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量凹.凸透镜的焦距

如何测量凹、凸透镜的焦距

江苏丰县广宇中英文学校 刘庆贺

透镜的焦距是表明凸透镜的会聚本领和凹透镜的发散本领的。凸透镜的焦距是进一步研究其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反过来也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和判断是中考的重要考题。凹透镜焦距的测量课本中没做要求,这主要是因为测量凹透镜焦距要比凸透镜复杂一些,还要用到数学中的相似三角形知识。

相信同学们都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那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你知道有几种方法?你会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吗?下面结合2007年两道中考试题加以说明。

例1(2007 宜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需要知道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多少,如果没有太阳光,怎样利用白炽灯粗略地测量出焦距?说出你的办法。

(2)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先把烛焰放在较远处,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测出物距,然后移动凸透镜,观察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测出像距,并记录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请问他的操作方法正确吗?为什么?

错解:(1)让凸透镜正对着灯泡,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到亮点的距离就等于透镜的焦距。

(2)略。

分析: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是利用太阳光。题目中没有太阳光,大家感到无从下手,或把利用太阳光测量焦距的方法硬拉到这个题目中,上述错解正是如此。怎样才能测量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你也许已经发现: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接近焦点;若物体离透镜足够远时(大于10倍焦距),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若使正在发光的白炽灯远离凸透镜,并使白炽灯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当然,你如果注意到物体和像大小相等时,物距和像距也恰好相等,都等于焦距的二倍,这又多了一个测量焦距的方法。其实,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测量焦距的方法还有多种,同学们是否愿意尝试一下?

答案:(1)将电灯离凸透镜尽可能远(大于10倍焦距)并正对着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到亮点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

(2)操作不正确。在测出物距后,再移动凸透镜,物距发生了变化。

总结:测定凸透镜焦距常用的几种方法

1.平行光聚焦法: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2.平行光线法:将灯泡与凸透镜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来回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直到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束平行光(通常情况下,平行光束难以直接观察,可借助于比较光束所形成的光斑与透镜面的大小判断,若相等则可认定为平行光束),则小灯泡的位置即为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小灯泡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3.二倍焦距法:将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一侧,移动灯泡与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倒立的、等大的实像,用刻度尺测出灯泡或光屏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u 或v ,则f=u/2=v/2。

4.十倍焦距法:使较远的窗或正在发光的灯泡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

5.焦点不成像法:先使凸透镜与灯泡紧靠,透过凸透镜观看灯泡里的灯丝,并逐渐增大凸透镜与灯泡之间的距离,从看得见到刚好看不见时,测出凸透镜与灯丝之间的距离即为焦距。

例2 (2007 江苏扬州)小明和小红在课堂上测量了老花眼镜的焦距。他们联想到:能否测量近视眼镜的焦距呢?于是,他们在课后对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1)他们想到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回忆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请你帮他们完成图1中的光路图。

(2)如果要利用太阳光测量近视眼镜的焦距,他们还需要选择什么器材?答: 。

(3)请你在方框里帮他们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也可以画出示意图说明) 。

(4)根据你的设计,近视眼镜焦距的表达式是: 。

(5)若要使焦距测量得更准确些,在操作中要注意: 。

错解:题目给的是凹透镜,大家容易把它当成凸透镜来做。有些同学注意到了是凹透镜,但由于与数学不能联系起来,即数理结合意识不强,导致题目无法完成。

分析: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容易完成图1中的光路图。题目的难点是测量凹透镜的焦距,相信好多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并没有尝试过。要测量焦距,必须找出焦点;根据图1中完成的光路图进行反向思维,要找出焦点,必须先确定太阳光通过凹透镜以后的光路。这样就会想到用白纸接收太阳光通过凹透镜以后的发散光斑,只要测量光斑的直径、玻璃镜片的直径、镜片到光斑的距离,再利用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知识,就可以计算出凹透镜的焦距。

答案:(1)如图2。

(2)刻度尺、白纸。

(3)步骤:①将近视眼镜正对着太阳光,白纸与眼镜平行;②用刻度尺量出白纸上亮环的直径为D ;③量出白纸到眼镜的距离为L ;④量出玻璃镜片的直径为d 。(或者画出图3)

