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港口企业信息管理成功案例

青岛港港口企业信息管理成功案例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已具有115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全国512户重点国有企业之一。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现有职工16000人。拥有码头15座,泊位73个,其中,营运码头13座,营运泊位4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1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3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2个。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青岛港集团作为百年老港,经过“八五”和“九五”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跃居亿吨大港的行列,迈进了自动化作业时代并开始向信息化时代挺进,港口生产方式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所有这一切,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根据青岛港集团“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建设思路,东方易维公司与青岛港信息中心一起共同提出了青岛港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并通过近半年的开发运行,系统已经于2006年正式投入使用。 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主要是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运营支撑系统,本次建设采用成熟的中间件,构筑具有高性能、可移植、可扩展的应用系统,使应用系统既具有高起点、高科技含量与高度兼容的特性,方便青岛港集团机关与各二级单位应用的互联互通,以达到资源共享的,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用户需求:

方案目标:通过系统的建设,实现青岛港集团企业管理上水平,效益上台阶的目标。达到以下的效果:

1、企业领导层能迅速准确地了解企业个应用系统真实的运作状况,及时做出经营决策;

2、深入企业管理过程之中,及时掌握各业务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对所有营运过程进行精细化控制提供保证, 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集团信息共享,降低企

业内部的成本,完善客户服务;

3、企业各个业务流程更加规范、科学,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使企业在管理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通过流程机制,建立高度灵活的企业组织结构和授权控制体系,实现企业对部门、员工进行一定的量化考核,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5、建立具有高度柔性的企业管理体系结构,通过各类过程化参数调整,解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业务需求;

6、使企业建立在以数据仓库为核心的综合经营信息分析系统,从多个角度量化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并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上进行展现。

7、为全面开展电子商务以及今后的ERP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8、企业能培养和锻炼一批掌握先进管理理论及思想、掌握先进信息技术及工具的高级管理人才,促进企业实现更长远、更大的发展。

方案特点:

战略性:系统的设计规划紧紧围绕青岛港集团创新思维、实现超越的企业经营理念和战略目标,结合总分体制和工程施工为主业的企业特性,通过调研,分析青岛港集团内部的业务和管理对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需求,采用了总体规划,分步合作实施的解决方案。

实用性:系统的设计规划结合前期的需求调研工作,努力做到切合青岛港集团的实际需要,技术上强调实用前提下的先进,适应青岛港集团体制改革和业务调整前提下的超前。为实施工作提供指导,为进一步实施提供依据。

先进性:系统设计在充分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青岛港集团的实际情况,不仅采用了先进的、成熟的且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法,而且充分融会和体现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系统实现采用B/A/S结构,主机及数据库均采用主流的优秀产品,应用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开发,便于用户的二次开发,定制与修改应用可以很容易的做到。

可扩展性:硬件系统的构件便于扩展;具体的应用也可方便的扩展;应用系统提供的接口便于与其它系统的平滑对接。

整体性:系统以统一设计、遵循标准的开发规范和接口协议为原则,充分考虑了应用的集成问题,考虑了与现有部分应用系统的接口问题,保证了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信息的一致性。

经济性和冗余性:系统设计和实现力求紧贴青岛港集团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的投资,降低日常管理维护的难度和费用;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同时也为可能的增值服务和业务发展留有空间。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由于青岛港集团大型工程施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等企业业务特性,因此其企业信息化系统必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系统。我们在方案设计设备选型上都考虑了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管理工具、系统管理工具、业务流定义工具、报表生成工具和原型向导,既提高了管理能力和水平,也降低了维护难度和成本。

安全性:对青岛港集团尤为关键和重要的是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安全性是考察系统运行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基本的标准。因此我们在安全性方面做了完善的设计和实现:网络和主机系统平台有很好的保证;信息、数据安全有很好的保证;系统的运行有安全的保证;缜密考虑的权限管理体系。

易用性:应用系统的客户端基于浏览器方式,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贴近用户的使用习惯,方便最终用户的操作和使用。既能满足现有业务的需要,又能满足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可用性:系统设计时充分的考虑了7*24小时的应用需要,系统可以连续运转,以满足工程的需要;系统也支持动态发布,在新的应用发布的时候,不需要停止应用系统就可以使新的应用进入运行状态。

可靠性:系统基于中间件技术;保证数据的一致和完整;具有良好的备份与恢复机制。

可移植性:基于J2EE标准结构;采用JAVA作为主要的开发语言,不依赖于硬件平台;采用B/A/S结构,应用服务器可运行于多种操作系统。

规范化:系统建设中采用的是国际或国家的相应标准;编码和文档规范化。

技术架构:

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应用系统架构简介:

应用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以,合理,有效,建设核心应用和应用支持系统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可供企业实施的应用系统有很多。

鉴于青岛港集团和各二级机关在人员、业务处理对象和内部应用系统等方面目前是相对独立的体系架构,直接采用全系统整合的方案,必然会带来应用系统全面改版、工作量巨大、风险很高、费用很高的弊端,基于以上考虑,青岛港集团应用系统建设我们遵循了统一规划、逐步建设的原则, 建立了统一的信息门户平台,统一应用系统的目录资源管理、访问控制策略、应用展现及各级接口等规范。在此基础上,结合青岛港集团的需求进行青岛港集团的相应信息化建设。

一体化系统架构:

通过部署我公司BizFocus业务中间件平台建立了集团公司一体化支撑平台,并在其上部署相关应用以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通过一体化支撑平台,使集团公司各应用子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整个集团公司各部门工作流程的灵活定制,并逐步实现所有工作流程的电子化管理。 首先建立企业级的多级化(企业、部门、工作组、个人等)应用及信息的聚集展示平台(强大的门户展示系统),对已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的同时,兼顾已有数据仓库的应用和现有B/S、C/S系统的相关应用,建立企业级的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资源规划、统一权限认证,并实现企业IT能力和资源面向使用者角色的重构。

其次,以企业文化、文档管理、网上教育、经营分析、搜索引擎等应用系统组成有机一体化的企业级知识库管理体系,通过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推送机制向企业的高层领导、各级管理者智能传递跨越不同应用系统的、适合角色所需的企业级信息数据。

然后,通过论坛/BBS、EMAIL信息、即时消息等常用的企业信息化交流方式,建立公司的办公自动化平台,提高集团内部的信息交流、办公效率、以及增强员工间的信息沟通。

最后,通过优质健壮的业务工作流程引擎和业务中间件,实现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各级管理者无需分别进入企业内部以离散方式存在的多个应用系统,在统一化的协同工作平台上即可轻松完成多类工作事务的批核和处理作业,彻底消除企业信息孤岛现象,完美实现企业应用集成(EAI)。

一体化支撑平台提供工作流工具,信息交换组件,开发工具集,系统安全与系统管理组件与工具,以满足青岛港集团最终实现企业信息化系统、业务系统完全集成的要求;满足企业信息化系统、业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青岛港集团所有信息系统集中管理的要求,易于实现系统逻辑随业务流程变化而调整,容易搭建新的信息系统,容易实现跨地域的部署系统;满足EDI、XML等系统接口标准的要求。

通过建立起青岛港集团统一的企业信息门户,整合所有应用子系统,能够跟更多的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与信息的交互,包括各个分公司的各个子应用系统,甚至于其他企业的应用系统。最终实现一个成熟的一体化信息系统。通过信息门户和一体化支撑平台,实现人力、项目、财务等业务系统与0A系统的统一,通过信息门户实现青岛港集团信息系统统一入口,统一操作习惯、统一Web使用界面。 建立起青岛港集团的企业信息门户,在集团内部所有员工中推广使用统一权限管理的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包括:综合门户系统、消息平台管理、内容管理、流程管理等,并将已有的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统一提取到中心数据仓库,结合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全局的决策分析和展示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各二级公司应用与集团公司的信息共享,最终形成跨集团公司和各二级公司之间的资源统一的平台。

通过集中部署各机构的B/S模式公共应用,可以满足青岛港集团多分支机构,集中管理、分散应用的要求,实现软件系统的集中维护,软件系统的业务操作可以通过浏览器,在任意地域、任意分支机构进行。利用信息总线,可以集成不同地域,不同分支机构的各自业务系统,进行数据的集成,实现公共应用系统的一体化。

青岛港港口企业信息管理成功案例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已具有115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全国512户重点国有企业之一。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现有职工16000人。拥有码头15座,泊位73个,其中,营运码头13座,营运泊位4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1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3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2个。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青岛港集团作为百年老港,经过“八五”和“九五”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跃居亿吨大港的行列,迈进了自动化作业时代并开始向信息化时代挺进,港口生产方式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所有这一切,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根据青岛港集团“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建设思路,东方易维公司与青岛港信息中心一起共同提出了青岛港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并通过近半年的开发运行,系统已经于2006年正式投入使用。 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主要是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运营支撑系统,本次建设采用成熟的中间件,构筑具有高性能、可移植、可扩展的应用系统,使应用系统既具有高起点、高科技含量与高度兼容的特性,方便青岛港集团机关与各二级单位应用的互联互通,以达到资源共享的,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用户需求:

方案目标:通过系统的建设,实现青岛港集团企业管理上水平,效益上台阶的目标。达到以下的效果:

1、企业领导层能迅速准确地了解企业个应用系统真实的运作状况,及时做出经营决策;

2、深入企业管理过程之中,及时掌握各业务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对所有营运过程进行精细化控制提供保证, 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集团信息共享,降低企

业内部的成本,完善客户服务;

3、企业各个业务流程更加规范、科学,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使企业在管理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通过流程机制,建立高度灵活的企业组织结构和授权控制体系,实现企业对部门、员工进行一定的量化考核,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5、建立具有高度柔性的企业管理体系结构,通过各类过程化参数调整,解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业务需求;

6、使企业建立在以数据仓库为核心的综合经营信息分析系统,从多个角度量化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并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上进行展现。

7、为全面开展电子商务以及今后的ERP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8、企业能培养和锻炼一批掌握先进管理理论及思想、掌握先进信息技术及工具的高级管理人才,促进企业实现更长远、更大的发展。

方案特点:

战略性:系统的设计规划紧紧围绕青岛港集团创新思维、实现超越的企业经营理念和战略目标,结合总分体制和工程施工为主业的企业特性,通过调研,分析青岛港集团内部的业务和管理对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需求,采用了总体规划,分步合作实施的解决方案。

实用性:系统的设计规划结合前期的需求调研工作,努力做到切合青岛港集团的实际需要,技术上强调实用前提下的先进,适应青岛港集团体制改革和业务调整前提下的超前。为实施工作提供指导,为进一步实施提供依据。

先进性:系统设计在充分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青岛港集团的实际情况,不仅采用了先进的、成熟的且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法,而且充分融会和体现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系统实现采用B/A/S结构,主机及数据库均采用主流的优秀产品,应用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开发,便于用户的二次开发,定制与修改应用可以很容易的做到。

可扩展性:硬件系统的构件便于扩展;具体的应用也可方便的扩展;应用系统提供的接口便于与其它系统的平滑对接。

整体性:系统以统一设计、遵循标准的开发规范和接口协议为原则,充分考虑了应用的集成问题,考虑了与现有部分应用系统的接口问题,保证了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信息的一致性。

经济性和冗余性:系统设计和实现力求紧贴青岛港集团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的投资,降低日常管理维护的难度和费用;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同时也为可能的增值服务和业务发展留有空间。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由于青岛港集团大型工程施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等企业业务特性,因此其企业信息化系统必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系统。我们在方案设计设备选型上都考虑了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管理工具、系统管理工具、业务流定义工具、报表生成工具和原型向导,既提高了管理能力和水平,也降低了维护难度和成本。

安全性:对青岛港集团尤为关键和重要的是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安全性是考察系统运行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基本的标准。因此我们在安全性方面做了完善的设计和实现:网络和主机系统平台有很好的保证;信息、数据安全有很好的保证;系统的运行有安全的保证;缜密考虑的权限管理体系。

易用性:应用系统的客户端基于浏览器方式,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贴近用户的使用习惯,方便最终用户的操作和使用。既能满足现有业务的需要,又能满足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可用性:系统设计时充分的考虑了7*24小时的应用需要,系统可以连续运转,以满足工程的需要;系统也支持动态发布,在新的应用发布的时候,不需要停止应用系统就可以使新的应用进入运行状态。

可靠性:系统基于中间件技术;保证数据的一致和完整;具有良好的备份与恢复机制。

可移植性:基于J2EE标准结构;采用JAVA作为主要的开发语言,不依赖于硬件平台;采用B/A/S结构,应用服务器可运行于多种操作系统。

规范化:系统建设中采用的是国际或国家的相应标准;编码和文档规范化。

技术架构:

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应用系统架构简介:

应用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以,合理,有效,建设核心应用和应用支持系统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可供企业实施的应用系统有很多。

鉴于青岛港集团和各二级机关在人员、业务处理对象和内部应用系统等方面目前是相对独立的体系架构,直接采用全系统整合的方案,必然会带来应用系统全面改版、工作量巨大、风险很高、费用很高的弊端,基于以上考虑,青岛港集团应用系统建设我们遵循了统一规划、逐步建设的原则, 建立了统一的信息门户平台,统一应用系统的目录资源管理、访问控制策略、应用展现及各级接口等规范。在此基础上,结合青岛港集团的需求进行青岛港集团的相应信息化建设。

一体化系统架构:

通过部署我公司BizFocus业务中间件平台建立了集团公司一体化支撑平台,并在其上部署相关应用以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通过一体化支撑平台,使集团公司各应用子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整个集团公司各部门工作流程的灵活定制,并逐步实现所有工作流程的电子化管理。 首先建立企业级的多级化(企业、部门、工作组、个人等)应用及信息的聚集展示平台(强大的门户展示系统),对已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的同时,兼顾已有数据仓库的应用和现有B/S、C/S系统的相关应用,建立企业级的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资源规划、统一权限认证,并实现企业IT能力和资源面向使用者角色的重构。

其次,以企业文化、文档管理、网上教育、经营分析、搜索引擎等应用系统组成有机一体化的企业级知识库管理体系,通过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推送机制向企业的高层领导、各级管理者智能传递跨越不同应用系统的、适合角色所需的企业级信息数据。

然后,通过论坛/BBS、EMAIL信息、即时消息等常用的企业信息化交流方式,建立公司的办公自动化平台,提高集团内部的信息交流、办公效率、以及增强员工间的信息沟通。

最后,通过优质健壮的业务工作流程引擎和业务中间件,实现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各级管理者无需分别进入企业内部以离散方式存在的多个应用系统,在统一化的协同工作平台上即可轻松完成多类工作事务的批核和处理作业,彻底消除企业信息孤岛现象,完美实现企业应用集成(EAI)。

一体化支撑平台提供工作流工具,信息交换组件,开发工具集,系统安全与系统管理组件与工具,以满足青岛港集团最终实现企业信息化系统、业务系统完全集成的要求;满足企业信息化系统、业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青岛港集团所有信息系统集中管理的要求,易于实现系统逻辑随业务流程变化而调整,容易搭建新的信息系统,容易实现跨地域的部署系统;满足EDI、XML等系统接口标准的要求。

通过建立起青岛港集团统一的企业信息门户,整合所有应用子系统,能够跟更多的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与信息的交互,包括各个分公司的各个子应用系统,甚至于其他企业的应用系统。最终实现一个成熟的一体化信息系统。通过信息门户和一体化支撑平台,实现人力、项目、财务等业务系统与0A系统的统一,通过信息门户实现青岛港集团信息系统统一入口,统一操作习惯、统一Web使用界面。 建立起青岛港集团的企业信息门户,在集团内部所有员工中推广使用统一权限管理的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包括:综合门户系统、消息平台管理、内容管理、流程管理等,并将已有的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统一提取到中心数据仓库,结合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全局的决策分析和展示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各二级公司应用与集团公司的信息共享,最终形成跨集团公司和各二级公司之间的资源统一的平台。

通过集中部署各机构的B/S模式公共应用,可以满足青岛港集团多分支机构,集中管理、分散应用的要求,实现软件系统的集中维护,软件系统的业务操作可以通过浏览器,在任意地域、任意分支机构进行。利用信息总线,可以集成不同地域,不同分支机构的各自业务系统,进行数据的集成,实现公共应用系统的一体化。


相关文章

  • 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港口物流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 景预测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195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 ...查看


  • 港口建设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港口建设行业市场调研预测与标杆企 业分析报告(2015年) 报告编号:153629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 ...查看


  • 关于现代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对策的文献综述
  • 关于现代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对策的文献综述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11级物流管理 冯慧 JR114032 [摘要] 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决定了物流的发展,而物流的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的不 ...查看


  • 青岛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 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文件 青交物流[2011]3号 --------------------------- 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关于印发<青岛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 ...查看


  • 我国港口经济发展现状(物流)
  • 经济/产业 CO-OPERATIVEECONOMY&SCIENCE 提要港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重要基础设施,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综合物流时代的到来,我国港口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各地掀起了新一 ...查看


  • 港口物流现状及发展思考
  • 2003年第2期文章编号:1000-4653(2003)02-0038-04 中 国 航 海 No.2Jun.2003港口物流现状及发展思考 方 奕, 乐美龙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 摘 要: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是保持港 ...查看


  • 我国沿海港口发展趋势及效应
  • 第29卷第9期2007年9月 水运管理 我国沿海港口发展趋势及效应 赵 (大连海事大学 娜,孙光圻 大连 116026) 交通工程与物流学院,辽宁 [摘要]为明确2006年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对于我国沿海港口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的持续作用 ...查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 第 164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07年8月29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3日起施行. 署 长 牟新生 二○○七年九月三日 ...查看


  • 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 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青岛作为我国一个发达的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天然的地理条件.本文对青岛的海洋资源概况入手,对青岛海洋经济这几年来发展的状况通过分析,指出目前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状况,指出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结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