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比较教育

1.比较教育:是对当代世界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 和特殊规律,为本国或地区的教育改革做借鉴。

2.朱利安:法国教育家,1817 年首次提出比较教育的计划,他的比较教育是以“借鉴”为特征而 朱利安: 朱利安 ,它标志着 载入史册的,1817 年他发表了一本小册子,叫做《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 比较教育发展第一阶段而开始。

3.《国防教育法》 :1958 年颁布,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1)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教学, 《国防教育法》 : 科学和外语教学(2)加强现代技术教育(3)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 “国防实验” ,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4.社区学校:它们多由地方负责管理,由政府提供资金,学生就近入学,学费低廉,学制两年, 社区学校 开设技术性或班专业性的职业课程,也有一些课程,是为准备进入四年制大学的学生而设的。

5.综合中学:60 年代以来,德国仿效英国与瑞典,设置一批综合学校,企图将普通中学,实验中 综合中学: 综合中学 学和文科中学三种类型的中学综合为一体。目前的综合学校有拼合式的,合作式的和一体化的三 种。

6.大学校:这是法国特有的一类高等教育机构,始建于 18 世纪半叶,是工商业应用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校 和官员的主要培养基地。规模小,起点高,招生严,教学注重应用,学生出路好。

7 导生制:英国国教会牧师贝尔和友谊会教徒兰开斯发明了“导生制” 导生制: ,老师对年龄大,或者成绩 好的“导生”施教,然后他们再传教其他的学生,代替教师的职责。导生制优点: (1)廉价,经 济实用(2)师资不足的问题(3)扩大受教育范围(4)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8.公学:英国最古老的一种私立学校,在现行学制中,公学是一种独特的学校,是寄宿制私立文 公学: 公学 学学校,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目标以“公职人员”为主,得名“公学” ,设备条件优越,师 资水平高,学费昂贵。

9.《1994 年教育法》 :又称《巴特勒法》 ,法定的公共教育系统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 《 : 育三个衔接的阶段组成。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使得双轨制不如以前那么明显,从而扩大 了大众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该法并没有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该法规定受完初等教育的 11 岁儿童须参加统一的“11 岁考试” ,然后按学力考察和智力测验的成绩,分别升入文法中学,技 术中学和现代中学。

10.《罗宾斯报告》 :1963 年罗宾

斯委员会关于高等教育的报告,对促进高等教育和发展起了重要 《罗宾斯报告》 : 作用。该报告提出了英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发展原则和 178 条建议。报告提出的高等教育发 展的六项原则成为后来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高等教育的课 程应该向所有能力上和成绩上合格的,并向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开放。

11.各种学校:是各种职业教育机构的总称,它开始的专业很广,课程的种类繁多,如服装裁剪, 各种学校: 各种学校 珠算等,这类学校一般是单科性质,招收各种年龄的初中毕业程度的人,学习年限一般不得少于 一年,授课时数一年不得少于 680 课时。

12.短期大学:主要传授专门的学术技艺,培养职业和生活所必需的能力。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 短期大学: 短期大学 为两年或三年,二年制毕业生必须学得 62 学分。

13.《学制令》 :日本政府于 1872 年颁布了日本第一个现代《学制》 ,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 《学制令》 : 不学之人”的普及教育思想,并规定在文部省统一管辖下,全国设八个大学区,各设一所大学, 每个大学区设 32 个中学区,各设一所中学,每个中学区再分 10 个小学区,各设一所小学。儿童 6 岁,小学为八年制,分为初高两级,四四分段。中学为六年制,分初中,高中,各为三年。

14.赠地学院:1862 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 赠地学院: ,向每个州赠送土地或相当于地价的奖金,以帮 赠地学院 助各州至少建立一所培养学生掌握农业和机械知识的学院,改变了美国以及后来师姐其他许多地 方高等教育的意义,对美国农业和工业发展贡献很大。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各个州的州立大学。

15.双轨制:一轨是(职业轨)是为了贫民子女设立,学生进四年制的基础学校,然后进四年制的 双轨制: 双轨制 国民学校高级班或六年制的中间学校,毕业只能进职业学校。一轨(学术轨)是为地主和资产阶

级子女设立,进三年制的预备学校,毕业后可升大学。 《普通教育法》1872 年

16.帝国大学:不是高等教育机构,而是全国最高的教育领导机构,大学的最高官员称“大学总监” 帝国大学: 帝国大学 由拿破仑直接委派,全国划分 29 个“大学区” ,各个大学区设立学区总长、学区审议会和学区督 学署职务。

