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教办、各中小学:
现将南通市“关于征集中小学科学活动优秀案例的通知”及附件(附后)转发给你们,请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通知精神和具体案例,按要求撰写“科学活动案例”。具体要求如下:
1.各建制小学每校至少3例(低、中、高各1例),初中每校至少2例,高中每校不少于5例。各镇教办要对所在小学、初中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以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2.案例截止时间7月24日,小学组通过K12发给张启建主任,初中组发给陈全主任、高中组张建军主任。请各校积极组织,不得有误。
如东县教育局教研室
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
关于征集中小学科学活动优秀案例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科协、各市直学校:
为总结、推广我市广大中小学校、社区及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科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南通特色的中小学科学活动课程体系,市教育局、市科协决定于近期开展中小学科学活动优秀案例征集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内容与类型
本次征集的科学活动案例主要是中小学校、社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集体性科学教育的具有一定典型示范意义的活动方案。其内容涵盖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与技术等领域。 二、文本体例
每个案例必须包括活动目标、方案设计【活动背景、参加对象,时间安排、活动准备(场地、设施、材料等)】(背景、对象、时间、地点、形式、相关准备等)、活动过程(程序及内容等)、反思总结等四个部分(见附件)。每个案例控制在3000字以内,案例中可以穿插活动图片。小学阶段的科学活动案例要注明“小学低段”、“小学中段”、“小学高段”字样。案例的具体格式见附件。
活动案例要兼顾不同年级,体现活动空间的广阔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要坚守诚信,不得在网上下载抄袭。
三、报送要求
请各地认真组织案例征集活动,数量要求见下表:
县 海安 如皋 如东 海门 启东 通州 崇川 港闸 开发区
小学低段 20 20 20 20 20 20 20 15 10
小学中段 20 20 20 20 20 20 20 15 10
小学高段
20 20 20 20 20 20 20 15 10
初中 40 40 40 40 40 40 30 20 10
高中 35 35 35 35 35 35 5
合计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90 65 45
此外,直属学校每个年级各不少于1例; 省市级科学特色学校每校不少于5例;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各地不少于5例; 社区科学活动各地不少于5例。
各地教育局负责汇总所辖中小学校、所辖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科学活动案例;各地科协负责汇总社区中小学科学活动案例。案例截止日期为7月25日前。小学阶段的科学活动案例发至
zhenyu5188@126.com,联系人:周振宇,电话:[1**********];初中案例
发至chinapwc@163.com,联系人:潘卫成,电话:[1**********];
高中案例发至812287584@qq.com,联系人:文云全,电话:[1**********]。
对入选《南通市中小学科学活动课程》的案例由市教育局、市科协颁发获奖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参加案例编写的情况作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评估的依据。
附件:中小学科学活动示范案例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附件:中小学科学活动示范案例
1.玩硬币
海安县实验小学
【所属领域】科学与生活
【活动目标】
1.让玩与硬币有关的各种游戏,从而发现一些控制、运用硬币类物体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2.在玩硬币的过程中体会、交流游戏的经验,在对游戏方法的不断总结与改进中感悟出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发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知识与能力目标)
3.尝试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并借鉴别人的意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方案设计】
活动背景 硬币是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使用的东西,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孩子们却很少把硬币作为开展游戏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对象。本活动通过设计一系列与硬币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并通过营造一种竞争性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游戏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通过讨论交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本课涉及多个科学原理,对于孩子来说,主要以玩为主,引导他们观察科学现象,提出合理的科学问题,但对于这些科学原理,并不要求孩子们掌握,老师也不须做过多的解释。
可能涉及的重要词汇或科学概念:相同点、不同点、模型、气流、
气压、气压的高低、重心、弹力等。
参加对象 小学低段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准备:
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一元硬币10枚、一角硬币5枚、五角硬币1枚;每个学生橡皮1块、大头针3根、铅笔1支、活动记录单1张;(上述材料用信封灌装,每小组一个信封。)教师准备上述材料一套、计时器一块,同时,准备好视频展台。
【活动过程】 一、导语:
我们从小就开始使用硬币了,可是你仔细看过硬币吗?用它做过各种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几种简单的硬币游戏,大家在游戏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一下,是否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呢?
