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答和论述题
1. 什么是RPI 卡环组?简述RPI 卡环组的优点.
. 答:由近中牙合 支托、远中邻面板、颊侧I 型杆式卡环三部分组成,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
优点:
①游离端邻缺隙积压受力小,方向接近牙长轴
②I 型杆卡与基牙接触面小,美观且患龋率低
③邻面导板防止义齿与基牙间食物嵌塞,同时起舌侧对抗卡环臂的作用。 ④近中支托小连接体可防止游离端义齿远中移位。
⑤游离端基托下组织受力增加,但作用力垂直于牙槽嵴且较均匀。
2. RPA与RPI 卡环的结构区别是什么?何时选择应用RPA 卡环?
答:RPA 与RPI 的区别:用圆环形卡环的固位臂代替 I 杆。
RPA 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当患者口腔前庭深度不足时,基牙下存在软组织倒凹时,或观测线低,接近颈缘时均不宜使用I 杆时。
3. 简述牙合 支托的作用。
答:(1)支持、传递牙合 力
(2)稳定义齿
(3)防止食物嵌塞和恢复牙合 关系
4. 如何确定RPD 的基托伸展范围?
答:基托的唇、颊侧边缘应该伸展至粘膜转折处,基托的后缘在上颌应伸展至翼上颌切迹,远中颊侧应盖过上颌结节,后缘中部最大的伸展范围可以到硬、软腭交界处稍后的软腭上。下颌基托后缘应覆盖磨牙后垫的1/3~1/2,基托的舌侧伸展至粘膜转折处,缓冲舌系带处,不影响舌的运动。原则上在保证义齿固位、支持和稳定的条件下,应该适当缩小基托的范围,让患者感到舒适美观。
5. 牙合 支托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答:(1)位置:一般位于天然牙的牙合 面近远中边缘嵴上,尤其是近缺牙区邻面牙合 边缘嵴上。咬合过紧者,放在上颌磨牙的颊沟或下颌磨牙的舌沟处。
(2)大小、形态:铸造金属牙合 支托呈圆三角形,近牙合 缘处较宽,向中心变窄;底面与支托窝相密合呈球凹接触关系;侧面观近牙合 边缘嵴处最厚,向中心渐薄;轴线角圆钝。长度约为1/4磨牙或1/3前磨牙的近远中径,宽度应为1/3磨牙或1/2前磨牙的颊舌径,厚度为1-1.5mm 。(3)材料:一般用牙用铸造合金制作。
(4)与基牙的关系:牙合 支托凹底应与基牙长轴垂线约呈20°(磨牙)或10°(前磨牙)左右仰角。
(5)厚度:不应影响就位与咬合,一般为1-1.5mm 。
6. 什么叫观测线?观测线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答:观测线:又称导线,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画的、用以区分硬、软组织的倒凹和非倒凹区的分界线。在基牙则为观测方向下基牙轴面最突点的连线,亦可称为基牙导线。导线龈向部分为基牙倒凹区,牙合 向部分为非倒凹区。
类型:
I 型: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倒凹区——主要位于基牙的远缺隙侧,近缺隙侧倒凹小
特点——远缺隙侧距牙合 面近,近缺隙侧距牙合 面远
II 型: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所画出的观测线
倒凹区——主要位于基牙的近缺隙侧,远缺隙侧倒凹小
特点——近缺隙侧距牙合 面近,远缺隙侧距牙合 面远
III 型:基牙向颊侧或舌侧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倒凹区——基牙的近远缺隙侧均有明显的倒凹,非倒凹区小
特点——近缺隙侧、远缺隙侧都距牙合 面近
