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体育产业发展分析

我国社区体育产业发展分析

社区及社区体育的定义

(一)社区的概念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社区体育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社区是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在对是不是社区进行认定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以一定生产和社会关系为基础,人群数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二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并有相互活动关系的人群及一定的地域。三是人们有较为一致的行为规范较和完备的体育活动设施。四是社区成员对社区有认同感。

(二)社区体育的定义

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界、各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

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一)自发形成阶段(1986-1995)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天津、上海、沈阳、武汉等大城市出现以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的体育活动,成立街道联合体协,打破行业隶属关系,组织辖区单位居民就近、就便开展体育活动。我国最先提出“社区体育”这个名词的是天津市河东区二里桥街(1990)。1989年民政部提出了一个“社区服务”的概念,启发我国将社区体育作为社区服务的内容,从那时起就将社区体育提了出来。1991年,原国家体委在天津召开全国部分社区体育工作研讨会。

(二)政府宣传阶段(1995-1997)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1995年8月29日,经全国人大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明确提出:“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开展社区体育”,从法规上对社区体育工作给予了正式说明。1996年11月,国家体委在湖北召开第一次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会上对社区体育的概念、发展方向、现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定位。1997年4月,原国家体委、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

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对社区体育的概念、社区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组织管理与体制、场地设施的建设与利用等作了明确说明。

(三)加速发展阶段(1997-2008)

1997年11月,原国家体委颁发《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试行)》。1998年2月,原国家体委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工作的通知》。随后,我国各省(区、市)均制定本地区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并开展了省、市、区级的评定工作。2000年12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城市社区和乡镇建有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2002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强调了社区体育在城市体育、群众体育中的重要地位。2003年12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的通知》。2004-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部分省(区、市)启动了“社区体育俱乐部”试点工作。2005年9月9日,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使得社区体育设施用地开始有章可循。2006年7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群众体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在群体组织建设上也加大了力度,重点投入资助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2009年,总局命名表彰了第6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修订完善了《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和标准》与《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标准和办法》并在2010年实施。2010年,总局大力完善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体系,开展第4批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通过组织举办“社区体育优秀健身项目展演活动”,推进“体育进社区”活动的开展。举办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培训班,提升社区体育服务的功能和水平。2011年,总局开展第7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选和第4批国家级社区俱乐部创建工作,举办国家级社区俱乐部培训班,各地以创建国家级社区俱乐部工作为引导,推动各级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俱乐部良好的管理、运作模式。2012年,总局与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命名资助办法》,并据此开展第4批国家级俱乐部的命名工作;举办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干部培训班暨工作会;举办第4届全国体育进社区志愿服务优秀健身项目展演活动。

社区体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首先,社区体育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社区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休闲娱乐活动,是居民在工作和学习之余,自愿、自发进行身体锻炼,对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社区体育活动是以氛围轻松、人际关系平等、感情融洽等为特点,通过身体的运动、姿态的语言、行为的魅力、语言的情感等最直接的交流途径进行沟通,既促进友谊增强团结,又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和谐,增强社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整个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社区体育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社区体育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社会组织功能和人民居住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社区体育服务、社区体育文化、社区体育活动都能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社区体育活动有利于铲除陋习,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净化社会环境,提高文明程度。

最后,社区体育服务有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仍相对单调贫乏,特别是对文化体育的需求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建设公共体育服务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健全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和管理,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群体均等享受文化体育服务,才能满足更多城镇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以实现社区内居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我国社区体育产业发展分析

社区及社区体育的定义

(一)社区的概念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社区体育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社区是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在对是不是社区进行认定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以一定生产和社会关系为基础,人群数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二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并有相互活动关系的人群及一定的地域。三是人们有较为一致的行为规范较和完备的体育活动设施。四是社区成员对社区有认同感。

(二)社区体育的定义

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界、各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

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一)自发形成阶段(1986-1995)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天津、上海、沈阳、武汉等大城市出现以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的体育活动,成立街道联合体协,打破行业隶属关系,组织辖区单位居民就近、就便开展体育活动。我国最先提出“社区体育”这个名词的是天津市河东区二里桥街(1990)。1989年民政部提出了一个“社区服务”的概念,启发我国将社区体育作为社区服务的内容,从那时起就将社区体育提了出来。1991年,原国家体委在天津召开全国部分社区体育工作研讨会。