二、比硬币
老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硬币,大家仔细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能不能找出一个明显不同的来?说一说,你觉得这枚硬币跟其它的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三、拓硬币
老师:不同的硬币形状各不相同,我们把一张纸蒙在硬币上,用一支铅笔的笔尖或者末端使劲儿在纸上摩擦,就可以把硬币的形状复制下来。
老师演示复制硬币的方法。
学生尝试复制硬币。
老师:感觉怎么样?大家觉得我们为什么能把硬币的形状完整的复制下来呢?把纸蒙在一幅纸画上面能不能描出来呢?你有什么疑问想要问吗?
把自己的疑问记录到活动记录单上。 四、吹硬币 1.吹不动的硬币
老师演示:在橡皮上合适的位置插三根大头针,把1元硬币平放在大头针上,使劲儿吹,却吹不下来。
学生尝试。
老师:有同学能吹下来吗? 你有什么窍门吗? 大家也试一试。
老师:为什么平着吹很难吹下来,从下往上吹却很容易?大家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吗?
把自己的疑问写到纸上。 2.翻跟斗的硬币
老师:每人拿出一枚一角硬币放在桌上,你能把硬币吹翻过来吗?
试一试。
提问:谁成功了?有没有什么经验向大家介绍?
我们来开展一个比赛,看看谁在一分钟之内把硬币吹翻过来的
次数多。
老师询问比赛结果。 五、立硬币
老师:谁能尝试把一枚硬币直立在桌上? 一学生演示。
老师:大家也都试试。
提问:有什么技巧吗?交流一下。 老师:我们再来比赛一次,怎么样? 一分钟立硬币比赛。 六、弹硬币
老师演示:把同样的五枚硬币紧挨着排成一排,从这排硬币的一端用硬币弹击,观察现象。
分别用一枚、两枚、三枚弹击,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学生会看到,用一枚硬币去弹击,对面会弹出一枚硬币,用两枚硬币弹击,对面就会弹出两枚,用几枚去弹击,对面就会弹出同样的枚数。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把自己无法弄清楚的疑问记录下来。
七、活动小结
老师:大家今天玩了不少硬币游戏,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玩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不少让我们困惑的问题,课后不妨多动动脑筋,看能不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总结反思】
这节活动课其实很类似于科学实验课,不同的是,科学课通常以一个知识点为主体,设计很多相关联的活动,而这节活动课是以一样东西(硬币)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各种不同的游戏,这些游戏所牵涉的科学知识之间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重点放在让学生充分的玩上,科学知识的掌握是在玩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出来。孩子们长期经历这样的玩的活动,星星点点的科学经验就会慢慢积累下来,并逐步自主建构相互之间的关联,形成属于自己的科学概念体系。
案例提供者:周振宇
《玩硬币》活动记录单 班级: 姓名:
1.下面是我复制的硬币图案:
2.今天的活动课,我最感兴趣的游戏是:
3.在游戏中,我发现了不少技巧:
4.上完今天的课,我最想搞清楚的问题有:
“设计我的校园,培育创造意识”
科技竞赛活动
启东市大江中学
【所属领域】科学与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造活动,帮助他们构建探索性、自主性和协作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创造性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掌握创造设计的一般程序,学会创造设计的常用技法。(知识与能力目标)
3. 帮助学生体验创造设计的过程,消除他们对科技创造的畏难神秘感;帮助学生建立并深化爱校爱家的强烈情感和责任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方案设计】
1、活动背景 校园环境是师生成长的“炼炉”,对教育教学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让校园更具人文性和科学性,为学生提供更具创新性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决定以“校园、人文、创造”为主题组织开展“设计我的校园,培育创造意识”科技竞赛活动。我们设想,让学生抓住校园某一具体问题,设计自己(小组)心中理想的校园,为拓宽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能力提供一个更贴近实际、更富挑战性的科学教育平台。
2、参加对象 高一高二学生全部参加,高三学生自愿参加。 3、时间安排 ⅹⅹ年10月11日至11月12日
4、活动准备
(1)教师(学校)准备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分工协调,明确职责;编写印发活动方案,明确活动规则、活动要求、活动考评方案等;开展有关科技创造选题、技法、一般程序、作品要求等辅导,开展有关校园功能、文化、美学等相关情况辅导;印发关于本校的文化传统、设施设备、周边环境资源等情况的说明材料。
(2)学生准备 学习有关科技创造的知识和技法,掌握有关校园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准备好纸和笔以便随时记录。
【活动过程】
竞赛活动分为宣传发动、点子征集、方案初选、设计实施、成果汇报和总结表彰等阶段。
一、宣传发动(第1-2天)
可利用开学典礼或升旗仪式进行宣传发动,特别提醒本次活动与班级管理和师生评价挂钩,并在会后由科技组下发活动通知和方案到全校师生。
