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现场谈高考作文

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现场谈高考作文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现场谈高考作文江山依旧 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现场谈高考作文 一、山东省 2007 年高考作文题目解读 (一)题目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作文题目: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二)关于题目的定位 2007 山东卷作文题虽没给话题材料,但仍是话题作文,不是命题作文。写作时,应该 围绕话题展开,不能写成命题作文。 话题由 “时间” 、 “记忆” 、 “风化” 、 “不会” 四个概念构成, 这四个概念的核心是 “记忆” , 其它概念只有与“记忆”发生关系,从这个角度构思,作文才能切题,才有意义。 1.关于“记忆” 那么,我们看看“记忆”的内涵。什么是记忆?记忆就是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记忆 内容是什么?我们想起了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那句诗: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 恋” 。这会一下子勾起我们无限的怀想:自己病中母亲的爱抚,伤心时朋友温暖的话语,亲 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自己成功的失败的经历,至今还想在耳边的亲人的话语,枕头边 经常翻动的小物件, 自己少年时代的小土屋, 那些深藏于内心的场景, 内心深处那一首童谣, 那一个熟悉的旋律, 一首苏联歌曲 《喀秋莎》 (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让那个时代的人又回到了年轻时代,响在 耳边的不仅仅是音乐的旋律和动情的演唱, 而是自己特定生活经历的影子。 那些风雨不蚀的 记忆的碎片,往往会在一个孤独寂寞的夜晚,伴着我们的湿漉漉的梦境复原为完整的往事, 给我们带来甜美的回忆和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 这些记忆的载体所承载的不是少瞬即逝的 东西, 而且包含了记忆的价值和意义。 它是长久保留在人的脑海中的并且是刻骨铭心的往事 的印迹,只有这些长久保留的记忆才有很深的内涵。谈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旧教 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五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第 2 版)的赵鑫珊的文章《人是什么》对记忆的内涵有精彩的描述: 串起记忆中那早已散落的明珠,是为了借助于昔日这面反射镜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 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作文构思如果从“记忆”内涵角度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历史文化宏大记忆类: 我们这样一个民族, 有着太为悠久的历史, 太为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这片土地上,有过繁荣,有过衰落,有过荣光,有过耻辱,我们的列祖列宗从困苦里,从 罹难中,在死亡的边缘,坚忍着挣扎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至今,这几千年的文明里有 着灿若群星的先哲和精英,有着浩如烟海的历史长卷。在历史里,在文化里,我们民族的记 忆亘古而悠长,历史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让我们每翻一页,都会唏嘘不已,渗入我们民族 骨髓的东西之于我们的价值之于我们的思考之于我们的民族认同感是什么呢?这正是记忆 的内涵。 现实热点焦点记忆类: 可以这样说,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当今这个时代 迅猛发展,信息和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让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毫无悬念,人 人都有千里眼,人人都有顺风耳,上至国际风云变幻,下至民间逸闻趣事,不时地出现在人 们的饭桌旁、闲谈里。感动中国的系列人物,环境的急剧恶化,六国朝核会谈,巴以冲突, 美伊战事, 这些事件牵动着社会的神经, 这些事件的背后给予我们的生活的影响给予我们的思考是什么?从一些表象里头能否挖掘本质的深层的东西, 这就是现实热点、 焦点记忆的内 涵。 亲情友情经历类:父母、亲人、朋友、同学,这些至亲至近的人,这些无限亲情和爱, 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就如同赵鑫珊所说的 “谁没有青春时代?谁没有往日的爱情? 当你满头白发,站在落日的斜晖中,突然听到从远处深秋的树林里飘来的一首歌曲,你怎能 抗拒它的感情力量?你怎能抗拒回忆?” (赵鑫珊《人是什么》 ) ,这些充满温情的回忆给人 以方向、温暖、支撑、体悟,这些都应是“记忆”的内涵,都应该是“记忆”要揭示的内涵 和意义。如果从.经历的角度来看:人们经历的灾难、过失、过错,从大处来说:抗日、文 革、地震、洪水;从小处来说,个人的过错、过失。这些经历保留在人们心中,给我们带来 启示,使我们反省,我们的启示和反省就是对“记忆”内涵和意义的揭示。 2.关于“时间” 时间处于主语地位,时间只有和“记忆”发生关系,这样,作文的构思才有意义。时间 是一个无止无息的漫长流程,在时间这个过程中,对“记忆”有双向作用: 一是使记忆变淡(风化) ,最后直至消失;二是使记忆变得更深刻、更明确、更强烈, 当我们把过去的一切记忆梳理的时候,经过我们的反省、认知、升华,有些已被忘却,有些 却逐渐清晰。 3.关于“不会” 作文中,要体现出为什么有的“记忆” “不会”风化,要挖掘记忆深处的东西,行文中 既要谈“记忆” ,又要谈“不会” 。 4.关于“自拟题目” 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既是话题,也可以作为题目,能围绕话题自拟题目也是 允许的。 5.关于“自定立意” 作文必须要有立意,立意就是在文中所表达的主旨,没有立意不符合作文标准,在行文 中一定要揭示出“记忆”为什么不会被风化,作文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 6.关于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高考作文的 “自选文体”是通常要求, “文体特征鲜明”是山东卷的新亮点。 “自选文体” 的要求使得不少考生作文不伦不类,遗失文体,2007 年加上“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应 当说是对这种作文流弊的矫正。 这一要求要考生注意对文体的选择, 要按照选定的文体特征 规范行文。要选写记叙文,就要,围绕中心事件线索清晰地进行叙述描写,可以有简短的议 论抒情,但议论和抒情是为揭示主旨和中心服务的,不能冲淡记叙的内容,不能喧宾夺主。 要选择散文,可以把“记忆”作为线索,一线串珠,形散神聚;要选写议论文,需提出论点, 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加以论证、分析;选择书信,就要符合书信的基本体式:称呼、祝颂语、 主体部分、落款、时间等;要选择演讲稿,就要符合演讲稿的一般套路。总之,无论哪种文 体,都要做到“文体特征鲜明” 。 二、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现场关于作文的评分标准及说明 (一) 《等级评分标准》 和往年一样,山东省高考语文学科阅卷领导小组,向每位阅卷教师提供了一个《等级评 分标准》 ,等级评分标准如下: 山东省高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一等(20—17) 二等(16—12) 三等(11—7) 四等(6—0)基础等级 40 分 内容 20 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有文采 略显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很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略显个性 (二)关于《等级评分标准》的说明 这个《等级评分标准》涉及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三项内容(内容、表达、 特征) 、四个量分等级(一二三四等) 。 基础等级评分, “内容”以“题意” “中心”为重点; “表达”以“语言” “文体”为重点; 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 、 “有创新”为重点。 “切合题意” ,所谓切合题意就是叙述了“记忆”的内容,可以是一件事,可以是几件 事,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要明确深刻揭示记忆的内涵。也可以几个材料,不仅 要重点突出,更要揭示出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符合题意” ,始终围绕“记忆”来写,展示记忆的关系内涵,记忆的中心或内涵明确、 深刻。 “基本符合题意” ,客观叙述很多,不要把往事当作记忆,记忆的主体不清,历史事件 不等于记忆,在行文中要弄清是叙述事件还是叙述记忆,要弄清“谁在记忆” , “谁的记忆” 。 “偏离题意” ,很少谈记忆,谈时间,谈和谐,谈社会,谈道德建设,这些都属于“偏 离题意” 。 文体要求:作文要求“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文体大体分两类:记叙文、议论 文。 发展等级:要体现“有文采” 、 “有思考” 、 “有创新” 。