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论文

国际政治学

论文作业

论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论文关键词:永远 ,朋友 ,利益

论文摘要:首先解释从字面上对这句话做出简要分析,然后结合几个国内外政治事件反复论证,接着发表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发散思考。

0引言

“朋友”狭义上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广义上不仅是指人与人之间而且还指国家与国家之间或者组织与组织之间等。我就重点从人际交往、军事、国际政治方面来论证这个观点。这是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原文是"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英国外交的准则就是这个。曾经一度受到世人的抨击。不过等到大家头脑冷静了就会发现他说了一个大实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许多人还试图用历史的旧观点旧观验来审视现代问题,许多人是从历史的故纸堆中找到“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还是有人的编造?“永恒”也许是这句话的弱点,可是前面有个“没有”又给否定了,而后一句针对利益说“永恒”却给的是肯定的“只有”。真觉得这句话无懈可击,这估计会让那些“朋友永恒说”的人失望了。认同这句话的人不一定是冷血,也不一定是虚伪,更不一定是趋炎附势。我们应该客观地审视这句话对于我们在人际交往和国际外交中给予世人的警示和引导。这是一句废话,也是一句真理。

1.1永恒是多久?

永恒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和未来的概念。永恒从人类诞生开始到人类灭亡为止。狭义上也可以认为从现在开始往后无限延伸直到永远。既然这么严格理解了这句话的漏洞就不会从这里来了。一个人的十年二十年算不算永恒?不算。那一个人的一生算不算永恒? 当然也不算。我们说的这个“永恒”是从一个高度概括的角度去解析的。一个人一件事不能代表“永恒”,客观真理能包含前者,反之则不行。

1.2朋友包含几种关系?是什么使得人们从“陌生”到“称兄道弟”?

朋友既指单个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指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友好交往。当然也有那种例外,乌萨马·本·拉登和美国也曾经是朋友。朋友能够互相关心,帮助,支持,进步。朋友不应为了一己之利而做出任何违背道德和伤害对方的举动。人们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因为有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对于双方都是一种利益,也就是说为了追求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一起,并在不改变这一利益或伤害对方利益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朋友关系。那么一旦一方为了获得利益而伤害到对方后会怎样呢?或许会翻脸不认人,从此成为敌人,轻者成为陌路,至少也会伤害双方感情。想想你的朋友当中有几个让你无欲无求的?有几个让你真心无悔地付出的?我们交朋友是生活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是心理的需要,更甚者是生存的需要。没有朋友,我们会孤独寂寞;没有朋友,我们只能形单影只;没有朋友,我们生活困难无依无靠。人是群居动物,我们不能没有伙伴,不能独自生存。想想鲁滨逊吧,他是多么悲惨,每天都盼望回到社会中。我们需要朋友,但是不代表朋友关系会永恒,因为这关系极其容易破碎。我们为了获得利益而成为朋友,而不是为了交朋友去获得利益,也许我们偶尔会牺牲利益去取得朋友的信任,可是我们从长远来看都是在为追逐利益而努力。在一个崇尚物质的时代,随着道义意识的泯灭,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少了,更多的是插朋友两刀。也许,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为朋友做一切的事情。然而,一旦到了利益攸关,需要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朋友间不拔刀相向已是万幸。

当危机来临,没有人会为你挡子弹,把自己锻造得刀枪不入才是最关键的。

在大家所处的环境大致相同的时候,友谊十分牢固,一旦一方的地位或财富变了,朋友之间的共同点逐渐减少,维系友谊的基础开始动摇。这是一个人的品性所决定不了的,自古以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很多人因此有怨言,以为地位变化了就忘记了朋友,太过现实。其实,我们不排除有这种情况,但也应该看到,是生活改变了我们,我们只能随着生时间和环境可以改变一切,岁月的冲刷,环境的过滤,再深厚的友谊都有可能逐渐消失。大浪淘沙,滤去的总是无关紧要的部分,所以,没必要为友情的失去而感到痛心,更不要因为朋友的离去而对友谊产生怀疑。人是这个世界匆匆的过客,而朋友不过是旅途中遇到的路人,也许我们会相伴着走过一段路程,但终究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目标。

1.3到底什么是利益?

