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The Cognitive Practice Of City

姓名:王然

专业:城乡规划

学号:[1**********]4

指导教师:周华

目录

地点选择.............................................................................................................. 1实习目标.............................................................................................................. 1日程安排.............................................................................................................. 1实习内容.............................................................................................................. 21. 城市概况........................................................................................................... 2

1.1. 城市性质:.......................................................................................... 2

1.2. 城市规模:.......................................................................................... 2

1.3. 规划结构布局:.................................................................................. 2

2. 大型公共建筑及空间认知:........................................................................... 3

2.1城市市中心:——钟楼片区................................................................. 3

2.2城市商业中心:——小寨商圈............................................................. 5

2.3文体中心:——陕西省体育场............................................................. 6

2.4会展中心:——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7

2.5城市广场:——大雁塔北广场............................................................. 8

3. 西安居住区调研............................................................................................... 84. 城市景观特色................................................................................................. 105. 道路系统......................................................................................................... 126. 历史街区——西安书院门............................................................................. 13

五、认知实习总结.................................................................................................... 14一、二、三、四、

一、地点选择:

西安市,陕西省省会,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经107.40度—109.49度,北纬33.42度—34.45度,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等10区3县。南依秦岭,北濒渭河与黄土高原,交通畅达,区位优势明显,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同时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中国中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关中-天水经济带的核心。GDP据2013年统计结果显示为4884.13亿元。

除此之外,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历史悠久。西安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保留了相当多的历史遗迹,在城市规划布局上也传承了历史韵味,城市特色鲜明。

二、实习目标

1. 了解西安的基本概况、性质、规模和规划结构布局

2. 分析市中心、城市商业中心、文体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群体设计对功能与空间的处理手法

3. 比较西安城墙内旧居住区和新建居住区的功能结构、公共设施等的布局和处理手法

4. 城市景观特色构成、城市绿化,主要树种、建筑小品、雕塑、城市景观、环境状况、地方特色等

5. 大雁塔北广场、回民街的社会人文环境、功能组织及空间构成情况;

6. 城市道路系统、交通枢纽站点、道路断面设计、交叉口、停车场、车行及人行交通等概况

7. 调查历史街区现状及保护开发情况

三、日程安排日期

2015.7.21

2015.7.22—2015.7.23

2015.7.24

2015.7.25—2015.7.26

2015.7.27主要日程西安城市规划展览馆钟楼、小寨、大雁塔北广场、大唐通易坊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曲江池、大雁塔北广场资料搜集、朱雀大街等城市道路调研、小寨西安城墙内调研,回民聚居区、回坊、粉巷,

书院门,德福巷

2015.7.28

2015.7.29—2015.7.30

2015.7.31

2015.8.1—2015.8.3走访城墙内旧居住小区陕西省体育场、陕西省图书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调研资料整理

四、实习内容

1. 城市概况

1.1.城市性质: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

1.2.城市规模(至2020年)

西安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70.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规模为850.6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9.5%,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8.4万人。

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65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01.7平方米以内;主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9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92.73平方米左右。

1.3.规划结构布局:

城市布局形态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道路格局为“一高、一绕、两轴、三环、六纵、七横、八射线加旅游环境”。八水绕城和秦岭绿色屏障形成的山水城市格局将使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在西安市域范围内,

构建“一城、一轴、一环、多中心”的市域城镇空间

布局,形成主城区、中心城镇、镇三级城镇体系结构。

其中:“一城”为主城区;“一轴”为以陇海线为主

轴的城镇经济发展轴;“一环”为以关中环线为纽带

的城镇经济发展集群带;“多中心”为主城区外围的

中心城镇。

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功能各异的大九宫格局,而在

主城区范围内形成富有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特色的小

九宫格局。未来西安城市将按照九宫格局、虚实相当

的总体布局结构,在市域范围内,以以84平方公里

的唐长安城为中心,东面临潼,东南蓝田,南面长安,

西南周至、户县,西面咸阳,西北三原,北面高陵,

东北阎良。主城区与外围组团、新城之间以交通轴、

大遗址、生态林带、楔形绿地等为间隔,形成功能各

异、虚实相当的大九宫格局的布局模式。

2. 大型公共建筑及空间认知:

2.1城市市中心:——钟楼片区

2.1.1区位:

位于西安市碑林

区,以钟楼为中心,钟

楼环岛、东南西北四条

大街十字相交于此。钟

楼片区也是西安最大

的商业圈。

2.1.2功能分区:

南北大街以东主

要为商场及商业步行

街。钟楼的西南面为事

业单位和住宅区,西北

面为小吃街及回民生

活区,钟楼以北新城区

为陕西省政府及相关的行政单位所在。

2.1.3主要建筑及空间节点:

钟楼东南面为开元商城,东北面为中国邮政大楼,而与邮政大楼相对的是西南角的钟楼饭店,西北则是由张景秋大师设计的钟鼓楼广场、鼓楼以及地下的世

纪金花商场。

①钟楼:

钟楼建于明朝,初建时与鼓楼相对,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楼上挂有一大钟,古时用于报警时,故名“钟楼”。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现在钟楼已成为西安地标性建筑,交通组织以钟楼为环岛,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参观钟楼的行人走地下通道从地下进入钟楼。钟楼的照明方案经陕西省照明协会多次讨论修改,最后形成如今的美丽夜景。

②鼓楼:

鼓楼位于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朝,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鼓楼旁还有回民街等特色小吃步行街。

③钟鼓楼广场:

钟鼓楼之间为张锦秋大师设计的钟鼓楼广场,广场主要由树池、草坪和铺装组成,造型简洁,广场上有一玻璃的锥形喷泉,为地下的世纪金花商场的采光顶。广场周边有商业街、停车场、休闲娱乐场所等。

钟鼓楼广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初建时将阻碍在钟鼓楼之间的杂乱建筑拆除,使钟鼓楼可以相互观望相互联系,成为了西安市一大景观。钟鼓楼广场是一项古迹保护与旧城更新的综合性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以晨钟暮鼓这一主题向

古今双向延伸,在空间处理上吸取中国传统空间组景经验,与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理论相结合,为古城西安提供了一个“城市客厅”。

2.1.4空间特点:

西安市中心为十字交叉路口,而钟楼立于交叉点上,不仅对东西南北大街进行了分隔、形成对景,更扩大了城市中心规模、增加了古城韵味。钟鼓楼广场的修建也极好的连动了空间,并成为市中心一景。

2.1.5基于城市中心的思考:

①城市中心位置选择:利用原有基础,以旧城中心为城市中心。

②中心的交通组织:考虑到旧城的规模限制,西安市在钟楼的交通组织上利用了立体交通(地面车行道、地下人行盘道)使人车分离,优化了城市中心交通。

③城市中心的构成:建筑物类型较为丰富,有钟鼓楼广场作为休闲集散空间,建筑物颜色除钟鼓楼等特色古建保持其本身颜色外,其余建筑以土黄、灰色、赭石色为主。

④钟楼片区不仅满足了活动功能的要求,还满足了精神心理的需要,具有西安独特的气息和吸引力,并成为全市的标识性地区。

2.2城市商业中心:——以小寨商圈为例

2.2.1区位:

小寨位于西安市雁塔区,西安中轴线上。狭义的小寨指北起南二环,南至纬二街,东至翠华路,西至朱雀大街的区域。

广义的为更大的泛城南商圈。

2.2.2功能分区:

小寨商圈以南二环沿线、小寨东西路延

伸线和长安南路为主的“干”字形商业、服

务业发展主框架。功能分别定位为商务文教

区、创意产业区、卫生文教区、商务会展区、

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区、商业购物金融区

等六大分区(见右图)。小寨周边,名胜古

迹、大学众多,被誉为西安最具青春活力的

商圈。

2.2.3主要建筑:

小寨商圈内有众多商业、餐饮等建筑,

除此之外,小寨商圈内还有大兴善寺、省历史博物馆、大雁塔等旅游景点,人文历史条件得天独厚。

2.2.4空间特点:

商业建筑林立,交叉路口设人行天桥,避免了车流与人流的冲突,赛格购物中心前小型的商业广场,起到了聚集人气、举办小型活动的作用。地铁二号线从地下穿过,提高了商圈的可达性。大型的停车场解决了商业圈车辆停放问题。

2.2.5基于小寨商业圈的思考:

①小寨商业区主要建筑为商场和写字

楼,商业氛围浓厚、成街成坊发展。

②沿主街有四个商业广场,空间均较为

局促,以铺装为主题,缺乏绿化景观设计。

③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的7、8层为停车

场、金莎国际为地下停车场,附属于新建商

场、写字楼的停车场大大解决了商业圈的停

车问题。

④交通采用人车分流,十字路口地上设人行天桥,地下为地下通道和地铁站。利于交通管理组织,减轻车道拥堵,方便行人通行。

2.3文体中心:——陕西省体育场

2.3.1陕西省体育场:

1) 区位:

陕西省体育场位于西安市碑林区二环南路以

北,长安立交西北角,紧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东

邻地铁二号线,西接朱雀大街。张锦秋参与设计。

2) 功能分区:

总平面功能分区明确。观众、运动员活动与辅

助设施之间联系方面,又互不干扰。观众停车场设

在规划次要干道靠管区南侧,即使人流、车流分开,也减少对干道交通的干扰。陕西省体育场主要包括六个分区:①可容纳50100名观众的足球田径场。②可容纳2500个展位的陕西国际展览中心展区。③可容纳400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场。

④商务写字楼区。⑤技术及办公用房区。⑥多功能健身区。体育场有12个观众入口,42个看台,看台以逆时针方向分为A、B、C、D、E、F、G、H八段,看台入口序号由西看台反时针方向依次排号。观众从室外入口进入二楼休息厅,再进入看台观众席。

3) 空间特点:

整个建筑物为椭圆型钢筋框架结构,是多功

能大型综合场馆。占地面积48864平方米。场内

建有符合国际田联比赛要求的塑胶跑道及标准草

地足球场,现为中国国家足球队的固定主场之一。

体育场配套设施较完善,成功举办过多次体育比

赛、演唱会等大型活动。馆外现状较为凌乱,小

商铺众多。

2.4会展中心:——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2.4.1区位: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在西安市曲江新区

内,位于长安南路和会展路交汇处,电视塔东面

隔街相望,西临陕西电视塔、东临西安国际会议

中心。

2.4.2功能分区:

整个展馆共分为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一层展区展览面积10600平方米,可分隔为三个

独立展厅,一层中央厅4700平方米,净高度20

米。可满足各类特展的搭建需求,中心拥有300

平方米多功能厅一间,配备佳能投影仪,音响设

备可容纳250-300人召开各类会议,小会议室及

贵宾室各两间。中心展厅净高23米、整个展馆共

安装自动扶梯10部、货运电梯2部、客运电梯4

部、均可直达各楼层。展馆二层设专业会议室、

豪华贵宾室6间,总面积约800平方米。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的室外广场占地面积

80000平方米,可容纳300辆汽车的停车场、城市

绿化带和大型雾状喷泉、别具一格的照明设施。

风景靓丽、气势恢弘,适于举办国际性、全国性

的大中型展览活动。

2.4.3建筑概况:

曲江国际会展中心A、B 馆采用圆筒式钢结构

屋架,结构轻盈、形式独特。A馆造型像鲲鹏展翅。B馆山墙为玻璃幕墙。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26000平方米,可设置国际准展位1200—1400个。中心造型新颖、外观宏伟,展馆主体外观造型似鲲鹏展翅,隐喻西安城市经济建设的腾飞。

2.4.4展馆现状:

曲江会展中心承办了大量展览如食品博览会、住博会等等,

会展中心的大广

场还可用于其他大型活动举办如台湾士林夜市。

2.5城市广场:——大雁塔北广场

2.5.1区位:

大雁塔北广场位于雁塔区,北起雁塔路南

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

广场西路。大雁塔北广场初期是政府为刺激城市

发展而建,事实证明,大雁塔北广场成功聚集人

气、提升地价,为招商引资及周边片区的城市化

做出极大贡献。

2.5.2功能分区:

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中轴的东西向依次是绿植铺地,雕塑小品,商业建筑区,两边对称,宏观大气。

2.5.3空间特点:

以大雁塔为中轴,北铺九级水台,

延伸至北面喷水池。由北南望,大雁塔

的气势被凸显出来。广场南北高差9米,

台阶分9级,每级五步,形成对大雁塔

膜拜的形式。广场的划分构想建立在大

唐的里坊设计之上。里坊是唐长安城的

基本构成单位,形状规整具有高度理

性。以27m×27m的小广场为基本单位

将中心水池的东西两侧皆划分为南北9

行、东西2列、共36个小广场。每个

小广场象征1个“里坊”单位,并配置

坐椅,赋予主题,创造出供游人交往、

休憩的空间。

2.5.4基于大雁塔北广场的思考:

①作为大雁塔的前广场,观赏大雁

塔的视线和视角良好,广场尺度宏大,

雕塑、喷泉、石刻等环境设施丰富。②大雁塔北广场形状为长方形,两旁建筑以商业为主,高度相当,屋顶轮廓线统一,具有较好的围合感。③广场上装饰文化气息浓厚,从写有诗句的灯柱、铺砖、座椅到雕塑、栏杆、景墙,都充满了唐朝文化氛围。④广场主体大型的喷泉,聚集了人气、恢弘了广场的气势,带动了周边地块的价值。但由于喷泉及两侧商业的布局,大雁塔北广场缺乏幽静的区域。就大雁塔本身这个清修之地来说,环境过于嘈杂。

3. 西安居住区调研

陕西省居住区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北方,板式楼多以南北向布置,利于日照。

日照间距系数为0.35,所以西安居住区在间距上比

南方居住区间距大。

在城墙内的住区多为家属院或单栋住宅楼形

式,除个别较有规模的新建小区外,大部分居住建

筑为右图所示,多层砖混结构,楼间距狭窄,在小

区规划方面并没有经过太多的设计,小区内没有绿

化,环境质量较低,造成现有空间较为散乱,楼与

楼之间所剩区域也只满足居民的通行。

与城墙内旧居住区相比,城墙外的新建居住区配套设施完善、空间更为合理。本次调研居住小区,以西安市兴盛园小区为例,由于小区在周边小学、中学的辐射范围内,故小区内只设置幼儿园即可。

3.1区位:

兴盛园小区位于西安未央区,贞观路与凤城五

路十字东南角。周边分布有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

国家遗址公园、汉城湖等遗址保护公园,距西安市

行政中心仅一千米。该小区由中国西北建筑设计研

究院设计。

3.2建设情况:

兴盛园小区建设高层小高层住宅楼共计28栋,幼儿园一所及其他商业会所用房,主要建筑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为50万平方米,绿地率43.13%,容积率2.85。地下人防建筑面积3.23万平方米。

3.3小区特点:

①规划结构:小区规划结构

为“两轴一心”,以小区中心的

广场为一心,南北、东西展开两

条主轴,小区以南北轴线为对称

轴,建筑对称布局。东西轴线为

小区的主要步行轴。

②道路交通:小区设计采用

人车分流,主次入口旁均设有地

下车库入口。小区路网为内环式

路网,东西南北两条步行主轴线

与内环路交叉形成“两轴一环”,

交通组织合理、可达性良好。省

去了组团路,整个小区的路网由小区路及宅间路组成。

③公建配套:小区中心西侧建有一幼儿园,规范300米服务半径满足小区居民使用。商业建筑主要分布于小区南北两侧,可以覆盖小区。小区内还有健身设施、娱乐设施等休闲活动场地。

④绿化景观:南北轴线为小区的主要景观轴线,串联了竹林步道、水上小桥、中央喷泉、廊庭山丘等景观节点。小区中心为小区景观中心。小区植物配置丰富

多样,有层次感。

3.4调研思考:

①小区布局方面有明确中心,道路、建筑围绕中心展开,东西对称,建筑朝向规整,道路十字交叉,类似西安城市道路系统,符合西安地域特色和市民生活习惯。

②建筑高度为南低北高,主要由于地理气候原因,北面的高层可以挡住冬季的寒风,而日照来向为南。

③调研发现小区原先设计的阳台为室外阳台,由于西安风沙灰尘较大,此设计不适应于西安气候情况,大部分阳台已被住户自行改为室内阳台。盲目追求立面效果或直接照搬其他模式的设计是值得思量的。设计应因地制宜,尤其是居住建筑的实用与宜居是最重要的。

4. 城市景观特色

4.1西安色调:

西安的主色调为土黄、赭石、灰色。

土黄色:令人感到平和、稳重,是典型的关中地方色彩。

赭石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建筑庄重、高贵、典雅的形象,现代建筑中应用赭石色不但符合西安厚重的历史氛围,而且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建筑。

灰色: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存建筑,这些建筑中灰色所占比重很大,如西安城墙、明清传统民居等。灰色让人感到厚重、沉稳,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符合西安的古都特色。

4.2仿古街道:

西安有多条仿古街道,如大雁塔南广场以南的

大唐不夜城,还有大唐通易坊等等,都是以唐风为

主,新建的仿古商业街。

城墙内的西大街也是如此改建而成,沿街建筑

形式、色彩、材料以及景观灯的选择和建设都突出

仿唐建筑的风格,形成了富有历史特色的街区。街

上有时代百盛店、中港城、银泰、五环等大型购物商场。还有牌匾、戏装道具、

小百货等商品的集中商场,沿街的商铺也都非常有特色。让人感受到现代商贸与古代建筑的融合与碰撞。

4.3遗址公园

西安景观依附于西安的遗址古迹等,修建了众多广

场公园,如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汉城湖公园、唐

城墙遗址公园和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将历史遗产保护与

开发巧妙结合,使西安的城市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对于

提升城市品位和传承历史文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景区内地面建筑以遗址为主,树荫较少,

比较空旷,保留原先宫殿的夯土台,使遗址作为公园内

的景观而存在。在夯土台旁设置复原模型,游客市民可

以了解遗址曾经的辉煌。

4.4小品雕塑

西安的古都特色还体现在它的小品、雕塑等方面,

从大雁塔广场写有诗文的灯柱、雕刻唐诗或图案的石柱

景墙、吟诗的诗人雕像等,到大唐不夜城的各类故事雕

塑等,都在述说着西安的历史、回忆着盛唐的繁荣。这

些小品雕塑,让整个城市一直处在一种浓郁的人文历史

氛围中。

大唐不夜城以大雁塔为依托,北起玄奘广场、南至

唐城墙遗址公园、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贯穿

玄奘广场、贞观文化广场、开元庆典广场三个主题广场,

六个仿唐街区和西安音乐厅、西安大剧院、曲江电影城、

陕西艺术家展廊四大文化建筑,南北长1500米,东西

宽480米。大唐不夜城有众多雕塑,万国来朝雕塑、武

后行从雕塑还有唐历史文化浮雕柱等。通过浮雕或雕塑

讲述和展现大唐的历史事件、文化繁荣等。

4.5植栽

西安的适宜植物有法桐、柳树、刺槐等。西安的市花为石榴花,市树为中国槐。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法桐、国槐、石榴花。

法桐:三球悬铃木,又叫裂叶悬铃木、鸠摩罗什树,悬铃木属落叶大乔木,是二球悬铃木的亲本,高可达30米,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其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

