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原理的写法

实验原理的写法

一、 实验原理的概念: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

二、 实验原理首先要遵循实验的科学性原则。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设计依据必须是经前人证明的科学理论。如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淀粉的鉴定,淀粉遇碘变蓝,这都是科学理论。

三、 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

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整体思路,即通过…达到…的目的;还包括实验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重要实验步骤设计的根据等。

一般有两种题型:

一种是知道实验的目的和材料写实验原理:

1.自变量的作用的科学依据.

2.操作自变量的原理.

3.因变量获得的原量.

另一种是做完了实验,根据实验的过程和步骤等写实验原理:

1.写出为什么这样操作?

2.写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四、 典例剖析:

1、2007年全国卷Ⅰ第30题第Ⅱ小题:(据实验的背景写科学依据)

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请说明理论依据。 。

解析:此题先进行实验的评价并改错,即“(1)改进方法: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际上是表述了测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实验步骤。

接着让考生说明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即实验原理中的第一点,就是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基本知识、规律和结论。“理论依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从这个题目中,体现了实验原理决定实验步骤,从实验步骤中可以透析出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科学的理论,是写在书本上的,也是前人经过论证的。

2、2005年全国卷Ⅰ第30题:(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写实验原理)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1)该实验原理是: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解析:此题给出了实验步骤。让考生写出实验原理。

写出为什么这样操作?写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即高考答案“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此实验原理包括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也体现了实验步骤设计的整体思路。

五、 课堂练习:根据实验背景和实验步骤写原理。

1.你曾看到过某些水果如苹果、桃子等以及某些蔬菜如马铃薯、山药等去皮后颜色的变化吗?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原来是由于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在有过氧化氢存在时,能使某些酚类物质如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研究表明红褐色物质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据测定得知新稻米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新收获的稻米煮出的饭香气诱人,但是不法商贩用抛光、增白、上油等方法处理陈稻米,以假乱真,坑害消费者。

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原理,为食品卫生质量检验人员设计一个检测稻米新鲜程度的简易实验,并预测结果及结论。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具:新稻米、待测稻米、1%愈创木酚(氧气存在时被氧化成红褐色物质,与氧浓度成正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支具塞试管,分别编号为A和B;A管内放入适量的新稻米,B管内放入等量的待测稻米

第二步:用移液管分别往两只试管内加入适量等量的1%愈创木酚溶液,浸没大米,盖上试管塞,充分摇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弃掉多余液体

第三步:将两试管中浸有l%愈创木酚的稻米分别倒入两个对应编号的培养皿中,用镊子摊开,然后,用移液管吸取l%过氧化氢分别滴向培养皿中的稻米,使所有稻米都浸有过氧化氢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两培养皿中稻米的颜色变化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目的:根据过氧化酶活性的强弱来鉴别稻米是新稻米还是陈稻米

实验原理:要写出: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自变量的作用原理,因变量的检测原理等。)或(操作原量、现象原理。)

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在有过氧化氢存在时,能使某些酚类物质(如: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其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成正比。

预期结果及结论:A培养皿中的新稻米呈红褐色。B培养皿中的待测稻米若颜色很浅或几乎无色,则是陈稻米;若待测稻米颜色也呈红褐色,则是新稻米

实验八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实验原理:包括实验的科学论据(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和整体思路。不过不用答整体思路。

2.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

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 mL蒸馏水,测定其pH。

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 min)、中度运动(步行2 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 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运动状态 安 静 中度运动 剧烈运动

实验前pH 6.1 6.1 6.1

实验后pH 5.9 5.6 5.3

请回答:

(1)作出上述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以验证上述假设。

(4)人体代谢产生的CO2,正常情况下来自三大类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糖代谢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 CO2的细胞器是

答案:(l)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CO2的量增加,所以呼出CO2的浓度增加。

(2)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pH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浓度的变化。

(3)运动强度 pH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CO2浓度增加

(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线粒体

30.(21分)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 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 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

(1)该实验原理是: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05全国一

30.(21分)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 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 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

(1)该实验原理是: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30.(21分)

(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2)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

