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圆梦的地方
-----我的七中情结
2009年9月,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和龙七中(原和林一中),还记得2001年盛夏我拿着和龙林业局一中的毕业证书离开了这里,踏上了我人生的寻梦旅程。现在我以一名语文教师的身份回到这里了,心中陡然升起一种温暖-----回家的温暖。
报道的那天,迎接我的是门卫温和的笑脸,是整洁干净的校园,是书声琅琅的课堂。门卫工作人员说:校长不在“家”,我给你联系书记吧。我没有过多的考虑,慢慢的向着书记的办公室走去。
一路上我走走停停,太多的精彩吸引着我。正厅的教职员工照片,学生的风采展示,以及学校的应急疏散示意图,让我在一楼驻足了很久。顺楼梯而上,学生的素描作品、铿锵有力的书法字画、醒目别致的《弟子规》挂图、历届毕业生的照片、贴在台阶上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这一切的一切,让我置身在一个充满书香的桃源。
流连间我看到了某班的墙报,一时间勾起了我对中学时光的许多回忆。是啊!学校一直秉承素质教育的理念,当年给学生展示的一方平台如今依然存在。 现在回想起来,报道时的情景已经是半年前的事情了。通过这半年多的工作、生活、学习,点点滴滴的感悟,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当初门卫老师要和我说“校长不在‘家’”。七中的领导、老师每天不仅仅是勤勤恳恳的在这里上班工作,更是把七中当做自己的“家”,用爱心和责任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那些叫我们“老师”的孩子们,我终于悟透了校训“成就源于付出,责任高于一切”的真正含义。 说道照顾,就不能不说说我们那优秀的寝室和食堂,干净的碗柜,整洁的厨房,管理严格的寝室,往往是我们遗忘的角落,往往是我们最最放心的角落。班主任从来不担心住宿的学生会偷偷跑掉,更不会担心他们会饿肚子。
时光流逝,屈指算来,我在语文组工作整整190天了,和我同来七中的十位年轻人各自都有了不同的收获和进步,我们常常聚在一起,谈感想,谈未来,但更多的是谈我们深藏在心底的七中带给我们的感动,那种带有家的味道的感动,每每说起都如数家珍,有太多的人用太多的故事告诉我们太多的道理,一时间盈满了我们青春澎湃心怀,点点滴滴地引导着我们天天进步,也许就是从踏进七中
的大门开始,我们才明白什么叫老师,我们才生平第一次如此的热爱这个行业,七中是我重新学习、锻造成钢的熔炉。就拿我来说,从讲课的语气、语调到板书的设计,教资教态,从日常的生活到思想状态,从拜师学艺的小徒弟到独挑大梁的毕业班教师,这种成长的速度,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这种桃李神话也只有在七中才能创造,我的潜能也只有在七中才能得以发挥,所以半年内我成功地编著了语文校本教材,我带领校“起航”文学社为学生们开创了书写梦幻文学的乐园,当看到孩子们拿着我编著的校本教科书津津乐道的时候,当看到孩子们的作品变成铅字在《起航》中发表而喜笑颜开的时候,我知道我找到了我的梦,我在想啊,七中不仅仅教会了我怎样教书,更教会了我怎样爱孩子,在这里,你的梦想有多大,你的生活就有多宽广。
七中带给我的变化是由外而内的,有条不紊的工作时间,养成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不再象大学时期那么慵懒,总是慢慢的走到教室,我不再象大学时期那么随便,任何事差不多就行。每周的一次例行会议,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特别是每次考试后的教导会,老师们都分析到很晚很晚,把每一个学生的点点滴滴都分析到位,在这里不会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这学期,为了让更多的学困生进步,我们实施了“一位教师,带两名学生,三个月见成效”的“123”计划,我们的转变学困生工作可要动真格的了。当然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还要靠严格的管理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七中的管理,既保证了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又保证了学生娱乐锻炼的时间,各种活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才仅仅半年啊,我居然能看到那么精彩的街舞,听到那么动人的演讲,欣赏到那么嘹亮的大合唱,更有一年一度的“校长杯”球类赛,秋运会,就连毕业几年了的学生们都像过节一样赶回来参加,他们说只有这段时光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也难怪,七中真的是孩子们用爱写童话,用德塑灵魂的净土啊!
