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资料小抄案例分析(归纳篇)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主要是把各种症状表现列举出来。 认知方面:如感觉过敏、思维迟缓等。 意志方面:如意向缺乏、强迫意向等。

情绪情感方面:如焦虑、抑郁、恐惧、情感低落、暴躁、绝望等。

躯体方面:头痛、睡眠差、食欲、性欲减退等。 行为方面:如回避、强迫、退缩等。

社会功能方面:如与不敢和人说话,工作、学习效率下发,与其处境相符,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虽局限在工作问题上,没有出现泛化,且仅持续一个多月(严重心理:但已经出现泛化,具体表现为、、、、)

(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由现实刺激引发,持续时间一个多月,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轻微,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但是,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刺激比较强烈,应该引起注意,避免快速泛化,展的需要。

4、双方可以接受。咨询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若双方的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的交流来修正。若无法协调,应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若咨询师无法认可,也可中止咨询关系或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5、属于心理学性质。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6、可以评估。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标。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双方的信心,可发现不足,及(二)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三)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如:年轻——找工作难)

(四)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心理:个性心理特征、动机、态度等

(一)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入手,查看认知能力、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如: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 (二)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如:降、人际关系不良等。

2、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什么?请说明依据 主导症状是抑郁,初步印象是严重心理问题。

依据如下:(1)该求助者终日悔恨和痛苦,对许多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觉得工作、生活没有意思,对未来悲观失望,这说明存在明显的情绪低落。

(2)该求助者主动性下降,生活兴趣不大如前,这说明存在明显的兴趣减少。

(3)该求助者有易激怒、注意狭窄等情绪症状以及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

(4)该求助者迫切希望改变上述状态。

综合分析,确定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抑郁,而且程度比较严重(症状每天存在,且已经3个多月),抑郁以及充分泛化(表现在、、、、)

3.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1)精神状态:

A、知: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

B、情: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 脾气暴躁,烦闷,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 C、意: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 不足等)

D、人格: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 生理功能状态:

A、有无躯体异常感觉 (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 头晕,头痛,睡眠差) B、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C、既往病史

(3) 社会功能状态: A、工作(学习)动机、工作(学习)效率与考勤状态 (社会效率低等) B、社会交往状况

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3)、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4、本案例最可能(主要)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一)如果是一般心理问题或者严重心理问题(答题思路)

(1)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或者有求医行为,为发现躯体疾病,故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工作失误有关,由现实刺激引

演变为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负性情绪的反应对象已经泛化) (二).如果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答题思路)

此类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1)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两个月,未超过三个月。 (3)精神痛苦程度较大且难以解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心理冲突的内容泛化。

(5)本案例虽有强迫症状(或者别的),但持续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中,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故考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5. 还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

(1) 与躯体疾病相鉴别:该求助者有睡眠问题和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但历年体检正常(或近期未患躯体疾病)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3)与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的,与其处境相符,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在**8上,没有出现泛化,没有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且仅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如果是严重心理就不要这条)

(5)与抑郁症(或焦虑症)相鉴别:抑郁发作的诊断要点是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情绪低落或者兴趣减少,并且持续两个月以上。该求助者存在情绪低落,意向下降,兴趣下降等症状,但程度不严重,也无自杀倾向和自我评价低等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6.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的“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7如何判断咨询目标是否有效?

1、具体。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具体目标是应该受终极目标指引的具体目标,而不是孤立的具体目标。

2、可行。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者可能的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则目标就很难达到。此外,经济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可行性的因素。 3、积极。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符合人们发

时调整目标或措施。

7、多层次统一。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目标的协调、统一。

8.谈话内容应把握的原则有哪些? 适合、积极、有效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的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识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

7、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9.摄入式谈话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在接待、提问、倾听的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中性,咨询师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谈话的哪类内容感兴趣,不然可能有暗示和诱导因素介入到摄入性谈话中,从而使求助者的报告产生偏离,丢失客观信息。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10. 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

(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 (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

