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技术总结

地下连续墙技术总结

时建学

一、工程简介

南何庄站~大毕庄站区间修复工程起点里程为DK3+344.000,终点里程为 DK3+419.000,基坑东西向全长75米,南北向宽10.8米,基坑深度25~28米,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围护形式,其中南北侧及中间横隔墙均采用1.0m 厚地下连续墙,东西端头处采用1.2m 厚地下连续墙,共计36幅,内支撑采用混凝土支撑。地下连续墙深度分别为13m 、35m 、49m 、52m 不等,接头形式均采用工字钢接头,共分为“一”型、“T ”型、“L ”型三种样式。

图1地下连续墙平面布臵图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2.1工程地质

本场地地处华北平原,属海积~冲积滨海平原地貌单元。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Qml ),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 ),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 ),)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 ),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 ),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al )

,上

更新统第一组陆相冲积层(Q3aal ),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Q3cal ),上更新统第二组海相沉积层(Q3bm ),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Q3dmc )。

场地地基土竖向成层分布,仅部分层位水平方向岩性有所差异,砂粘性有所变化,力学性质有所差异,顶(底) 板标高起伏变化较大,地层总体上是均匀、稳定的。

图2.1地质断面图

基坑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①1杂填土、①2素填土、④1粉质粘土、④2粘质粉土、⑥1a 粘质粉土、⑥1 粉质粘土、⑥4 粉质粘土、⑦粉质粘土、⑧1 粉质粘土、⑧2 砂质粉土、⑨1 粉质粘土、⑨1a 砂质粉土、⑨2-2 粉砂、⑩1 粉质粘土、⑪1 粉质粘土、⑪2 粉砂、⑪3 粉质粘土、⑪4 粉砂、⑫1 粉质粘土、⑫2粉砂、⑫3 粉质粘土、⑬1 粉质粘土、⑬2 粉砂。

2.2水文地质

根据地基土的岩性分层、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场地埋深 50.00m 以上可划分为 5 个含水层:

(1)潜水含水层

主要指人工填土(Qml)、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及海相沉积层(Q42m),视为潜水含水层。含水介质颗粒较细,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人工开采和向下部承压水、地表水体渗透。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潜水水位如下:

初见水位埋深 3.30~3.50m ,相当于标高 1.21~1.11m 。 静止水位埋深 2.50~2.70m ,相当于标高 2.01~1.91m 。 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 0.50~1.00m 左右。

(2)第一承压含水层

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砂质粉土(⑧2)及粉质粘土(⑧1)中砂质粉土透镜体虽分布不连续,但其含水量较大,透水性较好,具微承

压性,可视为第一承压含水层。根据观测结果,承压水头埋深为 4.38m,承压水水头标高 0.03m。

(3)第二承压含水层

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砂质粉土(⑨1a )、粉砂(⑨2-2)层透水性好,含水量大,可视为第二承压含水层。根据观测结果,承压水头埋深为6.80m ,承压水水头标高-2.20m 。

(4)第三承压含水层

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粉砂(⑪2)层透水性好,含水量大,可视为第三承压含水层。根据观测结果,承压水头埋深为 6.13m,承压水水头标高-1.31m 。

(5)第四承压含水层

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粉砂(⑪4)层透水性好,含水量大,可视为第四承压含水层。根据观测结果,承压水头埋深为 10.20,承压水水头标高-5.50m 。

各含水层之间的粘性土层为其相对隔水层,但各含水层之间均存在一定水力联系,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有发生越流补给的可能。

地下水的温度,埋深在 5.00m 范围内随气温变化,5.00m 以下随深度略有递增,一般为 14~16℃。 三、施工条件

南何庄站~大毕庄站区间修复工程位于既有津大线南侧车道上,施工场地狭窄,大型设备行走路线距导墙边线较近,易造成槽段塌槽。南侧地连墙结构距离左线规划隧道管片距离较近,最近距离仅为

5.51m ,成槽过程中易造成左线土体被扰动。基坑两侧管线较多,且埋设较浅,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周边管线的保护尤为重要。 四、地连墙施工工艺及方法

4.1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4.1地连墙施工流程图

4.2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测放地连墙轴线控制点,经复核确认后形成记录,然后再根据地连墙轴线控制点测放导墙施工控制线,并做好稳固标志。

