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站在长城上》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是炎黄子孙”主题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本活动主题,由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延展到伟大的四大发明,以及古代中国在天文地理、数学、中医中药、建筑等方面的辉煌成就,突出他们对世界的深远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设计理念】
本活动的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以活动为本的原则。本着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引导学生交流体验探究,萌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繁荣的科学文化,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萌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之情和初步的报国之志。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祖国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及智慧。
2、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初步学习的历史方法。
【教学准备】
1、师:准备课件。
2、生:学生通过图书馆,报刊,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与长城有关的资料,了解四大发明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一)、引今及古,引入话题
1.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种建筑,并说明自己猜测的根据。教师描述: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极大的建筑;世界上罕见的建筑奇迹,被誉为“中华之魂”;它像一条巨龙奔腾在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
2.教师引导:打开人类文明的历史画卷,我们从远古走来,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的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壮丽的
篇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历史长河,站在长城上做一次时光漫游,来探寻辉煌的文明成就。(板书课题)中国古代史——站在长城上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城吗?
2、欣赏长城
师:长城驰名中外,誉满全球。登过长城的人,莫不为之惊叹。现在就让我们来一睹长城的风采吧!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在太空卫星发回的图片上,能清晰可见的建筑只有我国的长城;据科学杂志说在月球上俯视地球时,位于东方那块区域上,唯一映入眼帘的仍旧是我国的长城。
师:你有什么话想说?(生)
师总结:所以有人说长城是非常罕见的建筑奇迹! 板:罕见的建筑奇迹
【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由教师出示自己在长城的照片,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照片,到借助多媒体的魅力,吸引学生从多角度了解长城。学生迅速进入情感状态,从生活经验和表面浅层次了解了长城。】
(二) 合作学习,体验感悟
活动一:长城交流会
1、说长城
师:虽然有的同学没有登上长城,但你已经走近她,课前你已经搜集了资料,谁结合资料来说说站在今天长城带给你怎样的震撼?(为什么它是世界上罕见的建筑奇迹?)
【围绕长城,学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证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从学生的资料交流中,慢慢打开长城的神秘面纱。】
(1) 长城的修建时间
生1:长城的修建时间„„(你是从哪儿得到的资料)
板书:修建时间 2000多年
师:两千多年!假如那时平均寿命70岁,30多代人呀!数数你一代,你爸爸„„
你想说什么?
师:历经两千年呀!两千多年间祖祖辈辈无休无止,乐此不疲的修建,所以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的人类建筑。堪称奇迹!
【交流长城的修建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列数字、数辈数的等来证明长城修建时间是最长的人类建筑,这种方法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是伟大的奇迹!】
(2)长城的位置、长度
生2: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有“万里长城”之誉。
师: 从他汇报的资料你知道了什么?(生)
生:位置
补充:课件(地图)
师:你刚才说多长?13300里!
板书:长度 13300里 明长城
我们来算算,从我们学校到区委的大楼有13里,13300里是几倍?(生) 1000倍呀同学们!但这只是明长城,(板书:明长城)长城不止万里如果把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多少万里之多?
生:10万
师:看到这个数字你想说什么?(生)
师:蜿蜒十万多的世界奇观!
【交流长城位置,教师开发大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小小的地图上一目了然,将长城的长度换算为自己熟悉的距离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长城太长了,是伟大的奇迹!】
(3)工程量
师: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10万里得多少建筑材料?
(课件 仅以砖石为例)就是修35厘米厚教室这么宽的马路,得绕地球三四十周!
生:啊!
师:这说明了什么?
工程量极大是世界罕见的。所以说长城是罕见的建筑奇迹!
【交流长城工程量,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工程量的大,创设了一个假设的比较,学生的震撼:伟大的奇迹!】
(4)劳动条件
板书:劳动条件
板: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劳动条件?
师:今天的建筑工具有哪些?
生3:没有吊车,起重机,没有石灰水泥„„
师补充(图片)
师:靠的是什么?
生:无数的肩膀,无数的双手(还有坚毅、强壮的力量„„)
师提升:你有什么想说?
师: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师:老师还听说长城的修建的背后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课件:孟姜女哭长城
师:难道长城下只有一个范喜良吗?可以说白骨累累(补充:秦始皇征用百万劳动力占全国人口的20分之一)长城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
师:长城还是智慧的结晶。(课件)
说明什么?
不得不说它是世界历史上的建筑奇迹。中华之魂!
【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不断深入的汇报。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鲜明的例子,学生体验更加深刻、形象、鲜明。更加震撼于伟大的奇迹!】
(5)修建的意义
师:同学们不得不产生疑问人们为什么要修筑长城?