阅卷领导小组认为:优秀作文不 是十全十美的作文,要求阅卷教师量分要拉开距离,要有区分度。 (三)阅卷现场对评分标准的规定 关于扣分:缺题目扣 2 分,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分,扣 3 个为止。只写题目给 2 分,100 字以内的给 4 分,200 字以内给 6 分,300 字以内 8 分,400 字以内给 10 分,400 字以上不 足 800 字的作文,按作文标准量分后再按所缺字数进行扣分。 判分时要临近等级打分,按照内容、表达、发展三个内容进行量分。好作文一定要打上 去。 (四)2007 年山东卷作文的得分情况 阅卷领导小组规定:作文切入分是 42 分。今年作文题目的难度比去年降低,实际难度 为 0.71, 去年为 0.66,比去年降低 0.05; 平均分为 42.36 分, 去年为 39.54, 比去年提高了 2.82 分,这个成绩已经接近 2004 年的水平,说明我省自主命题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已达到成 熟的程度。 另外, 高分段作文明显增多, 其中 50—60 分的作文占 1.87%; 45—49 分占 24.32%; 40——44 占 43.39%;36—39 占 16.63%。及格率达到 81.2%,这种情况是历年不多见的, 从一个侧面证明今年的作文命题有水平,也符合我省考生的实际。 2007 年山东省有效考生人数是 704894 人,作文阅卷数是 1488834 篇,阅卷工作量非常 大,每一个参与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都很辛苦,阅卷领导小组规定每天不超过 600 篇,这也 就是阅卷工作量的限定,8 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完成 600 篇的阅卷任务,随着山东省网上阅 卷系统的不断完善, 阅卷领导小组对阅卷教师的阅卷行为的监控非常到位, 阅卷量分基本是公正和客观的。 山东省高考语文科评卷领导小组发布的《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 东卷)语文试题分析和评价报告》中说: “今年为语文网上阅卷的第三年, 网络系统比前两年也显得更加成熟, 在设置上增加了 若干新的检索功能,如发送量和个人阅卷速度进度统计、阅卷曲线显示、保险分数据统计、 质检跟踪和查询、三评量和三评率统计等,这些改进使质量检查工作的效率有所提高,保证 了阅卷能够高质量地进行。 作文三评量和仲裁量共 79603 份, 三评率和仲裁率较以往大幅下 降,仅占 11.28%。这一方面说明考生对该话题较为熟悉,有内容可写;另一方面阅卷教师 标准把握较好,批阅准确。 ” (五)阅卷教师心目中的优秀作文 参加高考阅卷的大多是来自教学一线, 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 这些阅卷老师对作文 的评分标准把握比较到位, 加之这些老师非常了解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 对学生比较富有同 情心,因此,他们对考生作文的判分是公正的,也可以说是仁慈的。对考生来说,摸清阅卷 教师在阅卷过程的心理,尤为必要。在紧张的阅卷过程中,在一篇篇书写潦草、内容苍白、 无病呻吟的作文从眼前扫过之后,那些娟秀、工整的书写的文章,那些内容切题、立意明确 的文章,那些恰当选取鲜活的材料充分展示主旨的文章,那些富有创意有自己思想,那些用 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真挚情感的文章, 往往会让阅卷教师感到的是一位青春勃发的含着青 春的笑意的青年学子正站在自己身边, 大家试想一下, 这样的作文能不打动阅卷教师?这样 的作文能不得高分?其实,前面给大家提供的《等级评分标准》已经为考生指明了作文努力 的方向。简言之,优秀高考作文具有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卷面干净、书写工整,这是一篇作文给阅卷教师的第一印象; 2.文体特征鲜明,文章选定某种文体,要力图体现文体特色; 3.标题表述恰当、简洁、吻合话题要求; 4.开头用语不繁,简洁明快,点明主旨,切中题意; 5.结构完整,首尾呼应,段落衔接自然,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6.结尾有点睛之笔,给人以思考的余韵; 7.语言准确、恰当使用修辞,表述自然得体; 8.对材料进行认真选择和挖掘,找出材料与文章主旨的结合点,使材料为服务文章中心 服务。 三、阅卷现场精彩作文片段展示 每年的作文,无论怎样的命题,都有一些优秀的作文出现。在阅卷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 佳作, 现将这些优秀作文撷取其几个片段给大家展示一下, 也算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些具体 的例子。 (一)标题:浓缩内容,涵盖主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是文章主旨的浓缩,在阅卷过程中虽然规定使用话题“时间不 会使记忆风化”也是允许的,但不少考生的标题也比较恰当、新颖、别致,现摘几个供大家 参考: “记忆的童话中永存美丽的笑容” “在感动与泪水中铭记” “用时间镌刻风化的记忆” “飞翔的记忆,记忆与时间共舞” “记忆的花朵不会随时间凋落” “岁月掩不去的记忆” “记忆之树常青”“他们被历史铭记” “记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老去” “时间使记忆开出花” (二)开头:对接话题,切中题意 文章开头要点题,开头方式多种多样,但文章开头应与话题的核心词对接,应切题。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时间伴我们成长,时间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但又悄悄地让我 们忘记了许多。 不论时光如何流逝, 却无法带走我记忆中的那个故事。 ( 《时间吹不走的记忆》 ) 有理想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了欢乐。理想、希望、欢乐、 悲伤,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时间是把刻刀,在时时刻刻地雕刻着记忆的年轮,或浮或浅,总有那么几刀刻痕在人的 生命里留存,任凭岁月流逝,记忆却不曾跟随,因为,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时间风化的是物质,可以让沧海变为桑田;可以将高山夷为平地,但它无法风化记忆。 记忆是一种精神烙印,是刻在灵魂上的烙印。或许它会被掩埋,但却不会消失,因为若干年 后,它又会变为一粒种子,冲破一切时间的束缚,为人类的记忆添上一抹新绿,一丝清爽。 有一种等待叫望穿秋水,有一种震撼叫荡气回肠,有一种曲子叫高山流水,有一种经历 叫沧海桑田。然而,在在记忆中,有一种方式叫铭记。 记得小时候学走路时常摔倒, 父母怜惜的眼神吗?记得小时候考试得了第一名, 父母欣 慰的笑容吗?记得刮风下雨天,爸爸妈妈在雨中等你的情形吗?是的,你不会忘记。因为,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冯骥才说过, 保存葡萄最好的方法是制成葡萄酒。 那么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办法是让自 己成为“记忆” ,不被时间风化,成为永存的记忆。 泉水叮咚,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清风徐徐,仿佛在传递着遥远的讯息;檐头的风铃,让 你拥有多少难忘的记忆。 当别人误解自己时,把它写在海滩上,任海水冲刷;当别人帮助自己时,把它刻在岩石 上,让时间铭记,时间让记忆永存。 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 母亲啊,您可曾知您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敏捷而快捷的手将稻草一颤 一颤的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退色的记忆,伴我一年 又一年„„( 《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 (三)结尾:画龙点睛,余韵悠长文章的结尾是情感的升华、文章主旨的揭示,应有“点睛”之笔,给人以无限的四维空 间,余韵悠长之感。示例如下: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 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颤一颤的手„„( 《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 一刹那,记忆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无数的花瓣轻轻摇曳,承载着我的思念。时间 不会使记忆风化,却让它开出了花。 ( 《时间使记忆开出花》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没有人能阻止时间的脚步,然而,时间不会风化一切。漫 步岁月,采撷几枚扑拙的贝壳,抚摸那巨岩上的斑斑伤痕,便是在回味那没有被时间风化的 记忆。 ( 《贝壳划痕记忆》 )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那关于爱国的记忆,民族的记忆,英雄的记忆会常驻我们心间, 它们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它们教会我们奋斗,教会我们坚强,教会我们为中华 复兴而读书。 (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 朋友都说我是个爱感动的女孩!打开记忆的门,回忆我收藏的感动。人生是漫长而又短 暂的,时光是来去匆匆,我们无法握住时间的手,但我们可以握住记忆的手,因为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 《打开记忆的门》 ) 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 一枝一叶总关情,情到深处忆故乡。 故乡, 装载着我们的梦。 即使树高千丈, 落叶必将归根; 即使时间流逝, 故乡的记忆也永远不会风化, 永远不会。 ( 《故 乡,我永远的梦》 ) 正如风沙吹不尽大漠的雄浑,时光的风尘也风化不了我们对英雄的记忆。 正如烈日烤不干大海的汪洋,岁月的流水也剥蚀不了我们对伟人的铭记。 中国的英雄将如天上的太阳高挂历史的天空,永存国人的记忆。 华夏的精神将如繁星一般闪烁在历史的苍穹,永留我们的记忆。 总有一种记忆历久弥新,铭记我们的英雄,铭记我们的伟人! ( 《总有一种记忆历久弥新》 ) 时间的长河还在日夜东流, 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就是河中的一朵朵浪花。 我们不断变换 身姿,留下不同的记忆,不论喜乐惊怖,还是辛酸苦楚,都已成为永久的记忆。我们从记忆 中拾取逝去的年华,从记忆中撷取有用的光亮,照亮前进的路。 记忆之树,扎根于时间沃土,愈久愈茂,常青不老。 ( 《记忆之树常青》 ) 时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它能使容颜变得不再美丽, 使青春变得苍老; 使沧海变为桑田, 它法力无边,但却不能使记忆消逝,记忆像美酒,会因时间而变得更加醇香。 时间固然残忍,它让一切成为过去,让美人容颜不再,英雄衰老,但它让历史磨灭,不 能让记忆风化;相反,时间常常想起他们,给我们以动力,让我们走向成功。 时间,请尽情地流淌吧,我会带着我的记忆,铭记自己的责任,阔步走向未来。 记忆在时间的旅行中留下脚印,我们踏着先人的脚印走着、学着,然而把自己的脚印又 留给了后人。 这脚印中有做人的道理、 处事的哲学, 它是一辈辈的人们留给后人的人生精华。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而是使它不朽。 (四)主题段落:鲜活的材料选用,恰当的主旨揭示 文章靠材料支撑,材料从哪里选取,怎样把材料与作文的主旨和立意的要求结合起来, 下面给大家提供几个例子。 一位令人心动的舞者——邰丽华, 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 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 总忘不了她那纯美的笑容和那娴熟的舞姿,美丽中带着坚强,笑容之中包含镇定。也许,她 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 在那无声的世界里, 她用自己的执着与淡定向我们诠释了 奋斗与超越的美丽, 用顽强与拼搏向我们展示进去与不懈的辉煌。 她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最美 的。 当岁月的雨滴滋润了记忆的田野,我常常想起她,在她的精神指引下,我学会了坚强。 一位让人叹服的兄长——洪战辉,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 就对另一个肩负起了责任。 由此,他学会了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在贫困中求学,在坚持中自 强。他由此由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到的男子汉。他外表文弱,但在精神上,他从来就是一位 强者,面对困境中的家庭,他的坚强让我叹服,面对捡来的妹妹,他的善良让我动容。常常 这样想,如果换作我,我会怎样面对?洪战辉的名字由此被烙印在脑海里,洪战辉的事迹由 此被久久印在心田里。 当时光的和风轻拂记忆的脸颊,我常常想起他,在他的精神激励下,我学会了感恩。 谁能忘却那个忍辱负重,著成史家之绝唱;忧愁奋发吟出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为 了李陵事件而惨遭宫刑, 但他依然隐忍苟活于粪土之中而未辞。 因为他明白父亲的遗命没有 完成,自己的心愿没有实现。因此,他忧愁忧思,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 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叹息; 几百年的潮起潮落, 吞噬了风波亭的呼喊; 几百年的风沙起落,淹没了丝绸之路的声声驼铃;几百年的云卷云舒,卷走了易安飘落的黄 花。但,他们都已被历史铭记。千转万转,我终于觅到了独臂英雄的身姿,虽一只胳膊,却撑起了血染的红旗。他有骨 有节,无畏无愧,历史将这一幕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天空上,记忆之门上。 (五)作文语言:哲理的阐释,诗意的表达 “有文采” 、 “有创新”是《等级评分》关于发展等级的要求,以诗意的语言阐释文章主 旨,是作文的亮点,这样的语段非常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也是作文拿高分的亮点。示例如 下。 记忆如水, 时间似水, 潺潺的时间流水不会使你消失, 再强也冲蚀不了你那坚硬的岩体。 记忆如歌,时间如风,歌因婉转而动人。风不会吹散歌,只会使歌声传得更远。 零零碎碎的记忆碎片,是我们对历史的铭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使人“执手相看泪 眼” ,甚至“无语凝噎” 。我们忘不了永恒的瞬间,往往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记得自己是人 生中的一个过客,生活、历史有太多值得我们回味和品咂的余韵。 时间风化的是物质,可以让沧海变为桑田;可以将高山夷为平地,但它无法风化记忆。 记忆是一种精神烙印,是刻在灵魂上的烙印。或许它会被掩埋,但却不会消失,因为若干年 后,它又会变为一粒种子,冲破一切时间的束缚,为人类的记忆添上一抹新绿,一丝清爽。 假如时间能使记忆风化,那便不再有老马识图;假如时间能使记忆风化,那便不再有大 马哈鱼溯流回乡;假如时间能使记忆风化,那便不再有鹊桥相会;假如时间能使记忆风化, 那便不再有朝花夕拾;假如时间能使记忆风化,那便不再有破镜便不能重圆。 人生为山,记忆为径,取径于山,方知山之高大;人生为海,记忆为舟,行舟于海,方 知海之浩瀚;人生为歌,记忆为曲,放歌一曲,方知歌之动听。 时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它能使容颜变得不再美丽, 使青春变得苍老; 使沧海变为桑田, 它法力无边,但却不能使记忆消逝,记忆像美酒,会因时间而变得更加醇香。 时间固然残忍,它让一切成为过去,让美人容颜不再,英雄衰老,但它让历史磨灭,不 能让记忆风化;相反,时间常常想起他们,给我们以动力,让我们走向成功。 时间,请尽情地流淌吧,我会带着我的记忆,铭记自己的责任,阔步走向未来。 时间有时候很慢, 特别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时候。 我在日历牌上用鲜艳的红笔圈出每一 个收信的日子。对我来说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铭记的日子。圆圆圈圈,红色有是密有时 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历上,记载着好多关于故乡的记忆。日历不只明示给我时间,更给了我 许多美好的记忆。也许,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根”的感觉吧。 教育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而高考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高考三十年,无数有志青年 经过在大学的学习锻炼, 成为国家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了汗水与热血。 眼界决定世界,行走改变命运。高考三十年,一路走来,恢复高考的三十年,也是国家 飞速发展的三十年, 高考就像一台发动机为我们民族, 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由衷地说一声:感谢高考。 ( 《高考三十年》 ) 站在黄河之滨, 我感悟着勤劳勇敢的记忆。 秦豫大地上流淌着用生命和毅力换来的滚滚 红旗渠水,青藏高原上奔驰着用“挑战极限,争创一流”精神打造的神圣列车。我们不会忘 记面对肆无忌惮的洪水,解放军用身躯筑起新的长城、我们不会忘记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 医务工撑起生命的绿伞、 我们不会忘记面对种种困难挫折无数先进的中国人秉承着黄河的精 神继往开来,走向辉煌。 时间的车轮碾过大地, 将包含真情文人的诗作与他们不朽的精神永留大地, 成为我们珍 贵的精神食粮。莱布尼兹曾称孔子为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其实何止孔子,历史长卷中记载 了太多的仁人志士。他们或是以不朽的品格,或是以对历史深刻的洞察,或是仅仅凭借华丽 的辞藻被后人铭记,被历史铭记。 四、从高考阅卷现场看,考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9 天的阅卷,几千份试卷下来,加之工作之余老师们的交流,从 2007 年山东卷作文评卷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学生的高考作文也暴露了新课程作文教学中的硬伤。山东省 高考语文科评卷领导小组发布的《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 试题分析和评价报告》中对作文存在的问题是这样总结的: “今年的作文也存在一些问题: 1.作文命题偏重于感性,思辨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语文试卷前六题的文字书写量比往年大,特别是第 6 大题增加了一道阅读选择,考 生最后用于作文的时间少于往年,有的思考来不及展开。 3.有一些考生的作文流于材料的罗列,满足于堆砌和铺陈,只关注和叙写记忆本身, 而对记忆内在意义的挖掘普遍不够,文章显得空泛。 4. 有少数考生抄袭第六大题阅读文章的内容, 还有少量考生大量默写名家名作的话语, 独创性较差。 5.一般考生对诗歌体裁还不能真正掌握,诗歌类作文的质量普遍偏低。 ” 从阅卷中,我们认为考生高考作文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审题偏颇,背离话题主旨 不少考生审题不准,没有抓住“记忆”这个核心,而是围绕时间来立论、立意。一篇文 章的开头这样写到: “风从水中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树林里穿过,留下丝丝温暖; 岁月从历史中走过, 留下圈圈年轮。 