可利用班会课,由各班班主任就本次科技竞赛活动的目的、要求和程序进一步宣传发动。特别是要讲清本次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能让学生从中能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点子征集(第3-9天)
全校学生以“校园·人文·创造”为主题,以主人翁姿态真诚为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全面、科学着想,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大量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的“点子”。“点子”用统一大小(A4)
纸张,写清班级和姓名,简要说明点子内容,可适当配以示意图或照片等资料,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收集,并于第10天晚前交到指定办公室。
这一阶段可以通过召开辅导教师会议、学生干部会议、专题辅导、个别咨询等形式,尽快让师生明确创造设计的意义、过程、方法和要求。
三、方案初选(第10-12天)
对各班上报的点子进行了初评分类,并筛选、优化,确定进入下一轮方案设计的课题,并向全校公开。根据各班上报的点子数和被选中的点子数计成绩,成绩计入班级考核。
这是对学生活动成果的第一次评价,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尽量肯定其优点,同时提出修改意见或提供参考资料等,甚至让学生第二次、第三次选题,直到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可行性。
四、设计实施(第13-26天)
根据第一轮确定的课题,作为代表各班参与下一轮比赛的方案,由第一提出人牵头组成1-3人的研究小组,讨论修改完善点子,形成最终相对可行的方案设计,并聘请(或由科技组委派)1-2名辅导教师具体指导,各组完成最终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这一阶段是活动的关键,指导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创造设计具体项目的指导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创造设计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如何抓住问题的关键,层层推进开展创造设计加强启发引导和鼓励,还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检核表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
等,辅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造设计活动,培养学生个人思考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五、成果汇报(第27-28天)
可先分班级或年级进行项目组汇报,然后推选代表参加全校“设计我的校园,培育创造意识”成果汇报和答辩会。按照项目研究的实际情况,每组推荐一人主发言,其他同学辅助演示,讲清项目选题的理由、研究过程、最终方案以及活动的体会。每组发言时间根据需要而定,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评委现场打分,并组织问辨。
六、总结表彰(第29-30天)
根据演示、讲解和答辨情况,最后评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并举行颁奖仪式。将确实可行的方案提交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参考。
【总结反思】
组织这样的科技活动,拓展了学生科技创造活动的空间,强化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和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有力推动了我校科技创造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辅导教师也接受了一次全新的考验,活动组织和指导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增添了他们的成功感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责任感。
我们体会到,在组织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组建活动小组后,让他们推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工负责完成资料采集、调查研究、方案设计、模型制作、图表绘制、文字打印、语言讲解等工作。由于各项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开展
都非常顺利。活动不要求学生提出多么重大的问题,研究出周密详实的解决方案,而是让学生体验创造实践,掌握科学研究、探索求知的方法和程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甜头,从而引发更浓厚的兴趣、更深入的思考、更坚定的意志等。 (案例作者姓名:文云全)
附 活动成果:具有点控和总控复位功能的广播系统设计(摘要)
启东市大江中学高一5 朱衷伟
一种具有点控和总控复位功能的广播系统,由广播总控台、音频控制和传输系统、扬声器、开关指令编码发射器、开关指令编码接收器、终端控制单元、电源等组成。总控台设置开关指令编码发射器,终端控制单元设置对应开关指令编码接收器和手动控制器,总控编码发射出不同的班级指令或组指令,每个相对应编码的终端广播接收器接收信号,实现点控和总控复位功能。不需单独布线,只要在原有广播上增加一个电路模块实行信号的收取,即可进行自由点控和总控,也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数量,可达数千个。在主控中心,也可随时指定某一广播系统进入工作状态。与现有的公共广播系统相比,此设计创造功能更加强大,实施方便,成本底,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技术领域
