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导学案

课题:蜡烛

主备:胡建明 审批: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主要经过。

2、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3、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4、透过老妇人的行为领悟其人性的本质。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课文(要求读两遍以上,达到熟悉内容的目的)。 2、明确字音和词义:

偷袭.(xí) 拂晓..(fó xiǎo) 瓦砾..(wǎ lì) 地窖.(jiào) 鞠躬..(jū gōng) 颤巍..巍(chàn wēi) 匍匐..(pú fú) 【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 【名副其实】名称与实质相合一致 【颤巍巍】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肃穆】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 3、了解作者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4、了解背景

本文写于第二次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从北往南对德国法西斯进行反攻,帮助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各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本文写的就是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是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2、把握文中反复描写的内容。

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这篇课文对敌人的炮火、蜡烛、围巾、老妇人的某些动作进行了反复地描写?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分别说一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如、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

(1)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 (2)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 作用: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出表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①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②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③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作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对黑围巾的(四次)交代:

①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反复交代围巾的作用:“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黑色给人一种沉重肃穆之感。老妇人不只用自己的行动,也在用自己的衣着表现对红军士兵的哀悼。这围巾也渲染了一种沉郁悲凉的气氛,衬托了人们悲哀的心情。(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寄托老妇人的哀思。)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 (三次)写“爬”:

①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她那里去。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 ②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

③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

爬出了地窖。 (三)次写“跪”:

①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②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③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反复写这些动作的作用: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老妇人的行动不便,以及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三、展示交流

1、文中很多内容都很感动人,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处,为什么? 参考: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视若亲人,沉痛哀悼——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真情祭悼——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2、说一说: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1、老妇人饱受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仇恨侵略者,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2、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3、她如同对待亲人一样安葬红军烈士,并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 四、点评小结 反复描写的作用

五、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划线字注音。

拂( )晓 肃穆( ) 烧灼( ) 瓦砾( ) 地窖( ) 鞠( )躬 精疲力竭( ) 名副其实 ( ) 天翻地覆( ) 精疲力竭 从容不迫 颤巍巍 永垂不朽 2、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1)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出那些水。

(2)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在老妇人的近旁。

(3)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 重点文段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②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④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7、(1)第一段中的“还”字是否多余?

(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处?

8、作者为什么要对那支大蜡烛的来历进行补充?

9、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老妇人育乞西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意?

10、试从选文中找出表现老妇人虔诚的态度和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的词语。 答案:

4、(1)舀 (2)打 (3)抄

5、示例:①希望和平。②必要时会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而战。③再次了呼吁和平的心声。

7、(1)不多余。“还”字突出德军炮击时间长,老妇人的处境十分危险。(2)“揣”字写出了老妇人对大蜡烛十分珍惜的情态。

8、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献给苏联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9、围巾的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10、示例:耐心地、两臂交叉

课题:蜡烛

主备:胡建明 审批: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主要经过。

2、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3、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4、透过老妇人的行为领悟其人性的本质。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课文(要求读两遍以上,达到熟悉内容的目的)。 2、明确字音和词义:

偷袭.(xí) 拂晓..(fó xiǎo) 瓦砾..(wǎ lì) 地窖.(jiào) 鞠躬..(jū gōng) 颤巍..巍(chàn wēi) 匍匐..(pú fú) 【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 【名副其实】名称与实质相合一致 【颤巍巍】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肃穆】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 3、了解作者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4、了解背景

本文写于第二次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从北往南对德国法西斯进行反攻,帮助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各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本文写的就是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是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2、把握文中反复描写的内容。

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这篇课文对敌人的炮火、蜡烛、围巾、老妇人的某些动作进行了反复地描写?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分别说一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如、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

(1)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 (2)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 作用: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出表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①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②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③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作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对黑围巾的(四次)交代:

①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反复交代围巾的作用:“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黑色给人一种沉重肃穆之感。老妇人不只用自己的行动,也在用自己的衣着表现对红军士兵的哀悼。这围巾也渲染了一种沉郁悲凉的气氛,衬托了人们悲哀的心情。(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寄托老妇人的哀思。)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 (三次)写“爬”:

①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她那里去。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 ②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

③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

爬出了地窖。 (三)次写“跪”:

①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②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③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反复写这些动作的作用: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老妇人的行动不便,以及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三、展示交流

1、文中很多内容都很感动人,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处,为什么? 参考: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视若亲人,沉痛哀悼——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真情祭悼——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2、说一说: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1、老妇人饱受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仇恨侵略者,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2、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3、她如同对待亲人一样安葬红军烈士,并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 四、点评小结 反复描写的作用

五、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划线字注音。

拂( )晓 肃穆( ) 烧灼( ) 瓦砾( ) 地窖( ) 鞠( )躬 精疲力竭( ) 名副其实 ( ) 天翻地覆( ) 精疲力竭 从容不迫 颤巍巍 永垂不朽 2、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1)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出那些水。

(2)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在老妇人的近旁。

(3)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 重点文段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②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④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7、(1)第一段中的“还”字是否多余?

(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处?

8、作者为什么要对那支大蜡烛的来历进行补充?

9、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老妇人育乞西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意?

10、试从选文中找出表现老妇人虔诚的态度和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的词语。 答案:

4、(1)舀 (2)打 (3)抄

5、示例:①希望和平。②必要时会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而战。③再次了呼吁和平的心声。

7、(1)不多余。“还”字突出德军炮击时间长,老妇人的处境十分危险。(2)“揣”字写出了老妇人对大蜡烛十分珍惜的情态。

8、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献给苏联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9、围巾的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10、示例:耐心地、两臂交叉


相关文章

  • 失重火焰-蜡烛在太空中能否燃烧-失重燃烧_魏锐
  • 问题讨论与思考 一个有趣的驱动性问题 ---蜡烛在太空中能否燃烧 魏 锐1* 黄 婷2 杨晶晶3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1云南昆明市第一中学 6北京11.00875:2.50031:3.01中学 100091 ,男,汉族,河南濮阳人.1 ...查看


  • 十二款创意蜡烛点亮圣诞节
  • 圣诞.新年12月注定是个隆重.温馨而美丽的月份,蜡烛是节日的主角之一,也是营造气氛的行家里手,不过,如何将有限的蜡烛制造出更多的意境,就需要动动脑筋了.圣诞.新年12月注定是个隆重.温馨而美丽的月份,蜡烛是节日的主角之一,也是营造气氛的行家 ...查看


  • 赞美蜡烛的作文
  • 赞美蜡烛的作文(一) 世上无奇不有,有人喜欢那娇艳的鲜花,有人喜欢顽强的小草.而我,却喜欢那普普通通的小草,因为在我心中它是平凡而伟大的. 蜡烛,他有长长的身躯,有白色,红色,彩色的颜色.白色的犹如一根根晶莹的透明的柱子:红色像一颗颗红玛瑙 ...查看


  • 透镜成像的规律
  • 1.(2013•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查看


  • 5.蜡烛的变化教案
  • 课题:蜡烛的变化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制作人:王永刚 一.教学目标 ●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二.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查看


  • 3蜡烛导学案
  • 3.蜡 烛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西蒙诺夫(1915-1979),是-----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诗集----,长篇小说-----,三部曲-----,-----,-----等.这篇文章是由------翻译的. ...查看


  • 平面镜实验
  • 1.如图17所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 ...查看


  • 中考--光学实验 专题
  • 中考--光学实验 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方法与步骤: 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 ...查看


  • 探索蜡烛燃烧的现象
  • 探索蜡烛燃烧的现象 --大班教学活动 汾矿集团机关幼儿园 王朝丽 活动目标: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探索光趣和观察. 活动准备:打火机.蜡烛.盘子一桌一个 玻璃杯(大.小)/每桌一套 活动过程:1.点蜡烛 ...查看


  • 幼儿园教案蜡烛滴画:小熊的生日礼物doc
  • 一.设计意图 "蜡烛"是一种易燃物品,通常我们是禁止孩子们玩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因为它的危险性,而忽略了它的有益性呢?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们学习的目的,正是引导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会正确使用蜡烛的方法.因此,本次活动,我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