(4)。

(5)近视眼镜正对着太阳光。(或白纸与眼镜平行等)

总结: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对大家的能力是一个挑战。一是要具有逆向思维意识,即知道凹透镜的焦点就能知道发散光路,反过来,若知道了发散光路,就可以确定焦点的位置。二是要具有数理结合的意识。数学是工具,物理中的许多问题,要想精确,必须使用数学。

中考真题演练:

1、(2007 福建宁德)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2007 江苏常州)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 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C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D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3、(2007青岛)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境正对着太阳,在距透镜15cm 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cm。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 、b 、c 、d 、e 、k 点,如图所示,则当蜡烛在_________点时在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最大。

4、(2007云南)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当烛焰距凸透镜16cm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若要在光屏上成缩小、清晰的像,他们应将蜡烛向 移动(填“左”或“右”)。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此规律制成的。

5、(2007 陕西课改) 如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蜡烛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上。

(2)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_____________,直至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

(3)如图,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4)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蜡烛一倍焦距处向蜡烛移动2cm ,可以从______________(选填“光屏一侧”或“光屏另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_________的虚像,_________就是利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6、(2007 湖北恩市)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强注意到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B .30cm

C .40cm

D .50cm

7、(2007 泰安)如图6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 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

A .0.1m

B .0.2m

C .0.3m

D .0.5m

8、(2007 淮安)小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像距v 随物距u 变化的图线。如图7所示,请你认真读图后回答:

(1)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焦距是_______cm。

(2)将物体由距凸透镜40cm 处匀速移动到20cm 处,所用的时间为2s 。求此过程中物体的像移动的平均速度。

9、(2007 四川绵阳)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 1、L 2如图放置,其中AO 1=O 1B =BO 2,过A 点的一条光线经L 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 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过L 2的二倍焦距点

B .过L 2的焦点

C .平行于L 2的主光轴

D .过L 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10、(2007 河南省)如图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人,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__________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08-18 人教网

“如何测量凹、凸透镜的焦距”参考答案

1、(1)10;(2)上;(3)放大 幻灯机

2、B(提示:根据u>2f时成缩小实像)

3、15 d

4、8 左 照相机 (提示:根据2f 时物距与像距相等)

5、(1)同一高度;(2)清晰;(3)10(提示:根据2f 时物距与像距相等) ;(4)光屏一侧 放大 放大镜

6、A(提示:根据成缩小实像时u>2f)

7、A(提示:如图1所示)

8、10 4cm/s(提示:根据2f 时物距与像距相等或者物距越大像距越接近f ;像移动的距离为20cm-12cm=8cm)

9、A(提示:根据2f 时物距与像距相等;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10、红 凸透镜(或三棱镜) 对红光的偏折(或折射) 程度最小(或回答的理由是将凸透镜与三棱镜加以对比,或者将凸透镜等效为两个三棱镜及平行玻璃砖的组合均正确

如何测量凹、凸透镜的焦距

江苏丰县广宇中英文学校 刘庆贺

透镜的焦距是表明凸透镜的会聚本领和凹透镜的发散本领的。凸透镜的焦距是进一步研究其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反过来也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和判断是中考的重要考题。凹透镜焦距的测量课本中没做要求,这主要是因为测量凹透镜焦距要比凸透镜复杂一些,还要用到数学中的相似三角形知识。

相信同学们都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那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你知道有几种方法?你会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吗?下面结合2007年两道中考试题加以说明。

例1(2007 宜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需要知道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多少,如果没有太阳光,怎样利用白炽灯粗略地测量出焦距?说出你的办法。

(2)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先把烛焰放在较远处,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测出物距,然后移动凸透镜,观察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测出像距,并记录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请问他的操作方法正确吗?为什么?

