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精雕写胜景虚实相生传真情

工笔精雕写胜景 虚实相生传真情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指导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中学 王晓峰

情境导语

绿色,是春天里刚刚萌发的小草的一星嫩芽,她象征着蓬蓬勃勃的生命; 绿色,是夏天里长得满满的树木的一地荫翳,她象征着香醇浓郁的梦想; 绿色,是秋天里日渐凋零的百花的一丝残色,她象征着毫无欲求的奉献;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千百年来,人们描绘着绿,讴歌着绿,朱自清的散文《绿》更是脍炙人口,广为传颂。今天,也让我们一起去爱绿、种绿、护绿、赏绿、写绿吧!

原题展示

以“绿”为中心来拟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题目:

1、我心中的绿世界

2、绿——生命的色彩

3、我留连那片(点)绿色——记(街心花园、生物角、校园一角,案头盆景、花草)

要求:

1、想像的,现实世界中的都可以写。

2、文体不限。

3、600字左右。

技法点拨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题目只确定了话题的中心,其余的一切都交给了写作者。我们不必拘泥于文体的限制,可以写诗歌、散文、小说等等;我们也不必拘泥于选材的限制,可以写景,可以抒情,可以明志;我们可以写现实的生活,也可以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假如我们选择写景,就必须对景物进行工笔精雕。

朱自清在《绿》中如何精雕绿的呢?

首先文章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结构。开篇用“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点题,设置了悬念。接着,通过写“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写瀑布的飞流直泻、飞花碎玉般的美景,映衬了梅雨潭的奇异、可爱的潭水;通过写梅雨亭,过渡到写亭下深深的梅雨潭。这些都在为下文着意刻画梅雨潭的“绿”作好铺垫。然后作者浓墨重彩的描绘绿。最后文章再次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其次《绿》一文作者调动了丰富的想象。作者象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运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和的神光了。”“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默契得多么好啊!把梅雨潭的绿对“我”的强烈的吸引,把我领略那可爱的绿色的急切心理,融为一体。至此,情与

景真象水乳那样难分难解了。作者通过比喻不仅描绘了潭水静态的美,“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使作者禁不住产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动态的美,“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托着的裙幅,„„”

假如我们选择叙事,就必须把绿由实化虚,做到虚实相生。

比如,《囚绿记》一文细致的描绘了常春藤在自由环境中活泼可爱的情貌。“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这是实写。“植物是多么固执啊!”“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则完成了由实到虚的过渡。联系时代背景,我们知道,作者歌颂的是那种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

《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中作者由绿色的墙联想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号召人们“增加绿化面积”“美化、净化城市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其实,我们还可以由绿联想到和平、奉献、生命,也可以联想到与绿相关联的故事。

总之,这篇作文的写作空间是十分开阔的,写作的自由度也很大。希望同学们细心观察,注重写景的精雕细刻,放开想象,做到抒情的虚实相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写出笔调优美、情感真挚的佳作。

佳作展示

绿——生命的色彩

我被这满山的绿色征服了。

我踏着清晨朦胧的雾气走上崎岖的山路,空气就像过滤过似的,沁人心脾。那是什么在冲我眨眼?是星星,还是露珠?我不由得停住脚步。啊,那是带着泥土芳香的青草,它们绿得那样新鲜,那样柔嫩,仿佛经过了无数次雨水的冲刷,才绿得这样逼人眼目。每一株小草上仿佛都闪烁着一个新的生命,使人想起刚刚降生的婴儿;每一株小草上又好跳跃着一个绿色的奇异的音符,汇成一支欢快的舞曲。你看,它们一个个挺挺地立着,连叶尖都倔强地向上挑起。它们一簇簇、一蓬蓬地拥挤着,喧闹着,一路向山顶冲去。

雾气渐渐地散去,群山好似花苞的花蕊,正慢慢地绽开。远近景物的轮廓也渐渐地清晰了。远远地向山上望去,在众多的绿色丛中,有几片奇特的翠色欲滴的绿在向人招手。

近了,更近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翠绿的灌木,叶片虽小,但油光发亮,生机盎然。这翠绿是如此的旺盛,密密层层,连成一片。它使人想起夏日里沿堤的茂密的垂柳,又让人记起经过精心琢磨的翡翠,浓郁、光滑而又不失生气。此时,太阳已从晨雾中醒来,为这一片翠绿镀上了一层金色。

新奇的绿鼓舞我不断向上攀登,忽然隐约听到潺潺的水声,渐渐地,水声变为淙淙的,又变为哗哗的,一挂小小的瀑布呈现在眼前。然而更吸引我的,是瀑布下深深的潭水。那水的绿色深不可测,似乎凝聚了世间一切的绿,绿得浓重,绿得深沉,如果不仔细看,我会觉得那绿仿佛没有流动,只软软地铺着,静静地漾着,似一块温润的碧玉,像一叶舒展的浮萍;然而,当你看看那飞泻的潭布,那盘流于石缝间的清溪,就能觉察出这浓绿是怎样地向下倾斜了。

阳光洒满山谷,我一口气登上了山顶。清爽的山风吹落额上的汗滴,也掀起绿的海洋里连绵起伏的波涛。我的视野里充满了苍茫而深远的绿色。这幅画似曾相识,那是浩翰的大海,那是蔚蓝的天空。

大自然需要绿色装点,人的生活需要绿色充实。因为绿是生命的颜色,希望的光彩!