第三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 1 提高幼儿教育的起点:早期教育理论认为,从母亲怀胎到 8 岁以前大脑发育最快,并逐步成熟,是人类学习潜力 最大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2 坚持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重视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发展,良好行为和

习惯的培养,强调美的教育。总之,对幼儿 教育提出了智体美的发展要求。 3 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有公立机构,半官半民机构,私立机构三种类型,根据时间长短可分为寄宿制,全日 制,半日制,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年龄的不同,特殊儿童,超常儿童。 4 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使幼儿无困难的由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过渡。 5 切实提高保教人员的素质,提高幼儿教育师资质量,扩大培训机构,重视在职进修工作。

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1 扩大幼儿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奠基地位,除了幼儿教育机构中进行的保教之外,还包括胎教,家庭教育等, 2 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多种功能,有教育功能,补偿功能,治疗功能 3 教育功能是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征和个性差别,进行合乎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补偿功能是对生活在不同经济和 文化条件下的儿童所形成的某些不足或未得到的应有的发展,在入小学前进行补救以实现名副其实的教育机会均 等。治疗功能,指治疗有语言障碍,或其他知觉运动控制有缺陷,或某些在性格上畸形发展的儿童。 4 加强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幼儿教育的发展表明, 幼教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是推动助教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5 扩大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幼教中的应用,在幼儿教育中,不再限于传统的教师与幼儿双向作用,运用大众传媒。

第四章 简述普及初等教育的措施 1 教育立法,以立法形式推行义务教育,是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法律保证,德英法美日等国在 18,19 世纪先后颁 布教育法令,以法律形式确定义务教育 2 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普及初等教育有两个难题,一是家长不愿送子女上学,二是家长交不起学费 3 培训合格师资:建设一支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重要保证 4 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初等教育的经费:教育经费是普及初等教育的经济保证 5 因地制宜,灵活办学。普及教育的年限、内容、形式和方法,与当时、当时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因此制宜办学, 是各发达国家在普及教育过程中普遍遵循的原则。

试论初等教育的课程改革: 1 为了迎接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并致力于教育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许多国家初等教育 改革的重点。 2 发展综合课程:国外一些课程专家认为,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现代科学的特点,小学课程的门类不宜 过多,分类不可太细,课程设置应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实现综合化课程可以建好课程门类,避免原本有密切联系的 各科知识,被人为的分割开来,同时避免各科教学内容的重复,这既有利于学生减轻学

生的学习负担,掌握哥们知 识及其相互联系,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 加强科学技术启蒙教育:进行适当的科学技术启蒙教育是初等教育课程革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科学技术启蒙 教育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进展,儿童性格的全面发展以个人和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予以安排,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基 本态度,使儿童从周围环境出发,获得与智力,体力相适应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技术,促进儿童与自然、人与 环境之间的建设性的相互影响;为儿童走向未来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等。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在不加重 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把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学生。各国科学技术启蒙教育中都注重培养 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4 重视道德教育:随着当今世界信仰危机、价值观念危机、社会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出现,道德教育再度成为各国普 遍关注的问题,各国都为其进行着不同的努力。 5 普及计算机教育;在信息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积极地将计算机引入课堂。 6 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

第五章 一.现代中等教育的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世界历史进入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政治经济的变革引起了 教育领域的变革。中等教育的变化尤为显著。 1.实科中学的出现和在中学课程中增加实科性的内容。实科中学的出现时中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 鲜明的现代中等学校的性质。 2.工艺学校的产生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端。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使旧式的学徒制趋于瓦解,新的工艺学校和职业技 术教育开始出现。 3.教育范围的扩大,学校类型的增多。过去,能够受到中等教育的只是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子弟。但是,随着资产 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发展,提出了普遍接受中等教育的要求,于是,出现了供资产阶级子弟入学的多种类型的学 校。 4.在欧洲大陆,双轨制教育制度基本确立。一条是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一条轨道,一条是资产阶级子女学习的文、 实中学的一条轨道。 中学结构发展的趋势:

二.中学结构发展的趋势: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民主化运动,工人阶级展开了争取受教育机会均等的斗争,再加上 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现代生产的不断变革,使得对劳动者的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等教育结构发生 了很大变化。 2.高中的类型: (1)完全中学的高中,注意学术性训练并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2)美国的综合性高中,开设学术 性课程和职业性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3)

