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
1 目的
对公司在生产乳胶基质及现场混装作业过程活动的人员、场所、设施以及运行、作业设备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风险的重要程度,确定、更新重要危险源,以及对其进行管理并为公司安全目标、方案及运行控制提供依据,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级别和财产损失,为体系的持续改进产生更大绩效。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全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务损失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3.2 风险
危险事件发生或曝露其中可能性和由事件或曝露其中导致伤害或疾病严重程度的组合。 3.3 风险评价
评估采取了任何适当的控制措施后,危害因素造成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过程。 4 职责 4.1 公司经理
1) 公司经理负责批准公司《重要危险源和控制措施清单》;
2) 各部门负责人批准本部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表》和《重要危
险源和控制措施清单》。
4.2 安全生产部
1) 负责组织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2) 负责组织公司重要危险源的收集整理和对风险控制的策划; 3) 负责确认与更新公司重要危险源和不可接受风险。
5 危险源辨识 5.1 危险源的辨识
1) 本公司在乳胶基质生产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2) 本公司在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3) 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
时态。
4) 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
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5.2识别危险源伤害和时态、状态 1) 六种典型危害
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
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 e 燃烧危害:火焰的直接作用,热对流,热辐射,热传导。特别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引起炸药的燃烧转爆轰,造成二次更大范围的爆炸危害。
f爆炸危害:爆炸会产生爆轰产物、飞散物、地震波、冲击波四种破坏效应,爆轰产物作用范围大约在10至15倍装药半径范围内。爆炸所掀起的破片砖石等固体飞散物对周围介质造成破坏。同时爆炸还会引起地面震动,地震波造成建筑物和设备损坏。爆炸冲击波会对周围人员和建筑物造成很大破坏和伤害。 2)三种时态
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b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3) 三种状态
a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
止、检修等状态;
c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6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6.1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步骤:
1) 确定各作业活动及场所的危险源; 2) 对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3) 确定风险的危险危害程度; 4) 最终确定公司的重要危险源。
6.2危险源采用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法(LEC法)对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
计算公式:D=L×E×C
公式中: D——危险等级评价标准分值,取值见表四;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取值见表一;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取值见表二; C——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取值见表三。 表一 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L)
表二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表三 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C)
6.3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6.3.1危险源风险等级的划分:按D值的大小,分为五个等级,见表四。
表四 危险等级评价标准(D=L×C×E)
6.3.2重要危险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 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
2) 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没有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
3) 直接观察可能导致事故,但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5) D值>70的。
6.3.3 D值在160分以上的为不可接受风险,应立即组织整改,采取了适当措施后重新评价,直至达到可接受程度。 6.4危险源的控制
6.4.1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策划
针对不同的危害等级的控制措施要求,基于以下顺序对降低风险予以考虑,确定危险源控制措施:a)消除;b)取代;c)工程控制;d)标识,警告和(或)管理控制; e)个体防护用品。
6.4.2对于重要危险源,必须规定控制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种:
1) 消除危险源:消除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比如用液压或气
压系统代替电力系统,防止发生电气事故,消除物体的尖角、毛刺、粗糙或破裂的表面等;
2) 限制能量或减少危险物质,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
3) 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积聚,避免意外释放。如加设导电设施等; 4) 安全释放能量。如在压力容器上安装安全阀、破裂片等; 5) 把能量和物质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做到可控。如辐射防护屏等; 6) 防止人员接触危险源;
7) 为了确保隔离措施发挥作用,采用连锁等保护措施;
8) 隔离:为了避免事故损失,把被保护的人或物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
物质隔开,避免其接触。隔离措施又分为远离、封闭、缓冲等三种; 9)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用品也是一类隔离措施,它把人体与意外释放的能
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开了;
10) 薄弱环节: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薄弱环节使事故能量或危险物质按人们的
意图释放到指定区域区,防止其作用于人或物。如泄压装置,电路上的熔断器等。
7 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生产过程危险因素及重大危险源分析
8 管理制度
8.1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登记,备案工作;
8.2现场管理人员应每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巡查并认真做好日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应立即进行现场处理,重大问题应立即上报;
8.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部门应随时掌握其运行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落实情况;
8.4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级,安全评估每一年进行一次;
8.5重大危险源要有安防、技防等措施,定期进行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的检测、检验以及维护保养;
8.6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重大危险源应设置安全标志; 8.7新建、改建和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登记建档工作。并向伊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8.8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证完好和方便使用;
8.9当重大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
