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眼中的仇富现象

社会学眼中的仇富现象

文章概述:

本文以仇富现象为角度,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有的社会结构状态,运用自己所了解的社会学原理,对仇富现象的特点、历史、表现形式及其特有的个人、社会心理机制进行简析,为仇富现象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 关键词:仇富 文化传统 社会现状 安全阀

正文:

一. 定义仇富:

何谓仇富?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对于富人的怀疑否定甚至仇视的心理状态或行为。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仇富多是通过对富人不当行为的言论指责体现出来,这种形式将上升到情感仇视的心理付诸行为的实践。

二.定位仇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广义的仇富现象可谓屡见不鲜,改革初有全民性的对官倒的声讨,近些年有各种暴利型行业引发的社会不满,比如能源行业山西矿主奢侈生活的曝光,房地产行业万科王石的十元门,屡屡见诸报端的杭州欺实马,等等,等等。中国社会所充斥的仇富氛围,使得即使现实嗅觉并非敏锐的人也能嗅到一股潜在的火药味……

三.为何仇富:

1.作为一种亚文化的文化传统

仇富这个词,恐怕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都不陌生,为富不仁的成语流传了几千年,历代杀富济贫的绿林好汉们通过把他们的仇富心态转化成血淋淋的事实,

不仅赢得了侠客的美誉,甚至被冠上替天行道的道义论理,哀鸿遍野的千里赤地中揭竿而起的农民领袖所能提出的最具吸引人的口号无非也是杀尽富人,得其财而均之,到了现代,更有那个讽喻中国人仇富的那个讲对待富人态度的“美国人中国人日本人“笑话,仇富作为一种文化的传统和理念,已经渗透到民族的骨髓之中,作为一种拥有者众多追随者的亚文化,他长期潜伏在国人未被唤醒的精神领域里,一经激发,甚至成为对以宽容有爱为主流的主文化构成反动的反文化,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2.堕距弥补后的文化变迁

今日的社会,早已不是改革开放初的那个个体户,暴发户觉得自己不光彩,低着头过日子的时代了,在那个思维价值演变跟不上物质进步的存在着巨大文化堕距的时代中所压抑下来的暴发户心理和价值观,已经在我们当下这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大行其道,在时下流行的“成功哲学”的帮辅之下,他如虎添翼,俨然演化为主流的价值观。钱多多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拜金主义的滋长使得我们的社会日益迫近齐美儿描述的货币哲学为主导的社会。在这种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与作为非富人亚文化的仇富相比照,富人们的亚文化也走到了其极端形式——炫富,他们认为一切的公理道德甚至生命都可以用钱来衡量其价值,他们炫耀性的通过昂贵商品的使用和特殊情感价值的追求来刻意彰显其与众不同,借以炫耀他们在主流文化中所取得到的核心地位。

3.不可避免的冲突论和社会的安全阀

以上文化视角下作为传统的和非富人价值的仇富心态和作为主流文化的富人炫富标榜的价值之间的冲突,深刻的彰显了时代背景下社会分层中的两级分化与对峙。 改革开放进行至今,80年代惠及全国大众的改革已经过去,如今的改

革只能最大程度的惠及少数人。改革初期由于社会结构宏观变迁所产生的新生力量已有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既得利益者形成新兴的富豪阶层,他们进一步和传统的政治精英通过权利寻租的途径结合到一起,在联合学术精英以为之制造合法性舆论,最终形成同一个稳固的精英铁三角,这个铁三角瓜分了涵盖面广阔的利益领域,并且根据自身利益主导着改革下一步的发展趋向,使得80年代式的创业变得不再切和实际,从而,阻止了普通群众向精英阶层,特别是富人阶层的流动,造成了社会流动的僵死和社会结构的僵化,按照孙立平教授的看法,改革优惠及多数变为少数人受益,但停止这样的改革进步又会是大多数人利益受损的尴尬悖论。于是在富人越来越富而普通人却致富脚步减慢从而造成两级分化巨大的中国,仇富的心理找到了一片不能再合适的滋生土壤。在这篇土壤中,目标指向的现实性冲突完全被为不公正感和不能向上流动的绝望感所笼罩着的人们的非现实性冲突所取代,人们愈来愈多的不是在寻找解决之法,而是在以仇富发泄内心的愤懑感与不公正感。