7. 简述人工前牙选择的原则
答:(1)满足切割功能,达到语言和美观方面的要求。
(2)形态、大小和色泽应与同名牙和相邻牙对称协调。
(3)排牙应参考余留邻牙、对颌牙和缺牙区牙槽嵴情况。
(4)颜色应与患者的肤色、年龄相称,自然逼真。
(5)尽量选用成品牙。
8. 试述制作基托的要求
答:(1)基托的伸展范围
原则上在保证义齿固位、支持和稳定的条件下,应适当缩小基托的范围。最大伸展范围:上颌基托的后缘应盖过上颌结节,伸展至翼颌间隙,中部应止于硬软腭交界处稍后的软腭处;下颌基托的后缘应覆盖磨牙后垫的1/3-1/2;基托的唇、颊侧边缘应伸至黏膜转折处,边缘要圆钝。
(2)基托的厚度
应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足够的挠曲强度,塑料基托一般不少于1.5-2 ㎜,金属基托厚度一般约0.5㎜。
(3)基托与基牙及邻牙的关系
位于天然牙的非倒凹区,边缘与牙密合而无压力,近龈缘区基托应缓冲。
(4)基托与黏膜的关系
应密合而无压力,上颌结节颊侧、上颌硬区、下颌隆突、内斜嵴、骨尖等部位应缓冲。
(5)基托的形态与美学要求
基托的组织面与其下组织外形一致,密合无压痛。磨光面高度磨光,边缘均匀圆钝。基托的颊面、舌腭面的基本形态为凹斜面。
9. 简述间接固位体的作用
答:(1)防止游离端义齿牙合 向脱位,减少因义齿转动而造成对基牙的损伤。
(2)对抗侧向力,防止义齿旋转和摆动。
(3)分散牙合 力,减轻基牙及基托下组织承受的牙合 力。
10. 简述大连接体的作用
答:(1)连接义齿各部分形成一个整体
(2)传导和分散牙合 力至其他基牙和邻近的支持组织。
(3)与基托连接相比,可以缩小义齿的体积并增加义齿的强度。
11. 简述舌杆与粘膜的关系
答:牙槽嵴垂直形者舌杆与粘膜平行接触;倒凹形者舌杆在倒凹之上或在倒凹区留出间隙;斜坡形者舌杆与粘膜轻轻接触。义齿易下沉者舌杆预留0.5mm 缓冲间隙。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增加尖牙隆突支托或舌连续杆。
12. 试述牙列缺损的肯氏分类法
以缺牙所在的部位及牙缺隙数目分为四类:
第一类 牙弓两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二类 牙弓一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三类 牙弓一侧后牙缺失,且缺隙两端均有天然牙存在。
第四类 牙弓前部牙缺失,天然牙在缺隙的远中
13. 试述卡环弹性卡抱力的影响因素:
答:①脱位力的大小和方向:在脱位力相等的情况下,脱位力的方向与牙面间构成的角度越大,对牙面的正压力越大。
②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坡度:在卡环固位臂的弹性限度内,倒凹的深度越大,固位力就越大。倒凹深度相同时,坡度越大,固位力越大。
③卡环的形态、长短和粗细:在倒凹深度和坡度相同时,卡环臂越长则固位力下降。铸造的卡环臂纵向固位力强,而弯制的锻丝卡环则横向固位力强。在相同的位移下,卡环臂越粗,固位力越大。
④卡环材料的弹簧刚度和弹性限度:刚度越大,在相同位移下所产生的正压力越大。刚度相同的材料,弹性限度大者正压力越大,固位力越大。
⑤摩擦系数
14. 试述调节固位力的具体措施
答:(1)增减直接固位体的数目。固位力的大小与固位体的数目成正比。一般2~4个固位体。
(2)选择和修整基牙的固位倒凹。深度应小于1mm (铸造的不宜超过0.5mm )坡度应大于20度。
(3)调整基牙间的分散程度:基牙越分散,固位力增强。
(4)调整就位道。改变义齿就位道方向,使基牙的倒凹深度、坡度以及制锁角的大小改变处于最佳状态,即可达到增减固位力的目的。
