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文听话与不听话韩国岁月号沉船

2014(最新)新材料“听话与不听话”作文

(“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等)

【文题呈现】

材料一: 2014年4月16日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中学生听船方指示未逃离沉没,淘气学生获救。

材料二: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其实外国教师或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材料三: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二至五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材料四:台湾作家侯文咏在《不乖》中说:”我并不明白,不听话的人,长大一样会有前途——差别只是,听话有听话的前途,不听话有不听话的前途。”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构思点拨】

第一、三则材料,均包含听话与不听话的结果,其价值取向明显,肯定不听话;第二则材料是中美教育对听话与不听话的不同认识,倾向不听话,第四则材料,是对传统认识的思考,肯定不听话照样有前途。四则材料共同点:肯定不听话,不听话可获得了生命,不听话激发了创造力,不听话能坚守自己,不听话一样收获成功人生„„围绕“不听话”立意行文应为较好角度。

【参考作文】

听话?不听话?

记得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听话啊”。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去串门要听叔叔阿姨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闯了祸、顶了嘴之后,大人最爱说的一句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似乎人的童年,最大的美德便是听话。凡是大人所说的一切“语重心长”的话,你都一定要听,听了才能是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否则,你便是“淘气包”“差生”,长大后不会有出息。现在我们长大了,这样的话虽不时常听到,但总有不少这样那样无形的条条框框在约束着我们,其作用丝毫不亚于“听话啊”三个字。

我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要听话?不听又会怎么样?难道就真的会一事无成吗?固然,家长、老师都是比我们多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人,他们的生活阅历自然要比我们丰富,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无疑也比我们成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永远是对的。我们年幼时,很多事都不懂,确实需要大人的指点;然而,我们长大了,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大人们再这样以“听话”与“不听话”作为衡量我们好坏的标准,就未免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了。因为“听话”意味着无条件地恭顺服从,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意志和观念。试想,一个从小到大都只听大人的话而不自己动脑思考的“乖孩子”,我们能指望他在学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吗?若是世界上都是这样的人,我们的世界又将如何发展?

所以,我们虽然要听话,但更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我们应该冲破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不受约束,独立思考,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和个性。大人说的话,有对的,也有不对的,即便是对的,也只是从他所处的角度来看,换到我们的角度,也许就变成不对或不全对。我们应该自己去辨别,去理解。对知识也是一样,我们不要盲目相信所有的知识,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如果这世界上人人都盲从长辈,又哪里来的“胡服骑射”?如果每个人都对前人的知识深信不疑,哥白尼又如何发展“日心说”?如果一个人不听话便一事无成,那么辍学的比尔?盖茨又怎么会创建微软帝国?古人说过,“学贵质疑”,说白了,其实就是鼓励人们多多不听话。

当然,不听话不等于不尊重;相反,正因为尊重长辈,我们才对他的话认真思考,正因为尊重知识,我们才对其加以创造性的研究。只有自己辨别,自己理解,才能有真的收获,才能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才是对长辈、对老师最好的尊重。

听话与不听话

“小孩子要听话!”耳边总会响起这句话。

从小就得听话。听爸爸的,听妈妈的,听长辈的,听老师的......

似乎大家已经习惯,一个小孩就应该听话,听话的小孩未来一定 有前途,听话的小孩就会少走歪路,而不听话的小孩就是被责骂的对象,家长眼里的坏小孩,老师眼里的反面教材。

我不懂,听话有什么好,为了别人嘴里那象征性的表扬,而放弃了自己的独立判断,又或是令人意料之外的未来。也许听话的确可以少吃很多苦,但在听别人的建议、指导、甚至是人生经历之后,你的路还是你在走吗?没有自己的拼搏,没有摔倒之后的磨难,又怎么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沿着别人铺好的路,无厘头的往前走,最多不过是模仿别人的步伐,却永远超越不了,活不出精彩。

最讨厌别人在一个人努力的做一件事的时候指手画脚,“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听话,这样做不对,你应该……”在别人奋斗的时候说这种话,是帮他还是害他?他在自己拼搏凭什么又如此说?纵然他错了,失败了,但这是他自己的经历,听话的人有吗?

别人的话形形色色,就像是各种各样的绳子,盲目地听从,便会被一条又一条的绳子从牵引,最终,自己的思想被加上了条条框框,心灵也被绑得结结实实。那时侯,就只能像一个木偶一般,受人摆布,永远也走不出迷茫的泥潭。

如果梵高听了别人的话,相信自己只是平庸的画家,那么那金灿灿的向日葵。就不会在茫茫历史中永不凋零,如果布鲁诺听了执行官的话,那么烈火不会成就他的永生,也不会煅烧出一棵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心。

生活的精彩,在于源源不断的意料之外,若是事事尽被安排,被指导,那便不是人生,而是剧情老套的肥皂剧。应该不会有人愿意如此的人生吧?

如今的我们,早已有了自己的选择能力,有的人对别人言听计从,有的人特立独行,标新立异,还有的人面对生活中的话,明辨是非,坚持自己的选择,又不一味执行。你知道该如何执行吗?

听话与不听话。不单单是一个人的选择,在这选择的不同背后,还有不同的人生。

听从内心的召唤

幽幽自问,谁来渡我?

冥冥自惭,我于何思?

岁月如花,俗世之中如何忘我?

繁华一梦,悟得这世间暗藏玄机。

现在的人,都甘愿把自己困在狭小的钢筋水泥空间里,忘却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每天机械地从事同一件事。被枯燥的生活压弯了脊梁。这或许就是太听话的缘故吧!

现在的人啊,是在无尽的物欲中消失,还是在精神的涅槃中得到重生?做人其实可以不必墨守成规。不要太听话,要学会打破习惯的枷锁,跨越常规的雷池,听从内心的召唤,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游泳世锦赛期间,有商家找到奥运会冠军刘子歌,希望她能参加某项商业会动,但是被刘子歌拒绝了。连日来的报告会和表彰会使刘子歌变得乏味,当被问到现在想做的事时,她说:“我想尽快回到泳池,恢复训练,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低调冠军刘子歌向我们展示了她对生命的诠释。她不想听任于商业活动,只是为了自己的游泳目标而奋斗。

你是否曾感受到《命运》带来的强烈震撼?那是失聪的贝多芬与生命斗争中所发出的怒吼。你是否曾遨游《时间简史》领略宇宙奥秘的无穷?那是霍金用仅能活动的两根手指拉开的地狱之门。身体的残缺或许会使人胆栗,死亡的阴影或许会使人畏惧,但他们用不屈不挠的精神向人们展示了人类潜力的无穷。自己的生命不听任与谁,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唐诗中,我结识了浪漫的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那一片紫色的雾霭时常将我萦绕;“举头望明月”,让我时常对着月儿发呆,想那皎洁的月光洒满人间;我没有李白那“对影成三人”的孤寂,没有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也没有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或许这些都是因为李白的不听话,不想听任于权贵,不想过被束缚的生活,才使得他对人生有着别样的认识,才使他的文章获得后人的盛誉。

月朗星稀的夜晚,流星划破苍穹,留下一道美丽的痕迹。虽然生命短暂得只有一瞬,但留给人无穷的意味。

为什么必须“听话?”

