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经济报告

内部资料

(388)

安徽省经贸委信息中心编印 2001年11月6日

三季度全省商、供、贸动态

[省商业协会]

前三季度,全省消费品市场持续稳步增长,主要特点有:

1、全省市场稳中渐升。前三季度,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82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和8月末分别高出0.4和1.1个百分点。全省消费品市场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2、城乡差距略有缩小。前三季度,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45.9亿元,仅增长6.1%,两者增幅相差

3.8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两者相差0.9个百分点相比差距虽扩大不少,但与今年上半年相比差距却缩小了0.6个百分点,说明县以下市场在第三季度增速略有加快。

3、批发、零售贸易业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53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占总额的64.5%,其中限额以上增长12.0%,比限额以下增幅高出2.1个百分点。

4、餐饮业增速居高不下。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餐饮业实现9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幅度虽低于上半年0.9个百分点,但仍保持着两位数的增幅,其中合肥市餐饮业9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长29.2%。饮食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尤其是11月初将举办的徽菜烹饪大赛,必将进一步推动我省餐饮业的发展与提高。

全省商务系统商品销售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1、零售好于批发,大型商场起到支撑作用。前三季度,全省商务系统商品总额6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零售实现4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9.7%,其中城市销售额增幅达10.5%,比县以下销售增幅高出5.7个百分点。批发销售继续萎缩,比上年同期下降5.6%,但与上半年同比下降9.7%相比,降势有所减缓。零售增长主要靠城市销售的拉动,城市中又主要依托于大中型零售商场的促销。前三季度,安徽商之都销售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9%;六安商之都销售52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7%;安徽华联销售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淮南华联商厦销售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马鞍山华联商厦销售比上年同期增长21.3%;芜湖新百大厦销售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安庆商都销售比上年同期增长16.7%;宣州商业大厦销售比上年同期增长6.3%。

2、各市间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全省17个市中,7家增长、2家持平、8家下降。增幅最高为滁州市达13.9%,降幅最大仍是宣城市达46.2%,两者相差60个百分点。总体情况与上半年相比略有好转:由10家下降转为8家下降,减少了芜湖与巢湖市两家。合肥市商务系统零售额增幅达13.1%,但与上半年的增幅相比,却下降了1.7个百分点,这与百盛超市、苏宁家电城开业等购买分流有关。

3、家用电器的销售仍占市场主流。前三季度,全省统计的26种商品中,吃的商品9种,其中3种增加,6种下降,降幅最大的是食糖达58.0%;在5种

日用品中,4种增长,其中各种鞋销售355.2万双,增长15.1%,各种服装销售409万件,增长13.9%,电话机销售3.1万部,增长12.8%,洗衣粉销售3560吨,增长11.2%,摩托车销售5195辆,下降14.3%;12种家电商品中,8种增长,4种下降,其中增幅在1倍以上有:家用电脑增长147.4%、家用电风扇增长120%、房间空调器增长112.2%,录像机、微波炉和摄像机等分别增长58.2%、20.6%和24.5%,降幅最大的商品是家用双缸洗衣机,前9个月仅销3.3万台,比上年同期下降37.8%。一些家电商品的旺销,主要原因一是购买力相对较集中;二是商家、厂家抓住时机,倾力促销;三是价格较低,能为一般工薪阶层接受,更新换代购买增多。

4、喜庆消费增长明显。今年大学扩招,中秋、国庆同为一日,喜事相对集中在9月份及黄金周,带动了部分消费。有关资料显示,餐饮业增幅突出,拜师酒、新婚宴高于往年,省城有名的大酒店婚宴在黄金周前一个月就预订一空。全省商务系统9月份肉食禽蛋类销售91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9%,烟类销售12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新婚家庭的建立,旅游人数的增多,还带动了部分家电及其他商品的销售。9月份家用电脑销售增长6.9倍,录像机增长3.6倍,房间空调增长62.7%,摄像机增长45.2%,各种鞋增长19.3%。 前三季度,全省市场稳中趋活,商机不断涌现。今年时间已过去四分之三,国有商业要抓住后一时期的旺季市场,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在商品品牌上做文章,更应在提高服务质量,顺应市场变化上动脑筋。今冬明春市场仍然会有艳阳天,因为后市存在一些有利因素,如国家增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工资,医疗、保险政策进一步向个人倾斜,取消中小学的一些不合理收费等,这些都将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省供销社]