(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可从五个维度评估

(1)该求助者的主观体验:其对焦虑、烦躁等症状改变方面的主观体验,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

(2)该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能否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社会功能状态,也是一项、、、

(3)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等周围人士的评价 (4)心理测验的结果;

(5)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内心痛苦、社会功能、症状改变。

11.请分析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请从“生理——心理——社会”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搜集资料。

生理:身体健康水平、有无躯体疾病、身体残疾等 (一)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

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三)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四)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如: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五)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人际关系交往沟通方面) (六)分析经验系统中内存中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七)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八)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彬的认知——领悟)

社会:人口学因素(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社会变迁等

(一)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如: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二)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如: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工作等) (三)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家庭教育标准高、不准确) (具体案例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认知方面:是否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或不合理信念。

情绪方面:如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自行解决。 意志行为方面:如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个性方面:如性格内向,追求完美、好胜、无法正视挫

②社会支持系统对应激的作用 ③人际关系

④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

⑤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及个人生活方式等个人成长史

12.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咨询师: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规定;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诉求助者。 求助者: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关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17.如何形成初步印象。(答题思路)

(一)使用病与非病的三条原则衡量临床资料中的可疑点。精神分裂症除外。

1、判断临床表现是否属于精神障碍(精神病)的症状。 2、对可疑点再进行深入考察分析,确定真实性和确定是否是精神病症状。

(二)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再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 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一般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18.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异常的标准之一。

22. 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

一:体验标准:是指一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

二: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既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

三: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力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衡量心理健康时,要把这三种标准联合起来综合考察。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映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7.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P289)

一、病程: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1分。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评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

二、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须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病人几乎完全13.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的参照点:

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谈话。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14.咨询师应收集求助者的哪些资料?

1、是否做过心理测验,施测的项目及测验结果。

2、求助者婚姻家庭的资料、家庭中的重要事件与原因、家庭的现状与过去的比较。

3、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4、该求助者个性特征的特点。 5、该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6、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7、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8、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1、求助者的出生情况2、家族史3、疾病史 4、既往心理咨询史5、朋友、同事反映的情况 6、存在的未暴露的症状

15. 咨询师可以选用的心理测验及理由?(根据题目具体分析)

1、可选用MMPI测验,探询病理人格特征和做精神病诊断。

2、可选用SCL-90测验,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及程度。

3、可选用SAS测验,评估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4、可选用SDS测验,评估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5、对于大学生进行UPI测验,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 6、可选用EPQ或16PF测验,了解人格特征。 7、可选用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其应激状况。

16.心理咨询师做出诊断的程序有哪些?

1.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2.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3.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

具体答题思路: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的情绪是否泛化。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或转移环境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总分为6分及以上,神经症诊断成立。4-5分可疑神经症,3分及以下排除神经症。

19.正常的心理活动三大功能:

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所以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

20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标准 ◆常识性的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第一种,就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第二种,就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第三种,就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第四种,就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第五种,就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以上的不适体验。 ◆标准化的区分:

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 21.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

有精神科临床上,还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心理过程之间的协调一致性)

典型的强迫性神经症,也可以表现出认知与意志行为的不协调性。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我们可以把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

23. 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是什么?

(一)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的内在节律性。

(二)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

(三)暗示性 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四)心理活动强度 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五)心理活动耐受力 我们把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六)心理康复能力 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七)心理自控力

(八)自信心 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

(九)社会交往 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

(十)环境适应能力 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

24.评估心理不健康类型的标准(了解) 1、刺激的性质 2、反应的持续时间 3、反应的强度 4、反应是否泛化

25.一般性心理问题的条件是什么?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6 严重性心理问题的条件是什么?

