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的收视主力军是亿万农民

如果说,央视春晚是年夜饭桌上的一盘红烧肉,那最爱吃而且尚未吃腻“红烧肉”的,不用说就是刚刚跨过温饱线的亿万农民了。当然,这其中还包括生活在城市里的那些“穷人”或“准穷人”。至于那些春节过后对央视春晚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所谓的文化精英们,他们的诟病基本上属于一年一度的间歇式发泄,根本代表不了亿万老百姓的心声。

笔者之所以把春晚比作年夜饭桌上的一盘红烧肉,理由很简单。城里人或文化精英们早些年也爱吃红烧肉,是因为我们大家都馋肉。现在,城里人或文化精英们不爱吃或者嘴上说不爱吃红烧肉,是因为他们吃腻了。但相对于物质、精神上都不是很富裕的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来说,过年吃春晚这盘“红烧肉”依然很解馋,很给力。笔者所在的甘肃省平凉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市,全市229万人口,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多。在平凉城乡,我敢肯定地说,春晚收视率一定高于全国平均收视率,只要有电视的农家,大年三十夜几乎都在看央视春晚,虽然不是100%,可也不低于95%以上。就是在平凉城市里,少说也有一半以上的人看了春晚。原因很简单,除了看春晚、搓麻将、挖坑、上网,大多数的老百姓除夕夜还能干什么呢?“春晚已是中国人年俗的一部分”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不信,您去问问家在农村或身处陋巷的那些人,春晚就是一道很解馋的“红烧肉”。

话又说回来,之所以亿万农民爱看春晚,甘做春晚的铁杆粉丝,是因为大多数的中国农民虽然在物质上已跨越温饱线,但在精神上仍然处于“半饥饿”状态。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去国家大剧院欣赏“高雅艺术”,也没有灯红酒绿的夜店供他们平日里去消遣。那些所谓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乡村剧团,只不过是农民平时餐桌上的一盘“土豆丝”而已,属于家常便饭。我不知道长三角与沿海地区的农民日常餐桌上有没有红烧肉,至少在地处西北的甘肃平凉乡村,红烧肉依旧是红白喜事宴席上和年夜饭桌上的主打菜。同样道理,春晚也理所当然成为西北农民春节里最解馋的一盘“红烧肉”

有喜欢的,就难免有不喜欢的。正如俺们平凉人所说:三个人进馆子口味不同。除夕夜,央视那些“大厨”们要做一桌13亿人来品尝的“年夜饭”,众口难调下的各种声音定会随之而来。自从央视春晚诞生起,过大年看春晚就成了中国人除夕夜守岁的第一大“全民娱乐活动”。当然,搓麻将除外。大多数中国观众,已经习惯性地把过年与看央视春晚相提并论,并成为一种习俗,似乎不看春晚就像过年没吃饺子一样,至于这饺子真的是否好吃,自己喜不喜欢吃无关紧要。同样,少数人看完之后总是要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指点一下春晚导演的水平,或者利用博客、微博、论坛吐点口水,擤点鼻涕,这充其量只是个习性问题,丝毫不会影响农民兄弟和城市普通百姓的收视热情。

如果说,看春晚是一种节日化、习俗化的习惯,那么,骂春晚也是一种社会化、情绪化的习性。实话实说,我们当中很多人根本对春晚已经没有真正的要求。我们看央视春晚,只不过是应习俗过节日罢了,至于节目是否精彩,似乎不太重要。既然选择看春晚,按理说就应该接受他们的节目安排,这就好像看电视剧,不喜欢就别看,没什么好骂的。我连续两年春节就没好好看春晚,好像也没少什么。可是,节后在和别人讨论起春晚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数落了它几句,原因很简单:横挑鼻子竖挑眼显得我很有水平,挑战春晚大舞台更显现我草根本色。至于春晚节目真的如何,不重要!无所谓!