本设计及一种具有点控和总控复位功能的广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公共广播系统的普及,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如在学校,每个教室都有广播。由于班级较多,不同年级间也经常不同步使用广播,所以每个班级也独立设置了开关。这既有方便之处,也出现了明
显的问题。当某个班级由于某种需要而关闭广播,但事后往往不记得重新打开,使这个班级经常错过重要的通知,这种情况实在是给班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果能在播音室就能控制每个班级的广播,那就方便了。
设计内容
本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自由进行点控与总控复位功能的广播系统,可以在原有公共广播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寻址及进行远程控制的功能。
本设计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由广播总控台、音频控制和传输系统、扬声器、开关指令发射器、开关指令接收器、终端控制单元、电源等组成。终端控制单元可手动进行开关控制。同样,总控台通过不同的编码,发射出不同的班级指令或组指令,每个相对应编码的终端广播接收器接收信号,实现遥控开关。
所述控制系统不需单独布线,只要在原有广播上增加一个电路模块实行信号的收取,即可进行自由点控和总控,也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数量,可达数千个。在主控中心,也可随时指定某一广播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总控台面板示意图。附图2为发射器控制示意图。附图3为线路布局控制示意图。附图4为接收器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设计所述的具有点控与总控复位功能的广播系统,由广播总控台、音频控制和传输系统、扬声器、开关指令发射器、开
关指令接收器、终端控制单元、电源等组成。总控台设置开关指令编码发射器,终端控制单元设置对应开关指令编码接收器和手动控制器,总控编码发射出不同的班级指令或组指令,每个相对应编码的终端广播接收器接收信号,实现点控和总控复位功能。
总控台发出的是组指令时,接收装置通过组模块识别出相对应的编码指令。若指令为打开时,通过10号线路,使继电器通电,从而吸合开关K,使电路成为通路,打开音频开关,不受原有开关K2的影响;若指令为关闭指令时,通过11号线路,又使继电器无电,开关K又断开,使整个组的广播系统恢复原有关闭状态。
总控台发出的是班级指令时,接收装置通过班级模块识别出相对应的编码指令。当指令为打开时,通过10号线路使继电器通电,从而吸合开关K,同样使电路成为通路,打开音频开关,也不受原有开关K2的影响。当指令为关闭指令时,通过11号线路,又使继电器无电,开关K1又重新断开,从而使班级的广播系统恢复原有的关闭状态。附图:
各镇教办、各中小学:
现将南通市“关于征集中小学科学活动优秀案例的通知”及附件(附后)转发给你们,请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通知精神和具体案例,按要求撰写“科学活动案例”。具体要求如下:
1.各建制小学每校至少3例(低、中、高各1例),初中每校至少2例,高中每校不少于5例。各镇教办要对所在小学、初中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以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2.案例截止时间7月24日,小学组通过K12发给张启建主任,初中组发给陈全主任、高中组张建军主任。请各校积极组织,不得有误。
如东县教育局教研室
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
关于征集中小学科学活动优秀案例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科协、各市直学校:
为总结、推广我市广大中小学校、社区及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科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南通特色的中小学科学活动课程体系,市教育局、市科协决定于近期开展中小学科学活动优秀案例征集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内容与类型
本次征集的科学活动案例主要是中小学校、社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集体性科学教育的具有一定典型示范意义的活动方案。其内容涵盖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与技术等领域。 二、文本体例
每个案例必须包括活动目标、方案设计【活动背景、参加对象,时间安排、活动准备(场地、设施、材料等)】(背景、对象、时间、地点、形式、相关准备等)、活动过程(程序及内容等)、反思总结等四个部分(见附件)。每个案例控制在3000字以内,案例中可以穿插活动图片。小学阶段的科学活动案例要注明“小学低段”、“小学中段”、“小学高段”字样。案例的具体格式见附件。
活动案例要兼顾不同年级,体现活动空间的广阔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要坚守诚信,不得在网上下载抄袭。
三、报送要求
请各地认真组织案例征集活动,数量要求见下表:
县 海安 如皋 如东 海门 启东 通州 崇川 港闸 开发区
小学低段 20 20 20 20 20 20 20 15 10
