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困扰人们的千古谜团:墨家为何会突然消亡

墨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和儒家并称“显学”,而与道家,也成分庭抗礼之势,所谓“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讲的就是这种情形。可是,先秦时期如此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中经秦汉的转换,至汉初,却突然消失了。司马迁写史记时,对墨家已不甚了了,而以后则更少有人提及。人们只知其大概,对这一学派的真实情况,却少有了解。直到两千年后,清人在整理《道藏》时,才发现被误收入其中的墨子书,这才有了乾、嘉以来墨学研究的兴起。现在想来,还真该感谢那位粗心的《道藏》编撰者,正是他的误收,为我们保住了一部珍贵的学术典籍。

今天读墨子书,其内容之广博、思想之精深,不难发现。但是,墨家学派的突然消亡,却始终困扰着人们。对此,许多墨学研究者多有涉及,且口径大体一致,即墨家思想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所有这些分析都没能回答墨家消失的突然性问题。先秦诸子学到了汉代,或显或隐、或盛或衰,大多有踪迹可寻,唯独墨家,却象谜一样消失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看来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其学说的分析,而要另谋出路。

我以为,墨家学派的突然消亡,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学派的组织特征与行为特征。

墨家是个有着崇高理想的学派,这个理想,便是公天下、兼爱天下。面对理想又该如何作为?墨家的宗旨是:“口言之,身必行之”,因此,墨家又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实践精神的学派。正是因为这种实践自已社会理想的需要,才使得墨家在先秦众多流派中,成为唯一一个有着严格组织的学派。墨者称自已的领袖为巨子,奉巨子为圣人。其实,墨子就是第一任巨子,他不仅是这个团体的思想领袖,还是这个团体参与社会实践的组织者。不仅如此,墨者们还有着严格的自律精神,他们“以绳墨自矫”,严格要求自已。所谓绳墨,即木匠用以取直的墨线。而正是这种“以绳墨自矫”、严格自律的特征,才是这个学派被人称作墨家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因为他们睑黑或是墨子受过黥刑。

将以上分析结合其它资料,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墨家的总体形象:这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崇高的社会理想与强烈的社会实践情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有,他们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正是这种对理想的坚持与执着,墨者们具有一种勇敢的精神,为了公理与道义,他们可以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西汉初年的陆贾说:墨门多勇士。《淮南子》书则说,墨家中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些,都是对墨家献身精神的真实记载。而墨家对于社会实践的参与,又多以有组织的群体形式出现,于是这种献身精神,便很容易表现为一种集体行为。

据《吕氏春秋》记载,墨家巨子孟胜为楚国阳城君守封,他与弟子一百八十三人无一后退,全部战死!在当时的纷乱之世,这样的事件,于墨家想非一端。再看著名的墨子止楚攻宋。墨子反对战争而止楚攻宋,是作了两手准备的,一方面,他千里迢迢只身赴楚以止楚,另一方面,则派禽滑厘等三百弟子助宋守城以防不测。好在墨子止楚止住了,若楚王好说歹说不听呢?以楚之强而宋之弱,一旦楚王加兵於宋,不仅宋国难保,墨子与三百弟子的命运也很难说了。以墨家宁死不屈、义无反顾的精神推想,他们不会有一人退却,宁可死。墨家有多少弟子呢?

我常想起秦汉之际的田横。田横,齐人,当初与刘、项同时起兵反秦,数年后,刘邦称帝而田横与五百壮士败亡海岛上。刘邦为长远计,派使者软硬兼施以召横,田横不得已,与二门客随使赴洛阳。走到离洛阳三十里的地方,田横对两位门客说:当初我与刘邦同时起兵,而今一为天子,一为亡虏,我深以为耻。刘邦其实是想看看我的面容,烦劳二位将我的首级献给刘邦。于是自杀。二门客如诺,献田横首于刘邦。刘邦大为叹息,于是以王礼葬田横并拜其二门客为都尉。葬毕,二门客在田横墓侧自掘坑,然后双双自杀。刘邦更为惊叹,派使者赴海岛召五百壮士欲加重用。而海岛上的五百壮士从使者口中得知田横已死的消息后,无一奉召,他们采取了另外一种回答刘邦、回应田横的方式---全部自杀!

我常想,田横是墨家吗?田横是巨子而五百壮士是墨者吗?如果不是,他们那种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精神与行事,与墨家何其相似!如果是呢?他们大概便是一群最后的墨者吧!

