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忽略孩子劳动意识培养的情况越来越突出。注重孩子从小参加劳务劳动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安排孩子参加劳动,注重量化好劳动强度,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惯;思想;量化;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三口之家,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结构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对后代劳动意识的培养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多数家长不愿自己孩子身上再次发生自己曾经经历的苦难,因此,对孩子过于保护和娇惯,让很多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孩子成为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 近年来,有人曾对长春等附近城区、近郊三十多所小学一至六年级,近二百个班一万多名小学生,以及二十所初、高中的一至三年级,近一万五千名学生进行“参加家务劳动”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参加家务劳动最多的是近郊农村小学,但也只占总数的32%;城市小学只有25%左右;初中、高中的学生更少的可怜,只有10%的学生会参加一些家务劳动。这些孩子在家劳动的内容,中学生以帮助家里搞搞卫生、整理内务最多,占总数的58%;其次是买粮买菜的,占总数的21%;排在第三位的是做饭,占总数的10%。他们做家务劳动的时间分别是,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为十分钟,星期天平均不到一小时,每周平均不到两小时。由于初、高中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任务,劳动时间远远赶不上小学生的劳动时间。 从统计上看,无论是劳动内容,还是劳动时间,孩子们在家里参加家务劳动太少的情况已十分惊人,有相当多的孩子在家里根本不参加劳动,天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孩子们参加家务劳动如此少,主要是一些家长和学校对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意义认识不够,没有正确理解参加家务劳动对孩子们品德形成、身体发育、学好功课的关系。有些家长对孩子总是娇惯溺爱,怕由于家务劳动会累坏了孩子们的身体;有些家长一心指望孩子能念书升学,怕干家务劳动会耽误了他们的学习;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孩子能学习好,将来能考上大学,做家长的哪怕天天给孩子们倒洗脚水,也会心甘情愿。 一、参加家务劳动,对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有着重要作用 俗话说“娇惯成逆子”。从古自今,无数事例证明:对那些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一心盼望孩子们早日成才的家长来说,这样做的结局只能是事与愿违。因此,对于家长来说正确对待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引导和鼓励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对于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有着重要的作用。 1.家务劳动可以使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增强他们刻苦学习的意志。我国著名革命领导人朱德曾说过:“我四五岁就在妈妈身边学着帮忙做事,到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还会背,连种地的活都参加。正是由于我从小受过生活的磨练,后来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才不怕困难并能克服困难。”;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还写道:“我应该感谢我的母亲,是她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又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从朱德身上使我们感悟到:母亲给予他的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可见,家务劳动对于一个人的成才、立业有着多么重大的作用。 2.家务劳动有助于孩子从小养成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和习惯。常言道:业精于勤,手是越用越巧。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凡是在家里没有接受过任何劳动经验的学生,不管国家机关如何努力教育他们,也不会获得熟练技巧,而会遇到各种失败,成为不好的工作者。”由此看来,家务劳动是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劳动与手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另外,对于整天忙于课业的孩子来说,从事必要的家务劳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过程。 二、现实生活中合理安排孩子的家务劳动 既然劳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去安排孩子的家务劳动呢? 1.注重思想意识培养。从家长本人做起,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务劳动意义的认识,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日程上有计划、合理的安排下去。把安排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同安排孩子的学习、作息时间统一起来。计划安排后,家长要做适当督促,帮助孩子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2.注重量化劳动强度,因地制宜。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要注意力所能及,因人因家庭条件而宜,不能损害孩子的健康,避免形式主义。孩子上学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家长如果把过多、过重的劳动压给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但也不能把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当作一种点缀,搞形式,这样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3.要全面发挥家务劳动对孩子的积极作用。家长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技巧,还要注意通过家务劳动增强孩子们的责任心,促进他们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总之,作为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参加家务劳动,让孩子尝试实践的滋味,既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又能为国家和社会造就合格的人才。
