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热力作用学习单

大气的热力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结合实例, 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基础知识梳理】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是 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 波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 作用、 作用、 作用。

3、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 ,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 , 受热,产生 辐射, 辐射绝大部分被

吸收,所以,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大气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产生 辐射,其中绝大部分以 辐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作用。

请在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中,注出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5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二 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 分布不均,造成 的温度差异。

3、热力环流是指 ,它是 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请用图示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5

(1)请用图示意海陆风的形成。

地面

(2)请用图示意城市风的形成。

(3)请用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

6、规律小结

(1)近地面, 冷高压, 热低压

(2)同一垂直面, 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相反

(3)同一垂直面,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4)同一水平面, 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5)同一等压面, 气压值相等, 凸起为高压, 凹下为低压

【巩固练习】

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 、a B 、b C 、c D 、d

2 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 、a B 、b C 、c D 、d

3 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一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yun ):无焰得微火],读后回答

题。

4.“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 .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5.“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A .“烟气”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 .“烟气”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 .“烟气”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治冻害

D .“烟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6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在下图中表述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的画法,正确的是

8下图为“大棚农业”示意图,其顶棚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强太阳辐射 B. 增强地面辐射 C. 增强大气逆辐射 D. 增强大气辐射 9 .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394km

的“湖泊”。据该图完成问题。

10.若该水库旁建某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造成该地近地面风向日夜变化的原因是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下垫面状况 D.人为原因

12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主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风力减弱 B. 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

C. 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D. 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完成问题。

13.甲图为模拟温室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的温度计的读数上升为12°C ,这种温室效应与乙图中哪一环节的加强有关?

A .① B.② C.③ D.④

14.乙图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某一时刻山峰和山谷之间冷热不均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叫山谷风。据此完成15.16题。

15 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山谷风的产生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 B. 此时表示的是夜晚

C. 此时的风从山谷吹向山顶 D. 此时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

16. 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 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运动

B.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下沉运动

C.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运动

D.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17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A 、D 在近地面,B 、C 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A 、B 、C 、D 四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 气温相对最高的是______。(4分)

(2)如果箭头②表示白天海岸地带的海陆风,则A 、D 两地表示海洋的是 。(2分)

(3)如果此图表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A 、D 两地表示城区的是 。(2分)

18 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华北地区一农户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下的草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 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应朝向____。

(2)建温室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作物生长的______因素,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3)该温室生产的西红柿明显不如夏季自然生长的口味好,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不足 B. 日较差较小

C. 热量不足 D. 年较差较小

(4)运用玻璃温室的原理,解释人们在傍晚制造烟雾防止霜冻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B

2 C

3 C 【解析】1 a 是太阳辐射,b 是地面辐射,c 是大气逆辐射,d 是大气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2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3 人造烟幕增强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含量,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防止农作物受冻,对应的是c 。

考点: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原理。

4.B

5.D 【解析】4.“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反映冷锋过后,气温明显下降,且天气转晴,晴天晚上,云少,大气逆辐射弱,故保温效应差,而降温明显,容易出现霜冻。

5.“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即人造烟幕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保温效应,则可防霜冻。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大气的保温效应。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不同天气状况下对大气热力作用的影响,掌握大气的保温效应的基本原理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6 A 【解析】受热气流上升,遇冷气流下沉,上升气流的结果造成近地面形成一个低压,下沉的地方形成高压,由此造成同一平面的气压差异,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进而形成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环境。故选A

考点: 热力环境的形成

点评:本题关键是要求考生掌握气体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在其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遇冷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形成高压,在其对应的高空形成低压。在同一水平面气候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试题本身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但这一个知识要考生有较强的空间想像力及其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7 B 【解析】试题分析: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故A 项错误;白天的草地与裸地之间,裸地气温较草地高,故裸地盛行上升气流,而草地盛行下沉气流,故B 项正确;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海洋盛行上升气流,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故C 错误;城市为热岛,故城市始终盛行上升气流,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实例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热力环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8 C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大棚温室”,由于温室外气温过低,而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温室内,由于加强了大气逆辐射,故改善了热量条件,而利于农业生产。

考点:本题考查温室效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即可分析。本题还可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或热力环流原理设计试题,形成题组设计。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题。

9 C 【解析】试题分析:云量对气温的影响分白天和夜间两种情况。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的多(吸收、反射、散射多),故气温偏低;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所以多云、阴天时昼夜温差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即可正确分析该题。

10.B

11.C

12 D 【解析】试题分析:10.由于陆地和水域的热容量的差异,故白天,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高,故度假村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水库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的风由水库吹向度假村,故③正确;而晚上,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低,故度假村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库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故近地面的风从度假村吹向水库,故④正确。11.下垫面状况的热力性质差异是图示环流差异的主要原因。12风从水库吹向周边地区,并带去充足的水汽。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本题还可结合气压高低判断和等压线的变化设计试题。

