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步骤:(1)写解;(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 、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 、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 、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 表示。D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 、解方程F 、检验(把方程结果代入原题检验)G 、作答。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 ,y )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 ),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 ),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 )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 )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4、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 )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加,向下减,列(x )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 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5,8)=1 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1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在描述分数的意义时,要找准单位“1”,像1节课22小时,一根绳子长米这种分数后带单位33

名称的情况,单位“1”就是“1小时”、“1米”这样的一个计量单位;若分数后无单位,则单位1在给定的情境中寻找。

33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7

3 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7

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14、分母越大, 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 。 2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34147,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和1同样长。 4355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被除数a 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 表示被除数,b 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 ÷b =(b ≠0) b 除数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

4311就可以看作是(就是1合成的数,写作1 ,读作一又三分3333

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看一个带分数里面有几个分数单位,通常要先把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再看分子是几,就有几个分数单位。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351416而小于只有 一个。 7777

17、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113123 =0.75 244555

4135711 =0.375 =0.625 =0.875 =0.1 =0.0625 588881016

351111 =0.3125 =0.02 =0.01 [1**********]00

18、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再写成分数。

19、重点题:把一袋3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千克?

13 3÷8=(千克) 88

13答: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是千克。 881÷8=

解答这类题,要看清是求分率还是求具体数量。当( )后不带单位时,是求分率,应想分数的意义,把总数看成单位“1”,1÷平均分成的份数=每份占总数的几分之一;如果( )后有单位,求具体数量时,要想除法的意义,用总数量÷平均分成的份数=每份的数量。

王阿姨用20千克花生榨了7千克油,平均每千克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7÷20=7(千克) 20

20(千克) 7平均榨1千克油要用多少千克花生? 20÷7=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找清平均分的总量,要求的是哪个量,就把题中哪个量当成总量去平均分。要求“平均每千克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千克”,要用“油的千克数÷花生的千克数”;

而求“平均榨1千克油要用多少千克花生”,要用“花生的千克数÷油的千克数”。

第五单元 找规律

1、单向平移求不同的和的个数规律:

方格的总个数—每次框出的个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2、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

(注意:有些数字的和是不能框出来的,(1)是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2)是虽然“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但中间的数在边上;(3)出现有空白方格。)

第六单元 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数进行约分和通分。

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

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5、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那个比较大;分母、分子都不同的两个分数,一般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第七单元 统计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

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

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

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

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举例:113+25113-21+== -== 232⨯36232⨯36

1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2

分数就越接近1。举例:1518≈0,≈,≈1 101129

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

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5、分数加减的简便计算:应用整数加法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以及减法性质,可以使一些分

数加减运算简便。

典型题:一根绳子长

1-311米,第一次减去,第二次减去,还剩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24211311-=-= 42424

1。 4答:还剩这根绳子的

在解决分数加减法问题时,要正确区分是求分率还是具体的数量:

1、 求“一个数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是求分率,如“还剩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在求分率时,

要把总量当成单位“1”,本题要用“1”减去第一次、第二次减去的。

2、 如果求“还剩几分之几米”“还剩几分之几千克”„„是求具体的数量,我们要用题中的总量

减去用去的数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明白具体的数量之间可以相加减,分率之间也可以相加减,但分率和具体的数量之间不可以相加减。总之,读题要仔细,在分清数量关系后再作解答。

第九单元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用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步骤:

找一找(关键句)

说一说(等量关系)

列一列(合理的选择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一解(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并将解代入原方程检验是否正确)

查一查(将求得的值代入题目检验)

注意书写应规范:设句中要有单位名称,求得的x 的值的后面不跟单位名称。

第十单元 圆

圆的认识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 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 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圆的性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 ài )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π>3.14

圆的周长

12、如果用C 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 =πd 或C = 2πr

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π r= C圆÷ π÷2= C圆÷2π

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 半圆= πr +2r C半圆= πd ÷2+d

15、常用的3.14的倍数: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12=37.68 3.14×14=43.96

3.14×1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

3.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圆的面积

216、圆的面积公式:S 圆=πr 。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17、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 长方形=S 圆);

C 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 =r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 πr )。即: 2

S长方形= a × b

↓ ↓

S 圆 = πr × r

2 = πr

2S 圆 = π r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 长方形=2πr +2r=C圆+d

18、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 半圆=πr ÷2

1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2 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

20、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21、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S圆环=πR -πr =π(R-r )

22、常用的平方数:11=121 12=144 13=169 14=196 15=225

22222 16=256 17=289 18=324 19=361 20=400

2222222222

第一单元 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步骤:(1)写解;(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 、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 、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 、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 表示。D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 、解方程F 、检验(把方程结果代入原题检验)G 、作答。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 ,y )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 ),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 ),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 )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 )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4、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 )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加,向下减,列(x )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 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5,8)=1 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1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在描述分数的意义时,要找准单位“1”,像1节课22小时,一根绳子长米这种分数后带单位33

名称的情况,单位“1”就是“1小时”、“1米”这样的一个计量单位;若分数后无单位,则单位1在给定的情境中寻找。

33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7

3 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7

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14、分母越大, 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 。 2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34147,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和1同样长。 4355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被除数a 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 表示被除数,b 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 ÷b =(b ≠0) b 除数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

4311就可以看作是(就是1合成的数,写作1 ,读作一又三分3333

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看一个带分数里面有几个分数单位,通常要先把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再看分子是几,就有几个分数单位。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351416而小于只有 一个。 7777

17、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113123 =0.75 244555

4135711 =0.375 =0.625 =0.875 =0.1 =0.0625 588881016

351111 =0.3125 =0.02 =0.01 [1**********]00

18、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再写成分数。

19、重点题:把一袋3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千克?