(5)调节卡环臂进入倒凹区的深度和部位。当基牙倒凹过大而又无法磨改时,卡环臂不一定进入最深部位。
(6)选用刚度和弹性限度较大的固位体材料。
(7)选用不同制作方法的卡环。需纵向固位力强者,用铸造卡环。需横向固位力强者,用锻丝卡环。
(8)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连接体。使用有弹性的连接体进入基牙的部分倒凹区,可增强固位作用,减少食物嵌塞。
(9)利用制锁作用来增强固位效果。
(10)充分利用吸附力、大气压力来协同固位。
15. 简述义齿不稳定的原因
答:(1)支持组织的可让性:导致出现义齿的下沉。
(2)支持组织之间可让性的差异:导致出现义齿的翘动。
(3)可摘局部义齿结构上形成转动中心或转动轴:导致出现义齿的转动。
(4)作用力与平衡力之间的不协调:导致出现义齿的下沉、摆动或翘起。
16. 简述义齿不稳定现象的临床处理方法
答:(1)翘起:支点的另一端增加平衡基牙或间接固位体,同时利用近缺牙区基牙的远中倒凹固位或远中邻面的制锁作用抗衡。
(2)摆动:在支点或牙弓的对侧放置直接固位体或间接固位体;减小人工牙牙尖斜度以减小侧向合力,达到咬合平衡;加大基托的面积等。
(3)旋转:减小人工牙牙合 面的颊舌径,加宽牙合 支托;利用卡环体部环保稳定作用或义齿一端邻面基托的制锁作用;使用分臂卡环对抗旋转。
(4)下沉:增加平衡基牙,增加平衡距或缩短游离距;尽量伸展义齿游离端的区的基托面积;利用前牙区设置间接固位体;减小游离端的牙合 力,可减轻义齿的下沉。
17. 简述可摘局部义齿基牙选择原则
答:(1)选择健康牙做基牙:牙冠长短合适、有一定倒凹、牙体牙周健康、牙周膜面积大、支持力较大的牙为首选基牙。
(2)患病牙做基牙:牙体、牙髓疾病经彻底治疗后;轻度牙周病、经治疗并得到控制者可做基牙。
(3)选择固位形好的牙做基牙:到凹深度不超过1mm ,坡度大于20°。
(4)基牙数目:一般2-4 个。
(5)基牙位置:首选近缺牙间隙的牙做基牙。选用多个基牙时,彼此愈分散愈好。
18. 试述就位道选择原则
. 答:(1)便于患者摘戴。
(2)根据义齿的固位需要选择就位道。
(3)根据义齿的稳定需要选择就位道。
(4)所选择的就位道不应导致义齿与邻牙间出现过大的空隙,尤其在前牙区防止出现过大的相邻间隙而影响美观。
(5)在口腔预备时,应根据所设计的就位道,对基牙外形进行必要修整。
19. 简述直接固位体(卡环) 的设计原则
答:(1)不能因设计固位体而损伤基牙。
(2)固位体的数目、分布与基牙的位置、数目的选择原则相同。
(3)按导线设计卡环,也可根据义齿固位和稳定的需要,适当调整导线和卡环的类型。
(4)不损害基牙。
(5)卡环臂进入基牙倒凹的深度要合适。
(6)避免卡环臂对基牙产生侧向力和扭力。
(7)卡环与基牙表面要密合,接触面积尽可能小。
(8)当基牙牙周健康情况差、固位形态差或缺牙多,尤其是游离端缺牙,游离距显著大于平衡距而牙槽嵴支持力较差时,应增加固位体(增加基牙) 。
(9)增加基牙原则应靠近弱基牙、由线支承转变为面支承形式。
(10)兼顾美观、舒适及义齿的摘戴方便。
20. 试述肯氏一类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设计要点
答: (1)1—2个双侧后牙游离端缺失(8 7 ︱7 8缺失) :
①基牙选择:常选2个基牙。
②牙合 支托设计:邻缺隙侧基牙上设计远中牙合 支托,基牙条件差者可设置近中牙合 支托。
③间隙卡环位置:一般放在第一前磨牙上。卡环臂端位于第一前磨牙远颊侧。若因美观要求则卡环臂端置于4︱4近中颊侧。
④缺牙区牙槽嵴黏膜支持力弱者可适当减小人工牙的颊舌径或减牙不恢复第三磨牙。
(2)双侧多个后牙游离缺失,或一侧游离缺牙多,另一侧单个后牙游离缺失。 ①基牙选择:一般3—4个基牙,双侧相连。