生:北方外族的威胁
生:抵抗游牧入侵(匈奴)
(看同学的资料),有很多会学习的同学并将课前搜集的资料仔细阅读、交流,用红笔划下来精心筛选、汇总,因为用许多资料并进行整理。
补充资料(课件)
师:是的,虽然修筑长城那样艰辛,甚至付上生命的代价,但为了抵御侵略,为了和平统一安定的环境,,发展经济文化,祖祖辈辈用坚强雄厚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可逾越的屏障,每一块砖石见证了中国人坚强不屈的精神,
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就像万里长城永不倒。
【震撼中学生自然而言的疑问成了下一环节的目标,即是修建长城的意义。对意义的交流见证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更解决了本环节的目标——伟大的奇迹!对劳动人民的钦佩,民族自豪感萌发。】
2、赞长城
师:如今你站在这历经两千多年来仍巍然屹立的巨大城墙上,我们用心感受!你感慨万千,你想说什么?
生:长城,你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为之骄傲自豪!
生:长城你是中国人的精神!
师:是的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她震撼!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一起自豪的高唱长城的赞歌吧!
学生齐读:《长城诵》
【悠然而发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一句话、一个眼神、端正的坐姿表露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通过《长城颂》高唱出!本环节重视了学生的筛选资料、汇报资料等处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二:四大发明辩论会
师:在古代中国长城是建筑奇迹,伟大的四大发明深刻地影响世界。1、师:提到四大发明你想到„„
生:造纸术„„
师:那么你认为哪项发明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最大的?(生)
师:我们今天开展以“四大发明中,谁对人类的生活贡献最大”为主题的辩论会。
现在相同观点的可以坐在一起。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把你们的看法说出来。
(辩论方法:根据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成四组;要求:联系现在的生活。观点有说服力、理由充分。)
小组交流。
生1:我认为纸„„
师:(补充)大家看到我们手中的教科书,印刷精美,纸张平整光滑,内容丰富多彩,让人爱不释手。可是在很久以前,这么多内容的一本书,却要用三大间房子才能放下。
生2:如果没有纸„„
师:四大发明带给我们的同学生活还有哪些?
师:想一想,如果没有古人的发明创造,世界将会怎样?
师:四大发明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对文化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四大发明传到外国。
(课件补充:纸的传播)
师:四大发明传到了世界各地,它像一只巨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师:刚才辩论很精彩!从刚才辩论中你体会到什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影响着你我的生活。让我们为他们的智慧骄傲。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扎与学生的生活。对于四大发明对生活的影响全面展开辩论,使课堂面向全体,课堂活动的参与面实现最大化。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
活动三:古代中国发明创造、世界之最汇报会
师:岂止是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在许多方面有重大发现、发明和其他研究成果。这些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文明增添了光彩。
(课件:重大发现、发明和其他研究成果)
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曾经创造了许多个“世界第一”和“世界之最。 (课件)
古代劳动人民的成就在天文、地理、数学、中医中药就像朵朵奇芭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浓郁的芬芳。
中国近现代的成就还有更多学生说。
(课件原子弹、神州7号、国庆大阅兵、世博会„„)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创造及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向学生展现,学生补充自己了解到的资料,生动的图片及图片背后的文字资料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不断地被震撼,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
的博大精深,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迸发,情感提升到高潮,】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从远古走来站在长城上,了解了长城带给我们的震撼,又知道四大发明及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不朽的其他灿烂的文明,现在欣赏了近现代的许多辉煌成就,你想说什么?
生:„„
师:(导行)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了无数光辉的业绩,我们引以为豪,中华民族的未来靠谁去开拓创造呢?
生:我想„„
师:老师相信,只要有目标,只要肯努力,说不定若干年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会留下我们清晰的脚印!
板书:未来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学会生活、指导生活行为是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
一。将最后的目标落在激发爱国之情和初步的报国之志上也是本课程的归宿。】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寻找我国古代伟大建筑。教师导语:长城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其实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伟大的建筑。你能说出几个吗?(如赵州桥、墩煌莫高窟、故宫、秦皇兵马俑……)
2.保护长城我们能做点什么?
