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学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 财政的本质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 :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 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 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 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 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

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 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 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共同点,即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这类支出即为转移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总结: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1.瓦格纳定律P52瓦格纳法则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最早注意到财政支出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这一现象。他认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公共部门特别是国家活动的扩张。后人把他的这一论断称之为“瓦格纳法则”。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2.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也译为“劳伦兹曲线”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1.政府投资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作为特殊的投资主体,为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利用财政支出对特定部门进行的投资活动。

原则:1.弥补市场失效的原则

2.维护市场配置功能的原则

3.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原则

政府投资职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均衡社会投资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二)政府投资对调节投资结构、引导社会投资方向起着重要作用。

(三)为社会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支持地区内国家重点项目时建设。

政府投资的范围:

1.政府投资要严格限制在公共领域,包括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并允许企业集团、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对有盈利能力的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进行投资。

2.创建公共财政支出框架,调整支出结构,确定支出范围。

3.政府投资对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要积极推动产业化经营,改变目前基础设施项目主要由政府“一家抬”局面,减轻财政负担。

4.要合理安排投资布局,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第六章 财政转移性支出

1.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标,由财政安排专项基金向国有企业或劳动者个人提供的一种资助。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全体公民的基本物质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同属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

相同点:都是有国家财政拨款的,都属于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区别:1.针对的对象不同,财政补贴的对象是一部分国有企业和劳动者个人,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则是全体公民

2.所达到的层次不同,财政补贴是对重点行业,重点课题的一种鼓励,资助,而社会保障制度只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物质生活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1.影响财政收入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财政收入 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它表明政府获取社会财富的状况。财政收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定量的财政资金。 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 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技术进步是内涵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技术水平为支柱。所以对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的一个深化 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从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2)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价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至关重要。

(二)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 在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进步既定的条件下,一国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取决于收入分配政策和其它制度因素

(三)价格因素:由于财政收入是在一定价格体系下形成的货币收入,价格水平及比价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财政收入规模。

(四)其他因素: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

第八章 税收原理

1.名词解释:(1)纳税人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2)所得税是指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总称。

(3)流转税又称流转课税、流通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2.税负转嫁:

1).是指纳税人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将自己的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人的过程1)税负转嫁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行为

(2).税负转嫁的方式1)前转——提高售价;2)后转——压低工资、延时、压低进价等;3)散转——混转,即前转和后转并行;4)消转——自我消化,即纳税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自行消化税款;5)税收资本化——后转的特殊形式,即对某些能增值的商品的课税,预先从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

(3).税负转嫁的条件 基本前提:市场经济价格自由浮动1)税种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2)课税范围 课税范围广的较易转嫁,窄的难以转嫁。 3)供求弹性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困难;4)计税方法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5)市场结构完全竞争:短期内无法转嫁,但从长期看则完全可以转嫁;垄断竞争:既部分地前转,又部分地后转;寡头垄断:由各寡头生产者通过协议提价而转嫁;完全垄断:由垄断生产者视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而决定向前或向后转嫁。

4).与供求弹性的关系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困难;

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1.国债市场及其功能

1)国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构成部分同时又对证券市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国债由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构成。 发行市场是交易市场的前提和基础,交易市场是公债顺利发行的重要保证,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国债市场的功能(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公募拍卖发行法,市场购销偿还法。(2)调节社会资金运行:调节资金余缺,诱导资金流向,活跃证券交易市场。

3)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1)国债市场的封闭性(2)国债交易的局限性(3)可交易国债量的稀缺性

4)完善与发展(1)调整和完善国债的结构(2)改进国债的发行审批制度(3)丰富国债市场参与者主体(4)恢复国债期货交易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1.国家预算概述

1)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形式上:一种收支计划表 政治上: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手段上:政府调节国民经济的工具

2)职能(1)国家预算实施法律、行政管理的职能(2)国家预算实施财政政策的职能(3)国家预算实施财政监督的职能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税收、支出等财政手段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措施。 财政政策由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财政平衡政策等构成完整的政策体系。 财政政策由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政策传导三要素构成。

1)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①财政支出类政策工具;

②财政收入类政策工具;

③国家预算政策工具

2)财政政策的性质

(1)财政政策是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因而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但又是客观经济规律的一定反映。

(2)国家可以利用财政政策达到自己的预定目标。

(3)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主要调控手段。

3)财政政策的类型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即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①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②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即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3、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4、 紧缩性财政政策:即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5、中性财政政策: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4)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即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工具通过某种媒介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媒介体 ①收入分配 ②货币供应 ③价格