4.3导墙施工

放线完成后,首先采用小型挖掘机沿连续墙轴线开始开挖沟槽,不足的地方采用人工进行修整,沟槽修好后,沟底需进行夯实,并浇筑混凝土垫层,然后再进行钢筋绑扎,立模时要控制好导墙净间距,混凝土浇筑完成48小时后可进行拆模,并每隔1m 用方木对撑防止导墙变形。

图4.3导墙施工

导墙施工控制要点:

(1)采用机械开挖导墙沟槽,严禁超挖。

(2)现浇导墙分段施工时,水平钢筋应预留连接钢筋与相邻段导墙的水平钢筋相连接。

(3)导墙的墙趾应插入未经扰动的原状土30cm 以上。 (4)导墙浇筑时要两侧对称均匀浇筑,并确保墙面净空尺寸及平整度。

导墙允许偏差及检查方式见下表:

表4.3.2导墙检查标准

4.4槽段开挖 4.4.1槽段划分

本工程地连墙施工共分为三个阶段:为了确保大型设备行走路线与地连墙成槽保持安全距离,第一阶段先施工南侧及西侧地下连续墙;第二阶段施工北侧及中间横隔墙;东侧连续墙受原有隧道影响,待管片切割及旋喷加固完成后最后进行施工。

4.4.2成槽

本工程槽段分为:“一”、“T ”、“L ”型三种槽段,为了保证槽段的稳定,单元槽段成槽之间采取跳槽施工;“T ”型槽段采用一槽三抓挖槽法,施工顺序为先中间后两端,“L ”型槽段采用一槽两抓挖槽法,“一”型槽段采用一槽三抓挖槽法,施工顺序为先两边后中间。

4.4.3刷壁、清底

刷壁前应在成槽机吊斗上安装刮刀,对接头进行清理,然后再用钢刷进行刷壁,直至钢刷无泥为止,最后用液压抓斗清底,使槽底沉渣厚度小于10cm

图4.4.3 刷壁

4.4.4成槽检测

槽段开挖完成后,需对槽壁的垂直度、槽宽、槽深和槽位进行检查,检查采用全自动超声成槽检测仪,普通槽段超声波检测每幅不得少于3处;

图4.4.3成槽检测

成槽允许偏差及检测方法:

成槽施工控制要点:

(1)成槽机定位时,应控制成槽机抓斗的半径,使履带吊平行于导墙并尽量远离导墙边,减少对槽壁影响。

(2)成槽施工过程中,抓斗掘进应遵循一定原则,即:慢提慢放,掘进速度控制在15m/h左右。

(3)成槽机成槽施工,特别是异形槽施工时,履带下面应铺设钢板,减少对地面的压强,减少对槽壁的影响。

(4)对每幅槽段送浆时,应做到保持浆液面高度,成槽机抓斗提出槽内时,及时进行补浆,减少泥浆液面的落差。

4.5泥浆配制

4.5.1泥浆配合比:

4.5.2泥浆配制

泥浆配制时要严格控制好各材料用量,先配制CMC 和纯碱溶液静臵3小时,按配合比在搅拌筒内加水,加膨润土,搅拌3分钟后,再加入CMC 和纯碱溶液,搅拌5分钟。搅拌均匀后放入净浆池内,待

24小时后,膨润土颗粒充分水化膨胀,即可泵入新浆池内备使用。

4.4.3泥浆性能检测

表4.4.3.2泥浆检验时间、位臵及试验项目

泥浆性能检测

4.6钢筋笼制作及吊装 4.6.1钢筋笼制作

本工程地连墙钢筋笼共分为“一”型、“T ”型、“L ”型三种样式,接头形式均采用工字钢接头。为了防止混凝土绕流进入后续槽段,在工字钢接头迎土面和基坑面全高度范围内焊接0.5mm 薄铁皮,混凝土灌注时,在混凝土压力作用下,将薄铁皮和槽壁土紧密接触,防止绕流。

图4.6.1钢筋笼加工制作

“T ”型幅钢筋笼由于加工难度大,笼体重量大,为了确保吊装安全,经设计认可后拟采用分体加工、分体吊装的形式,钢筋笼衔接位臵采用子母口形式进行加工,具体做法见下图。