评点与赏析:文章写得极有层次,沿着登山路上所见,由小草的绿,写到灌木的绿,再写到潭水的绿,直到登上山顶如长空、大海般浩瀚苍茫的绿色,一幅苍翠欲滴,层林尽染的写意水墨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生动的比喻、拟人、通感、夸张,有声有色的烘托、点缀,又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从对于绿色如此强烈的感受里,我们被小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打动了。

追求心中的绿洲

一考生

追求一轮红日,便将强壮的身体化作了山峦去托起它;追求一个梦想,便将所有的心血化作了地平线去迎接它;追求一种成功,便将自信的力量去化作风景去展现它。

追求者上路了,他头顶烈日脚踏黄土,让骄阳晒着黝黑的胸膛,让热浪夹着干燥的尘土,裹拥着向前走去,要走多远?不知道,要走多久?也不知道。

怀着那颗滚烫的心,浑身淌着坚毅的血,含着心中那个不灭的追求,他继续向前方走去。追求者走得沉着,走得坚定,走得执著,走得自信和勇敢。

追求者进入了戈壁,向沙漠走去,遇到一位老者,老者说:“年青人,别向前走了,前方有碎石,会磨破你的双脚。”追求者粲然一笑:“前方是我追求的目标,那里有我的理想,什么碎石,什么粗砂,就让他们磨破我的双脚吧!就让那淌下的一行血迹化成一粒粒的种子吧。待我找到甘泉,这里便是绿洲。”

他依旧不停息地向前走,依旧走得沉着、坚定,走得执著、自信、勇敢。可换来的仍是骄阳与热浪,追求者的双唇干裂了,脚磨肿了,他昏倒了,但在那依稀的视野中,他仿佛看到了绿洲,看到了希望,风沙对他说:“歇歇吧,胜利就在前方。”追求者说:“不!越是在最后,就越不能放松。只有坚持,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的胜利。”追求者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向绿洲爬去。

这便是追求者的生活方式,这便是生存者的生命轨迹,追求心中的绿洲,追求远方的理想,风暴不可怕,黑暗不可怕!没有什么可以挡住追求的路!

你、我、我们,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尽管我们的脚步还很稚嫩,我们的路还很漫长,但是,只要我们像那位追求者一样,心中有绿洲,远处有风景,那么,你的一次次勇猛搏击,必会换来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评点与赏析:这是一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的大气之作。出众之处在于:1、深刻的立意。文章把高远的追求比喻为“心中的绿洲”,并高度赞美为了追求“心中的绿洲”那种沉着、执著、自信和勇敢的精神,让读者眼睛一亮。2、绝妙的载体。文章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几组人物对话,几笔勾勒,塑造了一位在沙漠中跋涉,即使口干舌燥也执著追求心中“绿洲”的坚韧形象,有象征意味,让人感动。3、富有文采的语言。文首的排比,文中的反问,精彩的比喻,加上长句和短句的灵活运用,使得文章语言灵动,如行云流水,读来如风行水上,让人愉悦。

课外练笔

在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2009四川眉山中考作文题)

①请把 “这里风光__好”补充完整再作文,如补充成“独好”、“无限好”和“今年比去年好”等。

② “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她让我们欢喜,让我们悲伤……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请以“风雨”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提示与要求:

(1)为了突出你的个性,希望你选择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选择最佳角度,写你最熟悉的内容,尽量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千万不要抄袭或套用!

(2)为了更好地表达你的情感,使你的文章内容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3)为了便于老师评阅你的文章,请你注意:格式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卷面要整洁,尽量少写错别字,少出现病句。

(4)你的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工笔精雕写胜景 虚实相生传真情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指导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中学 王晓峰

情境导语

绿色,是春天里刚刚萌发的小草的一星嫩芽,她象征着蓬蓬勃勃的生命; 绿色,是夏天里长得满满的树木的一地荫翳,她象征着香醇浓郁的梦想; 绿色,是秋天里日渐凋零的百花的一丝残色,她象征着毫无欲求的奉献;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千百年来,人们描绘着绿,讴歌着绿,朱自清的散文《绿》更是脍炙人口,广为传颂。今天,也让我们一起去爱绿、种绿、护绿、赏绿、写绿吧!