与传统古代杀富济贫的实质性行为相比,当下我们的社会通过社会舆论的途径为仇富心态的释放找到了一个较为安全的发泄口,一个科塞所称的安全阀。这个舆论的安全阀通过制度化的手段缓和了日益严峻的阶层分化所带来的阶层冲突,但是他也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能化解冲突的矛盾根源自身,化解仇富,必定不能单靠舆论甚至只是传媒的“伸张正义”,而是要依赖于整个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以上主要从冲突论和文化变迁的角度分析了仇富心态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现实社会背景,下面将对仇富心态的具体传播做一个简单的阐释。

四.仇富扩散:

1.崭新的社会化模式

众所周知,仇富心态的社会表现是以舆论媒介为中介的,相比于较为保守的纸质媒介和电视传媒而言,富有草根随意性的网络媒介成为了仇富心态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这里,相对宽松的管制,虚拟化的交往形式和便捷的参与方式共同塑造了一个社会情感释放的最优秀舞台,一个社会系统的晴雨表。网络媒介基本上对其受众实现了社会信息的即时性高频度“轰炸”,完成了第一步的广度传播,其次,又凭借着网络媒介所特有的高度互动性使得信息的受众参与到信息的再传播中来,从而实现了第二步的深度传播。借此,网络媒介实现了渊源于社会结构问题的仇富心理在舆论上的滚雪球式扩展。

作为一种崭新的传递信息与价值的社会化模式,网络传播也兼容承载了原有社会化模式的一些特色。比如说,在同一论坛上发帖和讨论社会事件的往往都是同龄群体或者社会地位和角色定位相近的团体,他们中某一个人言论的流传一旦被高度同质性的群体所接受成为群体意见,其对舆论自身和群体中个体的影响都无疑是巨大的。

2.大众心理和群体事件

虽然明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群体事件和集合行为,但仇富心态在互联网为主的舆论媒体上传播开来这一事件,同样具有着自发性,无组织和不可预料的特点,对于个人而言,他们起源于正义的沦丧和向上流动的困难所带来的相对剥夺感,但仇富心态在媒体舆论上的展现并不仅仅意味着个人的情绪问题,他已经上升到了一种对于社会实体能够产生影响的集体的社会的行为。

在互联网上有意无意参与到仇富心态传播的人群已经构成了社会学意义上的“乌合之众”。情感主导下的舆论洪流裹挟着倾向于极端的的思想彻底的压制住

了理性和现实的思索,乌合之众中的每一个成员又因为集体的存在而产生自身绝对化强大的错觉,从而变得愈加的执拗与偏执,,在言论上把仇富推置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反对仇富在他们口中就成了反对公正和危机的利益者辩护,逻辑消失掉了,只剩下极端的情感和被塑造起来的“不可逆转”的舆论潮流,

在这种意义之上,仇富的心态在互联网的平台被大众心理所扩大与过度释放。

五.总结:

在社会学的视野中,仇富这一社会现象不单单使我们个人的情感释放和生活的直观体验,更多的,它负载了重大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且深深德根至于社会结构的弊病自身,被舆论模式和大众心理所扩大,成为了社会的稳定的障碍性因素。

参考书目: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特纳

《西方社会学理论》 黎民 张小山

《乌合之众》 勒庞

《失衡》 孙立平

《社会学》 波普诺

社会学眼中的仇富现象

文章概述:

本文以仇富现象为角度,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有的社会结构状态,运用自己所了解的社会学原理,对仇富现象的特点、历史、表现形式及其特有的个人、社会心理机制进行简析,为仇富现象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 关键词:仇富 文化传统 社会现状 安全阀

正文:

一. 定义仇富:

何谓仇富?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对于富人的怀疑否定甚至仇视的心理状态或行为。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仇富多是通过对富人不当行为的言论指责体现出来,这种形式将上升到情感仇视的心理付诸行为的实践。

二.定位仇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广义的仇富现象可谓屡见不鲜,改革初有全民性的对官倒的声讨,近些年有各种暴利型行业引发的社会不满,比如能源行业山西矿主奢侈生活的曝光,房地产行业万科王石的十元门,屡屡见诸报端的杭州欺实马,等等,等等。中国社会所充斥的仇富氛围,使得即使现实嗅觉并非敏锐的人也能嗅到一股潜在的火药味……

三.为何仇富:

1.作为一种亚文化的文化传统

仇富这个词,恐怕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都不陌生,为富不仁的成语流传了几千年,历代杀富济贫的绿林好汉们通过把他们的仇富心态转化成血淋淋的事实,