表4.6.1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4.6.2钢筋笼吊装

本工程钢筋笼吊装设备采用350t 履带吊和180t 履带吊配合起吊,350t 履带吊作为主吊下放钢筋笼,180t 作为副吊,起吊吊梁采用I40工字钢。

吊装时,主、副吊同时起吊,将钢筋笼水平起吊离开加工平台后,主吊逐步上升,副吊在上升的同时,向主吊运动,使钢筋笼由水平状态逐渐转成垂直状态。待主吊承受全部重量后,卸去副吊,最后下放入槽。

图4.6.2钢筋笼吊装

钢筋笼制作、吊装控制要点:

(1)钢筋笼桁架及钢筋笼吊点上下1m 处需100%点焊。钢筋笼纵向应预留导管位臵,并上下贯通,钢筋笼底端应做收口处理。钢筋笼桁架筋及拉筋位臵要避免与导管冲突。

(2)钢筋笼验收严格按照“六步验收法”进行验收。第一步:钢筋成品加工验收;第二步:底排钢筋验收;第三步:桁架钢筋验收;第四步:上排钢筋验收;第五步:吊筋、拉筋、预埋钢筋验收;第六步:钢筋笼整体验收。

(3)根据钢筋笼安装标高和导墙顶面的实际标高,确定吊筋长度,并将吊筋焊接在桁架的纵筋上,确保焊接质量满足要求。

(4)预埋件安装:在钢筋笼预埋腰梁钢筋时,预埋件要与主筋连接牢固。在地连墙内预埋声测管与测斜管时,安装前需检查是否完好,并且安装连接处保证密封良好,无漏洞、无损坏。

预埋管安装

(5)钢筋笼入槽时,一定要使槽段中心和吊点中心对准,不要使钢筋笼因起重臂的摆动或其他因素而发生横向摆动,致使横壁发生坍塌。

(6)吊放钢筋笼时,吊放速度要慢,不得强行压入槽内,发现受阻及时吊起经处理后重新吊放。

4.7水下混凝土浇灌 4.7.1灌注准备

(1)灌注平台就位、调平,对正钢筋笼导管通道,下导管时要保证导管的密封性能,记录好下管深度,保证导管下口与槽底距离不大于500mm 。

(2)灌注前需对工字钢接头下一槽段内的空隙进行填充,填充物采用砂袋+碎石进行填充,要保证填充密实。在首开幅工字钢两侧填充时,填充要同时进行且效率一致,防止钢筋笼发生横向位移。

图4.7.1接头处填充

(3)灌注前要测定混凝土塌落度、槽内泥浆比重、含砂量及槽底沉渣厚度是否满足要求,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

混凝土灌注控制要点:

(1)根据槽段长度“一”型、“L ”型采用两根导管同时灌注,“T ”型墙采用三根导管,两导管之间间距不大于3m ,导管距槽端部不大于1.5m 。

(2)连续墙灌注混凝土要保证混凝土面上口平,一个槽段内各导管必须同时灌注,混凝土车(每车不少于15 方混凝土)对准导管漏斗同时放灰,保证混凝土同时下落,槽内混凝土面同时上升。

(3)混凝土浇筑时,安排专人随时测定混凝土面高度,并记录混凝土灌注量,从而确定拔管长度,埋管深度需控制在2~6m 之间。

(4)为保证混凝土在导管内的流动性,防止出现混凝土夹泥现象,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灌注,不得中断,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不小于2m/h。双导管同时灌注,两侧砼面均匀上升,高差不得大于300mm 。灌注全槽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图4.7混凝土灌注

五、地连墙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槽壁在成孔、下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局部塌方现象。产生原因主要有:泥浆质量不合格或已变质;槽壁漏浆或施工不慎造成槽内泥浆面降低;存在软弱的易塌方土层。其处理方法主要有:过程中加强泥浆管理,加大泥浆比重、粘度,补浆及时;踏孔严重的需进行回填,重新挖槽;浇筑时局部坍孔,可采用吸泥机将混凝土上的泥土吸出,继续浇筑。

(2)钢筋笼吊放入槽时被卡住,达不到设计要求标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槽壁面倾斜或凹凸不平;槽底有沉渣;钢筋笼刚度不够,吊放时产生变形。其处理方法主要有:下放钢筋笼前,加强槽壁垂直度检测,壁面倾斜不平应及时修正;严格控制沉渣厚度;加强钢筋笼加工质量,避免钢筋笼发生变形。