②牙合 支托、间隙卡环设计同上,邻缺隙侧基牙上可设计RPI 、RPA 卡环。 ③加设间接固位体。
④人工牙排列:将人工牙减数或减小颊舌径以减小牙合 力。尽量伸展游离基托范围,增加与基托下组织密合度。
(3)双侧后牙全部缺失、余留前牙条件差:上颌不设牙合 支托,尖牙放置低位卡环固位,用黏膜支持式;下颌尖牙上设舌隆突支托及唇侧低位卡。
21. 试述可摘局部义齿确定正中咬合关系的方法
答:(1)在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确定上下颌牙的牙合 关系:适用于缺牙不多,余留牙的牙合 关系正常者。
(2)用蜡牙合 记录确定上下颌关系:口内仍有可以保持上下颌垂直关系的后牙,但在模型上却难以确定准确的牙合 关系者,可采用蜡牙合 记录确定。
(3)牙合 堤记录上下颌关系:若缺牙多、余牙少,不能保持正确关系者;单侧或双侧游离端缺牙,每侧连续缺牙两个以上;咬合紊乱,在口外模型上找不到一个恒定的正中牙合 关系,或上下牙列所缺牙无对颌牙相对者,可用牙合 堤记录上下颌关系。
22. 简述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出现软组织痛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答:(1)基托边缘过长、过锐,基托组织面有多余的塑料突起;基托进入牙槽嵴倒凹区或牙槽嵴处有骨尖、骨突或骨嵴。应磨改基托边缘、缓冲基托组织面,同时用药物治疗患处。
(2)硬区缓冲不够,应对疼痛区域的基托组织面进行缓冲。牙合 支托折断而引起义齿下沉,应修理义齿重新放置牙合 支托。
(3)咬合压力过大或过于集中,应调整咬合,减小牙合 力,加大基托以分散牙合 力来解除疼痛。
(4)义齿不稳定:应找出原因,改进义齿的稳定性。
(5)卡环臂过低刺激牙龈、舌侧卡环臂过高或过于突出而刺激舌缘引起疼痛,应调整卡环臂的位置或改变卡环设计。
23. 简述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出现固位、稳定不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答:(1)卡环不密合或未合理利用倒凹区,可以调整卡环来改善固位。
(2)基托不密合,边缘密封差或基托面积过小。
(3)存在支点;硬区基托缓冲不够;人工牙排列过于偏向唇(颊) 、舌侧。通过消除支点、缓冲硬区,调整人工牙排列等方法修改。
(4)卡环数量和分布不当,应改善义齿的设计形式和加强抗转动、移位的措施。
(5)义齿弹跳,卡环臂尖抵住了邻牙,应修改卡环臂。
(6)基牙牙冠小、固位形差,应增加基牙或改变卡环类型。
(7) 个别后牙缺失易牙合 向脱落,应改变就位道方向,利用制锁作用。
24.可摘局部义齿基托的作用包括:
(1)提供人工牙排列附着,传导和分散牙合力;
(2)将义齿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功能整体;
(3)可用于修复牙槽嵴的硬组织和软组织,恢复外形和美观;
(4)可增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也有间接固位的作用,可抵抗义齿的移位力量。
25.人工后牙的选择原则包括:
(1)人工牙的颊舌径应该比天然牙略为减小,以减轻支持组织的负荷;
(2)人工牙的牙合龈径应该根据失牙间隙的大小来选择,若上下后牙同时缺失,应该按照均分间隙的原则来选择后牙。后牙颊面的牙合龈径对美观还有一定的影响,选择时应该参考前牙唇面的切龈径;
(3)人工牙的近远中径应该与后牙的实有牙槽嵴宽度相匹配;
(4)尽量选择硬度较大,耐磨耗,使用方便的硬质塑料牙。
三、问答和论述题
1. 什么是RPI 卡环组?简述RPI 卡环组的优点.