不仅赢得了侠客的美誉,甚至被冠上替天行道的道义论理,哀鸿遍野的千里赤地中揭竿而起的农民领袖所能提出的最具吸引人的口号无非也是杀尽富人,得其财而均之,到了现代,更有那个讽喻中国人仇富的那个讲对待富人态度的“美国人中国人日本人“笑话,仇富作为一种文化的传统和理念,已经渗透到民族的骨髓之中,作为一种拥有者众多追随者的亚文化,他长期潜伏在国人未被唤醒的精神领域里,一经激发,甚至成为对以宽容有爱为主流的主文化构成反动的反文化,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2.堕距弥补后的文化变迁

今日的社会,早已不是改革开放初的那个个体户,暴发户觉得自己不光彩,低着头过日子的时代了,在那个思维价值演变跟不上物质进步的存在着巨大文化堕距的时代中所压抑下来的暴发户心理和价值观,已经在我们当下这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大行其道,在时下流行的“成功哲学”的帮辅之下,他如虎添翼,俨然演化为主流的价值观。钱多多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拜金主义的滋长使得我们的社会日益迫近齐美儿描述的货币哲学为主导的社会。在这种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与作为非富人亚文化的仇富相比照,富人们的亚文化也走到了其极端形式——炫富,他们认为一切的公理道德甚至生命都可以用钱来衡量其价值,他们炫耀性的通过昂贵商品的使用和特殊情感价值的追求来刻意彰显其与众不同,借以炫耀他们在主流文化中所取得到的核心地位。

3.不可避免的冲突论和社会的安全阀

以上文化视角下作为传统的和非富人价值的仇富心态和作为主流文化的富人炫富标榜的价值之间的冲突,深刻的彰显了时代背景下社会分层中的两级分化与对峙。 改革开放进行至今,80年代惠及全国大众的改革已经过去,如今的改

革只能最大程度的惠及少数人。改革初期由于社会结构宏观变迁所产生的新生力量已有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既得利益者形成新兴的富豪阶层,他们进一步和传统的政治精英通过权利寻租的途径结合到一起,在联合学术精英以为之制造合法性舆论,最终形成同一个稳固的精英铁三角,这个铁三角瓜分了涵盖面广阔的利益领域,并且根据自身利益主导着改革下一步的发展趋向,使得80年代式的创业变得不再切和实际,从而,阻止了普通群众向精英阶层,特别是富人阶层的流动,造成了社会流动的僵死和社会结构的僵化,按照孙立平教授的看法,改革优惠及多数变为少数人受益,但停止这样的改革进步又会是大多数人利益受损的尴尬悖论。于是在富人越来越富而普通人却致富脚步减慢从而造成两级分化巨大的中国,仇富的心理找到了一片不能再合适的滋生土壤。在这篇土壤中,目标指向的现实性冲突完全被为不公正感和不能向上流动的绝望感所笼罩着的人们的非现实性冲突所取代,人们愈来愈多的不是在寻找解决之法,而是在以仇富发泄内心的愤懑感与不公正感。

与传统古代杀富济贫的实质性行为相比,当下我们的社会通过社会舆论的途径为仇富心态的释放找到了一个较为安全的发泄口,一个科塞所称的安全阀。这个舆论的安全阀通过制度化的手段缓和了日益严峻的阶层分化所带来的阶层冲突,但是他也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能化解冲突的矛盾根源自身,化解仇富,必定不能单靠舆论甚至只是传媒的“伸张正义”,而是要依赖于整个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以上主要从冲突论和文化变迁的角度分析了仇富心态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现实社会背景,下面将对仇富心态的具体传播做一个简单的阐释。

四.仇富扩散:

1.崭新的社会化模式

众所周知,仇富心态的社会表现是以舆论媒介为中介的,相比于较为保守的纸质媒介和电视传媒而言,富有草根随意性的网络媒介成为了仇富心态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这里,相对宽松的管制,虚拟化的交往形式和便捷的参与方式共同塑造了一个社会情感释放的最优秀舞台,一个社会系统的晴雨表。网络媒介基本上对其受众实现了社会信息的即时性高频度“轰炸”,完成了第一步的广度传播,其次,又凭借着网络媒介所特有的高度互动性使得信息的受众参与到信息的再传播中来,从而实现了第二步的深度传播。借此,网络媒介实现了渊源于社会结构问题的仇富心理在舆论上的滚雪球式扩展。

