的角度去认识“民本”这一思想的,在他们那里,总是通过“为

了人民”,去实现“依靠人民”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更能为自己谋福利者,而人民一次又一次是沦为手段。而中国共产党与太平天国将领完全不同的是,他不仅把人民群众作为手段,更作为目的。我们常说,1921年,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正是因为他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正是因为他不只是把人们群众当作手段,更把人民群众当作目的,所以他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自己行动的方针指南,不仅是在执政前,更是在执政以后。

(二)百日维新给我们的启示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实现变法自强,进行了一次壮烈的百日维新运动,经过103天的努力,最终失败了。回顾一下维新变法的内容: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我们应该知道,它的任何一项措施都是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的,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的,但是为什么短短103天就失败了呢?原因很多,但是有一点肯定的是,它没有得到一定的社会力量的支持,他没的抓住最强大的顾客群。要知道,在那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强大的上层官僚反对,坚实的下层群众不了解不支持,纯粹靠几个下层官僚地主、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努力是无法站稳历史的舞台的。他不仅“为了群众”没有做到,甚至连“依靠群众”也没有做到。

百日维新的历史告诉我们一点:一个政党、一个团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与他所掌握的社会力量成正比的。历史的发展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一个党派要想左右历史的发展,必须要掌握社会上绝对优势的力量。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就是一个不断地寻求更大多数人价值认同的过程,正是这种越来越多的群体的

认同,使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成为一个拥有七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

(三)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党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孙中山之后的中国国民党,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我想我们在这里就不必要再说了。连那个美国人琼•切斯诺都知道“它的权力是建立在保守的管理人阶级和亲西方的企业家阶级的联盟基础之上”的。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政党,最有实力的政党,那样的财大气粗,那样的目空一切,不顾人民死活,但是在49年之后溃逃台湾。为什么?因为它遇到了共产党--一个更能赢得更多数人支持的党。

27年之后被国民党不断妖魔化了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赶不尽杀不绝,而且不断地壮大,由长征之后的红军3万人,党员4万人,发展到1940年的八路军50万、党员80万。为什么?那是因为人们群众在现实中发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正因为如此,他们会为了保护党员、为了保护八路军,宁愿牺牲自己生命,宁愿牺牲全村人民的生命。

1946年,国民党部队430万,共产党部队127万,一边是飞机大炮坦克、一边是小米加步枪,共产党越打越多,国民党越打越少,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220万,解放军400万,为什么?纯粹是战略或战术上的问题吗?我看更重要的是人心的向背问题吧 ! 由于人民群众认为共产党是可以信赖的,解放军是可以信赖的,她是为咱们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所以他们会用“小推车”来帮助解放军去对抗国民党的飞机大炮。

(四)党的执政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但是,一个党是否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仅仅从他在执政之前的行为是很难判定的,关键在夺取政权之后。

今年是我们建国60周年,回顾我们党执政的60年,你会发现我们党真正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首先,体现在党的执政理念上。在对待党群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一以贯之地坚持了毛主席所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理念与中国古代统治者“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体现在无数的党员模范实际工作中。党的宗旨是需要靠党员的实际工作去践行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内都涌现在许许多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典范,真正地做到了不折不扣地践行党的宗旨,如大家都知道的焦裕禄、雷锋、孔繁森、任长霞等等,正是他们一点一滴的行为,去实现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再次,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富强,人们富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回顾一下新中国的建设历史,你会发现,我们党的任何一项举措,任何一项制度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出台的。面对一穷二白的面貌,我们提出了工业化建设的总路线;为了纠正一五计划造成的工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强调了农业发展的急迫性;为了让农民群众吃饱肚子,我们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了纠正领导干部的特殊化现象我们党制定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二元化问题,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们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全民的根本利益。

二、忠诚于党,是因为党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地进行思想解放、理论创新

一个政党,仅拥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不足以获得人民群众的忠诚的,他必须有一种能力,一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能力。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不仅是因为它拥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品质,更主要的是因为她拥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党的服务水平,集中地反映在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不断进行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勇气与能力上。正是正确的思想路线引领我们党不断地克服困难,走向胜利。

(一)“实事求是”是我们党认识问题、把握规律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一词,大家都知道是东汉史学家班固首先使用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长沙岳麓书院将“实事求是”作为院训,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受到这一院训的影响。1938年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给实事求是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性定义。1945年,“实事求是”确定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作为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我们党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原则,同时还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一方面,它对党的品质上有较高的要求。他必须要放弃自己的利益或价值倾向,以使他在对事实的判断、对本质的把握上不会发生指廘为马的错误,不会发生主观主义的错误,从而对事实做出一个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另一方面、它对我们党执政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他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认知事物的能力,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辩证地分析问题,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以制定出更好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去指导实践。

实事求是不是简单的说教,我们党为了能够使自己真正地做到实事求是,做了许多制度上的安排,譬如,集体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度,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多党合作制度等等,这都是为了能使我们党做到分析正确、决策科学。