俄罗斯的多元化高中,有普通中学教育学校、特科学校、一般重点中 学、高级重点中学等。 3.实行综合中学体制。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下,标榜民主政治,取消阶级出身的限制,倾向于采取综合中学的体 制。 4.在初中设定向教育阶段。正在成长的少年的才能天赋兴趣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他们本身情况的 培养途径,因此在初中设定向教育阶段。 5.初中阶段修业年限有延长的趋势。为了加强这个阶段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 中等教育的综合化运动:

三.中等教育的综合化运动: 1.背景:初等教育的普及需要建立新的中等教育的体制。 教育民主化要求中等教育机会均等。 2.过程:美国:1918 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报告,首次提出“综合中学”的概念, “现代综合中学不应是一个 选择机构,也不是大学的附属机构,而是面向搜有学生的机构” 。 法国:1964 年,实行统一初中教育课程的综合中学,学生分流推迟到高中阶段。1925 年的《法国学校体 制现代化建议》 ,建立一种完全统一的并向所有学生开放的综合教育机构—中学。 英国:1938 年, 《史宾斯报告》建议中学分为: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设立多科性中学的设想。 1947 年, 试办文法中学、 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的综合中学。 1965 年, 克罗斯兰的 《中等教育的组织》 《1976 。 教育法》授权教育和科学大臣责令个地方教育当局递交中等教育综合改组计划。 1980 年,公立学校中有 88%的 学生在综合中学就学,取消选拔性考试的地方教育当局达 65%。 3.评价:学生分流由 10 或 11 岁迟到 14 到 16 岁 中等教育综合化主要解决教育机会均等,而不是教育质量问题 综合中学并未成为世界各国中等教育的普遍模式。 中等教育内容的改革:

四.中等教育内容的改革:

20 世纪 50 年代的改革: 1 教育内容现代化。20 世纪中叶的中学教育内容的体系是对 20 世纪初期以前的科学成果的综合,这些内容已远远 落后科学的先组昂,必须加以更新使之现代化。 2 教学内容理论化。理论化和现代化是分不开的,中学教材的内容必须要在充分考虑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前提 下,用新的科学思想选择综合处理现有的科学材料,使之成为科学概念的逻辑体系。 3 教学内容逐级下放。现在科学和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加强中的科学基础知识。 4 调整文理科的比重。 5 增加观察和实验的材料和内容。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20 世纪 70 年代的改革,是教育改革调整的时期。对教材的现代化开始有了批评意见,认为心材偏难偏深,只是用 于少数有天

赋才能的学生,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也不能适应。美国“回到基础教育”运动,主张中 小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读写算的基础。 苏联, 边编写教材边试验, 边培训教师, 用了十年过度到新的教材。 是现代生产对教育的客观要求。 20 世纪 80 年代后,进入到新的改革时期。 1 加强基础学科。 2 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课程要有灵活性和自由度。 3 加强环境教育、公民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双元”特点: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双元”特点: 1 大学时“自治”机构,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则受地方教育机构领导。 2 大学拥有独立的学位授予权,而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的学位由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统一授予。 3 大学经费由中央统一下拨,而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经费则有地方当局支付。 4 大学以全日制为主,而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则实行全日制部分时间制和工读交替制。 5 大学几乎都是综合醒的,而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则以技术和师资培训为主。 6 大学是教学科研双中心,而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士教学单位。

第六章 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 1 停办中等师范学校,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的结果。 2 提高高等师范学校的水平。战前,各国高等师范学校的学习年限和教育水平都比一般大学第,战后,为了克服这 个缺点,吧高等师范学校的修业年限入学资格与综合大学扯平。 3 加强教师的考核制度。许多国家都采取教师合格证书制度。 4 改进在职教师的进修制度。今年来,各国都建立了在职教师的进修中心,进修学院,形成定期在职进修的制度。 同时,许多国家的开放大学,电视广播大学,函授大学都为教师的进修开设课程。 总之,战后师范教育的发展,使师资质量有了提高,师资的数量得到满足。但是师范教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达 国家出现了教师过剩的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则师资不足。

教师教育的课程: 1.普通教育课程—解决未来教师“凭什么教”的问题。 普通教育课程文理渗透,综合性强,符合中小学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具有广博性,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而三大快,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基础素质。 可是比重较大。 2.学科专业课程—解决未来教师“叫什么”的问题。 小学教师培养成通识者,以进行跨学科内容的教学。 对于中学教师来说,许多国家在学科的专业都要求主修或副修所教的课程。 国外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课程面

向中小学,具有针对性。 3.教育专业课程—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教育专业课程比重较大,充分体现教师教育的师范性。

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 5.比较分析;国际上学科专业课程占 35%,普通教育课程占 25%,教育专业课程 25%,教学实践 15%。而中国则是 一般文化课程 21%左右,学科专业课程 70%,教育专业课程 7%到 11%。