以崇高的理想为目标,以严格的组织为规范,以甘愿为理想而献身为精神,这便是墨家的总体特征。当他们以集体的、群体的方式参与社会变革与实践时,他们能显示出一种力量。然而,悲剧性的结果可能恰好也就在其中:当这个群体遭受强力打击时,以他们对正义与理想的执着,以他们宁可死而决不后退的精神,其结果,便不是土崩瓦解而只能是寸草无生了。土崩瓦解尚可收拾,寸草无生则无以为继了!

墨家的突然消亡是否可以这样解释呢?

先秦墨家作为一个学术流派突然消失了,但他们的精神与行为风格却并没消失。你去读读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的《游侠列传》,游侠们那种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赴人之危厄、救人之急难等精神与行事,不就象墨家中人吗?只是他们的名称已不再是墨家或墨者,而是被称作---游侠!

墨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和儒家并称“显学”,而与道家,也成分庭抗礼之势,所谓“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讲的就是这种情形。可是,先秦时期如此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中经秦汉的转换,至汉初,却突然消失了。司马迁写史记时,对墨家已不甚了了,而以后则更少有人提及。人们只知其大概,对这一学派的真实情况,却少有了解。直到两千年后,清人在整理《道藏》时,才发现被误收入其中的墨子书,这才有了乾、嘉以来墨学研究的兴起。现在想来,还真该感谢那位粗心的《道藏》编撰者,正是他的误收,为我们保住了一部珍贵的学术典籍。

今天读墨子书,其内容之广博、思想之精深,不难发现。但是,墨家学派的突然消亡,却始终困扰着人们。对此,许多墨学研究者多有涉及,且口径大体一致,即墨家思想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所有这些分析都没能回答墨家消失的突然性问题。先秦诸子学到了汉代,或显或隐、或盛或衰,大多有踪迹可寻,唯独墨家,却象谜一样消失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看来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其学说的分析,而要另谋出路。

我以为,墨家学派的突然消亡,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学派的组织特征与行为特征。

墨家是个有着崇高理想的学派,这个理想,便是公天下、兼爱天下。面对理想又该如何作为?墨家的宗旨是:“口言之,身必行之”,因此,墨家又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实践精神的学派。正是因为这种实践自已社会理想的需要,才使得墨家在先秦众多流派中,成为唯一一个有着严格组织的学派。墨者称自已的领袖为巨子,奉巨子为圣人。其实,墨子就是第一任巨子,他不仅是这个团体的思想领袖,还是这个团体参与社会实践的组织者。不仅如此,墨者们还有着严格的自律精神,他们“以绳墨自矫”,严格要求自已。所谓绳墨,即木匠用以取直的墨线。而正是这种“以绳墨自矫”、严格自律的特征,才是这个学派被人称作墨家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因为他们睑黑或是墨子受过黥刑。

将以上分析结合其它资料,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墨家的总体形象:这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崇高的社会理想与强烈的社会实践情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有,他们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正是这种对理想的坚持与执着,墨者们具有一种勇敢的精神,为了公理与道义,他们可以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西汉初年的陆贾说:墨门多勇士。《淮南子》书则说,墨家中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些,都是对墨家献身精神的真实记载。而墨家对于社会实践的参与,又多以有组织的群体形式出现,于是这种献身精神,便很容易表现为一种集体行为。

据《吕氏春秋》记载,墨家巨子孟胜为楚国阳城君守封,他与弟子一百八十三人无一后退,全部战死!在当时的纷乱之世,这样的事件,于墨家想非一端。再看著名的墨子止楚攻宋。墨子反对战争而止楚攻宋,是作了两手准备的,一方面,他千里迢迢只身赴楚以止楚,另一方面,则派禽滑厘等三百弟子助宋守城以防不测。好在墨子止楚止住了,若楚王好说歹说不听呢?以楚之强而宋之弱,一旦楚王加兵於宋,不仅宋国难保,墨子与三百弟子的命运也很难说了。以墨家宁死不屈、义无反顾的精神推想,他们不会有一人退却,宁可死。墨家有多少弟子呢?

我常想起秦汉之际的田横。田横,齐人,当初与刘、项同时起兵反秦,数年后,刘邦称帝而田横与五百壮士败亡海岛上。刘邦为长远计,派使者软硬兼施以召横,田横不得已,与二门客随使赴洛阳。走到离洛阳三十里的地方,田横对两位门客说:当初我与刘邦同时起兵,而今一为天子,一为亡虏,我深以为耻。刘邦其实是想看看我的面容,烦劳二位将我的首级献给刘邦。于是自杀。二门客如诺,献田横首于刘邦。刘邦大为叹息,于是以王礼葬田横并拜其二门客为都尉。葬毕,二门客在田横墓侧自掘坑,然后双双自杀。刘邦更为惊叹,派使者赴海岛召五百壮士欲加重用。而海岛上的五百壮士从使者口中得知田横已死的消息后,无一奉召,他们采取了另外一种回答刘邦、回应田横的方式---全部自杀!