听话,如今似乎成了没有主见的代名词,但是,谁又能什么话都不听就直达成功呢?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中国孩子时常喜欢说:“我会好好听话,做个乖宝宝。”而美国孩子却说:“我不是小孩子了,我要独立。”

可能很多人认为美国孩子更成熟。没错,我不可否认,但是独立当真就意味着不听话?聪明人往往从自身经历中找出结论,然而圣人常常从他人经历中领悟道理。难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一定得撞得头破血流吗?在尧在位时,他重用舜,后人也并未因此觉得他无能;刘备器重孔明以登帝位,众人也觉得他贤明,不是吗?

当然,如果对方是淤泥,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对方是泥沙,你是泥沙中发出光芒的金子;对方是燕雀,你是展翅高飞的鸿鹄;对方是鱼虾,你是见尾不见首的游龙,那么你大可不必听话,相反地,你还有足够的本钱来轻视他的无知与傲慢。

因此,听还得把握不同的时机,并不是不听,也并非什么都听。

话是我们听的对象,那么什么样的话值得我们听呢?

是像商纣王听信妲己那样吗,是像董卓听信貂蝉那样吗?当然都不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冷静的心,清醒的头脑,无欲无求,就自然能判断是非。

有些话做起来很难,甚至不忍心去做,怎么办呢?

刘墉带女儿上电视,主持人问,如果刘墉在地震中被压倒了,女儿想救自己,但房屋很快就要塌了,怎么办?刘墉回答:“我会让女儿跑。“当主持人询问女儿时,她说,他会逃跑,一边跑一边哭着喊,她爱父亲。

女儿的回答同时也回答了我的问题。这些话我们得听,因为那是对方的祈求。

并非所有的话都是字面意思。

父亲给孩子项链,对他说这项链不值钱,但是这并非说明项链能随便送人,他是无价的,是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父亲真正的意图只是不希望孩子为了保留项链而受一丁点的伤害。

听话听话,听要把握时机,而话也得理解透彻,不然怎么听呢?

“听话”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听话”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听话”时,切不可偏听偏信。

想必大家都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类“传话”的游戏:一排嘉宾在台上依次站好,由第一个人开始向下一个传话,传话过程中其余嘉宾均要带上封闭耳机。当最后一个人描述出他所听到的故事时,往往与第一个人说得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可见,“听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件事经人之口,难免会夹带上口述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我们的大脑则应该迅速过滤掉这些“附赠”信息,以免被别人的见解抢占了自己的思考空间。“听话”时,更不可断章取义,这样往往会造成语义的曲解,进而导致以讹传讹,三人成虎。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流言蜚语的时代,不得不说除了高速发展的媒体炒作,还有一些是因为“不会听话”而产生的后果。

“听话”时,更不可全盘皆听。

如今许多学生只知道听从老师的讲解,表面上是渴望新世界、充满希望的嗷嗷待哺的小鹰,实则却是错失了长硬翅膀的最佳时期。这类学生往往成绩优秀,却永远无法做到拔尖、超群。更让人惋惜的是,他们的激情与创造力被死死钉在应试教育狭小的框架里,丝毫没有伸头露脚的机会。而他们最终也只能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与只知道按命令行事的“小跟班”。由此可见,“听话”也要有所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利者而为之。

“听话”时,最不可惟命是从。

古老的中华民族从封建专制的牢笼中走出不过百年,百年之前不知道有多少心存热血的青年被封建礼教生吞活剥。“叨陪鲤对”固然能体现对父母长辈的尊重爱戴,但若发展成不分青红皂白的“卧冰求鲤”就太过让人痛心。空有一腔理想的觉新最终因为不敢违抗父母之命而成了封建家庭的牺牲品;天资过人的宝钗一心虔诚地走着家长们为她安排的富贵之路而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幸福;天真善良、阳光可爱的周冲有着冲破这污浊的世界的执念却只能以死的惨烈反抗这悲剧的结局。无与争辩的是父母之恩我们一生难报,但尽信父母之言会使我们丢失一个时代的灵魂与骨气。这个社会日新月异,这个时代需要变革,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必须胸怀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思维,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对现实说

“不”,才能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因为哥白尼没有听信地球是宇宙之心的谬论,所以他才有机会动摇我们“万物灵长”的愚钝想法;因为麦哲伦没有听信天圆地方之说,所以他的船队才能乘风破浪、完成伟大的环球航行;因为莎士比亚没有听信那个时代的禁欲之谈,所以才有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永恒不朽的唯美爱情„„这所有的成就,不能不说与他们善于“听话”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我也一直相信,只有善于“听话”的人,说话时才能更有底气。

“听话”,果然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听话”断想》

当看到“听话”这个题目之后,我的脑海里涌动着足以淹没所有时光的思想波涛。

(一)恒久的“听话”哲学

谈到戏曲、诗词及歌赋这些“国粹”,中国人似乎 是有足够的资本笑话宇内“蛮夷”的。这几年,诸多专业或业余人士,高喊着读经颂诗的口号,穿长褂戴高帽,摇头晃脑,装腔作势,秀够了今人通古的穿越把戏。国学果真热了吗?只要脑筋还算正常的人,不难于热闹的外表下看出其内里的虚泡囊肿。事实上,我们曾经的“国粹”,如今已成为了真正的“玩意儿”,它们只是供人把玩的玉坠儿或远距离欣赏的盆景。被冷落近乎半个世纪的国学,一下从形式上燃遍了神州大地,其实只是“老房子着火——无可救药”。

精神断奶的中国人,已经找不到过去,更弄不明白未来,他们是遭遇异域文化冲击而牺牲了的不明真相的群众。早就没有了丝绸、瓷器和茶叶对世人的诱惑,更没有了在火药领域的发言权„„不过,有一样东西至今还在散发着它的光芒,那就是“听话”这一官场和民间普遍敬奉的生存法则。