九月份全系统实现商品购进总额7.3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74%,累

计购进60.2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6%;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8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68%,累计销售72.0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5%;期末库存30.6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6%。

一、九月份购销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从各市购销情况看,多数市呈下降态势。除池州、黄山、淮南、蚌埠、马鞍山供销社购进额增长外,其它市供销社购进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芜湖、巢湖、淮北、安庆、滁州、宿州分别下降98.80%、82.20%、55.17%、23.90%、16.10%、1.60%。销售额下降的市有芜湖、淮北、宿州、滁州、蚌埠、铜陵、宣城,分别下降95.2%、76.9%、30.8%、15.9%、28.9%、30.5%、27%。

(二)从商品结构看,农副产品购进大幅下降。九月份农副产品购进929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6.51%,其中棉花类值下降55.97%,茶叶类值下降l.48%。由于棉花体制的改革,收购资金不到位,棉花收购量大幅下降,比上年同期下降56%,影响了购进总额。此外,由于春夏秋连续干旱,农业生产资料需求下降,加上农资市场的放开,市场竞争无序,基层农资公司资金短缺等多种原因,导致农资销售大幅度下降。全系统生产经营用销售3865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27%,其中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 661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82%。另外,由于深化体制改革,部分基层社已经合并、破产、变卖等,也是导致购销下降的原因之一。

二、当前棉花市场面临的基本形势:

1、国际国内棉花总量呈供大于求态势,国际棉花市场价格低迷,使我国棉花出口受阻;

2、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棉花市场面临外棉冲击;

3、棉花和棉纺织品市场尚无复苏迹象。

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我省棉花播种面积 520万亩左右,预计产量 550万担。九月初全省大部分地区已开秤收购新棉,标准级皮棉收购价北部地区为380

元/担左右,南部地区稍高,为400元/担左右。9月3日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2001年度棉花市场管理的通告,明确了棉花收购工作的有关问题。省供销社要求各地供销社加强棉花政策和市场形势的宣传,继续坚持“收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开展棉花购销工作,同时,严把收购质量关,杜绝“三丝”。

三、部分直属企业购销情况:

省农资公司:九月份购进797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34.1%;销售 853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主要原因是:1、连续干旱,影响了化肥销售;2、进口化肥购销额未在报表中体现。

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至九月底累计出口创汇1447.5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69%,其中:茶叶出口857.5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他商品出口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主要是毛浴巾、电表、胶管、石墨制品出口增幅较大。

再生资源公司:九月份购进252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7.9%;销售256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3.5%。

[省外经贸厅]

一、1-9月份全省外经贸运行情况

(一)对外贸易

据海关统计,1至9月全省进出口总额为27.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进口10.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l%,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

(二)利用外资

1至9月,全省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3家,比上年同期增长6.4%;合同外资额4624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实际使用外资额18990万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9.3%。今年以来,美国投资显著增长,实际投资1336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额的7%;新批大项目增多,共新批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5家,合同外资额达21947万美元,占全省合同外资额的47.5%;各市实际使用外资不均衡,合肥市仍居第一位,实际使用外资 9031万美元,芜湖、蚌埠、淮南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这4个市的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76.1%,亳州市实际使用外资实现零的突破。今年1至9月份实际使用外资虽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

(三)国外经济合作

至9月底,合同额完成2020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营业额完成818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外派人数为1456人,比上年同期下降 l.3%;月末在外人数为5269人。

(四)技术引进

1至9月,全省技术引进项目101项,成交金额1657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略有增长。

二、今年以来我省进出口的主要特点

1、出口低速增长,与全国出口增幅差距逐渐缩小。9月份当月出口2.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今年以来,我省出口持续在低位徘徊,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累计出口同比增幅分别为1.7%、5.2%和4.7%。与全国出口累计增幅差距由一季度的13个百分点降至二季度的3.6个百分点,三季度进一步降至2.3个百分点,差距逐渐缩小。

2、一般贸易进出口高速增长,加工贸易进出口大幅下降。1至9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2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6%。加工贸易出口完成3244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

下降8.6%,减少的主要商品有:鞋类下降38.3%、铜及铜材下降34.6%、玩具下降18.0%、轮胎下降16.1%、服装下降13.5%,生铁至今尚未有出口;加工贸易进口完成2039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1%,减少的主要商品有:废铜下降81.4%、铜矿砂下降37.5%、铁矿砂下降34.4%、塑料原料下降 29.7%、钢材下降27.2%、合成纤维下降26.5%、铜下降12.9%。

