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7-03 发表评论>> 新的《军人体能标准》颁行 增符合实战训练
中新网2006年11月27日电 经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日前正式颁发施行,全军和武警部队将按照这一标准组织实施体能训练。
人民日报报道说,新的《军人体能标准》由总则、通用体能标准、入伍训练体能标准、飞行人员体能标准和附录5个部分构成。
通用体能标准,是全军和武警部队体能训练的基本标准,由基础性、专业性和辅助性三类体能项目组成,并根据工作特点、军兵种特点和年龄结构,设置了16类67个项目;入伍训练体能标准,适用于全军和武警部队新入伍的新兵、士官、军官和学员,设置了9个体能项目;飞行人员体能标准,适用于全军和武警部队各类飞行人员,专业性体能项目继承了飞行人员的传统训练内容,共设置了男、女飞行员和男、女飞行学员4类具体标准。
据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新的《军人体能标准》拓展了适用范围,首次实现了对全军所有现役人员体能训练的系统规范;优化了结构体系,突破专业局限,将各军兵种现行训练大纲的36个标准合并为通用、入伍训练、飞行人员三个标准,将体能项目整合为基础性、专业性和辅助性三类;创新了训练内容,借鉴外军成熟经验,把年龄、性别、海拔作为调节训练难度强度的主要参数,把体型标准作为军人必须达标的内容;着眼实战需要,删除技巧性、观赏性的体能项目,增加紧贴任务、符合实战的训练内容。这些新变化,有利于全体官兵开展体能训练、提高体能素质,便于各级根据岗位性质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对直接服务作战、提高训练效益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郭嘉刘逢安)
新的《军人体能标准》是在1994年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发的《军人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适应军事训练改革发展需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作战对军人体能要求,以增强官兵体质、打牢战斗力基础为根本目标,自2002年起,历时近5年时间修编而成的。其间,总参谋部先后组织6所院校开展了15项专题研究,完成了体系结构的总体设计,组织了“渡海抗眩晕预适应训练试验”、“高原训练生理负荷强度试验”等23项科研试验,采集了500余万组数据,于2004年初颁发《军人体能标准》(试行本),指导部队普遍试训,并在3次组织专家集中汇审修改,征求各军区、军兵种、总部机关和有关院校意见基础上,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容科学、标准适度、保障简便的《军人体能标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正式颁发施行
新华网北京2006年11月23日电(刘逢安 蔡鹏程)经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日前正式颁发施行,全军和武警部队将按照这一标准组织实施体能训练。
《军人体能标准》是在1994年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发的《军人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适应军事训练改革发展需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作战对军人体能要求,以增强官兵体质、打牢战斗力基础为根本目标,自2002年起,历时近5年时间修编而成。期间,总参谋部先后组织6所院校开展了15项专题研究,完成了体系结构的总体设计,组织了“渡海抗眩晕预适应训练试验”“高原训练生理负荷强度试验”等23项科研试验,采集了500余万组数据,于2004年初颁发《军人体能标准》(试行本),指导部队普遍试训,并在3次组织专家集中汇审修改,征求各军区、军兵种、总部机关和有关院校意见基础上,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容科学、标准适度、保障简便的《军人体能标准》。
《军人体能标准》由总则、通用体能标准、入伍训练体能标准、飞行人员体能标准和附录5个部分构成。
据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军人体能标准》拓展了适用范围,首次实现了对全军所有现役人员体能训练的系统规范;优化了结构体系,突破专业局限,将各军兵种现行训练大纲的36个标准合并为通用、入伍训练、飞行人员三个标准,将体能项目整合为基础性、专业性和辅助性三类;创新了训练内容,把年龄、性别、海拔作为调节训练难度强度的主要参数,把体型标准作为军人必须达标的内容;着眼实战需要,删除技巧性、观赏性的体能项目,增加紧贴任务、符合实战的训练内容。这些新变化,有利于全体官兵开展体能训练、提高体能素质,便于各级根据岗位性质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对直接服务作战、提高训练效益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总参谋部专家解读我军第一部《军人体能标准》
2007年1月24日,解放军仪仗队在驻地训练。新华社记者张燕辉 摄
2006年11月,总参谋部向全军正式颁发了我军第一部《军人体能标准》,作为全军体能训练的重要法规依据。为使全军官兵更好地了解和落实《军人体能标准》,近日笔者就颁发《军人体能标准》采访了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合同战术训练局副局长张跃进。
笔者:这次修编《军人体能标准》的基本考虑是什么?
