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曾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军事家孙武与伍子胥,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与陶朱公范蠡的故事家喻户晓。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就是春秋战国时吴国的国都,尽管古老的苏州历经了25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著名的苏州菜系中仍保留着吴越春秋时的古老菜品和根据吴越春秋历史故事所创制的菜肴,它们是苏州的地方名菜,更是吴越春秋历史文化的生动写照。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宫廷菜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彭城鱼丸”,另一道古老的宫廷菜是公元前520年吴越春秋时代吴国勇士专诸烹制的“鱼藏剑”。吴越春秋时,吴王子姬光蓄意除掉吴王僚以继承王位,伍子胥推荐勇士专诸为刺客,唯苦无机会(不许佩带私器见王),后伍子胥献上一计,吴王僚喜食炙鱼,在鱼腹中藏剑行刺必成。吴王子姬光遵计而行,让专诸去太湖边上向一位有名的炙鱼高手学炙鱼,三月而技成。是日,吴王子姬光借口宴请吴王僚,吴王僚指名要红尾鲜鲤鱼,专诸将一把利剑藏入做好的鱼腹中,乘进鱼之机将吴王僚刺死,吴王子姬光借此篡夺了王位,专诸当场被乱刀砍死。后人在烹制这道菜时,用黄瓜条代替“鱼肠短剑”。据说“鱼肠剑”其菜后经苏州厨师的改进,运用炙鱼的技巧,创制了苏州名菜――松鼠鳜鱼。 有趣的是,清代的御厨曾为慈禧太后做过一道“鱼藏剑”,疑心重重的慈禧连连发话:“专诸为刺吴王僚进此菜,你为我做这道菜却是为何?”御厨闻之丧胆,但灵机一动说:“老佛爷洪福齐天,想那吴王僚之辈哪有消受此菜的福分。只有老佛爷您,才有这份口福哩!”几句甜言蜜语说得西太后喜上眉梢,御厨反祸为福,还得到一份赏赐。 “西施玩月”是另一道具有吴越春秋历史文化鲜明特色的苏州菜。这道菜的由来是这样的:苏州市郊灵岩山灵岩寺后花园内(昔日的吴王行宫花园内)有一处名闻遐迩的古迹“玩月池”。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献美女西施于吴王,用“美人计”来消耗吴国的国力。西施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女间谍”,她以自己的美貌让吴王大兴土木,不理国事。吴王为了取悦西施,博西施一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还开掘了一条能采到香草的“采香泾”(一条长度达数里的河道)。为了让西施减少乡愁,吴王又使人开挖了一个“玩月池”,让西施嬉戏倒映在池中的明月,以逗她开心。结果吴国财力耗尽,民怨满天,最终被越国所亡。 苏州厨师根据“西施玩月”的故事,创作了这一款“西施玩月”的典故菜,做法是:用适量的鸡肉、鱼肉、猪肉膘细剁成泥,加蛋清、葱姜汁、盐,使劲搅打,再将其制成扁圆饼形的“玩月坯”入高汤内煮透捞出放在大汤碗内。另将香菇片、笋片、小青菜心入汤中汆熟,放在碗中“玩月”上,淋上鸡油,将清汤调味,加入碗内即成。“西施玩月”汤色澄清,“玩月”轻盈,色彩鲜明,和谐悦目,此汤上席时沸汤翻滚,洁白的“玩月”真如在碧波中晃动哩! 在苏州的名菜中,“银鱼炒蛋”鲜嫩味美,柔弱无骨,堪称一绝。殊不知,其菜与吴王也有着大大的关系呢!据晋代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说:“吴王江行,食脍有余,弃于中流,化为鱼,名吴王脍鱼。”“吴王脍鱼”便是苏州太湖三宝之一的“太湖银鱼”。银鱼圆而细,身无鳞,长五六寸,白如银链,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它平时栖于近海,春末夏初间,成群上溯河川,产卵于芦荻和水草茎叶上。皮日休有诗云:“稳凭船舷无一事,分明数得脍残鱼。”苏轼也有“恣看收网出银刀”之句,为捕捞银鱼即景。银鱼为苏州太湖产量最多的鱼类之一,多数经暴晒成干,远销四方,出口海外。银鱼可干炸、做汤,可炒、蒸,其中以“银鱼炒蛋”最为味美。清朝康熙年间,银鱼曾列为贡品,进贡清皇宫廷内。