利益是纯物质的利益,还是包括精神的利益,还是包括长远的利益而不只是短期的掠夺式获得利益?我们一味地谈论利益追求利益的真想是否显得很肤浅?但我不得不说利益是关乎每个人的切身,不懂得才会被别人认为是傻子。我们不仅要认识利益的实质性内容还要认真反思:利益的内涵都有什么?把利益与道德正义对立起来是否合适?

利益,换句话说,就是好处,个人判断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人,作为万物之灵,不仅追求吃饱,还,还追求快乐幸福。因此,好处不仅是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而且,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是有可能交换的。资助失学儿童的人,内心通常都能从中获得幸福和自豪,助人为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人是规范生存的社会性动物,道德规范可能有助于人们为了长远利益或精神利益而牺牲眼前的物质利益。

现实生活中,人所追求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不一样的,有很多人,在很多时候,追求的并非短期的物质利益,而是长期的或者精神上的利益。亿万富翁佩罗,明知道当总统挣的钱比经商少,但他还是想当总统。古代的村中长老义务调停争端而不领取任何报酬也是可能的,因为他已经从中得到报酬——他的快乐和他的威望。

国家也是如此,结交盟友获得土地和石油是利益,多边贸易是利益,从追求道德正义感中获得快乐本身就是利益的一种,怎么能借口利益来否定道德诉求呢?因此,如果认为利益只是物质利益,否认追求道德是获得利益的一种途径,或者否认道德自豪感是利益的一种,那就无法回答本文第一部分提出的那些问题,那么国家间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就是经不起推敲的;相反,如果承认利益涵盖一切的好处,物质的和精神的,说国家间只有永恒的利益不就成了一句废话了吗?

利益是变化的,这正是没有永恒的朋友的症结。人认识利益的程度有限,追求利益的能力更有限。所以我们选着结伴同行,

广交朋友能使得利益来得更顺利,一旦利益有所变化或不复存在,那朋友能用来干什么呢? 万一有了利益冲突,朋友就可能成为敌人。

2.1国际政治中无处不显现这一法则的不可动摇!

赖斯在欧洲游说称伊朗核问题可以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怎么解决呢?原来就是通过美国盟友的共同压力,迫使伊朗放弃研发核设施。因为伊朗这个国家“不适合”具有核能力。呵呵,好一个“不适合”,究竟是对谁不适合,想来想去,好像也就是对美国人不适合。因为拉登也就是不远万里跑到美国国内,驾驶美国飞机才得以对美国袭击,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有敌人不定期的从世界某个角落发射几枚核弹头到北美大陆,那可是真正的大大地头痛,大大的“不适合”!

话又说回来,你美国人要不是为了那几桶石油,只想着自己人民能开车上路,致他国人民的民主,宗教于不顾,对人家伊斯兰国家百般调戏侮辱,犯了人家的众怒,也不会有那些激进分子跟你费那劲儿!

当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之后,美国的谴责为何如此慷慨激昂?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为什么不选择与海湾强国伊拉克合作呢?退一步来讲,即使美国有一个阴谋,是为了打击强者以便控制海湾,那么,对伊的军事行动为什么能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难道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没有判断力,或者违心地支持美国的阴谋 ?我们必须问的是,海湾战争单纯是为了石油或者

物质利益吗?如果不是,那么还有什么?

科索沃战争对于阴谋论者来说,更像一个阴谋,因为巴尔干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是首次人道主义干涉,还因为,中国在这次外交行动中遭到了最为彻底的失败。然而仔细想一想,肢解南联盟对于参与肢解的国家有多少物质利益呢?更何况,这种肢解也是一些人想出来的——科索沃从法律上仍然属于南联盟。把米洛舍维奇赶下台南联盟变成一个民主国家,是不是接下来就如同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一样,开始新一轮的土地财产刮分?可事实上,这些都没有发生,没有石油,没有金矿,没有土地,没有技术,那么多个国家跑到科索沃维持秩序到底图什么?

