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9小题,共25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桀骜(ào) 弥望(mí) 国粹(cuì) ...
B.点缀(zhuì) 驯熟(xùn) 囊括(kuî) ...
C.笙箫(shēng) 游说 (shuō) 徘徊(huí) ...
D.惆怅(chàng) 袅娜(nuï) 拮据(jū)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苍茫 峥嵘 寂寥 黯然
B.淋漓 谦孙 作揖 执拗
C.翕动 忖度 祈祷 玄虚
D.青苔 婆娑 荡漾 酝酿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报告十分精彩,赢得观众一阵阵的掌声,整个大厅沸反盈天。 ....
B.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
C.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
D.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得出。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视与电影经历了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之后,逐渐突出了合流趋势。
B.在当前形势下,进行房地产投资是否有没有风险,人们的看法各有不同。
C.经过刻苦的训练,使他在广西中学生男子羽毛球个人比赛中夺得了冠军。
D.普通话对方言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反过来方言也会对普通话有所渗透。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疏疏的高干子,英气隐隐逼人。
②我想月下的海棠,大约便是这种光景吧。
③我爱繁花老干的杏,临风婀娜的小红桃,贴梗累累如珠的紫荆;但最喜爱的还是西府海棠。
④可惜没有趁着夜色看过;王鹏运有两句词道:“只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
⑤海棠的花繁得好,也淡得好;艳极了,却没有一丝荡意。
A.③①⑤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①③②④ D.①⑤③④②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蜀道难》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名篇。
C.曹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其作品《雷雨》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有重要影响。
D.海明威是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老人与海》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两题任选一题。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
(1)①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⑤孟子曰:“ ,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2)①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④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子罕》)
8、阅读下列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下面播报一个最新消息„„”
3月10日正午,广西容县容西镇祖立村立垌屯的大喇叭忽然响起。
“刚刚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中央领导表态了,农村补贴今后不光继续有,
而且还会增加10%。大家放心吧!”
播音者杨万宗,63岁,一位普通的农民。从1984年起,杨万宗就在家里义务办起了广播室。每天早晨6点半和傍晚7点,准时用当地方言播报新闻、宣传政策、传达通知,或者根据村民需求播放歌曲、戏曲等。寒来暑往30年,在党组织支持下,杨万宗的声音一直在这片乡土上空回荡。(摘自2014年3月20日《光明日报》)
9、依照下面画线句子的结构,仿写三个句子。(6分) 假如窗边太朴素了,你可以在窗外种上一行疏竹。有月,你可以欣赏它迷离的倩影; ; ; 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他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辉,也泛出一片青翠生动而空灵。
二.阅读与鉴赏(35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6分)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
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10、下列关于“人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B.孔子认为纠正人性之恶要靠后天学习。
C.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D.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圣贤。
11、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孔子对“礼”非常重视的一项是( )
A.毫不迟疑地攻击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B.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自己的得意门徒颜渊。
C.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仍想去回拜他。
D.因为“礼”的需要,孔子去见了南子,使子路很不高兴。
12、作者认为孔子和孟子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孔孟二人的个性不同。
B.孔孟对“礼”的态度不同。
C.《论语》与《孟子》的取材记载不同。
D.两人所处时代局势发生了变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6题。(11分)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靡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合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
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 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节选自《靡颇蔺相如列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拔起 .
B.相如从 从:随从 .
C. 赵王鼓瑟 鼓:弹奏 .
D.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回头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B.欲与王为好 遂与秦王会渑池 ..
C.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秦王为赵王击缶 ..
D. 王许之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害怕秦王,想不赴会,廉颇和蔺相如顾全赵国大局,力劝赵王赴会。
B.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蔺相如用自杀来威胁秦王,迫使秦王击缶。
C.赵国在“渑池之会”取得胜利是廉蔺二人在外交和军事方面互相配合的结果。
D.选文详写蔺相如在外交斗争中的机智勇敢,略写廉颇在军事部署方面的深谋远虑。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2分)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3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7—18题。(6分)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7、此诗颔联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4分)
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催”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B.第二句“天涯”,指夔州,暗含沦落天涯之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面对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C.颈联上句写千家闻战伐之事而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凄惨悲凉;下句写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其声美妙动人。
D.尾联引发诗人无限感慨:前世英雄如今都终归黄土,暂时的人事不顺与音书断绝,又算得了什么!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2题。(12分)
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
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的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的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上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做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推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林冲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往,去) .
B.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浓云) ..
C.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站着) ..
D.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上面盖着的) ..