那么, 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 应当留下什么呢?” 文章开头写得很有文采,但文章立论为“珍惜时间” ,就偏离了题意了。 有的考生完全背离了话题主旨,立意为“记忆会随时间风化” ,使得文章完全“跑题” 。 文章开头这样写到: “记忆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风化吗?不错,记忆一定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风 化的。时间不会和我们开玩笑,它无时无刻不在做着自己有规律的运动,就像钟表的秒针一 样,周而复始做着自己有规律的运动。我们留不住时间,因为它太渺小了。 ” (二)内容不实,杜撰家庭悲剧 学生作文中叙述了父母的离异、 爷爷奶奶甚至父母的不幸亡故, 把家庭悲剧写入记忆内 容的占相当篇幅, 由于是杜撰, 也使得学生的表述经不起推敲, 一个考生这样写爸爸的意外: “爸爸不小心滑了一脚,从上面摔了下来,头重重地跌倒了一块石头上。 ”至于, “上面”指 的是什么,没有交代清楚。从阅卷老师的交流中,我们获得这样的信息,几乎每本卷子,都 有写家庭悲剧的,这真让人担心:难道缺爹少妈的孩子真的是这样多? (三)缺乏独创,宿构套作包装的痕迹太浓 最近几年市面流行的高考满分作文,成为众多考生模仿的蓝本。不少学生邯郸学步、拾 人牙慧,缺乏独创意识,一味模仿别人的思路,随意套用照搬别人文章的语段,寻找公式般 的作文例子, 这使得作文外表文采富丽, 内容虚假空洞, 见了好多篇作文使用了这样的开头: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皑皑白雪,我选一片最美的;灿灿红叶,我摘一朵最艳的; 萋萋芳草,我撷一根最绿的;漫漫人生,我捡拾生命中最重的——记忆。 ” (四)过分追求语言形式,以辞害意不知所云 有些考生为了追求语言的词采,不加选择不加推敲地使用排比,甚至生造谚语,对自己 的语言进行特意的包装,使得表述含混不清,读后不知所云。选取几个语段供大家研讨: “大象忘不了童年快乐的故园,即使在垂垂老矣的最后时刻,它也会竭尽全力,迈向自 己的伊甸园。 ” 也有的文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看似语句流畅,其实不知所云。一篇题为“天地苍茫 一白骨”这样写到: “天地苍茫一白骨,一根战胜挫折的白骨, 在烈风吹动下, 仍闪闪发光。 ” 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确实令人费解。 (五)选材雷同,堆砌罗列,缺乏对材料的挖掘,材料与文章主旨割裂、游离,不能揭 示“记忆”的内涵考生作文从选材角度,大体可分为这几类:. 选取历史素材:三国、唐朝、 “四大发明” 、抗日、南京大屠杀等中华民族苦难史; 选取中外人物:孔子、屈原、司马迁、苏武、陶渊明、李白、苏轼、李清照、邰丽华、 洪战辉等感动中国人物; 选取事件: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世等家庭悲剧、初恋、伤残、病重、偷摘邻居 瓜果梨桃、晚会、毕业典礼等顽皮类; 关注外交事件和政治关系:台海关系、中日关系、南北朝鲜、美伊战争、中日战争、日 德对战争的态度、和谐社会、八荣八耻; 按时间顺序表述:童年、少年、青年,小时候、长大后、多年后,幼儿园、小学、初中、 高中、复读等阶段。 文章靠材料来支撑,从众多高考作文选取的材料看,雷同现象严重,很多考生不能就材 料进行进一步开挖,不能依据材料与文章主旨联系起来,这样使得文章材料与主旨游离,使 得内容苍白无力, 隔靴搔痒, 无病呻吟, 不能运用材料很好地支持和展示文章的主旨和立意, 只是贴标签式的贴上材料,再加上一句“时间不能使记忆风化” ,文章立意肤浅,开挖不够, 缺乏深度,缺乏内涵。我们可以看这样的例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毛主席的话是否还在你的耳边回荡?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外国列强侵略中国, 迫使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历史 还记得吗?小日本屠杀中国人民, 拿中国活人做实验的事还记得吗?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抗 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的光荣场景还记得吗?“当然记得! ”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会 这么回答! 从古到今,再长时间,我们怎能将历史遗忘!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当然不能!我们的记忆已成烙印,怎能被时间风化?” (六)文章写作不伦不类,文体特征不鲜明 话题作文在高考中运行这几年,本来是让学生自选一种文体,体现一定自由的空间。可 我们的学生几乎不能写作规范文体的作文了:记叙文,没有中心事件没有情节没有细节,有 的只是干瘪的概述性文字;议论文,论点得不到支持,没有论证的层次,没有自己的思想, 有的只是堆砌的材料;日记体,不是以第一人称为表述主体;书信缺乏格式上的基本要求; 诗歌胡拼乱凑几行,排列几行语言密码,让阅卷老师去破解;散文体,倒是体现散了,真叫 “散”文,天马行空纵横驰骋,只有放而没有收,形神背离。这些都暴露了学生写作基本功 的严重不足,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 (七)脱离现实, “文化作文”盛行 最近几年,由于受“文化散文”的影响,在中学生中流行一种“文化作文” ,无论哪一 类作文题,这些孩子都把目光锁定在古人身上,一写文章言必谈屈原、陶渊明、司马迁、李 白、杜甫、苏轼等,如果说这些材料与作文题目相吻合,恰当引入也是可以的,如果不论什 么题目,把这些古人简单罗列在作文中,当作万能的作文材料并且形成一种风气,这的确应 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我们的生活视野里,在这个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生活中应该有着更 为丰富的写作的内容,可在高考作文中很少有学生涉及这些鲜活的生活内容,这背后,在一 定程度上凸显我们语文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与现实生活的脱节, 生活中有许多感人的、 美好 的、让我们深思而又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它引导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我们的孩子的目 光狭窄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整日深埋于题海之中,没有时间接触生活中鲜活的东 西,只能在语文课本或者是市面流行的所谓的“满分作文”里搜索一点写作的素材,这样只 能造成他们思想的贫弱和与现实的距离。因此,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把自己的见闻、感受、认识、思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写作中获得成长的给养,就显 得尤为重要了,因为现实生活应该是学生写作的活水,是滋润他们灵感的一泓清泉,是他们心智得以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 (八)构思潦草,结构松散 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很少有学生文章不完整的现象。不少文章也是有头有尾,应当说这 也是一种进步。可细看这些作文,一个严重的硬伤就是结构松散,段与段之间缺乏必然的联 系,缺少必要的衔接,甚至构成一个段的句子之间,也不能做到连贯。好多学生写作缺乏认 真构思的良好习惯,缺乏对文章整体的设计,随想随写,想到哪就写到哪。至于为什么这样 写,并没有加以认真思考。文章结构的松散暴露了学生构思的缺失和思维的紊乱,甚至是语 言的卡壳和思维的短路,使得文章内容前后脱节、材料重复、首尾游离,主旨模糊,学生写 起来只是拼接、拼凑、凑字数,这样的文章难以得高分。

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现场谈高考作文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现场谈高考作文江山依旧 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现场谈高考作文 一、山东省 2007 年高考作文题目解读 (一)题目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作文题目: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二)关于题目的定位 2007 山东卷作文题虽没给话题材料,但仍是话题作文,不是命题作文。写作时,应该 围绕话题展开,不能写成命题作文。 话题由 “时间” 、 “记忆” 、 “风化” 、 “不会” 四个概念构成, 这四个概念的核心是 “记忆” , 其它概念只有与“记忆”发生关系,从这个角度构思,作文才能切题,才有意义。 1.关于“记忆” 那么,我们看看“记忆”的内涵。什么是记忆?记忆就是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记忆 内容是什么?我们想起了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那句诗: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 恋” 。这会一下子勾起我们无限的怀想:自己病中母亲的爱抚,伤心时朋友温暖的话语,亲 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自己成功的失败的经历,至今还想在耳边的亲人的话语,枕头边 经常翻动的小物件, 自己少年时代的小土屋, 那些深藏于内心的场景, 内心深处那一首童谣, 那一个熟悉的旋律, 一首苏联歌曲 《喀秋莎》 (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让那个时代的人又回到了年轻时代,响在 耳边的不仅仅是音乐的旋律和动情的演唱, 而是自己特定生活经历的影子。 