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
・论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年 第18卷 第8期
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管理系 (300222) 宋兴川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100875) 金盛华 李 波
Ξ
【摘 要】目的:通过探索大学生精神信仰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试图说明认知和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SCL-90问卷对11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超自然信仰对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起正向作用;社会信仰对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起负向作用;实用信仰对人际敏感和强迫起正向作用。结论:精神信仰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信仰 断面调查 社会信仰 实用信仰 超自然信仰
CorrelationsofBeliefsandSONGXingchuan,,ofEducation,300222JI,,100875
【Abstractcorrelationsbetweenspiritualbeliefsandmentalhealth1Methods:1100univer2
sitystudentswerewiththequestionnaireoftheSpiritualBeliefandSCL-901Results:Theresearchshowed:(1)Supernaturalbeliefhadapositiveeffectoninter-personalsensibility,coercion,melancholyandanxiety;(2)Socialbeliefhadanegativeeffectoninter-personalsensibility,coercion,melancholyandanxiety;(3)Pragmatisticbeliefhadapositiveeffectoninter-personalsensibility,coercion1Conclusion:Thereexistsacertaincorrelationbetweenspiritualbeliefofuni2versitystudentsandtheirmentalhealth1
【KeyWords】 mentalhealth belief cross-sectionalstudies socialbelief pragmatisticbelief supernaturalbe2
lief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浪潮影响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同样受到影响。认知学者Ellis认为,认知和情感行为是密切联系的,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基础。人们依据不同的价
[1]
值标准会使人们对同一件事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Ellis和Yeager(1989)认为认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他们指出,每个人有其人生哲学与行为风格,而我们的情绪根源于我们的信念、评价、解释,以及对生活情境的反应。说明人的信仰和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关系。目前,国内外还未见相关内容的研究。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探究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同时其研究结果必将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
对象和方法
对象 从北京地区6所高校(北医大、北师大、北方交大、中国农大、中国政法、北邮大)抽取文科
[1]
和理科各年级大学生共1100名进行测查。问卷回收1000份,有效问卷861份。
研究工具:11精神信仰问卷:
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该问卷包括超自然信仰(宗教信仰、神灵崇拜)、社会信仰(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实用信仰(生命崇拜、金钱崇拜、家族崇拜、家庭主义)。问卷共有39个项目,要求被试对每个项目作答。每个项目有五个答案可供选择,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对应1~5分。重测信度分别为0184,01655、01733。整个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1681。验证性因素分析,该模型整体拟合指标CFI、GFI、AGFI、
2
NFI、TLI均在0183以上,χΠdf=2156,RMSEA为01048,
整体上说问卷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21心理健康问卷:
[2]
。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L1Derogatis,1973),从中选取了在大学生中表现较为明显的4个
Ξ当代中国国民价值取向与精神信仰问题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2000JDXMXLX003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年 第18卷 第8期
555
因子: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强迫。
“人际敏感”因子,α=018061;“抑郁”因子,α=018878;“焦虑”因子,α=018338;“强迫”因子,
仰对抑郁有显著负向作用。
表3 抑郁回归参数估计结果
变量
非标准化
系数B
标准误标准化SE系数Beta
0102101034
t
α=18072。
被试在反映各维度的项目上,从“没有”到“严重”(0-4分)5个等级上评定自己在各症状上的感觉。
对北京6所高校1100名大学生进行了团体调查。采用SPSS10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回归分析。
结
果
变量Sig1
010040000
超自然信仰 61151E-02社会信仰-01167
0110033-1172333
21875-4938
注:回归方程F=141275,P=1000,R2=1048
精神信仰对焦虑的回归分析: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焦虑的解释率为01047,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超自然信仰对焦虑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信仰对焦虑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表4 焦虑回归参数估计结果
变量超自然信仰
非标准化系数B