错解:(1)让凸透镜正对着灯泡,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到亮点的距离就等于透镜的焦距。

(2)略。

分析: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是利用太阳光。题目中没有太阳光,大家感到无从下手,或把利用太阳光测量焦距的方法硬拉到这个题目中,上述错解正是如此。怎样才能测量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你也许已经发现: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接近焦点;若物体离透镜足够远时(大于10倍焦距),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若使正在发光的白炽灯远离凸透镜,并使白炽灯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当然,你如果注意到物体和像大小相等时,物距和像距也恰好相等,都等于焦距的二倍,这又多了一个测量焦距的方法。其实,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测量焦距的方法还有多种,同学们是否愿意尝试一下?

答案:(1)将电灯离凸透镜尽可能远(大于10倍焦距)并正对着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到亮点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

(2)操作不正确。在测出物距后,再移动凸透镜,物距发生了变化。

总结:测定凸透镜焦距常用的几种方法

1.平行光聚焦法: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2.平行光线法:将灯泡与凸透镜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来回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直到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束平行光(通常情况下,平行光束难以直接观察,可借助于比较光束所形成的光斑与透镜面的大小判断,若相等则可认定为平行光束),则小灯泡的位置即为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小灯泡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3.二倍焦距法:将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一侧,移动灯泡与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倒立的、等大的实像,用刻度尺测出灯泡或光屏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u 或v ,则f=u/2=v/2。

4.十倍焦距法:使较远的窗或正在发光的灯泡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

5.焦点不成像法:先使凸透镜与灯泡紧靠,透过凸透镜观看灯泡里的灯丝,并逐渐增大凸透镜与灯泡之间的距离,从看得见到刚好看不见时,测出凸透镜与灯丝之间的距离即为焦距。

例2 (2007 江苏扬州)小明和小红在课堂上测量了老花眼镜的焦距。他们联想到:能否测量近视眼镜的焦距呢?于是,他们在课后对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1)他们想到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回忆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请你帮他们完成图1中的光路图。

(2)如果要利用太阳光测量近视眼镜的焦距,他们还需要选择什么器材?答: 。

(3)请你在方框里帮他们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也可以画出示意图说明) 。

(4)根据你的设计,近视眼镜焦距的表达式是: 。

(5)若要使焦距测量得更准确些,在操作中要注意: 。

错解:题目给的是凹透镜,大家容易把它当成凸透镜来做。有些同学注意到了是凹透镜,但由于与数学不能联系起来,即数理结合意识不强,导致题目无法完成。

分析: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容易完成图1中的光路图。题目的难点是测量凹透镜的焦距,相信好多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并没有尝试过。要测量焦距,必须找出焦点;根据图1中完成的光路图进行反向思维,要找出焦点,必须先确定太阳光通过凹透镜以后的光路。这样就会想到用白纸接收太阳光通过凹透镜以后的发散光斑,只要测量光斑的直径、玻璃镜片的直径、镜片到光斑的距离,再利用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知识,就可以计算出凹透镜的焦距。

答案:(1)如图2。

(2)刻度尺、白纸。

(3)步骤:①将近视眼镜正对着太阳光,白纸与眼镜平行;②用刻度尺量出白纸上亮环的直径为D ;③量出白纸到眼镜的距离为L ;④量出玻璃镜片的直径为d 。(或者画出图3)

(4)。

(5)近视眼镜正对着太阳光。(或白纸与眼镜平行等)

总结: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对大家的能力是一个挑战。一是要具有逆向思维意识,即知道凹透镜的焦点就能知道发散光路,反过来,若知道了发散光路,就可以确定焦点的位置。二是要具有数理结合的意识。数学是工具,物理中的许多问题,要想精确,必须使用数学。

中考真题演练:

1、(2007 福建宁德)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2007 江苏常州)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 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C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D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3、(2007青岛)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境正对着太阳,在距透镜15cm 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cm。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 、b 、c 、d 、e 、k 点,如图所示,则当蜡烛在_________点时在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最大。

4、(2007云南)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当烛焰距凸透镜16cm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若要在光屏上成缩小、清晰的像,他们应将蜡烛向 移动(填“左”或“右”)。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此规律制成的。

5、(2007 陕西课改) 如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蜡烛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上。

(2)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_____________,直至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

