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书去旅行

带一本书去旅行 南京师大附中高一 翟羽佳 如果要我带一本书去旅行,我一定会带着张晓风的散文集——《风荷举》,去午后的乡野,感受田地泥土的气息。这看上去一俗一雅,似乎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每当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斟在每一个杯形小野花里的时候,我总爱和妈妈一起随着清风、随着蝴蝶穿梭在田间。从小长在城市的我,自然不能分辨身边作物的种类,但我总有一个习惯,便是指着绿油油的一片地,询问作物的名字——即使问完了,下次仍是对不上号。我总为我这样的习惯而开心甚至骄傲,我总认为每次的追问是与植物们一次积极恳切的招呼,是对大地万物起码的尊敬。 正如晓风在《风荷举》里说的一样,因为我们不是亚当,没有资格为万物进行惊心动魄的命名大典,也不是仲尼,对世人的“鱼目混珠”唯有嗟叹,所以我们只能尽我们微薄的力量,做一个与万物深深契合的“问名者”;慎重而虔诚,如同进行着古代婚

姻中的“问名”礼节一样,时刻都可以停下脚步,问一问田地间,刚擦肩而过的绿的名字。 有时候更喜欢深入菜地,仔细端详每片在黑暗的泥土里就已设计好形状的菜叶,可是我发现,这些叶子或多或少总带着虫蛀的痕迹。阳光自上而下泼洒下来,刺痛着叶子的伤口,使小洞周围留下一圈圈黑色的血迹。我经常惋惜,经常叹息,这些苦难的见证,总是用镂空法驻留在生命里,让生命总是不那么美丽。 后来,又翻《风荷举》,我才明白残缺的美丽。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为“求阙斋”,意为自己有很多缺点,以求指出;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语言学专著仅用“月·阙也”来描述我们一直所爱的玉盘。经晓风的指点,我甚至发现中国的天空大地都是曾经受过伤的,中国的神话从“共工怒触不周之山”的“天倾西北”到女娲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一般用神鳖的脚爪稳固四极,都蕴含着残破的意义。其实我们的潜意识里总是默认“阙”的境界的。 走在田间,我发现我总能在自然中逐渐领悟文字的内容:总是能找到文字进行佐证。 其实文学本身又如何不是从自然中感悟出来的,就连文字一开始也都是象形的啊。周朝人造字,造的“年”字,代表人打着禾捆。想必当年一定有一个快乐的农人走在类似的田野里,在北风瑟瑟中扛着满肩禾捆回家,这情景感动了造字人,于是不禁用这样一幅“冬藏阁”进行三百六十五天的重点勾画。 带一本书去旅行,你会感到书在风景中,风景在书里。你会觉得你重游书中故地,更好地寻找书中的真谛。 佳作点评 在大概50分钟的时间内,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立意、构思、表达、成文,这需要平时扎实的写作功底。今年的作文题是一种呼唤,呼唤学生真正学语文,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开拓广阔的视野、获取丰富的知识、感知世态人情、形成丰厚的阅历、实现精神的成长等等。有人还说是“一场读书现形记,从你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你的读书态度,看出你的读书经历,看出你的读书收获”。 翟羽佳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她将平面场景定格在田间,以“问名者”的身份与擦肩而过的植物对话,这其中既有自发的对绿的喜爱,还由于晓风在《风荷举》中相关表述的推波助澜。晓风如同她的陪伴者,她对植物的观察以审美的、平等的、联想人生的视角,在晓风的“提点"T逐渐感悟着残缺的美丽,发现民族文化中存在着默认“阙”的境界;在自然中领悟文字的内容,发现文学源自自然和生活,进而获得真知。本文语言风格清新,思考立意具有厚度,文字表达精炼传神,从生活到阅读灵活切换,是一篇融思想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记叙性散文。

带一本书去旅行 南京师大附中高一 翟羽佳 如果要我带一本书去旅行,我一定会带着张晓风的散文集——《风荷举》,去午后的乡野,感受田地泥土的气息。这看上去一俗一雅,似乎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每当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斟在每一个杯形小野花里的时候,我总爱和妈妈一起随着清风、随着蝴蝶穿梭在田间。从小长在城市的我,自然不能分辨身边作物的种类,但我总有一个习惯,便是指着绿油油的一片地,询问作物的名字——即使问完了,下次仍是对不上号。我总为我这样的习惯而开心甚至骄傲,我总认为每次的追问是与植物们一次积极恳切的招呼,是对大地万物起码的尊敬。 正如晓风在《风荷举》里说的一样,因为我们不是亚当,没有资格为万物进行惊心动魄的命名大典,也不是仲尼,对世人的“鱼目混珠”唯有嗟叹,所以我们只能尽我们微薄的力量,做一个与万物深深契合的“问名者”;慎重而虔诚,如同进行着古代婚