(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无法摆脱,评3分。

三、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或者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推卸,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

如果总分为3,可以认为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

28.神经症的相关知识(了解)

是一组较轻的大脑功能失调的疾病总称。旧称神经官能症。

(一)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1、患者精神活动能力降低,伴焦虑、烦恼和各种躯体不适感;

2、体格检查未发现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 3、自知力大都良好,无持久精神症状,常迫切要求治疗; 4、患者人格保持相对完整,检验现实能力未受损害,能保持部分或全部社交、生活、工作能力;

5、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可为他人接受和理解;

6、发病常与人格特征或精神应激有关。 (二)发病原因

1、社会心理因素:早期创伤、病理性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障碍

2、遗传因素: 3、人格因素:

焦虑性神经症:易激惹、不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等特点; 恐怖性神经症:内向、兴趣爱好较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等。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什么?请说明依据 3.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4.本案例最可能(主要)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5.还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

6.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7如何判断咨询目标是否有效?

8.谈话内容应把握的原则有哪些? 9.摄入式谈话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0. 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 11.请分析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2.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3.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的参照点: 14.咨询师应收集求助者的哪些资料?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主要是把各种症状表现列举出来。 认知方面:如感觉过敏、思维迟缓等。 意志方面:如意向缺乏、强迫意向等。

情绪情感方面:如焦虑、抑郁、恐惧、情感低落、暴躁、绝望等。

躯体方面:头痛、睡眠差、食欲、性欲减退等。 行为方面:如回避、强迫、退缩等。

社会功能方面:如与不敢和人说话,工作、学习效率下发,与其处境相符,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虽局限在工作问题上,没有出现泛化,且仅持续一个多月(严重心理:但已经出现泛化,具体表现为、、、、)

(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由现实刺激引发,持续时间一个多月,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轻微,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但是,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刺激比较强烈,应该引起注意,避免快速泛化,展的需要。

4、双方可以接受。咨询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若双方的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的交流来修正。若无法协调,应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若咨询师无法认可,也可中止咨询关系或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5、属于心理学性质。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6、可以评估。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标。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双方的信心,可发现不足,及(二)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三)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如:年轻——找工作难)

(四)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心理:个性心理特征、动机、态度等

(一)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入手,查看认知能力、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如: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 (二)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如:降、人际关系不良等。

2、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什么?请说明依据 主导症状是抑郁,初步印象是严重心理问题。

依据如下:(1)该求助者终日悔恨和痛苦,对许多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觉得工作、生活没有意思,对未来悲观失望,这说明存在明显的情绪低落。

(2)该求助者主动性下降,生活兴趣不大如前,这说明存在明显的兴趣减少。

(3)该求助者有易激怒、注意狭窄等情绪症状以及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

(4)该求助者迫切希望改变上述状态。

综合分析,确定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抑郁,而且程度比较严重(症状每天存在,且已经3个多月),抑郁以及充分泛化(表现在、、、、)

3.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1)精神状态:

A、知: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

B、情: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 脾气暴躁,烦闷,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 C、意: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 不足等)

D、人格: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 生理功能状态:

A、有无躯体异常感觉 (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 头晕,头痛,睡眠差) B、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C、既往病史

(3) 社会功能状态: A、工作(学习)动机、工作(学习)效率与考勤状态 (社会效率低等) B、社会交往状况

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3)、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4、本案例最可能(主要)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一)如果是一般心理问题或者严重心理问题(答题思路)

(1)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或者有求医行为,为发现躯体疾病,故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工作失误有关,由现实刺激引

演变为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负性情绪的反应对象已经泛化) (二).如果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答题思路)

此类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1)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两个月,未超过三个月。 (3)精神痛苦程度较大且难以解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心理冲突的内容泛化。

(5)本案例虽有强迫症状(或者别的),但持续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中,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故考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5. 还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

(1) 与躯体疾病相鉴别:该求助者有睡眠问题和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但历年体检正常(或近期未患躯体疾病)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3)与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的,与其处境相符,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在**8上,没有出现泛化,没有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且仅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如果是严重心理就不要这条)

(5)与抑郁症(或焦虑症)相鉴别:抑郁发作的诊断要点是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情绪低落或者兴趣减少,并且持续两个月以上。该求助者存在情绪低落,意向下降,兴趣下降等症状,但程度不严重,也无自杀倾向和自我评价低等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6.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的“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7如何判断咨询目标是否有效?

