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之下的故事崩塌
1从结构上来讲,既然选择了三兄弟逃亡的题材,这个戏就应该是三兄弟的群戏,用一个事件将三兄弟的命运扭结在一起,就像这类戏的经典之作《神秘河》一样。但须一瓜的原著《太阳黑子》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根基,原著本质上就是个电视剧的人物关系,并没有提供电影需要的核心事件。所以也许从根子上这个故事更适合做个电视剧。原著的“胎里疾”太严重了,编剧只好闪转腾挪尽力去圆这个故事的逻辑,但基本逻辑都需要圆的故事,还值得去讲吗?因为没有核心事件,造成了结构故事的巨大难度,造成了叙事视角的游离。另一方面编剧也舍不得删人物,最后的结果就成了现在这样,戏全在辛小丰和段奕宏身上,别人全成了鸡肋,高虎简直成了隐形人。曹保平你也是北电戏文系的导师,难道不知道每个人物都应该在剧作中发挥作用吗?难道你不知道郭涛这条线拼凑的痕迹极其严重吗?看到有观众问陈比觉(剧中高虎这个人物)什么要设置成傻子?曹保平的解释是为了最后那胡扯的反转,真正的理由其实是结构的问题,两条线他都平衡不过来了,如果再加上高虎这条线,导演自己也知道说不过去了。
2作为编剧导演的曹保平也知道把三个主角处理成穷凶极恶的杀人犯会使观众完全无法代入这三个人物,所以他搞出了莫名其妙的第四个人在场。但是这所谓的第四个人的出现,直接造成了故事的全面崩坏。本来因为前面相对弱化那起案件的内容,以及长时间的叙事,观众已经对邓超为首的三兄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移情了。这时候你告诉观众这三人根本没犯下所谓的大案(只是造成了女死者心脏突发),麻痹那前面还救赎个鸡毛啊?你在逗我吗导演?退一步讲辛小丰为这案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另外俩哥们请告诉我,他们是耶稣转世吗?(不过也可能是轮奸,导演我在努力替你圆了)最后高虎无缘无故的自杀,证明了也许真是耶稣转世也说不定,还找了个理由什么一天也离不开尾巴,尼玛,这小女孩是毒品啊,沾着就戒不掉吗?
3 OK ,三兄弟杀人了,逃亡了,我们很快发现巧合的事情开始连续出现了。当年调查过这个案子的刑警段奕宏调来三兄弟所在的城市,请告诉为什么她妹妹也来了?好吧,好吧,也许段奕宏刚从警校毕业被迫去陇西支援两年,所以一毕业他就马不停蹄的回到了自己原本所在的城市,而这个城市居然就住着那个案子的三个要犯。三个要犯中的一个邓超居然摇身一变当了协警(这儿其实可以做文章,邓超当协警其实是为自己的罪恶救赎,我觉得至少要交代一下邓超为什么从逃犯要当警察的心路历程,但是并没有),而且段奕宏居然是邓超的顶头上司。这已经不是巧合可以解释得过去了,到这儿编造感强得已经让人无法接受。这还不打紧,郭涛还和段奕宏的妹妹王珞丹展开了一场女追男的虐恋。就在郭涛和邓超打定主意要跑的时候,尾巴还得了大病,两个人只好留在这个城市等待做手术。别的城市就做不了手术?一个巧合可以接受,两个巧合可以接受,三个四个你妹啊,剧作第一课就是要合理运用巧合啊。。。导演自己估计也知道问题,就像很多TVB 剧一样电影里出现了这样的台词“这也太他妈的巧,姓伊的这家人一定是死掉的那家人派来索命的“。呵呵。。。《李米的猜想》的巧合也很多,但巧合是那部电影的根基,是服务于那部电影的主题的,但这次的巧合正常人都会觉得不舒服。
4被狗吃掉的逻辑。比如老警察已经查出有可能是同性恋,段还以同性恋来断案(而且现实生活中,同也不能成为强奸的判断标准,现场有仨人呢,何况说不定还可能是双呢)。
5说教的台词。这戏的台词屡次出现重大失误。想要探讨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非黑即白,OK 啊,你他妈用情节告诉我,而不是用这么生硬的说教台词告诉我。好吗? 6曹保平的狠劲。曹保平是很擅长写一些人在极端情境之下爆发的小细节, 比如说《李米的猜想》里面的方文用头撞电线杆子,李米飞身被车撞,《光荣的愤怒》应该也有记不清了。但这个片子的“狠”都很奇怪,吕颂贤的那一跳,郭涛受伤死活不肯去医院(尼玛,最后不是还去了!) 。这个故事是极度戏剧化的,这种细节并不合适,但曹保平还是一条路走到底了。。。
7开头的说书是怎么回事?前面都说书了,结尾是不是该收个尾?