3、各类经营主体出口全面增长,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生产企业增长较快。1至9月全省出口经营主体中,省级外贸公司出口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占全省出口比重为48.6%;各市大外贸出口完成 8.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为51.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自营生产企业、市县外贸公司出口分别为3.2亿美元、3.6亿美元和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5%、6.7%、2.0%。

4、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增长,大宗商品当月出口量有增有减。1至9月全省机电产品出口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8%。据统计,1至8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成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4%。当月出口同比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部分大宗商品出口额大幅增加,如省技术公司出口的船舶增加1090万美元、服装增加285万美元、鞋类增加113万美元、羽绒制品增加123万美元、塑料制品增加117万美元、地毯增加157万美元,上述6个商品增加额达1885万美元,占全省当月出口增加额的80.5%。当月出口下降较大的商品有:铜及铜材出口减少565万美元、大米减少311万美元、玩具减少278万美元、生铁减少232万美元,上述4个商品9月份当月出口额减少1386万美元,影响全省出口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原因之二是各出口企业面对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今年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积极扩大成交,争取早出口、早收汇。

5、对部分传统市场出口下降,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增幅回落。至9月底,我省对东盟、台湾省和韩国出口降幅分别为24.4%、21.6%和22.2%。对东盟

出口下降的主要商品有:大米减少3469万美元、纺织品减少333万美元、铜材减少138万美元、羽毛减少126万美元、船舶减少121万美元、医药品减少120万美元;对台湾省出口下降的商品有:铜及铜材减少591万美元、羽毛球减少290万美元、服装减少94万美元;对韩国出口下降的商品有:铜及铜材减少1605万美元、生铁减少1214万美元、纺织品减少264万美元、医药品减少198万美元、芝麻减少193万美元。对欧洲出口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速已由上半年的20%降至9月底的18.9%,减少了1.l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则由上半年的增长5.3%降至9月底的0.8%,减少了4.5个百分点。

6、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幅超全国进口平均水平。1至9月全省进口完成10.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l%,高于我省出口平均增幅9.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进口平均增幅2.9个百分点。进口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于一般贸易进口和机电产品进口,l至9月一般贸易进口增长25.1%,其进口增量占全省进口增长总量的118.6%;机电产品进口增长10.0%,其进口增量占全省进口增长总量的27.4%。l至9月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加了一批原材料和投资品的进口;二是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因之实现较快增长;三是有些商品国内外价差较大,刺激了进口的快速增长。

1至9月我省出口虽保持4.7%的增长速度,与全国出口平均增幅差距逐渐缩小,但从目前的出口形势看,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尤其是“9.11”事件给世界经济及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初步显现。至9月底,我省对美国出口已由上半年的同比增长5.3%降至9月底的0.8%,减少了4.5个百分点;对欧洲出口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增幅已有所回落。因此,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和各类进出口企业要在抓好第四季度出口工作的同时,面对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要深入学习和研究WTO的各项规则。从当前看,

加入世贸组织短期内对农副产品出口占较大比重的我省来说,面临的挑战将更大一些。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和各类进出口企业,要按照许仲林省长在省政府5月27日召开的“全省扩大出口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对明年的外经贸工作早作筹划。要认真研究国际经贸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走势对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影响,结合各自实际,确定明年的工作思路和经营对策,以促进明年我省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以上材料根据省商业协会、省供销社、省外经贸厅有关资料整理

内部资料

(388)

安徽省经贸委信息中心编印 2001年11月6日

三季度全省商、供、贸动态

[省商业协会]

前三季度,全省消费品市场持续稳步增长,主要特点有:

1、全省市场稳中渐升。前三季度,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82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和8月末分别高出0.4和1.1个百分点。全省消费品市场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2、城乡差距略有缩小。前三季度,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45.9亿元,仅增长6.1%,两者增幅相差

3.8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两者相差0.9个百分点相比差距虽扩大不少,但与今年上半年相比差距却缩小了0.6个百分点,说明县以下市场在第三季度增速略有加快。

3、批发、零售贸易业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53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占总额的64.5%,其中限额以上增长12.0%,比限额以下增幅高出2.1个百分点。

4、餐饮业增速居高不下。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餐饮业实现9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幅度虽低于上半年0.9个百分点,但仍保持着两位数的增幅,其中合肥市餐饮业9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长29.2%。饮食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尤其是11月初将举办的徽菜烹饪大赛,必将进一步推动我省餐饮业的发展与提高。