奇怪的是,既然央视春晚年年被人“骂”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就不应该出现年年收视率占据第一的现象。毕竟,遥控器掌握在我们手里,如果全国人民万众齐心的话,轻轻一摁就可以轻易结束央视春晚收视率的神话。可是,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原因也很简单,习惯了,突然不看春晚就像过年没吃饺子一样,心情难免感觉有点空落落无处安放。

要问春晚好看不好看?收视率到底有多高?不要听央视调查公司索福瑞的,也不要看网络上所谓的“民意调查”数据,而是转过身,弯下腰,去向那些质朴的农民兄弟姐妹们打问一下,他们不会为利益群体代言,也不会睁着眼睛说瞎话,他们是最可靠最没有水分的“民间统计局”。抛开他们的任何形式的收视调查,都是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

如果说,央视春晚是年夜饭桌上的一盘红烧肉,那最爱吃而且尚未吃腻“红烧肉”的,不用说就是刚刚跨过温饱线的亿万农民了。当然,这其中还包括生活在城市里的那些“穷人”或“准穷人”。至于那些春节过后对央视春晚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所谓的文化精英们,他们的诟病基本上属于一年一度的间歇式发泄,根本代表不了亿万老百姓的心声。

笔者之所以把春晚比作年夜饭桌上的一盘红烧肉,理由很简单。城里人或文化精英们早些年也爱吃红烧肉,是因为我们大家都馋肉。现在,城里人或文化精英们不爱吃或者嘴上说不爱吃红烧肉,是因为他们吃腻了。但相对于物质、精神上都不是很富裕的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来说,过年吃春晚这盘“红烧肉”依然很解馋,很给力。笔者所在的甘肃省平凉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市,全市229万人口,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多。在平凉城乡,我敢肯定地说,春晚收视率一定高于全国平均收视率,只要有电视的农家,大年三十夜几乎都在看央视春晚,虽然不是100%,可也不低于95%以上。就是在平凉城市里,少说也有一半以上的人看了春晚。原因很简单,除了看春晚、搓麻将、挖坑、上网,大多数的老百姓除夕夜还能干什么呢?“春晚已是中国人年俗的一部分”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不信,您去问问家在农村或身处陋巷的那些人,春晚就是一道很解馋的“红烧肉”。

话又说回来,之所以亿万农民爱看春晚,甘做春晚的铁杆粉丝,是因为大多数的中国农民虽然在物质上已跨越温饱线,但在精神上仍然处于“半饥饿”状态。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去国家大剧院欣赏“高雅艺术”,也没有灯红酒绿的夜店供他们平日里去消遣。那些所谓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乡村剧团,只不过是农民平时餐桌上的一盘“土豆丝”而已,属于家常便饭。我不知道长三角与沿海地区的农民日常餐桌上有没有红烧肉,至少在地处西北的甘肃平凉乡村,红烧肉依旧是红白喜事宴席上和年夜饭桌上的主打菜。同样道理,春晚也理所当然成为西北农民春节里最解馋的一盘“红烧肉”

有喜欢的,就难免有不喜欢的。正如俺们平凉人所说:三个人进馆子口味不同。除夕夜,央视那些“大厨”们要做一桌13亿人来品尝的“年夜饭”,众口难调下的各种声音定会随之而来。自从央视春晚诞生起,过大年看春晚就成了中国人除夕夜守岁的第一大“全民娱乐活动”。当然,搓麻将除外。大多数中国观众,已经习惯性地把过年与看央视春晚相提并论,并成为一种习俗,似乎不看春晚就像过年没吃饺子一样,至于这饺子真的是否好吃,自己喜不喜欢吃无关紧要。同样,少数人看完之后总是要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指点一下春晚导演的水平,或者利用博客、微博、论坛吐点口水,擤点鼻涕,这充其量只是个习性问题,丝毫不会影响农民兄弟和城市普通百姓的收视热情。

如果说,看春晚是一种节日化、习俗化的习惯,那么,骂春晚也是一种社会化、情绪化的习性。实话实说,我们当中很多人根本对春晚已经没有真正的要求。我们看央视春晚,只不过是应习俗过节日罢了,至于节目是否精彩,似乎不太重要。既然选择看春晚,按理说就应该接受他们的节目安排,这就好像看电视剧,不喜欢就别看,没什么好骂的。我连续两年春节就没好好看春晚,好像也没少什么。可是,节后在和别人讨论起春晚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数落了它几句,原因很简单:横挑鼻子竖挑眼显得我很有水平,挑战春晚大舞台更显现我草根本色。至于春晚节目真的如何,不重要!无所谓!