原题展示

以“绿”为中心来拟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题目:

1、我心中的绿世界

2、绿——生命的色彩

3、我留连那片(点)绿色——记(街心花园、生物角、校园一角,案头盆景、花草)

要求:

1、想像的,现实世界中的都可以写。

2、文体不限。

3、600字左右。

技法点拨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题目只确定了话题的中心,其余的一切都交给了写作者。我们不必拘泥于文体的限制,可以写诗歌、散文、小说等等;我们也不必拘泥于选材的限制,可以写景,可以抒情,可以明志;我们可以写现实的生活,也可以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假如我们选择写景,就必须对景物进行工笔精雕。

朱自清在《绿》中如何精雕绿的呢?

首先文章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结构。开篇用“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点题,设置了悬念。接着,通过写“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写瀑布的飞流直泻、飞花碎玉般的美景,映衬了梅雨潭的奇异、可爱的潭水;通过写梅雨亭,过渡到写亭下深深的梅雨潭。这些都在为下文着意刻画梅雨潭的“绿”作好铺垫。然后作者浓墨重彩的描绘绿。最后文章再次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其次《绿》一文作者调动了丰富的想象。作者象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运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和的神光了。”“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默契得多么好啊!把梅雨潭的绿对“我”的强烈的吸引,把我领略那可爱的绿色的急切心理,融为一体。至此,情与

景真象水乳那样难分难解了。作者通过比喻不仅描绘了潭水静态的美,“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使作者禁不住产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动态的美,“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托着的裙幅,„„”

假如我们选择叙事,就必须把绿由实化虚,做到虚实相生。

比如,《囚绿记》一文细致的描绘了常春藤在自由环境中活泼可爱的情貌。“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这是实写。“植物是多么固执啊!”“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则完成了由实到虚的过渡。联系时代背景,我们知道,作者歌颂的是那种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

《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中作者由绿色的墙联想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号召人们“增加绿化面积”“美化、净化城市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其实,我们还可以由绿联想到和平、奉献、生命,也可以联想到与绿相关联的故事。

总之,这篇作文的写作空间是十分开阔的,写作的自由度也很大。希望同学们细心观察,注重写景的精雕细刻,放开想象,做到抒情的虚实相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写出笔调优美、情感真挚的佳作。

佳作展示

绿——生命的色彩

我被这满山的绿色征服了。

我踏着清晨朦胧的雾气走上崎岖的山路,空气就像过滤过似的,沁人心脾。那是什么在冲我眨眼?是星星,还是露珠?我不由得停住脚步。啊,那是带着泥土芳香的青草,它们绿得那样新鲜,那样柔嫩,仿佛经过了无数次雨水的冲刷,才绿得这样逼人眼目。每一株小草上仿佛都闪烁着一个新的生命,使人想起刚刚降生的婴儿;每一株小草上又好跳跃着一个绿色的奇异的音符,汇成一支欢快的舞曲。你看,它们一个个挺挺地立着,连叶尖都倔强地向上挑起。它们一簇簇、一蓬蓬地拥挤着,喧闹着,一路向山顶冲去。

雾气渐渐地散去,群山好似花苞的花蕊,正慢慢地绽开。远近景物的轮廓也渐渐地清晰了。远远地向山上望去,在众多的绿色丛中,有几片奇特的翠色欲滴的绿在向人招手。

近了,更近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翠绿的灌木,叶片虽小,但油光发亮,生机盎然。这翠绿是如此的旺盛,密密层层,连成一片。它使人想起夏日里沿堤的茂密的垂柳,又让人记起经过精心琢磨的翡翠,浓郁、光滑而又不失生气。此时,太阳已从晨雾中醒来,为这一片翠绿镀上了一层金色。

新奇的绿鼓舞我不断向上攀登,忽然隐约听到潺潺的水声,渐渐地,水声变为淙淙的,又变为哗哗的,一挂小小的瀑布呈现在眼前。然而更吸引我的,是瀑布下深深的潭水。那水的绿色深不可测,似乎凝聚了世间一切的绿,绿得浓重,绿得深沉,如果不仔细看,我会觉得那绿仿佛没有流动,只软软地铺着,静静地漾着,似一块温润的碧玉,像一叶舒展的浮萍;然而,当你看看那飞泻的潭布,那盘流于石缝间的清溪,就能觉察出这浓绿是怎样地向下倾斜了。

阳光洒满山谷,我一口气登上了山顶。清爽的山风吹落额上的汗滴,也掀起绿的海洋里连绵起伏的波涛。我的视野里充满了苍茫而深远的绿色。这幅画似曾相识,那是浩翰的大海,那是蔚蓝的天空。

大自然需要绿色装点,人的生活需要绿色充实。因为绿是生命的颜色,希望的光彩!