国槐:树型高大,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喜光而稍耐荫。能适应较冷气候。根深而发达。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至石灰性及轻度盐碱土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抗风,也耐干旱、瘠薄,尤

其能适应城市土壤板结等不良环境条件。但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石榴花: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的花,为石榴属植物,石榴树干灰褐色。喜阳光充足和干燥环境,耐寒,耐干旱,不耐水涝,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有营养的沙壤土最好。

5. 道路系统

5.1

城市道路系统:

西安城市路网格局是城市快速环路结合方格路网,目前建成的城市快速路有二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轨道交通目前畅通的为地铁一、二号线,一号线连接东西,二号线连接南北。西安以东西五路、南北大街为两轴,围绕明城墙的一环路、二环路和三环路为三环。太华、太平、太白、太乙路延伸线及环南、环北路的东西延伸线为八条放射线的“两轴、三环、八线”城市道路网主骨架。

一环路内的道路为西安旧城区(也是西安核心区)道路,车辆较多、路况较为拥挤,为慢速模式。明城墙内以“三纵三横”为道路网的主要骨架,各城门进行加固,成为车辆进出城墙

内老城区的通道。一环线与

二环线其间道路网功能起

到城市内、外交通流的连通

性和疏解性作用,以二条轴

线、八条射线为道路网主骨

架起连通性作用。右表为西

安道路现状统计表,明城墙

内的路网密度明显大于城

墙外,并且调研中发现城墙

内群体住宅建筑规模较城外新建住区规模小,故支路众多,路网密度大。

5.2城市道路断面:

5.2.1城市主干道断面:

西安城市主干道以双向六车道和以朱雀大街为例,双向八车道,三块板形式,

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离。示意图如下:

长安大学城乡规划

王然

5.2.2城市次要道路断面:

以丈八东路为例,双向四车道,四块板形式,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离。如下:

5.3基于西安道路系统现状的思考:

通过调研发现,西安中心城区的中轴线、主要干道的道路容易发生拥堵,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时,二环三环城市快速路甚至也无法畅通。建议西安可以发展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如BRT,使人们的公共出行方式有更多便捷的选择,一方面可以提高道路传输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私家车出行、缓解道路拥挤。6. 历史街区——以西安书院门为例

6.1区位:

西安书院门是指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位于西安市钟楼以南,西临南大街,东与柏树林街相连,北与东木头市,南以南门古城墙毗邻。

6.2历史沿革:

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

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明代

工部尚书冯从吾被革职回家,潜心研究易理,在

宝庆寺讲学。后来又拉上陕西当时的最高行政长

官汪可受,进行"联镳会讲",来听讲的人足有几

千人,所以从此把那个地方修了一所书院,就是关中书院。

关中地区明代以后的历届科举考试都在这里进行,应试者就在这条街上食宿,温习功课。解放前,书院门经过几百年的风霜雨雪,两旁的酒肆、茶房、店铺已荡然无存。房屋破败、街容陈旧,与近在咫尺的碑林博物馆极不相称。

1990年8月,碑林区政府开始对书院门进行大规模改造。1991年6月,书院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当年十月,这条古文化街旧貌换新颜。改造后的书院门恢复了昔日的文化色彩,厚重、有力的颜体街名使街西的牌坊与街内的建筑浑然一体。于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这幅楹联便也名副其实。

6.3街区现状:

书院门的牌楼下是一条街道,青石板铺成,

路两旁是一些仿古建筑,建筑里面是一些店铺—

—卖湖笔端砚、名人字画、古籍等。路两边也有

卖笔墨纸砚、刻章的小贩,移动的摊位都是红漆

的木车,与两旁建筑的门窗相似。偶尔能看到路

边有能人在玩弄古乐或书写字画,街内还有陕西

省书法家协会等,整个街道充满艺术、书香气息。

长安大学城乡规划王然

关山书院存在于这条街的中段,现在仍作为学校在使用。由于西安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来,书院门的商业氛围也越加严重。但从书院门往远走,周边未开发的街巷,虽然没有书院门的建筑那样统一,甚至有些混乱,却仍留存了一些古城的味道。

五、认知实习总结

首先,将本次实习主要收获汇总如下:一、对于城市的中心区,不仅有经济地位和交通区位等硬实力,城市的标志物或历史氛围等人文因素,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市民荣誉感的重要因素;此外,人流密集的市中心虽然寸土寸金,但保留一片供人群集散的广场,能给人更好的空间感受。二、城市商业区的停车问题和人车流线的分离,在规划时就应设计好,商业中心的开放性空间也很重要。

三、城市广场的设计上,规模宏大固然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不能让商业占据了广场的全部,在功能划分时要考虑动静区的分隔。四、城市特色,有特色的城市便有了发展的主题,城市的各个方面就显得更有联系。小到一个设计也是如此,有了特色和主题,不论细节还是宏观,就都有了处理的依据。五、公共交通,城市要想使道路变得高效,仅仅靠拓宽道路或提高道路密度是不够的,还要让公共交通方式变得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本次对西安的认知,是目前为止对一个城市最全面地认知和感受的一次经历,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我认为感受城市、分析城市、认识城市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认知实习过程中,从思路的整理、资料的收集筛选、实践的安排到最后论文的汇总,每一个阶段都有收获。通过认知城市各个功能区特点,感知城市的历史与发展,在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定会更有自己的理念和原则。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The Cognitive Practice Of City

姓名:王然

专业:城乡规划

学号:[1**********]4

指导教师:周华

目录

地点选择.............................................................................................................. 1实习目标.............................................................................................................. 1日程安排.............................................................................................................. 1实习内容.............................................................................................................. 21. 城市概况........................................................................................................... 2

1.1. 城市性质:.......................................................................................... 2

1.2. 城市规模:.......................................................................................... 2

1.3. 规划结构布局:.................................................................................. 2

2. 大型公共建筑及空间认知:........................................................................... 3

2.1城市市中心:——钟楼片区................................................................. 3

2.2城市商业中心:——小寨商圈............................................................. 5

2.3文体中心:——陕西省体育场............................................................. 6

2.4会展中心:——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7

2.5城市广场:——大雁塔北广场............................................................. 8

3. 西安居住区调研............................................................................................... 84. 城市景观特色................................................................................................. 105. 道路系统......................................................................................................... 126. 历史街区——西安书院门............................................................................. 13

五、认知实习总结.................................................................................................... 14一、二、三、四、

一、地点选择:

西安市,陕西省省会,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经107.40度—109.49度,北纬33.42度—34.45度,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等10区3县。南依秦岭,北濒渭河与黄土高原,交通畅达,区位优势明显,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同时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中国中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关中-天水经济带的核心。GDP据2013年统计结果显示为4884.13亿元。

除此之外,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历史悠久。西安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保留了相当多的历史遗迹,在城市规划布局上也传承了历史韵味,城市特色鲜明。

二、实习目标

1. 了解西安的基本概况、性质、规模和规划结构布局

2. 分析市中心、城市商业中心、文体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群体设计对功能与空间的处理手法

3. 比较西安城墙内旧居住区和新建居住区的功能结构、公共设施等的布局和处理手法

4. 城市景观特色构成、城市绿化,主要树种、建筑小品、雕塑、城市景观、环境状况、地方特色等

5. 大雁塔北广场、回民街的社会人文环境、功能组织及空间构成情况;

6. 城市道路系统、交通枢纽站点、道路断面设计、交叉口、停车场、车行及人行交通等概况

7. 调查历史街区现状及保护开发情况

三、日程安排日期

2015.7.21

2015.7.22—2015.7.23

2015.7.24

2015.7.25—2015.7.26

2015.7.27主要日程西安城市规划展览馆钟楼、小寨、大雁塔北广场、大唐通易坊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曲江池、大雁塔北广场资料搜集、朱雀大街等城市道路调研、小寨西安城墙内调研,回民聚居区、回坊、粉巷,

书院门,德福巷

2015.7.28

2015.7.29—2015.7.30

2015.7.31

2015.8.1—2015.8.3走访城墙内旧居住小区陕西省体育场、陕西省图书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调研资料整理

四、实习内容

1. 城市概况

1.1.城市性质: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

1.2.城市规模(至2020年)

西安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70.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规模为850.6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9.5%,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8.4万人。

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65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01.7平方米以内;主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9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92.73平方米左右。

1.3.规划结构布局:

城市布局形态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道路格局为“一高、一绕、两轴、三环、六纵、七横、八射线加旅游环境”。八水绕城和秦岭绿色屏障形成的山水城市格局将使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在西安市域范围内,

构建“一城、一轴、一环、多中心”的市域城镇空间

布局,形成主城区、中心城镇、镇三级城镇体系结构。

其中:“一城”为主城区;“一轴”为以陇海线为主

轴的城镇经济发展轴;“一环”为以关中环线为纽带

的城镇经济发展集群带;“多中心”为主城区外围的

中心城镇。

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功能各异的大九宫格局,而在

主城区范围内形成富有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特色的小

九宫格局。未来西安城市将按照九宫格局、虚实相当

的总体布局结构,在市域范围内,以以84平方公里

的唐长安城为中心,东面临潼,东南蓝田,南面长安,

西南周至、户县,西面咸阳,西北三原,北面高陵,

东北阎良。主城区与外围组团、新城之间以交通轴、

大遗址、生态林带、楔形绿地等为间隔,形成功能各

异、虚实相当的大九宫格局的布局模式。

2. 大型公共建筑及空间认知:

2.1城市市中心:——钟楼片区

2.1.1区位:

位于西安市碑林

区,以钟楼为中心,钟

楼环岛、东南西北四条

大街十字相交于此。钟

楼片区也是西安最大

的商业圈。

2.1.2功能分区:

南北大街以东主

要为商场及商业步行

街。钟楼的西南面为事

业单位和住宅区,西北

面为小吃街及回民生

活区,钟楼以北新城区

为陕西省政府及相关的行政单位所在。

2.1.3主要建筑及空间节点:

钟楼东南面为开元商城,东北面为中国邮政大楼,而与邮政大楼相对的是西南角的钟楼饭店,西北则是由张景秋大师设计的钟鼓楼广场、鼓楼以及地下的世

纪金花商场。

①钟楼:

钟楼建于明朝,初建时与鼓楼相对,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楼上挂有一大钟,古时用于报警时,故名“钟楼”。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现在钟楼已成为西安地标性建筑,交通组织以钟楼为环岛,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参观钟楼的行人走地下通道从地下进入钟楼。钟楼的照明方案经陕西省照明协会多次讨论修改,最后形成如今的美丽夜景。

②鼓楼:

鼓楼位于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朝,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鼓楼旁还有回民街等特色小吃步行街。

③钟鼓楼广场:

钟鼓楼之间为张锦秋大师设计的钟鼓楼广场,广场主要由树池、草坪和铺装组成,造型简洁,广场上有一玻璃的锥形喷泉,为地下的世纪金花商场的采光顶。广场周边有商业街、停车场、休闲娱乐场所等。

钟鼓楼广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初建时将阻碍在钟鼓楼之间的杂乱建筑拆除,使钟鼓楼可以相互观望相互联系,成为了西安市一大景观。钟鼓楼广场是一项古迹保护与旧城更新的综合性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以晨钟暮鼓这一主题向

古今双向延伸,在空间处理上吸取中国传统空间组景经验,与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理论相结合,为古城西安提供了一个“城市客厅”。

2.1.4空间特点:

西安市中心为十字交叉路口,而钟楼立于交叉点上,不仅对东西南北大街进行了分隔、形成对景,更扩大了城市中心规模、增加了古城韵味。钟鼓楼广场的修建也极好的连动了空间,并成为市中心一景。

2.1.5基于城市中心的思考:

①城市中心位置选择:利用原有基础,以旧城中心为城市中心。

②中心的交通组织:考虑到旧城的规模限制,西安市在钟楼的交通组织上利用了立体交通(地面车行道、地下人行盘道)使人车分离,优化了城市中心交通。

③城市中心的构成:建筑物类型较为丰富,有钟鼓楼广场作为休闲集散空间,建筑物颜色除钟鼓楼等特色古建保持其本身颜色外,其余建筑以土黄、灰色、赭石色为主。

④钟楼片区不仅满足了活动功能的要求,还满足了精神心理的需要,具有西安独特的气息和吸引力,并成为全市的标识性地区。

2.2城市商业中心:——以小寨商圈为例

2.2.1区位:

小寨位于西安市雁塔区,西安中轴线上。狭义的小寨指北起南二环,南至纬二街,东至翠华路,西至朱雀大街的区域。

广义的为更大的泛城南商圈。

2.2.2功能分区:

小寨商圈以南二环沿线、小寨东西路延

伸线和长安南路为主的“干”字形商业、服

务业发展主框架。功能分别定位为商务文教

区、创意产业区、卫生文教区、商务会展区、

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区、商业购物金融区

等六大分区(见右图)。小寨周边,名胜古

迹、大学众多,被誉为西安最具青春活力的

商圈。

2.2.3主要建筑:

小寨商圈内有众多商业、餐饮等建筑,

除此之外,小寨商圈内还有大兴善寺、省历史博物馆、大雁塔等旅游景点,人文历史条件得天独厚。

2.2.4空间特点:

商业建筑林立,交叉路口设人行天桥,避免了车流与人流的冲突,赛格购物中心前小型的商业广场,起到了聚集人气、举办小型活动的作用。地铁二号线从地下穿过,提高了商圈的可达性。大型的停车场解决了商业圈车辆停放问题。

2.2.5基于小寨商业圈的思考:

①小寨商业区主要建筑为商场和写字

楼,商业氛围浓厚、成街成坊发展。

②沿主街有四个商业广场,空间均较为

局促,以铺装为主题,缺乏绿化景观设计。

③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的7、8层为停车

场、金莎国际为地下停车场,附属于新建商

场、写字楼的停车场大大解决了商业圈的停

车问题。

④交通采用人车分流,十字路口地上设人行天桥,地下为地下通道和地铁站。利于交通管理组织,减轻车道拥堵,方便行人通行。

2.3文体中心:——陕西省体育场

2.3.1陕西省体育场:

1) 区位:

陕西省体育场位于西安市碑林区二环南路以

北,长安立交西北角,紧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东

邻地铁二号线,西接朱雀大街。张锦秋参与设计。

2) 功能分区:

总平面功能分区明确。观众、运动员活动与辅

助设施之间联系方面,又互不干扰。观众停车场设

在规划次要干道靠管区南侧,即使人流、车流分开,也减少对干道交通的干扰。陕西省体育场主要包括六个分区:①可容纳50100名观众的足球田径场。②可容纳2500个展位的陕西国际展览中心展区。③可容纳400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场。

④商务写字楼区。⑤技术及办公用房区。⑥多功能健身区。体育场有12个观众入口,42个看台,看台以逆时针方向分为A、B、C、D、E、F、G、H八段,看台入口序号由西看台反时针方向依次排号。观众从室外入口进入二楼休息厅,再进入看台观众席。

3) 空间特点:

整个建筑物为椭圆型钢筋框架结构,是多功

能大型综合场馆。占地面积48864平方米。场内

建有符合国际田联比赛要求的塑胶跑道及标准草

地足球场,现为中国国家足球队的固定主场之一。

体育场配套设施较完善,成功举办过多次体育比

赛、演唱会等大型活动。馆外现状较为凌乱,小

商铺众多。

2.4会展中心:——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2.4.1区位: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在西安市曲江新区

内,位于长安南路和会展路交汇处,电视塔东面

隔街相望,西临陕西电视塔、东临西安国际会议

中心。

2.4.2功能分区:

整个展馆共分为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一层展区展览面积10600平方米,可分隔为三个

独立展厅,一层中央厅4700平方米,净高度20

米。可满足各类特展的搭建需求,中心拥有300

平方米多功能厅一间,配备佳能投影仪,音响设

备可容纳250-300人召开各类会议,小会议室及

贵宾室各两间。中心展厅净高23米、整个展馆共

安装自动扶梯10部、货运电梯2部、客运电梯4

部、均可直达各楼层。展馆二层设专业会议室、

豪华贵宾室6间,总面积约800平方米。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的室外广场占地面积

80000平方米,可容纳300辆汽车的停车场、城市

绿化带和大型雾状喷泉、别具一格的照明设施。

风景靓丽、气势恢弘,适于举办国际性、全国性

的大中型展览活动。

2.4.3建筑概况:

曲江国际会展中心A、B 馆采用圆筒式钢结构

屋架,结构轻盈、形式独特。A馆造型像鲲鹏展翅。B馆山墙为玻璃幕墙。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26000平方米,可设置国际准展位1200—1400个。中心造型新颖、外观宏伟,展馆主体外观造型似鲲鹏展翅,隐喻西安城市经济建设的腾飞。

2.4.4展馆现状:

曲江会展中心承办了大量展览如食品博览会、住博会等等,

会展中心的大广

场还可用于其他大型活动举办如台湾士林夜市。

2.5城市广场:——大雁塔北广场

2.5.1区位:

大雁塔北广场位于雁塔区,北起雁塔路南

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

广场西路。大雁塔北广场初期是政府为刺激城市

发展而建,事实证明,大雁塔北广场成功聚集人

气、提升地价,为招商引资及周边片区的城市化

做出极大贡献。

2.5.2功能分区:

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中轴的东西向依次是绿植铺地,雕塑小品,商业建筑区,两边对称,宏观大气。

2.5.3空间特点:

以大雁塔为中轴,北铺九级水台,

延伸至北面喷水池。由北南望,大雁塔

的气势被凸显出来。广场南北高差9米,

台阶分9级,每级五步,形成对大雁塔

膜拜的形式。广场的划分构想建立在大

唐的里坊设计之上。里坊是唐长安城的

基本构成单位,形状规整具有高度理

性。以27m×27m的小广场为基本单位

将中心水池的东西两侧皆划分为南北9

行、东西2列、共36个小广场。每个

小广场象征1个“里坊”单位,并配置

坐椅,赋予主题,创造出供游人交往、

休憩的空间。

2.5.4基于大雁塔北广场的思考:

①作为大雁塔的前广场,观赏大雁

塔的视线和视角良好,广场尺度宏大,

雕塑、喷泉、石刻等环境设施丰富。②大雁塔北广场形状为长方形,两旁建筑以商业为主,高度相当,屋顶轮廓线统一,具有较好的围合感。③广场上装饰文化气息浓厚,从写有诗句的灯柱、铺砖、座椅到雕塑、栏杆、景墙,都充满了唐朝文化氛围。④广场主体大型的喷泉,聚集了人气、恢弘了广场的气势,带动了周边地块的价值。但由于喷泉及两侧商业的布局,大雁塔北广场缺乏幽静的区域。就大雁塔本身这个清修之地来说,环境过于嘈杂。

3. 西安居住区调研

陕西省居住区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北方,板式楼多以南北向布置,利于日照。

日照间距系数为0.35,所以西安居住区在间距上比

南方居住区间距大。

在城墙内的住区多为家属院或单栋住宅楼形

式,除个别较有规模的新建小区外,大部分居住建

筑为右图所示,多层砖混结构,楼间距狭窄,在小

区规划方面并没有经过太多的设计,小区内没有绿

化,环境质量较低,造成现有空间较为散乱,楼与

楼之间所剩区域也只满足居民的通行。

与城墙内旧居住区相比,城墙外的新建居住区配套设施完善、空间更为合理。本次调研居住小区,以西安市兴盛园小区为例,由于小区在周边小学、中学的辐射范围内,故小区内只设置幼儿园即可。