全省商务系统商品销售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1、零售好于批发,大型商场起到支撑作用。前三季度,全省商务系统商品总额6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零售实现4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9.7%,其中城市销售额增幅达10.5%,比县以下销售增幅高出5.7个百分点。批发销售继续萎缩,比上年同期下降5.6%,但与上半年同比下降9.7%相比,降势有所减缓。零售增长主要靠城市销售的拉动,城市中又主要依托于大中型零售商场的促销。前三季度,安徽商之都销售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9%;六安商之都销售52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7%;安徽华联销售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淮南华联商厦销售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马鞍山华联商厦销售比上年同期增长21.3%;芜湖新百大厦销售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安庆商都销售比上年同期增长16.7%;宣州商业大厦销售比上年同期增长6.3%。

2、各市间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全省17个市中,7家增长、2家持平、8家下降。增幅最高为滁州市达13.9%,降幅最大仍是宣城市达46.2%,两者相差60个百分点。总体情况与上半年相比略有好转:由10家下降转为8家下降,减少了芜湖与巢湖市两家。合肥市商务系统零售额增幅达13.1%,但与上半年的增幅相比,却下降了1.7个百分点,这与百盛超市、苏宁家电城开业等购买分流有关。

3、家用电器的销售仍占市场主流。前三季度,全省统计的26种商品中,吃的商品9种,其中3种增加,6种下降,降幅最大的是食糖达58.0%;在5种

日用品中,4种增长,其中各种鞋销售355.2万双,增长15.1%,各种服装销售409万件,增长13.9%,电话机销售3.1万部,增长12.8%,洗衣粉销售3560吨,增长11.2%,摩托车销售5195辆,下降14.3%;12种家电商品中,8种增长,4种下降,其中增幅在1倍以上有:家用电脑增长147.4%、家用电风扇增长120%、房间空调器增长112.2%,录像机、微波炉和摄像机等分别增长58.2%、20.6%和24.5%,降幅最大的商品是家用双缸洗衣机,前9个月仅销3.3万台,比上年同期下降37.8%。一些家电商品的旺销,主要原因一是购买力相对较集中;二是商家、厂家抓住时机,倾力促销;三是价格较低,能为一般工薪阶层接受,更新换代购买增多。

4、喜庆消费增长明显。今年大学扩招,中秋、国庆同为一日,喜事相对集中在9月份及黄金周,带动了部分消费。有关资料显示,餐饮业增幅突出,拜师酒、新婚宴高于往年,省城有名的大酒店婚宴在黄金周前一个月就预订一空。全省商务系统9月份肉食禽蛋类销售91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9%,烟类销售12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新婚家庭的建立,旅游人数的增多,还带动了部分家电及其他商品的销售。9月份家用电脑销售增长6.9倍,录像机增长3.6倍,房间空调增长62.7%,摄像机增长45.2%,各种鞋增长19.3%。 前三季度,全省市场稳中趋活,商机不断涌现。今年时间已过去四分之三,国有商业要抓住后一时期的旺季市场,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在商品品牌上做文章,更应在提高服务质量,顺应市场变化上动脑筋。今冬明春市场仍然会有艳阳天,因为后市存在一些有利因素,如国家增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工资,医疗、保险政策进一步向个人倾斜,取消中小学的一些不合理收费等,这些都将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省供销社]

九月份全系统实现商品购进总额7.3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74%,累

计购进60.2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6%;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8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68%,累计销售72.0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5%;期末库存30.6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6%。

一、九月份购销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从各市购销情况看,多数市呈下降态势。除池州、黄山、淮南、蚌埠、马鞍山供销社购进额增长外,其它市供销社购进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芜湖、巢湖、淮北、安庆、滁州、宿州分别下降98.80%、82.20%、55.17%、23.90%、16.10%、1.60%。销售额下降的市有芜湖、淮北、宿州、滁州、蚌埠、铜陵、宣城,分别下降95.2%、76.9%、30.8%、15.9%、28.9%、30.5%、27%。

