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著作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通过著作权的发展历程揭示知识产权在中国的建设是一个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大的外部压力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内在需求。 【关键词】著作权 中美版权谈判 知识产权 内在需求 外部压力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1-0058-02 知识产权制度源于西方文明。对中国而言,知识产权制度是一个舶来品。本文浅谈三大知识产权之一著作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从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颁布开始,中国著作权法律历经百年。中国作为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著作权制度的产生,在中国却经历了非常复杂和曲折的过程。 一、中国的第一部著作权法 传统的中国人是没有著作权意识的。因为中国人读书的目的,就是“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在孔乙己那里,窃书都不算“偷”,更何况只是“窃”点文字呢。但著作权法律在中国历史上并非虚无,中国的著作权制度始于清朝末年。清末修律,中国颁布了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 《大清著作权律》的颁布是晚清社会面临的诸多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更多的是外力催化而非自然生长的结果。 尽管如此,《大清著作权律》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它打开了一扇窗口,使中国人开始慢慢了解和接受著作权观念,并成为中国著作权法发展的规范源流。 二、著作权制度在中国的重新建立 1.著作权制度建设的开端 鉴于历史原因,在我国大陆地区,真正的著作权制度是建立于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前集体无版权,窃书不算偷的观念深入人心,无形财产的观念尚未形成。街上的小贩不可能想到卖几张盗版的光盘,竟然差一点引起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贸易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开始了著作权建设的艰难历程。 中国著作权制度的产生是随着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开始的。在1979年7月正式签署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中,在美方的强烈要求下,把双方互相保护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内容列为正式条款。这样,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接触并了解著作权概念及其保护,开始关注著作权制度,并于1979年5月开始起草著作权法。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首次明确,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 2.著作权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外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争端也随之增加。著作权问题也成为贸易争端的一大主要问题。其中中美有关著作权争端的谈判和中国复关谈判,对中国著作权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著作权制度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历程。 1988年4月,美国《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刚刚通过,美国政府就试图对中国适用“特殊301条款”。美方认为由于中国盗版严重,导致美国损失严重。美国要求中国将计算机软件的保护纳入版权法,并且尽快实施该法。1989年4月~5月,中美两国代表曾就如何保护美国知识产权的问题进行过磋商,达成了一个《谅解备忘录》。在该备忘录中,著作权方面,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版权法,其中计算机程序将作为特殊种类的作品予以保护。该备忘录签订以后,中国在保护著作权方面的立法有了显著的进展。1990年9月通过《著作权法》并于1991年6月正式实施。 1991年4月26日美国升级将中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美国指责中国版权法没有完全制订出来;计算机软件没有按照文学作品来保护等。争端导致谈判,在该次谈判中,中、美双方又作了一些承诺的内容,关于著作权方面中方承诺主要有:承诺在1992年加入《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和《保护唱片制作者防止唱片被擅自复制的日内瓦公约》。谈判期间,中国于1991年6月4日公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2年10月15日,中国正式加入《伯尔尼公约》,中国政府随后颁布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这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后,中国加速了知识产权立法与国际水平的接轨。 然而在1994年6月和1996年4月,美国还是以“打击盗版侵权不力”等为由,两次将中国列为“特殊301条款”重点国家。美方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的立法方面有了改进,但在实施这些立法方面很不力,中国似乎也没有下决心进行打击。其中盗版问题最为严重。在此期间,中美进行了多轮磋商。中国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1994年,我国把侵害著作权犯罪上升到刑事制裁范围,1997年又写入刑法。为加入世贸组织,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2001年修改了著作权法,并承诺打击网络盗版。就在“入世”谈判接近尾声,中国围绕著作权的立法、修法工作也适时完成。 这一时期中国的著作权的立法和执法,一方面是为了兑现中方在《中美谅解备忘录》中所做出的对著作权进行保护的承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开始出现了内在的对著作权保护的要求,两者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段时期总的来说,外力的推动大于内在的需求。 3.复关后中国著作权制度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入世后,随着相关承诺的逐步实施,形成了既履行条约义务,又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整的著作权法律体系。中国在著作权保护的立法、执法环境方面,都有了极大改进,而且从一贯的被动中,逐步表现出主动出击和应战势头。2004年中美知识产权再次交锋,2007年中美版权纠纷谈判破裂,4月美国向世贸组织递交了争端解决申请书。一场由美国主动挑起的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在WTO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新战场上,自2007年4月10日拉开序幕后,历经近20个月,于2009年1月26日这天终见分晓。在这天,WTO专家组发布最终裁决报告,在美国提出的三项请求中,有两项获得了支持,有一项被驳回。2010年中美的知识产权争端案后,为了执行WTO的裁决,中国对著作权法也做了局部的修订。 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年代,《著作权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将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著作权立法的完善和保护已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这段时期总的来说,内在的需求已远远大于外力的推动。 三、结 论 李雨峰先生曾感慨:自晚清以来,中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带有浓厚的美国色彩,现代中国知识产权的建立存在挥之不去的美国“阴影”。中美建交后,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知识产权也在中美争端、谈判的外力推动中一步步向前发展。但是正如中美建交时邓小平所说,无论从眼前看还是从长远看,中国都应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和自身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现在加强知识产权立法和保护,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兴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中美知识产权争端[J].美国研究,2008(2) 2 关仕新.中国著作权法百年加眸[N].检察日报,2010.10.22 3赵放、冯晓玲.