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对剥夺感理论的房地产市场公平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着房价上涨过快、许多人购买不起商品房的现象。为此,国家实施了针对困难户的保障房建设工程,但保障房覆盖面较小,数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同时商品房及保障房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现象。因此,结合人们收入分布函数,运用相对剥夺感指标实证分析房地产市场中的公平性,探讨不同因素的变化对相对剥夺感的影响对于今后采取相应措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国家层面上制定高层次的住房保障法律,减少房地产市场中的不公平现象极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房地产;相对剥夺感;公平
自1998年全面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房地产投资额由1997年的3178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48 267亿元,201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104 349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1978年的6.7平方米增到了2009年的28平方米,人们的居住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房地产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同时,房地产价格的飙升也超出了一般工薪阶层的承受能力。201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上升到了5034元/平方米,是1998年的2.46倍(陈佳贵等,2010)。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75.5%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徐思佳,2010)。高房价已经远超出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一个国家想取得基于社会安全的社会公平,必须解决好住房问题(nevitt ,1977)。但房地产市场中的公平含义非常丰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无法从定量层面上进行衡量。目前,定量分析房地产市场的公平相关文献少之又少。基于此,本文在相对剥夺感理论的基础上,首次尝试实证分析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中的相对剥夺感。
一、从理论层面透析我国房地产的不公平现象
社会比较是不公平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公平感的形成更多地来源于社会的比较。行为经济学中有“参照依赖”和“损失厌恶”的结论:现实中人们按照某个参照点定义自己的“损失”与“获得”,进而根据“损失”与“获得”的多少来确定自己的效用水平(tversky ,kahneman ,1991)。个体不仅会同组织内成员比较,而且也同外部组织成员比较。simkin 证实,行业标准的外部比较参照已经成为员工评价其报酬公平与否的基础(刘得明等,2008)。
thibaut 和Walker (1976)提出了程序公平的概念,认为如果裁决的程序是公平的,不管最终的结果是否对自己有利,则结果公平感都会加强。Bies 和Moag (1986)提出了互动公平的理念,认为组织越了解员工,则员工的公平感就越高。Greenberg (1990)认为互动公平包括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人际公平是领导是否尊重员工,信息公平就是是否给当事人
传达了应有的信息。对于不公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权利是同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人由于天赋的不同,同等劳动获得的财富应当是不平等的。马克思认为,
基于相对剥夺感理论的房地产市场公平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着房价上涨过快、许多人购买不起商品房的现象。为此,国家实施了针对困难户的保障房建设工程,但保障房覆盖面较小,数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同时商品房及保障房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现象。因此,结合人们收入分布函数,运用相对剥夺感指标实证分析房地产市场中的公平性,探讨不同因素的变化对相对剥夺感的影响对于今后采取相应措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国家层面上制定高层次的住房保障法律,减少房地产市场中的不公平现象极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房地产;相对剥夺感;公平
自1998年全面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房地产投资额由1997年的3178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48 267亿元,201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104 349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1978年的6.7平方米增到了2009年的28平方米,人们的居住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房地产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同时,房地产价格的飙升也超出了一般工薪阶层的承受能力。201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上升到了5034元/平方米,是1998年的2.46倍(陈佳贵等,2010)。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75.5%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徐思佳,2010)。高房价已经远超出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一个国家想取得基于社会安全的社会公平,必须解决好住房问题(nevitt ,1977)。但房地产市场中的公平含义非常丰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无法从定量层面上进行衡量。目前,定量分析房地产市场的公平相关文献少之又少。基于此,本文在相对剥夺感理论的基础上,首次尝试实证分析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中的相对剥夺感。
一、从理论层面透析我国房地产的不公平现象
社会比较是不公平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公平感的形成更多地来源于社会的比较。行为经济学中有“参照依赖”和“损失厌恶”的结论:现实中人们按照某个参照点定义自己的“损失”与“获得”,进而根据“损失”与“获得”的多少来确定自己的效用水平(tversky ,kahneman ,1991)。个体不仅会同组织内成员比较,而且也同外部组织成员比较。simkin 证实,行业标准的外部比较参照已经成为员工评价其报酬公平与否的基础(刘得明等,2008)。
thibaut 和Walker (1976)提出了程序公平的概念,认为如果裁决的程序是公平的,不管最终的结果是否对自己有利,则结果公平感都会加强。Bies 和Moag (1986)提出了互动公平的理念,认为组织越了解员工,则员工的公平感就越高。Greenberg (1990)认为互动公平包括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人际公平是领导是否尊重员工,信息公平就是是否给当事人
传达了应有的信息。对于不公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权利是同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人由于天赋的不同,同等劳动获得的财富应当是不平等的。马克思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