(3)开挖后相邻段地连墙出现错台。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导墙的垂直度不符合要求;成槽过程中速度过快,调整不及时;成槽机抓斗吊绳中心线偏离地连墙槽段中心线;地连墙一旦产生了错位,就没

有办法纠正,只能适当调整护面混凝土的厚度来适应地连墙的变化。

这个问题重点在于预防,要将问题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解决掉。

(4)开挖后发现部分地连墙接头处出现渗漏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相邻段地连墙错位较大,地连墙垂直度存在较大误差;地连墙墙缝接头未处理干净,施工时接头刷壁处理不到位,局部有夹泥现象;在浇筑一期槽段时形成了绕流,在二期槽段成槽时绕流位臵存在泥沙夹层。渗漏的产生会影响到下一步工程的施工,因此必须及时修补,轻微洇渗可采用注聚氨酯发泡胶进行止水,渗漏严重点需在地连墙墙缝位臵引孔注双液浆止水。

(5)地连墙局部出现了漏筋现象。产生这种问题主要原因有:成槽垂直度偏差过大;钢筋笼下放时产生偏心,钢筋笼偏向一侧,引起保护层过小,出现漏筋现象;槽体土体不稳定造成局部坍塌,坍塌土方占据混凝土填充空间,致使地连墙漏筋。地连墙出现漏筋情况,必须认真进行处理。需将漏筋部分土体以及低强度混凝土凿除,凿除深度至坚实混凝土为止。然后进行冲洗,漏筋较严重部位需支模重新浇筑混凝土,轻微漏筋部位可采用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六、工程实施及效果检验

6.1工程实施情况

本工程地下连续墙自2015年6月16日开始施工,8月15日全部施工完成(期间含东侧管片切割、旋喷桩加固及导墙施工时间),共计36幅。工程施工进展顺利,未出现严重的坍槽、钢筋笼吊装变形等现象,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执行,每道工序严格把控并形成过程记录,确保地连墙施工质量。

钢筋笼分步验收记录

泥浆检测记录

混凝土浇筑记录

6.2效果检验

6.2.1地连墙墙身完整性检测

通过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对施工完成后的地连墙进行墙体完整性检测,其主要判断地下连续墙墙身缺陷程度并确定其缺陷位臵,其检测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表明墙身完整性好,混凝土密实、无空洞、夹泥。

地连墙完整性检测

6.2.2成槽垂直度检测

通过地下连续墙超声波成槽检测方法对每一幅地下连续墙按100%比例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成槽垂直度均小于1/300,地连墙垂直度均达到设计要求,成槽质量良好。

超声波成槽检测结果

6.2.3开挖后地连墙效果

开挖完成后的地连墙效果良好,未出现大面积的鼓包、

错台等现

象,除个别墙缝出现小的洇渗以外,并无大的渗漏点,墙面平整度较好,未出现明显的漏筋现象。

图5.1地下连续墙效果图

七、结论

通过本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我们可以详细的了解地连墙整个施工工艺,施工中应注意的地方及处理办法。地连墙既可作为施工阶段的围护结构,亦可做结构符合墙体的一部分,地连墙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顺利进行,故应对其关键工序和薄弱环节设臵质量控制点,对其施工质量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地下连续墙技术总结

时建学

一、工程简介

南何庄站~大毕庄站区间修复工程起点里程为DK3+344.000,终点里程为 DK3+419.000,基坑东西向全长75米,南北向宽10.8米,基坑深度25~28米,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围护形式,其中南北侧及中间横隔墙均采用1.0m 厚地下连续墙,东西端头处采用1.2m 厚地下连续墙,共计36幅,内支撑采用混凝土支撑。地下连续墙深度分别为13m 、35m 、49m 、52m 不等,接头形式均采用工字钢接头,共分为“一”型、“T ”型、“L ”型三种样式。

图1地下连续墙平面布臵图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2.1工程地质

本场地地处华北平原,属海积~冲积滨海平原地貌单元。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Qml ),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 ),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 ),)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 ),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 ),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al )

,上

更新统第一组陆相冲积层(Q3aal ),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Q3cal ),上更新统第二组海相沉积层(Q3bm ),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Q3dmc )。