13 3÷8=(千克) 88

13答: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是千克。 881÷8=

解答这类题,要看清是求分率还是求具体数量。当( )后不带单位时,是求分率,应想分数的意义,把总数看成单位“1”,1÷平均分成的份数=每份占总数的几分之一;如果( )后有单位,求具体数量时,要想除法的意义,用总数量÷平均分成的份数=每份的数量。

王阿姨用20千克花生榨了7千克油,平均每千克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7÷20=7(千克) 20

20(千克) 7平均榨1千克油要用多少千克花生? 20÷7=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找清平均分的总量,要求的是哪个量,就把题中哪个量当成总量去平均分。要求“平均每千克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千克”,要用“油的千克数÷花生的千克数”;

而求“平均榨1千克油要用多少千克花生”,要用“花生的千克数÷油的千克数”。

第五单元 找规律

1、单向平移求不同的和的个数规律:

方格的总个数—每次框出的个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2、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

(注意:有些数字的和是不能框出来的,(1)是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2)是虽然“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但中间的数在边上;(3)出现有空白方格。)

第六单元 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数进行约分和通分。

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

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5、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那个比较大;分母、分子都不同的两个分数,一般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第七单元 统计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

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

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

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

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举例:113+25113-21+== -== 232⨯36232⨯36

1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2

分数就越接近1。举例:1518≈0,≈,≈1 101129

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

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5、分数加减的简便计算:应用整数加法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以及减法性质,可以使一些分

数加减运算简便。

典型题:一根绳子长

1-311米,第一次减去,第二次减去,还剩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24211311-=-= 42424

1。 4答:还剩这根绳子的

在解决分数加减法问题时,要正确区分是求分率还是具体的数量:

1、 求“一个数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是求分率,如“还剩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在求分率时,

要把总量当成单位“1”,本题要用“1”减去第一次、第二次减去的。

2、 如果求“还剩几分之几米”“还剩几分之几千克”„„是求具体的数量,我们要用题中的总量

减去用去的数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明白具体的数量之间可以相加减,分率之间也可以相加减,但分率和具体的数量之间不可以相加减。总之,读题要仔细,在分清数量关系后再作解答。

第九单元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用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步骤:

找一找(关键句)

说一说(等量关系)

列一列(合理的选择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一解(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并将解代入原方程检验是否正确)

查一查(将求得的值代入题目检验)

注意书写应规范:设句中要有单位名称,求得的x 的值的后面不跟单位名称。

第十单元 圆

圆的认识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 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 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圆的性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 ài )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π>3.14

圆的周长

12、如果用C 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 =πd 或C = 2πr

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π r= C圆÷ π÷2= C圆÷2π

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 半圆= πr +2r C半圆= πd ÷2+d

15、常用的3.14的倍数: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12=37.68 3.14×14=43.96

3.14×1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

3.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圆的面积

216、圆的面积公式:S 圆=πr 。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17、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 长方形=S 圆);

C 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 =r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 πr )。即: 2

S长方形= a × b

↓ ↓

S 圆 = πr × r

2 = πr

2S 圆 = π r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 长方形=2πr +2r=C圆+d

18、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 半圆=πr ÷2

1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2 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

20、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21、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S圆环=πR -πr =π(R-r )

22、常用的平方数:11=121 12=144 13=169 14=196 15=225

22222 16=256 17=289 18=324 19=361 20=400

2222222222


相关文章

  •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 永川区南大街小学导学案模板 (六年级数学下册) 永川区南大街小学导学案模板 (六年级数学下册) 永川区南大街小学导学案模板 (六年级数学下册) 永川区南大街小学导学案模板 (六年级数学下册) 永川区南大街小学导学案模板 (六年级数学下册) ...查看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提供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备课资料,包括教案.课件.复习题.试题等,内容丰富,可供老师们备课参考. 小学数学一上备课室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案全- 08-11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 ...查看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
  •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单位: 韩庄小学 班级: 四年级 班 教师: 范国臣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一.指导思想: 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 ...查看


  •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查看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知识点
  • 数学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proportion).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知识点,帮助大家了解更多有关比例的知识.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知识点什么叫比例?比例,在数学中,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 ...查看


  •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说明书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授课时间:约88课时 授课教师:三江中学 ...查看


  • 严谨的数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 严谨的数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昭化区陈江乡小学 马小艳 语文教学的语言是丰富的,用不同的词语均可表达同一个意思.如长得好看可用美丽.漂亮来形容,也可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比喻.但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容不得半句模糊语言,否则,表达的数 ...查看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体会
  • 二年级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2月21日,我参加了由汤庄实验学校组织的.由密老师主持.由肖敏老师主讲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会,通过这次教材培训学习,经过对教材的疏理,让我对二年级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教材的整体安排.教材变动和教 ...查看


  • 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 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知识,这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后我觉得具有启发和收获的地方有以下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查看


  • 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 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的再认识> 2.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