一年一度的人权会议因为每次都少不了针对中国的提案,所以被一些民族主义者视为阴谋,因为人权问题与中国吵来吵去,对那些国家来说,有什么好处吗?有人说,他们就是想搞乱中国。那么,一个动乱的中国,一个经济崩溃的中国,一个流民遍布世界的中国,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明知道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有利于中国进步,有利于中国强大,有利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干吗要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民主与法治——如果他们用心足够险恶的话?何况,有了人权,中国就一定会乱吗?美国的大企业明明想来中国赚钱,而人权争端显然有害于中美关系,有害于美国资本家赚钱,美国为什么还要年复一年地大谈人权?对美国和西方国家来说到底有什么好处?

2.2曾经的“死党”为何成为如今的“死人”?

不可否认有了条约才有后来的盟友,为什么国家之间要订立条约,就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如今让美国人悬赏5000万美元的本·拉登却是美国当初巨资资助的“伊斯兰圣战组织”的一员,他用来自美国的军费建立自己的“基地组织”反过来给予美国痛击。拉登的圣战让美国饱尝苦痛,甚至通过9·11使得美国蒙受耻辱。为什么本·拉登会在享受了美国的“甘露”之后忘恩负义?原苏联入侵阿富汗让他们的共同利益受到威胁,于是他们合作了,之后苏联解体,威胁不复,盟友关系也就到此为止。美国派军驻扎沙特使本·拉登觉得美军侵犯了伊斯兰教义,觉得沙特让美军进驻是“引狼入室”。从此他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眼看利益受损,他义无反顾,扛起了反美大旗。如今拉登命死敌手,或喜或悲,我们是应该为此惋惜还是庆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取得阶段性进展”。在美国情报机构数十年追杀之下,拉登不死,这句话也就失去说服力了。

2.3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列国空袭利比亚,干预其内政有何目的?

连日来,美、法、英等国已对利比亚进行了多轮空袭。随着输油管线的被炸,平民百姓的伤亡,利比亚国内形势的更加不安与动荡,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人们,再一次深刻地向世人赤裸裸的展现了“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永恒真理,无一例外,出师还是要有名,还是要批上华丽的外衣,美其名曰“反独裁”“保护平民”。伊拉克如此、利比亚亦如此。

常常以“人权卫士”自诩的西方利益集团的虚伪嘴脸,在这次利比亚危机和战乱中,再度暴露无遗。曾经挑头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法国,此番何以喊打喊杀、高调登场?哪怕是欧洲舆论,也早已清楚解读出了它的“利己盘算”:一是希望以此显示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二是为其建立地中海聪明的蓝图扫清障碍;再是为了确保它在非洲重要产油国的经济和能源利益。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不难忘记,曾经与萨科奇相濡以沫的传说中的友情,更不难忘记英国首相的官邸里,卡扎菲曾是坐上宾。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只要触犯了西方社会的自身利益,管你世界和平、人权道义,撕下画皮的恃强凌弱、武力干涉,根本用不着瞻前顾后、谨思慎行。

综观连续数日的事态发展,尽管利比亚此前已宣布立即停火,愿与反对派对话,但西方国家却在精心合谋取得了联合国通过的“禁飞区决议”后,便迫不及待地展开了军事干预。这种超出联合国授权,随意用武力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完全违背了联合国宪章。所以,尽管他们打着“保护人权”、“保卫平民”的旗号,但实际上无不是为了巩固自己在当地经济、政治等利益的借口;尽管这些“强权打手”事先给利比亚、给卡扎菲套上了以资挨打的种种“罪名”,而其核心与实质,无非就是西方利益的“挡道罪”和“阻拦罪”罢了!

3.0此一时彼一时

何为废话?就是几乎人尽皆知的真理你还在一遍一遍地重复。在我看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就是一句废话,但这是人人都应该认同的普世真理,我们都获益于它。记住:别相信永远;善待和警惕你如今的朋友。国际社会不是人际社会。人际社会有政权组织这个大保护伞,有暴力机关来保障秩序、调解各种冲突,人们的安全感自然会比较多。而国际社会是没有什么监管方的,要靠各方均势才能有安宁,就是各自都不想打了,共同来签约,催生出一个和平/安全机制来,从而还能形成和平的氛围。严格讲起来,国际法其实不是法律,本质其实是一种公约,要靠签约国共同维护这个框架,而不像法律,有一个实施制裁的机构——国家政权组织。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活动是各国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行为,而且有博弈的成分,其基点是实力。没有实力,一切都是空谈,所谓弱国无外交正是这个意思。法律是在国家这个体系内衍生出来的,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有效性。而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是一些世界大佬级国家互相打怕了才达成共识而制定的一种公约。国家毕竟是国家,包含了千千万万个自然人,不像单个单个的自然人之间那么容易产生情谊。