从中美知识产权冲突看中国知识产权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6(10)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著作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通过著作权的发展历程揭示知识产权在中国的建设是一个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大的外部压力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内在需求。 【关键词】著作权 中美版权谈判 知识产权 内在需求 外部压力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1-0058-02 知识产权制度源于西方文明。对中国而言,知识产权制度是一个舶来品。本文浅谈三大知识产权之一著作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从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颁布开始,中国著作权法律历经百年。中国作为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著作权制度的产生,在中国却经历了非常复杂和曲折的过程。 一、中国的第一部著作权法 传统的中国人是没有著作权意识的。因为中国人读书的目的,就是“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在孔乙己那里,窃书都不算“偷”,更何况只是“窃”点文字呢。但著作权法律在中国历史上并非虚无,中国的著作权制度始于清朝末年。清末修律,中国颁布了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 《大清著作权律》的颁布是晚清社会面临的诸多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更多的是外力催化而非自然生长的结果。 尽管如此,《大清著作权律》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它打开了一扇窗口,使中国人开始慢慢了解和接受著作权观念,并成为中国著作权法发展的规范源流。 二、著作权制度在中国的重新建立 1.著作权制度建设的开端 鉴于历史原因,在我国大陆地区,真正的著作权制度是建立于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前集体无版权,窃书不算偷的观念深入人心,无形财产的观念尚未形成。街上的小贩不可能想到卖几张盗版的光盘,竟然差一点引起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贸易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开始了著作权建设的艰难历程。 中国著作权制度的产生是随着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开始的。在1979年7月正式签署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中,在美方的强烈要求下,把双方互相保护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内容列为正式条款。这样,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接触并了解著作权概念及其保护,开始关注著作权制度,并于1979年5月开始起草著作权法。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首次明确,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 2.著作权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外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争端也随之增加。著作权问题也成为贸易争端的一大主要问题。其中中美有关著作权争端的谈判和中国复关谈判,对中国著作权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著作权制度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历程。 1988年4月,美国《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刚刚通过,美国政府就试图对中国适用“特殊301条款”。美方认为由于中国盗版严重,导致美国损失严重。美国要求中国将计算机软件的保护纳入版权法,并且尽快实施该法。1989年4月~5月,中美两国代表曾就如何保护美国知识产权的问题进行过磋商,达成了一个《谅解备忘录》。在该备忘录中,著作权方面,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版权法,其中计算机程序将作为特殊种类的作品予以保护。该备忘录签订以后,中国在保护著作权方面的立法有了显著的进展。1990年9月通过《著作权法》并于1991年6月正式实施。 1991年4月26日美国升级将中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美国指责中国版权法没有完全制订出来;计算机软件没有按照文学作品来保护等。争端导致谈判,在该次谈判中,中、美双方又作了一些承诺的内容,关于著作权方面中方承诺主要有:承诺在1992年加入《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和《保护唱片制作者防止唱片被擅自复制的日内瓦公约》。谈判期间,中国于1991年6月4日公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2年10月15日,中国正式加入《伯尔尼公约》,中国政府随后颁布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这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后,中国加速了知识产权立法与国际水平的接轨。 然而在1994年6月和1996年4月,美国还是以“打击盗版侵权不力”等为由,两次将中国列为“特殊301条款”重点国家。美方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的立法方面有了改进,但在实施这些立法方面很不力,中国似乎也没有下决心进行打击。其中盗版问题最为严重。在此期间,中美进行了多轮磋商。中国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1994年,我国把侵害著作权犯罪上升到刑事制裁范围,1997年又写入刑法。为加入世贸组织,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2001年修改了著作权法,并承诺打击网络盗版。就在“入世”谈判接近尾声,中国围绕著作权的立法、修法工作也适时完成。 这一时期中国的著作权的立法和执法,一方面是为了兑现中方在《中美谅解备忘录》中所做出的对著作权进行保护的承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开始出现了内在的对著作权保护的要求,两者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段时期总的来说,外力的推动大于内在的需求。 3.复关后中国著作权制度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入世后,随着相关承诺的逐步实施,形成了既履行条约义务,又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整的著作权法律体系。中国在著作权保护的立法、执法环境方面,都有了极大改进,而且从一贯的被动中,逐步表现出主动出击和应战势头。2004年中美知识产权再次交锋,2007年中美版权纠纷谈判破裂,4月美国向世贸组织递交了争端解决申请书。一场由美国主动挑起的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在WTO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新战场上,自2007年4月10日拉开序幕后,历经近20个月,于2009年1月26日这天终见分晓。在这天,WTO专家组发布最终裁决报告,在美国提出的三项请求中,有两项获得了支持,有一项被驳回。2010年中美的知识产权争端案后,为了执行WTO的裁决,中国对著作权法也做了局部的修订。 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年代,《著作权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将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著作权立法的完善和保护已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这段时期总的来说,内在的需求已远远大于外力的推动。 三、结 论 李雨峰先生曾感慨:自晚清以来,中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带有浓厚的美国色彩,现代中国知识产权的建立存在挥之不去的美国“阴影”。中美建交后,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知识产权也在中美争端、谈判的外力推动中一步步向前发展。但是正如中美建交时邓小平所说,无论从眼前看还是从长远看,中国都应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和自身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现在加强知识产权立法和保护,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兴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中美知识产权争端[J].美国研究,2008(2) 2 关仕新.中国著作权法百年加眸[N].检察日报,2010.10.22 3赵放、冯晓玲.从中美知识产权冲突看中国知识产权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