场地地基土竖向成层分布,仅部分层位水平方向岩性有所差异,砂粘性有所变化,力学性质有所差异,顶(底) 板标高起伏变化较大,地层总体上是均匀、稳定的。

图2.1地质断面图

基坑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①1杂填土、①2素填土、④1粉质粘土、④2粘质粉土、⑥1a 粘质粉土、⑥1 粉质粘土、⑥4 粉质粘土、⑦粉质粘土、⑧1 粉质粘土、⑧2 砂质粉土、⑨1 粉质粘土、⑨1a 砂质粉土、⑨2-2 粉砂、⑩1 粉质粘土、⑪1 粉质粘土、⑪2 粉砂、⑪3 粉质粘土、⑪4 粉砂、⑫1 粉质粘土、⑫2粉砂、⑫3 粉质粘土、⑬1 粉质粘土、⑬2 粉砂。

2.2水文地质

根据地基土的岩性分层、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场地埋深 50.00m 以上可划分为 5 个含水层:

(1)潜水含水层

主要指人工填土(Qml)、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及海相沉积层(Q42m),视为潜水含水层。含水介质颗粒较细,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人工开采和向下部承压水、地表水体渗透。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潜水水位如下:

初见水位埋深 3.30~3.50m ,相当于标高 1.21~1.11m 。 静止水位埋深 2.50~2.70m ,相当于标高 2.01~1.91m 。 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 0.50~1.00m 左右。

(2)第一承压含水层

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砂质粉土(⑧2)及粉质粘土(⑧1)中砂质粉土透镜体虽分布不连续,但其含水量较大,透水性较好,具微承

压性,可视为第一承压含水层。根据观测结果,承压水头埋深为 4.38m,承压水水头标高 0.03m。

(3)第二承压含水层

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砂质粉土(⑨1a )、粉砂(⑨2-2)层透水性好,含水量大,可视为第二承压含水层。根据观测结果,承压水头埋深为6.80m ,承压水水头标高-2.20m 。

(4)第三承压含水层

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粉砂(⑪2)层透水性好,含水量大,可视为第三承压含水层。根据观测结果,承压水头埋深为 6.13m,承压水水头标高-1.31m 。

(5)第四承压含水层

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粉砂(⑪4)层透水性好,含水量大,可视为第四承压含水层。根据观测结果,承压水头埋深为 10.20,承压水水头标高-5.50m 。

各含水层之间的粘性土层为其相对隔水层,但各含水层之间均存在一定水力联系,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有发生越流补给的可能。

地下水的温度,埋深在 5.00m 范围内随气温变化,5.00m 以下随深度略有递增,一般为 14~16℃。 三、施工条件

南何庄站~大毕庄站区间修复工程位于既有津大线南侧车道上,施工场地狭窄,大型设备行走路线距导墙边线较近,易造成槽段塌槽。南侧地连墙结构距离左线规划隧道管片距离较近,最近距离仅为

5.51m ,成槽过程中易造成左线土体被扰动。基坑两侧管线较多,且埋设较浅,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周边管线的保护尤为重要。 四、地连墙施工工艺及方法

4.1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4.1地连墙施工流程图

4.2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测放地连墙轴线控制点,经复核确认后形成记录,然后再根据地连墙轴线控制点测放导墙施工控制线,并做好稳固标志。

4.3导墙施工

放线完成后,首先采用小型挖掘机沿连续墙轴线开始开挖沟槽,不足的地方采用人工进行修整,沟槽修好后,沟底需进行夯实,并浇筑混凝土垫层,然后再进行钢筋绑扎,立模时要控制好导墙净间距,混凝土浇筑完成48小时后可进行拆模,并每隔1m 用方木对撑防止导墙变形。

图4.3导墙施工

导墙施工控制要点:

(1)采用机械开挖导墙沟槽,严禁超挖。

(2)现浇导墙分段施工时,水平钢筋应预留连接钢筋与相邻段导墙的水平钢筋相连接。

(3)导墙的墙趾应插入未经扰动的原状土30cm 以上。 (4)导墙浇筑时要两侧对称均匀浇筑,并确保墙面净空尺寸及平整度。

导墙允许偏差及检查方式见下表:

表4.3.2导墙检查标准

4.4槽段开挖 4.4.1槽段划分

本工程地连墙施工共分为三个阶段:为了确保大型设备行走路线与地连墙成槽保持安全距离,第一阶段先施工南侧及西侧地下连续墙;第二阶段施工北侧及中间横隔墙;东侧连续墙受原有隧道影响,待管片切割及旋喷加固完成后最后进行施工。