(3)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

1、2007年全国卷Ⅰ第30题第Ⅱ小题:(据实验的背景写科学依据)

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请说明理论依据。 。

解析:此题先进行实验的评价并改错,即“(1)改进方法: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际上是表述了测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实验步骤。

接着让考生说明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即实验原理中的第一点,就是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基本知识、规律和结论。“理论依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从这个题目中,体现了实验原理决定实验步骤,从实验步骤中可以透析出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科学的理论,是写在书本上的,也是前人经过论证的。

1、2007年全国卷Ⅰ第30题第Ⅱ小题:(据实验的背景写科学依据)

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请说明理论依据。 。

解析:此题先进行实验的评价并改错,即“(1)改进方法: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际上是表述了测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实验步骤。

接着让考生说明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即实验原理中的第一点,就是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基本知识、规律和结论。“理论依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从这个题目中,体现了实验原理决定实验步骤,从实验步骤中可以透析出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科学的理论,是写在书本上的,也是前人经过论证的。

实验原理的写法

一、 实验原理的概念: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

二、 实验原理首先要遵循实验的科学性原则。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设计依据必须是经前人证明的科学理论。如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淀粉的鉴定,淀粉遇碘变蓝,这都是科学理论。

三、 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

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整体思路,即通过…达到…的目的;还包括实验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重要实验步骤设计的根据等。

一般有两种题型:

一种是知道实验的目的和材料写实验原理:

1.自变量的作用的科学依据.

2.操作自变量的原理.

3.因变量获得的原量.

另一种是做完了实验,根据实验的过程和步骤等写实验原理:

1.写出为什么这样操作?

2.写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四、 典例剖析:

1、2007年全国卷Ⅰ第30题第Ⅱ小题:(据实验的背景写科学依据)

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请说明理论依据。 。

解析:此题先进行实验的评价并改错,即“(1)改进方法: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际上是表述了测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实验步骤。

接着让考生说明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即实验原理中的第一点,就是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基本知识、规律和结论。“理论依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从这个题目中,体现了实验原理决定实验步骤,从实验步骤中可以透析出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科学的理论,是写在书本上的,也是前人经过论证的。

2、2005年全国卷Ⅰ第30题:(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写实验原理)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1)该实验原理是: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解析:此题给出了实验步骤。让考生写出实验原理。

写出为什么这样操作?写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即高考答案“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此实验原理包括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也体现了实验步骤设计的整体思路。

五、 课堂练习:根据实验背景和实验步骤写原理。

1.你曾看到过某些水果如苹果、桃子等以及某些蔬菜如马铃薯、山药等去皮后颜色的变化吗?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原来是由于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在有过氧化氢存在时,能使某些酚类物质如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研究表明红褐色物质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据测定得知新稻米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新收获的稻米煮出的饭香气诱人,但是不法商贩用抛光、增白、上油等方法处理陈稻米,以假乱真,坑害消费者。

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原理,为食品卫生质量检验人员设计一个检测稻米新鲜程度的简易实验,并预测结果及结论。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具:新稻米、待测稻米、1%愈创木酚(氧气存在时被氧化成红褐色物质,与氧浓度成正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支具塞试管,分别编号为A和B;A管内放入适量的新稻米,B管内放入等量的待测稻米

第二步:用移液管分别往两只试管内加入适量等量的1%愈创木酚溶液,浸没大米,盖上试管塞,充分摇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弃掉多余液体

第三步:将两试管中浸有l%愈创木酚的稻米分别倒入两个对应编号的培养皿中,用镊子摊开,然后,用移液管吸取l%过氧化氢分别滴向培养皿中的稻米,使所有稻米都浸有过氧化氢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两培养皿中稻米的颜色变化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目的:根据过氧化酶活性的强弱来鉴别稻米是新稻米还是陈稻米

实验原理:要写出: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自变量的作用原理,因变量的检测原理等。)或(操作原量、现象原理。)

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在有过氧化氢存在时,能使某些酚类物质(如: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其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成正比。

预期结果及结论:A培养皿中的新稻米呈红褐色。B培养皿中的待测稻米若颜色很浅或几乎无色,则是陈稻米;若待测稻米颜色也呈红褐色,则是新稻米

实验八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实验原理:包括实验的科学论据(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和整体思路。不过不用答整体思路。

