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指导方法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孩子会拿笔就会涂鸦,会涂鸦就会有绘画创造的源泉。但当追溯我们的绘画教学,仔细分析孩子的作品,常常会发现作品中缺少幼儿自己的东西,比如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印象等,更多出现的是作品的基本雷同。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美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的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也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创造性本质,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其今后的学习大有益处。现结合日常的小班美术实践工作,写下几点指导方法。
一、创设宽松、童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1、小班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宽松、富有童趣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的动机。平时,我们组织孩子参与环境布置,活动室的环境氛围有很浓的意识气息。通过一些优美的绘画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作儿童学习的支持 1
者,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创造。将故事和游戏引人绘画教学,拓宽幼儿的思维和想象,注重幼儿求异思维的培养,并且改变只在室内作画的形式,让沙地、水泥地、瓷砖壁、大白纸等都成为孩子作画的材料。
2、对于刚进园的小班孩子,他们喜欢随意涂鸦,画出的往往是一些凌乱的东西,开展的绘画活动主要以画线为主,为了激发幼儿感知曲线和直线的兴趣,我带来一件旧毛衣,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拆毛衣,拆下来的毛线弯弯曲曲,拉直了便成了直线;带来实物面条,请幼儿观察、发现直面和方便面的不同,让幼儿在拆和看的过程中,感知到线条的变化,对画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富有童趣的儿歌、游戏及情景化的语言同样能唤起幼儿的记忆、表象、激发幼儿的想象及绘画愿望。如在引导幼儿画“彩色泡泡”之前,组织幼儿先玩一个“吹泡泡”游戏,幼儿在吹泡泡的过程中,教师用语言儿歌提示如:“呼呼呼,吹泡泡,泡泡变小了,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泡泡爆炸了;呼呼呼,吹出许多五彩泡,泡泡飘呀飘,飘到天空中”等等。幼儿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幼儿参加绘画活动,幼儿饶有兴趣的在纸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高高低低的彩色泡泡。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绘画技能。
1、小班幼儿年龄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对于握笔画画,还不能运用自如。为此我经常组织幼儿进行撕纸、剪纸、折纸的练习,这对增强幼儿的手部力量和手的灵活性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个别幼儿握笔姿势不正确时,我会及时纠正,教给其正 2
确方法,并让幼儿在画纸上进行一些线条的练习,加以巩固,逐步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2、小班幼儿绘画已经进入象征期,手眼已能配合,在教学形式上应不局限于单一的油画棒作画,而要增加手指画、粉笔画、印章画、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形式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3、适宜添加区域材料,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由于小班幼儿绘画水平低,对于独立完成作品信心不足,无法随心所欲绘画。因此,我们制作了许多的形状的拓画板,如方形、圆形、三角形、树木、花朵、动物、房屋等等形状,让幼儿进行拓画和组合。提供画页“半成品”,引导幼儿在事先画好的某一形体上添画成完整的作品。如先画上一个糖罐,让幼儿来添画里面的糖果;画上一只小鸡,让幼儿来为它添画小虫子;画上一棵树的树干,由幼儿来为它添画树叶;画上一只蝴蝶,幼儿来为它画上美丽的翅膀等利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激发绘画兴趣。
三、选材内容新颖、形象,贴近幼儿生活。
现实生活的声、光、形、色都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绘画的题材是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平时的绘画教学中,多引导孩子注意生活中的事物,并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让生活成为孩子绘画的源泉。例如:在小班幼儿画圆形的活动中,可选择一些幼儿比较熟悉又喜欢的物体,象气球、太阳、皮球等,以代替教师在黑板上的简单示范。幼儿喜欢动物,无论是小动物,还是大动物。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东西,如:红旗、花等。幼 3
儿吃的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萝卜等。这些都易引起幼儿感知的欲望,绘画的兴趣。
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想象和创作的素材。
任何绘画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幼儿的画更是表现他的所见、所闻、所想。幼儿的生活越丰富,创作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应多组织幼儿参加社会活动,如带幼儿接触田野、公园、街道等幼儿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请家长经常带幼儿到动物园观看动物,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及动作神态;观看花卉展览,了解每种花的颜色、花瓣形状、叶子形状;参加六一游园活动等等,让幼儿见多识广,积累绘画的素材。还要引导幼儿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指导幼儿多听、多看故事、儿歌、影视片、儿童读物等,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积累想象和创作的素材。
五、把握幼儿绘画特点,鼓励幼儿富有个性的创作。
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也不同,因而,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上的个体差异。教师必须敏锐的察觉到孩子之间的差异,只有了解了个别幼儿的不同绘画特点,才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指导方法。
六、关注幼儿绘画过程,及时提供语言的指导。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停滞不前或“原地踏步”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循循善诱的爱心、耐心和才能去启发和诱导,以简练准确而富有吸引力的语言从不断创新的高度予于启迪,促使其进行再创新。
4
如在装饰蛋糕这个活动中,一个幼儿只在上面画了一个苹果,便停止了创作。于是教师对他说:“一个苹果只够一个小朋友吃的,你能不能再多画些苹果,让班里的每个小朋友都能够吃到。”听了这番话,他又积极的开始了绘画。还有幼儿在绘画《小样吃草》时,小草画的太少了,为了鼓励幼儿多画一些我模仿小羊的口吻说:“你画的小草太少了!我还没吃饱呢!”他连忙又画了许多小草。教师借助语言指导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而且还使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
分的发挥。 总的来说,幼儿正处在创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去探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在指导儿童绘画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给了鼓励,孩子就敢画了;给了鼓励,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5
