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黄埔军校有感
2009年7月5日,在思政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我们怀着一颗轻松又充满崇拜的心参观了黄埔军校,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经过漫长的“跋涉”终于来到黄埔军校前。大家雀跃般跳下车。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首先了解了黄埔军校的历史。
黄埔军校原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国民党将军队移交给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沿用至今,因其校址设在黄埔区,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在1924年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由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如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一经建立,就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黄埔军校师生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与富强,在中国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创建于80多年前的黄埔军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极短的时间里,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改变中国命运的政治军事英才,堪称中国教育的伟大创举,堪称世界教育的伟大传奇。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古今中外的教育改革都伴随着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指导思想的碰撞与争辩。随着经济建设的地位上升、科学技术的飞速,大学教育的社会科学教育、人文精神教育一度被淡化。更不用说中小学,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是被淡忘就是被边缘化。就像我以前读的小学一样,思想品德课直接不上。学校教育的重理轻文、重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轻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必然导致社会对教育的不满,,人们不是常抱怨说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责任感。
当代学校教育承载很多任务,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会学习、生存、发展、创新、保持强健体魄等等。为了各种各样的考试使读书成为世上最苦最累的“职业”。在我看来,一个人在刚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做应该最先要学的应是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刚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一般只有6、7岁,要求我们掌握太多太复杂的知识或训练好所有技能,根据我们当时的水平使远远超出的,那是在扼杀生命的活力。人生命的有限与知识的无限的矛盾决定了知识要靠人一
生不断去学习获得。但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建设却有其敏感期,在人最具可塑性的时候,基础品德是比较容易植入和不易移易的,也是比较扎实的。所形成的价值观也更容易走向“正途”。
此外,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普遍存在着脱离实际、枯燥说教、丧失权威、实效性差等问题。学生精神世界构建需要经历一个外部影响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逐渐外显的复杂过程,它要有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参与和介入才可能实现。当年黄埔军人的爱国革命精神,就不仅仅是在书斋中生成的。他们通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的战火洗礼,亲眼目睹了军阀政权、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深刻认识了旧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这些都巩固了他们救国救亡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因此,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真实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发展和感悟生命成长的道德需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在践行中,反复对话、反复感受、反复共享,使其心理过程、思想矛盾、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得以展开,从而建构和重构道德生活经验,构建学生崇高丰富的精神世界。
归纳起来,我觉得现在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做到已下几点:1、时效性原则。学校教育应该首先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建设,从源头上做到人的可持续发展。2、回归现实。通过真实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成长和对生命成长道德需要的感悟。黄埔军人当时爱国精神使对日军的和旧军阀的痛恨激起的。而现在我们不仅有日本还有很多诸如恐怖分子、疆独分子等。3、重视受教育者的体验。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辩论、认同、理解,让受教育者体验到发现的快乐,享受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愉悦,让受教育者获得最能打动人心的智慧经验。
参观黄埔军校有感
2009年7月5日,在思政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我们怀着一颗轻松又充满崇拜的心参观了黄埔军校,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经过漫长的“跋涉”终于来到黄埔军校前。大家雀跃般跳下车。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首先了解了黄埔军校的历史。
黄埔军校原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国民党将军队移交给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沿用至今,因其校址设在黄埔区,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在1924年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由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如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一经建立,就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黄埔军校师生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与富强,在中国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创建于80多年前的黄埔军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极短的时间里,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改变中国命运的政治军事英才,堪称中国教育的伟大创举,堪称世界教育的伟大传奇。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古今中外的教育改革都伴随着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指导思想的碰撞与争辩。随着经济建设的地位上升、科学技术的飞速,大学教育的社会科学教育、人文精神教育一度被淡化。更不用说中小学,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是被淡忘就是被边缘化。就像我以前读的小学一样,思想品德课直接不上。学校教育的重理轻文、重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轻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必然导致社会对教育的不满,,人们不是常抱怨说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责任感。
当代学校教育承载很多任务,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会学习、生存、发展、创新、保持强健体魄等等。为了各种各样的考试使读书成为世上最苦最累的“职业”。在我看来,一个人在刚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做应该最先要学的应是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刚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一般只有6、7岁,要求我们掌握太多太复杂的知识或训练好所有技能,根据我们当时的水平使远远超出的,那是在扼杀生命的活力。人生命的有限与知识的无限的矛盾决定了知识要靠人一
生不断去学习获得。但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建设却有其敏感期,在人最具可塑性的时候,基础品德是比较容易植入和不易移易的,也是比较扎实的。所形成的价值观也更容易走向“正途”。
此外,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普遍存在着脱离实际、枯燥说教、丧失权威、实效性差等问题。学生精神世界构建需要经历一个外部影响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逐渐外显的复杂过程,它要有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参与和介入才可能实现。当年黄埔军人的爱国革命精神,就不仅仅是在书斋中生成的。他们通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的战火洗礼,亲眼目睹了军阀政权、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深刻认识了旧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这些都巩固了他们救国救亡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因此,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真实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发展和感悟生命成长的道德需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在践行中,反复对话、反复感受、反复共享,使其心理过程、思想矛盾、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得以展开,从而建构和重构道德生活经验,构建学生崇高丰富的精神世界。
归纳起来,我觉得现在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做到已下几点:1、时效性原则。学校教育应该首先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建设,从源头上做到人的可持续发展。2、回归现实。通过真实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成长和对生命成长道德需要的感悟。黄埔军人当时爱国精神使对日军的和旧军阀的痛恨激起的。而现在我们不仅有日本还有很多诸如恐怖分子、疆独分子等。3、重视受教育者的体验。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辩论、认同、理解,让受教育者体验到发现的快乐,享受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愉悦,让受教育者获得最能打动人心的智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