(二)渴望“听话”的君王

古中国《诗经》里不是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吗?天下没有一处不是大王的土地,疆域里的没有一个人不是大王的臣民,这视万民为奴仆的思想可谓疯狂至极。役夫百万只为阿房一宫,劳民几十载只为死后一穴,白骨堆垒如山,思妇、弱子、羸父、老母以泪洗面,还在幻想着亲人的归来。让世人“听话”,君王享乐,似乎已经成了君王治国成功的标准。

有人戏称,中国只有两种人,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奴仆。这让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幅画面:高堂之上,衣着华贵的主子,正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地训斥着;厅堂之下,衣裳褴褛的奴仆,跪倒在地、两股战战口称“遵命”。这样的画面,是主子和奴仆时代的必修课,是黎民的“日历”,君王的“黄历”。南齐末代皇帝东昏侯萧宝卷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宫里呆不住,喜欢外出游荡,但他出宫游荡时,不喜欢被别人看到。为了防止有人从门缝里看到他,凡是自己要经过的地方,两边的屋舍里不准住人。来不及回避的,他会通通杀掉。可是,他出行方向又没有定准,今东明西,甚至半夜打着鼓出行。这样的游荡居然一个月要搞20多次。一次,他到沈公城,一位妇女临产无法躲避,当即下令剖开产妇的肚子看看腹中是男是女;一日,他到定林寺,一和尚因为老体病走不动,藏在草里而被发现,就取箭将和尚射死„„谁叫他们不“听话”?找死!

(三)教人“听话”的圣哲

《论语》博大精深,是华夏传世经典,不乏深刻而受用千万年的做人、做事、做官的至理名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论语》里也蕴含着大量指点当权者如何让民众“听话”,教导世人如何“听话”的思想。《论语》中有一段对白,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季康子是权臣,很想轻松地就能奴役万民,一个“使”字便暴露了他所有的心思。孔子的回答是智慧的,他教育季康子要循礼而化育天下,但说到底还是在教季康子如何让百姓心悦臣服地“听话”呀。多年之后的政治家和这位思想家的思想一拍即合,于是,没有反对统治体制迹象的儒家学说,便成了两千年来大多数帝王治国的优先选择。勇猛如成吉思汗,剽悍如努尔哈赤,他们的继承者哪一个没有最终选择“听话”的儒家学说?

不得不说的是,历代帝王大多推崇《论语》远胜《孟子》,不是因为《孟子》不经典,而是因为它里面有许多“不听话”的思想。朱元璋就曾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最“没文化”的事,就是删节《孟子》。在朱元璋看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些话都是“不听话”的混账话,是必须“毁尸灭迹”的。他还曾对主持删节大任的编纂官,恶狠狠地说:“如果这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更可笑的是,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让孟夫子在祭孔时,只可以享受一盘冷猪头,谁让他教人“不听话”呢?!

(四)“听话”的臣民

毋庸置疑,中国是一个“忍”术大国,没有哪个民族的百姓能够如中国百姓一样,只要不饿死就千恩万谢,得一点“恩惠”便死心塌地甘当奴仆,除非是连奴隶都做不得了他们才会反抗。《论语》里就有“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样的传颂千古的警句,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听话吧,别自找倒霉”!圣哲如孔夫子,不是也说过“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吗?后一句演绎成俗语就是:世道不好,说话就得小心点。

君上与权臣威风凛凛地训斥着“听话”的口号,黔首黎庶战战兢兢地接受着“听话”的教诲,久而久之,威风者越发的残忍,惶恐者则越发地卑怯。主子也就越发地像主子了,奴隶则越发地像奴隶了。千百年来,君王愚蠢,臣子一味听话而误国的例子不在少数。大清王朝,臣子、仆下皆嘴上说“奴才”,举止行为上做“奴才”之相。令中华蒙羞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诸多封疆大吏的懦弱表现,便是“听话”的明证了。

上中学时读到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一则故事,令我惊诧不已。一天女皇在花园里发现一株盛开的玫瑰,美艳动人,就想留给自己的一个孙子,便下了一道命令,在花旁设岗看守。翌日,她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岗哨却一直了延续了五十年。女皇早殁,玫瑰已枯,哨兵却还在不知所谓地不断轮岗。有人说这是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一出奴隶惯性的悲剧。后来读到中国人奴性的故事,才知道这与中国人的奴性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身为中国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难以摆脱的三千年世代为奴的宿命。鲁迅先生将中国的历史划分为“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真是一针见血了!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里,中国人早已练就了一身“听话”的硬功。如果说一部《红楼梦》是中国的社会百科全书,那么,这里彰显的就不只是作为文学的“红楼”了,我分明看到

它还是一部“奴隶的断代史”。如果要评选“最奴才”,我想这个桂冠非袭人莫属了!她本来是贾母的婢女,不过是贾母送给宝玉的一件最听话的礼物。谁知,“这袭人也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便只有一个宝玉”。她有机会赎身甚至做人家的填房夫人,但是她却心甘情愿地留在了贾府,继续贾府展示着“奴性的美丽”。为了宝玉,她甚至不惜牺牲了作为女子最宝贵的贞操,并从此做着更高一层的奴仆的美梦。她从未想过要离开贾府,就连迫不得已嫁给蒋玉涵时,她还坚持要宝玉留下麝月来服侍才安心,这真真是一个纯粹的传统奴才。

不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之下,听话者也会发作,让人听话者也会被推翻,这似乎是历史的必然和颠簸不破的真理。起义、暴动、政变,便是“听话者”激烈暴发的极端选择;身败名裂、亡国丧家、身首异处,又常是“让人听话者”的宿命。这样的对比,怎么不让后来者警醒?!

(五)现代版“听话”

翻阅中国古代史,仿佛就是一部不断换“主子”,反复打击“刁民”制造“顺民”的历史。有趣的是,“刁民”一旦做了“主子”,又开始打击刁民二代、三代„„再制造出无数顺民二代、三代„„就在华夏文化、思想急速坠向深渊的时候,令人心潮澎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来了,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华夏两千年的“听话”哲学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科学与民主的思想之花点缀了神州大地。一个世纪过去了,滚滚的硝烟已经消散,列强也被炮火打出了国门,封建王朝更是一去不复返。“听话”一说并没有就此掩埋,细看世态万象,还在到处上演着“听话”的故事和传说。

还有学生在接受着充满奴役味道的“听话教育”。“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好孩子要听话”“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要说话,听我说”“我说,你依葫芦画瓢”„„类似的话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而且下意识地就会脱口而出吧?

