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教案背景:

1、前面刚学过三个重要的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他们的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盛世局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选拔和任用贤才。他们选拔人才的方法就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科举制。

2、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 (2)搜集有关科举制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题:科举制的创立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有: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和影响。在科举制的诞生中,主要讲述了魏晋以来选官的弊端和科举制诞生的过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科举制的完善中,主要讲述了科举制完善的朝代、最重要的两科和完善科举制的三个皇帝及其贡献。在科举制的影响中,主要讲述了科举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考试制度一直为现在所沿用。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科举制产生的原因,掌握科举制诞生的时间、标志。记住科举制完善的时间、人物及采取的具体措施。探讨科举制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引领学生从科举制诞生之前的选官制度,到科举制的诞生,以及完善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强化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科举制诞生的时间、标志、完善的时间、人物、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科举制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点拨引导法。

2、充分利用百度搜索搜集到有关科举制的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重视人才,善于用人。那么,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也许你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下面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此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一、自主学习(请把课文充分阅读一遍,包括小字内容、有关插图,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有何弊端?

百度搜索http://baike.baidu.com/view/94826.htm

(要让学生明白: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他们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相反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做高官。这是废除旧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应运而生的原因。)

2、隋文帝采用什么办法来选拔官员?哪位皇帝在位时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他的贡献是什么?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科举制?百度搜索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4.htm

(学生读书记住: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科举

制正式诞生,其标志就是他正式设置的进士科。作用是门第不高但有才能的人可以做官,选官的权力也集中到朝廷。)

3、科举制在哪个朝代得到了完善?最重要的两科是什么?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学生应该掌握:科举制到了唐代得到完善。最重要的两科是进士和明经。完善科举制的人物及贡献分别是 )

进士及第 http://baike.baidu.com/view/957683.htm

明经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326.html?wtp=tt

4、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多少年?到何时才被废除?

(学生理解: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由此可见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深远。)

二、合作探究(探究出真知,合作求共赢!)

1、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

百度搜索http://wenku.baidu.com/view/1e6d172ce2bd960590c67787.html

学生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5)对世界的影响: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得出以下结论:好。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或:不好。在科举考试中太偏重诗赋,不利于政府选拔治理人才,且轻自然科学,导致明清以后科学技术落后。此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成果展示:

各学习小组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果,认真记好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四、质疑释疑:

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各学习小组提出来,进行争论和辨析,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发表见解的机会,增强思辨能力。教师给予点拨指导,解决疑难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个环节让学生进行,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说出知识点即可)及感悟(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等,言之有理就行)。

六、巩固检测: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 ( )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

2、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大官,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这种选官制度开始于( )

A.西汉 B.东汉 C.魏晋 D.隋朝

3、下列对科举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诞生在隋朝 B.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在于(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对皇帝专权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5、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

A.1100多年 B.1300多年 C.1500多年 D.2000多年

6、唐朝有人评价科举制度:“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主要原因是( )

A.说明进士科考试之难 B.选拔了大量人才

C.提高了庶族地位 D.阻碍了学术进步

7、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选举制度”是指什么?诞生于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

2)、该制度的形成和完善过程中有五位隋唐皇帝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分别是谁?

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4)说说“选举制”对唐朝产生什么影响?

七、知识拓展:

1、科举制对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评价方式有什么影响?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八、板书计划: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 开始分科考试 科举制的诞生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诞生标志) 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

科举制的完善

对中国的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武则天 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 诗赋为进士科主考内容

九、教学反思:

《科举制的创立》一课,在教材处理上,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先是小展示,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后是大展示,在班内进行。主要处理在自学和合作探究中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课堂小结——巩固训练为主线进行,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推进,教学过程严谨有序。

在内容上,课文的编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从隋朝科举制的诞生到唐朝科举制的完善,再到科举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其中还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对科举制有一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在创设历史情境方面,主要运用以学过的知识来进行的,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根据学生在课上做《巩固检测》的情况来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也发现个别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不是特别投入。部分同学在合作探究环节中,懒得动脑,发言不积极,只是那些优秀学生发言多,合作探究有点流于形式。这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教案背景:

1、前面刚学过三个重要的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他们的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盛世局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选拔和任用贤才。他们选拔人才的方法就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科举制。

2、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 (2)搜集有关科举制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题:科举制的创立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有: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和影响。在科举制的诞生中,主要讲述了魏晋以来选官的弊端和科举制诞生的过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科举制的完善中,主要讲述了科举制完善的朝代、最重要的两科和完善科举制的三个皇帝及其贡献。在科举制的影响中,主要讲述了科举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考试制度一直为现在所沿用。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科举制产生的原因,掌握科举制诞生的时间、标志。记住科举制完善的时间、人物及采取的具体措施。探讨科举制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引领学生从科举制诞生之前的选官制度,到科举制的诞生,以及完善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强化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科举制诞生的时间、标志、完善的时间、人物、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科举制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点拨引导法。

2、充分利用百度搜索搜集到有关科举制的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重视人才,善于用人。那么,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也许你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下面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此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一、自主学习(请把课文充分阅读一遍,包括小字内容、有关插图,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有何弊端?

