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解释
刑法的解释学对每一位学习者来说是基本功,也是司法考试的重点。
(一)解释的主体与效力
【解释主体】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检或最高法 学术机构或学者个人
【效力等级】 立法解释 > 司法解释 > 学理解释
【注意1】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渊源,不属于立法解释。
(二)刑法的解释方法
刑法解释方法分为两大类: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文理解释:是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及其通过使用方式阐释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文理解释的根据主要是词语的含义、语法、标点及标题
2、论理解释:是指参酌刑法产生的原因、理由、沿革及其他相关事项,按照立法精神,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包括(体系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
(三)解释的技巧
即使根据解释的理由认为某个解释的结论具有合理性,但是首先需要根据某种解释技巧得出该解释结论。
常见的解释技巧分类:平义解释、缩小解释、扩大解释、当然解释、反对解释、补正解释、类推(比附)解释。
1、平义解释。这是指按照该用语最平白的字面含义来解释含义,。
2、扩大解释(又称扩张解释)。这是指对用语解释后的含义大于字面含义,但该含义仍处在该用语可能的含义范围内。例如,将自动取款机解释为“金融机构”,就是对“金融机构”的扩大解释。
合理扩大解释:
①汽车包括大型拖拉机,
②卖淫包括同性间,
③毁损不限于物理性毁坏,包括使灭失,例如,将人家的钻戒、黄金等抛入大海;将某人的宠物放生;
④财物含财产性利益,如把他人账户钱转账到自己账户,债务,债权凭证,盗打电话。 ⑤邮件包括电子邮件,
⑥虚假广告含手机短信虚假宣传,
⑦走私武器弹药含零配件、弹头、弹壳。
⑧遗弃罪也含非亲属之间的遗弃,
⑨猥亵男童不排斥性交。猥亵妇女排斥性交。
3、缩小解释(又称限制解释)。这是指对用语解释后的含义小于字面含义。例如,根据司法解释,盗伐林木罪中的“林木”不包括他人房前屋后、自留地种植的零星树木。
4、反对解释(又称反义解释)。这是指根据用语的正面表述,推导出其反面含义。例如,十四周岁及以上的人要对故意杀人罪负责。据此,小于十四周岁的人便不需对故意杀人罪负责。
5、补正解释。这是指刑法条文用语表述有明显错误,只有通过修正、补正来阐明其真实含义。例如,刑法第63条第1款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这里的“以下”应当不包括本数。如果判本数,就属于从轻处罚。但是第99条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因此对第63条的“以下”应进行补正解释,认为第63条的“以下”用语错误,应解释为“低于法定最低刑判处刑罚”。
6、当然解释:“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即入罪时,如果轻行为成立犯罪,那么与此性质相同的更严重的行为当然成立犯罪;出罪时,如果重行为不成立犯罪,那么,与此性质相同的更轻的行为当然不成立犯罪。
例如,第81条第二款“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包括因为暴力犯罪被判死缓且死缓考验期满减为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注意】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逻辑合理性,但该结论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7、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适用类似规定的其他条文予以处罚。类推解释的特点:
①超出字面含义、达到使“概念升格”的程度;②超出公民预测的可能性,背离公众认同程度。
【注意1】允许扩张解释、有利被告的类推,但不允许不利被告的类推解释。
【注意2】立法机构可以作拟制规定,但对法律规定不能作类推解释(拟制解释)。 类推解释的例子:
A.将破坏军婚罪中的“同居”解释为包括通奸;
B.将重婚罪中的“结婚”解释为包括“同居”;
C.将强奸妇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之“妇女”解释为包含“男人”
【注意】解释理由之间可以并存,但解释技巧之间是对立关系。解释理由和解释技巧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关系。 【2013-2-3】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
B.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
C.《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
D.《刑法》第65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356条
【2011-2-51】
①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
②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 ③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 ④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关于上述4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D.第①③④句正确,第②句错误
本题答案:ABCD。
版权声明
本文章的所有内容属于“刑法李文华”所有,访问者进行利用必须载明作品作者。