还有作家在以落后的奴仆的思想进行着文学创作。许多作家难耐寂寞,不忍清贫,甘心寄身出版社或者某种社会组织,听话地写着各种“应时蔬果文”。他们虽然没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却扬言要写出长篇“人间悲喜剧”;没有发现和思考社会生活中问题意识和能力,却想以自己的文字拯救困厄中的生灵„„可悲的是,他们的创作常常只是为了“五子登科”。不要总是羡慕西方人总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的文学创作思想和厚度,真的离“国际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即便辛勤、深刻如鲁迅,不是也不好意思接受这一代表世界高度的奖项吗?

还有导演在做着“故纸堆”的忠实的奴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被集体翻拍,一度曾赢得了国内不少票房。可是,当观众清醒过来时,古装戏一拍就赚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前几月电影《关云长》高调公映,却草草收场,便是中国电影太听话于古人所说,而最终失败的明证了!近几年里,《2012》《阿凡达》与《盗梦空间》三部进口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引发海啸般的狂潮与震撼。《2012》背后的人类对自身未来的焦虑症,突现的是宗教色彩上的难以遏制的人类悲剧意识;《阿凡达》展示的是科幻想象力与强大的电影技术;《盗梦空间》则展现了发达文化之下的想象力,以及在后现代语境下人类对于本我、自我、超我的迷津。国外导演和编剧们好像是听命于个性的思想和未来的召唤的,而我们呢?是票房,还是其他?

(六)“听话”的延续

如果“听话”哲学再延续两千年,那将会是怎样的光景?华夏大地风行的只是几个人几千年前的思想,还有不让人发表见解的“听证会”在召开,还有不让人看到真相的“奇迹”在发生,还有人在继续着“乖,听话,给你糖吃”一样的哄和骗„„到那时,我们的肉身血脉虽然还在延续,思想上恐怕早就断子绝孙了吧!

“听话”,这个顽疾像牛皮癣一样,一赖上华夏民族就是几千年,怎么办?我的思想还在继续,你们呢?

听 话(肯定听话)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引用丘吉尔的名言开篇,不同凡响) “听话!”大人总是这么说。那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听话,听什么话?(语言朴实,轻松自然)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就要求我们要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他人的劝告。(引用古代名言,恰到好处)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展望历史的舞台,让我们用心聆听。(巧用过渡,开启下文) 他也曾火烧博望坡初战告捷,他也曾舌战群儒大败曹操,却因不听刘备的生前劝告动用了一个“不听话”的马谡而痛失街亭。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心高气傲、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曾多么聪慧地帮助诸葛亮退去司马懿,却因为自视甚高,不听诸葛亮的话,不听王平的劝告,落得个挥泪被斩的下场。历史的教训要听,智者的训导要听。只有善于听话的人才能得到历史的认可。(举例论证,分析透辟)

站在时代的门槛上,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听话”二字哪?(再用过渡,承上启下)

雄霸欧洲大陆的一代枭雄拿破仑在第六次与反法同盟作战时,身边几乎已无大将,只好动用一个叫格鲁希的将军,而正是这位“听话将军”使拿破仑痛失良机,兵败滑铁卢。当时英军威灵顿将军率军从北来袭,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从另一方向来,拿破仑击败布吕歇尔,为防止其与威灵顿会和而让格鲁希前去追击。拿破仑则与威灵顿展开作战,不久,双方都精疲力竭,尸横遍野,只待哪方援军先到哪方便可取胜。“听话将军”已知战事紧急,去固守命令追击布吕歇尔,即使部将极力劝告,他只沉思了一秒就果断下令继续追击,执行命令。就这样,威灵顿等来了布吕歇尔,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听话将军改变了这个世界。有这样的“听话将军”,拿破仑怎能不败?(举外国人事例论证,论证有力)

我们需要听话,但不能盲目地听话,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只有灵活地听话才是真正的听话。(辩证说理,语言严密)

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我们只有听话,正确地听历史的话,才能对未来有准确的把握,不至于迷失了自己。

一回首间,我忽然发现,因为“听话”,我一生的种种努力只不过是为了获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因为“听话”,我已将自己套入了所有的模式和桎梏,陷入了“听话”的囚牢。对于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把握,于“听话“之中迷失自我。让我做我自己吧,让我这一生做一次我自己吧!我会灵活地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老师的指导,听家长的训导,把握自己的人生,不至于迷失自己。(联系自身实际,观点鲜明)

听话,是一门学问,我已懂得。看得到遥远的过去,故也看得到遥远的未来。(再次扣题,照应开头)

【教师点评】

思想的高度决定着文章的高度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句名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议论文而言,这“源”就是思想,这“流”就是文章。好的议论文(或文章)当以好的思想为原材料。因为思想的高度决定着文章的高度。

这篇考场作文《听话》给人以思想厚重、底蕴深厚的感觉,获得高分。其得高分的理由如下:一、有思想深度,立意高远,观点的阐发深刻,事理的分析深入。二、材料翔实,古今中外事例及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有文化底蕴。三、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扣题行文,很有章法。四、论证严密,辩证说理,无懈可击。

疏通泉源,可以喝到甘甜的河水;提升思想,方可写出漂亮的文章。让我们静静地想,

满怀情感地拿起笔,写出有见识、有思想高度的文章。

2014(最新)新材料“听话与不听话”作文

(“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等)

【文题呈现】

材料一: 2014年4月16日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中学生听船方指示未逃离沉没,淘气学生获救。

材料二: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其实外国教师或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材料三: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二至五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材料四:台湾作家侯文咏在《不乖》中说:”我并不明白,不听话的人,长大一样会有前途——差别只是,听话有听话的前途,不听话有不听话的前途。”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构思点拨】

第一、三则材料,均包含听话与不听话的结果,其价值取向明显,肯定不听话;第二则材料是中美教育对听话与不听话的不同认识,倾向不听话,第四则材料,是对传统认识的思考,肯定不听话照样有前途。四则材料共同点:肯定不听话,不听话可获得了生命,不听话激发了创造力,不听话能坚守自己,不听话一样收获成功人生„„围绕“不听话”立意行文应为较好角度。

【参考作文】

听话?不听话?

记得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听话啊”。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去串门要听叔叔阿姨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闯了祸、顶了嘴之后,大人最爱说的一句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似乎人的童年,最大的美德便是听话。凡是大人所说的一切“语重心长”的话,你都一定要听,听了才能是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否则,你便是“淘气包”“差生”,长大后不会有出息。现在我们长大了,这样的话虽不时常听到,但总有不少这样那样无形的条条框框在约束着我们,其作用丝毫不亚于“听话啊”三个字。

我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要听话?不听又会怎么样?难道就真的会一事无成吗?固然,家长、老师都是比我们多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人,他们的生活阅历自然要比我们丰富,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无疑也比我们成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永远是对的。我们年幼时,很多事都不懂,确实需要大人的指点;然而,我们长大了,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大人们再这样以“听话”与“不听话”作为衡量我们好坏的标准,就未免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了。因为“听话”意味着无条件地恭顺服从,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意志和观念。试想,一个从小到大都只听大人的话而不自己动脑思考的“乖孩子”,我们能指望他在学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吗?若是世界上都是这样的人,我们的世界又将如何发展?