4.4.2成槽

本工程槽段分为:“一”、“T ”、“L ”型三种槽段,为了保证槽段的稳定,单元槽段成槽之间采取跳槽施工;“T ”型槽段采用一槽三抓挖槽法,施工顺序为先中间后两端,“L ”型槽段采用一槽两抓挖槽法,“一”型槽段采用一槽三抓挖槽法,施工顺序为先两边后中间。

4.4.3刷壁、清底

刷壁前应在成槽机吊斗上安装刮刀,对接头进行清理,然后再用钢刷进行刷壁,直至钢刷无泥为止,最后用液压抓斗清底,使槽底沉渣厚度小于10cm

图4.4.3 刷壁

4.4.4成槽检测

槽段开挖完成后,需对槽壁的垂直度、槽宽、槽深和槽位进行检查,检查采用全自动超声成槽检测仪,普通槽段超声波检测每幅不得少于3处;

图4.4.3成槽检测

成槽允许偏差及检测方法:

成槽施工控制要点:

(1)成槽机定位时,应控制成槽机抓斗的半径,使履带吊平行于导墙并尽量远离导墙边,减少对槽壁影响。

(2)成槽施工过程中,抓斗掘进应遵循一定原则,即:慢提慢放,掘进速度控制在15m/h左右。

(3)成槽机成槽施工,特别是异形槽施工时,履带下面应铺设钢板,减少对地面的压强,减少对槽壁的影响。

(4)对每幅槽段送浆时,应做到保持浆液面高度,成槽机抓斗提出槽内时,及时进行补浆,减少泥浆液面的落差。

4.5泥浆配制

4.5.1泥浆配合比:

4.5.2泥浆配制

泥浆配制时要严格控制好各材料用量,先配制CMC 和纯碱溶液静臵3小时,按配合比在搅拌筒内加水,加膨润土,搅拌3分钟后,再加入CMC 和纯碱溶液,搅拌5分钟。搅拌均匀后放入净浆池内,待

24小时后,膨润土颗粒充分水化膨胀,即可泵入新浆池内备使用。

4.4.3泥浆性能检测

表4.4.3.2泥浆检验时间、位臵及试验项目

泥浆性能检测

4.6钢筋笼制作及吊装 4.6.1钢筋笼制作

本工程地连墙钢筋笼共分为“一”型、“T ”型、“L ”型三种样式,接头形式均采用工字钢接头。为了防止混凝土绕流进入后续槽段,在工字钢接头迎土面和基坑面全高度范围内焊接0.5mm 薄铁皮,混凝土灌注时,在混凝土压力作用下,将薄铁皮和槽壁土紧密接触,防止绕流。

图4.6.1钢筋笼加工制作

“T ”型幅钢筋笼由于加工难度大,笼体重量大,为了确保吊装安全,经设计认可后拟采用分体加工、分体吊装的形式,钢筋笼衔接位臵采用子母口形式进行加工,具体做法见下图。

表4.6.1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4.6.2钢筋笼吊装

本工程钢筋笼吊装设备采用350t 履带吊和180t 履带吊配合起吊,350t 履带吊作为主吊下放钢筋笼,180t 作为副吊,起吊吊梁采用I40工字钢。

吊装时,主、副吊同时起吊,将钢筋笼水平起吊离开加工平台后,主吊逐步上升,副吊在上升的同时,向主吊运动,使钢筋笼由水平状态逐渐转成垂直状态。待主吊承受全部重量后,卸去副吊,最后下放入槽。

图4.6.2钢筋笼吊装

钢筋笼制作、吊装控制要点:

(1)钢筋笼桁架及钢筋笼吊点上下1m 处需100%点焊。钢筋笼纵向应预留导管位臵,并上下贯通,钢筋笼底端应做收口处理。钢筋笼桁架筋及拉筋位臵要避免与导管冲突。

(2)钢筋笼验收严格按照“六步验收法”进行验收。第一步:钢筋成品加工验收;第二步:底排钢筋验收;第三步:桁架钢筋验收;第四步:上排钢筋验收;第五步:吊筋、拉筋、预埋钢筋验收;第六步:钢筋笼整体验收。

(3)根据钢筋笼安装标高和导墙顶面的实际标高,确定吊筋长度,并将吊筋焊接在桁架的纵筋上,确保焊接质量满足要求。

(4)预埋件安装:在钢筋笼预埋腰梁钢筋时,预埋件要与主筋连接牢固。在地连墙内预埋声测管与测斜管时,安装前需检查是否完好,并且安装连接处保证密封良好,无漏洞、无损坏。