3.1区位:

兴盛园小区位于西安未央区,贞观路与凤城五

路十字东南角。周边分布有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

国家遗址公园、汉城湖等遗址保护公园,距西安市

行政中心仅一千米。该小区由中国西北建筑设计研

究院设计。

3.2建设情况:

兴盛园小区建设高层小高层住宅楼共计28栋,幼儿园一所及其他商业会所用房,主要建筑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为50万平方米,绿地率43.13%,容积率2.85。地下人防建筑面积3.23万平方米。

3.3小区特点:

①规划结构:小区规划结构

为“两轴一心”,以小区中心的

广场为一心,南北、东西展开两

条主轴,小区以南北轴线为对称

轴,建筑对称布局。东西轴线为

小区的主要步行轴。

②道路交通:小区设计采用

人车分流,主次入口旁均设有地

下车库入口。小区路网为内环式

路网,东西南北两条步行主轴线

与内环路交叉形成“两轴一环”,

交通组织合理、可达性良好。省

去了组团路,整个小区的路网由小区路及宅间路组成。

③公建配套:小区中心西侧建有一幼儿园,规范300米服务半径满足小区居民使用。商业建筑主要分布于小区南北两侧,可以覆盖小区。小区内还有健身设施、娱乐设施等休闲活动场地。

④绿化景观:南北轴线为小区的主要景观轴线,串联了竹林步道、水上小桥、中央喷泉、廊庭山丘等景观节点。小区中心为小区景观中心。小区植物配置丰富

多样,有层次感。

3.4调研思考:

①小区布局方面有明确中心,道路、建筑围绕中心展开,东西对称,建筑朝向规整,道路十字交叉,类似西安城市道路系统,符合西安地域特色和市民生活习惯。

②建筑高度为南低北高,主要由于地理气候原因,北面的高层可以挡住冬季的寒风,而日照来向为南。

③调研发现小区原先设计的阳台为室外阳台,由于西安风沙灰尘较大,此设计不适应于西安气候情况,大部分阳台已被住户自行改为室内阳台。盲目追求立面效果或直接照搬其他模式的设计是值得思量的。设计应因地制宜,尤其是居住建筑的实用与宜居是最重要的。

4. 城市景观特色

4.1西安色调:

西安的主色调为土黄、赭石、灰色。

土黄色:令人感到平和、稳重,是典型的关中地方色彩。

赭石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建筑庄重、高贵、典雅的形象,现代建筑中应用赭石色不但符合西安厚重的历史氛围,而且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建筑。

灰色: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存建筑,这些建筑中灰色所占比重很大,如西安城墙、明清传统民居等。灰色让人感到厚重、沉稳,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符合西安的古都特色。

4.2仿古街道:

西安有多条仿古街道,如大雁塔南广场以南的

大唐不夜城,还有大唐通易坊等等,都是以唐风为

主,新建的仿古商业街。

城墙内的西大街也是如此改建而成,沿街建筑

形式、色彩、材料以及景观灯的选择和建设都突出

仿唐建筑的风格,形成了富有历史特色的街区。街

上有时代百盛店、中港城、银泰、五环等大型购物商场。还有牌匾、戏装道具、

小百货等商品的集中商场,沿街的商铺也都非常有特色。让人感受到现代商贸与古代建筑的融合与碰撞。

4.3遗址公园

西安景观依附于西安的遗址古迹等,修建了众多广

场公园,如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汉城湖公园、唐

城墙遗址公园和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将历史遗产保护与

开发巧妙结合,使西安的城市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对于

提升城市品位和传承历史文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景区内地面建筑以遗址为主,树荫较少,

比较空旷,保留原先宫殿的夯土台,使遗址作为公园内

的景观而存在。在夯土台旁设置复原模型,游客市民可

以了解遗址曾经的辉煌。

4.4小品雕塑

西安的古都特色还体现在它的小品、雕塑等方面,

从大雁塔广场写有诗文的灯柱、雕刻唐诗或图案的石柱

景墙、吟诗的诗人雕像等,到大唐不夜城的各类故事雕

塑等,都在述说着西安的历史、回忆着盛唐的繁荣。这

些小品雕塑,让整个城市一直处在一种浓郁的人文历史

氛围中。

大唐不夜城以大雁塔为依托,北起玄奘广场、南至

唐城墙遗址公园、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贯穿

玄奘广场、贞观文化广场、开元庆典广场三个主题广场,

六个仿唐街区和西安音乐厅、西安大剧院、曲江电影城、

陕西艺术家展廊四大文化建筑,南北长1500米,东西

宽480米。大唐不夜城有众多雕塑,万国来朝雕塑、武

后行从雕塑还有唐历史文化浮雕柱等。通过浮雕或雕塑

讲述和展现大唐的历史事件、文化繁荣等。

4.5植栽

西安的适宜植物有法桐、柳树、刺槐等。西安的市花为石榴花,市树为中国槐。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法桐、国槐、石榴花。

法桐:三球悬铃木,又叫裂叶悬铃木、鸠摩罗什树,悬铃木属落叶大乔木,是二球悬铃木的亲本,高可达30米,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其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

国槐:树型高大,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喜光而稍耐荫。能适应较冷气候。根深而发达。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至石灰性及轻度盐碱土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抗风,也耐干旱、瘠薄,尤

其能适应城市土壤板结等不良环境条件。但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石榴花: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的花,为石榴属植物,石榴树干灰褐色。喜阳光充足和干燥环境,耐寒,耐干旱,不耐水涝,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有营养的沙壤土最好。

5. 道路系统

5.1

城市道路系统:

西安城市路网格局是城市快速环路结合方格路网,目前建成的城市快速路有二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轨道交通目前畅通的为地铁一、二号线,一号线连接东西,二号线连接南北。西安以东西五路、南北大街为两轴,围绕明城墙的一环路、二环路和三环路为三环。太华、太平、太白、太乙路延伸线及环南、环北路的东西延伸线为八条放射线的“两轴、三环、八线”城市道路网主骨架。