所以,我们虽然要听话,但更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我们应该冲破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不受约束,独立思考,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和个性。大人说的话,有对的,也有不对的,即便是对的,也只是从他所处的角度来看,换到我们的角度,也许就变成不对或不全对。我们应该自己去辨别,去理解。对知识也是一样,我们不要盲目相信所有的知识,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如果这世界上人人都盲从长辈,又哪里来的“胡服骑射”?如果每个人都对前人的知识深信不疑,哥白尼又如何发展“日心说”?如果一个人不听话便一事无成,那么辍学的比尔?盖茨又怎么会创建微软帝国?古人说过,“学贵质疑”,说白了,其实就是鼓励人们多多不听话。

当然,不听话不等于不尊重;相反,正因为尊重长辈,我们才对他的话认真思考,正因为尊重知识,我们才对其加以创造性的研究。只有自己辨别,自己理解,才能有真的收获,才能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才是对长辈、对老师最好的尊重。

听话与不听话

“小孩子要听话!”耳边总会响起这句话。

从小就得听话。听爸爸的,听妈妈的,听长辈的,听老师的......

似乎大家已经习惯,一个小孩就应该听话,听话的小孩未来一定 有前途,听话的小孩就会少走歪路,而不听话的小孩就是被责骂的对象,家长眼里的坏小孩,老师眼里的反面教材。

我不懂,听话有什么好,为了别人嘴里那象征性的表扬,而放弃了自己的独立判断,又或是令人意料之外的未来。也许听话的确可以少吃很多苦,但在听别人的建议、指导、甚至是人生经历之后,你的路还是你在走吗?没有自己的拼搏,没有摔倒之后的磨难,又怎么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沿着别人铺好的路,无厘头的往前走,最多不过是模仿别人的步伐,却永远超越不了,活不出精彩。

最讨厌别人在一个人努力的做一件事的时候指手画脚,“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听话,这样做不对,你应该……”在别人奋斗的时候说这种话,是帮他还是害他?他在自己拼搏凭什么又如此说?纵然他错了,失败了,但这是他自己的经历,听话的人有吗?

别人的话形形色色,就像是各种各样的绳子,盲目地听从,便会被一条又一条的绳子从牵引,最终,自己的思想被加上了条条框框,心灵也被绑得结结实实。那时侯,就只能像一个木偶一般,受人摆布,永远也走不出迷茫的泥潭。

如果梵高听了别人的话,相信自己只是平庸的画家,那么那金灿灿的向日葵。就不会在茫茫历史中永不凋零,如果布鲁诺听了执行官的话,那么烈火不会成就他的永生,也不会煅烧出一棵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心。

生活的精彩,在于源源不断的意料之外,若是事事尽被安排,被指导,那便不是人生,而是剧情老套的肥皂剧。应该不会有人愿意如此的人生吧?

如今的我们,早已有了自己的选择能力,有的人对别人言听计从,有的人特立独行,标新立异,还有的人面对生活中的话,明辨是非,坚持自己的选择,又不一味执行。你知道该如何执行吗?

听话与不听话。不单单是一个人的选择,在这选择的不同背后,还有不同的人生。

听从内心的召唤

幽幽自问,谁来渡我?

冥冥自惭,我于何思?

岁月如花,俗世之中如何忘我?

繁华一梦,悟得这世间暗藏玄机。

现在的人,都甘愿把自己困在狭小的钢筋水泥空间里,忘却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每天机械地从事同一件事。被枯燥的生活压弯了脊梁。这或许就是太听话的缘故吧!

现在的人啊,是在无尽的物欲中消失,还是在精神的涅槃中得到重生?做人其实可以不必墨守成规。不要太听话,要学会打破习惯的枷锁,跨越常规的雷池,听从内心的召唤,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游泳世锦赛期间,有商家找到奥运会冠军刘子歌,希望她能参加某项商业会动,但是被刘子歌拒绝了。连日来的报告会和表彰会使刘子歌变得乏味,当被问到现在想做的事时,她说:“我想尽快回到泳池,恢复训练,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低调冠军刘子歌向我们展示了她对生命的诠释。她不想听任于商业活动,只是为了自己的游泳目标而奋斗。

你是否曾感受到《命运》带来的强烈震撼?那是失聪的贝多芬与生命斗争中所发出的怒吼。你是否曾遨游《时间简史》领略宇宙奥秘的无穷?那是霍金用仅能活动的两根手指拉开的地狱之门。身体的残缺或许会使人胆栗,死亡的阴影或许会使人畏惧,但他们用不屈不挠的精神向人们展示了人类潜力的无穷。自己的生命不听任与谁,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唐诗中,我结识了浪漫的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那一片紫色的雾霭时常将我萦绕;“举头望明月”,让我时常对着月儿发呆,想那皎洁的月光洒满人间;我没有李白那“对影成三人”的孤寂,没有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也没有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或许这些都是因为李白的不听话,不想听任于权贵,不想过被束缚的生活,才使得他对人生有着别样的认识,才使他的文章获得后人的盛誉。

月朗星稀的夜晚,流星划破苍穹,留下一道美丽的痕迹。虽然生命短暂得只有一瞬,但留给人无穷的意味。

为什么必须“听话?”

听话,如今似乎成了没有主见的代名词,但是,谁又能什么话都不听就直达成功呢?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中国孩子时常喜欢说:“我会好好听话,做个乖宝宝。”而美国孩子却说:“我不是小孩子了,我要独立。”

可能很多人认为美国孩子更成熟。没错,我不可否认,但是独立当真就意味着不听话?聪明人往往从自身经历中找出结论,然而圣人常常从他人经历中领悟道理。难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一定得撞得头破血流吗?在尧在位时,他重用舜,后人也并未因此觉得他无能;刘备器重孔明以登帝位,众人也觉得他贤明,不是吗?

当然,如果对方是淤泥,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对方是泥沙,你是泥沙中发出光芒的金子;对方是燕雀,你是展翅高飞的鸿鹄;对方是鱼虾,你是见尾不见首的游龙,那么你大可不必听话,相反地,你还有足够的本钱来轻视他的无知与傲慢。

因此,听还得把握不同的时机,并不是不听,也并非什么都听。

话是我们听的对象,那么什么样的话值得我们听呢?