20、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B. 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
21、“那雪正下得紧”和“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2、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节选的文段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你选择其中一处,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三.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通警,车来人往,喧嚣忙碌,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瞬间的生活场景,往往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与思考,面对“十字路口”,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请以“十字路口”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附加题
(上午11:00——11:30)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节选)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二、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4—6题。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②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③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④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⑤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⑥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选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4、在下面所列的词语中,给文中空缺处甲、乙、丙、丁选择恰当的词:(4分,每空1分)
煮、泡、冲、烫;漫、细、忙、点;听得、听见、细听、聆听;洒、射、漏、照 甲处( ) 乙处( ) 丙处( ) 丁处( )
5、②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 )。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
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
6、作者在⑥句中要求在“牵牛花”下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
A、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加和谐。 B、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C、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昂扬的生命力,借以比喻作者不息的追求。
2014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
1.C.本题考查多音字与形声字。C项“游说”的“说”应读“shuì”,该字只在该词中念“shuì”,其余都念“shuō”,包括“说服”一词。“徘徊”的“徊”应读“huái”,不能只念其声旁的huí音。因为有两个错字,难度较低。
2.B.此题考查字形。B项中的“谦孙”应为“谦逊”。 3.A.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语带贬义。
4.D.(A项搭配不当,将“突出了”改成“出现了”;B语意重复,可删去“是否”“有没有”之一;C成分残缺,删去“经过”或“使”。)
5.B【由③句引出这段话的中心对象“海棠”,排除C、D,②④之间,②句中 “这种光景”所指代的内容是④句中的“只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因此④应该在②前面,排除A】
6.D.海明威是美国作家。 7.(5分,每句1分) (1)①指点江山②暧暧远人村③无以至千里④一蓑烟雨任平生⑤民为贵
(2)①相逢何必曾相识②秋水共长天一色③人比黄花瘦④俯察品类之盛⑤不舍昼夜
8. (2分)容县农民杨万宗义务广播30年 9. (6分,每句2分)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有雨,你可以欣赏他潇潇的歌吟;有雪,你可以欣赏它清雅的素妆。
10.B 无中生有。 11.C.文中“(孔子)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这说明他没礼节。 12. D(原文有句子: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13.A拔:攻取 14.B。(A.连词,用来;介词,用,拿;B、都是介词,和;C.动词,相当于“弹奏”;介词,给、替D.代词,他;助词,的。)
15B.意为会和秦王拼命。 16.(1)如果大王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绝秦望:断绝秦国的奢望。)(2分)
(2)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侍从都被吓退了。(刃,刀锋,此意为杀。靡,倒退,吓退。)(3分)
17.(4分)颔联通过“鼓角声”“三峡”“星河” 等辽阔、浩荡的意象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该联从“五更”到“三峡”,时空结合,将眼前之景与心中忧国伤时之感、身世凄凉之情合而为二,以哀景写哀情。
18. C.“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与上句的“哭声”都使作者倍感悲伤,C选项的陈述感情基调不对。 19.D.“上盖”是“外衣”“罩衫”的意思。 20.C.将“雪”比喻成“碎琼乱玉”。 21.(4分)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在风雪之夜;②渲染了浓烈紧张的气氛;③由于风雪的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2.(4分)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11
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23.(40分)首先是审题,“十字路口”这个题目存在着双重含义,一个是表层意义即本义,指两条道路呈现“十”字交叉的地方;还有一个是比喻义,用来比喻对重大问题必须作出抉择的关键时刻。审题时应注意它与“十字街头”(纵横交错、繁华热闹的街道)在意义上的区别。
命题中的提示语即材料中出现的“十字路口”所说的是一个“生活场景”,提示语只是一种理解方向上的指引,并不代表考生一定要按照它所说的进行构思,事实上十字路口会出现在很多地方,也可能出现在僻静的地方,给一个独自行走的人带来方向选择上的迷茫。只要能符合“十字路口”的本义和比喻义的基本内涵都算是符合题意的。
