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但存风险与不确定性

2014-06-12中国网6月12日讯 今日,由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与过去30年相比,今后的战略机遇期已经从本质上有所不同。今后的战略机遇期则将伴随着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战略机遇能否实现将更多取决于中国改造国际经济环境的能力。

该书指出,从国际经济关系的角度看,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之初,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与过去30年相比,今后的战略机遇期已经从本质上有所不同。最根本的不同在于,过去30年的战略机遇期主要来自客观上比较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而今后的战略机遇期则将伴随着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战略机遇能否实现将更多取决于中国改造国际经济环境的能力。

变化之一是中国正在从国际经济体系的外生变量转变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内生变量。30年前的中国是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1980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约1.9%,位居第七位;而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范畴,2012年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约11.5%,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的一半。30多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程度较低的国家,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只有206亿美元,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不足1%,占中国GDP的比重为7.7%;而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比重达9.7%,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3.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接近50%,是世界上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这说明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主要是在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较好地利用了冷战后期和冷战结束后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在融入和适应国际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抓住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今天的中国是深度融入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她已经不是消极面对客观存在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外生变量,而是能够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重要内生变量。因此,如果说过去30年中国主要是利用好客观存在的战略机遇期,那么今天中国已经具备了创造战略机遇期的一定能力。

变化之二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战略关注从巩固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转向应对中国的崛起。世界的主要矛盾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20世纪80年代,世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东西方冷战;90年代之后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间,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主要发达国家试图巩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秩序,应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挑战。这30年间,中国都不处在世界主要矛盾的核心。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世界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向守成的主要发达国家应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改变。

变化之三是国际发展空间的增长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从1980-2000年的20年中,发达国家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保持了稳定并有增长的势头,2000年,美日欧占世界GDP的比重达到72%的高峰。但21世纪以来的12年中,这一趋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到2012年,美日欧的比重下降至53.3%,除中国的比重迅速增长外,“其他国家”(主要是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明显上升,从2000年的24.3%升至2012年的35.2%。

变化之四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从“两极互补”转向“承上启下”。过去,作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比较优势首先是廉价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的资本结合,形成高低发展阶段的“两极互补”。今天,随着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比较优势从低端移向中端,从单一的廉价劳动力转向资本积累、市场规模、高素质劳动力、制造业生产能力、基础设施开发能力等复合优势,一端与发达国家的高科技能力、高端生产能力、低储蓄造成的投资需求、传统的消费需求形成互补,另一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市场及其对资本、适用技术、基础设施、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形成互补,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

这种“承上启下”的特点既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也造成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挑战。跟过去相比,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互补性有了更新,从加工制造业转向装备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双方的竞争性也同时加剧,发达国家以技术封锁、规制约束等方式阻拦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互补性显著增强。中国贸易对象结构的变化证明了这一点。2005年,中国对拉美、非洲、中东地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2011年上升到12%。2011年,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22.5%,而对东盟、巴西、俄罗斯、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则分别增长23.1%、34.5%、42.7%和76.7%,均高于同期中国总体进出口增速。但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加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中国形成挤出压力。因此,中国在上下两端都要趋利避害,把新的机遇利用好。总体上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总的趋势是经济互补性在增强,共同利益的基础在扩大;而与发达国家则是竞争的一面更加突出。

(原标题: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但存风险与不确定性)

本文来源:中国网

2014-06-12中国网6月12日讯 今日,由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与过去30年相比,今后的战略机遇期已经从本质上有所不同。今后的战略机遇期则将伴随着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战略机遇能否实现将更多取决于中国改造国际经济环境的能力。

该书指出,从国际经济关系的角度看,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之初,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与过去30年相比,今后的战略机遇期已经从本质上有所不同。最根本的不同在于,过去30年的战略机遇期主要来自客观上比较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而今后的战略机遇期则将伴随着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战略机遇能否实现将更多取决于中国改造国际经济环境的能力。

变化之一是中国正在从国际经济体系的外生变量转变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内生变量。30年前的中国是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1980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约1.9%,位居第七位;而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范畴,2012年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约11.5%,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的一半。30多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程度较低的国家,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只有206亿美元,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不足1%,占中国GDP的比重为7.7%;而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比重达9.7%,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3.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接近50%,是世界上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这说明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主要是在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较好地利用了冷战后期和冷战结束后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在融入和适应国际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抓住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今天的中国是深度融入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她已经不是消极面对客观存在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外生变量,而是能够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重要内生变量。因此,如果说过去30年中国主要是利用好客观存在的战略机遇期,那么今天中国已经具备了创造战略机遇期的一定能力。