13.D

14.B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12.图示反映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在乙图中主要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加强,故使保温效应增强,而导致气温升高。

13.地球变暗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云层、灰尘增多,而到导致云层的反射作用加强,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地球变暗。

15 C

16 C 【解析】第15题,山谷风主要是由热力环流引起的,图示山谷处等压面上凸,气压较高,说明气流垂直下沉,气温较低,为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顶,为谷风。第16题,夜晚,谷地的气温较周围地区高,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运动,水汽易遇冷凝结,成云降雨。 17(1)D (2分) A (2分) (2)D (2分) (3)A (2分)

【解析】试题分析:(1)若图示表示热力环流,则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故气压最高的应为近地面的D 点。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温越低;近地面气温高则盛行上升气流,故A 点的气温最高。(2)若图示表示白天的海陆风,则白天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的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故D 处表示海洋。(3)若为城郊环流,则由于城市形成热岛效应,城区始终盛行上升气流,故判断A 表示城区。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和热力环流中气压、气温的一般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白天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可画图分析更清晰

18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温室效应原理及应用。温室效应主要是改善气温,因此温室顶部坡面应朝向太阳。温室中日较差较小,晚上作物呼吸作用较强,消耗较多的养分,因此口感不如自然生长的好。人造烟雾增加了大气中的烟尘,使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1)南

(2)温度 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可通过玻璃透射进来,使室内地面温度增高;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中)

(3)B

(4)增加烟尘,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增加CO2的浓度,加强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大气的热力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结合实例, 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基础知识梳理】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是 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 波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 作用、 作用、 作用。

3、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 ,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 , 受热,产生 辐射, 辐射绝大部分被

吸收,所以,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大气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产生 辐射,其中绝大部分以 辐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作用。

请在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中,注出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5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二 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 分布不均,造成 的温度差异。

3、热力环流是指 ,它是 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请用图示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5

(1)请用图示意海陆风的形成。

地面

(2)请用图示意城市风的形成。

(3)请用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

6、规律小结

(1)近地面, 冷高压, 热低压

(2)同一垂直面, 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相反

(3)同一垂直面,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4)同一水平面, 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5)同一等压面, 气压值相等, 凸起为高压, 凹下为低压

【巩固练习】

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 、a B 、b C 、c D 、d

2 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 、a B 、b C 、c D 、d

3 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一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yun ):无焰得微火],读后回答

题。

4.“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 .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5.“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A .“烟气”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 .“烟气”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 .“烟气”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治冻害

D .“烟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6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在下图中表述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的画法,正确的是

8下图为“大棚农业”示意图,其顶棚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强太阳辐射 B. 增强地面辐射 C. 增强大气逆辐射 D. 增强大气辐射 9 .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394km

的“湖泊”。据该图完成问题。

10.若该水库旁建某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造成该地近地面风向日夜变化的原因是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下垫面状况 D.人为原因

12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主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风力减弱 B. 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

C. 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D. 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完成问题。

13.甲图为模拟温室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的温度计的读数上升为12°C ,这种温室效应与乙图中哪一环节的加强有关?

A .① B.② C.③ D.④

14.乙图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某一时刻山峰和山谷之间冷热不均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叫山谷风。据此完成15.16题。

15 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山谷风的产生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 B. 此时表示的是夜晚

C. 此时的风从山谷吹向山顶 D. 此时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

16. 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 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运动

B.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下沉运动

C.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运动

D.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17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A 、D 在近地面,B 、C 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A 、B 、C 、D 四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 气温相对最高的是______。(4分)

(2)如果箭头②表示白天海岸地带的海陆风,则A 、D 两地表示海洋的是 。(2分)

(3)如果此图表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A 、D 两地表示城区的是 。(2分)

18 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华北地区一农户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下的草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 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应朝向____。

(2)建温室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作物生长的______因素,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3)该温室生产的西红柿明显不如夏季自然生长的口味好,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不足 B. 日较差较小

C. 热量不足 D. 年较差较小

(4)运用玻璃温室的原理,解释人们在傍晚制造烟雾防止霜冻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B

2 C

3 C 【解析】1 a 是太阳辐射,b 是地面辐射,c 是大气逆辐射,d 是大气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2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3 人造烟幕增强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含量,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防止农作物受冻,对应的是c 。

考点: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原理。

4.B

5.D 【解析】4.“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反映冷锋过后,气温明显下降,且天气转晴,晴天晚上,云少,大气逆辐射弱,故保温效应差,而降温明显,容易出现霜冻。