. 答:由近中牙合 支托、远中邻面板、颊侧I 型杆式卡环三部分组成,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
优点:
①游离端邻缺隙积压受力小,方向接近牙长轴
②I 型杆卡与基牙接触面小,美观且患龋率低
③邻面导板防止义齿与基牙间食物嵌塞,同时起舌侧对抗卡环臂的作用。 ④近中支托小连接体可防止游离端义齿远中移位。
⑤游离端基托下组织受力增加,但作用力垂直于牙槽嵴且较均匀。
2. RPA与RPI 卡环的结构区别是什么?何时选择应用RPA 卡环?
答:RPA 与RPI 的区别:用圆环形卡环的固位臂代替 I 杆。
RPA 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当患者口腔前庭深度不足时,基牙下存在软组织倒凹时,或观测线低,接近颈缘时均不宜使用I 杆时。
3. 简述牙合 支托的作用。
答:(1)支持、传递牙合 力
(2)稳定义齿
(3)防止食物嵌塞和恢复牙合 关系
4. 如何确定RPD 的基托伸展范围?
答:基托的唇、颊侧边缘应该伸展至粘膜转折处,基托的后缘在上颌应伸展至翼上颌切迹,远中颊侧应盖过上颌结节,后缘中部最大的伸展范围可以到硬、软腭交界处稍后的软腭上。下颌基托后缘应覆盖磨牙后垫的1/3~1/2,基托的舌侧伸展至粘膜转折处,缓冲舌系带处,不影响舌的运动。原则上在保证义齿固位、支持和稳定的条件下,应该适当缩小基托的范围,让患者感到舒适美观。
5. 牙合 支托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答:(1)位置:一般位于天然牙的牙合 面近远中边缘嵴上,尤其是近缺牙区邻面牙合 边缘嵴上。咬合过紧者,放在上颌磨牙的颊沟或下颌磨牙的舌沟处。
(2)大小、形态:铸造金属牙合 支托呈圆三角形,近牙合 缘处较宽,向中心变窄;底面与支托窝相密合呈球凹接触关系;侧面观近牙合 边缘嵴处最厚,向中心渐薄;轴线角圆钝。长度约为1/4磨牙或1/3前磨牙的近远中径,宽度应为1/3磨牙或1/2前磨牙的颊舌径,厚度为1-1.5mm 。(3)材料:一般用牙用铸造合金制作。
(4)与基牙的关系:牙合 支托凹底应与基牙长轴垂线约呈20°(磨牙)或10°(前磨牙)左右仰角。
(5)厚度:不应影响就位与咬合,一般为1-1.5mm 。
6. 什么叫观测线?观测线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答:观测线:又称导线,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画的、用以区分硬、软组织的倒凹和非倒凹区的分界线。在基牙则为观测方向下基牙轴面最突点的连线,亦可称为基牙导线。导线龈向部分为基牙倒凹区,牙合 向部分为非倒凹区。
类型:
I 型: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倒凹区——主要位于基牙的远缺隙侧,近缺隙侧倒凹小
特点——远缺隙侧距牙合 面近,近缺隙侧距牙合 面远
II 型: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所画出的观测线
倒凹区——主要位于基牙的近缺隙侧,远缺隙侧倒凹小
特点——近缺隙侧距牙合 面近,远缺隙侧距牙合 面远
III 型:基牙向颊侧或舌侧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倒凹区——基牙的近远缺隙侧均有明显的倒凹,非倒凹区小
特点——近缺隙侧、远缺隙侧都距牙合 面近
7. 简述人工前牙选择的原则
答:(1)满足切割功能,达到语言和美观方面的要求。
(2)形态、大小和色泽应与同名牙和相邻牙对称协调。
