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振兴文化产业
【摘要】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政策如何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欧盟国家普遍对广电业放松管制,实行广电行业的商业化改造就是一例。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体制转轨期的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政策调整在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文化产业 经济发展 产业改革 应对政策
[Abstract] How to adapt cultural policies and 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80s of 20 century,EU countries generally broadcasting industry deregul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mercial broadcasting industry is an example of transformation.Our country is in such a system transition of countries, cultures and cultural policy change
management system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it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keywords] Culture Indu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reform Policy responses
一、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1、经济因素
(1)、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文化产业结构。以发达国家为例,20世纪70、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后发国家转移,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面临深刻调整,文化产业开始受到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两大突出问题,文化产业因此受到关注,人们也从原来习惯于单纯从意识形态角度看待文化发展问题,转为同时从经济角度看待文化发展问题。
(2)经济的发展创造出文化消费者。经济发展加速着社会阶层的分层化,带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文化消费趋向的文化行业和文化产品的出现。近些年,舞
台艺术市场的扩大、艺术品拍卖和收藏业的兴起、网络业的发展无不是如此。
(3)经济发展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兴衰。四是经济的发展为一些需要大资金投入的文化行业提供了机会。这在电影业、网络游戏业、主题公园等领域体现得尤为突出。
2、文化资源状况
(1)文化资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形态和走向。从文化内容的角度,文化资源对文化产业发展形态和走向的影响,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有两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文化资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2)文化资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的文化产品的内容特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是该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带来文化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民族特性。
3、文化环境
(1)文化市场状况是文化环境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市场是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对文化产业来说同样如此。创造使各类文化企业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做不到这一点,遑论其他。
(2)刺激消费需求和提升消费水平。文化需求状况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文化消费需求是消费者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内在要求,非人力所能为。但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能够刺激文化消费需求,创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消费环境。
(3)提升文化消费水平的价值和作用也不可低估。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费趋向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文化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政府通过奖励高质量的文化产品,通过对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的推介来引导文化消费需求,是扶持产业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
针对我国现在文化产业的现状,我们要立足于当下,就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走出发展误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一个全面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各个地区而言,如何据此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以及具体方向、内容、
路径等,还须认真研究和科学决策。目前,不少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误区:一种是盲目型。在传统、现代与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上任意穿梭、随意而为,今天某个项目“火”了便大干快上,明天某种园区流行便批地设置。一种是自然型。在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下,对文化产业发展疏于支持,任其自然生长、自然淘汰。一种是求全型。传统、现代、新兴什么都要、什么都上,形成了“小而全”与自我封闭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一种是“跑马圈地”型。什么流行、什么时髦做什么,只要能够抢占到资金、土地和项目,就是发展成果。一种是偏好主导型。根据主管部门或某些人的喜好和认识来确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生产服务设置。《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发布实施,是各地正本清源、走出发展误区的契机。其中,应明确几个原则性和战略性问题:全面梳理和确定本区域的文化(产业)资源及其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本的可能性,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优劣势比较;着重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全面实施开放战略,建立市场运行机制;摒弃短期行为,以中长期发展为根本、为中心。
2、全面推进改革。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还没有理顺。在省市区一级体制层面上,文化、出版、广电、新闻、文联、作协、社会生产组织等行政、社会团体、企业、演艺单位等分属不明、各自为政和多头发展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有关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些部门、团体和单位内部的具体改革,而较少涉及全面的、整体性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体制的改革。这样一种方式和路径,或许能够带来文化产业主体一时的活跃,但难以解决阻碍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必须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文化产业发展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一种可行的思路是:在政府部门的整体框架中,设立相对独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部门,对所有文化产业的内容、形态及相关资源、资本行使管理与服务职能,在此基础上,与党委宣传部门建立指导性联系。如是,则一直困扰文化产业发展的对接问题——资源与资本的对接、产品(项目)与企业的对接、企业与市场的对接、政府支持与发展需求的对接等,就具备了较好的解决条件。统一规划、全面整合、单一管辖、分属明确、强大主体、拓展市场,应成为目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原则。
参考文献:
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7月22日