刑法的解释
刑法的解释学对每一位学习者来说是基本功,也是司法考试的重点。
(一)解释的主体与效力
【解释主体】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检或最高法 学术机构或学者个人
【效力等级】 立法解释 > 司法解释 > 学理解释
【注意1】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渊源,不属于立法解释。
(二)刑法的解释方法
刑法解释方法分为两大类: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文理解释:是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及其通过使用方式阐释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文理解释的根据主要是词语的含义、语法、标点及标题
2、论理解释:是指参酌刑法产生的原因、理由、沿革及其他相关事项,按照立法精神,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包括(体系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
(三)解释的技巧
即使根据解释的理由认为某个解释的结论具有合理性,但是首先需要根据某种解释技巧得出该解释结论。
常见的解释技巧分类:平义解释、缩小解释、扩大解释、当然解释、反对解释、补正解释、类推(比附)解释。
1、平义解释。这是指按照该用语最平白的字面含义来解释含义,。
2、扩大解释(又称扩张解释)。这是指对用语解释后的含义大于字面含义,但该含义仍处在该用语可能的含义范围内。例如,将自动取款机解释为“金融机构”,就是对“金融机构”的扩大解释。
合理扩大解释:
①汽车包括大型拖拉机,
②卖淫包括同性间,
③毁损不限于物理性毁坏,包括使灭失,例如,将人家的钻戒、黄金等抛入大海;将某人的宠物放生;
④财物含财产性利益,如把他人账户钱转账到自己账户,债务,债权凭证,盗打电话。 ⑤邮件包括电子邮件,
⑥虚假广告含手机短信虚假宣传,
⑦走私武器弹药含零配件、弹头、弹壳。
⑧遗弃罪也含非亲属之间的遗弃,
⑨猥亵男童不排斥性交。猥亵妇女排斥性交。
3、缩小解释(又称限制解释)。这是指对用语解释后的含义小于字面含义。例如,根据司法解释,盗伐林木罪中的“林木”不包括他人房前屋后、自留地种植的零星树木。
4、反对解释(又称反义解释)。这是指根据用语的正面表述,推导出其反面含义。例如,十四周岁及以上的人要对故意杀人罪负责。据此,小于十四周岁的人便不需对故意杀人罪负责。
5、补正解释。这是指刑法条文用语表述有明显错误,只有通过修正、补正来阐明其真实含义。例如,刑法第63条第1款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这里的“以下”应当不包括本数。如果判本数,就属于从轻处罚。但是第99条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因此对第63条的“以下”应进行补正解释,认为第63条的“以下”用语错误,应解释为“低于法定最低刑判处刑罚”。
6、当然解释:“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即入罪时,如果轻行为成立犯罪,那么与此性质相同的更严重的行为当然成立犯罪;出罪时,如果重行为不成立犯罪,那么,与此性质相同的更轻的行为当然不成立犯罪。
例如,第81条第二款“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包括因为暴力犯罪被判死缓且死缓考验期满减为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注意】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逻辑合理性,但该结论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7、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适用类似规定的其他条文予以处罚。类推解释的特点:
①超出字面含义、达到使“概念升格”的程度;②超出公民预测的可能性,背离公众认同程度。
【注意1】允许扩张解释、有利被告的类推,但不允许不利被告的类推解释。
【注意2】立法机构可以作拟制规定,但对法律规定不能作类推解释(拟制解释)。 类推解释的例子:
A.将破坏军婚罪中的“同居”解释为包括通奸;
B.将重婚罪中的“结婚”解释为包括“同居”;
C.将强奸妇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之“妇女”解释为包含“男人”
【注意】解释理由之间可以并存,但解释技巧之间是对立关系。解释理由和解释技巧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关系。 【2013-2-3】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
B.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
C.《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
D.《刑法》第65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356条
【2011-2-51】
①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
②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 ③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 ④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关于上述4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D.第①③④句正确,第②句错误
本题答案:ABCD。
版权声明
本文章的所有内容属于“刑法李文华”所有,访问者进行利用必须载明作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