奇怪的是,既然央视春晚年年被人“骂”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就不应该出现年年收视率占据第一的现象。毕竟,遥控器掌握在我们手里,如果全国人民万众齐心的话,轻轻一摁就可以轻易结束央视春晚收视率的神话。可是,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原因也很简单,习惯了,突然不看春晚就像过年没吃饺子一样,心情难免感觉有点空落落无处安放。

要问春晚好看不好看?收视率到底有多高?不要听央视调查公司索福瑞的,也不要看网络上所谓的“民意调查”数据,而是转过身,弯下腰,去向那些质朴的农民兄弟姐妹们打问一下,他们不会为利益群体代言,也不会睁着眼睛说瞎话,他们是最可靠最没有水分的“民间统计局”。抛开他们的任何形式的收视调查,都是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


相关文章

  • 灾难事件报道中媒体与受众关系的新思考
  • 灾难事件报道中媒体与受众关系的新思考--从CCTV抗震救灾报道说起作者: 刘燕南 胡蕊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来源:中华传媒网 阅读:90次┊ 关键词: 新闻直播 知情权 主流媒体 刻板印象 公众问责 [摘要]: 汶川地震震动了 ...查看


  • 王小丫的故事:危机感成就央视名嘴
  • 时间:2015-10-30 因为下岗,所以就会有危机感:因为有危机感,所以才会拼搏:因为拼搏,所以才会成功. <开心辞典>开播以后,王小丫以趣味而又幽默的主持风格给亿万观众带来了启迪与欢笑.并因此一举成名,成为央视金牌节目的金牌 ...查看


  • 湖南卫视2011一季度收视专题
  • 湖南卫视2011年一季度收视小结 数据来源:CSM25省会收视仪城市 目标观众:4岁以上所有人 一.整体收视:全天.晚间均排名第二,仅次于CCTV1 ● 一季度全天.晚间收视排名保持全国第二 继2009.2010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收视第二之后 ...查看


  • 2016年春晚评论
  • 2016年春晚:大气.正气.喜气.民族气 2016年02月09日 10:36:04 殷建光 2016年春晚虽然落下了帷幕,但它的精彩仍留在我心中.用四个词描述2016年春晚,那就是大气.正气.喜气.民族气. 大气.近400人表演的开场歌舞, ...查看


  •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
  •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 学 生:邓 芳 指导老师:贺敏 湖南女子大学文学与传媒系,长沙410004 摘 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体系逐步成熟和受众对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认同.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了 ...查看


  • 湖南卫视2011春节收视专题
  • 自制剧.栏目.晚会齐给力,湖南卫视春节收视亮眼 --湖南卫视2011春节收视专题 数据来源:CSM25收视仪省会直辖市 目标观众:4岁以上所有人 [摘要] ● <2011年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收视刷新纪录,同时段排名第1 ● ...查看


  • 地方电视台的本土意识和服务功能--传媒--人民网
  • 地方电视台的本土意识和服务功能 张天春 2010年11月29日13:05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新闻爱好者>供稿 在我国当今的电视版图上,地方电视台占了相当大 ...查看


  • 一个电视竞赛节目的样本
  • --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带来的启示 10月26日,随着一曲<梦是金色的>歌曲大合唱录制完成,"艾诗缇杯"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圆满落幕. 已走过23年的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 ...查看


  • 2015年网络自制内容分析专题报告
  • 视·屏全接触 -- 网络自制内容分析特刊 1 2015年8月刊 数据说明 视频网站数据 数据来源:iResearch iVideoTracker 监测媒体:国内15家主流视 电视收视数据 数据来源:CSM Infosys 频道组:省级上星卫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