81232E-02-01120
11大学生被试样本分布情况
标准误
SE010210标准化系数Beta
13931128
33333
t
研究中有效被试共861人,其中男生421人,女生440人。一年级213人,二年级223人,三年级217人,四年级208人。长期居住地为农村217人,
变量Sig1
3199501000-3169101000
141,P1,21城镇371人,城市273人。208农科165人,医科173人,21,包括精神信仰对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的回归分析。
精神信仰对人际敏感的回归分析: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人际的解释率为01034,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超自然信仰、实用信仰对人际敏感有正向作用;社会信仰对人际敏感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表1 人际敏感回归参数结果
变量
非标准化系数B
标准误
SE
:9类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人际的解释率为1056,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民族主义对人际敏感有负向作用;金钱崇拜对人际敏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表5 人际敏感回归参数结果
变量民族主义
金钱崇拜
非标准化系数B
-81492E-061400E-02
标准误
SE0104101028
标准化系数Beta
-[1**********]
3
t
变量Sig1
-2108201038
2127601023
注:回归方程F=51585,P=1000,R2=1056
标准化
系数Beta 010943-011023 011053
333
t2167331027
变量
Sig1
0100801003
超自然信仰51775E-02社会信仰-91925E-02实用信仰011001022
0103401033
-2191101004
精神信仰对强迫的回归分析:9类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强迫的解释率为01054,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对强迫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
表6 强迫层次参数回归估计结果
变量神灵崇拜
金钱崇拜
非标准化系数B
51983E-0201108
注:回归方程F=101167,P=1000,R2=1034
标准误
SE0101901028
精神信仰对强迫的回归分析: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强迫的解释率为1026,
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超自然信仰和实用信仰对强迫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信仰对强迫起显著的负向作用。
表2 强迫层次参数回归估计结果
变量
非标准化系数B
标准误
SE
标准化系数Beta
[1**********]
333
t3111631901
变量Sig1
0100201000
注:回归方程F=51425,P=1000,R2=1054
精神信仰对抑郁的回归分析:9类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求助的解释率为1080,回归方程
t
标准化系数Beta 10923-10803 10883
3
变量
Sig[1**********]12
超自然信仰 51600E-02社会信仰-71700E-02实用信仰 81255E-021021
10341033 21619-21282 21520
显著。表现为民族主义和生命主义信仰对抑郁有显著
负向作用;金钱崇拜对抑郁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
精神信仰对焦虑的回归分析:9类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求助的解释率为01075,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对焦虑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民族主义信仰对焦虑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注:回归方程F=71743,P=1000,R2=1026
精神信仰对抑郁的回归分析: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抑郁解释率为1048,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超自然信仰对抑郁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信
556
表7 抑郁回归参数估计结果
变量民族主义
生命主义金钱崇拜
非标准化系数B
-81882E-02-61139E-0281212E-02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年 第18卷 第8
期
题
t
[4]
。21持社会信仰的大学生对政治、国家、民族
标准误
SE[**************]
标准化
系数Beta
-010943-[1**********]
333
变量Sig1
-2121201027-3101001003
2196601003
注:回归方程F=81186,P=1000,R2=1080
表8 焦虑回归参数估计结果
变量神灵崇拜
民族主义金钱崇拜
非标准化系数B
51557-02-81507E-0271391E-02
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有民族的优越感和参与政治改造社会的热情。他们已从“小我”中走出来,把“自我”融合到关注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富强上,他们乐观、自信,不易产生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健康问题。31实用信仰的大学生太关注自我的实际利益,参与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们总是计较自己的得失,因此他们越关注自己的利益越对人际敏感,在个人利益与其它利益冲突时,他们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固执已见。持金钱崇拜的大学生处处都在权衡金钱上的得失,在金钱上斤斤计较。为此,他们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人,,。因此,越不抑郁。
参考文献
1 GeraldGorey1李茂兴译1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1
标准误
SE[**************]
标准化
系数Beta 0111933-01933 0110933
t
变量
Sig1
3105101002-211940128 2176501006
注:回归方程F=71643,P=1000,R2=1075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11起正向作用。,唯恐触怒神灵,。所以他们较敏感,也常常反复固执地持有某种教条信念、甚至行为,目的只是按神的旨意约束自己;为了能在死后灵魂得到超度,他们经常闭门思过,为一些不好的念头或行为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以及自责和情绪低落。