【摘要】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忽略孩子劳动意识培养的情况越来越突出。注重孩子从小参加劳务劳动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安排孩子参加劳动,注重量化好劳动强度,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惯;思想;量化;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三口之家,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结构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对后代劳动意识的培养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多数家长不愿自己孩子身上再次发生自己曾经经历的苦难,因此,对孩子过于保护和娇惯,让很多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孩子成为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 近年来,有人曾对长春等附近城区、近郊三十多所小学一至六年级,近二百个班一万多名小学生,以及二十所初、高中的一至三年级,近一万五千名学生进行“参加家务劳动”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参加家务劳动最多的是近郊农村小学,但也只占总数的32%;城市小学只有25%左右;初中、高中的学生更少的可怜,只有10%的学生会参加一些家务劳动。这些孩子在家劳动的内容,中学生以帮助家里搞搞卫生、整理内务最多,占总数的58%;其次是买粮买菜的,占总数的21%;排在第三位的是做饭,占总数的10%。他们做家务劳动的时间分别是,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为十分钟,星期天平均不到一小时,每周平均不到两小时。由于初、高中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任务,劳动时间远远赶不上小学生的劳动时间。 从统计上看,无论是劳动内容,还是劳动时间,孩子们在家里参加家务劳动太少的情况已十分惊人,有相当多的孩子在家里根本不参加劳动,天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孩子们参加家务劳动如此少,主要是一些家长和学校对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意义认识不够,没有正确理解参加家务劳动对孩子们品德形成、身体发育、学好功课的关系。有些家长对孩子总是娇惯溺爱,怕由于家务劳动会累坏了孩子们的身体;有些家长一心指望孩子能念书升学,怕干家务劳动会耽误了他们的学习;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孩子能学习好,将来能考上大学,做家长的哪怕天天给孩子们倒洗脚水,也会心甘情愿。 一、参加家务劳动,对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有着重要作用 俗话说“娇惯成逆子”。从古自今,无数事例证明:对那些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一心盼望孩子们早日成才的家长来说,这样做的结局只能是事与愿违。因此,对于家长来说正确对待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引导和鼓励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对于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有着重要的作用。 1.家务劳动可以使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增强他们刻苦学习的意志。我国著名革命领导人朱德曾说过:“我四五岁就在妈妈身边学着帮忙做事,到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还会背,连种地的活都参加。正是由于我从小受过生活的磨练,后来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才不怕困难并能克服困难。”;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还写道:“我应该感谢我的母亲,是她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又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从朱德身上使我们感悟到:母亲给予他的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可见,家务劳动对于一个人的成才、立业有着多么重大的作用。 2.家务劳动有助于孩子从小养成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和习惯。常言道:业精于勤,手是越用越巧。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凡是在家里没有接受过任何劳动经验的学生,不管国家机关如何努力教育他们,也不会获得熟练技巧,而会遇到各种失败,成为不好的工作者。”由此看来,家务劳动是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劳动与手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另外,对于整天忙于课业的孩子来说,从事必要的家务劳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过程。 二、现实生活中合理安排孩子的家务劳动 既然劳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去安排孩子的家务劳动呢? 1.注重思想意识培养。从家长本人做起,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务劳动意义的认识,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日程上有计划、合理的安排下去。把安排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同安排孩子的学习、作息时间统一起来。计划安排后,家长要做适当督促,帮助孩子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2.注重量化劳动强度,因地制宜。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要注意力所能及,因人因家庭条件而宜,不能损害孩子的健康,避免形式主义。孩子上学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家长如果把过多、过重的劳动压给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但也不能把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当作一种点缀,搞形式,这样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3.要全面发挥家务劳动对孩子的积极作用。家长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技巧,还要注意通过家务劳动增强孩子们的责任心,促进他们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总之,作为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参加家务劳动,让孩子尝试实践的滋味,既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又能为国家和社会造就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