预埋管安装

(5)钢筋笼入槽时,一定要使槽段中心和吊点中心对准,不要使钢筋笼因起重臂的摆动或其他因素而发生横向摆动,致使横壁发生坍塌。

(6)吊放钢筋笼时,吊放速度要慢,不得强行压入槽内,发现受阻及时吊起经处理后重新吊放。

4.7水下混凝土浇灌 4.7.1灌注准备

(1)灌注平台就位、调平,对正钢筋笼导管通道,下导管时要保证导管的密封性能,记录好下管深度,保证导管下口与槽底距离不大于500mm 。

(2)灌注前需对工字钢接头下一槽段内的空隙进行填充,填充物采用砂袋+碎石进行填充,要保证填充密实。在首开幅工字钢两侧填充时,填充要同时进行且效率一致,防止钢筋笼发生横向位移。

图4.7.1接头处填充

(3)灌注前要测定混凝土塌落度、槽内泥浆比重、含砂量及槽底沉渣厚度是否满足要求,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

混凝土灌注控制要点:

(1)根据槽段长度“一”型、“L ”型采用两根导管同时灌注,“T ”型墙采用三根导管,两导管之间间距不大于3m ,导管距槽端部不大于1.5m 。

(2)连续墙灌注混凝土要保证混凝土面上口平,一个槽段内各导管必须同时灌注,混凝土车(每车不少于15 方混凝土)对准导管漏斗同时放灰,保证混凝土同时下落,槽内混凝土面同时上升。

(3)混凝土浇筑时,安排专人随时测定混凝土面高度,并记录混凝土灌注量,从而确定拔管长度,埋管深度需控制在2~6m 之间。

(4)为保证混凝土在导管内的流动性,防止出现混凝土夹泥现象,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灌注,不得中断,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不小于2m/h。双导管同时灌注,两侧砼面均匀上升,高差不得大于300mm 。灌注全槽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图4.7混凝土灌注

五、地连墙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槽壁在成孔、下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局部塌方现象。产生原因主要有:泥浆质量不合格或已变质;槽壁漏浆或施工不慎造成槽内泥浆面降低;存在软弱的易塌方土层。其处理方法主要有:过程中加强泥浆管理,加大泥浆比重、粘度,补浆及时;踏孔严重的需进行回填,重新挖槽;浇筑时局部坍孔,可采用吸泥机将混凝土上的泥土吸出,继续浇筑。

(2)钢筋笼吊放入槽时被卡住,达不到设计要求标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槽壁面倾斜或凹凸不平;槽底有沉渣;钢筋笼刚度不够,吊放时产生变形。其处理方法主要有:下放钢筋笼前,加强槽壁垂直度检测,壁面倾斜不平应及时修正;严格控制沉渣厚度;加强钢筋笼加工质量,避免钢筋笼发生变形。

(3)开挖后相邻段地连墙出现错台。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导墙的垂直度不符合要求;成槽过程中速度过快,调整不及时;成槽机抓斗吊绳中心线偏离地连墙槽段中心线;地连墙一旦产生了错位,就没

有办法纠正,只能适当调整护面混凝土的厚度来适应地连墙的变化。

这个问题重点在于预防,要将问题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解决掉。

(4)开挖后发现部分地连墙接头处出现渗漏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相邻段地连墙错位较大,地连墙垂直度存在较大误差;地连墙墙缝接头未处理干净,施工时接头刷壁处理不到位,局部有夹泥现象;在浇筑一期槽段时形成了绕流,在二期槽段成槽时绕流位臵存在泥沙夹层。渗漏的产生会影响到下一步工程的施工,因此必须及时修补,轻微洇渗可采用注聚氨酯发泡胶进行止水,渗漏严重点需在地连墙墙缝位臵引孔注双液浆止水。

(5)地连墙局部出现了漏筋现象。产生这种问题主要原因有:成槽垂直度偏差过大;钢筋笼下放时产生偏心,钢筋笼偏向一侧,引起保护层过小,出现漏筋现象;槽体土体不稳定造成局部坍塌,坍塌土方占据混凝土填充空间,致使地连墙漏筋。地连墙出现漏筋情况,必须认真进行处理。需将漏筋部分土体以及低强度混凝土凿除,凿除深度至坚实混凝土为止。然后进行冲洗,漏筋较严重部位需支模重新浇筑混凝土,轻微漏筋部位可采用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六、工程实施及效果检验