(二)政府宣传阶段(1995-1997)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1995年8月29日,经全国人大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明确提出:“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开展社区体育”,从法规上对社区体育工作给予了正式说明。1996年11月,国家体委在湖北召开第一次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会上对社区体育的概念、发展方向、现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定位。1997年4月,原国家体委、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

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对社区体育的概念、社区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组织管理与体制、场地设施的建设与利用等作了明确说明。

(三)加速发展阶段(1997-2008)

1997年11月,原国家体委颁发《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试行)》。1998年2月,原国家体委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工作的通知》。随后,我国各省(区、市)均制定本地区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并开展了省、市、区级的评定工作。2000年12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城市社区和乡镇建有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2002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强调了社区体育在城市体育、群众体育中的重要地位。2003年12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的通知》。2004-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部分省(区、市)启动了“社区体育俱乐部”试点工作。2005年9月9日,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使得社区体育设施用地开始有章可循。2006年7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群众体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在群体组织建设上也加大了力度,重点投入资助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2009年,总局命名表彰了第6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修订完善了《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和标准》与《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标准和办法》并在2010年实施。2010年,总局大力完善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体系,开展第4批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通过组织举办“社区体育优秀健身项目展演活动”,推进“体育进社区”活动的开展。举办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培训班,提升社区体育服务的功能和水平。2011年,总局开展第7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选和第4批国家级社区俱乐部创建工作,举办国家级社区俱乐部培训班,各地以创建国家级社区俱乐部工作为引导,推动各级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俱乐部良好的管理、运作模式。2012年,总局与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命名资助办法》,并据此开展第4批国家级俱乐部的命名工作;举办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干部培训班暨工作会;举办第4届全国体育进社区志愿服务优秀健身项目展演活动。

社区体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首先,社区体育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社区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休闲娱乐活动,是居民在工作和学习之余,自愿、自发进行身体锻炼,对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社区体育活动是以氛围轻松、人际关系平等、感情融洽等为特点,通过身体的运动、姿态的语言、行为的魅力、语言的情感等最直接的交流途径进行沟通,既促进友谊增强团结,又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和谐,增强社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整个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社区体育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社区体育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社会组织功能和人民居住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社区体育服务、社区体育文化、社区体育活动都能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社区体育活动有利于铲除陋习,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净化社会环境,提高文明程度。

最后,社区体育服务有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仍相对单调贫乏,特别是对文化体育的需求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建设公共体育服务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健全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和管理,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群体均等享受文化体育服务,才能满足更多城镇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以实现社区内居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相关文章

  • 中国体育传统养生学
  • 本文由wf5038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论文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论文 开 题 报 告 研究题目 学部 专业 姓名 指导老师 中国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 ...查看


  • 论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战略目标.指导方针和运行机制
  • 作者:王文刚李丁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8年10期 中图法分类号 G812.06 一.社区体育及我国社区体育现状分析 1.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隶属社会文化范畴,并以存在于一定地域为活动空间,社区体育受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 ...查看


  • 我国社区体育在社会转型期背景下的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在整个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将对人们的体育习惯.体育观念产生深远影响,也必将对社区体育的发展产生影响.文章主要研究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提出我国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社区体育的长远 ...查看


  • 我国城乡社区社会体育组织调研报告
  • 作者:苗大培王蒲高元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11期 为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落实李岚清副总理关于"群众性的体育健身组织最好由社区来推动.管理.指导(包括群众自发组织的),并将此作为社区 ...查看


  • 美国体育产业发展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借鉴意义
  • 使得体育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有宣传体育精神的作用.媒体下的商业赞助对体育产业提供了经济支持.正是看到二者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说体育产业与大众传媒具备了融合的机制. 其次,本文旨在分析两者联动发展结合为体育传媒业中存在出现的问题,如过度商业 ...查看


  • 我国社区体育运动的倡导和管理方法
  • 我国社区体育运动的倡导和管理方法 [摘要]城市社区体育的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及调查法从概念分析的角度,探讨了社区和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指出社区体育核心是社区居民为促进身.心.群的健 ...查看


  • 广州市社区体育开展现状
  • 广州市社区体育开展现状 摘 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城市社区体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不可否认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不平衡.通过对广州市社区体育开展现状的调查,发现不同社区在影响社区体育开展的 ...查看


  • 体育生毕业论文
  • 益阳市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建设与居民健身状况研究 刘 海 (湖南城市学院体育系2001级体育教育专业,湖南 益阳 413000) "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切实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查看


  • 关于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难的分析
  •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展开和日益高涨,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推动学校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