小学中段 20 20 20 20 20 20 20 15 10
小学高段
20 20 20 20 20 20 20 15 10
初中 40 40 40 40 40 40 30 20 10
高中 35 35 35 35 35 35 5
合计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90 65 45
此外,直属学校每个年级各不少于1例; 省市级科学特色学校每校不少于5例;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各地不少于5例; 社区科学活动各地不少于5例。
各地教育局负责汇总所辖中小学校、所辖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科学活动案例;各地科协负责汇总社区中小学科学活动案例。案例截止日期为7月25日前。小学阶段的科学活动案例发至
zhenyu5188@126.com,联系人:周振宇,电话:[1**********];初中案例
发至chinapwc@163.com,联系人:潘卫成,电话:[1**********];
高中案例发至812287584@qq.com,联系人:文云全,电话:[1**********]。
对入选《南通市中小学科学活动课程》的案例由市教育局、市科协颁发获奖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参加案例编写的情况作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评估的依据。
附件:中小学科学活动示范案例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附件:中小学科学活动示范案例
1.玩硬币
海安县实验小学
【所属领域】科学与生活
【活动目标】
1.让玩与硬币有关的各种游戏,从而发现一些控制、运用硬币类物体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2.在玩硬币的过程中体会、交流游戏的经验,在对游戏方法的不断总结与改进中感悟出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发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知识与能力目标)
3.尝试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并借鉴别人的意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方案设计】
活动背景 硬币是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使用的东西,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孩子们却很少把硬币作为开展游戏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对象。本活动通过设计一系列与硬币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并通过营造一种竞争性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游戏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通过讨论交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本课涉及多个科学原理,对于孩子来说,主要以玩为主,引导他们观察科学现象,提出合理的科学问题,但对于这些科学原理,并不要求孩子们掌握,老师也不须做过多的解释。
可能涉及的重要词汇或科学概念:相同点、不同点、模型、气流、
气压、气压的高低、重心、弹力等。
参加对象 小学低段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准备:
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一元硬币10枚、一角硬币5枚、五角硬币1枚;每个学生橡皮1块、大头针3根、铅笔1支、活动记录单1张;(上述材料用信封灌装,每小组一个信封。)教师准备上述材料一套、计时器一块,同时,准备好视频展台。
【活动过程】 一、导语:
我们从小就开始使用硬币了,可是你仔细看过硬币吗?用它做过各种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几种简单的硬币游戏,大家在游戏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一下,是否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呢?
二、比硬币
老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硬币,大家仔细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能不能找出一个明显不同的来?说一说,你觉得这枚硬币跟其它的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三、拓硬币
老师:不同的硬币形状各不相同,我们把一张纸蒙在硬币上,用一支铅笔的笔尖或者末端使劲儿在纸上摩擦,就可以把硬币的形状复制下来。
老师演示复制硬币的方法。
学生尝试复制硬币。
老师:感觉怎么样?大家觉得我们为什么能把硬币的形状完整的复制下来呢?把纸蒙在一幅纸画上面能不能描出来呢?你有什么疑问想要问吗?
把自己的疑问记录到活动记录单上。 四、吹硬币 1.吹不动的硬币
老师演示:在橡皮上合适的位置插三根大头针,把1元硬币平放在大头针上,使劲儿吹,却吹不下来。
学生尝试。
老师:有同学能吹下来吗? 你有什么窍门吗? 大家也试一试。
老师:为什么平着吹很难吹下来,从下往上吹却很容易?大家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吗?
把自己的疑问写到纸上。 2.翻跟斗的硬币
老师:每人拿出一枚一角硬币放在桌上,你能把硬币吹翻过来吗?
试一试。
提问:谁成功了?有没有什么经验向大家介绍?