(二)从商品结构看,农副产品购进大幅下降。九月份农副产品购进929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6.51%,其中棉花类值下降55.97%,茶叶类值下降l.48%。由于棉花体制的改革,收购资金不到位,棉花收购量大幅下降,比上年同期下降56%,影响了购进总额。此外,由于春夏秋连续干旱,农业生产资料需求下降,加上农资市场的放开,市场竞争无序,基层农资公司资金短缺等多种原因,导致农资销售大幅度下降。全系统生产经营用销售3865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27%,其中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 661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82%。另外,由于深化体制改革,部分基层社已经合并、破产、变卖等,也是导致购销下降的原因之一。

二、当前棉花市场面临的基本形势:

1、国际国内棉花总量呈供大于求态势,国际棉花市场价格低迷,使我国棉花出口受阻;

2、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棉花市场面临外棉冲击;

3、棉花和棉纺织品市场尚无复苏迹象。

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我省棉花播种面积 520万亩左右,预计产量 550万担。九月初全省大部分地区已开秤收购新棉,标准级皮棉收购价北部地区为380

元/担左右,南部地区稍高,为400元/担左右。9月3日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2001年度棉花市场管理的通告,明确了棉花收购工作的有关问题。省供销社要求各地供销社加强棉花政策和市场形势的宣传,继续坚持“收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开展棉花购销工作,同时,严把收购质量关,杜绝“三丝”。

三、部分直属企业购销情况:

省农资公司:九月份购进797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34.1%;销售 853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主要原因是:1、连续干旱,影响了化肥销售;2、进口化肥购销额未在报表中体现。

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至九月底累计出口创汇1447.5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69%,其中:茶叶出口857.5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他商品出口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主要是毛浴巾、电表、胶管、石墨制品出口增幅较大。

再生资源公司:九月份购进252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7.9%;销售256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3.5%。

[省外经贸厅]

一、1-9月份全省外经贸运行情况

(一)对外贸易

据海关统计,1至9月全省进出口总额为27.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进口10.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l%,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

(二)利用外资

1至9月,全省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3家,比上年同期增长6.4%;合同外资额4624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实际使用外资额18990万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9.3%。今年以来,美国投资显著增长,实际投资1336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额的7%;新批大项目增多,共新批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5家,合同外资额达21947万美元,占全省合同外资额的47.5%;各市实际使用外资不均衡,合肥市仍居第一位,实际使用外资 9031万美元,芜湖、蚌埠、淮南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这4个市的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76.1%,亳州市实际使用外资实现零的突破。今年1至9月份实际使用外资虽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

(三)国外经济合作

至9月底,合同额完成2020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营业额完成818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外派人数为1456人,比上年同期下降 l.3%;月末在外人数为5269人。

(四)技术引进

1至9月,全省技术引进项目101项,成交金额1657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略有增长。

二、今年以来我省进出口的主要特点

1、出口低速增长,与全国出口增幅差距逐渐缩小。9月份当月出口2.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今年以来,我省出口持续在低位徘徊,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累计出口同比增幅分别为1.7%、5.2%和4.7%。与全国出口累计增幅差距由一季度的13个百分点降至二季度的3.6个百分点,三季度进一步降至2.3个百分点,差距逐渐缩小。

2、一般贸易进出口高速增长,加工贸易进出口大幅下降。1至9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2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6%。加工贸易出口完成3244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

下降8.6%,减少的主要商品有:鞋类下降38.3%、铜及铜材下降34.6%、玩具下降18.0%、轮胎下降16.1%、服装下降13.5%,生铁至今尚未有出口;加工贸易进口完成2039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1%,减少的主要商品有:废铜下降81.4%、铜矿砂下降37.5%、铁矿砂下降34.4%、塑料原料下降 29.7%、钢材下降27.2%、合成纤维下降26.5%、铜下降12.9%。

3、各类经营主体出口全面增长,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生产企业增长较快。1至9月全省出口经营主体中,省级外贸公司出口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占全省出口比重为48.6%;各市大外贸出口完成 8.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为51.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自营生产企业、市县外贸公司出口分别为3.2亿美元、3.6亿美元和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5%、6.7%、2.0%。

4、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增长,大宗商品当月出口量有增有减。1至9月全省机电产品出口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8%。据统计,1至8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成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4%。当月出口同比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部分大宗商品出口额大幅增加,如省技术公司出口的船舶增加1090万美元、服装增加285万美元、鞋类增加113万美元、羽绒制品增加123万美元、塑料制品增加117万美元、地毯增加157万美元,上述6个商品增加额达1885万美元,占全省当月出口增加额的80.5%。当月出口下降较大的商品有:铜及铜材出口减少565万美元、大米减少311万美元、玩具减少278万美元、生铁减少232万美元,上述4个商品9月份当月出口额减少1386万美元,影响全省出口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原因之二是各出口企业面对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今年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积极扩大成交,争取早出口、早收汇。