(3)如图,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4)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蜡烛一倍焦距处向蜡烛移动2cm ,可以从______________(选填“光屏一侧”或“光屏另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_________的虚像,_________就是利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6、(2007 湖北恩市)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强注意到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B .30cm

C .40cm

D .50cm

7、(2007 泰安)如图6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 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

A .0.1m

B .0.2m

C .0.3m

D .0.5m

8、(2007 淮安)小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像距v 随物距u 变化的图线。如图7所示,请你认真读图后回答:

(1)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焦距是_______cm。

(2)将物体由距凸透镜40cm 处匀速移动到20cm 处,所用的时间为2s 。求此过程中物体的像移动的平均速度。

9、(2007 四川绵阳)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 1、L 2如图放置,其中AO 1=O 1B =BO 2,过A 点的一条光线经L 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 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过L 2的二倍焦距点

B .过L 2的焦点

C .平行于L 2的主光轴

D .过L 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10、(2007 河南省)如图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人,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__________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08-18 人教网

“如何测量凹、凸透镜的焦距”参考答案

1、(1)10;(2)上;(3)放大 幻灯机

2、B(提示:根据u>2f时成缩小实像)

3、15 d

4、8 左 照相机 (提示:根据2f 时物距与像距相等)

5、(1)同一高度;(2)清晰;(3)10(提示:根据2f 时物距与像距相等) ;(4)光屏一侧 放大 放大镜

6、A(提示:根据成缩小实像时u>2f)

7、A(提示:如图1所示)

8、10 4cm/s(提示:根据2f 时物距与像距相等或者物距越大像距越接近f ;像移动的距离为20cm-12cm=8cm)

9、A(提示:根据2f 时物距与像距相等;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10、红 凸透镜(或三棱镜) 对红光的偏折(或折射) 程度最小(或回答的理由是将凸透镜与三棱镜加以对比,或者将凸透镜等效为两个三棱镜及平行玻璃砖的组合均正确


相关文章

  • 几何光学实验预习要求
  • 实验51<几何光学设计实验>预习要求: (一)通过认真阅读讲义及查阅相关资料,达到下列目标: 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凸透镜焦距的几种测量方法,掌握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的原理: 掌握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显微镜放大率的影响因素: 掌握开 ...查看


  • 透镜焦距的测量
  • 实验14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基本的器件,常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焦距是反映透镜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因此了解并掌握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几何光学中的成像规律,也有助于加强对光学仪器调节和使用的训练.另外, ...查看


  • 薄透镜有数据
  • 上 海 电 力 学 院 物理实验指导书 所属课程: 实验名称: 面向专业: 实验室名称: 2006年 2 月 [目的] 1 学习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 2 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 观察透镜的像差: 3 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器材] ...查看


  •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及其误差分析
  • 第22卷 第7期Vol.22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ICHUANCOLLEGEOFEDUCATION2006年7月 Jul.2006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及其误差分析 刘 路,周 苒 1 2 (11四川教育学院物理系 ,四川成都 ...查看


  • 薄透镜测焦距的方法总结
  • 1. 简述5~10种测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1) 自准直法 M 当光点P 处在透镜焦平面上时,P 点发出 L 的光经透镜L 成一束平行光,遇到与主光轴相垂直的平面镜M ,将其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 O 通过透镜而会聚在P 所在的焦平面上.那么, ...查看


  • 光学基础实验实验报告
  • 基础光学实验 一.实验仪器 从基础光学轨道系统,红光激光器及光圈支架,光传感器与转动传感器,科学工作室500 或750接口,datastudio软件系统 二.实验简介 利用传感器扫描激光衍射斑点,可标度各个衍射单缝之间光强与距离变化的具体规 ...查看


  •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1
  •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 鲍小凡 20080132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 ...查看


  • 探索"猫眼"的内部结构
  • 第24卷总第269期物 理 教 学 探 讨Vol.24 No.269探索/猫眼0的内部结构 徐敬标1,张伟2 南京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38 南京大厂高级中学校, 江苏省南京市210044 1 实验设计 [器材] /猫眼 ...查看


  •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