我们来开展一个比赛,看看谁在一分钟之内把硬币吹翻过来的
次数多。
老师询问比赛结果。 五、立硬币
老师:谁能尝试把一枚硬币直立在桌上? 一学生演示。
老师:大家也都试试。
提问:有什么技巧吗?交流一下。 老师:我们再来比赛一次,怎么样? 一分钟立硬币比赛。 六、弹硬币
老师演示:把同样的五枚硬币紧挨着排成一排,从这排硬币的一端用硬币弹击,观察现象。
分别用一枚、两枚、三枚弹击,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学生会看到,用一枚硬币去弹击,对面会弹出一枚硬币,用两枚硬币弹击,对面就会弹出两枚,用几枚去弹击,对面就会弹出同样的枚数。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把自己无法弄清楚的疑问记录下来。
七、活动小结
老师:大家今天玩了不少硬币游戏,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玩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不少让我们困惑的问题,课后不妨多动动脑筋,看能不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总结反思】
这节活动课其实很类似于科学实验课,不同的是,科学课通常以一个知识点为主体,设计很多相关联的活动,而这节活动课是以一样东西(硬币)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各种不同的游戏,这些游戏所牵涉的科学知识之间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重点放在让学生充分的玩上,科学知识的掌握是在玩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出来。孩子们长期经历这样的玩的活动,星星点点的科学经验就会慢慢积累下来,并逐步自主建构相互之间的关联,形成属于自己的科学概念体系。
案例提供者:周振宇
《玩硬币》活动记录单 班级: 姓名:
1.下面是我复制的硬币图案:
2.今天的活动课,我最感兴趣的游戏是:
3.在游戏中,我发现了不少技巧:
4.上完今天的课,我最想搞清楚的问题有:
“设计我的校园,培育创造意识”
科技竞赛活动
启东市大江中学
【所属领域】科学与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造活动,帮助他们构建探索性、自主性和协作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创造性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掌握创造设计的一般程序,学会创造设计的常用技法。(知识与能力目标)
3. 帮助学生体验创造设计的过程,消除他们对科技创造的畏难神秘感;帮助学生建立并深化爱校爱家的强烈情感和责任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方案设计】
1、活动背景 校园环境是师生成长的“炼炉”,对教育教学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让校园更具人文性和科学性,为学生提供更具创新性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决定以“校园、人文、创造”为主题组织开展“设计我的校园,培育创造意识”科技竞赛活动。我们设想,让学生抓住校园某一具体问题,设计自己(小组)心中理想的校园,为拓宽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能力提供一个更贴近实际、更富挑战性的科学教育平台。
2、参加对象 高一高二学生全部参加,高三学生自愿参加。 3、时间安排 ⅹⅹ年10月11日至11月12日
4、活动准备
(1)教师(学校)准备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分工协调,明确职责;编写印发活动方案,明确活动规则、活动要求、活动考评方案等;开展有关科技创造选题、技法、一般程序、作品要求等辅导,开展有关校园功能、文化、美学等相关情况辅导;印发关于本校的文化传统、设施设备、周边环境资源等情况的说明材料。
(2)学生准备 学习有关科技创造的知识和技法,掌握有关校园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准备好纸和笔以便随时记录。
【活动过程】
竞赛活动分为宣传发动、点子征集、方案初选、设计实施、成果汇报和总结表彰等阶段。
一、宣传发动(第1-2天)
可利用开学典礼或升旗仪式进行宣传发动,特别提醒本次活动与班级管理和师生评价挂钩,并在会后由科技组下发活动通知和方案到全校师生。
可利用班会课,由各班班主任就本次科技竞赛活动的目的、要求和程序进一步宣传发动。特别是要讲清本次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能让学生从中能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点子征集(第3-9天)
全校学生以“校园·人文·创造”为主题,以主人翁姿态真诚为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全面、科学着想,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大量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的“点子”。“点子”用统一大小(A4)
纸张,写清班级和姓名,简要说明点子内容,可适当配以示意图或照片等资料,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收集,并于第10天晚前交到指定办公室。
这一阶段可以通过召开辅导教师会议、学生干部会议、专题辅导、个别咨询等形式,尽快让师生明确创造设计的意义、过程、方法和要求。
三、方案初选(第10-12天)
对各班上报的点子进行了初评分类,并筛选、优化,确定进入下一轮方案设计的课题,并向全校公开。根据各班上报的点子数和被选中的点子数计成绩,成绩计入班级考核。
这是对学生活动成果的第一次评价,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尽量肯定其优点,同时提出修改意见或提供参考资料等,甚至让学生第二次、第三次选题,直到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可行性。
四、设计实施(第13-26天)
根据第一轮确定的课题,作为代表各班参与下一轮比赛的方案,由第一提出人牵头组成1-3人的研究小组,讨论修改完善点子,形成最终相对可行的方案设计,并聘请(或由科技组委派)1-2名辅导教师具体指导,各组完成最终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这一阶段是活动的关键,指导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创造设计具体项目的指导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创造设计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如何抓住问题的关键,层层推进开展创造设计加强启发引导和鼓励,还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检核表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