总之,国际社会必须得由各方来共同维护,而不可能有什么单独的监管方,相互的信任自然就会蒙上阴影,并且国家所包含的东西不单纯,不能与单个自然人之间的那种关系相提并论。

所以利益就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唯一追求目标。

如今的社会你必须牢记“此一时彼一时”!

好一个“此一时,彼一时”。

国际政治学

论文作业

论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论文关键词:永远 ,朋友 ,利益

论文摘要:首先解释从字面上对这句话做出简要分析,然后结合几个国内外政治事件反复论证,接着发表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发散思考。

0引言

“朋友”狭义上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广义上不仅是指人与人之间而且还指国家与国家之间或者组织与组织之间等。我就重点从人际交往、军事、国际政治方面来论证这个观点。这是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原文是"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英国外交的准则就是这个。曾经一度受到世人的抨击。不过等到大家头脑冷静了就会发现他说了一个大实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许多人还试图用历史的旧观点旧观验来审视现代问题,许多人是从历史的故纸堆中找到“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还是有人的编造?“永恒”也许是这句话的弱点,可是前面有个“没有”又给否定了,而后一句针对利益说“永恒”却给的是肯定的“只有”。真觉得这句话无懈可击,这估计会让那些“朋友永恒说”的人失望了。认同这句话的人不一定是冷血,也不一定是虚伪,更不一定是趋炎附势。我们应该客观地审视这句话对于我们在人际交往和国际外交中给予世人的警示和引导。这是一句废话,也是一句真理。

1.1永恒是多久?

永恒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和未来的概念。永恒从人类诞生开始到人类灭亡为止。狭义上也可以认为从现在开始往后无限延伸直到永远。既然这么严格理解了这句话的漏洞就不会从这里来了。一个人的十年二十年算不算永恒?不算。那一个人的一生算不算永恒? 当然也不算。我们说的这个“永恒”是从一个高度概括的角度去解析的。一个人一件事不能代表“永恒”,客观真理能包含前者,反之则不行。

1.2朋友包含几种关系?是什么使得人们从“陌生”到“称兄道弟”?

朋友既指单个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指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友好交往。当然也有那种例外,乌萨马·本·拉登和美国也曾经是朋友。朋友能够互相关心,帮助,支持,进步。朋友不应为了一己之利而做出任何违背道德和伤害对方的举动。人们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因为有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对于双方都是一种利益,也就是说为了追求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一起,并在不改变这一利益或伤害对方利益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朋友关系。那么一旦一方为了获得利益而伤害到对方后会怎样呢?或许会翻脸不认人,从此成为敌人,轻者成为陌路,至少也会伤害双方感情。想想你的朋友当中有几个让你无欲无求的?有几个让你真心无悔地付出的?我们交朋友是生活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是心理的需要,更甚者是生存的需要。没有朋友,我们会孤独寂寞;没有朋友,我们只能形单影只;没有朋友,我们生活困难无依无靠。人是群居动物,我们不能没有伙伴,不能独自生存。想想鲁滨逊吧,他是多么悲惨,每天都盼望回到社会中。我们需要朋友,但是不代表朋友关系会永恒,因为这关系极其容易破碎。我们为了获得利益而成为朋友,而不是为了交朋友去获得利益,也许我们偶尔会牺牲利益去取得朋友的信任,可是我们从长远来看都是在为追逐利益而努力。在一个崇尚物质的时代,随着道义意识的泯灭,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少了,更多的是插朋友两刀。也许,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为朋友做一切的事情。然而,一旦到了利益攸关,需要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朋友间不拔刀相向已是万幸。