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千万不能把“十字路口”仅仅当做一个媒介,考生会把任何发生在其他地方的事情搬到十字路口这个生活场景,那就是生搬硬套,没有理解十字路口的含义,也误解了命题人的意图。二是选材时要关注“人”在“十字路口”这个场景的态度,要有选择地思考和决断。如果仅仅局限于题目的本意,描述所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当然较容易写,也可以不偏题,但是立意很难深刻,所以要从比喻义出发,由现象引发我们对社会规则(如法律和公德)、有贤者言:日月经年,世事无常;人生如月,盈亏有间。在人生的旅途上,不仅有青山绿水、莺歌燕舞,更有层峦叠嶂、崎岖坎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有人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有人则牢记“有志者,事竟成”,下定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但由于急于求成,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我更欣赏第三种态度:在十字路口,静下心来,换一个角度来审视环境,明确前进的方向,然后一鼓作气冲向终点。 一个国家要快速发展,必须在十字路口选对方向。让我们先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说起。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形势非常严峻。在这个中国革命的十字路口,是坚守既定方针,血战到底,还是重新规划,另作他图?党中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主动放弃根据地,率领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中国革命摆脱危机,走上了胜利的坦途。新中国成立之后,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经济还是相当落后的,经过一段动荡时期,中国航船再次搁浅。在这关键时刻,共产党人及时调整战略,高举改革大旗,带领中国人民迅速走上了一条富民强国之路。现代中国在十字路口的两次转向,两次挽救了中国的命运。 一个人要成功成才,必须在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爱因斯坦出生在一个物理学急剧变革的时代,当其他物理学家用修修补补的办法来维护漏洞百出的古典物理学大厦时,他冲破绝对时空的束缚,创立了相对论,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成就了自己的伟大。奥斯卡影后奥黛丽·赫本,曾经是芭蕾舞演员,当发现自己无望成为首席舞蹈家的时候,她毅然放弃舞蹈事业,成了戏剧演员,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科学和艺术上的两次及时转向造就了两位杰出人物。 其实,不仅是杰出人物,即便普通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需要学会及时转向。为此,他郁郁寡欢,几次想到死。不能就这样下去啊,得自我解脱,他想,我祖祖辈辈是农民,就当自己没有读书,也是农民工吧。于是,他转变心态,任劳任怨,从搬运工,到搬运主管,在短短五年内,获得了领导的信任,被提拔为副总经理。他说:“没有那次思想的拐弯,或许我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及时转向,挽救了一条生命,拯救了一个灵魂,造就了一个人才。
咬定青山不放松固然可贵,一条道走到黑也未必明智。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12
静心审视环境,及时调整方向,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附加题答案
一、1.A(“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
2.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3.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二、4、泡;听得;细;漏(析: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用心。)
5、B(析:体现本文详略得当的特点。)
6、B(析:“秋意”与“无奈”这两个词,是解题关键。)
13
2014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9小题,共25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桀骜(ào) 弥望(mí) 国粹(cuì) ...
B.点缀(zhuì) 驯熟(xùn) 囊括(kuî) ...
C.笙箫(shēng) 游说 (shuō) 徘徊(huí) ...
D.惆怅(chàng) 袅娜(nuï) 拮据(jū)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苍茫 峥嵘 寂寥 黯然
B.淋漓 谦孙 作揖 执拗
C.翕动 忖度 祈祷 玄虚
D.青苔 婆娑 荡漾 酝酿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报告十分精彩,赢得观众一阵阵的掌声,整个大厅沸反盈天。 ....
B.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
C.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
D.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得出。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视与电影经历了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之后,逐渐突出了合流趋势。
B.在当前形势下,进行房地产投资是否有没有风险,人们的看法各有不同。
C.经过刻苦的训练,使他在广西中学生男子羽毛球个人比赛中夺得了冠军。
D.普通话对方言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反过来方言也会对普通话有所渗透。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疏疏的高干子,英气隐隐逼人。
②我想月下的海棠,大约便是这种光景吧。
③我爱繁花老干的杏,临风婀娜的小红桃,贴梗累累如珠的紫荆;但最喜爱的还是西府海棠。
④可惜没有趁着夜色看过;王鹏运有两句词道:“只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
⑤海棠的花繁得好,也淡得好;艳极了,却没有一丝荡意。
A.③①⑤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①③②④ D.①⑤③④②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蜀道难》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名篇。
C.曹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其作品《雷雨》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有重要影响。
D.海明威是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老人与海》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两题任选一题。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
(1)①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⑤孟子曰:“ ,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2)①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④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子罕》)
8、阅读下列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下面播报一个最新消息„„”
3月10日正午,广西容县容西镇祖立村立垌屯的大喇叭忽然响起。
“刚刚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中央领导表态了,农村补贴今后不光继续有,
而且还会增加10%。大家放心吧!”