Royce(1973)赞成把宗教同生存的焦虑结合起来研究,他认为宗教信仰来自做人本身以及应付生活
[3]
中种种事件的不安或忧愁。德1莫1乌格里诺维奇(1986)说如果不重视人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经受的心理危机和危急状态,就不可能解决宗教信仰的根源问
(上接第557页)
台北:扬智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414-4161
2 宋兴川1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1北京
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待发表)1
3 玛丽1乔1梅多,理查德1德1卡霍1陈麟书等译1宗教
心理学———个人生活中的宗教1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0:84-861
4 [苏]德1莫1乌格里诺维奇1沈莫鹏译1宗教心理学1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451
责任编辑 唐宏宇
差。
[6]
2 陈丽君,张庆林1中学生主体性调
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
所以,新课程实施时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影响同时,也决不能忽略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主体观念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新课程实施时不但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同时也要利用各种途径包括各种媒体的宣传、家长座谈会等让家长也积极参与新课程,承担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庆林1元认知的发展与主体教育1
查问卷的全国常模的建立1心理科学,2001,24(4),4821
3 邹晓燕1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自我
观念不仅改变而且在现实的课堂中加以实施,因此会高于非实验学校的老师,这也可能是实验学校学生主体性提高的原因之一。
教师和家长的主体观念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极大的关系。这与其他研究有相似之处
[5,6]
研究1心理学探析,2003,2,201
4 朱慕菊1走进新课程1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3,91
5 方平1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
,当学生评价教师和家绩影响1心理科学2003,26(1),
781
6 刘丽红,姚清如1教师期望对学生
长主体观念时,与学生本人的主体性的情况有很大关系,学生自己的主体性的高低可能会影响家长和教师对其评价,再加上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各个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在学生评价教师和家长的主体性时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偏
学业成绩的影响,心理科学,96,19
(6),348-3501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111责任编辑 胜 利
554
・论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年 第18卷 第8期
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管理系 (300222) 宋兴川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100875) 金盛华 李 波
Ξ
【摘 要】目的:通过探索大学生精神信仰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试图说明认知和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SCL-90问卷对11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超自然信仰对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起正向作用;社会信仰对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起负向作用;实用信仰对人际敏感和强迫起正向作用。结论:精神信仰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信仰 断面调查 社会信仰 实用信仰 超自然信仰
CorrelationsofBeliefsandSONGXingchuan,,ofEducation,300222JI,,100875
【Abstractcorrelationsbetweenspiritualbeliefsandmentalhealth1Methods:1100univer2
sitystudentswerewiththequestionnaireoftheSpiritualBeliefandSCL-901Results:Theresearchshowed:(1)Supernaturalbeliefhadapositiveeffectoninter-personalsensibility,coercion,melancholyandanxiety;(2)Socialbeliefhadanegativeeffectoninter-personalsensibility,coercion,melancholyandanxiety;(3)Pragmatisticbeliefhadapositiveeffectoninter-personalsensibility,coercion1Conclusion:Thereexistsacertaincorrelationbetweenspiritualbeliefofuni2versitystudentsandtheirmentalhealth1
【KeyWords】 mentalhealth belief cross-sectionalstudies socialbelief pragmatisticbelief supernaturalbe2
lief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浪潮影响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同样受到影响。认知学者Ellis认为,认知和情感行为是密切联系的,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基础。人们依据不同的价
[1]