当危机来临,没有人会为你挡子弹,把自己锻造得刀枪不入才是最关键的。

在大家所处的环境大致相同的时候,友谊十分牢固,一旦一方的地位或财富变了,朋友之间的共同点逐渐减少,维系友谊的基础开始动摇。这是一个人的品性所决定不了的,自古以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很多人因此有怨言,以为地位变化了就忘记了朋友,太过现实。其实,我们不排除有这种情况,但也应该看到,是生活改变了我们,我们只能随着生时间和环境可以改变一切,岁月的冲刷,环境的过滤,再深厚的友谊都有可能逐渐消失。大浪淘沙,滤去的总是无关紧要的部分,所以,没必要为友情的失去而感到痛心,更不要因为朋友的离去而对友谊产生怀疑。人是这个世界匆匆的过客,而朋友不过是旅途中遇到的路人,也许我们会相伴着走过一段路程,但终究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目标。

1.3到底什么是利益?

利益是纯物质的利益,还是包括精神的利益,还是包括长远的利益而不只是短期的掠夺式获得利益?我们一味地谈论利益追求利益的真想是否显得很肤浅?但我不得不说利益是关乎每个人的切身,不懂得才会被别人认为是傻子。我们不仅要认识利益的实质性内容还要认真反思:利益的内涵都有什么?把利益与道德正义对立起来是否合适?

利益,换句话说,就是好处,个人判断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人,作为万物之灵,不仅追求吃饱,还,还追求快乐幸福。因此,好处不仅是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而且,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是有可能交换的。资助失学儿童的人,内心通常都能从中获得幸福和自豪,助人为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人是规范生存的社会性动物,道德规范可能有助于人们为了长远利益或精神利益而牺牲眼前的物质利益。

现实生活中,人所追求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不一样的,有很多人,在很多时候,追求的并非短期的物质利益,而是长期的或者精神上的利益。亿万富翁佩罗,明知道当总统挣的钱比经商少,但他还是想当总统。古代的村中长老义务调停争端而不领取任何报酬也是可能的,因为他已经从中得到报酬——他的快乐和他的威望。

国家也是如此,结交盟友获得土地和石油是利益,多边贸易是利益,从追求道德正义感中获得快乐本身就是利益的一种,怎么能借口利益来否定道德诉求呢?因此,如果认为利益只是物质利益,否认追求道德是获得利益的一种途径,或者否认道德自豪感是利益的一种,那就无法回答本文第一部分提出的那些问题,那么国家间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就是经不起推敲的;相反,如果承认利益涵盖一切的好处,物质的和精神的,说国家间只有永恒的利益不就成了一句废话了吗?

利益是变化的,这正是没有永恒的朋友的症结。人认识利益的程度有限,追求利益的能力更有限。所以我们选着结伴同行,

广交朋友能使得利益来得更顺利,一旦利益有所变化或不复存在,那朋友能用来干什么呢? 万一有了利益冲突,朋友就可能成为敌人。

2.1国际政治中无处不显现这一法则的不可动摇!

赖斯在欧洲游说称伊朗核问题可以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怎么解决呢?原来就是通过美国盟友的共同压力,迫使伊朗放弃研发核设施。因为伊朗这个国家“不适合”具有核能力。呵呵,好一个“不适合”,究竟是对谁不适合,想来想去,好像也就是对美国人不适合。因为拉登也就是不远万里跑到美国国内,驾驶美国飞机才得以对美国袭击,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有敌人不定期的从世界某个角落发射几枚核弹头到北美大陆,那可是真正的大大地头痛,大大的“不适合”!

话又说回来,你美国人要不是为了那几桶石油,只想着自己人民能开车上路,致他国人民的民主,宗教于不顾,对人家伊斯兰国家百般调戏侮辱,犯了人家的众怒,也不会有那些激进分子跟你费那劲儿!

当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之后,美国的谴责为何如此慷慨激昂?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为什么不选择与海湾强国伊拉克合作呢?退一步来讲,即使美国有一个阴谋,是为了打击强者以便控制海湾,那么,对伊的军事行动为什么能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难道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没有判断力,或者违心地支持美国的阴谋 ?我们必须问的是,海湾战争单纯是为了石油或者

物质利益吗?如果不是,那么还有什么?

