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一、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

(一)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的基本要点是: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健全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的党组织;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不健全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所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党组织,或转到其所去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党员在流动中将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保存在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这些机构的党组织如具备条件并经同级地方党委同意,可以接受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因某些原因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的组织关系。

(二)党员流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党组织应及时为他们转移组织关系。其中外出时间较短(六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三)《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原所在党(工)委按规定登记发放,作为流动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党的活动的凭证;党员可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基层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四)《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门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制定的统一式样定点印刷,并加强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印刷。

《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党(工)委负责发放。发放时,要登记造册,详细登记持证外出党员的姓名、所在支部、发证时间、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等情况,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流动党员活动证》一般应贴本人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并由发证的党(工)委在照片上加盖印章。特殊情况未贴照片的,应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五)《流动党员活动证》适用于短期外出(六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

下列情况不能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1、短期(六个月以内)外出参加会议、学习进修、借调工作、休假探亲的党员,仍开具党员证明信。

2、长期(六个月以上)外出工作且有固定地点的党员,应转移正式组织关系。

3、流动性较大,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返回原所在单位的党员,可以在原单位继续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二、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党组织报告

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以及外出后与党组织联系的方式等。

三、党组织对外出的党员要进行行前教育

有外出党员的党组织,应在党员外出前对其进行教育,针对外出党员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教育内容一般应包括:(1)要求党员外出后要主动与所去地区或单位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按照规定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或出示《流动党员活动证》。(2)要求党员在外出期间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所在单位(地区)党的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要求党员外出后应通过适当方式,与原所在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汇报在外出所在单位的思想、工作情况。(4)要求党员外出返回时,应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或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党组织查验,并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四、流动党员要主动与外出所在地党组织联系

党员外出应根据就近、方便和有利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原则,主动与所到地方或单位党组织(基层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联系,及时办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或出示《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外出后不能以任何借口隐蔽自己的党员身份,不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若所到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党员可与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联系,也可以与其所在地(街道、社区或乡镇、村)的党组织联系。如与所在地方或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联系遇到困难,可与当地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联系。

五、党员外出期间要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外出期间,必须按照党章的规定,编入党的一个组织、按期过组织生活和交纳党费,认真执行党组织的决议,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在工作、生活中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二要遵守当地法规和所去单位的规章制度,诚实劳动,合法致富,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要通过书面汇报、邮件、电话、email等多种方式,与原所在社区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情况。四要自觉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敢于抵制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在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等方面走在群众的前头。

六、流动党员参加选举问题

办理正式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的流动党员,应在转入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开具党员证明信和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流动党员,他们没有转移正式组织关系,都应在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行使表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出党员原所在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时,如外出党员确因情况特殊无法到会,经党员大会同意,可不计算为应到会人数。

七、流动党员中的预备党员转正问题

预备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期间,如预备期满,应向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转正手续。办理这类预备党员转正手续时,党组织要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其他途径,认真了解和考察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应负责地介绍有关情况。

美术系党总支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一、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

(一)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的基本要点是: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健全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的党组织;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不健全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所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党组织,或转到其所去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党员在流动中将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保存在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这些机构的党组织如具备条件并经同级地方党委同意,可以接受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因某些原因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的组织关系。

(二)党员流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党组织应及时为他们转移组织关系。其中外出时间较短(六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三)《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原所在党(工)委按规定登记发放,作为流动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党的活动的凭证;党员可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基层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四)《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门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制定的统一式样定点印刷,并加强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印刷。

《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党(工)委负责发放。发放时,要登记造册,详细登记持证外出党员的姓名、所在支部、发证时间、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等情况,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流动党员活动证》一般应贴本人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并由发证的党(工)委在照片上加盖印章。特殊情况未贴照片的,应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五)《流动党员活动证》适用于短期外出(六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

下列情况不能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1、短期(六个月以内)外出参加会议、学习进修、借调工作、休假探亲的党员,仍开具党员证明信。

2、长期(六个月以上)外出工作且有固定地点的党员,应转移正式组织关系。

3、流动性较大,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返回原所在单位的党员,可以在原单位继续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二、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党组织报告

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以及外出后与党组织联系的方式等。

三、党组织对外出的党员要进行行前教育

有外出党员的党组织,应在党员外出前对其进行教育,针对外出党员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教育内容一般应包括:(1)要求党员外出后要主动与所去地区或单位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按照规定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或出示《流动党员活动证》。(2)要求党员在外出期间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所在单位(地区)党的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要求党员外出后应通过适当方式,与原所在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汇报在外出所在单位的思想、工作情况。(4)要求党员外出返回时,应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或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党组织查验,并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四、流动党员要主动与外出所在地党组织联系

党员外出应根据就近、方便和有利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原则,主动与所到地方或单位党组织(基层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联系,及时办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或出示《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外出后不能以任何借口隐蔽自己的党员身份,不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若所到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党员可与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联系,也可以与其所在地(街道、社区或乡镇、村)的党组织联系。如与所在地方或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联系遇到困难,可与当地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联系。

五、党员外出期间要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外出期间,必须按照党章的规定,编入党的一个组织、按期过组织生活和交纳党费,认真执行党组织的决议,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在工作、生活中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二要遵守当地法规和所去单位的规章制度,诚实劳动,合法致富,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要通过书面汇报、邮件、电话、email等多种方式,与原所在社区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情况。四要自觉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敢于抵制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在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等方面走在群众的前头。

六、流动党员参加选举问题

办理正式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的流动党员,应在转入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开具党员证明信和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流动党员,他们没有转移正式组织关系,都应在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行使表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出党员原所在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时,如外出党员确因情况特殊无法到会,经党员大会同意,可不计算为应到会人数。

七、流动党员中的预备党员转正问题

预备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期间,如预备期满,应向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转正手续。办理这类预备党员转正手续时,党组织要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其他途径,认真了解和考察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应负责地介绍有关情况。

美术系党总支


相关文章

  • 过渡阶段流动儿童教育的政策目标
  • 过渡阶段流动儿童教育的政策目标.体系设计与制度保障 一.过渡阶段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目标:从"能上学"到"上好学.好上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我 ...查看


  • 流动党员管理情况汇报
  • 凤山乡流动党员管理情况汇报 一.加强领导 落实管理责任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措施得力.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作为党 ...查看


  • 对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毕业生流动党员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加强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既是基层党组织应尽的责任,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就目前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中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 ...查看


  • "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研究
  • 作者:王世谊刘德林彭亮太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03期 中图分类号:D263.4文献标码:A文章编号:1672-9048(2008)04-0011-07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 ...查看


  •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 策勒乡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随着我乡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外出务工人口日益增多的趋势,及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机制,提高流动党员 ...查看


  • 党员管理调研报告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党员.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组织执政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常州市xxxx区作为苏南先进装 ...查看


  •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处在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市场化.城市化.现代化相互激荡,交互推进.如何探索和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整个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党内统计数据显示,社区流动党 ...查看


  •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
  • 2009年xx镇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工 作 总 结 xx镇党委 我县是外出务工人员大县,xx镇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为流动党员服好务,保持其先进性xx镇采取四项举措,切实抓好返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现将基本情况做汇报如下. 一 ...查看


  •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党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内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务工,随着劳动力流动的日趋频繁,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如 ...查看


  • 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 近年来,我市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和本市农村人口.截至目前,全市城区面积达到42.65平方公里,人口40.04万人,暂住人口10.4万人,流动党员2563人.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党员,不仅延续了原先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