教师教育的类型及特点: (1)封闭型,也成定向型,通过专门师资院校培养师资,英国詹姆士波特称他为“定向的师范教育” ,如中国,俄 国,朝鲜等。 优点:培养目标明确,血色很难过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较强。缺点:基础知识不够宽厚,学术 水平往往赶不上综合大学。 (2)开放型,也成非定向型,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师资,詹姆士比特成它为“非定向型师范教育” ,如美国,日 本及欧洲一些国家等。优点:学术水平较高,毕业生出路较广,便于就业。缺点:教育专业的训练不足,从事教育 工作的专业思想较差。因此,两者应取长补短。

第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1 普遍从尖子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2 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国际性与民族性交相辉映。 4 个性化成为重要办学方针。 简述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十.简述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1 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样化。经过战后的大发展,高等教育不再只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特权,大大增加了人们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 大众化教育与尖子教育并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等教育走出了为少数人服务的圈子,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则 扩大了高等教育内部在水平上的差距。 3 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扩大了。高等教育与社会各类型各层次的成员的关系密切了。 4 高等教育的职能增加了。培养人才的多层次性,终身教育的发展。

第八章 十一,教育计划的动向: 1 各国的教育计划都是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反映各自国家的政策,具有独特的内容。 2 教育计划的范围日益扩大。现在的计划不仅是以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为重点,而且还重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 同时还把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纳入教育计划。 3 注意各阶层的教育。为了缩小各方面的差别,许多国家制定了包括各方面人物的计划。 4 重视提高教育质量。近年来,各国不仅重视量的发展,也将质的发展纳入轨迹,如提高教师、改进课程作为教育 计划的重要内容。 第九章 十二,战后世界教育的变化: 1 中等教育的普及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2 教育内部结构的变化。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广泛应用,不仅需要高级技术人才,而 且需要各级给类的技

术人员。第三产业的兴起,更需要各种具有一定技术和知识的人员。因此促进了教育内部结构 的改革。 3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由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改革的内容使教育现代化。 4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于知识爆炸的到来, 学校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 而是在交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外,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知识。生理学和心理学的 发展,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提供了理论根据。 5 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和终身教育。现代生产需要具有一定技术的工人和各种职业人员,再加上中等教育的普及,战 后各国都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再生产上的应用,造成了职业的变动和工人的流动,因此, 就迫使人们不断学习和重新接受训练,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

十三,世界教育危机的表现: 1 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毕业生过剩,失业人口增多。 2 教育质量下降,青少年犯罪率提高,破坏学校纪律的现象不断出现。 3 教育经费的增长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学生来源短缺,学校经费困难,迫使许多私立大学关闭。 4 在发展中国家,尽管各国政府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普及教育的进展缓慢,文盲的绝对人数增加,人口的暴增也抵 消了扫盲和普及教育的努力。 5 以上一些问题带来了人们对教育的失望情绪。 十四,教育的四大支柱: 十四,教育的四大支柱: 1 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 2 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 3 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 4 学会生存,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1.比较教育:是对当代世界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 和特殊规律,为本国或地区的教育改革做借鉴。

2.朱利安:法国教育家,1817 年首次提出比较教育的计划,他的比较教育是以“借鉴”为特征而 朱利安: 朱利安 ,它标志着 载入史册的,1817 年他发表了一本小册子,叫做《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 比较教育发展第一阶段而开始。

3.《国防教育法》 :1958 年颁布,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1)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教学, 《国防教育法》 : 科学和外语教学(2)加强现代技术教育(3)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 “国防实验” ,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4.社区学校:它们多由地方负责管理,由政府提供资金,学生就近入学,学费低廉,学制两年, 社区学校 开设技术性或班专业性的职业课程,也有一些课程,是为准备进入四年制大学的学生而设的。

5.综合中学:60 年代以来,德国仿效英国与瑞典,设置一批综合学校,企图将普通中学,实验中 综合中学: 综合中学 学和文科中学三种类型的中学综合为一体。目前的综合学校有拼合式的,合作式的和一体化的三 种。

6.大学校:这是法国特有的一类高等教育机构,始建于 18 世纪半叶,是工商业应用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校 和官员的主要培养基地。规模小,起点高,招生严,教学注重应用,学生出路好。

