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论(节选)阅读答案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管仲论(节选)

苏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相:担任丞相

B.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  治:社会安定太平

C.

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   顾:探望

D.

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    絷:束缚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徐公何能及君也

B.

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对曰:甚于妇人

C.

徒以有仲焉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组是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②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③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⑥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  ]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由于管仲。

B.

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果没有那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C.

如果齐桓公问询时,管仲能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也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D.

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一直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5)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1.C;2.C;3.C;4.D;

解析:

(1)

顾:回头看。

(2)

介词,都表示原因,意思为“因为、由于”。A.副词,“至于”/动词,“比得上”。B.介词,“在”/介词,表示比较,“比”。D.连词,表示轻微的转折,“而是”/人称代词,“你、你的”。

(3)

①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③是假设管仲这样做;⑥说的是“竖刁、易牙、开方”,而非管仲。

(4)

由“威公薨于乱”可知,齐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不是“齐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

(5)

  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管仲做丞相辅佐威公(齐桓公),称霸诸侯,驱逐夷、狄等异族,到死时都(致力于)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威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功业的成就,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必由一定的因素引起;祸乱的产生,不是发生于作乱之时,也必有根源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认为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认为是竖刁、易牙、开方(所致),而是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重用他们的是威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威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威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威公问及丞相人选。此时,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不讲人情,不能亲近罢了。

  唉,管仲以为威公真的能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威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威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住威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无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就只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威公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列出而除掉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着眼的人啊。如果威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不说也可明白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管仲论(节选)

苏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相:担任丞相

B.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  治:社会安定太平

C.

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   顾:探望

D.

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    絷:束缚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徐公何能及君也

B.

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对曰:甚于妇人

C.

徒以有仲焉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组是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②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③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⑥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  ]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由于管仲。

B.

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果没有那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C.

如果齐桓公问询时,管仲能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也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D.

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一直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5)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1.C;2.C;3.C;4.D;

解析:

(1)

顾:回头看。

(2)

介词,都表示原因,意思为“因为、由于”。A.副词,“至于”/动词,“比得上”。B.介词,“在”/介词,表示比较,“比”。D.连词,表示轻微的转折,“而是”/人称代词,“你、你的”。

(3)

①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③是假设管仲这样做;⑥说的是“竖刁、易牙、开方”,而非管仲。

(4)

由“威公薨于乱”可知,齐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不是“齐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

(5)

  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管仲做丞相辅佐威公(齐桓公),称霸诸侯,驱逐夷、狄等异族,到死时都(致力于)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威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功业的成就,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必由一定的因素引起;祸乱的产生,不是发生于作乱之时,也必有根源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认为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认为是竖刁、易牙、开方(所致),而是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重用他们的是威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威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威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威公问及丞相人选。此时,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不讲人情,不能亲近罢了。

  唉,管仲以为威公真的能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威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威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住威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无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就只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威公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列出而除掉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着眼的人啊。如果威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不说也可明白啊!


相关文章

  • 管仲论(节选)阅读答案
  • 管仲论(节选) (北宋)苏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查看


  • 管仲论(节选)阅读答案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6分) 管仲论(节选) (北宋)苏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 ...查看


  • 孟子·公孙丑上阅读答案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夫子当路于齐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①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查看


  • 管仲破厚葬阅读答案
  • (二)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8-11题(14分)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qu ...查看


  • 尊贤阅读答案
  • 尊 贤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 ...查看


  • "猛狗与社鼠"阅读试题及答案(附翻译)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 ...查看


  • 2011山东语文高考试题
  •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磅秤/磅礴 仿佛/佛手瓜 刨除/刨根问底 B. 钥匙/汤匙 漩涡/涡轮机 调节/调虎离山 C. 驻扎/扎实 亲事/亲家母 伎俩/仨瓜俩枣 D. 果脯/胸脯 ...查看


  • 23[隆中对]测试(含答案)
  • 23 隆中对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最好能背诵: 2.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及诸葛亮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过程与方法:1.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 2.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情感态度与 ...查看


  • 国学经典选读 2
  •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部分) 一.常识问答 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 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 答:四书:<论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