6.1工程实施情况

本工程地下连续墙自2015年6月16日开始施工,8月15日全部施工完成(期间含东侧管片切割、旋喷桩加固及导墙施工时间),共计36幅。工程施工进展顺利,未出现严重的坍槽、钢筋笼吊装变形等现象,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执行,每道工序严格把控并形成过程记录,确保地连墙施工质量。

钢筋笼分步验收记录

泥浆检测记录

混凝土浇筑记录

6.2效果检验

6.2.1地连墙墙身完整性检测

通过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对施工完成后的地连墙进行墙体完整性检测,其主要判断地下连续墙墙身缺陷程度并确定其缺陷位臵,其检测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表明墙身完整性好,混凝土密实、无空洞、夹泥。

地连墙完整性检测

6.2.2成槽垂直度检测

通过地下连续墙超声波成槽检测方法对每一幅地下连续墙按100%比例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成槽垂直度均小于1/300,地连墙垂直度均达到设计要求,成槽质量良好。

超声波成槽检测结果

6.2.3开挖后地连墙效果

开挖完成后的地连墙效果良好,未出现大面积的鼓包、

错台等现

象,除个别墙缝出现小的洇渗以外,并无大的渗漏点,墙面平整度较好,未出现明显的漏筋现象。

图5.1地下连续墙效果图

七、结论

通过本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我们可以详细的了解地连墙整个施工工艺,施工中应注意的地方及处理办法。地连墙既可作为施工阶段的围护结构,亦可做结构符合墙体的一部分,地连墙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顺利进行,故应对其关键工序和薄弱环节设臵质量控制点,对其施工质量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相关文章

  •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 XXX地铁一号线XXX站地下连续墙 施工总结 一. 概述 1.1 工程简介 XXX站起止里程为K11+446.30-K11+638.30,主体基坑开挖深度为16.80m(标准段)与18.60m(盾构井),基坑宽度为18.70m(标准段)与2 ...查看


  •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课程总结
  •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 ------课程总结 测绘BG092 周涛 30 1.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1.1变形监测的内容 变形监测的内容,要根据变形体的性质与地基情况来定.要有针对性,既要有重点,又考虑全面考虑,以便能正确 ...查看


  • 地下连续墙遇地下锚杆清障施工工法
  • 1前言 在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时多层锚杆的清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施工难题. 以往最常用的解决方法,一种方法是先回填碎石随后架设冲击钻冲切锚杆的方式.对地下连续墙槽壁土体扰动很大,且需要大量回填水泥土进行二次成槽作业. 另一种方法是锚杆层数较少且 ...查看


  • 2015二级建造师总结-市政公用工程0521
  • 目录 一.2K311000城镇道路工程 .................................................................................................... ...查看


  • 深基坑支护结构和施工新技术_应惠清
  • 2013年7月上第42卷第13期 DOI :10. 7672/sgjs2013130001 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 深基坑支护结构和施工新技术 应惠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 ...查看


  • 多种围护结构形式在地铁中的应用
  • 多种围护结构形式在地铁中的应用 天津地铁1号线既有线改建工程--西南角车站,地处南开三马路与黄河道交口处,地形复杂,各种管线相互交叉连网: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多处不符,杂填土厚度一般在8-9m 深,且杂填土质较差,加之管线较多,给地铁西南角改 ...查看


  • 盖挖顺筑法
  • 基本原理 盖挖顺筑法施工适用于路面交通不能长期中断的 道路下修建地下车站或区间隧道,其施工顺序是在现有场地上,按所需宽度,由地表完成围护结构后,以定型的预制标准构件覆盖于围护结构上,形成"盖",以维持场地的正常使用,然后 ...查看


  • 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 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始发站盾构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单位: XX大学XX学院 时间: 2014年4月 项目名称:盾构始发井明挖基坑 监测单位:×××× 编 写: xxx ( 学号 ):1109020223 审 查:×××× 审 核:×××× 批 ...查看


  • 某地铁车站综合应急预案
  • 某地铁车站工程 生 产 安 全 事 故 应 急 预 案 XXXXXX公司 目录 一.总则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