7 导生制:英国国教会牧师贝尔和友谊会教徒兰开斯发明了“导生制” 导生制: ,老师对年龄大,或者成绩 好的“导生”施教,然后他们再传教其他的学生,代替教师的职责。导生制优点: (1)廉价,经 济实用(2)师资不足的问题(3)扩大受教育范围(4)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8.公学:英国最古老的一种私立学校,在现行学制中,公学是一种独特的学校,是寄宿制私立文 公学: 公学 学学校,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目标以“公职人员”为主,得名“公学” ,设备条件优越,师 资水平高,学费昂贵。

9.《1994 年教育法》 :又称《巴特勒法》 ,法定的公共教育系统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 《 : 育三个衔接的阶段组成。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使得双轨制不如以前那么明显,从而扩大 了大众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该法并没有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该法规定受完初等教育的 11 岁儿童须参加统一的“11 岁考试” ,然后按学力考察和智力测验的成绩,分别升入文法中学,技 术中学和现代中学。

10.《罗宾斯报告》 :1963 年罗宾

斯委员会关于高等教育的报告,对促进高等教育和发展起了重要 《罗宾斯报告》 : 作用。该报告提出了英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发展原则和 178 条建议。报告提出的高等教育发 展的六项原则成为后来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高等教育的课 程应该向所有能力上和成绩上合格的,并向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开放。

11.各种学校:是各种职业教育机构的总称,它开始的专业很广,课程的种类繁多,如服装裁剪, 各种学校: 各种学校 珠算等,这类学校一般是单科性质,招收各种年龄的初中毕业程度的人,学习年限一般不得少于 一年,授课时数一年不得少于 680 课时。

12.短期大学:主要传授专门的学术技艺,培养职业和生活所必需的能力。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 短期大学: 短期大学 为两年或三年,二年制毕业生必须学得 62 学分。

13.《学制令》 :日本政府于 1872 年颁布了日本第一个现代《学制》 ,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 《学制令》 : 不学之人”的普及教育思想,并规定在文部省统一管辖下,全国设八个大学区,各设一所大学, 每个大学区设 32 个中学区,各设一所中学,每个中学区再分 10 个小学区,各设一所小学。儿童 6 岁,小学为八年制,分为初高两级,四四分段。中学为六年制,分初中,高中,各为三年。

14.赠地学院:1862 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 赠地学院: ,向每个州赠送土地或相当于地价的奖金,以帮 赠地学院 助各州至少建立一所培养学生掌握农业和机械知识的学院,改变了美国以及后来师姐其他许多地 方高等教育的意义,对美国农业和工业发展贡献很大。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各个州的州立大学。

15.双轨制:一轨是(职业轨)是为了贫民子女设立,学生进四年制的基础学校,然后进四年制的 双轨制: 双轨制 国民学校高级班或六年制的中间学校,毕业只能进职业学校。一轨(学术轨)是为地主和资产阶

级子女设立,进三年制的预备学校,毕业后可升大学。 《普通教育法》1872 年

16.帝国大学:不是高等教育机构,而是全国最高的教育领导机构,大学的最高官员称“大学总监” 帝国大学: 帝国大学 由拿破仑直接委派,全国划分 29 个“大学区” ,各个大学区设立学区总长、学区审议会和学区督 学署职务。

第三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 1 提高幼儿教育的起点:早期教育理论认为,从母亲怀胎到 8 岁以前大脑发育最快,并逐步成熟,是人类学习潜力 最大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2 坚持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重视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发展,良好行为和

习惯的培养,强调美的教育。总之,对幼儿 教育提出了智体美的发展要求。 3 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有公立机构,半官半民机构,私立机构三种类型,根据时间长短可分为寄宿制,全日 制,半日制,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年龄的不同,特殊儿童,超常儿童。 4 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使幼儿无困难的由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过渡。 5 切实提高保教人员的素质,提高幼儿教育师资质量,扩大培训机构,重视在职进修工作。

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1 扩大幼儿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奠基地位,除了幼儿教育机构中进行的保教之外,还包括胎教,家庭教育等, 2 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多种功能,有教育功能,补偿功能,治疗功能 3 教育功能是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征和个性差别,进行合乎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补偿功能是对生活在不同经济和 文化条件下的儿童所形成的某些不足或未得到的应有的发展,在入小学前进行补救以实现名副其实的教育机会均 等。治疗功能,指治疗有语言障碍,或其他知觉运动控制有缺陷,或某些在性格上畸形发展的儿童。 4 加强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幼儿教育的发展表明, 幼教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是推动助教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5 扩大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幼教中的应用,在幼儿教育中,不再限于传统的教师与幼儿双向作用,运用大众传媒。