1、同学们搜集了很多长城的资料,下课后可以订起来做成资料册。我们可以起名为《长城资料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补充。
2、用本节课学到的搜集方法继续调查了解下一课《古老的丝绸之路》。
【学生装订长城资料册,做封面,筛选资料,记录收获,继续补充这是学生活动的课后延伸。也达到了利用资料的最高效果,实现了资料共享。下一项调查是对学生掌握的方法运用继续下去。】
教后反思:
1、目的性。本主题是历史题材的内容。中国古代史应突出了古代文明及对社会的影响,必须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折射我国悠久的历史人物,灿烂的文化及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了解教材,明确目标是首先要做的。教材中一一呈现是长城及几段文字;四大发明及其他发明创造;中国古代的世界第一和世界之最等图片与文字。如何将学生的认知深入,将教材内化细化为目标的载体,备课时认真考虑
了。
2、生活性。长城停留在脑海中只是一条盘旋在崇山峻岭的长龙,学生脑海中也只是学过的语文教材中的几个画面。为了实现品社课用生活来指导生活了解社会的特点。首先开发课程资源,历史都是从前的事,所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老师补充资料是必须的。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生活是一切活动源泉,所以由自己在长城上的照片引导学生谈自己去过长城的样子感受,学生的交流唤起了更多孩子进一步了解长城的愿望。所以从多角度展示长城的图片,当在太空中看到“唯一”的长龙时,学生非常惊讶的感叹“长城是罕见的建筑奇迹。”接着就又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资料证明“为什么它会成为世界奇迹。”学生搜集的资料只是几组数据,以及他们几乎读不通顺的文字。如何将学生手中枯燥的文字数字内化为学生的生活是我一直在努力思考的。最后“2000多年”变为30代人祖祖辈辈;“13300里”变为从我们学校到区委大楼的1000倍。“10万里的城砖变成绕地球三四十周”,当学生了解到这样长、条件这样差又知道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糯米砂浆”后学生不由得发出感叹: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不得不产生疑问: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修建长城?师生搜集的资料进行了补充,学生被劳动人民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真的长城是奇迹!长城精神永不倒!对于谈四大发明环节,当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谈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时”学生兴致高昂,仿佛打开了话匣子。辩论中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如果没有四大发明,生活的面貌将不是现在的样子。
3、活动性。本节课三个活动“站在长城上”、“四大发明辩论会”、“古代中国文明交流会”步步深入,“站在长城上”活动是学生一步步走近长城,又走上长城的过程。“四大发明辩论会”通过辩论不留痕迹的感受到四大发明的作用及对世界的影响。对于其他发明辉煌的成就,老师一一用图片展示。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一环节将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作为落脚点。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站在长城上》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是炎黄子孙”主题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本活动主题,由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延展到伟大的四大发明,以及古代中国在天文地理、数学、中医中药、建筑等方面的辉煌成就,突出他们对世界的深远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设计理念】
本活动的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以活动为本的原则。本着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引导学生交流体验探究,萌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繁荣的科学文化,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萌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之情和初步的报国之志。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祖国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及智慧。
2、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初步学习的历史方法。
【教学准备】
1、师:准备课件。
2、生:学生通过图书馆,报刊,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与长城有关的资料,了解四大发明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一)、引今及古,引入话题
1.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种建筑,并说明自己猜测的根据。教师描述: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极大的建筑;世界上罕见的建筑奇迹,被誉为“中华之魂”;它像一条巨龙奔腾在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
2.教师引导:打开人类文明的历史画卷,我们从远古走来,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的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壮丽的
篇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历史长河,站在长城上做一次时光漫游,来探寻辉煌的文明成就。(板书课题)中国古代史——站在长城上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城吗?
2、欣赏长城
师:长城驰名中外,誉满全球。登过长城的人,莫不为之惊叹。现在就让我们来一睹长城的风采吧!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在太空卫星发回的图片上,能清晰可见的建筑只有我国的长城;据科学杂志说在月球上俯视地球时,位于东方那块区域上,唯一映入眼帘的仍旧是我国的长城。
师:你有什么话想说?(生)
师总结:所以有人说长城是非常罕见的建筑奇迹! 板:罕见的建筑奇迹
【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由教师出示自己在长城的照片,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照片,到借助多媒体的魅力,吸引学生从多角度了解长城。学生迅速进入情感状态,从生活经验和表面浅层次了解了长城。】
(二) 合作学习,体验感悟
活动一:长城交流会
1、说长城
师:虽然有的同学没有登上长城,但你已经走近她,课前你已经搜集了资料,谁结合资料来说说站在今天长城带给你怎样的震撼?(为什么它是世界上罕见的建筑奇迹?)
【围绕长城,学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证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从学生的资料交流中,慢慢打开长城的神秘面纱。】
(1) 长城的修建时间
生1:长城的修建时间„„(你是从哪儿得到的资料)
板书:修建时间 2000多年
师:两千多年!假如那时平均寿命70岁,30多代人呀!数数你一代,你爸爸„„
你想说什么?