5)财政政策效应的含义

(1)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有效作用

(2)在财政政策有效作用下,社会经济作出的反应

财政政策的主要效应(1)“内在稳定器”(2)乘数效应(3)奖抑效应(4)货币效应

2.财政政策目标

(1)物价相对稳定

物价相对稳定。这是世界各国均在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基本要求。物价相对稳定,并不是冻结物价,而是把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范围之内。物价相对稳定,可以具体解释为,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经济可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它要求经济的发展保持在一定的速度区间,既不要出现较大的下降、停滞,也不要出现严重的过热。因此,经济增长是实际增量,而不是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虚假增长;增长的速度可以持续,不是大起大落。经济增长是全社会总量和实际增长和人均数量的实际增长。

(3)收入合理分配

收入合理分配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公正、合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避免过于悬殊。公平分配并不是平均分配,它是在一定社会规范下既有差距又注意均衡协调的分配。我国当前处理分配问题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4)资源合理配置

资源合理配置是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其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通过价值规律、供求关系以及竞争机制的作用,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能够提供最高回报的地方去。

(5)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不仅仅取决于个人消费需求的实现,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共同消费需求的实现。社会共同的消费需求,包含公共安全、环境质量、生态平衡、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文化、卫生等水平的提高。、社会共同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即为社会生活质量的水平。财政政策把社会生活质量作为政策目标之一,主要采取定期提高工教人员的工资,增加社会公共设施的投资,提高公共福利的服务水平,对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实施多种补贴等。

财政学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 财政的本质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 :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 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 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 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 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

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 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 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共同点,即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这类支出即为转移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总结: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1.瓦格纳定律P52瓦格纳法则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最早注意到财政支出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这一现象。他认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公共部门特别是国家活动的扩张。后人把他的这一论断称之为“瓦格纳法则”。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2.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也译为“劳伦兹曲线”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1.政府投资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作为特殊的投资主体,为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利用财政支出对特定部门进行的投资活动。

原则:1.弥补市场失效的原则

2.维护市场配置功能的原则

3.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原则

政府投资职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均衡社会投资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二)政府投资对调节投资结构、引导社会投资方向起着重要作用。

(三)为社会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支持地区内国家重点项目时建设。

政府投资的范围:

1.政府投资要严格限制在公共领域,包括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并允许企业集团、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对有盈利能力的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进行投资。

2.创建公共财政支出框架,调整支出结构,确定支出范围。

3.政府投资对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要积极推动产业化经营,改变目前基础设施项目主要由政府“一家抬”局面,减轻财政负担。

4.要合理安排投资布局,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第六章 财政转移性支出

1.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标,由财政安排专项基金向国有企业或劳动者个人提供的一种资助。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全体公民的基本物质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同属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

相同点:都是有国家财政拨款的,都属于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区别:1.针对的对象不同,财政补贴的对象是一部分国有企业和劳动者个人,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则是全体公民

2.所达到的层次不同,财政补贴是对重点行业,重点课题的一种鼓励,资助,而社会保障制度只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物质生活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1.影响财政收入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财政收入 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它表明政府获取社会财富的状况。财政收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定量的财政资金。 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 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技术进步是内涵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技术水平为支柱。所以对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的一个深化 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从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2)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价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至关重要。

(二)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 在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进步既定的条件下,一国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取决于收入分配政策和其它制度因素

(三)价格因素:由于财政收入是在一定价格体系下形成的货币收入,价格水平及比价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财政收入规模。

(四)其他因素: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

第八章 税收原理

1.名词解释:(1)纳税人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2)所得税是指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总称。

(3)流转税又称流转课税、流通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2.税负转嫁:

1).是指纳税人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将自己的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人的过程1)税负转嫁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行为

(2).税负转嫁的方式1)前转——提高售价;2)后转——压低工资、延时、压低进价等;3)散转——混转,即前转和后转并行;4)消转——自我消化,即纳税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自行消化税款;5)税收资本化——后转的特殊形式,即对某些能增值的商品的课税,预先从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

(3).税负转嫁的条件 基本前提:市场经济价格自由浮动1)税种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2)课税范围 课税范围广的较易转嫁,窄的难以转嫁。 3)供求弹性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困难;4)计税方法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5)市场结构完全竞争:短期内无法转嫁,但从长期看则完全可以转嫁;垄断竞争:既部分地前转,又部分地后转;寡头垄断:由各寡头生产者通过协议提价而转嫁;完全垄断:由垄断生产者视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而决定向前或向后转嫁。

4).与供求弹性的关系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困难;

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1.国债市场及其功能

1)国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构成部分同时又对证券市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国债由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构成。 发行市场是交易市场的前提和基础,交易市场是公债顺利发行的重要保证,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国债市场的功能(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公募拍卖发行法,市场购销偿还法。(2)调节社会资金运行:调节资金余缺,诱导资金流向,活跃证券交易市场。