张跃进:1994年,总参、总政曾联合颁发了《军人体育锻炼标准》,对于指导全军部队开展体能训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训练改革的不断发展,这个标准的很多内容和要求,与部队建设发展的形势和现实需求不相适应。为此,总部于2002年启动了《军人体能标准》的修编工作。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近年来部队体能训练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这些新成果急需充实进来。二是长期以来军以上机关人员没有明确的体能标准,体能训练缺乏法规依据,部队有强烈的需求,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笔者:与以往类似标准相比,这次颁发的《军人体能标准》有哪些新特点、新变化?
张跃进:一是扩大了范围。首次把军以上机关、院校和科研单位人员涵盖进来,实现了对全军所有现役人员体能训练的系统规范。二是调整了结构。突破专业局限,改变军兵种自立标准的传统,将各军兵种现行训练大纲的36个标准进行合并,在结构上分为通用、入伍训练和飞行人员体能标准三个部分。三是整合了内容。新标准在项目内容上既整合了军事特色突出的训练项目,又设置了一般体育锻炼项目,实现了满足任务需求与促进身体健康、陆军与其他军兵种体能训练的整合。
笔者:贯彻落实《军人体能标准》,部队应重点把握好哪些问题?
张跃进:一是正确处理体能训练与其他军事训练的关系。军事体能训练是部队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官兵搞好各种训练的基础,不能将其边缘化。二是正确处理平时训练与临战训练的关系。平时训练要重点提高基础体能素质和一些相对比较稳定,且获得后不易消退的体能素质,以及与岗位武器装备、作战环境和作战样式相结合的部分专业体能素质;临战训练要重点提高遂行作战任务所必备的体能素质。三是正确处理军事体能训练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军事体能训练是“为战而练”的职业性、强制性训练,体育锻炼是为保障健康生活、工作和学习而进行一般性身体锻炼活动,不能将二者简单等同起来。(2007年02月14日 解放军报 刘逢安 蔡鹏程)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7-03 发表评论>> 新的《军人体能标准》颁行 增符合实战训练
中新网2006年11月27日电 经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日前正式颁发施行,全军和武警部队将按照这一标准组织实施体能训练。
人民日报报道说,新的《军人体能标准》由总则、通用体能标准、入伍训练体能标准、飞行人员体能标准和附录5个部分构成。
通用体能标准,是全军和武警部队体能训练的基本标准,由基础性、专业性和辅助性三类体能项目组成,并根据工作特点、军兵种特点和年龄结构,设置了16类67个项目;入伍训练体能标准,适用于全军和武警部队新入伍的新兵、士官、军官和学员,设置了9个体能项目;飞行人员体能标准,适用于全军和武警部队各类飞行人员,专业性体能项目继承了飞行人员的传统训练内容,共设置了男、女飞行员和男、女飞行学员4类具体标准。
据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新的《军人体能标准》拓展了适用范围,首次实现了对全军所有现役人员体能训练的系统规范;优化了结构体系,突破专业局限,将各军兵种现行训练大纲的36个标准合并为通用、入伍训练、飞行人员三个标准,将体能项目整合为基础性、专业性和辅助性三类;创新了训练内容,借鉴外军成熟经验,把年龄、性别、海拔作为调节训练难度强度的主要参数,把体型标准作为军人必须达标的内容;着眼实战需要,删除技巧性、观赏性的体能项目,增加紧贴任务、符合实战的训练内容。这些新变化,有利于全体官兵开展体能训练、提高体能素质,便于各级根据岗位性质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对直接服务作战、提高训练效益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郭嘉刘逢安)
新的《军人体能标准》是在1994年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发的《军人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适应军事训练改革发展需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作战对军人体能要求,以增强官兵体质、打牢战斗力基础为根本目标,自2002年起,历时近5年时间修编而成的。其间,总参谋部先后组织6所院校开展了15项专题研究,完成了体系结构的总体设计,组织了“渡海抗眩晕预适应训练试验”、“高原训练生理负荷强度试验”等23项科研试验,采集了500余万组数据,于2004年初颁发《军人体能标准》(试行本),指导部队普遍试训,并在3次组织专家集中汇审修改,征求各军区、军兵种、总部机关和有关院校意见基础上,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容科学、标准适度、保障简便的《军人体能标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正式颁发施行