5、对部分传统市场出口下降,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增幅回落。至9月底,我省对东盟、台湾省和韩国出口降幅分别为24.4%、21.6%和22.2%。对东盟

出口下降的主要商品有:大米减少3469万美元、纺织品减少333万美元、铜材减少138万美元、羽毛减少126万美元、船舶减少121万美元、医药品减少120万美元;对台湾省出口下降的商品有:铜及铜材减少591万美元、羽毛球减少290万美元、服装减少94万美元;对韩国出口下降的商品有:铜及铜材减少1605万美元、生铁减少1214万美元、纺织品减少264万美元、医药品减少198万美元、芝麻减少193万美元。对欧洲出口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速已由上半年的20%降至9月底的18.9%,减少了1.l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则由上半年的增长5.3%降至9月底的0.8%,减少了4.5个百分点。

6、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幅超全国进口平均水平。1至9月全省进口完成10.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l%,高于我省出口平均增幅9.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进口平均增幅2.9个百分点。进口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于一般贸易进口和机电产品进口,l至9月一般贸易进口增长25.1%,其进口增量占全省进口增长总量的118.6%;机电产品进口增长10.0%,其进口增量占全省进口增长总量的27.4%。l至9月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加了一批原材料和投资品的进口;二是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因之实现较快增长;三是有些商品国内外价差较大,刺激了进口的快速增长。

1至9月我省出口虽保持4.7%的增长速度,与全国出口平均增幅差距逐渐缩小,但从目前的出口形势看,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尤其是“9.11”事件给世界经济及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初步显现。至9月底,我省对美国出口已由上半年的同比增长5.3%降至9月底的0.8%,减少了4.5个百分点;对欧洲出口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增幅已有所回落。因此,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和各类进出口企业要在抓好第四季度出口工作的同时,面对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要深入学习和研究WTO的各项规则。从当前看,

加入世贸组织短期内对农副产品出口占较大比重的我省来说,面临的挑战将更大一些。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和各类进出口企业,要按照许仲林省长在省政府5月27日召开的“全省扩大出口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对明年的外经贸工作早作筹划。要认真研究国际经贸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走势对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影响,结合各自实际,确定明年的工作思路和经营对策,以促进明年我省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以上材料根据省商业协会、省供销社、省外经贸厅有关资料整理


相关文章

  • 解读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的报告
  • 解读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的报告 26日上午,中共安徽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安徽大剧院开幕,张宝顺同志代表第八届省委向大会作报告.从这份报告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就,也看到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六条新 ...查看


  • 皖江城市带调研报告
  • 城市 城市发展战略 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史善新带队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皖江编者按:2007年7月12日到18日,由中宣部原副部长朱厚泽. 城市带调研组到安徽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成员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顾文选.中 ...查看


  • 民爆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_目录
  • http://bg.qianzhan.com/ 公司背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华园,主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战略参考价值的细分产业竞争决策支持系统.细分产业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互联网+转型咨询.产业园区规划. ...查看


  • 酒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酒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1.1 项目简介 ......................................... ...查看


  • 彭泽核电疑云
  • 环评报告被指严重掺水,前期投入30多亿元的江西彭泽核电站项目去留存疑. 这或许是中国核电史上最吊诡的项目--长达20多年的酝酿筹备促成前期巨额投资,扑朔迷离的环评报告又让其陡添神秘.处于等待审批状态的江西彭泽核电站项目,已引发跨江西.安徽跨 ...查看


  • 安徽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
  • 安徽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鼓励和指导企业有效开展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安徽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在本省辖区内 ...查看


  • 码头港口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此文为WORD版本,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 3 第二章 吞吐量发展预测及建设规模 ............... 8 第三章 自然条件 ..... ...查看


  • 2017年中国快递业发展前景预测
  • ▄ 前言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 ...查看


  • 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 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而奋斗 --张宝顺同志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张宝顺同志在向省第九次党代会作报告时指出,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 ...查看


  • 九次党代会解读
  • 九次党代会解读 1 (分值:3/得分:3) 2 得分:3) 3 4 5 劳务输出 扩大就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 城镇化 ( )年我省启动实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分值:3/得分:3) 2004 2006 2002 2008 提高人口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