姻中的“问名”礼节一样,时刻都可以停下脚步,问一问田地间,刚擦肩而过的绿的名字。 有时候更喜欢深入菜地,仔细端详每片在黑暗的泥土里就已设计好形状的菜叶,可是我发现,这些叶子或多或少总带着虫蛀的痕迹。阳光自上而下泼洒下来,刺痛着叶子的伤口,使小洞周围留下一圈圈黑色的血迹。我经常惋惜,经常叹息,这些苦难的见证,总是用镂空法驻留在生命里,让生命总是不那么美丽。 后来,又翻《风荷举》,我才明白残缺的美丽。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为“求阙斋”,意为自己有很多缺点,以求指出;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语言学专著仅用“月·阙也”来描述我们一直所爱的玉盘。经晓风的指点,我甚至发现中国的天空大地都是曾经受过伤的,中国的神话从“共工怒触不周之山”的“天倾西北”到女娲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一般用神鳖的脚爪稳固四极,都蕴含着残破的意义。其实我们的潜意识里总是默认“阙”的境界的。 走在田间,我发现我总能在自然中逐渐领悟文字的内容:总是能找到文字进行佐证。 其实文学本身又如何不是从自然中感悟出来的,就连文字一开始也都是象形的啊。周朝人造字,造的“年”字,代表人打着禾捆。想必当年一定有一个快乐的农人走在类似的田野里,在北风瑟瑟中扛着满肩禾捆回家,这情景感动了造字人,于是不禁用这样一幅“冬藏阁”进行三百六十五天的重点勾画。 带一本书去旅行,你会感到书在风景中,风景在书里。你会觉得你重游书中故地,更好地寻找书中的真谛。 佳作点评 在大概50分钟的时间内,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立意、构思、表达、成文,这需要平时扎实的写作功底。今年的作文题是一种呼唤,呼唤学生真正学语文,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开拓广阔的视野、获取丰富的知识、感知世态人情、形成丰厚的阅历、实现精神的成长等等。有人还说是“一场读书现形记,从你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你的读书态度,看出你的读书经历,看出你的读书收获”。 翟羽佳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她将平面场景定格在田间,以“问名者”的身份与擦肩而过的植物对话,这其中既有自发的对绿的喜爱,还由于晓风在《风荷举》中相关表述的推波助澜。晓风如同她的陪伴者,她对植物的观察以审美的、平等的、联想人生的视角,在晓风的“提点"T逐渐感悟着残缺的美丽,发现民族文化中存在着默认“阙”的境界;在自然中领悟文字的内容,发现文学源自自然和生活,进而获得真知。本文语言风格清新,思考立意具有厚度,文字表达精炼传神,从生活到阅读灵活切换,是一篇融思想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记叙性散文。


相关文章

  • 张严带一本书去旅行
  • 带一本书去旅行 初二 张 严 我去乌镇是两年前.温州虽然也算是水乡,但东面临海,心中总还是有几分海鸥飞过大海的那番雄心壮志的.但到了乌镇,却是全然不同的一番景象了. 曲折的青石长街上偶尔冒出几分翠色的青苔,白墙黑瓦上沾了些水汽,散出几分潮湿 ...查看


  • [有关读书的作文]带本书去旅行
  •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认为说得很有道理.当你拖着行李箱,上了火车,在驶入目的地的过程中,拿起一本书,认真地品读,喝上一口香茶;窗外凉爽的风袭来,茶香与书香完美地融入空气中.这一切是否美好?我想,总比在车上坐 ...查看


  • [读书笔记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
  •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认为说得很有道理.当你拖着行李箱,上了火车,在驶入目的地的过程中,拿起一本书,认真地品读,喝上一口香茶;窗外凉爽的风袭来,茶香与书香完美地融入空气中.这一切是否美好?我想,总比在车上坐 ...查看


  • 走遍天下书为侣
  •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 ...查看


  • [走遍天下书为侣]导学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 ...查看


  • 那些你曾经去过的地方
  • 文/友竹 自从看了葛磊的<单车环岛笔记>,对游记类作品的兴趣大增.突然感觉自己也该试着总结一下曾经旅行过的地方,问问自己那些过往的旅行经历到底给我的人生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记和意义. 活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谁没有几次旅行的经历呢?作为 ...查看


  • 22环境保护之灾害及防治目录大全
  • 书名:1 <你准备好了吗?公民应急准备指南>┊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PDF]你准备好了吗?公民应急准备指南作者:图书分类:科普资源格式:PDF版本:高清扫描版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书号:[1**********]41发行时 ...查看


  • 我愿做书的朋友--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
  • 阅读世界各地的旅行,这本书这本书,我不能平静很长时间. 文章从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始:当你独自旅行世界,你只能选择同样的事情为自己的娱乐,这似乎困难和困难的选择,和文章的作者 - Youan.艾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书.为什么?我想:作者 ...查看


  • 吉春亚走遍天下书为侣实录
  • 吉春亚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4 个生字,会写9 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 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