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比较
摘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社会研究中的两种主要方法,但不是两种对立的方法。在整个20世纪,定量研究处于研究方法的主流,定性研究处于研究方法的边缘,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不同。本文主要分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异同,以此来说明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相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比较
20世纪以来教育研究方法的长足发展,使各种方法层出不穷。综观教育研究的整个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贯穿教育研究的两条主线。瑞典教育学家胡森早在20 世纪初就提出了教育研究中存在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定量化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另一种范式是从人文科学推演而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通讯说明的方法;这就是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理清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以使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这两种研究方法,准确地把握其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从而促进教育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概念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而相对于定量研究国外学术界一般认为定性研究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一) 理论基础的不同
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源于经验主义哲学的实证主义哲学。实证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是两个截然分离的实体,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但主体可以通过对一套工具的操作来获得对客体的认识;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源于象征互动主义和现象学的解释主义科学方法论。解释主义的主要观点有:主体和客体并不是两个截然分离的实体,社会现象也不是客观存在的,会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
(二) 研究方法的不同
定量研究过程中的量来源于研究者所搜集的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而这些资
料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测量和数学分析得来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精确性;定性研究要求我们搜集那些以文字或图片等形式的描述性资料。
(三) 研究目的的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是想通过对社会事实的测量,通过实验验证、数学统计、各种运算以及统计分析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掌握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从量的关系上发现真理,寻找规律;而定性研究是想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广泛细致地研究(如采取参与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来获取资料),进而对研究对象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不同
在定量研究中,为了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完全分开,以避免偏见。定性研究注重从研究者本人内在的观点去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它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在自然的情境中收集现场发生的事件的资料,最主要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
(五) 研究步骤的不同
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效度———数据运算与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定性研究的过程一般包括:确定研究问题———陈述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了解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与研究对象建立关系———深入调查、搜集资料———统计、分析资料———形成结论。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各自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同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来达到彼此间相互补充,使研究成果更具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谭跃进. 定量分析方法[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1
[2]张梦中(美) 马克·霍哲(MarcHozer) . 定性研究方法总论[J] .中国行政管理. 2001 ,11
[3]谢美华. 浅评定量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应用[D]. 江西: 江西师范大学, 2005.
[4]常河山. 对教育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基础的再认识[J]. 河南社会科学,2000 , (3) .
[5] 刘献君. 院校研究的基本范式:定性模式与定量模式[J] .现代大学教育,2003 , (3) .
[6]沃野.关于社会科学定量、定性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J].学术研究,2005(04).
[7]杨伯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合点:草根理论和因果模型,《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01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比较
摘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社会研究中的两种主要方法,但不是两种对立的方法。在整个20世纪,定量研究处于研究方法的主流,定性研究处于研究方法的边缘,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不同。本文主要分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异同,以此来说明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相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比较
20世纪以来教育研究方法的长足发展,使各种方法层出不穷。综观教育研究的整个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贯穿教育研究的两条主线。瑞典教育学家胡森早在20 世纪初就提出了教育研究中存在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定量化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另一种范式是从人文科学推演而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通讯说明的方法;这就是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理清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以使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这两种研究方法,准确地把握其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从而促进教育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概念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而相对于定量研究国外学术界一般认为定性研究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一) 理论基础的不同
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源于经验主义哲学的实证主义哲学。实证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是两个截然分离的实体,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但主体可以通过对一套工具的操作来获得对客体的认识;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源于象征互动主义和现象学的解释主义科学方法论。解释主义的主要观点有:主体和客体并不是两个截然分离的实体,社会现象也不是客观存在的,会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
(二) 研究方法的不同
定量研究过程中的量来源于研究者所搜集的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而这些资
料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测量和数学分析得来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精确性;定性研究要求我们搜集那些以文字或图片等形式的描述性资料。
(三) 研究目的的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是想通过对社会事实的测量,通过实验验证、数学统计、各种运算以及统计分析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掌握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从量的关系上发现真理,寻找规律;而定性研究是想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广泛细致地研究(如采取参与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来获取资料),进而对研究对象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不同
在定量研究中,为了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完全分开,以避免偏见。定性研究注重从研究者本人内在的观点去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它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在自然的情境中收集现场发生的事件的资料,最主要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
(五) 研究步骤的不同
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效度———数据运算与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定性研究的过程一般包括:确定研究问题———陈述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了解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与研究对象建立关系———深入调查、搜集资料———统计、分析资料———形成结论。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各自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同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来达到彼此间相互补充,使研究成果更具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谭跃进. 定量分析方法[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1
[2]张梦中(美) 马克·霍哲(MarcHozer) . 定性研究方法总论[J] .中国行政管理. 2001 ,11
[3]谢美华. 浅评定量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应用[D]. 江西: 江西师范大学, 2005.
[4]常河山. 对教育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基础的再认识[J]. 河南社会科学,2000 , (3) .
[5] 刘献君. 院校研究的基本范式:定性模式与定量模式[J] .现代大学教育,2003 , (3) .
[6]沃野.关于社会科学定量、定性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J].学术研究,2005(04).
[7]杨伯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合点:草根理论和因果模型,《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