播音者杨万宗,63岁,一位普通的农民。从1984年起,杨万宗就在家里义务办起了广播室。每天早晨6点半和傍晚7点,准时用当地方言播报新闻、宣传政策、传达通知,或者根据村民需求播放歌曲、戏曲等。寒来暑往30年,在党组织支持下,杨万宗的声音一直在这片乡土上空回荡。(摘自2014年3月20日《光明日报》)
9、依照下面画线句子的结构,仿写三个句子。(6分) 假如窗边太朴素了,你可以在窗外种上一行疏竹。有月,你可以欣赏它迷离的倩影; ; ; 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他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辉,也泛出一片青翠生动而空灵。
二.阅读与鉴赏(35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6分)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
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10、下列关于“人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B.孔子认为纠正人性之恶要靠后天学习。
C.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D.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圣贤。
11、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孔子对“礼”非常重视的一项是( )
A.毫不迟疑地攻击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B.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自己的得意门徒颜渊。
C.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仍想去回拜他。
D.因为“礼”的需要,孔子去见了南子,使子路很不高兴。
12、作者认为孔子和孟子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孔孟二人的个性不同。
B.孔孟对“礼”的态度不同。
C.《论语》与《孟子》的取材记载不同。
D.两人所处时代局势发生了变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6题。(11分)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靡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合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
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 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节选自《靡颇蔺相如列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拔起 .
B.相如从 从:随从 .
C. 赵王鼓瑟 鼓:弹奏 .
D.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回头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B.欲与王为好 遂与秦王会渑池 ..
C.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秦王为赵王击缶 ..
D. 王许之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害怕秦王,想不赴会,廉颇和蔺相如顾全赵国大局,力劝赵王赴会。
B.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蔺相如用自杀来威胁秦王,迫使秦王击缶。
C.赵国在“渑池之会”取得胜利是廉蔺二人在外交和军事方面互相配合的结果。
D.选文详写蔺相如在外交斗争中的机智勇敢,略写廉颇在军事部署方面的深谋远虑。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2分)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3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7—18题。(6分)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7、此诗颔联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4分)
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催”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B.第二句“天涯”,指夔州,暗含沦落天涯之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面对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C.颈联上句写千家闻战伐之事而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凄惨悲凉;下句写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其声美妙动人。
D.尾联引发诗人无限感慨:前世英雄如今都终归黄土,暂时的人事不顺与音书断绝,又算得了什么!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2题。(12分)
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
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的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的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上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做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推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林冲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往,去) .
B.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浓云) ..
C.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站着) ..
D.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上面盖着的) ..
20、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B. 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
21、“那雪正下得紧”和“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2、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节选的文段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你选择其中一处,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三.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通警,车来人往,喧嚣忙碌,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瞬间的生活场景,往往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与思考,面对“十字路口”,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请以“十字路口”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附加题
(上午11:00——11:30)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节选)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二、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4—6题。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②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③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④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⑤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⑥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选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4、在下面所列的词语中,给文中空缺处甲、乙、丙、丁选择恰当的词:(4分,每空1分)