2.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

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 mL蒸馏水,测定其pH。

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 min)、中度运动(步行2 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 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运动状态 安 静 中度运动 剧烈运动

实验前pH 6.1 6.1 6.1

实验后pH 5.9 5.6 5.3

请回答:

(1)作出上述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以验证上述假设。

(4)人体代谢产生的CO2,正常情况下来自三大类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糖代谢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 CO2的细胞器是

答案:(l)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CO2的量增加,所以呼出CO2的浓度增加。

(2)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pH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浓度的变化。

(3)运动强度 pH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CO2浓度增加

(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线粒体

30.(21分)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 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 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

(1)该实验原理是: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05全国一

30.(21分)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 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 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

(1)该实验原理是: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30.(21分)

(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2)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

(3)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

1、2007年全国卷Ⅰ第30题第Ⅱ小题:(据实验的背景写科学依据)

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请说明理论依据。 。

解析:此题先进行实验的评价并改错,即“(1)改进方法: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际上是表述了测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实验步骤。

接着让考生说明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即实验原理中的第一点,就是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基本知识、规律和结论。“理论依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从这个题目中,体现了实验原理决定实验步骤,从实验步骤中可以透析出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科学的理论,是写在书本上的,也是前人经过论证的。

1、2007年全国卷Ⅰ第30题第Ⅱ小题:(据实验的背景写科学依据)

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请说明理论依据。 。

解析:此题先进行实验的评价并改错,即“(1)改进方法: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际上是表述了测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实验步骤。

接着让考生说明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即实验原理中的第一点,就是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基本知识、规律和结论。“理论依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从这个题目中,体现了实验原理决定实验步骤,从实验步骤中可以透析出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科学的理论,是写在书本上的,也是前人经过论证的。


相关文章

  • 电表的改装和校正预习
  • 电表的改装和校正预习 [实验目的] 1.学习替代法测量微安表的内阻. 2.掌握将微安表改装成较大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校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 写法要点:要根据确定的实验内容写 [实验仪器] 1. 改装表表头 仪器参数 ...查看


  • 单片机教案
  • 吴允志 单 片 机 1 2011年2月21日 08高职电子2班 2 单片机概述(一) 通过本讲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单片机的概念及组成.单片机 与通用微机的区别与联系,单片机的特点及其广泛应用.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在本专业中的地位,结合单 ...查看


  • 新课标高中化学三维目标观写法
  • 三维目标观写法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2. 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 ...查看


  • 教学目标的写法
  • 关于教学目标的写法 关于教学目标的写法,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第四条"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中要求非常详尽.内容如下 : 本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 ...查看


  • 发明专利写作技巧
  • 发明专利撰写技巧 (20-1)"发明的背景":应简明扼要地一一概述以下方面: 1.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及主要用途. 2.国内外已有哪些与本发明技术内容类同或用于与本发明相同目的的相关技术.对于设备发明应附结构图:方法发明 ...查看


  • 高三生物考点总结
  • 2014年高考高中生物考点梳理 2013年12月 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元素组成 (2)氨基酸结构通式 (3)脱水缩合过程及相关计算 (4)肽键化学式 (5)蛋白质的功能 (6)蛋白质结构多 ...查看


  • 摘要的写法
  • 摘要的写法 本文资料来源:百度空间 摘要:简洁.具体的摘要要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展示论文内容足够的信息,体现论文的创新性,展现论文的重要梗概,一般由具体研究的对象.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组成. 对象--是论文研究.研制.调查等所涉及的具体 ...查看


  • 直流步进电机综合控制系统设计
  •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胡文松 学 号: 6103413007 专业班级: 生物医学工程131班 实验类型:□ 验证 ■综合 □设计 □ 创新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综合实验一 直流.步进电机综合控制系统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初步 ...查看


  •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无机化学实验一般都被设置成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对于新入大学的学生,要想完成一份满意的实验报告真是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所涉及的实验的性质不同,用相同的格式来完成实验报告,往往不能简单明了的阐述实验内容及实验中所获得的信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