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12英语4班 黄冰雪 2012157415 一、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
2.学科:语文。
3.教学准备:课件。
二、 教材分析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作者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可嘉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1.教学目标:
①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③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④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教学难点: 掌握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说明方法。
4.教学方法:
①情景教学法。利用互联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各种民居的图片、有关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视频、课文的朗读,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②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学习,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体会中华传统民居的丰富文化内涵。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民居。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
1. 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
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12英语4班 黄冰雪 2012157415 一、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
2.学科:语文。
3.教学准备:课件。
二、 教材分析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作者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可嘉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1.教学目标:
①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③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④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教学难点: 掌握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说明方法。
4.教学方法:
①情景教学法。利用互联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各种民居的图片、有关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视频、课文的朗读,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②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学习,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体会中华传统民居的丰富文化内涵。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民居。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
1. 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
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