师:历经两千年呀!两千多年间祖祖辈辈无休无止,乐此不疲的修建,所以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的人类建筑。堪称奇迹!
【交流长城的修建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列数字、数辈数的等来证明长城修建时间是最长的人类建筑,这种方法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是伟大的奇迹!】
(2)长城的位置、长度
生2: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有“万里长城”之誉。
师: 从他汇报的资料你知道了什么?(生)
生:位置
补充:课件(地图)
师:你刚才说多长?13300里!
板书:长度 13300里 明长城
我们来算算,从我们学校到区委的大楼有13里,13300里是几倍?(生) 1000倍呀同学们!但这只是明长城,(板书:明长城)长城不止万里如果把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多少万里之多?
生:10万
师:看到这个数字你想说什么?(生)
师:蜿蜒十万多的世界奇观!
【交流长城位置,教师开发大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小小的地图上一目了然,将长城的长度换算为自己熟悉的距离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长城太长了,是伟大的奇迹!】
(3)工程量
师: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10万里得多少建筑材料?
(课件 仅以砖石为例)就是修35厘米厚教室这么宽的马路,得绕地球三四十周!
生:啊!
师:这说明了什么?
工程量极大是世界罕见的。所以说长城是罕见的建筑奇迹!
【交流长城工程量,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工程量的大,创设了一个假设的比较,学生的震撼:伟大的奇迹!】
(4)劳动条件
板书:劳动条件
板: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劳动条件?
师:今天的建筑工具有哪些?
生3:没有吊车,起重机,没有石灰水泥„„
师补充(图片)
师:靠的是什么?
生:无数的肩膀,无数的双手(还有坚毅、强壮的力量„„)
师提升:你有什么想说?
师: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师:老师还听说长城的修建的背后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课件:孟姜女哭长城
师:难道长城下只有一个范喜良吗?可以说白骨累累(补充:秦始皇征用百万劳动力占全国人口的20分之一)长城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
师:长城还是智慧的结晶。(课件)
说明什么?
不得不说它是世界历史上的建筑奇迹。中华之魂!
【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不断深入的汇报。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鲜明的例子,学生体验更加深刻、形象、鲜明。更加震撼于伟大的奇迹!】
(5)修建的意义
师:同学们不得不产生疑问人们为什么要修筑长城?
生:北方外族的威胁
生:抵抗游牧入侵(匈奴)
(看同学的资料),有很多会学习的同学并将课前搜集的资料仔细阅读、交流,用红笔划下来精心筛选、汇总,因为用许多资料并进行整理。
补充资料(课件)
师:是的,虽然修筑长城那样艰辛,甚至付上生命的代价,但为了抵御侵略,为了和平统一安定的环境,,发展经济文化,祖祖辈辈用坚强雄厚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可逾越的屏障,每一块砖石见证了中国人坚强不屈的精神,
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就像万里长城永不倒。
【震撼中学生自然而言的疑问成了下一环节的目标,即是修建长城的意义。对意义的交流见证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更解决了本环节的目标——伟大的奇迹!对劳动人民的钦佩,民族自豪感萌发。】
2、赞长城
师:如今你站在这历经两千多年来仍巍然屹立的巨大城墙上,我们用心感受!你感慨万千,你想说什么?
生:长城,你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为之骄傲自豪!
生:长城你是中国人的精神!
师:是的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她震撼!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一起自豪的高唱长城的赞歌吧!
学生齐读:《长城诵》
【悠然而发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一句话、一个眼神、端正的坐姿表露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通过《长城颂》高唱出!本环节重视了学生的筛选资料、汇报资料等处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二:四大发明辩论会
师:在古代中国长城是建筑奇迹,伟大的四大发明深刻地影响世界。1、师:提到四大发明你想到„„
生:造纸术„„
师:那么你认为哪项发明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最大的?(生)
师:我们今天开展以“四大发明中,谁对人类的生活贡献最大”为主题的辩论会。
现在相同观点的可以坐在一起。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把你们的看法说出来。
(辩论方法:根据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成四组;要求:联系现在的生活。观点有说服力、理由充分。)
小组交流。
生1:我认为纸„„
师:(补充)大家看到我们手中的教科书,印刷精美,纸张平整光滑,内容丰富多彩,让人爱不释手。可是在很久以前,这么多内容的一本书,却要用三大间房子才能放下。
生2:如果没有纸„„
师:四大发明带给我们的同学生活还有哪些?
师:想一想,如果没有古人的发明创造,世界将会怎样?
