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写作教学的认识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是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应有之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综合体现。”那么,如何上好写作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有如下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要想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兴趣和自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敢于写作、善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放在写作教学的重要位置上。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第一,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第二,应当在写作课上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写,消除畏难情绪,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热情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营造出一种安全心理氛围。第三,提倡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学生的个性主要指表现他们的特点和气质,体现在写作上就是要在立意、谋篇、造词、造句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第四,采取激励措施。教师不但要注意拔尖的个体,还要顾及大众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及时给予褒扬,以此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从而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   二、多观察,多思考,有创意地表达。   对写作而言,观察与积累生活经验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记述。我国西晋时代的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写道:“伫中区以玄览。”意思是从广阔的生活中观察万物,才能引起义思。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意思是眼睛接触了实际事物,有真情实感,自能写出有神韵的句子。写作,离开了观察、离开了生活,“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对于学习写作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丰富表象,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观察常常会引发他们的种种联想,激发他们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欲望,发展认识能力。同时,观察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平时所学所积累的语言材料,在观察的一瞬间被激活了,并且运用到说明眼前的事物中来了。那么,怎么观察才能其正有效呢?有效的观察,除需有正确的观点作为指导外,还需有具体的观察目的,关于所观察对象的一定预备知识,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记录、整理的材料,等等。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进行有效的观察,需要教师的指导。第一,认识观察的重要,培养观察兴趣。观察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是要让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却不能靠说教,而要让他们产生感受。这种感受,可以从两个渠道中获得:一是从阅读中体会别人是怎样从观察中受益的,这是一种间接感受;二是自己尝试着去观察,获得直接感觉。第二,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我们从作文的角度来研究观察,也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从特定的作文训练出发,选择观察对象,例如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带领学生观察感受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气息。这种观察,对象明确,目的单一。另一种情况是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养成观察习惯、积累作文材料的目的出发的观察。这种平时的经常性的观察对象为两类——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这范围毕竟太大了,对于学习观察的学生来说,范围越小,对象越明确,指导越具体越会有好的效果。   三、广泛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   写作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积淀,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所以教师需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对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最好的老师,大量阅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扩大阅读要重视向课外扩展,鼓励学生主动热情地阅读图书、报纸、杂志,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容。书刊的经典性、思想性、基础性、批判性符合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主题沙龙,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或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阅读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泛读、勤录、多背”。通过阅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增加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说真话,重交流。   学生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是说,要让学生说真话,让他们做精神自由的人,做实实在在的人,这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享有的权利。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他们不拘形式地写,不要太多的规范,不要太多的限制。当然限制还是要有的,就是要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学生还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学生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乐趣,并且要逐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与人交流是人的精神需要,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通过这种交流,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自己习作的价值,并从中收获写作的快乐。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更加乐于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是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应有之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综合体现。”那么,如何上好写作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有如下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要想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兴趣和自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敢于写作、善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放在写作教学的重要位置上。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第一,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第二,应当在写作课上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写,消除畏难情绪,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热情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营造出一种安全心理氛围。第三,提倡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学生的个性主要指表现他们的特点和气质,体现在写作上就是要在立意、谋篇、造词、造句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第四,采取激励措施。教师不但要注意拔尖的个体,还要顾及大众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及时给予褒扬,以此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从而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   二、多观察,多思考,有创意地表达。   对写作而言,观察与积累生活经验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记述。我国西晋时代的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写道:“伫中区以玄览。”意思是从广阔的生活中观察万物,才能引起义思。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意思是眼睛接触了实际事物,有真情实感,自能写出有神韵的句子。写作,离开了观察、离开了生活,“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对于学习写作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丰富表象,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观察常常会引发他们的种种联想,激发他们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欲望,发展认识能力。同时,观察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平时所学所积累的语言材料,在观察的一瞬间被激活了,并且运用到说明眼前的事物中来了。那么,怎么观察才能其正有效呢?有效的观察,除需有正确的观点作为指导外,还需有具体的观察目的,关于所观察对象的一定预备知识,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记录、整理的材料,等等。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进行有效的观察,需要教师的指导。第一,认识观察的重要,培养观察兴趣。观察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是要让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却不能靠说教,而要让他们产生感受。这种感受,可以从两个渠道中获得:一是从阅读中体会别人是怎样从观察中受益的,这是一种间接感受;二是自己尝试着去观察,获得直接感觉。第二,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我们从作文的角度来研究观察,也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从特定的作文训练出发,选择观察对象,例如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带领学生观察感受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气息。这种观察,对象明确,目的单一。另一种情况是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养成观察习惯、积累作文材料的目的出发的观察。这种平时的经常性的观察对象为两类——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这范围毕竟太大了,对于学习观察的学生来说,范围越小,对象越明确,指导越具体越会有好的效果。   三、广泛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   写作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积淀,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所以教师需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对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最好的老师,大量阅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扩大阅读要重视向课外扩展,鼓励学生主动热情地阅读图书、报纸、杂志,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容。书刊的经典性、思想性、基础性、批判性符合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主题沙龙,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或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阅读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泛读、勤录、多背”。通过阅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增加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说真话,重交流。   学生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是说,要让学生说真话,让他们做精神自由的人,做实实在在的人,这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享有的权利。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他们不拘形式地写,不要太多的规范,不要太多的限制。当然限制还是要有的,就是要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学生还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学生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乐趣,并且要逐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与人交流是人的精神需要,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通过这种交流,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自己习作的价值,并从中收获写作的快乐。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更加乐于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相关文章

  • 英语写作论文
  • 提高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2010-10-02 11:46:46   Tag: 英语学习方法  学英语  学习  英语     我要评论(0)提高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分析国外目前流行的英语写作教学连径.特别是中 ...查看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才简析
  •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作文既是学生语文技能的综合体现,通过学生作文对于教师制定教学规划.实施教学步骤意义重大:同时作文也能够帮助学生记录成长过程.宣泄内心情感,对于学生的语文知识梳理.综合技能提升也有着重要才促进价值. ...查看


  •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两段论
  • 摘要: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着课程定位不清的问题.本文提出将应用文写作课程定位为具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写作课双重性质的各专业必修课,教学实施上分为基础段和专业段两个学习阶段分别设计教学内容,分别开展具有通用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共同构 ...查看


  •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6 年 04 期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刘爱佳 河北省临西实验中学,河北 邢台054900 摘要:中学生作文训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除了写作技巧不过关外.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心理也是一个非常突出 ...查看


  • 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的建构与反思
  • 作者:俞发亮 语文建设 2012年05期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创造性脑力活动."功夫在诗外"(陆游),同理,功夫亦在文外.写作涉及的领域很多,而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事,它是作者思想认识.思维品质.生活体验.知识积累的综 ...查看


  • 初一下期语文教学计划
  •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1和12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大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121班59人,122班60人,这连个 ...查看


  • 论作文教学的创新途径
  • 论作文教学的创新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弊端甚多,却是不争的事实.周正逵先生认为,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有二,一是认识上的模糊.主要表现是,将中学生的作文写作等同于文学创作,将作文教学简单地等同于文本教学.二是训 ...查看


  • 浅谈高中生英语作文自评与互评能力的培养
  • 摘要: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方法与评价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笔者的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就完善传统的评价方式,引入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模式作一探讨.笔者认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 ...查看


  • 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 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作文是学生思想品德.思维能力.词汇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