如何振兴文化产业
【摘要】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政策如何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欧盟国家普遍对广电业放松管制,实行广电行业的商业化改造就是一例。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体制转轨期的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政策调整在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文化产业 经济发展 产业改革 应对政策
[Abstract] How to adapt cultural policies and 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80s of 20 century,EU countries generally broadcasting industry deregul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mercial broadcasting industry is an example of transformation.Our country is in such a system transition of countries, cultures and cultural policy change
management system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it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keywords] Culture Indu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reform Policy responses
一、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1、经济因素
(1)、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文化产业结构。以发达国家为例,20世纪70、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后发国家转移,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面临深刻调整,文化产业开始受到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两大突出问题,文化产业因此受到关注,人们也从原来习惯于单纯从意识形态角度看待文化发展问题,转为同时从经济角度看待文化发展问题。
(2)经济的发展创造出文化消费者。经济发展加速着社会阶层的分层化,带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文化消费趋向的文化行业和文化产品的出现。近些年,舞
台艺术市场的扩大、艺术品拍卖和收藏业的兴起、网络业的发展无不是如此。
(3)经济发展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兴衰。四是经济的发展为一些需要大资金投入的文化行业提供了机会。这在电影业、网络游戏业、主题公园等领域体现得尤为突出。
2、文化资源状况
(1)文化资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形态和走向。从文化内容的角度,文化资源对文化产业发展形态和走向的影响,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有两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文化资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2)文化资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的文化产品的内容特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是该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带来文化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民族特性。
3、文化环境
(1)文化市场状况是文化环境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市场是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对文化产业来说同样如此。创造使各类文化企业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做不到这一点,遑论其他。
(2)刺激消费需求和提升消费水平。文化需求状况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文化消费需求是消费者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内在要求,非人力所能为。但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能够刺激文化消费需求,创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消费环境。
(3)提升文化消费水平的价值和作用也不可低估。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费趋向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文化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政府通过奖励高质量的文化产品,通过对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的推介来引导文化消费需求,是扶持产业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
针对我国现在文化产业的现状,我们要立足于当下,就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走出发展误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一个全面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各个地区而言,如何据此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以及具体方向、内容、
路径等,还须认真研究和科学决策。目前,不少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误区:一种是盲目型。在传统、现代与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上任意穿梭、随意而为,今天某个项目“火”了便大干快上,明天某种园区流行便批地设置。一种是自然型。在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下,对文化产业发展疏于支持,任其自然生长、自然淘汰。一种是求全型。传统、现代、新兴什么都要、什么都上,形成了“小而全”与自我封闭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一种是“跑马圈地”型。什么流行、什么时髦做什么,只要能够抢占到资金、土地和项目,就是发展成果。一种是偏好主导型。根据主管部门或某些人的喜好和认识来确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生产服务设置。《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发布实施,是各地正本清源、走出发展误区的契机。其中,应明确几个原则性和战略性问题:全面梳理和确定本区域的文化(产业)资源及其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本的可能性,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优劣势比较;着重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全面实施开放战略,建立市场运行机制;摒弃短期行为,以中长期发展为根本、为中心。
2、全面推进改革。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还没有理顺。在省市区一级体制层面上,文化、出版、广电、新闻、文联、作协、社会生产组织等行政、社会团体、企业、演艺单位等分属不明、各自为政和多头发展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有关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些部门、团体和单位内部的具体改革,而较少涉及全面的、整体性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体制的改革。这样一种方式和路径,或许能够带来文化产业主体一时的活跃,但难以解决阻碍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必须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文化产业发展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一种可行的思路是:在政府部门的整体框架中,设立相对独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部门,对所有文化产业的内容、形态及相关资源、资本行使管理与服务职能,在此基础上,与党委宣传部门建立指导性联系。如是,则一直困扰文化产业发展的对接问题——资源与资本的对接、产品(项目)与企业的对接、企业与市场的对接、政府支持与发展需求的对接等,就具备了较好的解决条件。统一规划、全面整合、单一管辖、分属明确、强大主体、拓展市场,应成为目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原则。
参考文献:
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