(3)排牙应参考余留邻牙、对颌牙和缺牙区牙槽嵴情况。
(4)颜色应与患者的肤色、年龄相称,自然逼真。
(5)尽量选用成品牙。
8. 试述制作基托的要求
答:(1)基托的伸展范围
原则上在保证义齿固位、支持和稳定的条件下,应适当缩小基托的范围。最大伸展范围:上颌基托的后缘应盖过上颌结节,伸展至翼颌间隙,中部应止于硬软腭交界处稍后的软腭处;下颌基托的后缘应覆盖磨牙后垫的1/3-1/2;基托的唇、颊侧边缘应伸至黏膜转折处,边缘要圆钝。
(2)基托的厚度
应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足够的挠曲强度,塑料基托一般不少于1.5-2 ㎜,金属基托厚度一般约0.5㎜。
(3)基托与基牙及邻牙的关系
位于天然牙的非倒凹区,边缘与牙密合而无压力,近龈缘区基托应缓冲。
(4)基托与黏膜的关系
应密合而无压力,上颌结节颊侧、上颌硬区、下颌隆突、内斜嵴、骨尖等部位应缓冲。
(5)基托的形态与美学要求
基托的组织面与其下组织外形一致,密合无压痛。磨光面高度磨光,边缘均匀圆钝。基托的颊面、舌腭面的基本形态为凹斜面。
9. 简述间接固位体的作用
答:(1)防止游离端义齿牙合 向脱位,减少因义齿转动而造成对基牙的损伤。
(2)对抗侧向力,防止义齿旋转和摆动。
(3)分散牙合 力,减轻基牙及基托下组织承受的牙合 力。
10. 简述大连接体的作用
答:(1)连接义齿各部分形成一个整体
(2)传导和分散牙合 力至其他基牙和邻近的支持组织。
(3)与基托连接相比,可以缩小义齿的体积并增加义齿的强度。
11. 简述舌杆与粘膜的关系
答:牙槽嵴垂直形者舌杆与粘膜平行接触;倒凹形者舌杆在倒凹之上或在倒凹区留出间隙;斜坡形者舌杆与粘膜轻轻接触。义齿易下沉者舌杆预留0.5mm 缓冲间隙。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增加尖牙隆突支托或舌连续杆。
12. 试述牙列缺损的肯氏分类法
以缺牙所在的部位及牙缺隙数目分为四类:
第一类 牙弓两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二类 牙弓一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三类 牙弓一侧后牙缺失,且缺隙两端均有天然牙存在。
第四类 牙弓前部牙缺失,天然牙在缺隙的远中
13. 试述卡环弹性卡抱力的影响因素:
答:①脱位力的大小和方向:在脱位力相等的情况下,脱位力的方向与牙面间构成的角度越大,对牙面的正压力越大。
②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坡度:在卡环固位臂的弹性限度内,倒凹的深度越大,固位力就越大。倒凹深度相同时,坡度越大,固位力越大。
③卡环的形态、长短和粗细:在倒凹深度和坡度相同时,卡环臂越长则固位力下降。铸造的卡环臂纵向固位力强,而弯制的锻丝卡环则横向固位力强。在相同的位移下,卡环臂越粗,固位力越大。
④卡环材料的弹簧刚度和弹性限度:刚度越大,在相同位移下所产生的正压力越大。刚度相同的材料,弹性限度大者正压力越大,固位力越大。
⑤摩擦系数
14. 试述调节固位力的具体措施
答:(1)增减直接固位体的数目。固位力的大小与固位体的数目成正比。一般2~4个固位体。
(2)选择和修整基牙的固位倒凹。深度应小于1mm (铸造的不宜超过0.5mm )坡度应大于20度。
(3)调整基牙间的分散程度:基牙越分散,固位力增强。
(4)调整就位道。改变义齿就位道方向,使基牙的倒凹深度、坡度以及制锁角的大小改变处于最佳状态,即可达到增减固位力的目的。
(5)调节卡环臂进入倒凹区的深度和部位。当基牙倒凹过大而又无法磨改时,卡环臂不一定进入最深部位。