我常想,田横是墨家吗?田横是巨子而五百壮士是墨者吗?如果不是,他们那种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精神与行事,与墨家何其相似!如果是呢?他们大概便是一群最后的墨者吧!

以崇高的理想为目标,以严格的组织为规范,以甘愿为理想而献身为精神,这便是墨家的总体特征。当他们以集体的、群体的方式参与社会变革与实践时,他们能显示出一种力量。然而,悲剧性的结果可能恰好也就在其中:当这个群体遭受强力打击时,以他们对正义与理想的执着,以他们宁可死而决不后退的精神,其结果,便不是土崩瓦解而只能是寸草无生了。土崩瓦解尚可收拾,寸草无生则无以为继了!

墨家的突然消亡是否可以这样解释呢?

先秦墨家作为一个学术流派突然消失了,但他们的精神与行为风格却并没消失。你去读读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的《游侠列传》,游侠们那种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赴人之危厄、救人之急难等精神与行事,不就象墨家中人吗?只是他们的名称已不再是墨家或墨者,而是被称作---游侠!


相关文章

  • 玛雅文明兴起和灭亡时间
  • 玛雅文明兴起和灭亡时间? 玛雅文明是古代美洲的三大文明之一,它为何突然消亡一直是困扰学界的难题,以往许多学者提出气候说.战争说.贸易说等等,但这些学说都没有充分的证据.最近,一些美国的科学家在对玛雅木乃伊做了医学方面的检查后,得出另外一个玛 ...查看


  • 关于李白的六大谜团铁杵磨成针是真的吗
  • 关于李白的六大谜团 铁杵磨成针是真的吗? 2016-05-10 08:09 来源:天天探索 我有话说 2016-05-10 08:09:02来源:天天探索作者:责任编辑:战钊 李白的六大谜团:李白的外貌是怎样的?李白为何不参加科举?李白小时 ...查看


  • 千古之谜_五个文明古国的神秘消失_马玉蕻
  • TANSUOFAXIA N 探索・发现 千古之谜: 阿特兰蒂斯王国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记载:公元前 590年,雅典立法者梭伦访问了埃及.埃及祭司告诉 他:"在遥远的过去,你们国土上居住着一个有史以 来最聪明.最高贵 ...查看


  • 生与死的楼兰
  • 生与死的楼兰 摘记:看到这个标题时,我的思绪在4000年的时空里穿梭,在神秘的罗布泊出现了一个外族墓葬,这是一个经长途迁徙而在此定居的古代部落.联想到我们河口,经历百年.千年之后,当考古学家让深居于地下的老河口人重现天日,他们的脸上也会布满 ...查看


  • 张国荣与亲密爱人唐唐的情感纠葛_我是一片云
  • 张国荣与亲密爱人唐唐的情感纠葛 2009年04月09日 星期四 19:36 2003年4月1日,哥哥(张国荣)从香港文华东方酒店24楼一跃而下,结束了46岁的生命,这个残酷的"愚人节笑话",至今无法令世人接受.哥哥的不辞 ...查看


  • 历史未解之谜(王浩骎)
  • <永乐典大 ,>算得上千古书!奇据 说有千三参人编纂与历,时三,年 全两书万两千,卷成祖甚是满意,明亲自作序赐 名. 令人遗憾是, <永 的自 乐大>典世,直到明末问清初,本 去正成向公为案 .九鼎,镇是神器国 属于 ...查看


  • 化石吟16
  • 21.<化石吟>自学参考提纲 执笔: 雪芳 课型:新授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七年 班 姓名 座号 评价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2.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3.培 ...查看


  • "我心有主"作文讲评
  • "我心有主"作文 [素材放送]◆相关名言 乳名是父母给的,坏名是自己造成的.(格言) 宁可做穷人,不可做坏人.(谚语)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法·狄德罗) 为享有自由,必须限制自由.(伯克) ◆典型史实 1 ...查看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粹
  •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头都在诸子百家.而诸子百家,其根本皆归于<易经>.诸子百家,都以<易>为最高经典:中国传统的一切学术,都以<易经>为思想基础.<易经>又名<易>和<周易&g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