(二)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党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错误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曾经做出过一些错误的决定。如三十年代的肃反运动、五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六十和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有人以此说事,以此来说明我们党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政党,他也有着历史的遗憾的。

这种认识本身就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们可以有完美的理想,我们期望有一个永不犯错误的政党,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承认,错误总是难免的。邓小平在批评两个凡是的时候曾经说过:“毛泽东同志自己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他说,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又说,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 这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问题的关键不是会不会犯错误,而是如何对待所犯过的错误。

回顾历史,我们又会发现,我们党是一个勇于承认自己所犯错误的党,他绝不隐瞒自己的错误,并能及进改正自己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通过两种方式去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第一种,党内思想斗争的方式。即通过思想的交锋,完成对现实的批判,对错误的纠正。我们通过这种方式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纠正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纠正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回顾与反思的方式完成的,并通过这种方式去实现历史的批判。最突出的表现是1981年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们28年的革命历史与30年的建设历史中的各项重大工作做了客观地分析与评价,承认了在国情认识

上的主观主义的错误,承认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承认了经济建设上的急躁冒进错误,并对其进行了反思与修正,真正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我们的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党,是一个勇于和善于解剖自己、反思自己并改正自己的党。这样的党不应该值得我们信任吗?

(三)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党,能够不断地进行思想解放,理论创新。 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不是党的目的,反思自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人的思维必须要不断地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才能使认知与实践相符合,才能提出能够更好地指导社会进步的理论,这就是理论创新。一个不能适时进行理论创新的党,是不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的,必然被历史所淘汰。所以我们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的进步历史,就是一个善于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党。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坚决地抵制那种不顾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推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制定了一条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十年“文革”后的邓小平理论,更是彻底否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和“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反思自己,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新一代领导集体,又开始重新反思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要求重新认识“发展”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弃GDP崇拜,改变不平衡发展战略,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统筹兼顾。

回顾党的思想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党的理论是不断创新的,他绝不会抱残守缺,绝不会一成不变,他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自己,使自己更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自己永远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拥有这种品质的中国共产党是值得信任的。因为它代表了一种能力,一种永远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能力。

三、忠诚于党,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了党的正确与伟大

忠诚于党,必须是一种理性的自觉。而理性要求这种忠诚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论证基础之上的,但是最科学的论证方式不是靠理论的推演,而是靠实践的检验。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正确的党,这一判断不是一种理想状态,而是被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证实的历史结论。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党的伟大与正确

大家知道,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之后的历史阶段,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生产力冲破了生产关系的束缚,才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大家也应该知道,现实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并不是建立在这种逻辑基础之上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可是建立在经历了百年战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基础之上的。由于战争的破坏作用,生产力水平不升反降;由于国民党的掠夺,社会资产大量流失。建国之后的中国经济,工厂倒闭、商店关门、工人失业、物价飞涨,社会秩序极为混乱。更为严重的是投机商人,混水摸鱼、使中国经济雪上加霜,人为制造了“银元风潮”、“粮棉危机”。针对当时混乱情况,有人说“共产党军事100分,政治80分,经济0分。”正是在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面前,我们党制定政策、稳定物价、统一财政。49年到52年,三年经济恢复,奠定了中国经济

起飞的基础,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随后制定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实施了一五计划,从53年到57年短短5年不到,粮食产量增加了46.8%,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近60%,建成大中型项目500多个,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极大提振了人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由于对形势的过于乐观的估计,我们的党在50年代的后期犯了主观主义与急躁冒进的错误,直接导致了59年60年61年三年的经济大萧条,极度的乐观受到打击之后产生了极端的悲观认识,60年代初,毛泽东又把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都归入“过渡时期”,认为“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以前,都属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说这个时期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同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时间。由于这种悲观的认识,导致了我们又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文化大革命之后,痛定思痛,我们党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认识社会发展阶段,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1978-2007年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4%,中国同期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9.8%,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2.8倍,是美国的

3.2倍。1978年一年的GDP在2007年只用6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要知道中国经济取得的长期的高速发展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这可以从周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中感受到: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19年,年均增速9.2%;新加坡经济高速增长20年,年均增速9.9%;香港经济高速增长21年,年均增速8.7%;台湾经济高速增长26年,年均增速9.5%;韩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年均增速8.5%。大家更应该知道,我们30年的9.8%的高速增长,可是在一个占地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多的超级大国上发生的。这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必然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2.5亿,占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是到2007年减少到13

00万,只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一。所以世界银行说:过去25年来全球脱贫所取得的成就中,约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人们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活得越来越滋润了,由温饱而营养、由营养而健康,在2007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786元中,只有三分之一用于食品的消费。其它钱呢,冰箱、彩电、洗衣机、汽车、电脑、度假、旅游。三十年前,这些东西是可以想象的吗?生于70年代以前的人肯定都应该知道,70年代人们最伟大的理想,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饭不用愁、点灯不用油”。所以说,变化是比较出来的。