第四章 简述普及初等教育的措施 1 教育立法,以立法形式推行义务教育,是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法律保证,德英法美日等国在 18,19 世纪先后颁 布教育法令,以法律形式确定义务教育 2 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普及初等教育有两个难题,一是家长不愿送子女上学,二是家长交不起学费 3 培训合格师资:建设一支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重要保证 4 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初等教育的经费:教育经费是普及初等教育的经济保证 5 因地制宜,灵活办学。普及教育的年限、内容、形式和方法,与当时、当时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因此制宜办学, 是各发达国家在普及教育过程中普遍遵循的原则。

试论初等教育的课程改革: 1 为了迎接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并致力于教育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许多国家初等教育 改革的重点。 2 发展综合课程:国外一些课程专家认为,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现代科学的特点,小学课程的门类不宜 过多,分类不可太细,课程设置应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实现综合化课程可以建好课程门类,避免原本有密切联系的 各科知识,被人为的分割开来,同时避免各科教学内容的重复,这既有利于学生减轻学

生的学习负担,掌握哥们知 识及其相互联系,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 加强科学技术启蒙教育:进行适当的科学技术启蒙教育是初等教育课程革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科学技术启蒙 教育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进展,儿童性格的全面发展以个人和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予以安排,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基 本态度,使儿童从周围环境出发,获得与智力,体力相适应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技术,促进儿童与自然、人与 环境之间的建设性的相互影响;为儿童走向未来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等。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在不加重 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把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学生。各国科学技术启蒙教育中都注重培养 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4 重视道德教育:随着当今世界信仰危机、价值观念危机、社会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出现,道德教育再度成为各国普 遍关注的问题,各国都为其进行着不同的努力。 5 普及计算机教育;在信息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积极地将计算机引入课堂。 6 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

第五章 一.现代中等教育的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世界历史进入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政治经济的变革引起了 教育领域的变革。中等教育的变化尤为显著。 1.实科中学的出现和在中学课程中增加实科性的内容。实科中学的出现时中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 鲜明的现代中等学校的性质。 2.工艺学校的产生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端。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使旧式的学徒制趋于瓦解,新的工艺学校和职业技 术教育开始出现。 3.教育范围的扩大,学校类型的增多。过去,能够受到中等教育的只是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子弟。但是,随着资产 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发展,提出了普遍接受中等教育的要求,于是,出现了供资产阶级子弟入学的多种类型的学 校。 4.在欧洲大陆,双轨制教育制度基本确立。一条是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一条轨道,一条是资产阶级子女学习的文、 实中学的一条轨道。 中学结构发展的趋势:

二.中学结构发展的趋势: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民主化运动,工人阶级展开了争取受教育机会均等的斗争,再加上 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现代生产的不断变革,使得对劳动者的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等教育结构发生 了很大变化。 2.高中的类型: (1)完全中学的高中,注意学术性训练并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2)美国的综合性高中,开设学术 性课程和职业性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3)

俄罗斯的多元化高中,有普通中学教育学校、特科学校、一般重点中 学、高级重点中学等。 3.实行综合中学体制。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下,标榜民主政治,取消阶级出身的限制,倾向于采取综合中学的体 制。 4.在初中设定向教育阶段。正在成长的少年的才能天赋兴趣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他们本身情况的 培养途径,因此在初中设定向教育阶段。 5.初中阶段修业年限有延长的趋势。为了加强这个阶段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 中等教育的综合化运动:

三.中等教育的综合化运动: 1.背景:初等教育的普及需要建立新的中等教育的体制。 教育民主化要求中等教育机会均等。 2.过程:美国:1918 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报告,首次提出“综合中学”的概念, “现代综合中学不应是一个 选择机构,也不是大学的附属机构,而是面向搜有学生的机构” 。 法国:1964 年,实行统一初中教育课程的综合中学,学生分流推迟到高中阶段。1925 年的《法国学校体 制现代化建议》 ,建立一种完全统一的并向所有学生开放的综合教育机构—中学。 英国:1938 年, 《史宾斯报告》建议中学分为: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设立多科性中学的设想。 1947 年, 试办文法中学、 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的综合中学。 1965 年, 克罗斯兰的 《中等教育的组织》 《1976 。 教育法》授权教育和科学大臣责令个地方教育当局递交中等教育综合改组计划。 1980 年,公立学校中有 88%的 学生在综合中学就学,取消选拔性考试的地方教育当局达 65%。 3.评价:学生分流由 10 或 11 岁迟到 14 到 16 岁 中等教育综合化主要解决教育机会均等,而不是教育质量问题 综合中学并未成为世界各国中等教育的普遍模式。 中等教育内容的改革:

四.中等教育内容的改革:

20 世纪 50 年代的改革: 1 教育内容现代化。20 世纪中叶的中学教育内容的体系是对 20 世纪初期以前的科学成果的综合,这些内容已远远 落后科学的先组昂,必须加以更新使之现代化。 2 教学内容理论化。理论化和现代化是分不开的,中学教材的内容必须要在充分考虑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前提 下,用新的科学思想选择综合处理现有的科学材料,使之成为科学概念的逻辑体系。 3 教学内容逐级下放。现在科学和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加强中的科学基础知识。 4 调整文理科的比重。 5 增加观察和实验的材料和内容。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20 世纪 70 年代的改革,是教育改革调整的时期。对教材的现代化开始有了批评意见,认为心材偏难偏深,只是用 于少数有天

赋才能的学生,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也不能适应。美国“回到基础教育”运动,主张中 小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读写算的基础。 苏联, 边编写教材边试验, 边培训教师, 用了十年过度到新的教材。 是现代生产对教育的客观要求。 20 世纪 80 年代后,进入到新的改革时期。 1 加强基础学科。 2 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课程要有灵活性和自由度。 3 加强环境教育、公民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双元”特点: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双元”特点: 1 大学时“自治”机构,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则受地方教育机构领导。 2 大学拥有独立的学位授予权,而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的学位由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统一授予。 3 大学经费由中央统一下拨,而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经费则有地方当局支付。 4 大学以全日制为主,而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则实行全日制部分时间制和工读交替制。 5 大学几乎都是综合醒的,而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则以技术和师资培训为主。 6 大学是教学科研双中心,而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士教学单位。

第六章 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 1 停办中等师范学校,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的结果。 2 提高高等师范学校的水平。战前,各国高等师范学校的学习年限和教育水平都比一般大学第,战后,为了克服这 个缺点,吧高等师范学校的修业年限入学资格与综合大学扯平。 3 加强教师的考核制度。许多国家都采取教师合格证书制度。 4 改进在职教师的进修制度。今年来,各国都建立了在职教师的进修中心,进修学院,形成定期在职进修的制度。 同时,许多国家的开放大学,电视广播大学,函授大学都为教师的进修开设课程。 总之,战后师范教育的发展,使师资质量有了提高,师资的数量得到满足。但是师范教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达 国家出现了教师过剩的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则师资不足。

教师教育的课程: 1.普通教育课程—解决未来教师“凭什么教”的问题。 普通教育课程文理渗透,综合性强,符合中小学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具有广博性,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而三大快,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基础素质。 可是比重较大。 2.学科专业课程—解决未来教师“叫什么”的问题。 小学教师培养成通识者,以进行跨学科内容的教学。 对于中学教师来说,许多国家在学科的专业都要求主修或副修所教的课程。 国外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课程面

向中小学,具有针对性。 3.教育专业课程—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教育专业课程比重较大,充分体现教师教育的师范性。

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 5.比较分析;国际上学科专业课程占 35%,普通教育课程占 25%,教育专业课程 25%,教学实践 15%。而中国则是 一般文化课程 21%左右,学科专业课程 70%,教育专业课程 7%到 11%。

教师教育的类型及特点: (1)封闭型,也成定向型,通过专门师资院校培养师资,英国詹姆士波特称他为“定向的师范教育” ,如中国,俄 国,朝鲜等。 优点:培养目标明确,血色很难过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较强。缺点:基础知识不够宽厚,学术 水平往往赶不上综合大学。 (2)开放型,也成非定向型,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师资,詹姆士比特成它为“非定向型师范教育” ,如美国,日 本及欧洲一些国家等。优点:学术水平较高,毕业生出路较广,便于就业。缺点:教育专业的训练不足,从事教育 工作的专业思想较差。因此,两者应取长补短。

第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1 普遍从尖子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2 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国际性与民族性交相辉映。 4 个性化成为重要办学方针。 简述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十.简述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1 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样化。经过战后的大发展,高等教育不再只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特权,大大增加了人们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 大众化教育与尖子教育并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等教育走出了为少数人服务的圈子,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则 扩大了高等教育内部在水平上的差距。 3 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扩大了。高等教育与社会各类型各层次的成员的关系密切了。 4 高等教育的职能增加了。培养人才的多层次性,终身教育的发展。