浅谈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指导方法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孩子会拿笔就会涂鸦,会涂鸦就会有绘画创造的源泉。但当追溯我们的绘画教学,仔细分析孩子的作品,常常会发现作品中缺少幼儿自己的东西,比如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印象等,更多出现的是作品的基本雷同。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美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的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也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创造性本质,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其今后的学习大有益处。现结合日常的小班美术实践工作,写下几点指导方法。
一、创设宽松、童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1、小班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宽松、富有童趣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的动机。平时,我们组织孩子参与环境布置,活动室的环境氛围有很浓的意识气息。通过一些优美的绘画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作儿童学习的支持 1
者,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创造。将故事和游戏引人绘画教学,拓宽幼儿的思维和想象,注重幼儿求异思维的培养,并且改变只在室内作画的形式,让沙地、水泥地、瓷砖壁、大白纸等都成为孩子作画的材料。
2、对于刚进园的小班孩子,他们喜欢随意涂鸦,画出的往往是一些凌乱的东西,开展的绘画活动主要以画线为主,为了激发幼儿感知曲线和直线的兴趣,我带来一件旧毛衣,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拆毛衣,拆下来的毛线弯弯曲曲,拉直了便成了直线;带来实物面条,请幼儿观察、发现直面和方便面的不同,让幼儿在拆和看的过程中,感知到线条的变化,对画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富有童趣的儿歌、游戏及情景化的语言同样能唤起幼儿的记忆、表象、激发幼儿的想象及绘画愿望。如在引导幼儿画“彩色泡泡”之前,组织幼儿先玩一个“吹泡泡”游戏,幼儿在吹泡泡的过程中,教师用语言儿歌提示如:“呼呼呼,吹泡泡,泡泡变小了,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泡泡爆炸了;呼呼呼,吹出许多五彩泡,泡泡飘呀飘,飘到天空中”等等。幼儿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幼儿参加绘画活动,幼儿饶有兴趣的在纸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高高低低的彩色泡泡。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绘画技能。
1、小班幼儿年龄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对于握笔画画,还不能运用自如。为此我经常组织幼儿进行撕纸、剪纸、折纸的练习,这对增强幼儿的手部力量和手的灵活性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个别幼儿握笔姿势不正确时,我会及时纠正,教给其正 2
确方法,并让幼儿在画纸上进行一些线条的练习,加以巩固,逐步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2、小班幼儿绘画已经进入象征期,手眼已能配合,在教学形式上应不局限于单一的油画棒作画,而要增加手指画、粉笔画、印章画、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形式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3、适宜添加区域材料,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由于小班幼儿绘画水平低,对于独立完成作品信心不足,无法随心所欲绘画。因此,我们制作了许多的形状的拓画板,如方形、圆形、三角形、树木、花朵、动物、房屋等等形状,让幼儿进行拓画和组合。提供画页“半成品”,引导幼儿在事先画好的某一形体上添画成完整的作品。如先画上一个糖罐,让幼儿来添画里面的糖果;画上一只小鸡,让幼儿来为它添画小虫子;画上一棵树的树干,由幼儿来为它添画树叶;画上一只蝴蝶,幼儿来为它画上美丽的翅膀等利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激发绘画兴趣。
三、选材内容新颖、形象,贴近幼儿生活。
现实生活的声、光、形、色都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绘画的题材是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平时的绘画教学中,多引导孩子注意生活中的事物,并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让生活成为孩子绘画的源泉。例如:在小班幼儿画圆形的活动中,可选择一些幼儿比较熟悉又喜欢的物体,象气球、太阳、皮球等,以代替教师在黑板上的简单示范。幼儿喜欢动物,无论是小动物,还是大动物。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东西,如:红旗、花等。幼 3
儿吃的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萝卜等。这些都易引起幼儿感知的欲望,绘画的兴趣。
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想象和创作的素材。
任何绘画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幼儿的画更是表现他的所见、所闻、所想。幼儿的生活越丰富,创作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应多组织幼儿参加社会活动,如带幼儿接触田野、公园、街道等幼儿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请家长经常带幼儿到动物园观看动物,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及动作神态;观看花卉展览,了解每种花的颜色、花瓣形状、叶子形状;参加六一游园活动等等,让幼儿见多识广,积累绘画的素材。还要引导幼儿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指导幼儿多听、多看故事、儿歌、影视片、儿童读物等,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积累想象和创作的素材。
五、把握幼儿绘画特点,鼓励幼儿富有个性的创作。
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也不同,因而,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上的个体差异。教师必须敏锐的察觉到孩子之间的差异,只有了解了个别幼儿的不同绘画特点,才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指导方法。
六、关注幼儿绘画过程,及时提供语言的指导。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停滞不前或“原地踏步”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循循善诱的爱心、耐心和才能去启发和诱导,以简练准确而富有吸引力的语言从不断创新的高度予于启迪,促使其进行再创新。
4
如在装饰蛋糕这个活动中,一个幼儿只在上面画了一个苹果,便停止了创作。于是教师对他说:“一个苹果只够一个小朋友吃的,你能不能再多画些苹果,让班里的每个小朋友都能够吃到。”听了这番话,他又积极的开始了绘画。还有幼儿在绘画《小样吃草》时,小草画的太少了,为了鼓励幼儿多画一些我模仿小羊的口吻说:“你画的小草太少了!我还没吃饱呢!”他连忙又画了许多小草。教师借助语言指导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而且还使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
分的发挥。 总的来说,幼儿正处在创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去探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在指导儿童绘画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给了鼓励,孩子就敢画了;给了鼓励,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