1、具体。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具体目标是应该受终极目标指引的具体目标,而不是孤立的具体目标。

2、可行。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者可能的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则目标就很难达到。此外,经济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可行性的因素。 3、积极。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符合人们发

时调整目标或措施。

7、多层次统一。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目标的协调、统一。

8.谈话内容应把握的原则有哪些? 适合、积极、有效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的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识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

7、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9.摄入式谈话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在接待、提问、倾听的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中性,咨询师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谈话的哪类内容感兴趣,不然可能有暗示和诱导因素介入到摄入性谈话中,从而使求助者的报告产生偏离,丢失客观信息。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10. 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

(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 (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

(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可从五个维度评估

(1)该求助者的主观体验:其对焦虑、烦躁等症状改变方面的主观体验,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

(2)该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能否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社会功能状态,也是一项、、、

(3)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等周围人士的评价 (4)心理测验的结果;

(5)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内心痛苦、社会功能、症状改变。

11.请分析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请从“生理——心理——社会”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搜集资料。

生理:身体健康水平、有无躯体疾病、身体残疾等 (一)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

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三)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四)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如: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五)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人际关系交往沟通方面) (六)分析经验系统中内存中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七)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八)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彬的认知——领悟)

社会:人口学因素(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社会变迁等

(一)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如: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二)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如: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工作等) (三)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家庭教育标准高、不准确) (具体案例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认知方面:是否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或不合理信念。

情绪方面:如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自行解决。 意志行为方面:如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个性方面:如性格内向,追求完美、好胜、无法正视挫

②社会支持系统对应激的作用 ③人际关系

④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

⑤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及个人生活方式等个人成长史

12.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咨询师: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规定;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诉求助者。 求助者: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关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17.如何形成初步印象。(答题思路)

(一)使用病与非病的三条原则衡量临床资料中的可疑点。精神分裂症除外。

1、判断临床表现是否属于精神障碍(精神病)的症状。 2、对可疑点再进行深入考察分析,确定真实性和确定是否是精神病症状。

(二)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再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 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一般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18.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异常的标准之一。

22. 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

一:体验标准:是指一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

二: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既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

三: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力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衡量心理健康时,要把这三种标准联合起来综合考察。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映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7.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P289)

一、病程: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1分。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评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

二、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须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病人几乎完全13.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的参照点:

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谈话。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14.咨询师应收集求助者的哪些资料?

1、是否做过心理测验,施测的项目及测验结果。

2、求助者婚姻家庭的资料、家庭中的重要事件与原因、家庭的现状与过去的比较。

3、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4、该求助者个性特征的特点。 5、该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6、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7、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8、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1、求助者的出生情况2、家族史3、疾病史 4、既往心理咨询史5、朋友、同事反映的情况 6、存在的未暴露的症状

15. 咨询师可以选用的心理测验及理由?(根据题目具体分析)

1、可选用MMPI测验,探询病理人格特征和做精神病诊断。

2、可选用SCL-90测验,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及程度。

3、可选用SAS测验,评估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4、可选用SDS测验,评估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5、对于大学生进行UPI测验,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 6、可选用EPQ或16PF测验,了解人格特征。 7、可选用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其应激状况。

16.心理咨询师做出诊断的程序有哪些?

1.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2.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3.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

具体答题思路: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的情绪是否泛化。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或转移环境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总分为6分及以上,神经症诊断成立。4-5分可疑神经症,3分及以下排除神经症。

19.正常的心理活动三大功能:

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所以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

20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标准 ◆常识性的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第一种,就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第二种,就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第三种,就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第四种,就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第五种,就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以上的不适体验。 ◆标准化的区分:

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 21.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

有精神科临床上,还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心理过程之间的协调一致性)

典型的强迫性神经症,也可以表现出认知与意志行为的不协调性。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我们可以把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

23. 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是什么?