那些风雨不蚀的 记忆的碎片,往往会在一个孤独寂寞的夜晚,伴着我们的湿漉漉的梦境复原为完整的往事, 给我们带来甜美的回忆和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 这些记忆的载体所承载的不是少瞬即逝的 东西, 而且包含了记忆的价值和意义。 它是长久保留在人的脑海中的并且是刻骨铭心的往事 的印迹,只有这些长久保留的记忆才有很深的内涵。谈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旧教 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五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第 2 版)的赵鑫珊的文章《人是什么》对记忆的内涵有精彩的描述: 串起记忆中那早已散落的明珠,是为了借助于昔日这面反射镜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 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作文构思如果从“记忆”内涵角度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历史文化宏大记忆类: 我们这样一个民族, 有着太为悠久的历史, 太为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这片土地上,有过繁荣,有过衰落,有过荣光,有过耻辱,我们的列祖列宗从困苦里,从 罹难中,在死亡的边缘,坚忍着挣扎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至今,这几千年的文明里有 着灿若群星的先哲和精英,有着浩如烟海的历史长卷。在历史里,在文化里,我们民族的记 忆亘古而悠长,历史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让我们每翻一页,都会唏嘘不已,渗入我们民族 骨髓的东西之于我们的价值之于我们的思考之于我们的民族认同感是什么呢?这正是记忆 的内涵。 现实热点焦点记忆类: 可以这样说,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当今这个时代 迅猛发展,信息和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让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毫无悬念,人 人都有千里眼,人人都有顺风耳,上至国际风云变幻,下至民间逸闻趣事,不时地出现在人 们的饭桌旁、闲谈里。感动中国的系列人物,环境的急剧恶化,六国朝核会谈,巴以冲突, 美伊战事, 这些事件牵动着社会的神经, 这些事件的背后给予我们的生活的影响给予我们的思考是什么?从一些表象里头能否挖掘本质的深层的东西, 这就是现实热点、 焦点记忆的内 涵。 亲情友情经历类:父母、亲人、朋友、同学,这些至亲至近的人,这些无限亲情和爱, 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就如同赵鑫珊所说的 “谁没有青春时代?谁没有往日的爱情? 当你满头白发,站在落日的斜晖中,突然听到从远处深秋的树林里飘来的一首歌曲,你怎能 抗拒它的感情力量?你怎能抗拒回忆?” (赵鑫珊《人是什么》 ) ,这些充满温情的回忆给人 以方向、温暖、支撑、体悟,这些都应是“记忆”的内涵,都应该是“记忆”要揭示的内涵 和意义。如果从.经历的角度来看:人们经历的灾难、过失、过错,从大处来说:抗日、文 革、地震、洪水;从小处来说,个人的过错、过失。这些经历保留在人们心中,给我们带来 启示,使我们反省,我们的启示和反省就是对“记忆”内涵和意义的揭示。 2.关于“时间” 时间处于主语地位,时间只有和“记忆”发生关系,这样,作文的构思才有意义。时间 是一个无止无息的漫长流程,在时间这个过程中,对“记忆”有双向作用: 一是使记忆变淡(风化) ,最后直至消失;二是使记忆变得更深刻、更明确、更强烈, 当我们把过去的一切记忆梳理的时候,经过我们的反省、认知、升华,有些已被忘却,有些 却逐渐清晰。 3.关于“不会” 作文中,要体现出为什么有的“记忆” “不会”风化,要挖掘记忆深处的东西,行文中 既要谈“记忆” ,又要谈“不会” 。 4.关于“自拟题目” 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既是话题,也可以作为题目,能围绕话题自拟题目也是 允许的。 5.关于“自定立意” 作文必须要有立意,立意就是在文中所表达的主旨,没有立意不符合作文标准,在行文 中一定要揭示出“记忆”为什么不会被风化,作文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 6.关于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高考作文的 “自选文体”是通常要求, “文体特征鲜明”是山东卷的新亮点。 “自选文体” 的要求使得不少考生作文不伦不类,遗失文体,2007 年加上“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应 当说是对这种作文流弊的矫正。 这一要求要考生注意对文体的选择, 要按照选定的文体特征 规范行文。要选写记叙文,就要,围绕中心事件线索清晰地进行叙述描写,可以有简短的议 论抒情,但议论和抒情是为揭示主旨和中心服务的,不能冲淡记叙的内容,不能喧宾夺主。 要选择散文,可以把“记忆”作为线索,一线串珠,形散神聚;要选写议论文,需提出论点, 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加以论证、分析;选择书信,就要符合书信的基本体式:称呼、祝颂语、 主体部分、落款、时间等;要选择演讲稿,就要符合演讲稿的一般套路。总之,无论哪种文 体,都要做到“文体特征鲜明” 。 二、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现场关于作文的评分标准及说明 (一) 《等级评分标准》 和往年一样,山东省高考语文学科阅卷领导小组,向每位阅卷教师提供了一个《等级评 分标准》 ,等级评分标准如下: 山东省高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一等(20—17) 二等(16—12) 三等(11—7) 四等(6—0)基础等级 40 分 内容 20 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有文采 略显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很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略显个性 (二)关于《等级评分标准》的说明 这个《等级评分标准》涉及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三项内容(内容、表达、 特征) 、四个量分等级(一二三四等) 。 基础等级评分, “内容”以“题意” “中心”为重点; “表达”以“语言” “文体”为重点; 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 、 “有创新”为重点。 “切合题意” ,所谓切合题意就是叙述了“记忆”的内容,可以是一件事,可以是几件 事,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要明确深刻揭示记忆的内涵。也可以几个材料,不仅 要重点突出,更要揭示出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符合题意” ,始终围绕“记忆”来写,展示记忆的关系内涵,记忆的中心或内涵明确、 深刻。 “基本符合题意” ,客观叙述很多,不要把往事当作记忆,记忆的主体不清,历史事件 不等于记忆,在行文中要弄清是叙述事件还是叙述记忆,要弄清“谁在记忆” , “谁的记忆” 。 “偏离题意” ,很少谈记忆,谈时间,谈和谐,谈社会,谈道德建设,这些都属于“偏 离题意” 。 文体要求:作文要求“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文体大体分两类:记叙文、议论 文。 发展等级:要体现“有文采” 、 “有思考” 、 “有创新” 。阅卷领导小组认为:优秀作文不 是十全十美的作文,要求阅卷教师量分要拉开距离,要有区分度。 (三)阅卷现场对评分标准的规定 关于扣分:缺题目扣 2 分,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分,扣 3 个为止。只写题目给 2 分,100 字以内的给 4 分,200 字以内给 6 分,300 字以内 8 分,400 字以内给 10 分,400 字以上不 足 800 字的作文,按作文标准量分后再按所缺字数进行扣分。 判分时要临近等级打分,按照内容、表达、发展三个内容进行量分。好作文一定要打上 去。 (四)2007 年山东卷作文的得分情况 阅卷领导小组规定:作文切入分是 42 分。今年作文题目的难度比去年降低,实际难度 为 0.71, 去年为 0.66,比去年降低 0.05; 平均分为 42.36 分, 去年为 39.54, 比去年提高了 2.82 分,这个成绩已经接近 2004 年的水平,说明我省自主命题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已达到成 熟的程度。 另外, 高分段作文明显增多, 其中 50—60 分的作文占 1.87%; 45—49 分占 24.32%; 40——44 占 43.39%;36—39 占 16.63%。及格率达到 81.2%,这种情况是历年不多见的, 从一个侧面证明今年的作文命题有水平,也符合我省考生的实际。 2007 年山东省有效考生人数是 704894 人,作文阅卷数是 1488834 篇,阅卷工作量非常 大,每一个参与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都很辛苦,阅卷领导小组规定每天不超过 600 篇,这也 就是阅卷工作量的限定,8 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完成 600 篇的阅卷任务,随着山东省网上阅 卷系统的不断完善, 阅卷领导小组对阅卷教师的阅卷行为的监控非常到位, 阅卷量分基本是公正和客观的。 山东省高考语文科评卷领导小组发布的《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 东卷)语文试题分析和评价报告》中说: “今年为语文网上阅卷的第三年, 网络系统比前两年也显得更加成熟, 在设置上增加了 若干新的检索功能,如发送量和个人阅卷速度进度统计、阅卷曲线显示、保险分数据统计、 质检跟踪和查询、三评量和三评率统计等,这些改进使质量检查工作的效率有所提高,保证 了阅卷能够高质量地进行。 