5.“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即人造烟幕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保温效应,则可防霜冻。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大气的保温效应。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不同天气状况下对大气热力作用的影响,掌握大气的保温效应的基本原理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6 A 【解析】受热气流上升,遇冷气流下沉,上升气流的结果造成近地面形成一个低压,下沉的地方形成高压,由此造成同一平面的气压差异,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进而形成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环境。故选A

考点: 热力环境的形成

点评:本题关键是要求考生掌握气体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在其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遇冷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形成高压,在其对应的高空形成低压。在同一水平面气候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试题本身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但这一个知识要考生有较强的空间想像力及其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7 B 【解析】试题分析: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故A 项错误;白天的草地与裸地之间,裸地气温较草地高,故裸地盛行上升气流,而草地盛行下沉气流,故B 项正确;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海洋盛行上升气流,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故C 错误;城市为热岛,故城市始终盛行上升气流,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实例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热力环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8 C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大棚温室”,由于温室外气温过低,而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温室内,由于加强了大气逆辐射,故改善了热量条件,而利于农业生产。

考点:本题考查温室效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即可分析。本题还可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或热力环流原理设计试题,形成题组设计。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题。

9 C 【解析】试题分析:云量对气温的影响分白天和夜间两种情况。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的多(吸收、反射、散射多),故气温偏低;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所以多云、阴天时昼夜温差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即可正确分析该题。

10.B

11.C

12 D 【解析】试题分析:10.由于陆地和水域的热容量的差异,故白天,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高,故度假村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水库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的风由水库吹向度假村,故③正确;而晚上,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低,故度假村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库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故近地面的风从度假村吹向水库,故④正确。11.下垫面状况的热力性质差异是图示环流差异的主要原因。12风从水库吹向周边地区,并带去充足的水汽。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本题还可结合气压高低判断和等压线的变化设计试题。

13.D

14.B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12.图示反映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在乙图中主要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加强,故使保温效应增强,而导致气温升高。

13.地球变暗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云层、灰尘增多,而到导致云层的反射作用加强,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地球变暗。

15 C

16 C 【解析】第15题,山谷风主要是由热力环流引起的,图示山谷处等压面上凸,气压较高,说明气流垂直下沉,气温较低,为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顶,为谷风。第16题,夜晚,谷地的气温较周围地区高,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运动,水汽易遇冷凝结,成云降雨。 17(1)D (2分) A (2分) (2)D (2分) (3)A (2分)

【解析】试题分析:(1)若图示表示热力环流,则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故气压最高的应为近地面的D 点。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温越低;近地面气温高则盛行上升气流,故A 点的气温最高。(2)若图示表示白天的海陆风,则白天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的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故D 处表示海洋。(3)若为城郊环流,则由于城市形成热岛效应,城区始终盛行上升气流,故判断A 表示城区。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和热力环流中气压、气温的一般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白天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可画图分析更清晰

18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温室效应原理及应用。温室效应主要是改善气温,因此温室顶部坡面应朝向太阳。温室中日较差较小,晚上作物呼吸作用较强,消耗较多的养分,因此口感不如自然生长的好。人造烟雾增加了大气中的烟尘,使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1)南

(2)温度 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可通过玻璃透射进来,使室内地面温度增高;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中)

(3)B

(4)增加烟尘,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增加CO2的浓度,加强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相关文章

  • 大气的热力作用3
  • 2.2大气的热力状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 2.了解大气热量平衡状态 能力目标: 1.读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图.大气温室效应图,分析说明大气热 力过程 2.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德育目 ...查看


  • 热力环流说课稿 1
  • <热力环流>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本节课包括三部分知识,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基础,掌握这部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做好铺垫. ...查看


  • 张家港市南丰中学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1(人教版)教学设计
  •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www.wordwendang.com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 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1(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学设计 ...查看


  • "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 2.3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1导入: 2讲解 [课 题]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 ...查看


  • 热力环流说课稿
  • <热力环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第二课时--热力环流,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我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 ...查看


  •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三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从本节内容在整章的重要地位和自然地理圈层的基本组成上来看,大气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最重要的构成圈层之一,时刻与其他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大气运动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基本的物质运动和能 ...查看


  • 大气运动说课稿
  • 大气运动说课稿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气环境是高中自然地理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会考和高考内容中所占比重最大,大气环境中最难的内容是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学习三圈环流和气候的基础.同时," ...查看


  • 2.3大气的运动1课时
  • 示范教案一(2.3大气的运动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2.掌握气旋.反气旋的运动方向. 3.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能力目标 1.绘 ...查看


  • 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教案
  • 人教版必修一 2.1.2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 第一课时 曾文婷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标解读 1.地理课程标准内容的目标达成解读 (1)从达成目标的行为方式来说:本条"标准"中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