科索沃战争对于阴谋论者来说,更像一个阴谋,因为巴尔干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是首次人道主义干涉,还因为,中国在这次外交行动中遭到了最为彻底的失败。然而仔细想一想,肢解南联盟对于参与肢解的国家有多少物质利益呢?更何况,这种肢解也是一些人想出来的——科索沃从法律上仍然属于南联盟。把米洛舍维奇赶下台南联盟变成一个民主国家,是不是接下来就如同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一样,开始新一轮的土地财产刮分?可事实上,这些都没有发生,没有石油,没有金矿,没有土地,没有技术,那么多个国家跑到科索沃维持秩序到底图什么?

一年一度的人权会议因为每次都少不了针对中国的提案,所以被一些民族主义者视为阴谋,因为人权问题与中国吵来吵去,对那些国家来说,有什么好处吗?有人说,他们就是想搞乱中国。那么,一个动乱的中国,一个经济崩溃的中国,一个流民遍布世界的中国,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明知道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有利于中国进步,有利于中国强大,有利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干吗要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民主与法治——如果他们用心足够险恶的话?何况,有了人权,中国就一定会乱吗?美国的大企业明明想来中国赚钱,而人权争端显然有害于中美关系,有害于美国资本家赚钱,美国为什么还要年复一年地大谈人权?对美国和西方国家来说到底有什么好处?

2.2曾经的“死党”为何成为如今的“死人”?

不可否认有了条约才有后来的盟友,为什么国家之间要订立条约,就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如今让美国人悬赏5000万美元的本·拉登却是美国当初巨资资助的“伊斯兰圣战组织”的一员,他用来自美国的军费建立自己的“基地组织”反过来给予美国痛击。拉登的圣战让美国饱尝苦痛,甚至通过9·11使得美国蒙受耻辱。为什么本·拉登会在享受了美国的“甘露”之后忘恩负义?原苏联入侵阿富汗让他们的共同利益受到威胁,于是他们合作了,之后苏联解体,威胁不复,盟友关系也就到此为止。美国派军驻扎沙特使本·拉登觉得美军侵犯了伊斯兰教义,觉得沙特让美军进驻是“引狼入室”。从此他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眼看利益受损,他义无反顾,扛起了反美大旗。如今拉登命死敌手,或喜或悲,我们是应该为此惋惜还是庆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取得阶段性进展”。在美国情报机构数十年追杀之下,拉登不死,这句话也就失去说服力了。

2.3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列国空袭利比亚,干预其内政有何目的?

连日来,美、法、英等国已对利比亚进行了多轮空袭。随着输油管线的被炸,平民百姓的伤亡,利比亚国内形势的更加不安与动荡,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人们,再一次深刻地向世人赤裸裸的展现了“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永恒真理,无一例外,出师还是要有名,还是要批上华丽的外衣,美其名曰“反独裁”“保护平民”。伊拉克如此、利比亚亦如此。

常常以“人权卫士”自诩的西方利益集团的虚伪嘴脸,在这次利比亚危机和战乱中,再度暴露无遗。曾经挑头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法国,此番何以喊打喊杀、高调登场?哪怕是欧洲舆论,也早已清楚解读出了它的“利己盘算”:一是希望以此显示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二是为其建立地中海聪明的蓝图扫清障碍;再是为了确保它在非洲重要产油国的经济和能源利益。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不难忘记,曾经与萨科奇相濡以沫的传说中的友情,更不难忘记英国首相的官邸里,卡扎菲曾是坐上宾。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只要触犯了西方社会的自身利益,管你世界和平、人权道义,撕下画皮的恃强凌弱、武力干涉,根本用不着瞻前顾后、谨思慎行。

综观连续数日的事态发展,尽管利比亚此前已宣布立即停火,愿与反对派对话,但西方国家却在精心合谋取得了联合国通过的“禁飞区决议”后,便迫不及待地展开了军事干预。这种超出联合国授权,随意用武力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完全违背了联合国宪章。所以,尽管他们打着“保护人权”、“保卫平民”的旗号,但实际上无不是为了巩固自己在当地经济、政治等利益的借口;尽管这些“强权打手”事先给利比亚、给卡扎菲套上了以资挨打的种种“罪名”,而其核心与实质,无非就是西方利益的“挡道罪”和“阻拦罪”罢了!

