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叫三声夸克导学提纲

14 叫三声夸克

我们的信念和理念:(1)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2)学生参与的广度,参与的积极性,目标的达成度。(3)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惊喜!

一、学习目标:

A、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B、通俗形象的语言,严谨的结构。

C、多层次的复杂分类。

二、诊断测试: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 )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

3、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 )

三、新课导语::

科普读物是学生感兴趣的,为进一步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从课题入手。

(1)“夸克”是什么呀?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的夸克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名字?(2)为什么只叫“三声”夸克,叫“七八声”不行吗?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

(1)“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科学家盖耳曼借其中的“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实际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三”特别有缘,再加上诗句中有“三呼”两字,作者便借用了,应该说一语双关,用“七八声”则毫无意义。

四、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①物理学家对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在不同的阶段对物质的结构会有不同的认识。②本文介绍的是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最新成果。采用以下方法突破:

1.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读完课文,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2.课文中提到了许多的“盒子”,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

3.请你给这些“盒子”排个队,简要说明排队的理由。

4.目前,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学生讨沦后明确:

(1)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说明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不同认识,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新成果——夸克,激发人们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2)“盒子”有: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强子、夸克等。它们的大小可用下图表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理由:见课文中的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阐述。

(3)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夸克。

五、心智启发,训练提升:

这篇课文在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着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需认真学习的,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去探索科学秘密。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会有许多的感想,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可设计以下问题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多少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与认识?

2.你认为科学家发现夸克的过程有何特点?

3.你认为“叫三声夸克”是谁在叫?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你应该做怎样的人?

学生讨论,明确以下要点:

1.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坚持不懈,能够吃苦。(发现夸克花了近一百年。)

2.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敢于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精神。(提出假想——研究——证实。)

3.科学家们。(或善于探索之人)

六、小组讨论,探讨艺术特色 :

一篇好文章尤如一杯香茶,细细品味,才觉回味无穷。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此文语言所表达的精妙之处。

设计如下问题:

你读这篇文章感觉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请说出理由。 小组讨论发言之后明确:

理由:①课文所介绍的知识给人一种新鲜感和神奇感。, ②课文本身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趣味性与可读性,具体表现在:

A.运用比喻说明和分类说明。

B.运用设问,发人深思,把读者引向深入。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比喻句和设问句,进行具体说明,学生作点评)

七、达标检测:

课文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请你根据课文填写物质的盒式结构图,再想一个比喻说明另一个事物的结构或特点。

八、课后作业:

探究课文结尾,鼓励想象,发表见解。提出新的疑问:课文最后写到“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盒子里还有盒子吗?”对你有什么启发与认识,为什么?

(进行联想式的片断写作训练,200字以内,把自己的大胆想法写出来。)

14 叫三声夸克

我们的信念和理念:(1)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2)学生参与的广度,参与的积极性,目标的达成度。(3)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惊喜!

一、学习目标:

A、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B、通俗形象的语言,严谨的结构。

C、多层次的复杂分类。

二、诊断测试: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 )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

3、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 )

三、新课导语::

科普读物是学生感兴趣的,为进一步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从课题入手。

(1)“夸克”是什么呀?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的夸克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名字?(2)为什么只叫“三声”夸克,叫“七八声”不行吗?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

(1)“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科学家盖耳曼借其中的“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实际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三”特别有缘,再加上诗句中有“三呼”两字,作者便借用了,应该说一语双关,用“七八声”则毫无意义。

四、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①物理学家对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在不同的阶段对物质的结构会有不同的认识。②本文介绍的是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最新成果。采用以下方法突破:

1.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读完课文,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2.课文中提到了许多的“盒子”,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

3.请你给这些“盒子”排个队,简要说明排队的理由。

4.目前,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学生讨沦后明确:

(1)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说明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不同认识,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新成果——夸克,激发人们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2)“盒子”有: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强子、夸克等。它们的大小可用下图表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理由:见课文中的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阐述。

(3)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夸克。

五、心智启发,训练提升:

这篇课文在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着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需认真学习的,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去探索科学秘密。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会有许多的感想,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可设计以下问题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多少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与认识?

2.你认为科学家发现夸克的过程有何特点?

3.你认为“叫三声夸克”是谁在叫?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你应该做怎样的人?

学生讨论,明确以下要点:

1.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坚持不懈,能够吃苦。(发现夸克花了近一百年。)

2.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敢于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精神。(提出假想——研究——证实。)

3.科学家们。(或善于探索之人)

六、小组讨论,探讨艺术特色 :

一篇好文章尤如一杯香茶,细细品味,才觉回味无穷。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此文语言所表达的精妙之处。

设计如下问题:

你读这篇文章感觉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请说出理由。 小组讨论发言之后明确:

理由:①课文所介绍的知识给人一种新鲜感和神奇感。, ②课文本身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趣味性与可读性,具体表现在:

A.运用比喻说明和分类说明。

B.运用设问,发人深思,把读者引向深入。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比喻句和设问句,进行具体说明,学生作点评)

七、达标检测:

课文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请你根据课文填写物质的盒式结构图,再想一个比喻说明另一个事物的结构或特点。

八、课后作业:

探究课文结尾,鼓励想象,发表见解。提出新的疑问:课文最后写到“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盒子里还有盒子吗?”对你有什么启发与认识,为什么?

(进行联想式的片断写作训练,200字以内,把自己的大胆想法写出来。)


相关文章

  • 苏教版八下导学提纲14.[叫三声夸克]
  • 14.<叫三声夸克>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教学重 ...查看


  • 叫三声夸克教案1@苏教版
  • 14.叫三声夸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1 ...查看


  • 叫三声夸克
  • 课题 叫三声夸克 课型 诵读 课时 1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孙同娣 交流时间 整合时间 组长签字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1. 理解文章分类说明的方法,认识"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 2. 了解 ...查看


  • [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
  • <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 王林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本文在说明语言上的特点: 2. 学习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本文通俗形象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查看


  • 教案叫三声夸克
  • 基础教案 第 1 教时 年级 目 的 要 求 重 点 难 点 教学 方法 教具 准备 学情 分析 八年级 课题 主备人 叫三声夸克 审核人 No.23 课型 授课时间 新授 1.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理解本文 ...查看


  • 八下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教学案
  • 初二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2(文学常识)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知识梳理 古代文学: 1.<马说>作者 朝文学家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 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 ...查看


  • 从宏观物体到微观物质的层次结构
  • 从宏观物体到微观物质的层次结构 说明:本文是综合网络上的相关知识,编辑而成,以供大家参考. 一 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是人类已知的最大物体,其曲率半径达到10^31m ,约等于10^16光年. (注:1光年≈ 9.46×10^15m ,即约9. ...查看


  • 19.6核的裂变19.7核聚变导学案
  • 19.6核的裂变 19.7 核聚变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裂变.什么是聚变,了解裂变和聚变的特点. 2.知道链式反应,并能计算裂变释放的核能. 3.会写出聚变反应方程并能计算聚变释放的核能. 4.了解基本粒子.夸克模型及宇宙的演化. ...查看


  •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跟踪练习(2)
  •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跟踪练习(2) 一.选择题 1.某人排出的尿中含2%的尿素[ CO(NH2) 2 ],如不考虑其他成分,则人尿中氮的质量分数约为 A .2% B .9.3% C .0.93% D .0.8% 2."博士伦" ...查看


热门内容