中国30年的努力,改变了自己。同时也改变了世界。2003年到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为世界GDP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达13.8%,仅次于美国的19.8%。在2007年开始的波及世界的金融风暴的冲击中,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避风港,有统计表明,中国2008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达到22%。更有甚者估计,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50%。由于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提高了,国际影响力极大增强。有报导说,英国首相布朗带领内阁集体学习“十七大报告”,希望找出解决英国社会问题的对策,印度总理辛格呼吁要“人人捧读”温总理讲话,《韩国每日经济》强调韩国要虚心向中国学习。这一切都说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大家知道,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史在70年代之后就不断地走向低谷,在同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89年之后,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和平演变的道路。所以在1989年,美籍日本人弗兰西斯·福山就曾断言,说他正亲眼目睹“历史的终结:人类意识形态演变的终结。”但是大家对比一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对比一下当今世界对中国的态度,可以知道,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社会主义在九十年代之后并不是在逐渐走向没落,而是在逐渐走向新生。它正在完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已经被证实。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新世纪所突现出来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社会医疗保障问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作为新时期的革命军人,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在这里我有三点需要提醒大家:

第一点,问题就是问题,它不是目标,它不是我们党所追求的东西。因为大家都应该知道,政策选择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一个利弊权衡的过程。我们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目的是为了先富带后富;我们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因为它更能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更能有利于人们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们率先对东部地区进行政策优惠,改革开放,为的是能更好地实现第二个大局。世界上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政策,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仅仅是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副作用。

第二点,问题在不断地被解决。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党同样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断地出台各种政策来积极地解决各种问题,以阻止问题的严重化。如八十年代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以解决环境问题、九十年代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来解决地区差距问题。如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各种改革,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在现在,新世纪、新阶段,在这个经济发展的敏感时期,我们党提出要转变“发展”观念,重新进行一次思想革命,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同样是为了解决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三点,新问题还会不断地出现。社会建设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对于身边的人,

我们讲不能求全责备,对待社会主现实,我们也不应该用理想主义的态度去看它。没有问题的社会只存在于天堂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当所有问题被解决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里又会产生出新的问题,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总是感觉生活里悲剧的一面。这种状态正如约瑟夫·坎贝尔说的,“爬到梯子顶上,才发现梯子靠错了墙。”为什么我们总是发现自己错了,就是因为当一种需要被满足的时候,我们又会产生新的需要。需要与现实永远存在着冲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佛教选择的方法是消灭欲望,而共产党人选择的方法是改变现实。事实上,我们正是按照我们的需要去改变现实,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近了,而不是越来越远。

问题的存在是常态的,但是问题并不是实践的全部。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用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应该有积极的态度,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有能力解决好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它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进,先实现一个全民的全面的小康,然后再迈向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不仅仅因为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主要的是因为她具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这不只是理论上论证,更是近百年社会实践的历史结论。作为当代革命军人,只有真正认识党的伟大,把忠诚于党内化为自己的理性自觉,才能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才能找准人生的坐标,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下一篇: 廖玲浦: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相关文章

  • 坚定信仰忠诚于党
  • 坚定信仰 忠诚于党 --观<忠诚与背叛>有感 "严惩杀人凶手,还我工友""打倒新军阀 誓死保卫工会",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呐喊划破了1927年上海古城的天际,4月13号这一天,一群手无寸铁的工 ...查看


  •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
  •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她何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不倒,何以在当今世界演绎大国崛起的神话,不只是因为我们有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庞大的人口数量,不只是因为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只是因为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科技不灭的影响,还因为 ...查看


  • 不忘初心的思想逻辑
  • 不忘初心的思想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有着深刻的思想逻辑,它奠基于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在哪里.我将要到哪里去"四个根本问题的深入思考. 初心之"初" ...查看


  • 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1
  •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忠诚"与"背叛"是每个革命者.每个共产党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即使在和平时期,人们的内心和灵魂也时刻都在接受这样的拷问. 一九二七年四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 ...查看


  • 思政论文-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一名真正忠诚的爱国者
  • 结合当前国内实际分析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一名真正忠诚 的爱国者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现在的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民主政治向前推进,民生问题得以改善,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同时国际,地区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周边国家不断侵犯我国国家 ...查看


  • 爱的教育课程纲要 2013.8.3
  • 爱的教育 课 程 纲 要 浙江海盐高级中学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1 一.课程性质„„„„„„„„„„„„„„„„„„„„„„„„„„„„„2 二.课程理念„„„„„„„„„„„„ ...查看


  •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心得体会
  •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心得体会 永川区拘留所 孙中广 读书能够启迪心智,陶冶性情,提升其人文素养,有助于带动社会风气和工作作风的好转,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而理论贫困往往是不学习的结果,加强读书学习,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 ...查看


  • 忠诚源于信仰
  • [忠诚教育]忠诚源于信仰 新闻来源:临沧质监网 发布人: 评论(0) 发布时间:2010-08-17 浏览:(609次) 忠诚源于信仰 耿马县质监局 晏珏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忠诚源于信仰>. 雨果说 ...查看


  •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性工作总结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其着眼点和落脚点就是做合格党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学一做第三阶段性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参考!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性工作总结一: 自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各地已经组织开展了形形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