是像商纣王听信妲己那样吗,是像董卓听信貂蝉那样吗?当然都不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冷静的心,清醒的头脑,无欲无求,就自然能判断是非。

有些话做起来很难,甚至不忍心去做,怎么办呢?

刘墉带女儿上电视,主持人问,如果刘墉在地震中被压倒了,女儿想救自己,但房屋很快就要塌了,怎么办?刘墉回答:“我会让女儿跑。“当主持人询问女儿时,她说,他会逃跑,一边跑一边哭着喊,她爱父亲。

女儿的回答同时也回答了我的问题。这些话我们得听,因为那是对方的祈求。

并非所有的话都是字面意思。

父亲给孩子项链,对他说这项链不值钱,但是这并非说明项链能随便送人,他是无价的,是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父亲真正的意图只是不希望孩子为了保留项链而受一丁点的伤害。

听话听话,听要把握时机,而话也得理解透彻,不然怎么听呢?

“听话”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听话”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听话”时,切不可偏听偏信。

想必大家都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类“传话”的游戏:一排嘉宾在台上依次站好,由第一个人开始向下一个传话,传话过程中其余嘉宾均要带上封闭耳机。当最后一个人描述出他所听到的故事时,往往与第一个人说得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可见,“听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件事经人之口,难免会夹带上口述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我们的大脑则应该迅速过滤掉这些“附赠”信息,以免被别人的见解抢占了自己的思考空间。“听话”时,更不可断章取义,这样往往会造成语义的曲解,进而导致以讹传讹,三人成虎。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流言蜚语的时代,不得不说除了高速发展的媒体炒作,还有一些是因为“不会听话”而产生的后果。

“听话”时,更不可全盘皆听。

如今许多学生只知道听从老师的讲解,表面上是渴望新世界、充满希望的嗷嗷待哺的小鹰,实则却是错失了长硬翅膀的最佳时期。这类学生往往成绩优秀,却永远无法做到拔尖、超群。更让人惋惜的是,他们的激情与创造力被死死钉在应试教育狭小的框架里,丝毫没有伸头露脚的机会。而他们最终也只能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与只知道按命令行事的“小跟班”。由此可见,“听话”也要有所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利者而为之。

“听话”时,最不可惟命是从。

古老的中华民族从封建专制的牢笼中走出不过百年,百年之前不知道有多少心存热血的青年被封建礼教生吞活剥。“叨陪鲤对”固然能体现对父母长辈的尊重爱戴,但若发展成不分青红皂白的“卧冰求鲤”就太过让人痛心。空有一腔理想的觉新最终因为不敢违抗父母之命而成了封建家庭的牺牲品;天资过人的宝钗一心虔诚地走着家长们为她安排的富贵之路而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幸福;天真善良、阳光可爱的周冲有着冲破这污浊的世界的执念却只能以死的惨烈反抗这悲剧的结局。无与争辩的是父母之恩我们一生难报,但尽信父母之言会使我们丢失一个时代的灵魂与骨气。这个社会日新月异,这个时代需要变革,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必须胸怀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思维,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对现实说

“不”,才能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因为哥白尼没有听信地球是宇宙之心的谬论,所以他才有机会动摇我们“万物灵长”的愚钝想法;因为麦哲伦没有听信天圆地方之说,所以他的船队才能乘风破浪、完成伟大的环球航行;因为莎士比亚没有听信那个时代的禁欲之谈,所以才有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永恒不朽的唯美爱情„„这所有的成就,不能不说与他们善于“听话”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我也一直相信,只有善于“听话”的人,说话时才能更有底气。

“听话”,果然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听话”断想》

当看到“听话”这个题目之后,我的脑海里涌动着足以淹没所有时光的思想波涛。

(一)恒久的“听话”哲学

谈到戏曲、诗词及歌赋这些“国粹”,中国人似乎 是有足够的资本笑话宇内“蛮夷”的。这几年,诸多专业或业余人士,高喊着读经颂诗的口号,穿长褂戴高帽,摇头晃脑,装腔作势,秀够了今人通古的穿越把戏。国学果真热了吗?只要脑筋还算正常的人,不难于热闹的外表下看出其内里的虚泡囊肿。事实上,我们曾经的“国粹”,如今已成为了真正的“玩意儿”,它们只是供人把玩的玉坠儿或远距离欣赏的盆景。被冷落近乎半个世纪的国学,一下从形式上燃遍了神州大地,其实只是“老房子着火——无可救药”。

精神断奶的中国人,已经找不到过去,更弄不明白未来,他们是遭遇异域文化冲击而牺牲了的不明真相的群众。早就没有了丝绸、瓷器和茶叶对世人的诱惑,更没有了在火药领域的发言权„„不过,有一样东西至今还在散发着它的光芒,那就是“听话”这一官场和民间普遍敬奉的生存法则。

(二)渴望“听话”的君王

古中国《诗经》里不是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吗?天下没有一处不是大王的土地,疆域里的没有一个人不是大王的臣民,这视万民为奴仆的思想可谓疯狂至极。役夫百万只为阿房一宫,劳民几十载只为死后一穴,白骨堆垒如山,思妇、弱子、羸父、老母以泪洗面,还在幻想着亲人的归来。让世人“听话”,君王享乐,似乎已经成了君王治国成功的标准。

有人戏称,中国只有两种人,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奴仆。这让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幅画面:高堂之上,衣着华贵的主子,正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地训斥着;厅堂之下,衣裳褴褛的奴仆,跪倒在地、两股战战口称“遵命”。这样的画面,是主子和奴仆时代的必修课,是黎民的“日历”,君王的“黄历”。南齐末代皇帝东昏侯萧宝卷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宫里呆不住,喜欢外出游荡,但他出宫游荡时,不喜欢被别人看到。为了防止有人从门缝里看到他,凡是自己要经过的地方,两边的屋舍里不准住人。来不及回避的,他会通通杀掉。可是,他出行方向又没有定准,今东明西,甚至半夜打着鼓出行。这样的游荡居然一个月要搞20多次。一次,他到沈公城,一位妇女临产无法躲避,当即下令剖开产妇的肚子看看腹中是男是女;一日,他到定林寺,一和尚因为老体病走不动,藏在草里而被发现,就取箭将和尚射死„„谁叫他们不“听话”?找死!