第八章 十一,教育计划的动向: 1 各国的教育计划都是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反映各自国家的政策,具有独特的内容。 2 教育计划的范围日益扩大。现在的计划不仅是以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为重点,而且还重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 同时还把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纳入教育计划。 3 注意各阶层的教育。为了缩小各方面的差别,许多国家制定了包括各方面人物的计划。 4 重视提高教育质量。近年来,各国不仅重视量的发展,也将质的发展纳入轨迹,如提高教师、改进课程作为教育 计划的重要内容。 第九章 十二,战后世界教育的变化: 1 中等教育的普及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2 教育内部结构的变化。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广泛应用,不仅需要高级技术人才,而 且需要各级给类的技

术人员。第三产业的兴起,更需要各种具有一定技术和知识的人员。因此促进了教育内部结构 的改革。 3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由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改革的内容使教育现代化。 4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于知识爆炸的到来, 学校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 而是在交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外,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知识。生理学和心理学的 发展,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提供了理论根据。 5 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和终身教育。现代生产需要具有一定技术的工人和各种职业人员,再加上中等教育的普及,战 后各国都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再生产上的应用,造成了职业的变动和工人的流动,因此, 就迫使人们不断学习和重新接受训练,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

十三,世界教育危机的表现: 1 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毕业生过剩,失业人口增多。 2 教育质量下降,青少年犯罪率提高,破坏学校纪律的现象不断出现。 3 教育经费的增长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学生来源短缺,学校经费困难,迫使许多私立大学关闭。 4 在发展中国家,尽管各国政府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普及教育的进展缓慢,文盲的绝对人数增加,人口的暴增也抵 消了扫盲和普及教育的努力。 5 以上一些问题带来了人们对教育的失望情绪。 十四,教育的四大支柱: 十四,教育的四大支柱: 1 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 2 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 3 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 4 学会生存,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关文章

  • 远程教育.成人高考和自考哪个文凭好
  • 远程教育.成人高考和自考哪个文凭好 高等教育文凭大家都知道,其主要分为:自考.成人高考.网络远程这三种形式.通常同学们在选择时,总会出现一个疑问:"网络远程教育文凭,自考,成人高考哪个好?"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大家不 ...查看


  • 各类专升本考试的难度.含金量.等比较
  • (一)各种专升本难度 1.普高专升本 普高专升本难就难在考试录取上,只要考上,几乎都能拿到本科证和学士学位证.近几年从国家.从学校.从学生本人角度看来,举办普通专升本是解决专科生现实社会问题的一个理想的途径,虽然从06年起,国家规定普通专升 ...查看


  • 关于自考的国家政策法规
  • 关于自考的国家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 ...查看


  • 自考选什么专业比较好
  • 自考选什么专业比较好 选报误区一 光看好考,不求实用 案例:小力中专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由于学历不高,小力始终在基层工作.为了提升自己,小力决定自修一个专科,为了早点拿到文凭,他选择了比较好考的文秘专业.三年后,小力终于拿 ...查看


  • 提升学历该如何选择学历教育形式和培训机构
  • 对于很多想提升学历的人士,一时不知该如何选择学历教育形式和培训机构,以下就针对这方面问题,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希望对广大想提升学历的人士有所帮助. 提升学历的教育形式目前有:成考学历.自考学历.网络学历.电大学历 一.成考.自考.网络.电大学 ...查看


  • 自考成考的区别
  • 自考,电大,网教,成教的区别 a. 办学主体不同:各大学都有相应的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所以成人高考和网络教育的办学主体一般为高等学校,但目前也有一些成教是社会力量办学的.自考严格来说是没有办学主体的,完全靠个人自学.目 ...查看


  • 南京政治学院自考
  • 专业: 经济与行政管理.法律.计算机应用专业 一.南京政治学院自考简介 高等自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它具有在职业余.灵活开放.宽进严出.严格规范的特点,无需入学考试,教育质量具有很高的 ...查看


  • 成考专升本和自考专升本哪个更好
  • 成考专升本和自考专升本哪个更好 成考专升本和自考专升本哪个更好?在职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在单位有一席之地,于是就想尽办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见识,想要这些都能达到,提升学历是重中之重,没有学历,全都免谈,现在,好多比较好的国企招聘 ...查看


  • 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归口管理全校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继续教育的职能部门,也有独立办学的职能,学院努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实体化办学新思路,拓展办学空间. 依托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优越条件,成人高等学 ...查看


  • 函授和自考的区别是什么?
  • 函授和自考的区别是什么? 北京博文思学历教育咨询机构成立于2004年,多年来专注于学历教育咨询服务,是专业的学历教育咨询服务机构.博文思教育针对每个学员自身情况提供专业的针对性.个性化解决方案,使学员能短时间.少成本的取得国家承认的正规的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