百度搜索http://baike.baidu.com/view/94826.htm

(要让学生明白: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他们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相反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做高官。这是废除旧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应运而生的原因。)

2、隋文帝采用什么办法来选拔官员?哪位皇帝在位时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他的贡献是什么?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科举制?百度搜索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4.htm

(学生读书记住: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科举

制正式诞生,其标志就是他正式设置的进士科。作用是门第不高但有才能的人可以做官,选官的权力也集中到朝廷。)

3、科举制在哪个朝代得到了完善?最重要的两科是什么?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学生应该掌握:科举制到了唐代得到完善。最重要的两科是进士和明经。完善科举制的人物及贡献分别是 )

进士及第 http://baike.baidu.com/view/957683.htm

明经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326.html?wtp=tt

4、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多少年?到何时才被废除?

(学生理解: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由此可见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深远。)

二、合作探究(探究出真知,合作求共赢!)

1、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

百度搜索http://wenku.baidu.com/view/1e6d172ce2bd960590c67787.html

学生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5)对世界的影响: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得出以下结论:好。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或:不好。在科举考试中太偏重诗赋,不利于政府选拔治理人才,且轻自然科学,导致明清以后科学技术落后。此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成果展示:

各学习小组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果,认真记好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四、质疑释疑:

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各学习小组提出来,进行争论和辨析,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发表见解的机会,增强思辨能力。教师给予点拨指导,解决疑难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个环节让学生进行,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说出知识点即可)及感悟(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等,言之有理就行)。

六、巩固检测: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 ( )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

2、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大官,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这种选官制度开始于( )

A.西汉 B.东汉 C.魏晋 D.隋朝

3、下列对科举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诞生在隋朝 B.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在于(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对皇帝专权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5、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

A.1100多年 B.1300多年 C.1500多年 D.2000多年

6、唐朝有人评价科举制度:“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主要原因是( )

A.说明进士科考试之难 B.选拔了大量人才

C.提高了庶族地位 D.阻碍了学术进步

7、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选举制度”是指什么?诞生于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

2)、该制度的形成和完善过程中有五位隋唐皇帝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分别是谁?

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4)说说“选举制”对唐朝产生什么影响?

七、知识拓展:

1、科举制对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评价方式有什么影响?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八、板书计划: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 开始分科考试 科举制的诞生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诞生标志) 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

科举制的完善

对中国的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武则天 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 诗赋为进士科主考内容

九、教学反思:

《科举制的创立》一课,在教材处理上,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先是小展示,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后是大展示,在班内进行。主要处理在自学和合作探究中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课堂小结——巩固训练为主线进行,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推进,教学过程严谨有序。

在内容上,课文的编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从隋朝科举制的诞生到唐朝科举制的完善,再到科举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其中还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对科举制有一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在创设历史情境方面,主要运用以学过的知识来进行的,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根据学生在课上做《巩固检测》的情况来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也发现个别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不是特别投入。部分同学在合作探究环节中,懒得动脑,发言不积极,只是那些优秀学生发言多,合作探究有点流于形式。这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相关文章

  •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反思
  • 反思一:科举制的创立教学反思 一.认为比较成功之处 1.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环节还比较清晰 本课的设计有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重点解决科举制创立与完善的原因 第二个环节是模拟科举考试及对科举制的认识 第三个环节是科举制产生的影响.联系实际进行 ...查看


  •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对后来的封建社会有深刻的影响,本课主要从科举制的创立来了解隋唐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 ...查看


  • 6.3.1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册
  •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下册新人教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 4.继续提出问题: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 师生一起回答:海 ...查看


  •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 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 础知 ...查看


  • 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 1
  • 七 年级 历史 学科导学设计 班级 课题 姓名 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 导 学 课时 过 程 主备人 1 课时 课 型 新学课 备 注 学习目标: 1. 了解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 掌握隋朝科举制度 创立的过程及作用. 2.掌握科举制 ...查看


  •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 漯河二中师生共用教学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历史 执笔:刘璞 审核:王建立 课题: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课型:新授 时间:2013年2月28日 学习目标: 1.了解科举制创立前的选官方法:科举制在隋朝的产生过程及其优点:科举制在唐朝的完善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
  •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型:新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⑵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 ...查看


  •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02
  •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导入新课: 师问:"我们在选拔班委和三好学生时要求很高,其中很重要一条必须成绩优良.有真才实学.良好成绩的取得与一次次的考试是分不开的.提到考试,我们每位同学都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