1 目的
对公司在生产乳胶基质及现场混装作业过程活动的人员、场所、设施以及运行、作业设备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风险的重要程度,确定、更新重要危险源,以及对其进行管理并为公司安全目标、方案及运行控制提供依据,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级别和财产损失,为体系的持续改进产生更大绩效。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全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务损失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3.2 风险
危险事件发生或曝露其中可能性和由事件或曝露其中导致伤害或疾病严重程度的组合。 3.3 风险评价
评估采取了任何适当的控制措施后,危害因素造成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过程。 4 职责 4.1 公司经理
1) 公司经理负责批准公司《重要危险源和控制措施清单》;
2) 各部门负责人批准本部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表》和《重要危
险源和控制措施清单》。
4.2 安全生产部
1) 负责组织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2) 负责组织公司重要危险源的收集整理和对风险控制的策划; 3) 负责确认与更新公司重要危险源和不可接受风险。
5 危险源辨识 5.1 危险源的辨识
1) 本公司在乳胶基质生产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2) 本公司在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3) 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
时态。
4) 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
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5.2识别危险源伤害和时态、状态 1) 六种典型危害
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
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 e 燃烧危害:火焰的直接作用,热对流,热辐射,热传导。特别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引起炸药的燃烧转爆轰,造成二次更大范围的爆炸危害。
f爆炸危害:爆炸会产生爆轰产物、飞散物、地震波、冲击波四种破坏效应,爆轰产物作用范围大约在10至15倍装药半径范围内。爆炸所掀起的破片砖石等固体飞散物对周围介质造成破坏。同时爆炸还会引起地面震动,地震波造成建筑物和设备损坏。爆炸冲击波会对周围人员和建筑物造成很大破坏和伤害。 2)三种时态
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b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3) 三种状态
a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
止、检修等状态;
c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6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6.1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步骤:
1) 确定各作业活动及场所的危险源; 2) 对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3) 确定风险的危险危害程度; 4) 最终确定公司的重要危险源。
6.2危险源采用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法(LEC法)对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
计算公式:D=L×E×C
公式中: D——危险等级评价标准分值,取值见表四;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取值见表一;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取值见表二; C——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取值见表三。 表一 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L)
表二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表三 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C)
6.3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6.3.1危险源风险等级的划分:按D值的大小,分为五个等级,见表四。
表四 危险等级评价标准(D=L×C×E)
6.3.2重要危险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 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
2) 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没有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
3) 直接观察可能导致事故,但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5) D值>70的。
6.3.3 D值在160分以上的为不可接受风险,应立即组织整改,采取了适当措施后重新评价,直至达到可接受程度。 6.4危险源的控制
6.4.1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策划
针对不同的危害等级的控制措施要求,基于以下顺序对降低风险予以考虑,确定危险源控制措施:a)消除;b)取代;c)工程控制;d)标识,警告和(或)管理控制; e)个体防护用品。
6.4.2对于重要危险源,必须规定控制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种:
1) 消除危险源:消除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比如用液压或气
压系统代替电力系统,防止发生电气事故,消除物体的尖角、毛刺、粗糙或破裂的表面等;
2) 限制能量或减少危险物质,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
3) 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积聚,避免意外释放。如加设导电设施等; 4) 安全释放能量。如在压力容器上安装安全阀、破裂片等; 5) 把能量和物质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做到可控。如辐射防护屏等; 6) 防止人员接触危险源;
7) 为了确保隔离措施发挥作用,采用连锁等保护措施;
8) 隔离:为了避免事故损失,把被保护的人或物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
物质隔开,避免其接触。隔离措施又分为远离、封闭、缓冲等三种; 9)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用品也是一类隔离措施,它把人体与意外释放的能
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开了;
10) 薄弱环节: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薄弱环节使事故能量或危险物质按人们的
意图释放到指定区域区,防止其作用于人或物。如泄压装置,电路上的熔断器等。
7 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生产过程危险因素及重大危险源分析
8 管理制度
8.1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登记,备案工作;
8.2现场管理人员应每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巡查并认真做好日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应立即进行现场处理,重大问题应立即上报;
8.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部门应随时掌握其运行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落实情况;
8.4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级,安全评估每一年进行一次;
8.5重大危险源要有安防、技防等措施,定期进行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的检测、检验以及维护保养;
8.6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重大危险源应设置安全标志; 8.7新建、改建和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登记建档工作。并向伊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8.8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证完好和方便使用;
8.9当重大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