一环路内的道路为西安旧城区(也是西安核心区)道路,车辆较多、路况较为拥挤,为慢速模式。明城墙内以“三纵三横”为道路网的主要骨架,各城门进行加固,成为车辆进出城墙

内老城区的通道。一环线与

二环线其间道路网功能起

到城市内、外交通流的连通

性和疏解性作用,以二条轴

线、八条射线为道路网主骨

架起连通性作用。右表为西

安道路现状统计表,明城墙

内的路网密度明显大于城

墙外,并且调研中发现城墙

内群体住宅建筑规模较城外新建住区规模小,故支路众多,路网密度大。

5.2城市道路断面:

5.2.1城市主干道断面:

西安城市主干道以双向六车道和以朱雀大街为例,双向八车道,三块板形式,

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离。示意图如下:

长安大学城乡规划

王然

5.2.2城市次要道路断面:

以丈八东路为例,双向四车道,四块板形式,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离。如下:

5.3基于西安道路系统现状的思考:

通过调研发现,西安中心城区的中轴线、主要干道的道路容易发生拥堵,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时,二环三环城市快速路甚至也无法畅通。建议西安可以发展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如BRT,使人们的公共出行方式有更多便捷的选择,一方面可以提高道路传输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私家车出行、缓解道路拥挤。6. 历史街区——以西安书院门为例

6.1区位:

西安书院门是指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位于西安市钟楼以南,西临南大街,东与柏树林街相连,北与东木头市,南以南门古城墙毗邻。

6.2历史沿革:

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

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明代

工部尚书冯从吾被革职回家,潜心研究易理,在

宝庆寺讲学。后来又拉上陕西当时的最高行政长

官汪可受,进行"联镳会讲",来听讲的人足有几

千人,所以从此把那个地方修了一所书院,就是关中书院。

关中地区明代以后的历届科举考试都在这里进行,应试者就在这条街上食宿,温习功课。解放前,书院门经过几百年的风霜雨雪,两旁的酒肆、茶房、店铺已荡然无存。房屋破败、街容陈旧,与近在咫尺的碑林博物馆极不相称。

1990年8月,碑林区政府开始对书院门进行大规模改造。1991年6月,书院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当年十月,这条古文化街旧貌换新颜。改造后的书院门恢复了昔日的文化色彩,厚重、有力的颜体街名使街西的牌坊与街内的建筑浑然一体。于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这幅楹联便也名副其实。

6.3街区现状:

书院门的牌楼下是一条街道,青石板铺成,

路两旁是一些仿古建筑,建筑里面是一些店铺—

—卖湖笔端砚、名人字画、古籍等。路两边也有

卖笔墨纸砚、刻章的小贩,移动的摊位都是红漆

的木车,与两旁建筑的门窗相似。偶尔能看到路

边有能人在玩弄古乐或书写字画,街内还有陕西

省书法家协会等,整个街道充满艺术、书香气息。

长安大学城乡规划王然

关山书院存在于这条街的中段,现在仍作为学校在使用。由于西安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来,书院门的商业氛围也越加严重。但从书院门往远走,周边未开发的街巷,虽然没有书院门的建筑那样统一,甚至有些混乱,却仍留存了一些古城的味道。

五、认知实习总结

首先,将本次实习主要收获汇总如下:一、对于城市的中心区,不仅有经济地位和交通区位等硬实力,城市的标志物或历史氛围等人文因素,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市民荣誉感的重要因素;此外,人流密集的市中心虽然寸土寸金,但保留一片供人群集散的广场,能给人更好的空间感受。二、城市商业区的停车问题和人车流线的分离,在规划时就应设计好,商业中心的开放性空间也很重要。

三、城市广场的设计上,规模宏大固然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不能让商业占据了广场的全部,在功能划分时要考虑动静区的分隔。四、城市特色,有特色的城市便有了发展的主题,城市的各个方面就显得更有联系。小到一个设计也是如此,有了特色和主题,不论细节还是宏观,就都有了处理的依据。五、公共交通,城市要想使道路变得高效,仅仅靠拓宽道路或提高道路密度是不够的,还要让公共交通方式变得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本次对西安的认知,是目前为止对一个城市最全面地认知和感受的一次经历,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我认为感受城市、分析城市、认识城市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认知实习过程中,从思路的整理、资料的收集筛选、实践的安排到最后论文的汇总,每一个阶段都有收获。通过认知城市各个功能区特点,感知城市的历史与发展,在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定会更有自己的理念和原则。


相关文章

  • 中国建筑工人现状(完整版)_20141102_192243
  • 近些年来,社会对建筑业农民工的关注已经开始出现新的变化,从以往对于建筑业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同情与可怜,转变为对当前建筑工人高工资的各种吐槽,诸如"建筑工人月薪过万'秒杀'白领"."上大学没用?北京建筑民工日薪30 ...查看


  • 旅游管理实践报告
  •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姓 名: 指导教师: 目录 一 1 2 二 三 四 五 六 导言 实习的目的 实习的意义 实习概况 实习地基本情况 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实习工作岗位描述 实习总结 导言 实习的目的 专业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 ...查看


  • 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分析
  • 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 ...查看


  • 计科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认知实习报告 姓名: 高鑫 学号: 1308030232 班级: 计科1302 日期: 2015-1-17 前言 第21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内容丰富的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包括参观西安软件园几家企业,返程交流,网络 ...查看


  • 物流市场调研方案3篇
  • 物流市场调研方案1 1. 调查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物流行业的认知程度,以及对物流业的看法.并且探索我国物流的发展方向. 2. 调查内容 (1)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物流的基本看法 (2)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物流行业的认知度 (3)探索我国物流发展的 ...查看


  • 别墅营销策划经典案例
  • 别墅营销策划经典案例 第一章 项目总体策划 一.市场分析 1.项目背景分析: A .项目宏观背景: 1)项目时代背景: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划时代战略 2)项目区位背景:产业别墅位于西安长安科技产业园,属产业园中的北示范区. 长安科技产业 ...查看


  • 西安曲江区域规划概况
  • 一.前言 二.西安曲江区域规划概况 三.曲江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 四.未来曲江板块楼市预测 五.购房者置业曲江区域调查 前言: 如今,提及"曲江新区"西安的消费者无人不知晓,一直以来备受西安购房者关注.随着曲江新区的规划建 ...查看


  • 西安考察报告总结
  • 篇一: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考察目的: 为了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能力也为了开拓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视野和提升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水平通过对中国地域特色浓厚的历史城镇.现代都市.各类建成的优秀建筑进行考 ...查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认知电厂设备和电厂各主要系统,以及运行的基本知识,是本次实习的重点.初步了解发电厂生产.变电站输送以及给用户配电的全过程.其次对发电厂.变电站主要设备:发电机.变压器.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