作文三评量和仲裁量共 79603 份, 三评率和仲裁率较以往大幅下 降,仅占 11.28%。这一方面说明考生对该话题较为熟悉,有内容可写;另一方面阅卷教师 标准把握较好,批阅准确。 ” (五)阅卷教师心目中的优秀作文 参加高考阅卷的大多是来自教学一线, 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 这些阅卷老师对作文 的评分标准把握比较到位, 加之这些老师非常了解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 对学生比较富有同 情心,因此,他们对考生作文的判分是公正的,也可以说是仁慈的。对考生来说,摸清阅卷 教师在阅卷过程的心理,尤为必要。在紧张的阅卷过程中,在一篇篇书写潦草、内容苍白、 无病呻吟的作文从眼前扫过之后,那些娟秀、工整的书写的文章,那些内容切题、立意明确 的文章,那些恰当选取鲜活的材料充分展示主旨的文章,那些富有创意有自己思想,那些用 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真挚情感的文章, 往往会让阅卷教师感到的是一位青春勃发的含着青 春的笑意的青年学子正站在自己身边, 大家试想一下, 这样的作文能不打动阅卷教师?这样 的作文能不得高分?其实,前面给大家提供的《等级评分标准》已经为考生指明了作文努力 的方向。简言之,优秀高考作文具有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卷面干净、书写工整,这是一篇作文给阅卷教师的第一印象; 2.文体特征鲜明,文章选定某种文体,要力图体现文体特色; 3.标题表述恰当、简洁、吻合话题要求; 4.开头用语不繁,简洁明快,点明主旨,切中题意; 5.结构完整,首尾呼应,段落衔接自然,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6.结尾有点睛之笔,给人以思考的余韵; 7.语言准确、恰当使用修辞,表述自然得体; 8.对材料进行认真选择和挖掘,找出材料与文章主旨的结合点,使材料为服务文章中心 服务。 三、阅卷现场精彩作文片段展示 每年的作文,无论怎样的命题,都有一些优秀的作文出现。在阅卷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 佳作, 现将这些优秀作文撷取其几个片段给大家展示一下, 也算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些具体 的例子。 (一)标题:浓缩内容,涵盖主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是文章主旨的浓缩,在阅卷过程中虽然规定使用话题“时间不 会使记忆风化”也是允许的,但不少考生的标题也比较恰当、新颖、别致,现摘几个供大家 参考: “记忆的童话中永存美丽的笑容” “在感动与泪水中铭记” “用时间镌刻风化的记忆” “飞翔的记忆,记忆与时间共舞” “记忆的花朵不会随时间凋落” “岁月掩不去的记忆” “记忆之树常青”“他们被历史铭记” “记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老去” “时间使记忆开出花” (二)开头:对接话题,切中题意 文章开头要点题,开头方式多种多样,但文章开头应与话题的核心词对接,应切题。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时间伴我们成长,时间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但又悄悄地让我 们忘记了许多。 不论时光如何流逝, 却无法带走我记忆中的那个故事。 ( 《时间吹不走的记忆》 ) 有理想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了欢乐。理想、希望、欢乐、 悲伤,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时间是把刻刀,在时时刻刻地雕刻着记忆的年轮,或浮或浅,总有那么几刀刻痕在人的 生命里留存,任凭岁月流逝,记忆却不曾跟随,因为,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时间风化的是物质,可以让沧海变为桑田;可以将高山夷为平地,但它无法风化记忆。 记忆是一种精神烙印,是刻在灵魂上的烙印。或许它会被掩埋,但却不会消失,因为若干年 后,它又会变为一粒种子,冲破一切时间的束缚,为人类的记忆添上一抹新绿,一丝清爽。 有一种等待叫望穿秋水,有一种震撼叫荡气回肠,有一种曲子叫高山流水,有一种经历 叫沧海桑田。然而,在在记忆中,有一种方式叫铭记。 记得小时候学走路时常摔倒, 父母怜惜的眼神吗?记得小时候考试得了第一名, 父母欣 慰的笑容吗?记得刮风下雨天,爸爸妈妈在雨中等你的情形吗?是的,你不会忘记。因为,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冯骥才说过, 保存葡萄最好的方法是制成葡萄酒。 那么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办法是让自 己成为“记忆” ,不被时间风化,成为永存的记忆。 泉水叮咚,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清风徐徐,仿佛在传递着遥远的讯息;檐头的风铃,让 你拥有多少难忘的记忆。 当别人误解自己时,把它写在海滩上,任海水冲刷;当别人帮助自己时,把它刻在岩石 上,让时间铭记,时间让记忆永存。 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 母亲啊,您可曾知您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敏捷而快捷的手将稻草一颤 一颤的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退色的记忆,伴我一年 又一年„„( 《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 (三)结尾:画龙点睛,余韵悠长文章的结尾是情感的升华、文章主旨的揭示,应有“点睛”之笔,给人以无限的四维空 间,余韵悠长之感。示例如下: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 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颤一颤的手„„( 《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 一刹那,记忆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无数的花瓣轻轻摇曳,承载着我的思念。时间 不会使记忆风化,却让它开出了花。 ( 《时间使记忆开出花》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没有人能阻止时间的脚步,然而,时间不会风化一切。漫 步岁月,采撷几枚扑拙的贝壳,抚摸那巨岩上的斑斑伤痕,便是在回味那没有被时间风化的 记忆。 ( 《贝壳划痕记忆》 )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那关于爱国的记忆,民族的记忆,英雄的记忆会常驻我们心间, 它们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它们教会我们奋斗,教会我们坚强,教会我们为中华 复兴而读书。 (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 朋友都说我是个爱感动的女孩!打开记忆的门,回忆我收藏的感动。人生是漫长而又短 暂的,时光是来去匆匆,我们无法握住时间的手,但我们可以握住记忆的手,因为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 《打开记忆的门》 ) 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 一枝一叶总关情,情到深处忆故乡。 故乡, 装载着我们的梦。 即使树高千丈, 落叶必将归根; 即使时间流逝, 故乡的记忆也永远不会风化, 永远不会。 ( 《故 乡,我永远的梦》 ) 正如风沙吹不尽大漠的雄浑,时光的风尘也风化不了我们对英雄的记忆。 正如烈日烤不干大海的汪洋,岁月的流水也剥蚀不了我们对伟人的铭记。 中国的英雄将如天上的太阳高挂历史的天空,永存国人的记忆。 华夏的精神将如繁星一般闪烁在历史的苍穹,永留我们的记忆。 总有一种记忆历久弥新,铭记我们的英雄,铭记我们的伟人! ( 《总有一种记忆历久弥新》 ) 时间的长河还在日夜东流, 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就是河中的一朵朵浪花。 我们不断变换 身姿,留下不同的记忆,不论喜乐惊怖,还是辛酸苦楚,都已成为永久的记忆。我们从记忆 中拾取逝去的年华,从记忆中撷取有用的光亮,照亮前进的路。 记忆之树,扎根于时间沃土,愈久愈茂,常青不老。 ( 《记忆之树常青》 ) 时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它能使容颜变得不再美丽, 使青春变得苍老; 使沧海变为桑田, 它法力无边,但却不能使记忆消逝,记忆像美酒,会因时间而变得更加醇香。 时间固然残忍,它让一切成为过去,让美人容颜不再,英雄衰老,但它让历史磨灭,不 能让记忆风化;相反,时间常常想起他们,给我们以动力,让我们走向成功。 时间,请尽情地流淌吧,我会带着我的记忆,铭记自己的责任,阔步走向未来。 记忆在时间的旅行中留下脚印,我们踏着先人的脚印走着、学着,然而把自己的脚印又 留给了后人。 这脚印中有做人的道理、 处事的哲学, 它是一辈辈的人们留给后人的人生精华。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而是使它不朽。 (四)主题段落:鲜活的材料选用,恰当的主旨揭示 文章靠材料支撑,材料从哪里选取,怎样把材料与作文的主旨和立意的要求结合起来, 下面给大家提供几个例子。 一位令人心动的舞者——邰丽华, 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 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 总忘不了她那纯美的笑容和那娴熟的舞姿,美丽中带着坚强,笑容之中包含镇定。也许,她 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 在那无声的世界里, 她用自己的执着与淡定向我们诠释了 奋斗与超越的美丽, 用顽强与拼搏向我们展示进去与不懈的辉煌。 