新华网北京2006年11月23日电(刘逢安 蔡鹏程)经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日前正式颁发施行,全军和武警部队将按照这一标准组织实施体能训练。
《军人体能标准》是在1994年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发的《军人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适应军事训练改革发展需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作战对军人体能要求,以增强官兵体质、打牢战斗力基础为根本目标,自2002年起,历时近5年时间修编而成。期间,总参谋部先后组织6所院校开展了15项专题研究,完成了体系结构的总体设计,组织了“渡海抗眩晕预适应训练试验”“高原训练生理负荷强度试验”等23项科研试验,采集了500余万组数据,于2004年初颁发《军人体能标准》(试行本),指导部队普遍试训,并在3次组织专家集中汇审修改,征求各军区、军兵种、总部机关和有关院校意见基础上,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容科学、标准适度、保障简便的《军人体能标准》。
《军人体能标准》由总则、通用体能标准、入伍训练体能标准、飞行人员体能标准和附录5个部分构成。
据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军人体能标准》拓展了适用范围,首次实现了对全军所有现役人员体能训练的系统规范;优化了结构体系,突破专业局限,将各军兵种现行训练大纲的36个标准合并为通用、入伍训练、飞行人员三个标准,将体能项目整合为基础性、专业性和辅助性三类;创新了训练内容,把年龄、性别、海拔作为调节训练难度强度的主要参数,把体型标准作为军人必须达标的内容;着眼实战需要,删除技巧性、观赏性的体能项目,增加紧贴任务、符合实战的训练内容。这些新变化,有利于全体官兵开展体能训练、提高体能素质,便于各级根据岗位性质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对直接服务作战、提高训练效益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总参谋部专家解读我军第一部《军人体能标准》
2007年1月24日,解放军仪仗队在驻地训练。新华社记者张燕辉 摄
2006年11月,总参谋部向全军正式颁发了我军第一部《军人体能标准》,作为全军体能训练的重要法规依据。为使全军官兵更好地了解和落实《军人体能标准》,近日笔者就颁发《军人体能标准》采访了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合同战术训练局副局长张跃进。
笔者:这次修编《军人体能标准》的基本考虑是什么?
张跃进:1994年,总参、总政曾联合颁发了《军人体育锻炼标准》,对于指导全军部队开展体能训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训练改革的不断发展,这个标准的很多内容和要求,与部队建设发展的形势和现实需求不相适应。为此,总部于2002年启动了《军人体能标准》的修编工作。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近年来部队体能训练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这些新成果急需充实进来。二是长期以来军以上机关人员没有明确的体能标准,体能训练缺乏法规依据,部队有强烈的需求,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笔者:与以往类似标准相比,这次颁发的《军人体能标准》有哪些新特点、新变化?
张跃进:一是扩大了范围。首次把军以上机关、院校和科研单位人员涵盖进来,实现了对全军所有现役人员体能训练的系统规范。二是调整了结构。突破专业局限,改变军兵种自立标准的传统,将各军兵种现行训练大纲的36个标准进行合并,在结构上分为通用、入伍训练和飞行人员体能标准三个部分。三是整合了内容。新标准在项目内容上既整合了军事特色突出的训练项目,又设置了一般体育锻炼项目,实现了满足任务需求与促进身体健康、陆军与其他军兵种体能训练的整合。
笔者:贯彻落实《军人体能标准》,部队应重点把握好哪些问题?
张跃进:一是正确处理体能训练与其他军事训练的关系。军事体能训练是部队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官兵搞好各种训练的基础,不能将其边缘化。二是正确处理平时训练与临战训练的关系。平时训练要重点提高基础体能素质和一些相对比较稳定,且获得后不易消退的体能素质,以及与岗位武器装备、作战环境和作战样式相结合的部分专业体能素质;临战训练要重点提高遂行作战任务所必备的体能素质。三是正确处理军事体能训练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军事体能训练是“为战而练”的职业性、强制性训练,体育锻炼是为保障健康生活、工作和学习而进行一般性身体锻炼活动,不能将二者简单等同起来。(2007年02月14日 解放军报 刘逢安 蔡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