面对兢兢业业的老教师,我学会了谦虚,面对坦坦荡荡的七中人我学会了做人,面对恪尽职守的领导,我学会了奉献和自律,面对31位充满爱心的班主任,我学会了给予。给予别人,快乐自己。每天是他们把学生迎进校门,又是他们看着自己的学生离开学校。她们能讲出每个孩子背后的故事,她们记得每个孩子的生日,她们常挂嘴边的是每个孩子的冷暖,她们常记心头的是每个孩子的进步,七中的班主任可爱又可敬,她们是我的楷模,她们是我成长的方向。阳光下做人,
风雨中做事,是七中铭刻在我心海中的信条。
回首这半年的工作生活,一幕幕令我终生难忘,七中这两个字更是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头,我将带着些许期待的目光继续前行,因为我知道这用良心铸造灵魂的教育事业是多么的伟大,是多么的神圣。我告诉自己生活的道路还在继续,我告诉我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七中就是我一直追寻的梦,一个从事阳光下最光辉职业的人苦苦追寻的梦。
一个圆梦的地方
-----我的七中情结
2009年9月,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和龙七中(原和林一中),还记得2001年盛夏我拿着和龙林业局一中的毕业证书离开了这里,踏上了我人生的寻梦旅程。现在我以一名语文教师的身份回到这里了,心中陡然升起一种温暖-----回家的温暖。
报道的那天,迎接我的是门卫温和的笑脸,是整洁干净的校园,是书声琅琅的课堂。门卫工作人员说:校长不在“家”,我给你联系书记吧。我没有过多的考虑,慢慢的向着书记的办公室走去。
一路上我走走停停,太多的精彩吸引着我。正厅的教职员工照片,学生的风采展示,以及学校的应急疏散示意图,让我在一楼驻足了很久。顺楼梯而上,学生的素描作品、铿锵有力的书法字画、醒目别致的《弟子规》挂图、历届毕业生的照片、贴在台阶上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这一切的一切,让我置身在一个充满书香的桃源。
流连间我看到了某班的墙报,一时间勾起了我对中学时光的许多回忆。是啊!学校一直秉承素质教育的理念,当年给学生展示的一方平台如今依然存在。 现在回想起来,报道时的情景已经是半年前的事情了。通过这半年多的工作、生活、学习,点点滴滴的感悟,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当初门卫老师要和我说“校长不在‘家’”。七中的领导、老师每天不仅仅是勤勤恳恳的在这里上班工作,更是把七中当做自己的“家”,用爱心和责任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那些叫我们“老师”的孩子们,我终于悟透了校训“成就源于付出,责任高于一切”的真正含义。 说道照顾,就不能不说说我们那优秀的寝室和食堂,干净的碗柜,整洁的厨房,管理严格的寝室,往往是我们遗忘的角落,往往是我们最最放心的角落。班主任从来不担心住宿的学生会偷偷跑掉,更不会担心他们会饿肚子。
时光流逝,屈指算来,我在语文组工作整整190天了,和我同来七中的十位年轻人各自都有了不同的收获和进步,我们常常聚在一起,谈感想,谈未来,但更多的是谈我们深藏在心底的七中带给我们的感动,那种带有家的味道的感动,每每说起都如数家珍,有太多的人用太多的故事告诉我们太多的道理,一时间盈满了我们青春澎湃心怀,点点滴滴地引导着我们天天进步,也许就是从踏进七中
的大门开始,我们才明白什么叫老师,我们才生平第一次如此的热爱这个行业,七中是我重新学习、锻造成钢的熔炉。就拿我来说,从讲课的语气、语调到板书的设计,教资教态,从日常的生活到思想状态,从拜师学艺的小徒弟到独挑大梁的毕业班教师,这种成长的速度,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这种桃李神话也只有在七中才能创造,我的潜能也只有在七中才能得以发挥,所以半年内我成功地编著了语文校本教材,我带领校“起航”文学社为学生们开创了书写梦幻文学的乐园,当看到孩子们拿着我编著的校本教科书津津乐道的时候,当看到孩子们的作品变成铅字在《起航》中发表而喜笑颜开的时候,我知道我找到了我的梦,我在想啊,七中不仅仅教会了我怎样教书,更教会了我怎样爱孩子,在这里,你的梦想有多大,你的生活就有多宽广。
七中带给我的变化是由外而内的,有条不紊的工作时间,养成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不再象大学时期那么慵懒,总是慢慢的走到教室,我不再象大学时期那么随便,任何事差不多就行。每周的一次例行会议,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特别是每次考试后的教导会,老师们都分析到很晚很晚,把每一个学生的点点滴滴都分析到位,在这里不会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这学期,为了让更多的学困生进步,我们实施了“一位教师,带两名学生,三个月见成效”的“123”计划,我们的转变学困生工作可要动真格的了。当然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还要靠严格的管理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七中的管理,既保证了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又保证了学生娱乐锻炼的时间,各种活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才仅仅半年啊,我居然能看到那么精彩的街舞,听到那么动人的演讲,欣赏到那么嘹亮的大合唱,更有一年一度的“校长杯”球类赛,秋运会,就连毕业几年了的学生们都像过节一样赶回来参加,他们说只有这段时光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也难怪,七中真的是孩子们用爱写童话,用德塑灵魂的净土啊!
面对兢兢业业的老教师,我学会了谦虚,面对坦坦荡荡的七中人我学会了做人,面对恪尽职守的领导,我学会了奉献和自律,面对31位充满爱心的班主任,我学会了给予。给予别人,快乐自己。每天是他们把学生迎进校门,又是他们看着自己的学生离开学校。她们能讲出每个孩子背后的故事,她们记得每个孩子的生日,她们常挂嘴边的是每个孩子的冷暖,她们常记心头的是每个孩子的进步,七中的班主任可爱又可敬,她们是我的楷模,她们是我成长的方向。阳光下做人,
风雨中做事,是七中铭刻在我心海中的信条。
回首这半年的工作生活,一幕幕令我终生难忘,七中这两个字更是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头,我将带着些许期待的目光继续前行,因为我知道这用良心铸造灵魂的教育事业是多么的伟大,是多么的神圣。我告诉自己生活的道路还在继续,我告诉我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七中就是我一直追寻的梦,一个从事阳光下最光辉职业的人苦苦追寻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