变化之二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战略关注从巩固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转向应对中国的崛起。世界的主要矛盾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20世纪80年代,世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东西方冷战;90年代之后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间,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主要发达国家试图巩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秩序,应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挑战。这30年间,中国都不处在世界主要矛盾的核心。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世界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向守成的主要发达国家应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改变。

变化之三是国际发展空间的增长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从1980-2000年的20年中,发达国家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保持了稳定并有增长的势头,2000年,美日欧占世界GDP的比重达到72%的高峰。但21世纪以来的12年中,这一趋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到2012年,美日欧的比重下降至53.3%,除中国的比重迅速增长外,“其他国家”(主要是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明显上升,从2000年的24.3%升至2012年的35.2%。

变化之四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从“两极互补”转向“承上启下”。过去,作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比较优势首先是廉价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的资本结合,形成高低发展阶段的“两极互补”。今天,随着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比较优势从低端移向中端,从单一的廉价劳动力转向资本积累、市场规模、高素质劳动力、制造业生产能力、基础设施开发能力等复合优势,一端与发达国家的高科技能力、高端生产能力、低储蓄造成的投资需求、传统的消费需求形成互补,另一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市场及其对资本、适用技术、基础设施、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形成互补,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

这种“承上启下”的特点既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也造成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挑战。跟过去相比,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互补性有了更新,从加工制造业转向装备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双方的竞争性也同时加剧,发达国家以技术封锁、规制约束等方式阻拦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互补性显著增强。中国贸易对象结构的变化证明了这一点。2005年,中国对拉美、非洲、中东地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2011年上升到12%。2011年,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22.5%,而对东盟、巴西、俄罗斯、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则分别增长23.1%、34.5%、42.7%和76.7%,均高于同期中国总体进出口增速。但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加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中国形成挤出压力。因此,中国在上下两端都要趋利避害,把新的机遇利用好。总体上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总的趋势是经济互补性在增强,共同利益的基础在扩大;而与发达国家则是竞争的一面更加突出。

(原标题: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但存风险与不确定性)

本文来源:中国网


相关文章

  • 拓展战略思维,制定合理的安全战略方针和原则
  • 作者:杨毅 新视野 2011年09期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 58(2011)05-0017-04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随着国家战略利益不断拓展,国家战略能力全面提升,我国的安全环境正在发生巨 ...查看


  • 政治考试题
  • 4.目前为什么要突出的强调国情的问题?阐述当代中国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机遇期? (1)强调国情: 两个没有变到三个没有变: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查看


  • 经济全球化与深化改革开放
  • 经济全球化与深化改革开放 国资委研究中心课题组 2012-11-21 15:24:01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31期 [内容提要]本文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抓住全球化机遇,推行开放型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 ...查看


  • 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_王钰鑫
  • 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 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王钰鑫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摘102488)要: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对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认识的演进和脉络,揭示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是我国发展 ...查看


  • 试论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意义
  • 试论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意义 摘要: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随着中国自身发展提质增量,中国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者为主转变为贡献者,从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弱势者逐步转变为强势者,从国际体系的被动适应 ...查看


  • 让变革为我们赢得历史的机遇
  • (一)2010年,这是一个需要想象力的年份.中国与世界,在这一年穿行在巨大的挑战中. 国际金融危机像一场强震,撼动了全球经济板块结构和政治生态气候.新世纪头几年那段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少有的阳春岁月,什么时候才能重返?原有的国际经济增长格局,是 ...查看


  • 自己写的: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河南工业大学09级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但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一切对于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挑战,更要看 ...查看


  • 绝不能错失一带一路给香港带来的重大机遇
  • [摘要] 一带一路为香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香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形成祖国全新的可持续的战略要地,重塑香港的核心竞争力.香港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好自身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抓紧研究确立香港在祖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争取在香港 ...查看


  • 2010-2013人民日报新年献词辑录
  • 201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 让我们一起成就梦想 新年的钟声响了,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我们跨入2013年. 站在国家的角度,过去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超过7.5%,物价涨幅低于3%,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