8故事最后的落脚点落在三个人对尾巴这个小孩近乎圣徒般的爱上。但是这个戏从头到尾也没写几场小女孩的戏,编剧你是想闹哪样啊?有些问题我能忍,但这是故事核心的核心啊。 9. 变态房东的人物设置我就不说什么了。作为现实主义警匪片这种人物的设置本身就极其突兀,你又不是什么惊悚片。。。在本片中这个人物更是被导演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作为本片最重要的真相揭露的戏,这个人物居然不在场。。。 10我很喜欢曹保平之前的三部戏,尤其是《狗十三》。但这部《烈日灼心》真的可以称得上烂,虽然它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国产片那种烂。
11最后段奕宏演得好,王珞丹其实演得也不烂。
巧合之下的故事崩塌
1从结构上来讲,既然选择了三兄弟逃亡的题材,这个戏就应该是三兄弟的群戏,用一个事件将三兄弟的命运扭结在一起,就像这类戏的经典之作《神秘河》一样。但须一瓜的原著《太阳黑子》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根基,原著本质上就是个电视剧的人物关系,并没有提供电影需要的核心事件。所以也许从根子上这个故事更适合做个电视剧。原著的“胎里疾”太严重了,编剧只好闪转腾挪尽力去圆这个故事的逻辑,但基本逻辑都需要圆的故事,还值得去讲吗?因为没有核心事件,造成了结构故事的巨大难度,造成了叙事视角的游离。另一方面编剧也舍不得删人物,最后的结果就成了现在这样,戏全在辛小丰和段奕宏身上,别人全成了鸡肋,高虎简直成了隐形人。曹保平你也是北电戏文系的导师,难道不知道每个人物都应该在剧作中发挥作用吗?难道你不知道郭涛这条线拼凑的痕迹极其严重吗?看到有观众问陈比觉(剧中高虎这个人物)什么要设置成傻子?曹保平的解释是为了最后那胡扯的反转,真正的理由其实是结构的问题,两条线他都平衡不过来了,如果再加上高虎这条线,导演自己也知道说不过去了。
2作为编剧导演的曹保平也知道把三个主角处理成穷凶极恶的杀人犯会使观众完全无法代入这三个人物,所以他搞出了莫名其妙的第四个人在场。但是这所谓的第四个人的出现,直接造成了故事的全面崩坏。本来因为前面相对弱化那起案件的内容,以及长时间的叙事,观众已经对邓超为首的三兄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移情了。这时候你告诉观众这三人根本没犯下所谓的大案(只是造成了女死者心脏突发),麻痹那前面还救赎个鸡毛啊?你在逗我吗导演?退一步讲辛小丰为这案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另外俩哥们请告诉我,他们是耶稣转世吗?(不过也可能是轮奸,导演我在努力替你圆了)最后高虎无缘无故的自杀,证明了也许真是耶稣转世也说不定,还找了个理由什么一天也离不开尾巴,尼玛,这小女孩是毒品啊,沾着就戒不掉吗?
3 OK ,三兄弟杀人了,逃亡了,我们很快发现巧合的事情开始连续出现了。当年调查过这个案子的刑警段奕宏调来三兄弟所在的城市,请告诉为什么她妹妹也来了?好吧,好吧,也许段奕宏刚从警校毕业被迫去陇西支援两年,所以一毕业他就马不停蹄的回到了自己原本所在的城市,而这个城市居然就住着那个案子的三个要犯。三个要犯中的一个邓超居然摇身一变当了协警(这儿其实可以做文章,邓超当协警其实是为自己的罪恶救赎,我觉得至少要交代一下邓超为什么从逃犯要当警察的心路历程,但是并没有),而且段奕宏居然是邓超的顶头上司。这已经不是巧合可以解释得过去了,到这儿编造感强得已经让人无法接受。这还不打紧,郭涛还和段奕宏的妹妹王珞丹展开了一场女追男的虐恋。就在郭涛和邓超打定主意要跑的时候,尾巴还得了大病,两个人只好留在这个城市等待做手术。别的城市就做不了手术?一个巧合可以接受,两个巧合可以接受,三个四个你妹啊,剧作第一课就是要合理运用巧合啊。。。导演自己估计也知道问题,就像很多TVB 剧一样电影里出现了这样的台词“这也太他妈的巧,姓伊的这家人一定是死掉的那家人派来索命的“。呵呵。。。《李米的猜想》的巧合也很多,但巧合是那部电影的根基,是服务于那部电影的主题的,但这次的巧合正常人都会觉得不舒服。
4被狗吃掉的逻辑。比如老警察已经查出有可能是同性恋,段还以同性恋来断案(而且现实生活中,同也不能成为强奸的判断标准,现场有仨人呢,何况说不定还可能是双呢)。
5说教的台词。这戏的台词屡次出现重大失误。想要探讨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非黑即白,OK 啊,你他妈用情节告诉我,而不是用这么生硬的说教台词告诉我。好吗? 6曹保平的狠劲。曹保平是很擅长写一些人在极端情境之下爆发的小细节, 比如说《李米的猜想》里面的方文用头撞电线杆子,李米飞身被车撞,《光荣的愤怒》应该也有记不清了。但这个片子的“狠”都很奇怪,吕颂贤的那一跳,郭涛受伤死活不肯去医院(尼玛,最后不是还去了!) 。这个故事是极度戏剧化的,这种细节并不合适,但曹保平还是一条路走到底了。。。
7开头的说书是怎么回事?前面都说书了,结尾是不是该收个尾?
8故事最后的落脚点落在三个人对尾巴这个小孩近乎圣徒般的爱上。但是这个戏从头到尾也没写几场小女孩的戏,编剧你是想闹哪样啊?有些问题我能忍,但这是故事核心的核心啊。 9. 变态房东的人物设置我就不说什么了。作为现实主义警匪片这种人物的设置本身就极其突兀,你又不是什么惊悚片。。。在本片中这个人物更是被导演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作为本片最重要的真相揭露的戏,这个人物居然不在场。。。 10我很喜欢曹保平之前的三部戏,尤其是《狗十三》。但这部《烈日灼心》真的可以称得上烂,虽然它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国产片那种烂。
11最后段奕宏演得好,王珞丹其实演得也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