(一)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的内在节律性。

(二)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

(三)暗示性 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四)心理活动强度 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五)心理活动耐受力 我们把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六)心理康复能力 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七)心理自控力

(八)自信心 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

(九)社会交往 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

(十)环境适应能力 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

24.评估心理不健康类型的标准(了解) 1、刺激的性质 2、反应的持续时间 3、反应的强度 4、反应是否泛化

25.一般性心理问题的条件是什么?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6 严重性心理问题的条件是什么?

(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无法摆脱,评3分。

三、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或者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推卸,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

如果总分为3,可以认为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

28.神经症的相关知识(了解)

是一组较轻的大脑功能失调的疾病总称。旧称神经官能症。

(一)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1、患者精神活动能力降低,伴焦虑、烦恼和各种躯体不适感;

2、体格检查未发现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 3、自知力大都良好,无持久精神症状,常迫切要求治疗; 4、患者人格保持相对完整,检验现实能力未受损害,能保持部分或全部社交、生活、工作能力;

5、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可为他人接受和理解;

6、发病常与人格特征或精神应激有关。 (二)发病原因

1、社会心理因素:早期创伤、病理性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障碍

2、遗传因素: 3、人格因素:

焦虑性神经症:易激惹、不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等特点; 恐怖性神经症:内向、兴趣爱好较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等。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什么?请说明依据 3.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4.本案例最可能(主要)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5.还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

6.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7如何判断咨询目标是否有效?

8.谈话内容应把握的原则有哪些? 9.摄入式谈话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0. 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 11.请分析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2.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3.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的参照点: 14.咨询师应收集求助者的哪些资料?


相关文章

  • 三级心理咨询复习指导
  • 三级心理咨询复习指导 一.心理诊断技能 (1)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 心理资讯室面积一般十平方米左右为宜,一切配备都应该服从于咨询,不能起干扰 作用. ◆ 保密原则:需要保密的内容:保密例外: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 保密的内容有:心理 ...查看


  • 心理咨询师三级诊断习题
  • 三级试题:心理诊断技能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初诊接待中,工作人员应有的仪态是( ) . A .坐姿端正.服饰入时.表情热情.视线不离开求助者 B .坐姿端正.服饰整洁.表情平和.保持正常社交距离 c .坐姿随意.服饰入时.表情热情 ...查看


  • 心理咨询师论文案例报告
  • 文章类型: 文章题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单位: 姓名 摘要:本案例 ...查看


  • 2010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真题
  • 2010 年 5 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 家 职 业 资 格 全 国 统 一 鉴 认 职业:心理咨询师 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卷册一:职业道德 理论知识 注意事项: 1 .考生首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钢笔.圆珠 笔等写在试卷册 ...查看


  • 心理咨询师题库小抄大全
  • 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题库小抄大全 一.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1.咨询准备工作:应有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2.礼貌接待方式:使用礼貌语言,态度平和诚恳,据实际运用.3.提问时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帮助,不可直接逼问.4.询问结束 ...查看


  • 三级心理咨询师
  • 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 一.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1.咨询准备工作:应有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2.礼貌接待方式:使用礼貌语言,态度平和诚恳,据实际运用.3.提问时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帮助,不可直接逼问.4.询问结束后, ...查看


  • 2010年5月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理论试题
  • 2010年5月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理论试题 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1-25题,共25道题) 职业首先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查看


  • 企业管理咨询工作流程概述.doc
  • 企业管理咨询工作流程概述 2010-03-23 17:10:36|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流程>制订的目的是规范执行力部门的工作,寻求为客户进行系统和完善的服务的科学有效路径.本流程分段实施,分为背景 ...查看


  • 心理学二级毕业论文
  • 因离婚造成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案例分析 摘要:求助者为一位男性,从小在农村长大,由于乡村文化和对妻子家人缺乏沟通的影响,最终造成婚姻的解体和随之而来的几次恋爱不成功,产生了心理障碍,以致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焦虑失眠,遂来咨询.运用认知疗法为他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