3)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1)国债市场的封闭性(2)国债交易的局限性(3)可交易国债量的稀缺性

4)完善与发展(1)调整和完善国债的结构(2)改进国债的发行审批制度(3)丰富国债市场参与者主体(4)恢复国债期货交易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1.国家预算概述

1)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形式上:一种收支计划表 政治上: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手段上:政府调节国民经济的工具

2)职能(1)国家预算实施法律、行政管理的职能(2)国家预算实施财政政策的职能(3)国家预算实施财政监督的职能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税收、支出等财政手段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措施。 财政政策由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财政平衡政策等构成完整的政策体系。 财政政策由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政策传导三要素构成。

1)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①财政支出类政策工具;

②财政收入类政策工具;

③国家预算政策工具

2)财政政策的性质

(1)财政政策是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因而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但又是客观经济规律的一定反映。

(2)国家可以利用财政政策达到自己的预定目标。

(3)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主要调控手段。

3)财政政策的类型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即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①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②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即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3、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4、 紧缩性财政政策:即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5、中性财政政策: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4)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即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工具通过某种媒介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媒介体 ①收入分配 ②货币供应 ③价格

5)财政政策效应的含义

(1)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有效作用

(2)在财政政策有效作用下,社会经济作出的反应

财政政策的主要效应(1)“内在稳定器”(2)乘数效应(3)奖抑效应(4)货币效应

2.财政政策目标

(1)物价相对稳定

物价相对稳定。这是世界各国均在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基本要求。物价相对稳定,并不是冻结物价,而是把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范围之内。物价相对稳定,可以具体解释为,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经济可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它要求经济的发展保持在一定的速度区间,既不要出现较大的下降、停滞,也不要出现严重的过热。因此,经济增长是实际增量,而不是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虚假增长;增长的速度可以持续,不是大起大落。经济增长是全社会总量和实际增长和人均数量的实际增长。

(3)收入合理分配

收入合理分配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公正、合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避免过于悬殊。公平分配并不是平均分配,它是在一定社会规范下既有差距又注意均衡协调的分配。我国当前处理分配问题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4)资源合理配置

资源合理配置是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其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通过价值规律、供求关系以及竞争机制的作用,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能够提供最高回报的地方去。

(5)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不仅仅取决于个人消费需求的实现,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共同消费需求的实现。社会共同的消费需求,包含公共安全、环境质量、生态平衡、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文化、卫生等水平的提高。、社会共同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即为社会生活质量的水平。财政政策把社会生活质量作为政策目标之一,主要采取定期提高工教人员的工资,增加社会公共设施的投资,提高公共福利的服务水平,对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实施多种补贴等。


相关文章

  •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答案整理
  •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应考指南 一. 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简明中国古代史>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专业开出的选修课,共4学分.考试由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命题,考试要求要以市电大的复习要点为准. ...查看


  • 安徽大学经济学学科导论期末论文
  • 经济学学科导论小结 年级:****级 专业:经济学类 班级:经济*班 姓名:*** 学号:******** 我在今年的高考中以文科***分的成绩考入了安徽大学经济学类专业,本专业包含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专业,实行大类招 ...查看


  • 行政管理经验
  • 报考厦门大学 行政管理的 经验之谈 复试结果出来了,一切终归尘埃落定了,既兴奋又感慨.经过马拉松式的奔跑,我非常荣幸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厦门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拿到了公费,我觉得这主要得益于我的专业课拿了高分: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查看


  •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红领巾广播稿
  • 红领巾广播稿<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林东小学五(1)中队 xx年7月3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红领巾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五年级(1)班宋飞越同学.张玉明同学,今天我为大家广播的是:<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查看


  • 国际金融期末考试复习
  • 直接标价法:又称价格标价法,指用1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表示汇率 间接标价法:又称数量标价法,指用1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表示汇率 国际收支平衡内容: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单误差 ...查看


  • 2010年秋学校期末复习计划
  • 广琅小学2014年春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随着学期的结束,我们又迎来了后期的复习工作,为了使复习工作全面.系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们以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 ...查看


  • 初二期末复习计划
  • 初二期末复习计划一:初二期末复习计划 一.梳理课本,使本学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系统化. 二.分项复习 1.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A.阅读本册所有的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 B.古诗文默写:应该认真地背诵,正确规范地书写. C.综合性学习活动 ...查看


  • 关于大学生如何高效学习诚信考试的几点思考
  •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考风考纪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学生的诚信危机随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考试只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评价手段广泛运用于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和对教学效果的检查.总结.考试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 ...查看


  • 期末国旗下讲话
  • 篇一:期末复习国旗下讲话稿 如何 做好期末总复习--国旗下的讲话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 我们将迎来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不仅是对同学们前一阶段学业成果的一次盘点.检阅,更是 对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一次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