(6)选用刚度和弹性限度较大的固位体材料。
(7)选用不同制作方法的卡环。需纵向固位力强者,用铸造卡环。需横向固位力强者,用锻丝卡环。
(8)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连接体。使用有弹性的连接体进入基牙的部分倒凹区,可增强固位作用,减少食物嵌塞。
(9)利用制锁作用来增强固位效果。
(10)充分利用吸附力、大气压力来协同固位。
15. 简述义齿不稳定的原因
答:(1)支持组织的可让性:导致出现义齿的下沉。
(2)支持组织之间可让性的差异:导致出现义齿的翘动。
(3)可摘局部义齿结构上形成转动中心或转动轴:导致出现义齿的转动。
(4)作用力与平衡力之间的不协调:导致出现义齿的下沉、摆动或翘起。
16. 简述义齿不稳定现象的临床处理方法
答:(1)翘起:支点的另一端增加平衡基牙或间接固位体,同时利用近缺牙区基牙的远中倒凹固位或远中邻面的制锁作用抗衡。
(2)摆动:在支点或牙弓的对侧放置直接固位体或间接固位体;减小人工牙牙尖斜度以减小侧向合力,达到咬合平衡;加大基托的面积等。
(3)旋转:减小人工牙牙合 面的颊舌径,加宽牙合 支托;利用卡环体部环保稳定作用或义齿一端邻面基托的制锁作用;使用分臂卡环对抗旋转。
(4)下沉:增加平衡基牙,增加平衡距或缩短游离距;尽量伸展义齿游离端的区的基托面积;利用前牙区设置间接固位体;减小游离端的牙合 力,可减轻义齿的下沉。
17. 简述可摘局部义齿基牙选择原则
答:(1)选择健康牙做基牙:牙冠长短合适、有一定倒凹、牙体牙周健康、牙周膜面积大、支持力较大的牙为首选基牙。
(2)患病牙做基牙:牙体、牙髓疾病经彻底治疗后;轻度牙周病、经治疗并得到控制者可做基牙。
(3)选择固位形好的牙做基牙:到凹深度不超过1mm ,坡度大于20°。
(4)基牙数目:一般2-4 个。
(5)基牙位置:首选近缺牙间隙的牙做基牙。选用多个基牙时,彼此愈分散愈好。
18. 试述就位道选择原则
. 答:(1)便于患者摘戴。
(2)根据义齿的固位需要选择就位道。
(3)根据义齿的稳定需要选择就位道。
(4)所选择的就位道不应导致义齿与邻牙间出现过大的空隙,尤其在前牙区防止出现过大的相邻间隙而影响美观。
(5)在口腔预备时,应根据所设计的就位道,对基牙外形进行必要修整。
19. 简述直接固位体(卡环) 的设计原则
答:(1)不能因设计固位体而损伤基牙。
(2)固位体的数目、分布与基牙的位置、数目的选择原则相同。
(3)按导线设计卡环,也可根据义齿固位和稳定的需要,适当调整导线和卡环的类型。
(4)不损害基牙。
(5)卡环臂进入基牙倒凹的深度要合适。
(6)避免卡环臂对基牙产生侧向力和扭力。
(7)卡环与基牙表面要密合,接触面积尽可能小。
(8)当基牙牙周健康情况差、固位形态差或缺牙多,尤其是游离端缺牙,游离距显著大于平衡距而牙槽嵴支持力较差时,应增加固位体(增加基牙) 。
(9)增加基牙原则应靠近弱基牙、由线支承转变为面支承形式。
(10)兼顾美观、舒适及义齿的摘戴方便。
20. 试述肯氏一类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设计要点
答: (1)1—2个双侧后牙游离端缺失(8 7 ︱7 8缺失) :
①基牙选择:常选2个基牙。
②牙合 支托设计:邻缺隙侧基牙上设计远中牙合 支托,基牙条件差者可设置近中牙合 支托。
③间隙卡环位置:一般放在第一前磨牙上。卡环臂端位于第一前磨牙远颊侧。若因美观要求则卡环臂端置于4︱4近中颊侧。
④缺牙区牙槽嵴黏膜支持力弱者可适当减小人工牙的颊舌径或减牙不恢复第三磨牙。
(2)双侧多个后牙游离缺失,或一侧游离缺牙多,另一侧单个后牙游离缺失。 ①基牙选择:一般3—4个基牙,双侧相连。
②牙合 支托、间隙卡环设计同上,邻缺隙侧基牙上可设计RPI 、RPA 卡环。 ③加设间接固位体。