3.0此一时彼一时

何为废话?就是几乎人尽皆知的真理你还在一遍一遍地重复。在我看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就是一句废话,但这是人人都应该认同的普世真理,我们都获益于它。记住:别相信永远;善待和警惕你如今的朋友。国际社会不是人际社会。人际社会有政权组织这个大保护伞,有暴力机关来保障秩序、调解各种冲突,人们的安全感自然会比较多。而国际社会是没有什么监管方的,要靠各方均势才能有安宁,就是各自都不想打了,共同来签约,催生出一个和平/安全机制来,从而还能形成和平的氛围。严格讲起来,国际法其实不是法律,本质其实是一种公约,要靠签约国共同维护这个框架,而不像法律,有一个实施制裁的机构——国家政权组织。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活动是各国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行为,而且有博弈的成分,其基点是实力。没有实力,一切都是空谈,所谓弱国无外交正是这个意思。法律是在国家这个体系内衍生出来的,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有效性。而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是一些世界大佬级国家互相打怕了才达成共识而制定的一种公约。国家毕竟是国家,包含了千千万万个自然人,不像单个单个的自然人之间那么容易产生情谊。

总之,国际社会必须得由各方来共同维护,而不可能有什么单独的监管方,相互的信任自然就会蒙上阴影,并且国家所包含的东西不单纯,不能与单个自然人之间的那种关系相提并论。

所以利益就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唯一追求目标。

如今的社会你必须牢记“此一时彼一时”!

好一个“此一时,彼一时”。


相关文章

  • 湘潭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培养方案(政治学)
  • 湘潭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政治学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高层 次专门人材.毕业生应能胜任高校.科研.新闻出版等单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体要求是: 1. 政治素质好. 拥护 ...查看


  • 撰写学术论文的一般过程及注意事项
  • 撰写学术论文的一般过程及注意事项 [仅供参考,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王联] 一.论文名称(仅针对非命题作文) 即通常所写文章的标题,只要与国际政治有关的话题,都在选题范围之内:既可以是热点问题,也可以是理论问题,但最好能将理论和现实 ...查看


  • 郑易平:为伯恩施坦正名
  • 郑易平:为伯恩施坦正名 社会民主主义(冷战前更多地称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思潮之一,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也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社会运动之一.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社会民主主义起源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它直接导源于由马克思所 ...查看


  • 三大主义式论文可以休矣
  • 三大主义式论文可以休矣 ---论国际关系理论的运用与综合 周方银 王子昌 内容提要 本文对近几年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比较流行的三大 主义式论文写作方式的内在缺陷进行了分析:诸如在文献回顾中以"评价"代替"批判&q ...查看


  • 河海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规范格式通知
  • 关于印发<河海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基本规范(修订)>的通知 各学院: 为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管理,对<河海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规范>进行了修订,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1.河海大学 ...查看


  • 经济全球化论文环境科技论文
  • 经济全球化论文环境科技论文: "全球化"评析 [摘要]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国经济.技术.文化等得到更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全球化时代.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资源优势 ...查看


  • 功能目的论观照下的政论文翻译
  • [摘 要]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代表的中国政论文是中国进行对外宣传.展示中国形象.表明立场的重要媒介,而其英译文本则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翻译质量异常重要.功能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为中国政论文翻译提供了理 ...查看


  •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 维也纳体系下的和平对未来"多极均势"的借鉴意义 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国际政治 班级: 国际政治1班 学号: 1013224002 学生: 冉凯 ...查看


  • 恐怖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论文
  • 恐怖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 当代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恐怖主义产生的国内根源.第一,贫穷.失业和贫富两极分化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现代化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深化,包括贫富悬殊.社会不公.失业率居高不下等使社会不满情绪有增无减,这些都是恐怖主义泛滥的社会温 ...查看


  • 国际政治研究
  • <国际政治研究>注释体例 一. 总则 1.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每页依序重新编号.3.文章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 2.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出. 4.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