师:四大发明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对文化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四大发明传到外国。
(课件补充:纸的传播)
师:四大发明传到了世界各地,它像一只巨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师:刚才辩论很精彩!从刚才辩论中你体会到什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影响着你我的生活。让我们为他们的智慧骄傲。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扎与学生的生活。对于四大发明对生活的影响全面展开辩论,使课堂面向全体,课堂活动的参与面实现最大化。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
活动三:古代中国发明创造、世界之最汇报会
师:岂止是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在许多方面有重大发现、发明和其他研究成果。这些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文明增添了光彩。
(课件:重大发现、发明和其他研究成果)
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曾经创造了许多个“世界第一”和“世界之最。 (课件)
古代劳动人民的成就在天文、地理、数学、中医中药就像朵朵奇芭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浓郁的芬芳。
中国近现代的成就还有更多学生说。
(课件原子弹、神州7号、国庆大阅兵、世博会„„)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创造及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向学生展现,学生补充自己了解到的资料,生动的图片及图片背后的文字资料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不断地被震撼,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
的博大精深,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迸发,情感提升到高潮,】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从远古走来站在长城上,了解了长城带给我们的震撼,又知道四大发明及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不朽的其他灿烂的文明,现在欣赏了近现代的许多辉煌成就,你想说什么?
生:„„
师:(导行)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了无数光辉的业绩,我们引以为豪,中华民族的未来靠谁去开拓创造呢?
生:我想„„
师:老师相信,只要有目标,只要肯努力,说不定若干年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会留下我们清晰的脚印!
板书:未来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学会生活、指导生活行为是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
一。将最后的目标落在激发爱国之情和初步的报国之志上也是本课程的归宿。】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寻找我国古代伟大建筑。教师导语:长城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其实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伟大的建筑。你能说出几个吗?(如赵州桥、墩煌莫高窟、故宫、秦皇兵马俑……)
2.保护长城我们能做点什么?
1、同学们搜集了很多长城的资料,下课后可以订起来做成资料册。我们可以起名为《长城资料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补充。
2、用本节课学到的搜集方法继续调查了解下一课《古老的丝绸之路》。
【学生装订长城资料册,做封面,筛选资料,记录收获,继续补充这是学生活动的课后延伸。也达到了利用资料的最高效果,实现了资料共享。下一项调查是对学生掌握的方法运用继续下去。】
教后反思:
1、目的性。本主题是历史题材的内容。中国古代史应突出了古代文明及对社会的影响,必须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折射我国悠久的历史人物,灿烂的文化及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了解教材,明确目标是首先要做的。教材中一一呈现是长城及几段文字;四大发明及其他发明创造;中国古代的世界第一和世界之最等图片与文字。如何将学生的认知深入,将教材内化细化为目标的载体,备课时认真考虑
了。
2、生活性。长城停留在脑海中只是一条盘旋在崇山峻岭的长龙,学生脑海中也只是学过的语文教材中的几个画面。为了实现品社课用生活来指导生活了解社会的特点。首先开发课程资源,历史都是从前的事,所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老师补充资料是必须的。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生活是一切活动源泉,所以由自己在长城上的照片引导学生谈自己去过长城的样子感受,学生的交流唤起了更多孩子进一步了解长城的愿望。所以从多角度展示长城的图片,当在太空中看到“唯一”的长龙时,学生非常惊讶的感叹“长城是罕见的建筑奇迹。”接着就又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资料证明“为什么它会成为世界奇迹。”学生搜集的资料只是几组数据,以及他们几乎读不通顺的文字。如何将学生手中枯燥的文字数字内化为学生的生活是我一直在努力思考的。最后“2000多年”变为30代人祖祖辈辈;“13300里”变为从我们学校到区委大楼的1000倍。“10万里的城砖变成绕地球三四十周”,当学生了解到这样长、条件这样差又知道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糯米砂浆”后学生不由得发出感叹: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不得不产生疑问: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修建长城?师生搜集的资料进行了补充,学生被劳动人民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真的长城是奇迹!长城精神永不倒!对于谈四大发明环节,当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谈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时”学生兴致高昂,仿佛打开了话匣子。辩论中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如果没有四大发明,生活的面貌将不是现在的样子。
3、活动性。本节课三个活动“站在长城上”、“四大发明辩论会”、“古代中国文明交流会”步步深入,“站在长城上”活动是学生一步步走近长城,又走上长城的过程。“四大发明辩论会”通过辩论不留痕迹的感受到四大发明的作用及对世界的影响。对于其他发明辉煌的成就,老师一一用图片展示。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一环节将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作为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