④人工牙排列:将人工牙减数或减小颊舌径以减小牙合 力。尽量伸展游离基托范围,增加与基托下组织密合度。
(3)双侧后牙全部缺失、余留前牙条件差:上颌不设牙合 支托,尖牙放置低位卡环固位,用黏膜支持式;下颌尖牙上设舌隆突支托及唇侧低位卡。
21. 试述可摘局部义齿确定正中咬合关系的方法
答:(1)在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确定上下颌牙的牙合 关系:适用于缺牙不多,余留牙的牙合 关系正常者。
(2)用蜡牙合 记录确定上下颌关系:口内仍有可以保持上下颌垂直关系的后牙,但在模型上却难以确定准确的牙合 关系者,可采用蜡牙合 记录确定。
(3)牙合 堤记录上下颌关系:若缺牙多、余牙少,不能保持正确关系者;单侧或双侧游离端缺牙,每侧连续缺牙两个以上;咬合紊乱,在口外模型上找不到一个恒定的正中牙合 关系,或上下牙列所缺牙无对颌牙相对者,可用牙合 堤记录上下颌关系。
22. 简述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出现软组织痛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答:(1)基托边缘过长、过锐,基托组织面有多余的塑料突起;基托进入牙槽嵴倒凹区或牙槽嵴处有骨尖、骨突或骨嵴。应磨改基托边缘、缓冲基托组织面,同时用药物治疗患处。
(2)硬区缓冲不够,应对疼痛区域的基托组织面进行缓冲。牙合 支托折断而引起义齿下沉,应修理义齿重新放置牙合 支托。
(3)咬合压力过大或过于集中,应调整咬合,减小牙合 力,加大基托以分散牙合 力来解除疼痛。
(4)义齿不稳定:应找出原因,改进义齿的稳定性。
(5)卡环臂过低刺激牙龈、舌侧卡环臂过高或过于突出而刺激舌缘引起疼痛,应调整卡环臂的位置或改变卡环设计。
23. 简述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出现固位、稳定不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答:(1)卡环不密合或未合理利用倒凹区,可以调整卡环来改善固位。
(2)基托不密合,边缘密封差或基托面积过小。
(3)存在支点;硬区基托缓冲不够;人工牙排列过于偏向唇(颊) 、舌侧。通过消除支点、缓冲硬区,调整人工牙排列等方法修改。
(4)卡环数量和分布不当,应改善义齿的设计形式和加强抗转动、移位的措施。
(5)义齿弹跳,卡环臂尖抵住了邻牙,应修改卡环臂。
(6)基牙牙冠小、固位形差,应增加基牙或改变卡环类型。
(7) 个别后牙缺失易牙合 向脱落,应改变就位道方向,利用制锁作用。
24.可摘局部义齿基托的作用包括:
(1)提供人工牙排列附着,传导和分散牙合力;
(2)将义齿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功能整体;
(3)可用于修复牙槽嵴的硬组织和软组织,恢复外形和美观;
(4)可增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也有间接固位的作用,可抵抗义齿的移位力量。
25.人工后牙的选择原则包括:
(1)人工牙的颊舌径应该比天然牙略为减小,以减轻支持组织的负荷;
(2)人工牙的牙合龈径应该根据失牙间隙的大小来选择,若上下后牙同时缺失,应该按照均分间隙的原则来选择后牙。后牙颊面的牙合龈径对美观还有一定的影响,选择时应该参考前牙唇面的切龈径;
(3)人工牙的近远中径应该与后牙的实有牙槽嵴宽度相匹配;
(4)尽量选择硬度较大,耐磨耗,使用方便的硬质塑料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