她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最美 的。 当岁月的雨滴滋润了记忆的田野,我常常想起她,在她的精神指引下,我学会了坚强。 一位让人叹服的兄长——洪战辉,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 就对另一个肩负起了责任。 由此,他学会了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在贫困中求学,在坚持中自 强。他由此由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到的男子汉。他外表文弱,但在精神上,他从来就是一位 强者,面对困境中的家庭,他的坚强让我叹服,面对捡来的妹妹,他的善良让我动容。常常 这样想,如果换作我,我会怎样面对?洪战辉的名字由此被烙印在脑海里,洪战辉的事迹由 此被久久印在心田里。 当时光的和风轻拂记忆的脸颊,我常常想起他,在他的精神激励下,我学会了感恩。 谁能忘却那个忍辱负重,著成史家之绝唱;忧愁奋发吟出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为 了李陵事件而惨遭宫刑, 但他依然隐忍苟活于粪土之中而未辞。 因为他明白父亲的遗命没有 完成,自己的心愿没有实现。因此,他忧愁忧思,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 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叹息; 几百年的潮起潮落, 吞噬了风波亭的呼喊; 几百年的风沙起落,淹没了丝绸之路的声声驼铃;几百年的云卷云舒,卷走了易安飘落的黄 花。但,他们都已被历史铭记。千转万转,我终于觅到了独臂英雄的身姿,虽一只胳膊,却撑起了血染的红旗。他有骨 有节,无畏无愧,历史将这一幕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天空上,记忆之门上。 (五)作文语言:哲理的阐释,诗意的表达 “有文采” 、 “有创新”是《等级评分》关于发展等级的要求,以诗意的语言阐释文章主 旨,是作文的亮点,这样的语段非常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也是作文拿高分的亮点。示例如 下。 记忆如水, 时间似水, 潺潺的时间流水不会使你消失, 再强也冲蚀不了你那坚硬的岩体。 记忆如歌,时间如风,歌因婉转而动人。风不会吹散歌,只会使歌声传得更远。 零零碎碎的记忆碎片,是我们对历史的铭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使人“执手相看泪 眼” ,甚至“无语凝噎” 。我们忘不了永恒的瞬间,往往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记得自己是人 生中的一个过客,生活、历史有太多值得我们回味和品咂的余韵。 时间风化的是物质,可以让沧海变为桑田;可以将高山夷为平地,但它无法风化记忆。 记忆是一种精神烙印,是刻在灵魂上的烙印。或许它会被掩埋,但却不会消失,因为若干年 后,它又会变为一粒种子,冲破一切时间的束缚,为人类的记忆添上一抹新绿,一丝清爽。 假如时间能使记忆风化,那便不再有老马识图;假如时间能使记忆风化,那便不再有大 马哈鱼溯流回乡;假如时间能使记忆风化,那便不再有鹊桥相会;假如时间能使记忆风化, 那便不再有朝花夕拾;假如时间能使记忆风化,那便不再有破镜便不能重圆。 人生为山,记忆为径,取径于山,方知山之高大;人生为海,记忆为舟,行舟于海,方 知海之浩瀚;人生为歌,记忆为曲,放歌一曲,方知歌之动听。 时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它能使容颜变得不再美丽, 使青春变得苍老; 使沧海变为桑田, 它法力无边,但却不能使记忆消逝,记忆像美酒,会因时间而变得更加醇香。 时间固然残忍,它让一切成为过去,让美人容颜不再,英雄衰老,但它让历史磨灭,不 能让记忆风化;相反,时间常常想起他们,给我们以动力,让我们走向成功。 时间,请尽情地流淌吧,我会带着我的记忆,铭记自己的责任,阔步走向未来。 时间有时候很慢, 特别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时候。 我在日历牌上用鲜艳的红笔圈出每一 个收信的日子。对我来说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铭记的日子。圆圆圈圈,红色有是密有时 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历上,记载着好多关于故乡的记忆。日历不只明示给我时间,更给了我 许多美好的记忆。也许,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根”的感觉吧。 教育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而高考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高考三十年,无数有志青年 经过在大学的学习锻炼, 成为国家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了汗水与热血。 眼界决定世界,行走改变命运。高考三十年,一路走来,恢复高考的三十年,也是国家 飞速发展的三十年, 高考就像一台发动机为我们民族, 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由衷地说一声:感谢高考。 ( 《高考三十年》 ) 站在黄河之滨, 我感悟着勤劳勇敢的记忆。 秦豫大地上流淌着用生命和毅力换来的滚滚 红旗渠水,青藏高原上奔驰着用“挑战极限,争创一流”精神打造的神圣列车。我们不会忘 记面对肆无忌惮的洪水,解放军用身躯筑起新的长城、我们不会忘记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 医务工撑起生命的绿伞、 我们不会忘记面对种种困难挫折无数先进的中国人秉承着黄河的精 神继往开来,走向辉煌。 时间的车轮碾过大地, 将包含真情文人的诗作与他们不朽的精神永留大地, 成为我们珍 贵的精神食粮。莱布尼兹曾称孔子为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其实何止孔子,历史长卷中记载 了太多的仁人志士。他们或是以不朽的品格,或是以对历史深刻的洞察,或是仅仅凭借华丽 的辞藻被后人铭记,被历史铭记。 四、从高考阅卷现场看,考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9 天的阅卷,几千份试卷下来,加之工作之余老师们的交流,从 2007 年山东卷作文评卷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学生的高考作文也暴露了新课程作文教学中的硬伤。山东省 高考语文科评卷领导小组发布的《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 试题分析和评价报告》中对作文存在的问题是这样总结的: “今年的作文也存在一些问题: 1.作文命题偏重于感性,思辨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语文试卷前六题的文字书写量比往年大,特别是第 6 大题增加了一道阅读选择,考 生最后用于作文的时间少于往年,有的思考来不及展开。 3.有一些考生的作文流于材料的罗列,满足于堆砌和铺陈,只关注和叙写记忆本身, 而对记忆内在意义的挖掘普遍不够,文章显得空泛。 4. 有少数考生抄袭第六大题阅读文章的内容, 还有少量考生大量默写名家名作的话语, 独创性较差。 5.一般考生对诗歌体裁还不能真正掌握,诗歌类作文的质量普遍偏低。 ” 从阅卷中,我们认为考生高考作文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审题偏颇,背离话题主旨 不少考生审题不准,没有抓住“记忆”这个核心,而是围绕时间来立论、立意。一篇文 章的开头这样写到: “风从水中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树林里穿过,留下丝丝温暖; 岁月从历史中走过, 留下圈圈年轮。 那么, 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 应当留下什么呢?” 文章开头写得很有文采,但文章立论为“珍惜时间” ,就偏离了题意了。 有的考生完全背离了话题主旨,立意为“记忆会随时间风化” ,使得文章完全“跑题” 。 文章开头这样写到: “记忆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风化吗?不错,记忆一定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风 化的。时间不会和我们开玩笑,它无时无刻不在做着自己有规律的运动,就像钟表的秒针一 样,周而复始做着自己有规律的运动。我们留不住时间,因为它太渺小了。 ” (二)内容不实,杜撰家庭悲剧 学生作文中叙述了父母的离异、 爷爷奶奶甚至父母的不幸亡故, 把家庭悲剧写入记忆内 容的占相当篇幅, 由于是杜撰, 也使得学生的表述经不起推敲, 一个考生这样写爸爸的意外: “爸爸不小心滑了一脚,从上面摔了下来,头重重地跌倒了一块石头上。 ”至于, “上面”指 的是什么,没有交代清楚。从阅卷老师的交流中,我们获得这样的信息,几乎每本卷子,都 有写家庭悲剧的,这真让人担心:难道缺爹少妈的孩子真的是这样多? (三)缺乏独创,宿构套作包装的痕迹太浓 最近几年市面流行的高考满分作文,成为众多考生模仿的蓝本。不少学生邯郸学步、拾 人牙慧,缺乏独创意识,一味模仿别人的思路,随意套用照搬别人文章的语段,寻找公式般 的作文例子, 这使得作文外表文采富丽, 内容虚假空洞, 见了好多篇作文使用了这样的开头: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皑皑白雪,我选一片最美的;灿灿红叶,我摘一朵最艳的; 萋萋芳草,我撷一根最绿的;漫漫人生,我捡拾生命中最重的——记忆。 ” (四)过分追求语言形式,以辞害意不知所云 有些考生为了追求语言的词采,不加选择不加推敲地使用排比,甚至生造谚语,对自己 的语言进行特意的包装,使得表述含混不清,读后不知所云。选取几个语段供大家研讨: “大象忘不了童年快乐的故园,即使在垂垂老矣的最后时刻,它也会竭尽全力,迈向自 己的伊甸园。 ” 也有的文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看似语句流畅,其实不知所云。