评点与赏析:文章写得极有层次,沿着登山路上所见,由小草的绿,写到灌木的绿,再写到潭水的绿,直到登上山顶如长空、大海般浩瀚苍茫的绿色,一幅苍翠欲滴,层林尽染的写意水墨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生动的比喻、拟人、通感、夸张,有声有色的烘托、点缀,又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从对于绿色如此强烈的感受里,我们被小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打动了。

追求心中的绿洲

一考生

追求一轮红日,便将强壮的身体化作了山峦去托起它;追求一个梦想,便将所有的心血化作了地平线去迎接它;追求一种成功,便将自信的力量去化作风景去展现它。

追求者上路了,他头顶烈日脚踏黄土,让骄阳晒着黝黑的胸膛,让热浪夹着干燥的尘土,裹拥着向前走去,要走多远?不知道,要走多久?也不知道。

怀着那颗滚烫的心,浑身淌着坚毅的血,含着心中那个不灭的追求,他继续向前方走去。追求者走得沉着,走得坚定,走得执著,走得自信和勇敢。

追求者进入了戈壁,向沙漠走去,遇到一位老者,老者说:“年青人,别向前走了,前方有碎石,会磨破你的双脚。”追求者粲然一笑:“前方是我追求的目标,那里有我的理想,什么碎石,什么粗砂,就让他们磨破我的双脚吧!就让那淌下的一行血迹化成一粒粒的种子吧。待我找到甘泉,这里便是绿洲。”

他依旧不停息地向前走,依旧走得沉着、坚定,走得执著、自信、勇敢。可换来的仍是骄阳与热浪,追求者的双唇干裂了,脚磨肿了,他昏倒了,但在那依稀的视野中,他仿佛看到了绿洲,看到了希望,风沙对他说:“歇歇吧,胜利就在前方。”追求者说:“不!越是在最后,就越不能放松。只有坚持,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的胜利。”追求者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向绿洲爬去。

这便是追求者的生活方式,这便是生存者的生命轨迹,追求心中的绿洲,追求远方的理想,风暴不可怕,黑暗不可怕!没有什么可以挡住追求的路!

你、我、我们,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尽管我们的脚步还很稚嫩,我们的路还很漫长,但是,只要我们像那位追求者一样,心中有绿洲,远处有风景,那么,你的一次次勇猛搏击,必会换来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评点与赏析:这是一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的大气之作。出众之处在于:1、深刻的立意。文章把高远的追求比喻为“心中的绿洲”,并高度赞美为了追求“心中的绿洲”那种沉着、执著、自信和勇敢的精神,让读者眼睛一亮。2、绝妙的载体。文章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几组人物对话,几笔勾勒,塑造了一位在沙漠中跋涉,即使口干舌燥也执著追求心中“绿洲”的坚韧形象,有象征意味,让人感动。3、富有文采的语言。文首的排比,文中的反问,精彩的比喻,加上长句和短句的灵活运用,使得文章语言灵动,如行云流水,读来如风行水上,让人愉悦。

课外练笔

在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2009四川眉山中考作文题)

①请把 “这里风光__好”补充完整再作文,如补充成“独好”、“无限好”和“今年比去年好”等。

② “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她让我们欢喜,让我们悲伤……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请以“风雨”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提示与要求:

(1)为了突出你的个性,希望你选择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选择最佳角度,写你最熟悉的内容,尽量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千万不要抄袭或套用!

(2)为了更好地表达你的情感,使你的文章内容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3)为了便于老师评阅你的文章,请你注意:格式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卷面要整洁,尽量少写错别字,少出现病句。

(4)你的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相关文章

  • 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
  • - 1 -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 ...查看


  • 古诗中常用的技巧及作用
  • 古诗中常用的技巧及作用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 ...查看


  • 新材料作文写法
  • 诗歌的表达技巧--描写 一.描写概述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 ...查看


  • 常见表达技巧一览表
  • 常用表达技巧术语一览表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2.5.2易混术语解析 1.烘托/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 ...查看


  • 初中语文:考试重点题型答题技巧全汇总
  • 初中语文:考试重点题型答题技巧全汇总 诗歌答题模版 1. 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2. 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3. 语言特色类: ...查看


  •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 (1) 诗歌答题模式 1. 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 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 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 ...查看


  • 清华学子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式笔记揭秘
  • 清华学子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式-笔记揭秘 我的高三语文笔记本<语文阅读暗剑>的内容如下: (1)诗歌答题模式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 ...查看


  • 高考语文_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 ...查看


  •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原创)
  •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采分点 ·基本答题套路 一.审题模式 (一)一题目.二作者.三注释.四题干.五文本. (二)让你答啥你答啥,没让你答你别答. (三)一切以题干为主,想到的手法尽量写,有字就有分. 一.答案模式 (一)原理(手法)+材料(翻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