(三)教人“听话”的圣哲

《论语》博大精深,是华夏传世经典,不乏深刻而受用千万年的做人、做事、做官的至理名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论语》里也蕴含着大量指点当权者如何让民众“听话”,教导世人如何“听话”的思想。《论语》中有一段对白,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季康子是权臣,很想轻松地就能奴役万民,一个“使”字便暴露了他所有的心思。孔子的回答是智慧的,他教育季康子要循礼而化育天下,但说到底还是在教季康子如何让百姓心悦臣服地“听话”呀。多年之后的政治家和这位思想家的思想一拍即合,于是,没有反对统治体制迹象的儒家学说,便成了两千年来大多数帝王治国的优先选择。勇猛如成吉思汗,剽悍如努尔哈赤,他们的继承者哪一个没有最终选择“听话”的儒家学说?

不得不说的是,历代帝王大多推崇《论语》远胜《孟子》,不是因为《孟子》不经典,而是因为它里面有许多“不听话”的思想。朱元璋就曾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最“没文化”的事,就是删节《孟子》。在朱元璋看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些话都是“不听话”的混账话,是必须“毁尸灭迹”的。他还曾对主持删节大任的编纂官,恶狠狠地说:“如果这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更可笑的是,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让孟夫子在祭孔时,只可以享受一盘冷猪头,谁让他教人“不听话”呢?!

(四)“听话”的臣民

毋庸置疑,中国是一个“忍”术大国,没有哪个民族的百姓能够如中国百姓一样,只要不饿死就千恩万谢,得一点“恩惠”便死心塌地甘当奴仆,除非是连奴隶都做不得了他们才会反抗。《论语》里就有“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样的传颂千古的警句,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听话吧,别自找倒霉”!圣哲如孔夫子,不是也说过“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吗?后一句演绎成俗语就是:世道不好,说话就得小心点。

君上与权臣威风凛凛地训斥着“听话”的口号,黔首黎庶战战兢兢地接受着“听话”的教诲,久而久之,威风者越发的残忍,惶恐者则越发地卑怯。主子也就越发地像主子了,奴隶则越发地像奴隶了。千百年来,君王愚蠢,臣子一味听话而误国的例子不在少数。大清王朝,臣子、仆下皆嘴上说“奴才”,举止行为上做“奴才”之相。令中华蒙羞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诸多封疆大吏的懦弱表现,便是“听话”的明证了。

上中学时读到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一则故事,令我惊诧不已。一天女皇在花园里发现一株盛开的玫瑰,美艳动人,就想留给自己的一个孙子,便下了一道命令,在花旁设岗看守。翌日,她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岗哨却一直了延续了五十年。女皇早殁,玫瑰已枯,哨兵却还在不知所谓地不断轮岗。有人说这是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一出奴隶惯性的悲剧。后来读到中国人奴性的故事,才知道这与中国人的奴性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身为中国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难以摆脱的三千年世代为奴的宿命。鲁迅先生将中国的历史划分为“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真是一针见血了!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里,中国人早已练就了一身“听话”的硬功。如果说一部《红楼梦》是中国的社会百科全书,那么,这里彰显的就不只是作为文学的“红楼”了,我分明看到

它还是一部“奴隶的断代史”。如果要评选“最奴才”,我想这个桂冠非袭人莫属了!她本来是贾母的婢女,不过是贾母送给宝玉的一件最听话的礼物。谁知,“这袭人也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便只有一个宝玉”。她有机会赎身甚至做人家的填房夫人,但是她却心甘情愿地留在了贾府,继续贾府展示着“奴性的美丽”。为了宝玉,她甚至不惜牺牲了作为女子最宝贵的贞操,并从此做着更高一层的奴仆的美梦。她从未想过要离开贾府,就连迫不得已嫁给蒋玉涵时,她还坚持要宝玉留下麝月来服侍才安心,这真真是一个纯粹的传统奴才。

不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之下,听话者也会发作,让人听话者也会被推翻,这似乎是历史的必然和颠簸不破的真理。起义、暴动、政变,便是“听话者”激烈暴发的极端选择;身败名裂、亡国丧家、身首异处,又常是“让人听话者”的宿命。这样的对比,怎么不让后来者警醒?!

(五)现代版“听话”

翻阅中国古代史,仿佛就是一部不断换“主子”,反复打击“刁民”制造“顺民”的历史。有趣的是,“刁民”一旦做了“主子”,又开始打击刁民二代、三代„„再制造出无数顺民二代、三代„„就在华夏文化、思想急速坠向深渊的时候,令人心潮澎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来了,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华夏两千年的“听话”哲学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科学与民主的思想之花点缀了神州大地。一个世纪过去了,滚滚的硝烟已经消散,列强也被炮火打出了国门,封建王朝更是一去不复返。“听话”一说并没有就此掩埋,细看世态万象,还在到处上演着“听话”的故事和传说。

还有学生在接受着充满奴役味道的“听话教育”。“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好孩子要听话”“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要说话,听我说”“我说,你依葫芦画瓢”„„类似的话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而且下意识地就会脱口而出吧?

还有作家在以落后的奴仆的思想进行着文学创作。许多作家难耐寂寞,不忍清贫,甘心寄身出版社或者某种社会组织,听话地写着各种“应时蔬果文”。他们虽然没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却扬言要写出长篇“人间悲喜剧”;没有发现和思考社会生活中问题意识和能力,却想以自己的文字拯救困厄中的生灵„„可悲的是,他们的创作常常只是为了“五子登科”。不要总是羡慕西方人总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的文学创作思想和厚度,真的离“国际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即便辛勤、深刻如鲁迅,不是也不好意思接受这一代表世界高度的奖项吗?

还有导演在做着“故纸堆”的忠实的奴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被集体翻拍,一度曾赢得了国内不少票房。可是,当观众清醒过来时,古装戏一拍就赚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前几月电影《关云长》高调公映,却草草收场,便是中国电影太听话于古人所说,而最终失败的明证了!近几年里,《2012》《阿凡达》与《盗梦空间》三部进口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引发海啸般的狂潮与震撼。《2012》背后的人类对自身未来的焦虑症,突现的是宗教色彩上的难以遏制的人类悲剧意识;《阿凡达》展示的是科幻想象力与强大的电影技术;《盗梦空间》则展现了发达文化之下的想象力,以及在后现代语境下人类对于本我、自我、超我的迷津。国外导演和编剧们好像是听命于个性的思想和未来的召唤的,而我们呢?是票房,还是其他?

(六)“听话”的延续

如果“听话”哲学再延续两千年,那将会是怎样的光景?华夏大地风行的只是几个人几千年前的思想,还有不让人发表见解的“听证会”在召开,还有不让人看到真相的“奇迹”在发生,还有人在继续着“乖,听话,给你糖吃”一样的哄和骗„„到那时,我们的肉身血脉虽然还在延续,思想上恐怕早就断子绝孙了吧!