作为一种崭新的传递信息与价值的社会化模式,网络传播也兼容承载了原有社会化模式的一些特色。比如说,在同一论坛上发帖和讨论社会事件的往往都是同龄群体或者社会地位和角色定位相近的团体,他们中某一个人言论的流传一旦被高度同质性的群体所接受成为群体意见,其对舆论自身和群体中个体的影响都无疑是巨大的。

2.大众心理和群体事件

虽然明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群体事件和集合行为,但仇富心态在互联网为主的舆论媒体上传播开来这一事件,同样具有着自发性,无组织和不可预料的特点,对于个人而言,他们起源于正义的沦丧和向上流动的困难所带来的相对剥夺感,但仇富心态在媒体舆论上的展现并不仅仅意味着个人的情绪问题,他已经上升到了一种对于社会实体能够产生影响的集体的社会的行为。

在互联网上有意无意参与到仇富心态传播的人群已经构成了社会学意义上的“乌合之众”。情感主导下的舆论洪流裹挟着倾向于极端的的思想彻底的压制住

了理性和现实的思索,乌合之众中的每一个成员又因为集体的存在而产生自身绝对化强大的错觉,从而变得愈加的执拗与偏执,,在言论上把仇富推置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反对仇富在他们口中就成了反对公正和危机的利益者辩护,逻辑消失掉了,只剩下极端的情感和被塑造起来的“不可逆转”的舆论潮流,

在这种意义之上,仇富的心态在互联网的平台被大众心理所扩大与过度释放。

五.总结:

在社会学的视野中,仇富这一社会现象不单单使我们个人的情感释放和生活的直观体验,更多的,它负载了重大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且深深德根至于社会结构的弊病自身,被舆论模式和大众心理所扩大,成为了社会的稳定的障碍性因素。

参考书目: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特纳

《西方社会学理论》 黎民 张小山

《乌合之众》 勒庞

《失衡》 孙立平

《社会学》 波普诺


相关文章

  • 议论文如何拟写提纲
  • 议论文如何拟写提纲 议论文写作提纲主要涉及: 1.拟写标题;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3.思路结构;4.筛选论据:5.论证方法:6.论据分析方法 1.拟写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相比记叙文的标题来说更显重要. 议论文标题应有的作用包括:或是揭示中心论 ...查看


  • 我眼中的中国教育 1
  • 我眼中的中国教育 "教育兴国,教育成才,教育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国家的未来„„"诸如此类的话已经听得无数多遍了,这也深深地印在了广大中国人的心里.至少普通百姓,生活在贫苦地区的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通过教育成龙成凤. ...查看


  • [转载]议论文如何拟写提纲
  • 转载]议论文如何拟写提纲 (2012-02-13 10:31:03)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作文技法 原文地址:议论文如何拟写提纲作者:半山居士 议论文如何拟写提纲 清平小屋 议论文写作提纲主要涉及: 1.拟写标题;2.中心论点与分 ...查看


  • 『眼中之竹』与『胸中之竹』
  • 古时候,有个画家叫郑板桥,他画的竹子很有名.一次,他给别人说起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 ...查看


  • 我眼中的郑新蓉老师
  • 去年,一个同在教育界工作的朋友来北京看望我,问起我的导师,我告诉他:"我的导师是郑新蓉教授." 他肃然起敬,竖起大拇指说:"她可是个很厉害的导师啊!" 是的,郑老师的确很厉害.她的厉害不在于成为我国教 ...查看


  • 我眼中的程序正义
  • 我眼中的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Procedural justice)也称程序公正,是指解决争端和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公平理念.程序正义视为"看得见的正义",其实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一种法律文化传统和观念.这源于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 ...查看


  • 我们眼中的世界
  • 我们眼中的世界 知道吗?人体的80%都是由水构成的.这是真的--你和我的80%都是一样的!真正把我们区分开来的不是我们有多高或者我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而是我们的内在世界:我们的价值观.信仰和想法. 这些价值观.信仰和想法,有很多是在童年时代 ...查看


  • 我眼中的两会
  • 我眼中的两会 每年三月,我国就会召开一年一度的"两会".很惭愧的是从前,作为一名理科生,并且是一名不喜政治的理科生,我对于两会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其召开的时间及基本的会议机制上了.当然,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在学好专业知识 ...查看


  • 当代大学生眼中的大学生
  • 新校园 XinXiaoYuan 文化教育 当代大学生眼中的大学生 周德键 湖北(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2) 摘要:本文从高中和大学教育理念的差别. 约束力的差别,学生学习目的及大学教育本身这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当代大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