值标准会使人们对同一件事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Ellis和Yeager(1989)认为认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他们指出,每个人有其人生哲学与行为风格,而我们的情绪根源于我们的信念、评价、解释,以及对生活情境的反应。说明人的信仰和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关系。目前,国内外还未见相关内容的研究。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探究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同时其研究结果必将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
对象和方法
对象 从北京地区6所高校(北医大、北师大、北方交大、中国农大、中国政法、北邮大)抽取文科
[1]
和理科各年级大学生共1100名进行测查。问卷回收1000份,有效问卷861份。
研究工具:11精神信仰问卷:
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该问卷包括超自然信仰(宗教信仰、神灵崇拜)、社会信仰(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实用信仰(生命崇拜、金钱崇拜、家族崇拜、家庭主义)。问卷共有39个项目,要求被试对每个项目作答。每个项目有五个答案可供选择,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对应1~5分。重测信度分别为0184,01655、01733。整个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1681。验证性因素分析,该模型整体拟合指标CFI、GFI、AGFI、
2
NFI、TLI均在0183以上,χΠdf=2156,RMSEA为01048,
整体上说问卷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21心理健康问卷:
[2]
。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L1Derogatis,1973),从中选取了在大学生中表现较为明显的4个
Ξ当代中国国民价值取向与精神信仰问题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2000JDXMXLX003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年 第18卷 第8期
555
因子: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强迫。
“人际敏感”因子,α=018061;“抑郁”因子,α=018878;“焦虑”因子,α=018338;“强迫”因子,
仰对抑郁有显著负向作用。
表3 抑郁回归参数估计结果
变量
非标准化
系数B
标准误标准化SE系数Beta
0102101034
t
α=18072。
被试在反映各维度的项目上,从“没有”到“严重”(0-4分)5个等级上评定自己在各症状上的感觉。
对北京6所高校1100名大学生进行了团体调查。采用SPSS10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回归分析。
结
果
变量Sig1
010040000
超自然信仰 61151E-02社会信仰-01167
0110033-1172333
21875-4938
注:回归方程F=141275,P=1000,R2=1048
精神信仰对焦虑的回归分析: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焦虑的解释率为01047,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超自然信仰对焦虑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信仰对焦虑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表4 焦虑回归参数估计结果
变量超自然信仰
非标准化系数B
81232E-02-01120
11大学生被试样本分布情况
标准误
SE010210标准化系数Beta
13931128
33333
t
研究中有效被试共861人,其中男生421人,女生440人。一年级213人,二年级223人,三年级217人,四年级208人。长期居住地为农村217人,
变量Sig1
3199501000-3169101000
141,P1,21城镇371人,城市273人。208农科165人,医科173人,21,包括精神信仰对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的回归分析。
精神信仰对人际敏感的回归分析: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人际的解释率为01034,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超自然信仰、实用信仰对人际敏感有正向作用;社会信仰对人际敏感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表1 人际敏感回归参数结果
变量
非标准化系数B
标准误
SE
:9类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人际的解释率为1056,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民族主义对人际敏感有负向作用;金钱崇拜对人际敏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表5 人际敏感回归参数结果
变量民族主义
金钱崇拜
非标准化系数B
-81492E-061400E-02
标准误
SE0104101028
标准化系数Beta
-[1**********]
3
t
变量Sig1
-2108201038
2127601023
注:回归方程F=51585,P=1000,R2=1056
标准化
系数Beta 010943-011023 011053
333
t2167331027
变量
Sig1
0100801003
超自然信仰51775E-02社会信仰-91925E-02实用信仰011001022
0103401033
-2191101004
精神信仰对强迫的回归分析:9类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强迫的解释率为01054,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对强迫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
表6 强迫层次参数回归估计结果
变量神灵崇拜
金钱崇拜
非标准化系数B
51983E-0201108
注:回归方程F=101167,P=1000,R2=1034
标准误
SE0101901028
精神信仰对强迫的回归分析: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强迫的解释率为1026,
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超自然信仰和实用信仰对强迫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信仰对强迫起显著的负向作用。
表2 强迫层次参数回归估计结果
变量
非标准化系数B
标准误
SE
标准化系数Beta
[1**********]
333
t3111631901
变量Sig1
0100201000
注:回归方程F=51425,P=1000,R2=1054
精神信仰对抑郁的回归分析:9类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求助的解释率为1080,回归方程
t
标准化系数Beta 10923-10803 10883
3
变量
Sig[1**********]12
超自然信仰 51600E-02社会信仰-71700E-02实用信仰 81255E-021021