“听话”,这个顽疾像牛皮癣一样,一赖上华夏民族就是几千年,怎么办?我的思想还在继续,你们呢?

听 话(肯定听话)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引用丘吉尔的名言开篇,不同凡响) “听话!”大人总是这么说。那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听话,听什么话?(语言朴实,轻松自然)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就要求我们要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他人的劝告。(引用古代名言,恰到好处)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展望历史的舞台,让我们用心聆听。(巧用过渡,开启下文) 他也曾火烧博望坡初战告捷,他也曾舌战群儒大败曹操,却因不听刘备的生前劝告动用了一个“不听话”的马谡而痛失街亭。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心高气傲、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曾多么聪慧地帮助诸葛亮退去司马懿,却因为自视甚高,不听诸葛亮的话,不听王平的劝告,落得个挥泪被斩的下场。历史的教训要听,智者的训导要听。只有善于听话的人才能得到历史的认可。(举例论证,分析透辟)

站在时代的门槛上,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听话”二字哪?(再用过渡,承上启下)

雄霸欧洲大陆的一代枭雄拿破仑在第六次与反法同盟作战时,身边几乎已无大将,只好动用一个叫格鲁希的将军,而正是这位“听话将军”使拿破仑痛失良机,兵败滑铁卢。当时英军威灵顿将军率军从北来袭,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从另一方向来,拿破仑击败布吕歇尔,为防止其与威灵顿会和而让格鲁希前去追击。拿破仑则与威灵顿展开作战,不久,双方都精疲力竭,尸横遍野,只待哪方援军先到哪方便可取胜。“听话将军”已知战事紧急,去固守命令追击布吕歇尔,即使部将极力劝告,他只沉思了一秒就果断下令继续追击,执行命令。就这样,威灵顿等来了布吕歇尔,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听话将军改变了这个世界。有这样的“听话将军”,拿破仑怎能不败?(举外国人事例论证,论证有力)

我们需要听话,但不能盲目地听话,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只有灵活地听话才是真正的听话。(辩证说理,语言严密)

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我们只有听话,正确地听历史的话,才能对未来有准确的把握,不至于迷失了自己。

一回首间,我忽然发现,因为“听话”,我一生的种种努力只不过是为了获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因为“听话”,我已将自己套入了所有的模式和桎梏,陷入了“听话”的囚牢。对于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把握,于“听话“之中迷失自我。让我做我自己吧,让我这一生做一次我自己吧!我会灵活地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老师的指导,听家长的训导,把握自己的人生,不至于迷失自己。(联系自身实际,观点鲜明)

听话,是一门学问,我已懂得。看得到遥远的过去,故也看得到遥远的未来。(再次扣题,照应开头)

【教师点评】

思想的高度决定着文章的高度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句名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议论文而言,这“源”就是思想,这“流”就是文章。好的议论文(或文章)当以好的思想为原材料。因为思想的高度决定着文章的高度。

这篇考场作文《听话》给人以思想厚重、底蕴深厚的感觉,获得高分。其得高分的理由如下:一、有思想深度,立意高远,观点的阐发深刻,事理的分析深入。二、材料翔实,古今中外事例及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有文化底蕴。三、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扣题行文,很有章法。四、论证严密,辩证说理,无懈可击。

疏通泉源,可以喝到甘甜的河水;提升思想,方可写出漂亮的文章。让我们静静地想,

满怀情感地拿起笔,写出有见识、有思想高度的文章。


相关文章

  • 韩国沉船事故最新消息:遇难学生最后时刻拍摄视频公开
  • 5月1号,韩国方面公布了"岁月"号倾覆时,舱内学生拍摄的画面.这段视频是由一名遇难的学生用手机拍摄的,搜救人员打捞到这部手机后,把它交给了死者的父亲,这位父亲发现了手机内的视频后,又把它提供给媒体,让更多人了解沉船发生时 ...查看


  • 电子报纸1
  • 管理人生 经营梦想 央行:一季度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2014年3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3月,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与2月份相比,3月份,债券市场发行量增加:货币市场成交量增加,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现券日均成交量增加:银行间债券指数 ...查看


  • 悲剧是人类共同的教材
  • 资深媒体人,就职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海上漂浮两个多小时后,在电视直播中,轮船缓缓沉没――4月15日发生的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至24日已造成167人遇难,135人失踪.如此真实地给那些被高科技冲昏了头脑.自以 ...查看


  • 韩媒:上海打捞局被评为"世越号"沉船打捞企业
  • 2015年08月04日 15: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0 当地时间2014年4月24日,搜救人员在韩国全罗南道珍岛郡海域24小时不分昼夜的搜寻沉船事故失踪者. 中新网8月4日电 据韩媒报道,韩国海洋水产部(以下简称海水部)和 ...查看


  • [安全文化 信仰与灵魂]从对事故的态度感知安全文化的实质!
  • [信仰的力量] 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安全健康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培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育大家对待安全工作的信仰,没有安全的信仰,做事情就难免有时候敷衍了事: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 ...查看


  • 海捞瓷和外销瓷8海底沉船
  • 在工业时代以前的海上交通,人类尽管已经横跨大洋,沟通起七大洲的联系,但是,遇到风暴,或者不熟悉航路而触礁,或者被海盗的袭击和战争的破坏,或者自己的疏忽,都会使船舶丧身海底.在地球的大洋底下,究竟有多少艘沉船,恐怕永远是个谜!据甘雪莉先生在& ...查看


  • 韩国"岁月"号客滚船沉没事故分析
  • 韩国"岁月"号客滚船沉没事故分析 4月16日韩国载有476人的"岁月"号客滚轮在全罗南道珍岛郡海域沉船,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韩联社整理对"岁月"号沉没的原因分析如下: 1.客轮为了赶 ...查看


  • 适合女生读的书
  • 1.<>(英文版) 2.<居里夫人传> 3.<第二性> 4.<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心理呵护书> 5.<谁是最美的女人> 6.<一个女人的成长> 7.<一个女人的成熟& ...查看


  • 读不完便泪如雨下 韩沉没轮船乘客与亲人短信曝光牵人心肠
  • 当地时间2014年4月17日,失踪乘客家属焦急等待. 图为受困学生与亲人和朋友们的聊天记录. 16日,韩国"岁月"号客轮沉船事故已造成9人遇难,仍有200余人失踪.客船上乘客的安危牵动人们的心,韩国<中央日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