一篇题为“天地苍茫 一白骨”这样写到: “天地苍茫一白骨,一根战胜挫折的白骨, 在烈风吹动下, 仍闪闪发光。 ” 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确实令人费解。 (五)选材雷同,堆砌罗列,缺乏对材料的挖掘,材料与文章主旨割裂、游离,不能揭 示“记忆”的内涵考生作文从选材角度,大体可分为这几类:. 选取历史素材:三国、唐朝、 “四大发明” 、抗日、南京大屠杀等中华民族苦难史; 选取中外人物:孔子、屈原、司马迁、苏武、陶渊明、李白、苏轼、李清照、邰丽华、 洪战辉等感动中国人物; 选取事件: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世等家庭悲剧、初恋、伤残、病重、偷摘邻居 瓜果梨桃、晚会、毕业典礼等顽皮类; 关注外交事件和政治关系:台海关系、中日关系、南北朝鲜、美伊战争、中日战争、日 德对战争的态度、和谐社会、八荣八耻; 按时间顺序表述:童年、少年、青年,小时候、长大后、多年后,幼儿园、小学、初中、 高中、复读等阶段。 文章靠材料来支撑,从众多高考作文选取的材料看,雷同现象严重,很多考生不能就材 料进行进一步开挖,不能依据材料与文章主旨联系起来,这样使得文章材料与主旨游离,使 得内容苍白无力, 隔靴搔痒, 无病呻吟, 不能运用材料很好地支持和展示文章的主旨和立意, 只是贴标签式的贴上材料,再加上一句“时间不能使记忆风化” ,文章立意肤浅,开挖不够, 缺乏深度,缺乏内涵。我们可以看这样的例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毛主席的话是否还在你的耳边回荡?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外国列强侵略中国, 迫使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历史 还记得吗?小日本屠杀中国人民, 拿中国活人做实验的事还记得吗?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抗 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的光荣场景还记得吗?“当然记得! ”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会 这么回答! 从古到今,再长时间,我们怎能将历史遗忘!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当然不能!我们的记忆已成烙印,怎能被时间风化?” (六)文章写作不伦不类,文体特征不鲜明 话题作文在高考中运行这几年,本来是让学生自选一种文体,体现一定自由的空间。可 我们的学生几乎不能写作规范文体的作文了:记叙文,没有中心事件没有情节没有细节,有 的只是干瘪的概述性文字;议论文,论点得不到支持,没有论证的层次,没有自己的思想, 有的只是堆砌的材料;日记体,不是以第一人称为表述主体;书信缺乏格式上的基本要求; 诗歌胡拼乱凑几行,排列几行语言密码,让阅卷老师去破解;散文体,倒是体现散了,真叫 “散”文,天马行空纵横驰骋,只有放而没有收,形神背离。这些都暴露了学生写作基本功 的严重不足,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 (七)脱离现实, “文化作文”盛行 最近几年,由于受“文化散文”的影响,在中学生中流行一种“文化作文” ,无论哪一 类作文题,这些孩子都把目光锁定在古人身上,一写文章言必谈屈原、陶渊明、司马迁、李 白、杜甫、苏轼等,如果说这些材料与作文题目相吻合,恰当引入也是可以的,如果不论什 么题目,把这些古人简单罗列在作文中,当作万能的作文材料并且形成一种风气,这的确应 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我们的生活视野里,在这个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生活中应该有着更 为丰富的写作的内容,可在高考作文中很少有学生涉及这些鲜活的生活内容,这背后,在一 定程度上凸显我们语文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与现实生活的脱节, 生活中有许多感人的、 美好 的、让我们深思而又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它引导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我们的孩子的目 光狭窄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整日深埋于题海之中,没有时间接触生活中鲜活的东 西,只能在语文课本或者是市面流行的所谓的“满分作文”里搜索一点写作的素材,这样只 能造成他们思想的贫弱和与现实的距离。因此,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把自己的见闻、感受、认识、思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写作中获得成长的给养,就显 得尤为重要了,因为现实生活应该是学生写作的活水,是滋润他们灵感的一泓清泉,是他们心智得以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 (八)构思潦草,结构松散 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很少有学生文章不完整的现象。不少文章也是有头有尾,应当说这 也是一种进步。可细看这些作文,一个严重的硬伤就是结构松散,段与段之间缺乏必然的联 系,缺少必要的衔接,甚至构成一个段的句子之间,也不能做到连贯。好多学生写作缺乏认 真构思的良好习惯,缺乏对文章整体的设计,随想随写,想到哪就写到哪。至于为什么这样 写,并没有加以认真思考。文章结构的松散暴露了学生构思的缺失和思维的紊乱,甚至是语 言的卡壳和思维的短路,使得文章内容前后脱节、材料重复、首尾游离,主旨模糊,学生写 起来只是拼接、拼凑、凑字数,这样的文章难以得高分。


相关文章

  • 精锐教育高考作文辅导
  • 精锐教育:历年的中高考满分作文是怎么炼成的? 导读2015年,高考,中考大战硝烟已落.不过,一些话题依旧热度未散,并迅速成为下一届考生的关注重点.比如,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高考满分作文,究竟是怎样"炼成 ...查看


  • 高考作文命题公平性的因素分析
  • 教育经纬 高考作文命题公平性的因素分析* ---以2009年高考试题为例吴根洲 [摘要]近期关于高考作文公平性的探讨使高考公平的关注点由录取公平拓展到考试公平,由省际 公平拓展到城乡公平.性别公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本文对2009年 ...查看


  • 高考作文:38年高考作文题见证时代变迁
  • 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 新课标Ⅰ 新课标Ⅱ 湖北 山东 广东 四川 安徽 山西 黑龙江 辽宁 福建 河南 河北 江苏 陕西 湖南 北京 吉林 贵州 广西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甘肃 浙江 重庆 江西 天津 上海 宁夏 青海 海南 西藏 高考作 ...查看


  • 著名作家点评北京高考作文题:强在北京特色
  • 核心提示: 一篇高考作文题,能够得到社会各方面大多数人的认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而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命题,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其紧扣北京地方特点,体现宽泛文化概念的取向,称道者众:而对北京熟语的考查首次出现在了高考语文试卷中,似乎也像& ...查看


  • 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创新断想(四)满分完满
  • 作文创新断想㈣ 四.满分 · 完满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写作能力的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在语文高考中,甚至在整个高考中,就单题而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 ...查看


  • 201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评析
  • 201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评析 山东淄博市教研室 陈鲁峰 王玉强 (<语文学习>2015年7-8期发表) 正如陶潜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01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提示材料来自林清玄的<无风絮自 ...查看


  • 我爱我故乡作文
  • 我爱我故乡故乡.他有着一种意韵的美,让我不敢直视.他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他有一种家的温馨,让我投其怀抱.满山的柚子,大家就知道我的故乡了吧---没错,就是生产柚子基地的平和.在家乡,三面环山,走出村庄,还是在盘旋在山上的公路上, ...查看


  • 高考作文备考:高考作文选材立意的误区
  • 高考作文备考:高考作文选材立意的误区 高考作文 2014-01-14 2017 高考作文选材立意的误区 文章的内容是由立意和选材决定的.选材服务于立意,但材料往往不完全受"意"的限制,好的材料可以丰富.扩展文章的主旨,给 ...查看


  •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临场发挥小绝招
  • 作文的好坏,对高考语文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帮助同学们在考场中超带发挥,写出好作文,<高考金刊>邀请各地名师坐镇,将他们的看家本领传授给大家.不管是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还是蛤蟆神功--别顾那么多了,赶紧来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