吴越春秋曾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军事家孙武与伍子胥,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与陶朱公范蠡的故事家喻户晓。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就是春秋战国时吴国的国都,尽管古老的苏州历经了25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著名的苏州菜系中仍保留着吴越春秋时的古老菜品和根据吴越春秋历史故事所创制的菜肴,它们是苏州的地方名菜,更是吴越春秋历史文化的生动写照。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宫廷菜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彭城鱼丸”,另一道古老的宫廷菜是公元前520年吴越春秋时代吴国勇士专诸烹制的“鱼藏剑”。吴越春秋时,吴王子姬光蓄意除掉吴王僚以继承王位,伍子胥推荐勇士专诸为刺客,唯苦无机会(不许佩带私器见王),后伍子胥献上一计,吴王僚喜食炙鱼,在鱼腹中藏剑行刺必成。吴王子姬光遵计而行,让专诸去太湖边上向一位有名的炙鱼高手学炙鱼,三月而技成。是日,吴王子姬光借口宴请吴王僚,吴王僚指名要红尾鲜鲤鱼,专诸将一把利剑藏入做好的鱼腹中,乘进鱼之机将吴王僚刺死,吴王子姬光借此篡夺了王位,专诸当场被乱刀砍死。后人在烹制这道菜时,用黄瓜条代替“鱼肠短剑”。据说“鱼肠剑”其菜后经苏州厨师的改进,运用炙鱼的技巧,创制了苏州名菜――松鼠鳜鱼。 有趣的是,清代的御厨曾为慈禧太后做过一道“鱼藏剑”,疑心重重的慈禧连连发话:“专诸为刺吴王僚进此菜,你为我做这道菜却是为何?”御厨闻之丧胆,但灵机一动说:“老佛爷洪福齐天,想那吴王僚之辈哪有消受此菜的福分。只有老佛爷您,才有这份口福哩!”几句甜言蜜语说得西太后喜上眉梢,御厨反祸为福,还得到一份赏赐。 “西施玩月”是另一道具有吴越春秋历史文化鲜明特色的苏州菜。这道菜的由来是这样的:苏州市郊灵岩山灵岩寺后花园内(昔日的吴王行宫花园内)有一处名闻遐迩的古迹“玩月池”。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献美女西施于吴王,用“美人计”来消耗吴国的国力。西施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女间谍”,她以自己的美貌让吴王大兴土木,不理国事。吴王为了取悦西施,博西施一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还开掘了一条能采到香草的“采香泾”(一条长度达数里的河道)。为了让西施减少乡愁,吴王又使人开挖了一个“玩月池”,让西施嬉戏倒映在池中的明月,以逗她开心。结果吴国财力耗尽,民怨满天,最终被越国所亡。 苏州厨师根据“西施玩月”的故事,创作了这一款“西施玩月”的典故菜,做法是:用适量的鸡肉、鱼肉、猪肉膘细剁成泥,加蛋清、葱姜汁、盐,使劲搅打,再将其制成扁圆饼形的“玩月坯”入高汤内煮透捞出放在大汤碗内。另将香菇片、笋片、小青菜心入汤中汆熟,放在碗中“玩月”上,淋上鸡油,将清汤调味,加入碗内即成。“西施玩月”汤色澄清,“玩月”轻盈,色彩鲜明,和谐悦目,此汤上席时沸汤翻滚,洁白的“玩月”真如在碧波中晃动哩! 在苏州的名菜中,“银鱼炒蛋”鲜嫩味美,柔弱无骨,堪称一绝。殊不知,其菜与吴王也有着大大的关系呢!据晋代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说:“吴王江行,食脍有余,弃于中流,化为鱼,名吴王脍鱼。”“吴王脍鱼”便是苏州太湖三宝之一的“太湖银鱼”。银鱼圆而细,身无鳞,长五六寸,白如银链,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它平时栖于近海,春末夏初间,成群上溯河川,产卵于芦荻和水草茎叶上。皮日休有诗云:“稳凭船舷无一事,分明数得脍残鱼。”苏轼也有“恣看收网出银刀”之句,为捕捞银鱼即景。银鱼为苏州太湖产量最多的鱼类之一,多数经暴晒成干,远销四方,出口海外。银鱼可干炸、做汤,可炒、蒸,其中以“银鱼炒蛋”最为味美。清朝康熙年间,银鱼曾列为贡品,进贡清皇宫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