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您哪儿下雨没?
天青色
烟雨蒙
雨水节气在淅沥沥的清脆声中拉开了序幕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青花瓷 周杰伦;江源东 -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 荣耀之战
春雨贵如油,雨水一落到土地上,天地交合,天地之气融通,万物各遂其生,大地会开始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月19日~3月4日为雨水节气
雨水到,草木萌动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 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养生重点
雨水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段时间,地湿之气渐升,雨水的湿气夹杂着春寒,整体感觉会很阴冷。
所以,这个节气的养生重点在于:除湿健脾。
让身体不受湿气困扰,养好脾胃,为一年打下坚持的基础。
穴位按摩、艾灸
4个穴位护脾胃
1. 丰隆穴
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2.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 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揉按2-5分钟,亦可用四指指腹或掌心置于中脘穴,顺时针按摩2-5分钟。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4. 曲池穴
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点揉此穴2-5分钟,亦可用四指并拢,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另外,还可以选择艾灸这几个穴位,也能很好治疗湿气带来的不良症状。
【注意:有湿热症状的人(身体感觉发热、口干、口苦、舌苔黄等)不宜施灸。】
健脾养生粥
补血润燥更健脾胃
胡萝卜芹菜粥
粳米50克、胡萝卜10克、芹菜5克、番茄15克、油15克、盐2克、味精1克、香油10克,番茄用来开水烫一下后剥皮去籽瓤,切成小块;胡萝卜切丝;芹菜切末;将粳米加水500毫升,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加入胡萝卜丝、芹菜末、番茄块、油,稍煮即成,调入食盐、味精、香油。
功效:春季肝阳易动,常使人上火头痛、眩晕目赤,此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可滋阴养肝、清肝明目。
薏苡仁党参粥
薏苡仁30克洗净,放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三者放入锅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钟,放冰糖调味。
功效:每天早餐食用,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
红枣花生粥
红枣、花生、冰糖各30~50克,大枣、花生洗净备用,将花生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熬煮1个小时,再加入大枣熬煮30分钟,调入冰糖即成。
功效:有健脾、益气、养肝的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患者。或者每天用大枣和大米熬成稠粥,对肝炎有良好疗效。
扁豆小米粥
扁豆角30克,小米50克,先将扁豆角切碎,再用盐腌约半小时人味,便可与小米同时煮粥。
功效:此粥可调脾暖胃,升清降浊,除湿止泻,养肾益肠。
胡萝卜南瓜粥
大米300克,糯米300洗净浸泡2个小时;锅烧热水,倒入米熬粥40分钟;放入去皮切块的南瓜和切碎的胡萝卜,熬煮30分钟至软烂即可。
功效:能补水润燥,让皮肤柔润、有弹性。
美味食疗茶
“薏米姜茶”
南方向来湿重,所以有很多祛湿的食疗方,薏米姜茶是香港部分餐厅可见的一道热门饮品,既适合气候环境,又美味(估计是位懂中医的吃货发明的)。
配方:
薏米、麦子、小米、蜜枣、生姜
(图片及配方来源:公众号72物候元气生活)
薏米:祛湿;
麦子:养心除烦、益肾、健脾;
小米:养胃;
蜜枣:调胃补虚,用在这里是增加甜味,代糖;
生姜:祛寒湿、健胃止痛。
薏米、麦子提前泡2个小时,然后所有材料一起入锅,煮40分钟。记得多加点水,不要煮成粥。
编辑声明
佛医堂微信所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不一定代表佛医堂意见,请各位师兄明辨。另外,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我们会及时更正。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编辑 | 荷嬉
今天,您哪儿下雨没?
天青色
烟雨蒙
雨水节气在淅沥沥的清脆声中拉开了序幕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青花瓷 周杰伦;江源东 -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 荣耀之战
春雨贵如油,雨水一落到土地上,天地交合,天地之气融通,万物各遂其生,大地会开始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月19日~3月4日为雨水节气
雨水到,草木萌动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 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养生重点
雨水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段时间,地湿之气渐升,雨水的湿气夹杂着春寒,整体感觉会很阴冷。
所以,这个节气的养生重点在于:除湿健脾。
让身体不受湿气困扰,养好脾胃,为一年打下坚持的基础。
穴位按摩、艾灸
4个穴位护脾胃
1. 丰隆穴
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2.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 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揉按2-5分钟,亦可用四指指腹或掌心置于中脘穴,顺时针按摩2-5分钟。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4. 曲池穴
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点揉此穴2-5分钟,亦可用四指并拢,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另外,还可以选择艾灸这几个穴位,也能很好治疗湿气带来的不良症状。
【注意:有湿热症状的人(身体感觉发热、口干、口苦、舌苔黄等)不宜施灸。】
健脾养生粥
补血润燥更健脾胃
胡萝卜芹菜粥
粳米50克、胡萝卜10克、芹菜5克、番茄15克、油15克、盐2克、味精1克、香油10克,番茄用来开水烫一下后剥皮去籽瓤,切成小块;胡萝卜切丝;芹菜切末;将粳米加水500毫升,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加入胡萝卜丝、芹菜末、番茄块、油,稍煮即成,调入食盐、味精、香油。
功效:春季肝阳易动,常使人上火头痛、眩晕目赤,此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可滋阴养肝、清肝明目。
薏苡仁党参粥
薏苡仁30克洗净,放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三者放入锅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钟,放冰糖调味。
功效:每天早餐食用,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
红枣花生粥
红枣、花生、冰糖各30~50克,大枣、花生洗净备用,将花生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熬煮1个小时,再加入大枣熬煮30分钟,调入冰糖即成。
功效:有健脾、益气、养肝的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患者。或者每天用大枣和大米熬成稠粥,对肝炎有良好疗效。
扁豆小米粥
扁豆角30克,小米50克,先将扁豆角切碎,再用盐腌约半小时人味,便可与小米同时煮粥。
功效:此粥可调脾暖胃,升清降浊,除湿止泻,养肾益肠。
胡萝卜南瓜粥
大米300克,糯米300洗净浸泡2个小时;锅烧热水,倒入米熬粥40分钟;放入去皮切块的南瓜和切碎的胡萝卜,熬煮30分钟至软烂即可。
功效:能补水润燥,让皮肤柔润、有弹性。
美味食疗茶
“薏米姜茶”
南方向来湿重,所以有很多祛湿的食疗方,薏米姜茶是香港部分餐厅可见的一道热门饮品,既适合气候环境,又美味(估计是位懂中医的吃货发明的)。
配方:
薏米、麦子、小米、蜜枣、生姜
(图片及配方来源:公众号72物候元气生活)
薏米:祛湿;
麦子:养心除烦、益肾、健脾;
小米:养胃;
蜜枣:调胃补虚,用在这里是增加甜味,代糖;
生姜:祛寒湿、健胃止痛。
薏米、麦子提前泡2个小时,然后所有材料一起入锅,煮40分钟。记得多加点水,不要煮成粥。
编辑声明
佛医堂微信所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不一定代表佛医堂意见,请各位师兄明辨。另外,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我们会及时更正。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编辑 | 荷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