煮、泡、冲、烫;漫、细、忙、点;听得、听见、细听、聆听;洒、射、漏、照 甲处( ) 乙处( ) 丙处( ) 丁处( )
5、②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 )。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
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
6、作者在⑥句中要求在“牵牛花”下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
A、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加和谐。 B、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C、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昂扬的生命力,借以比喻作者不息的追求。
2014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
1.C.本题考查多音字与形声字。C项“游说”的“说”应读“shuì”,该字只在该词中念“shuì”,其余都念“shuō”,包括“说服”一词。“徘徊”的“徊”应读“huái”,不能只念其声旁的huí音。因为有两个错字,难度较低。
2.B.此题考查字形。B项中的“谦孙”应为“谦逊”。 3.A.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语带贬义。
4.D.(A项搭配不当,将“突出了”改成“出现了”;B语意重复,可删去“是否”“有没有”之一;C成分残缺,删去“经过”或“使”。)
5.B【由③句引出这段话的中心对象“海棠”,排除C、D,②④之间,②句中 “这种光景”所指代的内容是④句中的“只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因此④应该在②前面,排除A】
6.D.海明威是美国作家。 7.(5分,每句1分) (1)①指点江山②暧暧远人村③无以至千里④一蓑烟雨任平生⑤民为贵
(2)①相逢何必曾相识②秋水共长天一色③人比黄花瘦④俯察品类之盛⑤不舍昼夜
8. (2分)容县农民杨万宗义务广播30年 9. (6分,每句2分)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有雨,你可以欣赏他潇潇的歌吟;有雪,你可以欣赏它清雅的素妆。
10.B 无中生有。 11.C.文中“(孔子)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这说明他没礼节。 12. D(原文有句子: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13.A拔:攻取 14.B。(A.连词,用来;介词,用,拿;B、都是介词,和;C.动词,相当于“弹奏”;介词,给、替D.代词,他;助词,的。)
15B.意为会和秦王拼命。 16.(1)如果大王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绝秦望:断绝秦国的奢望。)(2分)
(2)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侍从都被吓退了。(刃,刀锋,此意为杀。靡,倒退,吓退。)(3分)
17.(4分)颔联通过“鼓角声”“三峡”“星河” 等辽阔、浩荡的意象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该联从“五更”到“三峡”,时空结合,将眼前之景与心中忧国伤时之感、身世凄凉之情合而为二,以哀景写哀情。
18. C.“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与上句的“哭声”都使作者倍感悲伤,C选项的陈述感情基调不对。 19.D.“上盖”是“外衣”“罩衫”的意思。 20.C.将“雪”比喻成“碎琼乱玉”。 21.(4分)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在风雪之夜;②渲染了浓烈紧张的气氛;③由于风雪的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2.(4分)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11
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23.(40分)首先是审题,“十字路口”这个题目存在着双重含义,一个是表层意义即本义,指两条道路呈现“十”字交叉的地方;还有一个是比喻义,用来比喻对重大问题必须作出抉择的关键时刻。审题时应注意它与“十字街头”(纵横交错、繁华热闹的街道)在意义上的区别。
命题中的提示语即材料中出现的“十字路口”所说的是一个“生活场景”,提示语只是一种理解方向上的指引,并不代表考生一定要按照它所说的进行构思,事实上十字路口会出现在很多地方,也可能出现在僻静的地方,给一个独自行走的人带来方向选择上的迷茫。只要能符合“十字路口”的本义和比喻义的基本内涵都算是符合题意的。
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千万不能把“十字路口”仅仅当做一个媒介,考生会把任何发生在其他地方的事情搬到十字路口这个生活场景,那就是生搬硬套,没有理解十字路口的含义,也误解了命题人的意图。二是选材时要关注“人”在“十字路口”这个场景的态度,要有选择地思考和决断。如果仅仅局限于题目的本意,描述所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当然较容易写,也可以不偏题,但是立意很难深刻,所以要从比喻义出发,由现象引发我们对社会规则(如法律和公德)、有贤者言:日月经年,世事无常;人生如月,盈亏有间。在人生的旅途上,不仅有青山绿水、莺歌燕舞,更有层峦叠嶂、崎岖坎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有人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有人则牢记“有志者,事竟成”,下定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但由于急于求成,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我更欣赏第三种态度:在十字路口,静下心来,换一个角度来审视环境,明确前进的方向,然后一鼓作气冲向终点。 一个国家要快速发展,必须在十字路口选对方向。让我们先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说起。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形势非常严峻。在这个中国革命的十字路口,是坚守既定方针,血战到底,还是重新规划,另作他图?党中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主动放弃根据地,率领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中国革命摆脱危机,走上了胜利的坦途。新中国成立之后,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经济还是相当落后的,经过一段动荡时期,中国航船再次搁浅。在这关键时刻,共产党人及时调整战略,高举改革大旗,带领中国人民迅速走上了一条富民强国之路。现代中国在十字路口的两次转向,两次挽救了中国的命运。 一个人要成功成才,必须在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爱因斯坦出生在一个物理学急剧变革的时代,当其他物理学家用修修补补的办法来维护漏洞百出的古典物理学大厦时,他冲破绝对时空的束缚,创立了相对论,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成就了自己的伟大。奥斯卡影后奥黛丽·赫本,曾经是芭蕾舞演员,当发现自己无望成为首席舞蹈家的时候,她毅然放弃舞蹈事业,成了戏剧演员,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科学和艺术上的两次及时转向造就了两位杰出人物。 其实,不仅是杰出人物,即便普通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需要学会及时转向。为此,他郁郁寡欢,几次想到死。不能就这样下去啊,得自我解脱,他想,我祖祖辈辈是农民,就当自己没有读书,也是农民工吧。于是,他转变心态,任劳任怨,从搬运工,到搬运主管,在短短五年内,获得了领导的信任,被提拔为副总经理。他说:“没有那次思想的拐弯,或许我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及时转向,挽救了一条生命,拯救了一个灵魂,造就了一个人才。
咬定青山不放松固然可贵,一条道走到黑也未必明智。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12
静心审视环境,及时调整方向,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附加题答案
一、1.A(“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
2.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3.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二、4、泡;听得;细;漏(析: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用心。)
5、B(析:体现本文详略得当的特点。)
6、B(析:“秋意”与“无奈”这两个词,是解题关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