等,辅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造设计活动,培养学生个人思考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五、成果汇报(第27-28天)
可先分班级或年级进行项目组汇报,然后推选代表参加全校“设计我的校园,培育创造意识”成果汇报和答辩会。按照项目研究的实际情况,每组推荐一人主发言,其他同学辅助演示,讲清项目选题的理由、研究过程、最终方案以及活动的体会。每组发言时间根据需要而定,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评委现场打分,并组织问辨。
六、总结表彰(第29-30天)
根据演示、讲解和答辨情况,最后评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并举行颁奖仪式。将确实可行的方案提交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参考。
【总结反思】
组织这样的科技活动,拓展了学生科技创造活动的空间,强化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和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有力推动了我校科技创造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辅导教师也接受了一次全新的考验,活动组织和指导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增添了他们的成功感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责任感。
我们体会到,在组织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组建活动小组后,让他们推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工负责完成资料采集、调查研究、方案设计、模型制作、图表绘制、文字打印、语言讲解等工作。由于各项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开展
都非常顺利。活动不要求学生提出多么重大的问题,研究出周密详实的解决方案,而是让学生体验创造实践,掌握科学研究、探索求知的方法和程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甜头,从而引发更浓厚的兴趣、更深入的思考、更坚定的意志等。 (案例作者姓名:文云全)
附 活动成果:具有点控和总控复位功能的广播系统设计(摘要)
启东市大江中学高一5 朱衷伟
一种具有点控和总控复位功能的广播系统,由广播总控台、音频控制和传输系统、扬声器、开关指令编码发射器、开关指令编码接收器、终端控制单元、电源等组成。总控台设置开关指令编码发射器,终端控制单元设置对应开关指令编码接收器和手动控制器,总控编码发射出不同的班级指令或组指令,每个相对应编码的终端广播接收器接收信号,实现点控和总控复位功能。不需单独布线,只要在原有广播上增加一个电路模块实行信号的收取,即可进行自由点控和总控,也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数量,可达数千个。在主控中心,也可随时指定某一广播系统进入工作状态。与现有的公共广播系统相比,此设计创造功能更加强大,实施方便,成本底,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技术领域
本设计及一种具有点控和总控复位功能的广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公共广播系统的普及,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如在学校,每个教室都有广播。由于班级较多,不同年级间也经常不同步使用广播,所以每个班级也独立设置了开关。这既有方便之处,也出现了明
显的问题。当某个班级由于某种需要而关闭广播,但事后往往不记得重新打开,使这个班级经常错过重要的通知,这种情况实在是给班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果能在播音室就能控制每个班级的广播,那就方便了。
设计内容
本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自由进行点控与总控复位功能的广播系统,可以在原有公共广播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寻址及进行远程控制的功能。
本设计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由广播总控台、音频控制和传输系统、扬声器、开关指令发射器、开关指令接收器、终端控制单元、电源等组成。终端控制单元可手动进行开关控制。同样,总控台通过不同的编码,发射出不同的班级指令或组指令,每个相对应编码的终端广播接收器接收信号,实现遥控开关。
所述控制系统不需单独布线,只要在原有广播上增加一个电路模块实行信号的收取,即可进行自由点控和总控,也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数量,可达数千个。在主控中心,也可随时指定某一广播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总控台面板示意图。附图2为发射器控制示意图。附图3为线路布局控制示意图。附图4为接收器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设计所述的具有点控与总控复位功能的广播系统,由广播总控台、音频控制和传输系统、扬声器、开关指令发射器、开
关指令接收器、终端控制单元、电源等组成。总控台设置开关指令编码发射器,终端控制单元设置对应开关指令编码接收器和手动控制器,总控编码发射出不同的班级指令或组指令,每个相对应编码的终端广播接收器接收信号,实现点控和总控复位功能。
总控台发出的是组指令时,接收装置通过组模块识别出相对应的编码指令。若指令为打开时,通过10号线路,使继电器通电,从而吸合开关K,使电路成为通路,打开音频开关,不受原有开关K2的影响;若指令为关闭指令时,通过11号线路,又使继电器无电,开关K又断开,使整个组的广播系统恢复原有关闭状态。
总控台发出的是班级指令时,接收装置通过班级模块识别出相对应的编码指令。当指令为打开时,通过10号线路使继电器通电,从而吸合开关K,同样使电路成为通路,打开音频开关,也不受原有开关K2的影响。当指令为关闭指令时,通过11号线路,又使继电器无电,开关K1又重新断开,从而使班级的广播系统恢复原有的关闭状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