10341033 21619-21282 21520
显著。表现为民族主义和生命主义信仰对抑郁有显著
负向作用;金钱崇拜对抑郁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
精神信仰对焦虑的回归分析:9类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求助的解释率为01075,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对焦虑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民族主义信仰对焦虑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注:回归方程F=71743,P=1000,R2=1026
精神信仰对抑郁的回归分析:精神信仰全部进入方程,信仰对抑郁解释率为1048,回归方程显著。表现为超自然信仰对抑郁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信
556
表7 抑郁回归参数估计结果
变量民族主义
生命主义金钱崇拜
非标准化系数B
-81882E-02-61139E-0281212E-02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年 第18卷 第8
期
题
t
[4]
。21持社会信仰的大学生对政治、国家、民族
标准误
SE[**************]
标准化
系数Beta
-010943-[1**********]
333
变量Sig1
-2121201027-3101001003
2196601003
注:回归方程F=81186,P=1000,R2=1080
表8 焦虑回归参数估计结果
变量神灵崇拜
民族主义金钱崇拜
非标准化系数B
51557-02-81507E-0271391E-02
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有民族的优越感和参与政治改造社会的热情。他们已从“小我”中走出来,把“自我”融合到关注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富强上,他们乐观、自信,不易产生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健康问题。31实用信仰的大学生太关注自我的实际利益,参与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们总是计较自己的得失,因此他们越关注自己的利益越对人际敏感,在个人利益与其它利益冲突时,他们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固执已见。持金钱崇拜的大学生处处都在权衡金钱上的得失,在金钱上斤斤计较。为此,他们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人,,。因此,越不抑郁。
参考文献
1 GeraldGorey1李茂兴译1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1
标准误
SE[**************]
标准化
系数Beta 0111933-01933 0110933
t
变量
Sig1
3105101002-211940128 2176501006
注:回归方程F=71643,P=1000,R2=1075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11起正向作用。,唯恐触怒神灵,。所以他们较敏感,也常常反复固执地持有某种教条信念、甚至行为,目的只是按神的旨意约束自己;为了能在死后灵魂得到超度,他们经常闭门思过,为一些不好的念头或行为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以及自责和情绪低落。
Royce(1973)赞成把宗教同生存的焦虑结合起来研究,他认为宗教信仰来自做人本身以及应付生活
[3]
中种种事件的不安或忧愁。德1莫1乌格里诺维奇(1986)说如果不重视人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经受的心理危机和危急状态,就不可能解决宗教信仰的根源问
(上接第557页)
台北:扬智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414-4161
2 宋兴川1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1北京
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待发表)1
3 玛丽1乔1梅多,理查德1德1卡霍1陈麟书等译1宗教
心理学———个人生活中的宗教1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0:84-861
4 [苏]德1莫1乌格里诺维奇1沈莫鹏译1宗教心理学1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451
责任编辑 唐宏宇
差。
[6]
2 陈丽君,张庆林1中学生主体性调
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
所以,新课程实施时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影响同时,也决不能忽略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主体观念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新课程实施时不但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同时也要利用各种途径包括各种媒体的宣传、家长座谈会等让家长也积极参与新课程,承担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庆林1元认知的发展与主体教育1
查问卷的全国常模的建立1心理科学,2001,24(4),4821
3 邹晓燕1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自我
观念不仅改变而且在现实的课堂中加以实施,因此会高于非实验学校的老师,这也可能是实验学校学生主体性提高的原因之一。
教师和家长的主体观念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极大的关系。这与其他研究有相似之处
[5,6]
研究1心理学探析,2003,2,201
4 朱慕菊1走进新课程1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3,91
5 方平1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
,当学生评价教师和家绩影响1心理科学2003,26(1),
781
6 刘丽红,姚清如1教师期望对学生
长主体观念时,与学生本人的主体性的情况有很大关系,学生自己的主体性的高低可能会影响家长和教师对其评价,再加上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各个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在学生评价教师和家长的主体性时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偏
学业成绩的影响,心理科学,96,19
(6),348-3501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111责任编辑 胜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